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運是多少
⑴ 為什麼中國歷代王朝的國運不過兩三百年
因為剛開國時分土地,一百年後土地兼並並且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統治者已經放鬆了警惕開始縱情聲色,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實力,再過一百年,已經開始四處起義了,窮人無立錐之地,沒有生活保障,
最後幾十年,不斷的起義和鎮壓,肯定會有一次推翻王朝
⑵ 中國的龍脈在哪裡
中國龍脈的始祖源自昆侖山。昆侖山的左邊( 西北邊 )是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蔭山山脈。北邊有阿爾泰山,伴它行的還有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北山,昆侖山的右邊(西北.西南邊 )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等山脈!
昆侖山龍脈夾在上述南北山脈中間,不斷向東施展輝煌燦爛的舞姿。正干龍的主脈落在陝西省的西安市( 即古都長安 ),然後東出中原( 河南 ),同時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枝,形成井體的昆侖山脈體系。盡處分枝到各地均有別名稱呼!但是主宗是她,子孫排什麼名堂都可以!
昆侖山到了中原後,向東有六盤山,秦嶺;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嶺;加上五嶽:北嶽恆山,東岳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還有東邊的黃山和台灣的玉山( 海拔4000米 ),西南的峨眉山……!這些舉世聞名的舉世無雙大大小小的山脈--大大小小的龍脈,構成一幅副中華巨龍,大龍,中小龍混雜的卧龍圖。西方個別敏感的政治家,稱中國是一條沉睡的巨龍!從政治上講是對的;從風水上講的不對的。因為它不是一條;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卧龍。它們40多年前睡地迷迷乎乎,中華民族才從先進走向落後的。現在已經群龍蘇醒,我們的民族必然要復興;從落後走向先進!迅速趕上和超過發達國家。這是中國的地理風水決定的!
江河--龍的脈絡!水是龍的血液。筆者認為:"沒有水的龍就是死龍!水大龍大;水小龍小;反過來沒有龍的水也是死水,死水一潭是沒有價值的"。
中國有三大河流,即黃河,長江和珠江。三大河流中的兩大河流黃河與長江同是發源於青藏高原,即 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的北?( 北?是黃河的發源地,也就是現在說的唐古拉山 )。黃河長江與珠江都是向東流,分別流入渤海,東海與南海。黃河全長5400多千米,流經青海,四川,陝西……到山東流入渤海,經過九個省區;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流經青海,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蘇……到上海注入東海,流經八省,區,市,縣。珠江源於雲貴高原,流經貴州,廣西區和廣東省,經廣州市形成富饒的珠江三角洲( 目前可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美 ),而後流入南海。三大河流配合大龍脈的走向而流動,使成為大地的地方形成山環水抱。
除了三大河流之外,還有東北的黑龍江,松花江,遼河,鴨綠江,圖門江,嫩江;西北的塔里木河,額爾齊斯河;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東部地區的淮河,海河……
此外,各省各地均有自己的江河。諸如湖南的湘江,四川的嘉陵江,廣西的邕江,紅水河等等。全國還有調節江河水( 龍的血液 )的2000多個湖泊;這些天然的淡水湖,緩解了江河的急流,使水來個大彎小彎,形成山環水抱的作用。例如鄱陽湖,位於江西北部,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長江到這里打個大彎,水注入鄱陽湖,使江西的風水地理成為全國之冠,成為全國的三大( 江蘇,湖北,江西 ) 才子之鄉,( 出人才最多的省 ) 湖北湖南中間的洞庭湖,也在長江中游的彎曲處,(故湖南人靈地傑,人才輩出)。還有江蘇的太湖,巢湖也在長江將近出海的打彎處。凡是江河水打彎,使急流緩慢,然後聚氣,這就是流水地形成的特徵
⑶ 為什麼古代王朝很難存在300年
熟讀歷史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都活不到300歲,似乎國運300年就像是一道坎。中華歷史五千年,各式各樣的王朝政權不知出了多少,但是一一數過來國運超過300年的王朝不超過十個,還要加上夏商周這三個奴隸制國家。其中漢朝分為東西兩漢,國運加一起超過400多年,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劉秀算是開國皇帝,東西兩漢的政權並不能連貫一起,真能勉強算一個朝代,才超過了300年。
秦朝15年,三國時代從曹丕稱帝開始算61年,晉朝也分為兩階段,加一起國運還沒有200年,隋朝國運不到40年,唐朝290年沒能邁過300年這個坎,五代十國歷史加一起73年,你想不到的是被所有人輕視的宋朝國運卻超過了300年,雖然宋朝分南北宋,但是從政權都是一脈相承,所以說宋朝是繼夏商周後唯一一個國運超過300年的國家。元朝雖然強大但是國運也只有90年,明朝277年,清朝268年。
看完這些數據你是不是很驚訝,就連唐朝都不能逃過這個怪圈,可宋朝卻可以。從歷史時間上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奴隸制國家過渡到封建制度國家後,朝代的國運就開始大幅下降,所以說一個國家的制度決定了國運的長短。那封建制度到底有什麼弊端,幾乎所有的朝代都只能在300年這條線下徘徊呢?道理其實真的很簡單,中華民族是農耕文明,百姓只要有地種,收獲的糧食夠自己活下去,農民就會老老實實的繼續種地,當農民都活不下去的時候,那這個國家也就到了毀滅的時候。
只要農民不造反,一個朝代就不會從內部開始毀滅,宋朝的毀滅就是個意外,好不容易在女真手裡活下來了,結果殺出來一個鐵木真將女真和宋朝一起毀滅了,這是不可抗力。土地兼並就是封建制度最大的弊端,土地兼並就像是蛀蟲,一口一口的將一個國家吃完了。一個朝代建立後,開國皇帝肯定要大肆分封,這樣一來全國各地都有了貴族的存在,這就是封建王朝毀滅的第一步。
貴族得到土地後,便可以吃封地的稅賦,農民要拿出一小部分勞動成果給這些貴族。但是人都有私心,都希望自己的財富能繼續增長。一開始總會有些農名因為種種原因急需錢財,比如看病。而那些封地的貴族恰好手裡有錢,農民獲得錢財的方式,只有將手裡的土地賣給貴族,然後再從貴族手裡租地種,這樣一來農民一年的收入大半都要進了貴族手裡。一段時期之後,貴族就會採用巧取豪奪的方式從農民手裡奪得地契,長此以往下去,全國的土地一大半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農民每年幸苦勞作,只能混個不餓死的下場。
到了這個時候,一個朝代就走到頭了,只要有點風吹草動,大批農民起義便會蜂擁而起,農民都快要餓死了,還不如造反而死。一個朝代就這樣走到了命運盡頭。而這個發展的歷程,正好是200多年到300年,這才造成了大部分朝代的國運都超不過300年。
⑷ 為什麼中國歷代王朝的國運不過兩三百年
人多了,地里長的不夠吃的,一句話,人口上來了,產量沒上,又不懂南下擴土
⑸ 中國歷史上國運存在最短的國家和是在那個時期
二、中國近代歷史上最短的朝代應該是袁世凱建立的那個王朝,83天就倒台了。
如果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短的朝代,則應該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漢(947-950)只維持了3年.
前後就兩個皇帝:高祖劉暠,在位3年,還有隱帝劉承佑,在位1年都不到就滅亡了,後漢存在時間之短,在中國歷史無朝能出其右。
⑹ 抗美援朝,為什麼是中國千年國運的轉折點
一、
人類 歷史 上,中國屬於出道即顛峰。
數千年前一片蒙昧的時候,中國的三皇五帝創文字定製度,開啟輝煌燦爛的中國古典文明。
此後經歷夏商周和秦漢帝國,中國始終代表人類的正確發展方向, 由於文明發達和技術先進,可以碾壓周邊民族 ,每個朝代只要不作死,基本能躺贏,完全不需要玩命生產點技能。
到了唐朝,中國進入 歷史 的最高峰。
國力強盛、人民富足、萬國來朝什麼的不必說,只說軍事一項,如果將領沒滅過一兩個國家都不好意思誇戰功,普通的邊境防禦戰,大唐人民都膩歪:
「就這?」
王玄策借兵滅了印度,不過陞官一級,被唐太宗李世民封為朝散大夫,這是個從五品下的散官,相當於副廳的級別,還不是掌握實權的職位。
歷史 是一條拋物線,巔峰過後就是衰落。
「安史之亂」不僅打斷大唐的國運,也讓中華民族的運道腰斬,導致「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國王朝,再也沒突破那道國運天花板。
所謂「國運天花板」,我們之前在文章里說過這個詞,意思是 一個國家發展到某個階段,必然會遇到來自內外的挑戰,闖過去海闊天空,闖不過去就被鎖在一個低維度的水平 ,只能混吃等死。
而且唐朝以後,中國的文明和技術向周邊擴散,周邊國家的文明提升一大截,導致中國一家獨大的優勢不復存在了。
很不幸。
宋朝在高梁河飆驢車失敗,徹底放棄闖關,躺平挨錘。明朝原本有機會闖過去,可惜倒在了土木堡。
至於清朝,很難用單一維度來評價。說它慫吧,確實打下一片秋海棠的國土,說它強盛吧,也簽定了不少賣國條約。
但是總體來說,清朝是滿蒙的國家,對中原漢族是保持打壓狀態的,所以清朝前期闖關成功,對整個中國來說關系不大。
緊接著時間線來到民國,中國成為世界上最落後的國家之一,歐美白人看我們像剛進化的猴子一樣,相當於我們現在看非洲土著的心態。
我們熟悉的波瀾壯闊,所有的屈辱和淪喪,都集中爆發於此時。
如果說「安史之亂」前的中國處於 歷史 巔峰,那麼1200年後的民國就是中國國運的最低點,也是中華民族從未有過的黑暗年代。
想在那個年代重新站起來都不容易,更何況完成民族崛起走向復興。
挑戰這項任務的組織,不僅要擊敗內外敵人,保證國家和人民的基本安全,還要把落後幾百年的技術追回來,並且完成 古典農業國家 向 現代工業國家 的改造。
這簡直是地獄難度的副本,沒有人敢拍著胸脯說,保證完成任務。
但是不嘗試一下,誰又能甘心呢。
1949年,我們的新中國上路了。
新中國的宗旨是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擺在毛澤東面前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廢除晚清以來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然後找一個有實力的靠山。
廢除不平等條約好說。
建國前8個月,中央發布《關於外交工作的指示》,明確表示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必須取消,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必須實現,這種立場是堅定不移的。
當解放軍打過長江後,英美國家在長三角的特權全部取消,把百年積弊清掃的一干二凈。
但其中有一個《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國府和蘇聯簽訂的賣國條約,新中國不太好直接和蘇聯撕逼,而且新中國已經確定「一邊倒」的外交路線,只能找蘇聯做靠山。
於是兩項工作合二為一,關鍵點就是蘇聯的態度。
1949年12月,毛澤東前往蘇聯訪問。
他是 社會 主義陣營的大國領袖,必須向蘇聯總盟主匯報工作,然後找機會 重新簽定中蘇條約 ,收回蘇聯在中國的特權。
因為之前的中蘇條約實在太坑爹了。
這件事要從1945年前說起。
「二戰」快結束的時候,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開會,重新瓜分戰後的世界地盤。他們三人議定,蘇聯出兵東北對日本作戰,回報便是收回沙俄在遠東的一切特權,並且維持外蒙古獨立。
這就是斯大林吃到的二戰紅利之一。
蘇聯出兵對日宣戰不久,斯大林逼蔣介石簽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把雅爾塔會議的紙面地盤,緊緊抓在手裡。
主要是這么幾項特權:
共同經營中長鐵路。
大連為自由港,蘇聯進出口貨物免關稅。
恢復甦聯對旅順海軍基地的使用權。
外蒙古必須維持獨立的現狀。
從網上找了一張圖,標記的很清楚了:
蘇聯得到中長鐵路的經營權,就可以在東北暢通無阻的運送軍隊和物資,得到旅順海軍基地的使用權,又能常年駐扎一支龐大的軍隊。這樣連接起來,足以統治東北全境。
至於外蒙古,表面上說維持獨立,實際上沒有其他選擇,只能跟著蘇聯混。
於是, 外蒙古和東北基本離開中國,成為蘇聯的勢力范圍 。
那麼蘇聯要這些特權有什麼用呢?
其實主要有兩個用處, 第一是打造安全緩沖區 ,也就是在蘇聯的邊境之外,一定要有小國或者勢力范圍做緩沖,這樣才能保證蘇聯和大國有矛盾的時候,御敵於國門之外。
後來新中國抗美援朝,其實也有這個意思。
那些小國和勢力范圍是誰不重要,甚至友好程度的多少也不重要,它們處在大國之間就是價值。
第二是獲得不凍港 。
蘇聯的地緣格局不太好,折騰了幾百年,連個不凍港都沒有,所以在清朝末年看中 兩個不凍港——旅順和朝鮮灣 。經過一番選擇,沙俄決定搶占旅順,組建一支強大的海軍,維護帝國霸權。
不過沙俄的野心被1904年的日俄戰爭打掉了,東北變成日本的地盤。
直到二戰後,蘇聯出兵東北擊敗日本,終於重新拿到旅順,這才有了一個不凍港。
斯大林說:「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等待這一天,已經等了40年。」
可見蘇聯是預謀已久。
而蔣介石通過出賣國家主權,換來蘇聯支持國民黨政府、不支持中共武裝革命的承諾。
斯大林很滿意,蔣介石也很滿意。
如果事情順利發展下去,中國估計要徹底失去東北了,然而蔣介石為了找更硬的靠山,選擇跟著美國混。
斯大林氣炸了肺管子,實在沒有辦法,才允許解放軍進入東北,企圖借中共的力量維護蘇聯的東北特權。
中共屬於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只能忍辱負重,替黃老爺接上這條腿。
隨後就是解放戰爭爆發,解放軍火力全開,打完三大戰役之後迅速渡過長江,解放全中國。
我們在《司徒雷登》里說過國內的故事線,這里就不啰嗦了。
時間進入1949年,毛澤東等領導人感覺不行,外蒙古和東北的主權一定要收回來,革命同志和中國權益是兩碼事。
於是就有了毛澤東的莫斯科之行。
這次談判的成敗,事關中國的百年國運,稍微草率一點,剛剛完成民族解放的中國,也就止步於此了。
因為中國的傳統是「守在四夷」,也就是 國境線推到能力范圍的極限,有什麼事情都在境外解決,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干擾內地的發展建設 。
可現在呢?
整個長城以北都是蘇聯的地盤,而且旅順海軍基地卡在渤海灣,什麼時候惹惱蘇聯,海軍和空軍分分鍾兵臨北京城下。
其實就在1947年初,蘇聯在旅順部署了第39集團軍、一支聯合艦隊、5個空軍師,這支由陸海空組成的武裝力量非常強大。
這就讓剛成立的新中國,提前進入「天子守國門」的窘境,類似於明末的崇禎皇帝一樣。
很多人說起「天子守國門」總感覺很壯烈,但這不是一個好詞,往往是國家末期的專屬福利,畢竟首都在邊境線上,沒有寬廣的國土縱深做緩沖,非常方便敵人的斬首行動。
可以說「天子守國門」沒有壯,只有烈了。
所以毛澤東的蘇聯之行,壓力非常大。
三、
1949年12月16日,毛澤東滿心歡喜的抵達莫斯科,結果卻出乎意料,斯大林根本不願意談條約的事。
毛澤東剛開口說談談條約吧。
斯大林馬上接話: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根據雅爾塔協定簽署的,也是得到美國和英國同意的,我們決定不改動條約的任何條款。哪怕改動任何一款,都能給美國和英國修改其他條款提供借口,很可能千島群島和庫頁島也保不住了。
也就是說,蘇聯吃到嘴裡的肉,不準備吐出來。
這也是既得利益者的通病。
既得利益者總是想保持現狀,不給新人機會,而新人一無所有,總是想打破現有格局重新洗牌 。
其實從斯大林角度來說,也可以理解。
東北和外蒙的安全緩沖區,以及大連港和旅順基地,都是蘇聯對日宣戰才得到的,毛澤東跑到莫斯科就想要回去,斯大林心想,憑什麼?
但是從毛澤東的角度來說更理直氣壯,東北和外蒙本來就是中國的,是蘇聯用武力搶走的,還好意思問憑什麼,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雙方談判幾輪都沒結果,毛澤東很生氣,住在別墅不出門。
多年後回憶起來,他還是一肚子怨氣,說在莫斯科沒事干,每天除了發牢騷罵娘,只有三個任務:吃飯、拉屎、睡覺。
可就在毛澤東生悶氣的時候,事情正在起變化。
美國扶持的國府失敗,導致美國失去東亞的地盤,感覺很不爽,但是木已成舟,不爽也得憋著,美國能做的只有一件事:
挑唆中國和蘇聯的關系 。
畢竟是兩個大國,如果真的團結一家親,那就太可怕了。
所以美國的外交重點是拉攏中國,並且讓蘇聯產生猜疑。如果能讓中國和蘇聯的關系不愉快,美國也能稍微彌補丟失東亞的損失。
於是美國說不援助蔣介石了,台灣是中國領土,解放軍想收復就動手吧。
做為美國異父異母的親兄弟,英國可能得到某些暗示,准備和緬甸、印度一起承認中國的外交地位,同時有家英國媒體報道:「毛澤東訪問蘇聯,結果被軟禁在莫斯科。」
斯大林聽到消息,慌了。
蘇聯已經洗白上岸了,不可能明目張膽的干臟活,如果英國媒體的報道持續發酵,蘇聯以後還怎麼混?
名聲臭了,隊伍就帶不動了。
這也是為什麼重慶談判的時候,蔣介石不敢對毛澤東下手,項羽不敢在鴻門宴上殺劉邦,現在斯大林也不敢軟禁毛澤東。
而且英國和美國極力向中國拋媚眼,蘇聯卻讓中國坐冷板凳,換做其他人可能就有別的想法:要不再和英美接觸一下?
斯大林怕的就是這個。
於是斯大林請毛澤東趕緊出來辟謠,順便表明中國和蘇聯的關系,毛澤東抓住機會:「那就談談條約的事情吧?」
「談,怎麼談都行。」
毛澤東抓住機會借力打力,終於攻下一城。
不過談歸談,蘇聯的要求極其苛刻,總是想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中國也希望在談判中收回失去的權益,導致中國不同意蘇聯草擬的方案,蘇聯不同意中國草擬的方案。
到1950年1月底,雙方談判沒有絲毫進展。
正在此時,中國方面突然提出,談談外蒙古吧?
外蒙古涉及蘇聯的安全緩沖區,斯大林不可能同意回歸,根本不願意多談。但是他也有點擔心,如果中國經常用外蒙古來說事,在國際上總歸影響不好,讓其他國家說中蘇之間有領土糾紛。
周恩來提出一個解決辦法:
既然外蒙古已經在1946年公投獨立,那麼中國可以正式承認,但承認外蒙古的外交照會,必須做為新中蘇條約的一部分。
換句話說, 中國是以外蒙古換東北 。
雖然吃虧了點,但是沒別的辦法,外蒙古都公投獨立了,那是人家自己的選擇,再加上蘇聯非常豪橫,中國又打不過蘇聯,只能認栽。
斯大林想想,沒問題。
於是在外有英美拉攏、內有利益互換的條件下,中國和蘇聯終於完成談判,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國收回失去5年的東北利益:
1952年底前,蘇聯將中長鐵路無償移交中國,蘇軍從旅順海軍基地撤退,對日和約締結後必須處理大連港的問題。
被蔣介石賣掉的東北,毛澤東和周恩來終於談回來了,這才是弱國外交的勝利。
但條約里還是留下一個bug:
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而 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與軍事及其他援助 。
經中國政府提議及蘇聯政府同意,中蘇兩國可共同使用旅順海軍基地,共同對侵略者作戰 。
大家記住這兩句話,很重要。
這條規定給斯大林留下一條縫隙,讓他在不久後萌生重新奪回利益的行動,引起一場驚天動地的世紀大戰。
畢竟是收復失地,這份功勞太大了。
正在新中國舉國歡騰的時候,蘇聯的斯大林很生氣,50年前以 哥里陳浩南 的身份出道,闖盪江湖至今,還沒吃過這么大的虧,想想都覺得憋屈。
而且蘇聯夢寐以求的東北和旅順不凍港,到手僅僅5年就丟了,對於有土地收集癖的國家來說,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於公於私,斯大林都要找回場子。
他想到了朝鮮的金日成。
1945年美國和蘇聯瓜分地盤的時候,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分為南北兩半,北邊是蘇占區,南邊是美佔區。
蘇聯在佔領區選中金日成,便讓他做北朝鮮的領導,順手扶持起一個親蘇政權,做為蘇聯的外圍勢力。
原本朝鮮是統一的國家,現在卻由於大國博弈而分裂,金日成做為國家領導,當然想統一朝鮮半島。但他沒有毛澤東的本事,世界環境也沒給他機遇,更何況韓國的背後是美國,金日成直呼惹不起。
他只能寄希望於蘇聯和中國援助。
金日成數次給斯大林寫信,說我們准備向南進軍,請蘇聯老大哥援助武器裝備,在國際舞台上給朝鮮說話。
斯大林沒理他,朝鮮主動和韓國打仗,全世界都知道是蘇聯支持的,如果美國因此找蘇聯的麻煩,那就不好收場了。
金日成無奈,只好靜待天下有變。
1950年初,金日成再次給斯大林寫信,請求同意朝鮮的作戰計劃。這次斯大林沒有說什麼,非常痛快的同意了,並且給朝鮮大批武器裝備援助。
但是斯大林告訴金日成, 如果朝鮮遇到強大抵抗,蘇聯不可能幫忙 ,你只能請毛澤東出手相助。所以 朝鮮作戰的計劃,必須經過中國同意 ,中國不同意的話,朝鮮就不能行動。
金日成到北京問毛澤東,斯大林已經同意了,你怎麼說?
毛澤東無語。
你們已經商量好了,再來問我有個毛用,大家都是 社會 主義陣營的國家,朝鮮想統一,中國也不能攔著,需要幫忙就說話吧。
金日成搖搖頭,不用幫忙,我可以。
得到中國和蘇聯的許諾,金日成回到朝鮮整頓軍隊,1950年6月25日,以李承晚軍隊越界挑釁的名義,命令朝鮮人民軍向韓國進攻。
朝鮮戰爭爆發。
斯大林為什麼改主意了?
其實還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鬧的。
我們再來看之前說過的bug,條約規定,締結條約的任何一方,受到日本及其盟友的侵襲,另一方必須給予援助。中國可以請求蘇聯駐兵旅順,共同對侵略者作戰。
那麼問題來了:
日本的盟友是誰?
美國。
韓國的盟友是誰?
美國。
那麼一旦朝鮮半島燃起戰火,美國必然要給韓國站台,而且朝鮮出兵是中國同意的,斯大林也說了,朝鮮遇到抵抗只能找中國幫忙,那麼中國很可能和美國發生沖突。
於是條約里的bug就起作用了。
中國是剛成立的弱國,不足以和美國正面硬剛,為了國家安全,是不是要請蘇聯繼續駐兵旅順啊?
繞了一個大圈子,斯大林終於暴露真面目了,他想要的依然是旅順的駐兵權、蘇聯在東北的特權、以及太平洋出海口和不凍港。
果然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啊。
如果美國沒有參戰,金日成順利統一朝鮮,蘇聯不能恢復中國東北的特權,那也沒關系,蘇聯可以在朝鮮灣建一個不凍港嘛。
恐怕拿了大量武器裝備的金日成,沒理由拒絕。
對於斯大林來說,朝鮮戰爭有兩種結果:
美國參戰,蘇聯奪回中國東北特權和不凍港 。
美國不參戰,蘇聯在朝鮮建不凍港和海軍基地 。
怎麼算都穩賺。
至於戰爭結果如何,斯大林根本不在乎,只要朝鮮半島爆發戰爭,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新中國在千年國運的谷底起步,好不容易有點起色,就要面對如此難題。
毛澤東到底是怎麼想的?
五、
其實毛澤東已經准備好入朝作戰了。
朝鮮戰爭爆發半個月後,毛澤東便抽調「四野」的4個軍組建東北邊防軍,時刻准備入朝援助金日成。
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戰局惡化。
當時朝鮮人民軍已經打到釜山,差點把韓國軍隊趕到海里,而美軍登陸的仁川,恰好在朝鮮半島的中間,於是迅速把朝鮮的地盤攔腰斬斷。
金日成和朝鮮人民軍邊打邊退,很快來到鴨綠江畔,眼看要撲街了,斯大林告訴金日成,實在不行就放棄吧,到中國東北組建流亡政府。
金日成無奈同意。
當初朝鮮和蘇聯決定打仗,中國被迫同意,現在他們又決定不打了,想把中國拖下水,毛澤東直截了當的告訴他們,別折騰了,中國准備出兵朝鮮。
當時國內的普遍意見是不出兵,擔心失敗。
因為自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對外戰爭就沒贏過,每次都是割地賠款,百年下來大家也習慣了。
尤其是幾年前的抗日戰爭,區區東瀛三島倭奴都能在中國耀武揚威,把國民政府打的丟盔棄甲,而美國卻能迅速滅掉日本,佔領日本國土多年。
這么一對比,差距太明顯。
而且就算能打成平手又怎樣?
戰爭和做生意一樣,講究成本和利潤,如果成本高利潤薄,那就是虧本生意。現在為了朝鮮和美國開戰,太不值了。
與其做虧本生意,不如在國內埋頭搞建設,朝鮮亡國關中國什麼事?
既然國內普遍不同意出兵,為什麼毛澤東一意孤行,非要跑到朝鮮打仗?
其實在毛澤東看來, 中國並沒有選擇的餘地 。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劉少奇率團訪問蘇聯,斯大林就說了,以後的亞洲革命運動要交給毛澤東來領導。
也就是說, 斯大林和蘇聯是 社會 主義陣營的總盟主,毛澤東和中國成了東亞的舵主 。
做了舵主,就有保護小兄弟的責任。
現在朝鮮亡國,中國卻見死不救,那麼名聲就毀了,以後誰還敢信任中國?中國需要的外交支持和經濟援助,又從哪裡來?
所以 出兵朝鮮是表明態度,也是在國際交納的投名狀 。
說完國際觀瞻,我們再來說國內。
根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規定,朝鮮戰爭無限繼續下去,蘇聯就有理由賴在中國不走,剛談回來的旅順、大連和東北權益,便成為一紙空文,東北依然是蘇聯的勢力范圍。
剛立國就割城失地,造成「天子守國門」的窘境,這是鬧哪樣?
如果願意苟且偷生,中共革命幾十年圖什麼,早早舉槍投降就好了,老婆孩子熱炕頭不香么?
正因為不願意跪下,所以才要奮起抗爭啊。
對於國內來說, 出兵朝鮮就是保護國家主權,也是清理百年積弊的最重要一步。
如果中國沒有出兵朝鮮,只有一個結果:
美軍在鴨綠江畔耀武揚威,蘇聯在東北佔山為王,中國成為大國爭霸的戰場,這是翻版的「日俄戰爭」啊。
換句話說,剛成立的新中國,將和亡國前的清朝處於同一水平線。
而且淪落為戰場的中國,不僅得罪了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也失去 社會 主義國家的信任,半點外交支持和經濟援助都得不到,成為國際的流浪漢。
這種260歲的老年流浪漢,有什麼前途?
國運天花板都頂在腦門上了。
所以毛澤東說,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
1950年10月,毛澤東力排眾議,任命彭德懷為總司令兼政委,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
六、
新中國出兵朝鮮,震驚了斯大林。
他從來不敢相信,那個窮的叮當響的國家,居然真的敢出兵和美國作戰,而且志願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戰果非常豐厚。
斯大林不禁感嘆,以前看不起中國同志,實在不應該啊。
自此他有了新的想法,既然中國已經證明實力,也納了投名狀,那就應該繼續武裝起來,替 社會 主義陣營駐守東亞門戶。
以中國做安全緩沖區,可比東北好太多了 。
1951年8月,蘇聯無償贈送372架米格-15飛機,再加上之前援助的10個空軍師,讓中國空軍在成立之初,就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戰鬥力。到1954年已經發展到28個空軍師、3000多架飛機。
56個陸軍師,換成蘇聯的先進裝備。
1950年2月,中國和蘇聯談判,准備引入50個工程項目。隨著抗美援朝的捷報頻傳,蘇聯決定加大援助力度,對中國幾乎有求必應。戰爭結束前,中國從蘇聯引入「156項工程」,開啟轟轟烈烈的工業化進程。
據估計,「156項工程」完成以後,中國的工業接近日本1937年的水平。
除此之外還有無數圖紙、技術援助、工程師援華......這種大規模的技術轉移,人類 歷史 上都找不出第二例。
正是蘇聯的援助,才有中國騰飛的機會。
曾經有人說過,國民黨執政也能得到美國的技術轉移。
我們不排除這個可能,但前提就是,國軍必須在戰場上打贏蘇軍,能做美國遏制蘇聯擴張的橋頭堡。
國軍能打贏蘇軍嗎?
快拉倒吧。
而且大部分時候,有錢都買不到技術。
不信看看當今世界,中國掌握了某些高端 科技 ,美國就拚命打壓,生怕中國利用技術優勢超過美國,更不用說主動轉移了。
所以這些技術轉移的價值,絲毫不亞於引入的工程項目。
而這些東西,都是志願軍戰士們換來的。
最重要的是,抗美援朝極大抬高了中國的國運天花板。
所有不平等條約廢除了、外國駐軍沒有了、強大的敵人被阻攔在國門之外、恢復「安史之亂」後就失去的「守在四夷」、得到一套完整的工業化體系、重振民族精神讓中國人能抬頭做人......
如果說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國運只是一座小平房,那麼抗美援朝之後的中國,已經有了萬丈高樓的骨架。
雖然底子依然很薄弱,但在世界舞台上,已經擁有挑戰美蘇的資格。未來需要做的,無非是努力填充血肉,讓這座萬丈高樓更加強健而已。
這一切的轉折點就是抗美援朝。
以抗美援朝為分界線,以前的中國什麼都沒有,而以後的中國什麼都有了 。
只有從千年大視角來看抗美援朝,才能明白這場戰爭有多麼偉大。
抗美援朝改變了「安史之亂」以後1200年的中國頹勢,在最黑暗最無助的年代,上演了一場絕地反殺。
自此,中國如旭日東升 。
1954年,毛澤東到北戴河開會,順手填了一首《浪淘沙》,特別適合做文章結尾: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
⑺ 中國國運
當年唐太宗想了解朝運,特請兩位世間神算來推算。誰知那兩個人酒足飯飽後,一推,竟推算出自唐以後2000多年的命運,並寫了一本圖文並茂的書,叫《tui背tu》,據載,推bei圖里日本侵華就有明顯記載:「鳥無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鳥無足,山有月,是不是一個「島」字?日本是不是一個島國?旭初升,人都哭,日本開始強大,人們開始哭泣,這正是日本侵華。tuibei圖一直記載到2012年。
⑻ 是什麼緣由造成了三百年是中國王朝國運的下限
從秦始皇君臨全國到溥儀黯然退位,中國封建王朝走過了兩千一百多年,時期經歷了九大王朝和五十多個小王朝,而在這些封建王朝中,除去西漢和東漢、北宋和南宋加起來國祚較長,其他王朝都沒有逾越三百年。究竟是什麼緣由造成了三百年是中國王朝國運的下限呢?
自秦始皇革新郡縣制以來,現代中國式全球僅有一個中央政府間接向每個農夫徵收稅賦的國度。這類政治體制具有強壯的發起才幹,而且能充分地確保稅收,對封建王朝的平穩掌握發揚了次要的結果。但是,這類中央集權的原則也有其局限性。
現代的封建王朝一貫處於農業社會傍邊,寬廣的黎民百姓靠收獲地盤就餐,地盤是最次要的生產資料。在現代,富有的次要意味便是具有大片的地盤,因此地盤會漸漸被外地顯貴階層掠奪,這便是歷史上經常說到的地盤兼並的疑問。地盤兼並後農夫階層從自耕農淪為佃農,依附於外地顯貴然後讓外地顯貴日趨加強,當外地顯貴的氣力發展到肯定水平,他們就會對王朝政權有取而代之的主見。另有一種很有可能爆發的情況是,失掉地盤的農夫沒有了生存的本錢,乾脆逼上樑山,布置起武裝氣力顛覆王朝。
從中央政府的視點來看,對外地掌握才幹逐漸減弱,意味著稅收的較少和發起才乾的減弱,就不能應對戰爭、災害大概無窮的工程,一旦迸發內?大概內奸侵犯,王朝政權必定分崩離析。封建王朝的小農經濟一貫存在王朝的興替就一貫旋轉。而三百年的時辰,則是這個周期的下限。
如今,也有不斷增加的專家覺得,天氣也是中國現代王朝持續不外三百年的一個次要緣由。據鑽研發明,中國現代天氣的冷期和暖期,差不多在兩三百年內就爆發一個變更。而在冰冷的時期,農作物會增產,以致飢荒的發作,為了爭奪食糧本錢,戰爭就不可避免,以致了王朝的消滅。
⑼ 中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底的國運!詳細點
1、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好象狀況不太好
2、物價上漲、人工上漲、油價上漲,人民幣升值導至很多企業經營困難
3、現在的經濟已經全球一體化了,整個世界的經濟緊緊相連,目前歐洲美國經濟因為債務問題,面臨第二次經濟觸底的危險,如果真的到來 中國不可能再象第一次一樣,來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因為一旦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那通貨膨脹將會一發不可收拾,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4、所以近兩中國的經濟,國運都 不會很好!!
⑽ 中國進入了衰敗期了嗎 算八卦的能算出,一個國家的命運嗎
八卦是二進制演算法。八卦提出了一個計算命運的方法,但是目前為止八卦是算不到命運的。因為無法避免指數爆炸。衰敗期?過盛則衰,中國還沒盛過呢,不要被宣傳沖昏了頭腦。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國家,卻沒有與之對應的全球四分之一力量,能說是盛嗎?
任何學過易經的人都知道,這只是一個演算法,類似數學一樣,並非能預測未來未卜先知。那些算命的人通常拿這個騙人,其實都是科學知識,如果我告訴你1+1=2.2+2=4你能說我這是推測出命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