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煮中葯要多少時間
① 怎麼熬葯比如:水放多少,得熬多少時間
中葯的煎法 <br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br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br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br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br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br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br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br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br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br />5、其它特殊葯物按醫囑煎煮。 <br /><br />中葯的服法: <br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後服為宜。 <br />二、丸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葯烊開服用,便於吸收增強療效。
② 我剛配的中葯忘了問怎麼煎煎多久最好
先把抓回的中葯 放入砂鍋里,然後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鍾,再加水沒過葯物,將葯砂鍋放在爐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葯:然後,再加溫水適量(若葯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葯。有時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這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 如何計算煎葯的時間 從水開後算起,分為三種情況: (1)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葯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分鍾左右。 (2)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葯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鍾左右。 (3)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葯,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葯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鍾左右,第二煎葯沸後再煎20~30分鍾。 為什麼某些飲片在煎煮時要「後下」 芳香類葯物,含有容易揮發的成分,煎時間長了損失葯效,所以要等其他葯煎好之前5分鍾放入鍋內,後下葯一般由葯房包好並注有「後下」字樣。 含有芳香性及揮發油的葯材,如:桂枝、薄荷、佩蘭、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屬輕清發散葯,有效成分容易隨水蒸氣擴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時間太長,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將減少,直接影響功效。 有些飲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鉤藤、大黃、番瀉葉、青蒿、徐長卿等,這類葯如果久煎,其化學成分可能發生變化。如大黃煎久了,所含的蒽醌類化合物就會被破壞,而降低了瀉下的功效,而鉤藤如果煎煮的時間超過二十分鍾,其降血壓的作用明顯降低。
③ 肉桂後下煎多久 肉桂後下煎需要多長時間
1、肉桂入湯劑煎葯,最長不能超過十分鍾,一般就是三五分鍾就可以了,時間過長了容易引起葯物的揮發,降低葯物的療效。
2、肉桂性性大熱,味辛、甘。臨床上多用於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經閉、痛經、溫經通脈。
④ 肉桂要怎麼樣配中葯煮
從中醫葯研究的角度來說,肉桂在煎煮之前用水先浸泡20到30分鍾,然後將其取出,放在一個碗內,再將其它葯物放入剛才泡過肉桂的水中煎煮,等煮沸後再將肉桂放入一同煎煮,研究表明這樣的效果比不浸泡的效果好很多。
⑤ 我剛配的中葯忘了問怎麼煎煎多久最好
先把抓回的中葯
放入砂鍋里,然後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鍾,再加水沒過葯物,將葯砂鍋放在爐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葯:然後,再加溫水適量(若葯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葯。有時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這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
如何計算煎葯的時間
從水開後算起,分為三種情況:
(1)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葯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分鍾左右。
(2)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葯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鍾左右。
(3)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葯,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葯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鍾左右,第二煎葯沸後再煎20~30分鍾。
為什麼某些飲片在煎煮時要「後下」
芳香類葯物,含有容易揮發的成分,煎時間長了損失葯效,所以要等其他葯煎好之前5分鍾放入鍋內,後下葯一般由葯房包好並注有「後下」字樣。
含有芳香性及揮發油的葯材,如:桂枝、薄荷、佩蘭、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屬輕清發散葯,有效成分容易隨水蒸氣擴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時間太長,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將減少,直接影響功效。
有些飲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鉤藤、大黃、番瀉葉、青蒿、徐長卿等,這類葯如果久煎,其化學成分可能發生變化。如大黃煎久了,所含的蒽醌類化合物就會被破壞,而降低了瀉下的功效,而鉤藤如果煎煮的時間超過二十分鍾,其降血壓的作用明顯降低。
⑥ 肉桂瓜丁,桂皮煮水煮多長時間
這個你先泡半小時後再煮半小時
⑦ 怎麼熬月經中葯成分:淫羊羹 丹參熟地 肉桂小茴香 川穹 香附 澤瀉 白術 柴胡 阿膠珠 灸甘蘆
可以在醫院或是葯店代煎,或是製成顆粒劑。 若是不放心的話,就買個砂鍋自己煎吧,用陶瓷砂鍋煎葯是因為它的性質穩定,不容易與葯物起化學反應,另外,它傳熱慢、受熱勻,不容易糊鍋,而且價格便宜,所以選用陶瓷製的砂鍋、瓦罐是最方便實用的。如果沒有砂鍋和瓦罐,也可以用不銹鋼、搪瓷製品或玻璃器皿代替。但是不能用銅、鋁、鐵等金屬容器,因為金屬容器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容易發生化學發應,影響葯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患者服用後有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現象,加重病情。 煎煮中葯的水量是根據葯物的性能、具體服用要求、葯物的大小以及葯味的多少來定的。首先,在煎葯前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30分鍾,使葯物完全被水滲透,便於有效成分的溶解,然後再加水煎煮。加水量通常為葯物的5~10倍。或者加到高出葯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煎葯時間要根據葯物的性質來定。通常頭遍煎時,應在中葯煮開後再熬20分鍾左右為好,二遍煎的時間可以稍微短一些。通常把這兩次煎出的葯湯混在一起服用,總量大約300~500毫升,對於服中葯困難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的分服,或者是濃縮給葯。 另外,阿膠珠需要烊化。肉桂和小茴香需要後下,在快煎煮好前10分鍾左右再放入。 如果醫生有具體的要求,應遵醫囑。
⑧ 中葯肉桂要怎麼熬
用肉桂粉也行,
熬也行,和其他葯一起熬,或是後下也行,效果差不多,一樣的。
單獨包的不是粉劑,那就是後下的,
大火熬開後小火慢熬,熬好之前十分鍾下。也就是肉桂下了後只能熬十分鍾之內,時間自己把握,一般一次熬20分鍾,清涼解表,清熱解毒的時間在縮短一點,15分鍾,補葯的話時間30分鍾或略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