大阪人口有多少
1. 日本有多少人
不多。。多不過中國
2. 大阪的人口民族
在江戶時代,大阪和江戶、京都並列為「三都」,是日本人口最多的都市之一。據現在學者的研究,1650年時,大阪有人口約22萬人;1750年時,有人口約41萬人。1760年代時,大阪的人口數達到江戶時代時的頂峰,之後轉入減少。1850年時,大阪的人口有約33萬人。1889年大阪設市時,有人口476271人。1920年時,隨著市域擴大,大阪市人口增加到2114804人,超過東京成為日本最大都市。1940年時,大阪市有人口325萬人,達到戰前最高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政府強制民眾疏散至農村地區,大阪人口大幅減少。戰爭結束時,大阪只有人口約110萬人。1955年時,大阪市市域再次擴大,加上戰後人口返回城市,大阪市人口回升到255萬人。1965年時,大阪市人口數達到3156222人,是大阪戰後人口最高值。此後由於郊外化的進展,大阪市人口轉入減少。2000年時,大阪市的人口減少到2598774人。但是在2000年代之後,大阪府出現人口重新往大阪市內集中的趨勢,人口數開始回升。2014年11月時,大阪有人口約268.7萬人。
1940年時,大阪市有人口325萬人,達到戰前最高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政府強制民眾疏散至農村地區,大阪人口大幅減少。戰爭結束時,大阪只有人口約110萬人。1955年時,大阪市市域再次擴大,加上戰後人口返回城市,大阪市人口回升到255萬人。1965年時,大阪市人口數達到3156222人,是大阪戰後人口最高值。此後由於郊外化的進展,大阪市人口轉入減少。2000年時,大阪市的人口減少到2598774人。但是在2000年代之後,大阪府出現人口重新往大阪市內集中的趨勢,人口數開始回升。2014年時,大阪有人口約267萬人。大阪共有外國人人口115705人,其中以在日韓國、朝鮮人最多,有72980人,其次則是在日中國人,有26094人。
如果將以大阪為中心的京阪神大都市圈看做一個城市,人口約1877萬人,在日本僅次於以東京為中心的首都圈(約3680萬)。
大阪市坐落在日本本州島西南的大阪灣畔,瀕臨瀨戶內海,是大阪府的首府和關西地區的工商業和水陸空交通中心。
到了近代,它作為物質流通的中心地區,而發展成為一座被稱之為「天下廚房」的商業城市。大阪商人所特有的嚮往自由和努力進取的氣質,是大阪的一大特徵。凈琉璃、歌舞伎等代表日本的傳統藝術文化精粹,一直被保存延續至今,同時,被稱之為「吃窮」的飲食文化也得到不斷發展。大阪劃分為26個行政區,城市布局呈方格狀,東、西、南、北四區為市中心。政府機關多集中在東區和中之島;金融機構、銀行多集於今橋、高麗橋、御堂筋等地;公司、商社、事務所集中於中之島、堂島等地;梅田、巴頓土層以及以通天閣為中心的新世界三大鬧市區,雲集著名的劇場、影院、酒店和百貨店。
在以大阪為中心形成的日本四大工業區之—阪神工業地帶,有約30個衛星城,產業以機器製造、化工、造船和石油化工為主,工業產值約占日本全國工業總產值的五分之一。始建於1897年的大阪港是日本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共有200多個泊位。大阪灣中的關西國際機場是經過20年填海造島建成的日本最現代化的國際機場。這個機場1994年9月竣工投入運營,設計年運送旅客3000多萬,運送貨物140多萬噸。除此之外,大阪還有密如蛛網的高速公路網以及數條新干線鐵路與東京、橫濱、名古屋等重要城市相連。因此,大阪也是日本的重要交通樞紐與經濟發展的主要城市。 服務業是大阪經濟中佔比重最大的產業,其中又以商業、金融業、信息產業等佔比重較大。 大阪市中心的中央區和北區是大阪的中心商務區,集中了眾多企業、政府部門和商業設施。 北區的中之島集中了日本銀行大阪支店、大阪市政府、住友生命和關西電力等機構和企業。而北濱則擁有大阪交易所和眾多銀行、證券企業,是大阪最大的金融區。這兩個地區可謂是大阪中心商務區中的核心。大阪站所在的梅田地區和難波地區是大阪南北兩大商業核心地區,聚集有眾多百貨店等商業設施。而連接這兩大商業區的御堂筋沿途店鋪眾多,亦是繁華的商業區。
市內大阪車站廣場前的梅田一帶、南區的巴頓層以及以通天閣為中心的新世界,是大阪三大鬧市區。北濱、今橋一帶則是金融中心。此外在大阪市中心的地下還有一座可容納50萬人的「彩虹城」。這里商店鱗次櫛比,日夜燈火通明,是馳名世界的地下「不夜城」。 和日本其他大都市相比,大阪市是大學數量和大學生人口比例較少的地區。2009年時,在大阪市的大學和短期大學就讀的大學生有約32000人,人均大學數在政令指定都市中位居倒數第四,人均大學生人口數更是排名最後一位。大阪市內曾有眾多大學,但由於大阪市區面積狹小,加上工場等制限法的限制,眾多大學相繼搬遷至大阪市以外的地區。但仍有不少大學在大阪市內設置衛星校區。
大阪市內有大阪教育大學(天王寺校區)和大阪市立大學兩座國公立大學,以及大阪經濟大學、大阪工業大學等私立大學,共計擁有11所大學。在發祥自大阪但現在搬遷至大阪市郊外的大學中,則是以大阪大學、大阪府立大學 、關西大學規模較大。其中大阪大學 名列日本本土的七所舊帝國大學之列,現在仍是日本教學和研究水準最高的大學之一。關西大學是具有知名度的「關關同立」私立大學之一。在義務教育和中等教育方面,大阪市現在有306所小學、154所初中和94所高中。 古時候,大阪稱為浪速、浪華或難波,因瀕臨瀨戶內海,自古以來便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重要門戶,是日本商業和貿易發展最早的地區。公元4到7世紀,幾代日本天皇曾在這里建都(公元313年至412年、公元645年至683年)。據日本史書記載,神武天皇乘船自九州向東航行巡視,到大阪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滾,將此地稱為「浪速」,浪華或難波同浪速的意思相近。公元19世紀起,改稱為大阪,其原因是附近地區多山,上町台一帶坡地面積廣大且坡面平緩,在日語里坂作坡解,始稱大坂,後來演變為大阪。1583年,豐臣秀吉調集3萬民工,大興土木,花費3年時間,將大阪城建成地勢險要的軍事要塞,用巨石堆砌高大堅固的城牆,有的地方高達10米,成為日本所有古老城牆中最高的。城內修築了宏偉華麗的宮殿和式樣別致的房舍,那黃色的屋頂,鎦金的雕梁畫柱,充分顯示出日本當時高超的建築藝術。另外,還在西部低窪處開挖運河,架設橋梁,使大阪獲得「水都」、「橋都」的稱號。今天的大阪城,是將軍秀忠於1620年在原來城池的舊址上重建擴建的,並重修了秀麗巍峨的天守台。大阪作為歷史悠久的城市,擁有數量眾多的名勝古跡,其中著名的有建於593年的四天王寺古剎,整個寺院有金塔、五重塔、講堂等40多幢建築,寺內珍藏的法華經扇面,被視為日本的國寶,原建築因遭兵亂火災毀壞,現建築是1963年按原樣重建的。秀吉將軍於1583年修建的大阪古城,有護城河和長12公里的城牆,城內的天守閣,高56米,為5層9重建築,閣內陳列著自公元1568年至1598年桃山時代的美術珍品。建於949年的天滿宮,是每年7月24日、25日舉天神祭(日本三大祭之一)的地方。還有奈良時代的古皇宮難波宮遺址、供奉古代軍神、歌神、海上守護神的住吉大社、平安時代的大會佛寺、江戶時代的丹珠閹、明治時代的泉布觀等,這些古代建築使大阪市在現代化氣氛中保持著古代風采。
大阪是日本關西地區的流行中心,各種商品極為豐富,購物設施齊全,流通發達。大阪人通常將大阪分為北城(KITA)和南城(MINAMI)。
北城的主要商業區有大阪車站、梅田、北新地、京橋、櫻宮等地,其中大阪車站、梅田車站周圍集中了不少高檔百貨店,是高檔商品的購物之地,而附近的地下街和大街小巷裡有相對便宜的商品。
南城的主要商業區有心齋橋、難波、千日前、黑門市場、天王寺、日本橋、南港天保山地區等繁華購物區。其中難波(NAMBA)車站附近有數家大百貨店,鄰近難波的日本橋地區是大阪的「秋葉原」,集中了很多電器店和免稅店。
梅田購物區
梅田購物區匯集了最新潮和最前衛的商品,周末,大批年輕人聚集在這里的車站過道上,自製「嬉皮」、「爵士」或「嘻哈」,成為大阪獨特的現代人文景觀。
難波公園
難波公園因融合了公園、藝術等,成為大阪新新人類玩樂購物的據點。
大阪美國村
大阪美國村不僅環境和建築獨特、有趣,還有諸多立體藝術品、壁畫等現代感很強的藝術作品。 大阪有一套由8條線路總長153公里(不包括與私鐵直通區間)的地鐵系統,由大阪市交通局運行。如將和私鐵直通區間算在內,此系統的覆蓋面已到達奈良縣,接近京都府。
新干線是大阪市主要的聯外交通手段之一。新大阪站既是東海道新干線的終點,也是山陽新干線的起點。 市內鐵路交通方面,北部的大阪站-梅田站地區和南部的難波站地區是大阪市的兩大鐵路交通樞紐地區。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的總部位於大阪,也是大阪最大的鐵路公司。JR西日本的大阪環狀線是大阪的交通大動脈,而大阪環狀線、JR京都線、JR神戶線等主要線路匯集的大阪站是JR西日本在大阪客流量最大的車站。JR西日本在大阪的其他鐵路線包括櫻島線、JR寶冢線、JR東西線、片町線(學研都市線)、大阪東線、關西本線(大和路線)、阪和線。關西五大私鐵公司均以大阪作為列車運行中心。梅田站是阪神電氣鐵道和阪急電鐵的樞紐車站。阪神電氣鐵道在大阪運營有阪神本線和阪神難波線兩條線路,主要服務大阪和神戶之間的乘客;阪急電鐵則運營有神戶線、寶冢線、京都線、千里線四條線路,覆蓋范圍包括阪神間地區、大阪府北部和京都府南部。京阪電氣鐵道在大阪的據點是京橋站,運營有京阪本線和中之島線兩條線路,主要服務大阪和京都之間的乘客。難波站則是近畿日本鐵道和南海電氣鐵道在大阪的樞紐車站。近畿日本鐵道在大阪市擁有奈良線、大阪線、南大阪線三條線路,主要服務大阪和奈良、東海地方之間的乘客。南海電氣鐵道則在大阪市擁有南海本線、高野線兩條線路,主要服務范圍是大阪府南部和和歌山縣北部地區。南海的子公司阪堺電氣軌道也在大阪擁有阪堺線和上町線兩條線路, 是連接大阪市和堺市之間重要的交通方式。大阪市營地下鐵由大阪市交通局經營,是大阪市的交通大動脈。現在大阪市營地下鐵包括了御堂筋線、谷町線、四橋線、中央線、千日前線、堺筋線、長堀鶴見綠地線、南港港城線、今里筋線九條線路,其中以御堂筋線乘客數最多。 大阪地區的日語方言被稱為大阪弁,是日本使用者最多的日語方言之一,也是近畿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方言。過去大阪市內方言亦因市民的職業不同而有區別,但隨著市內各地交流的頻繁,大阪市內方言已趨於統一。
大阪方言的發音特徵有輔音發音較弱、母音則發音較強;較多使用撥音(ん)等。由於大阪文化發達,因此大阪方言通過各類媒體傳播至日本全國,更對標准日語產生影響,顯示大阪方言是日語方言中活力較強的方言。 十日戎
今宮戎神社舉辦的「十日戎」,每年都會有眾多人成群結隊的前來祈求家業、生意興隆。他們在此購買竹枝,以保事業成功。地點:今宮戎神社,日期:1月9日-1月11日。
造幣局櫻花通道
賞櫻是日本任何地方都不可或缺的春季活動。大阪最典型的賞花活動和地點,是造幣局附近的「櫻花通道」。這里的特別之處是匯集了各種不同種類的櫻花——多達131品種共350株。地點:大阪造幣局,日期:4月中旬。
住吉節
為紀念聖德太子,每年都要在四天王寺舉辦紀念活動慰藉亡靈。在龜池上的石舞台上,宮廷的舞蹈和音樂,讓你盡享體驗歷史情趣。地點:四天王寺,日期:7-8月。
天神祭
每年7月24日和25日都要舉行具有1050多年歷史的天神祭。它和京都的袛園祭、東京的神天祭被譽為日本三大祭日。25日那一天在大川上有100多條大小船隻來往。地點:大阪天滿宮神社,日期:7月24日-7月25日。
岸和田花車祭
岸和田花車祭已有300多年歷史,是祭拜當地的守護神、祈禱五穀豐收、無病消災的祭祀節日。地點:岸和田城,日期:9月14日。
秋英花節
在日本,以大波斯菊為首的秋英屬花卉被作為季節的象徵之一在秋天被觀賞。擁有大片花草地的萬博紀念公園(1970年大阪世博會會址)則是關西地區主要的觀賞地之一。地點:萬博紀念公園,日期:10月11日-11月3日。勝尾寺紅葉觀賞時節
地點:勝尾寺,日期:10月下旬~12月上旬。大阪城3D映射超級彩燈
曾以它宏大的規模而成為熱門話題的活動——將立體映像投影在大阪城天守閣的「大阪城3D立體投影」、以及彩燈。地點:大阪城公園,日期:2014年12月13日~2015年3月1日。
財神節
1月9至11日,在大阪市浪速區以及在關西等地的很多神社舉辦的財神節中,以今宮戎神社的規模尤為盛大,每年有100萬香客前來祈求生意興隆和生活幸福。在這一天,人們買來幸運細竹,向掌管商業的財神(日語稱「恵比壽」)祈求生意興隆。在關西地區方言中被人們親切稱之為「EBESSAN」的「恵比壽」既是商業之神,也是漁業之神。財神節上代表買賣興隆的飾物「福竹」,人們都喜歡把它帶回家,「福竹」上飾有小金幣、加吉魚、米袋等大量喜慶物品。10日當天為主要節日,前一天稱為「宵戎」,後一天稱為「殘福」。如今橫跨在道頓堀河上的著名的戎橋,就是當初為了方便人們去今宮戎神社參拜而修築的。10日這天,要數「寶惠轎」遊行隊伍最為盛大,轎上載乘著600多人,裡面有知名人士、藝人以及負責向遊客派發吉祥物的「福娘」等。要想當上「福娘」,需從30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據說被選中當上福娘,求婚者會絡繹不絕,所以它也成為女孩子身份的一種象徵。當日早7點,出售加吉魚的「朝市」也要開市,因為在日本加吉魚是要在特殊日子裡品嘗的「喜慶之魚」。此外,寺院內還有鱗次櫛比的銷售不倒翁、招財貓等幸運吉祥物的商店。 特色演唱會
大阪的特色演唱會每年旅行旺季的時候,也特別會多加場次。演唱會基本上會從下午5點鍾開始。
相撲比賽
相撲,古稱素舞,起源於中國的漢代,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直至西元七世紀,在允恭天皇的葬禮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國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認為是中國相撲首次傳入日本,對日本原有的相撲造成一定影響。後來成為為日本的國技的日本的國際性的武術、格鬥和體育運動。作為專業競技項目,在日本國內稱作大相撲。
3. 日本有多少人口
日本人口概況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島國,由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等若干島嶼組成,也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1999年,日本人口1.265億,民族單一。日本國土狹小,人口密度很高,在1950年,日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1人,到2000年,每平方公里約3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7.44倍。近代,日本政府一直採取鼓勵生育的政策。在明治初期,日本政府即奉行積極的鼓勵生育政策,給予貧困家庭育兒補貼,實行孕婦登記,死產檢查等制度。在20世紀40年代初,日本政府制訂了《確立人口政策綱要》,提出到1960年,日本總人口達到1億,要求一對夫婦平均生育5個子女。為此,政府在結婚年齡、信貸、賦稅、子女輔養等方面採取若干措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出現嬰兒出生高潮,人口激增,日本的人口政策由此出現變化。國會修改有關法律,徹底放寬了做人工流產限制,普及家庭生育計劃,設立有關對應人口問題的機構。到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政府以實現「靜止人口」為其基本目標。
目前,日本人口的基本特點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老年人口比重大。自20世紀40年代後期,日本人口政策發生一系列變化後,日本的各項人口指標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1950-1955年,日本人口年均增長率1.43%,以後逐漸下降,盡管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與70年代前期一度有所回升,但後來又繼續下降,到1990-1995年,人口增長率下降到0.31%,據聯合國預測的中方案,1995-2000年,日本人口增長將進一步下降至0.20%。此間,日本人口的粗出生率與婦女的總和生育率也分別從1950-1955年的2.37‰與2.75下降至1990-1995年的9.7‰與1.49。由於近50年來,日本生育率持續的低下,聯合國預測的中方案表明,到2015年時,日本的人口將出現負增長。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1995年,日本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4.6%,到2000年,可能進一步上升到17.1%,到2020年時,可能上升至26.2%;與此相反,14歲以下的人口比重從1950年的35.5%下降到1995年的16.0%,到2000年可能進一步下降至13.8%。日本人口的老化,成為日本人口領域中最突出的問題,使老年人口社會保障、勞動力需求等成為了十分令人關注的問題.
日本人口的健康水平處於世界先進水平。自1945年以後,日本人口的壽命提高很快,1999年,日本人口的男女平均預期壽命分別達76.8歲和82.9歲,是世界上平均預期壽命最高的國家,比20世紀50年代前期男女平均預期62.1歲與65.9歲分別提高了14.7歲和17歲。同時,日本的嬰兒死亡率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以及孕產婦死亡率均屬世界上最低國家之列。1999年,日本嬰兒死亡率4‰,5歲以下男女幼兒死亡率分別為6‰與5‰,孕產婦死亡率8/10萬。
日本是性別比偏低的國家,與其它發達國家類似。在20世紀30、40年代,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男性死亡人數較多,1950年,日本男性僅占其總人口的49.03%,性別比96.2。此後,由於日本人口的迅速老化,女性平均較高於男性,老年女性人口增多,其人口性別比一直偏低。1995年,日本性別比仍維持在96.2,據聯合國預測的中方案,日本性別比還可能進一步降低,到2020年,大致為95.3。
參考資料:http://www.popinfo.gov.cn/popinfo/pop_docrkxx.nsf/v_rkbl/
4. 日本人數多少人口2021
截止2021年9月15日,日本人口數量為12562萬。
日本國,簡稱「日本」,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562萬。日本三大都市圈是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地勢地貌: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火山、地震活動頻繁。
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據統計,世界全部里氏規模6級以上的地震中,超過二成都發生在日本。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日本
5. 日本大阪的城市建成區有多大
城市面積212平方公里。
大阪:
大阪府首府。與東京(とうきょう)(區部)同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在本州西南部大阪灣東北岸。人口254.1萬(1986),僅次於東京(區部),為日本第二大城。面積212平方公里。由26個區組成。古稱浪速、難波,後名大坂。明治初改作大阪。古代曾為中日交通要沖。1583年築城後商業繁榮。1868年開港,1874年鐵路通達。運河網發達,號稱「水都」。1889年設市後工業迅速發展。阪神工業地帶的核心。工業生產規模僅次於東京(區部)。輕重工業綜合發展,化學、機械、鋼鐵、金屬加工、出版、印刷、電機最為重要。西部臨海地域為重化工業集中區。海陸空交通樞紐。出口鋼鐵、錄像機、機械、金屬製品等。進口工業原料、礦產品等。西日本文化中心,有國立大阪大學等高等學校多所和大阪城、四天王寺(593年建)等古跡。周圍多衛星城市,相互毗連,為東海道城市地帶的一環。
6. 日本的一個縣大概有多少人口,有多大的面積
以山形縣為例:
面積:9323.46平方公里
人口:116萬人
人口密度:125人/平方公里
名人
歷史人物:上杉謙信
作家:井上ひさし
藝人:ウド鈴木
音樂製作人:小林武史
(6)大阪人口有多少擴展閱讀
歷史
山形是日本最大的陶俑「繩文的維納斯」的出土地,同時縣內也散布著繩文時代的遺跡,和秋田縣古時候一直被稱為」出羽國「。
到近代為止,都是在最上式,上杉式等有名諸侯的統治之下。1876年成為現在的山形縣。
文化特徵
江戶時代,蜚聲松尾芭蕉「奧之細道"全程150日中約1/3的時間在山形縣度過,那次旅行可謂是以出羽三山為目標的」心的旅程「。
自古以來,山形縣受上天恩惠,擁有豐富的精神文化,並且有河流」最上川「經過,是一個自然風光秀美的地方。
7. 日本東京1300多萬人口,第二名大阪卻只有267萬人口,為何差距這么大
因為日本是屬於一城獨大的類型,東京太強大了,使得各地的年輕人不願意留在自己的城市,紛紛湧入東京發展,於是東京越來越大,而其他城市就被虹吸了,造成這種局面。
日本這幾年老齡化日益嚴重,而東京都市圈則越來越大,人口依舊是增長中,說明了以後趨勢就是年輕人往大城市裡面跑,小地方的人口也會越來越少,雖然日本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為遷出東京的年輕人發現金進行獎勵,但東京就如同一個黑洞,依舊不停地在吸入大量的資源人口。
8. 日本有多少人口
人口:約1.28億人(截至2005年10月1日)。
男性62,340,864人
女性65,415,951人
日本人口
1、人口分布
2003年日本人口為1億274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很大的國家。
日本是世界長壽國之一,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居世界首位。但近年來由於新生嬰兒數量逐年減少,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導致勞動人口日益減少,出現了所謂「少子高齡化」現象。2000年日本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1.1%,低於發達國家1.4%的平均水平。65歲以上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率1970年為7.1%,到2000年已達17.3%。
據日本政府推算,2007年日本人口將達到約1億2778萬人的峰值,此後隨著新生兒減少,人口總數將逐漸下降。2015年65歲以上人口比率將超過25%,每4人中就有1位老人。
日本人口分布的地區差異較大,2000年全國超過500萬人口的都道府縣有9個。東京、大阪、名古屋被稱為3大城市圈,3大城市圈50公里范圍內的人口占總人口的43.9%。
2、產業人口
從產業人口來看,2000年第一產業人口佔5.1%,第二產業人口佔30.7%,第三產業人口佔63.7%。
日本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口和國民收入均佔全體的60%以上,是日本的重要產業。第三產業逐漸擴大的原因是隨著社會生產的機械化,許多人開始轉向服務業,同時人們為了在復雜的社會中生活,需要各種各樣的服務。
9. 日本各大城市人數排名
東京 大阪 名古屋 橫浜是日本四大城市
1.東京都
東京是日本的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東南瀕臨東京灣,通連太平洋,面積2187平方公里,人口11,905,712人(2003年)。東京西部的台地稱為「山手」、東部的低地部分稱為「下町」。
東京是日本最大的工業城市,工業產值居全國第一位。主要工業有鋼鐵、造船、機器製造、化學工業、皮革、電機、纖維、石油、出版印刷和精密儀器等。
東京是日本商業、金融中心。各大銀行在東京幾乎都設有總行。東京的股票市場和各種商品交易所也聞名於世。銀座是東京的主要繁華街道。近年來,鬧市區的中心逐步由銀座移向新宿、池袋、澀谷。
東京是日本文化中心,共有各類大學190多所,佔全國大學的50%。著名的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立教大學、明治大學、法政大學等集中於此,還設有國立博物館、西洋美術館、國立圖書館等。出版社佔全國的80%。
東京中心部分為皇宮,附近有東京車站。霞關、永田町及其周邊是中央政府的官廳街,在其一角有國會議事堂、最高法院等機關。
東京與鄰近區域的交通運輸主要靠高速列車(日本人稱為「電車」),其次是地鐵、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運輸。高速列車不僅行駛速度快(每小時200多公里),而且准時(准點到達)、方便(每隔3分鍾就有一趟列車通過)、舒適。
1979年3月14日東京都與北京市結為友好城市。
2.大阪市
大阪市是大阪府的首府,地處本州島西南部的大阪灣畔。全市面積221平方公里,人口2,484,326人(2003年),是日本人口第三多的城市(次於東京、橫浜)。大阪經濟實力雄厚,僅次於東京,居全國第二位。大阪也是全國水陸交通中心。
大阪是綜合性的現代化工業城市,以鋼鐵、機械製造、造船、化工、紡織和造紙工業為主,住友金屬、日立造船、川崎重工等大企業均在市內設廠。工業產值居全國第二位。沿大阪灣海岸,南起和歌山,西到姬路,包括神戶、京都在內,是有名的阪神工業區,周圍有約30個衛星城鎮。
大阪也是日本西部的文化教育中心,有大學40多所,府立圖書館、朝日新聞社都集中於此。
1974年4月18日,大阪市與上海市結為友好城市。
3.橫浜市
橫浜市是僅次於東京、大阪的第三大工業城市,也是全國最大的海港,神奈川縣的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面積437.00平方公里,人口3,433,612人(2003年)。
橫浜市是京浜工業區的中心之一,工業產值僅次於東京、大阪,居全國第三位。運輸機械(汽車、船舶)、電機電器和食品加工是三大主要工業部門,共佔全市工業產值的一半以上。其它工業有鋼鐵、煉油、化工等。
橫浜港是全國最大的海港,橫浜港貿易額長期居全國首位,橫浜與東京相距25公里,兩市之間的各種交通設施齊備,時間距離僅20分鍾左右。
1973年11月橫浜與上海市結成友好城市。
4.名古屋市
名古屋市是愛知縣的首府,是僅次於東京、大阪、橫浜的第四大工業城市。位於本州中部地區的西側,瀕臨伊勢灣。面積326平方公里,人口2,109,681人(2003年)。
名古屋是綜合性大工業城市,為中京工業帶(指伊勢灣沿岸一帶的工業區)的核心,木材加工、毛紡和陶瓷工業居全國首位,汽車、鋼鐵、一般機械、金屬加工、精密儀器、化學工業等也很發達。全市有工廠1.8萬余家,三菱重工、住友輕金屬工業公司等都在此設廠。
名古屋商業也很發達,是全國三大批發商業中心之一。該市的愛知豐田汽車銷售公司和松坂屋百貨公司是全國聞名的大商業企業。
1978年12月,名古屋市與南京市結為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