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日
1. 中國有多少個節日
中國有十七個節日,正月十五元宵節,二月二,龍抬頭,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五月初五端午節,六一兒童節,七月一日建黨日,七月十五民間鬼節,八月一日黨生日,八月十五中秋節,九九重陽節,十月一日國慶節,十月十日教師節,十一月一日寒食節,十二月初八臘八節,大年三十初一過春節
2.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全國節日
中國的節假日有:春節、元宵節(也叫上元節)、三八婦女節、清明節、五一國際勞動節、五四青年節、端午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節、七夕情人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八一建軍節、八月十五中秋節、教師節、國慶節、十月初一鬼節、十月十五下元節,還有父親節和母親節!除夕夜!別的節假日就不多說了!
3. 中國的節日有哪些,分別是幾月幾日
1月1日:元旦
農歷正月初一:新年(春節)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3月8日:國際婦女節
3月12日:植樹節
4月4日(年份為雙數)或5日(年份為單數):清明節
5月1日:國際勞動節
5月4日:青年節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6月1日:國際兒童節
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中國情人節)
8月1日:建軍節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9月10日:教師節
10月1日:國慶節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農歷臘月廿九或三十:除夕
4. 中國一共有多少節日
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國際麻風節(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1954
2 月 份
2月2日 世界濕地日
2月7日 國際聲援南非日 1964
2月10日 國際氣象節
2月14日 情人節
2月15日 中國12億人口日 1995
2月21日 反對殖民制度斗爭日 1949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 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
3 月 份
3月1日 國際海豹日 1983
3月3日 全國愛耳日 2000
3月5日 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3月8日 國際勞動婦女節 1910
3月12日 中國植樹節 1979
3月14日 國際警察日(節)
3月15日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1983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
3月17日 國際航海日
中國國醫節 1929
3月18日 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
3月21日 世界林業節(世界森林日) 1972
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 1976
世界兒歌日
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
3月23日 世界氣象日 1950
3月24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1996
3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1996
4 月 份
4月1日 國際愚人節
4月2日 國際兒童圖書日
4月7日 世界衛生日 1950
4月21日 全國企業家活動日 1994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
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 世界圖書和版權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對殖民主義日 1957
亞非新聞工作者日
4月25日 全國預防接種宣傳日 1986
4月26日 世界知識產權日 2001
4月27日 聯誼城日
4月30日 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
4月第三個星期日 世界兒童日 1986
4月最後一個星期三 秘書節
5 月 份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1889
國際示威遊行日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中國青年節 1939
五四運動紀念日 1919
科技傳播日
5月5日 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4
5月8日 世界紅十字日 1948
世界微笑日
5月12日 國際護士節 1912
5月15日 國際家庭(咨詢)日 1994
5月17日 世界電信日 1969
5月18日 國際博物館日
5月20日 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 1990
中國學生營養日 1990
5月26日 世界向人體條件挑戰日 1993
5月30日 "五卅"反對帝國主義運動紀念日 1925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 1988
5月第二個星期日 母親節 1914
救助貧困母親日 1997
5月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牛奶日 1961
5月第三個星期日 全國助殘日 1990
6 月 份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1949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1974
6月6日 全國愛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國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20日 世界難民日 2001
6月22日 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
6月23日 國際奧林匹克日 1894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國土地日 1991
6月26日 國際禁毒日(國際反毒品日) 1987
國際憲章日(聯合國憲章日)
6月30日 世界青年聯歡節
6月第三個星期日 父親節
7 月 份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日 1921
香港回歸紀念日 1997
國際建築日 1985
亞洲「三十億人口日」 1988
7月2日 國際體育記者日
7月7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1937
7月11日 世界(50億)人口日 1987
7月26日 世界語(言)創立日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4
7月30日 非洲婦女日
7月第一個星期六 國際合作節
8 月 份
8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1927
8月6日 國際電影節 1932
8月8日 中國男子節(爸爸節) 1988
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日 1945
8月26日 全國律師咨詢日 1993
9 月 份
9月3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
9月8日 國際新聞工作者(團結)日 1958
世界掃盲日 1966
9月10日 中國教師節 1985
9月14日 世界清潔地球日
9月16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1987
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中國國恥日) 1931
9月20日 全國愛牙日 1989
9月21日 國際和平日 2002 2002年以後
9月26日 節日·民謠網建站日 2001
9月27日 世界旅遊日 1980?
9月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和平日 1981 1981至2001年
9月第三個星期六 全民國防教育日 2001
9月第四個星期日 國際聾人節 1958?
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世界心臟日 2000?
世界海事日
10 月 份
10月1日 國慶節 1949
國際音樂日 1980
國際老人節 1990
10月2日 國際和平(與民主自由)斗爭日 1949
10月4日 世界動物日 1949
10月8日 全國高血壓日 1998
世界視覺日
國際左撇子日
10月9日 世界郵政日(萬國郵聯日) 1969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紀念日 1911
世界居室衛生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 1992
10月11日 聲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3日 中國少年先鋒隊誕辰日 1949
世界保健日
國際教師節
採用格林威治時間為國際標准時間日 1884
10月14日 世界標准日 1969
10月15日 國際盲人節(白手杖節) 1984
10月16日 世界糧食日 1979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貧困日
10月22日 世界傳統醫葯日 1992
10月24日 聯合國日 1945
世界發展信息日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 2000
5.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全國節日
中國一共有7個全國節日,分別是有元旦(一月一日放假)、新年春節(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清明節(陽歷4月5日當日放假)、勞動節(五月一日放假)、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放假)、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放假)、國慶節(十月一日、二日、三日放假)。
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後,自2008年開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節日全民公休節日的假期通過調整雙休日來集中休假,休假時段每年由國務院發布。地方性的節日、少數民族傳統的節日和其他特定群體的節日僅限於特定群體或局部地區。
(5)中國有多少日擴展閱讀
中國部分人群放假的節日和休假安排
1、婦女節(三月八日),婦女放假半天。
2、青年節(五月四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3、兒童節(六月一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4、建軍節(八月一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6. 中國一年共有多少個節 日。
公歷2月14日:情人節 公歷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公歷3月1日:國際海豹節 公歷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 公歷3月8日:國際婦女節 公歷3月12日:中國植樹節 公歷3月14日:國際警察日 公歷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公歷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消除種族歧視日 公歷3月22日:世界水日 公歷3月23日:世界氣象日 公歷4月1日:愚人節 公歷4月7日:世界衛生日、世界無煙日 公歷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公歷本月第四個星期日: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 公歷4月24日:世界青年團結日 公歷4月25日:世界兒童日 公歷5月1日:國際勞動節 公歷5月4日:中國青年節 公歷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 公歷5月8日:世界紅+字日 公歷5月12日:國際護士節 公歷5月17:世界電信日 公歷5月30日:中國運動紀念日 公歷5月31日:世界無煙草日 公歷6月1日:國際兒童節、國際兒童電影節 公歷6月4日:國際日 公歷6月5日:國際環境日 公歷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 公歷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 公歷6月25日:中國土地日 公歷6月27日:國際禁毒日 公歷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國際建築日 公歷7月3日:國際合作節 公歷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公歷9月8日:國際新聞工作者日 掃盲日 公歷9月10日:中國教師節 公歷9月20日:中國愛牙日
7. 中國有幾個法定節假日
有11個法定節假日。
元旦一天,春節三天,清明一天,五一一天,端午一天,八月十五一天,國慶三天
8. 中國有多少個節日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春節(農歷新年);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中國青年節(5月4日);護士國際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記者節(11月8日)。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雲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佳節。過去,春節被稱為「新年」,因為按照中國歷史上一直沿用的農歷,這天是正月初一,為新一年的開頭。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採用公歷紀年,農歷新年便改稱「春節」(大約在公歷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春節時,家家貼春聯、貼年畫、裝飾居室。春節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全家人歡聚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許多人通宵不眠,稱「守歲」。次日,大家便開始到親朋好友家裏「拜年」,相互問候,祝願在新的一年裏萬事如意。春節期間,傳統的文娛活動以獅子舞、龍燈舞、劃旱船、踩高蹺最為普遍。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這是春節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並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亘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過元宵節,有吃元宵和觀燈的習俗。元宵以糯米粉為皮,內裹果料糖餡,圓形,是「團圓」的象徵。元宵節觀燈始於公元一世紀,沿至當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節之夜,許多城市舉辦燈會,展出各種彩燈,造型新奇,千姿百態;在農村,則舉行文娛活動,如放焰火、踩高蹺、耍龍燈、扭秧歌、盪鞦韆等。 中和節在農歷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此時正值驚蟄前後,春歸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故名龍抬頭。古時龍是神聖的象徵,所以就借龍來驅逐害蟲。明代曾流行熏蟲兒,二月二這天人們要把元旦祭祀餘下的餅,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蟲兒。在農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圍宅一圈,再入院內繞水缸一圈,中引龍回。有趣的是,這天的飲食也多以龍為名。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中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現在的「龍須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這天剃頭理發,叫「剃龍頭」。婦女在這天還不動針線,據說是為了避免傷龍眼。也還有以蠟燭照房子牆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之語。不過這個節日現已被人們遺忘了,但吃春餅等習俗至今還有。 清明掃墓祭祖 4月5日前後為清明節。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這一天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動。清明時分,天氣轉暖,草木復萌,人們常常結伴到郊外踏青、放風箏、欣賞春光,所以清明節有時也被稱做"踏青節"。 端午悼念愛國先人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本名「端午」。《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風土記》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認為,它是為紀念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而產生的。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又無力挽救楚國的滅亡,當秦國滅楚後,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羅江自沉;江邊群眾得知,便紛紛駕舟打撈屈原屍體。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人把這天定為端午節。每逢此節,民間有帶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習俗。香袋錶示屈原的品德節操如馨謚藝,萬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魚把屈原的屍體吃了,後成為節日食品,劃龍船則表示去營救屈原。 農歷七月初七夜,稱「七夕」,是傳說中牛郎織女每年相會的日子。是夕,陳瓜果子於庭中,女孩子結綵縷,穿七孔針。據說先穿完者為巧。「乞巧節」,又由於多是女孩子參加,故稱「少女節」。 中元節在農歷的七月十五。是傳說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稱「鬼節」。佛教徒這天要設「盂蘭盆」,施齋供僧,舉行誦經法會以及水陸道場、放河燈等宗教活動。中國大約是在梁武帝時(六世紀上半葉)始設「盂蘭盆齋」的。現在,設「盂蘭盆」的在民間少見,但放河燈的習俗卻仍在一些地區流傳下來。 中秋闔家團員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節最早源於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唐、宋以來,逐漸演變成賞月的風俗。「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據傳這個中華民族重要節日的形成與「唐明皇夢游月宮」的故事有關。在古代,每逢中秋人們就用精製的糕餅祭奉月神;祭奉之後,全家人分吃,表示闔家團圓歡聚。這種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重陽登高敬老 重陽節為農歷九月初九,是魏晉以後興起的節日。「重陽」、「重九」之名,肇於三國時代。主要有五種傳統習俗。一是登高,此時秋高氣爽、景色宜人,正是游歷的好季節,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於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驅秋蚊滅蟲害。三是飲酒賞菊。農歷九月正是菊花盛開之時,觀賞千姿萬態的秋菊,喝幾盅菊花酒,也重陽節的樂事。四是食重陽糕。人們把糧食製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謂之重陽糕,而「糕」又與「高」諧音,食之謂可步步高升。五是開展敬老活動,從古至今重陽敬老之風綿延不絕。 農歷十二月(又稱臘月)初八,俗稱臘八。早先傳說這天是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後來成為民間習俗,以示五穀豐登。 民間有這樣一首俗曲;「年年有個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當中擺上一桌供,兩邊配上兩碟糖。黑豆乾草一碗水,爐內焚上一股香。當家的過來忙祝贊,祝贊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過去民間祭灶的情景。這天由於特別熱鬧,有人甚至認為這是農歷新年的「綵排」,所以又稱過小年。現在盡管設有在祭灶的了,但每年臘月二十三前後賣的關東糖、至今仍是人們喜愛的傳統食品。
9. 中國有多少個法定節假日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有關法定節假日的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國家法定節假日有以下11個:1、元旦節、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為普通法定節假日,全國人民一同放假;2、以下五個為特殊節假日,特殊人群才有放假資格:婦女節——婦女可以放假半天,青年節——14周歲以上的青年可以放假半天,兒童節——13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可以放假1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現役軍人可以放假半天。
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執行國家法定節假日有關規定的通知》
第一條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這一辦法是在廣泛徵求社會各方面意見和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制定的,將部分傳統節日增列為法定節假日,豐富了我國法定節假日的文化內涵,增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休假福利。新辦法實施一年多來,總體運行情況良好,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合理安排生產生活、滿足人民群眾休假休閑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廣大人民群眾肯定,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執行。
第二條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09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該通知已對2009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作出了具體安排,各地要認真執行,不得擅自調休、自行安排。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單位可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和職工本人意願,靈活安排。
10.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全國節日
答:中國一共有7個全國節日。
1.元旦節。
2.春節。
3.清明節。
4.勞動節。
5.端午節。
6.中秋節。
7.國慶節。
2021年國家法定節假日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