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左旗有多少人口
① 內蒙古土左旗有多少人口
全旗現轄11個鄉,5個鎮,1個開發區,321個行政村,456個自然村。 四、政區人口面積 2004年底,全旗總人口35.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0.8萬人,占總人口的86.88%;總面積271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約佔全旗總面積的33.5%,平原面積約佔全旗總面積的66.5%,
② 呼和浩特有多少人
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故又有青城之稱。呼和浩特位於中國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土默川平原上,東徑110°46ˊ至112°10ˊ,北緯39°35ˊ至40°51ˊ。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距首都北京669公里,距內陸開發口岸城市二連浩特490公里,距大型能源基地准格爾煤田100公里;距天津港800公里。是中國經濟建設重點與東歐各國進行經濟貿易往來的重要橋梁。
呼和浩特北依陰山,南瀕黃河,市區平均海撥1050米。呼和浩特市轄四區四縣一旗,即新城區、回民區、玉泉區、賽罕區、托克托縣、清 水河縣、武川縣、和林格爾縣及土默特左旗。全市總面積17224平方公 里,其中城區面積81.1平方公里。呼和浩特市全市共有人口2,118,338人,少數民族263,522人。市區人口1,083,789人,其中新城區317,398人、回民區222,642人、玉泉區188,997人、賽罕區354,752人、市旗縣 人口1,034,549人、土左旗348,166人、托縣191166人、和林縣188,610人、清水河縣135,431人、武川縣171,176人。
呼和浩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且不論距今50萬年前的"大窯文化"就已掀開了呼和浩特人類文明的歷史。自戰國建城、秦時建郡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趙武靈王在今托克托縣境內始建"雲中"城,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封建城池之一。至今大青山依稀可辨的趙長城遺址,依舊在向人們訴說著趙武靈王在呼和浩特大地"變俗胡服,習騎射"的歷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曾在中國建立36郡,雲中郡就是其中一郡。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各族人民又曾建立北魏的"盛樂",遼代的"豐州"城。1572年,明代蒙古族首領阿拉坦汗率土默特部駐牧呼和浩特,並在今玉泉區境內「庫庫和屯」城。明廷曾賜名為"歸化城",是今日呼和浩特市的雛型。之後,清朝又在此基礎擴城屯兵開市,修建了綏遠城,呼和浩特開始成為中國北部邊疆的軍事重鎮及商品集散地。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眾多名勝古跡的城市。這里有各種召廟50多座,最為著名的是大 召、席力圖召、烏素圖召、喇嘛洞召。另有昭君墓、萬部華嚴經塔、金剛座舍利寶塔、哈素海、清公主府、綏遠城將軍衙署等。城郊有不少草原旅遊點,那裡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鳥語花香,富有濃郁的塞外風情。
重要數據
區號:0471
郵編:010020
位置:位於內蒙古中部,黃河沖積平原土默川東部。
區劃:下轄新城區、回民區、玉泉區、賽罕區、托克托縣、武川縣、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土默特左旗。
③ 呼和浩特有幾個旗縣區
截至2017年底,呼和浩特轄4市轄區(回民區、玉泉區、新城區、賽罕區)、4縣(托克托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和林格爾縣)、1旗(土默特左旗)。
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民國時期為綏遠省省會,蒙綏合並後,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呼市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並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呼和浩特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中國經濟實力百強城市,被譽為「中國乳都」。同時也是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2018年12月,被評為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3)土左旗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城市概況
呼和浩特地處東經110°46』-112°10』,北緯40°51』-41°8』。全市總面積1.72萬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2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300萬人。現轄4區、4縣、1旗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市區平均海拔1050米。
屬中溫帶乾旱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5℃—8℃,年平均降水量337—418毫米,四季變化明顯,氣候宜人。
呼和浩特建城歷史可追溯至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1572年(明朝隆慶六年),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與明朝「通貢互市」建立友好關系,並在這里修建城池,命名為「歸化」,蒙古族人民稱為「庫庫和屯」(即「呼和浩特」),成為現代呼和浩特市的雛形。 1954年被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呼和浩特北擁草原、南臨黃河,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中國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市內有距今70萬年的古人類石器製造場遺址「大窯文化」,有始築於公元前4世紀戰國時代的中國最古老的「趙長城」,有公元1世紀作為「胡漢和親」歷史見證的昭君墓,有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字刻寫的天文圖金剛舍利寶塔,有被譽為「佛教建築典範」的席力圖召;
呼和浩特也是絲茶駝路中轉之地,是召廟文化盛行之地,是草原文化與黃河文化、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交匯、融合的前沿。
④ 內蒙土木特左旗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屬於哪個市
你要找到時土默特左旗吧 土默特左旗屬於呼和浩特 位於呼和浩特與包頭之間
【土默特左旗】歸【呼和浩特】管轄,政府所在地——【察素齊】。
一、地理形勢
土默特左旗地處內蒙古高原,地貌類型基本可分為山地和平原兩部分。北部為陰山山脈中段的大青山區,總面積1007.57平方公里,海拔1300—2200多米;南部為土默川平原,總面積1772.3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1100米之間。
二、山地
(一)主要山峰
金鑾殿山,位於畢克齊鎮正北12公里處,山巔曾出土龜趺銅牌。前人著述認為魏帝行宮即在此山。也有人認為金鑾殿山當為北魏廣德殿址,故有是稱。山頂為全旗最高點,海拔2271米。
西九峰,位於陶思浩鄉陶思浩村北6公里,西白石頭溝西側,舊時有人認為該山為綏遠境內諸峰最高處,當地人呼為「九分」,海拔2231米。
東九峰,位於西白石頭溝口以北9公里處,與西九峰相對,海拔2060米。
馬化龍山,位於東九峰東北1.5公里處,海拔2115.9米,與東九峰對峙而立,氣勢十分雄偉。
樓華山,位於察素齊鎮東北、朱兒溝村北6.5公里處,臨溝一側,山峰陡峭,與對側山壁構成「石門」天險,海拔1723.9米。
此老山,位於察素齊鎮東8公里此老村後,南臨土默川,山勢巍峨獨立,海拔1809米,其巔有聖母廟,每年四月初八日焚香者甚眾。
圓山子山,位於察素齊鎮萬家溝村北,山勢呈圓形,為土左旗北界,海拔2196米。
盤道山,位於畢克齊鎮水磨溝棚順營村北6公里處,海拔2080.3米。
獅子山,位於察素齊鎮把什村西1公里處,海拔1282米,形似猛獅,亦為前山一峻。
二)主要溝谷
霍寨溝,溝口位於台閣牧鎮霍寨村,北西南東走向,溝深24公里。
東白石頭溝,溝口位於台閣牧鎮溝門村,北南走向,溝深約30公里。
水磨溝,溝口位於畢克齊鎮水磨村,北南走向,該溝在呼市十八道半溝中最大,《水經注》謂此為「 白道中溪」。向北可通武川縣,歷來為南北交通要道,溝中曾出土羅馬金幣等物。據考,該溝在南北朝到隋唐時期為草原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溝深65公里。
黑牛溝,溝口位於畢克齊鎮鳥爾素村西北,為北西南東走向,北與朱爾溝匯合,為山南通漠北之捷徑。
朱兒溝,溝口位於察素齊鎮朱兒溝村,北南走向,車輛可達武川。清末以來,該溝為最繁忙的民間通道之一,溝深約30公里。
西、東溝,溝口位於察素齊鎮北西溝門村,溝深各為5公里,兩溝僅隔一崗(中鼻樑)。
萬家溝,溝口位於察素齊鎮沙爾沁村、古城村之間,北西南東走向,溝深25公里。
西白石頭溝(一前晌溝),溝口位於陶思浩鄉溝門村,北南走向,溝深約25公里,向北可通武川,向西可通包頭市土右旗。
古雁溝,溝口位於陶思浩鄉古雁村西,北西南東走向,溝深約10公里。
三、平原
土默特左旗平原區屬廣闊的土默川平原部分,基本范圍為大青山以南旗境之全部,地形平坦。按地貌成因,可分為:
山麓洪積平原,為大青山前至110國道以北區域內,該地帶為接受來自山區的沉積物逐漸形成的沖積平原,地面高程在1030—1050米之間。
山前沖積平原,為山麓洪積平原南5—10公里之內,該地帶為來自大青山的沖積物、沉積物,高程在1000—1030米之間。
黃河沖積平原,為哈素海以及退水渠以西部分,由於黃河故道從大青山前逐漸南移,使這一區域沉積了黃河沖積物,該范圍地勢平坦,高程在990米左右,為平原區的低凹地區。
大黑河沖積平原,為哈素海及退水渠以東部分,由大黑河沖積而成,高程在990米—1000米之間。
另外,沙爾沁、沙爾營兩鄉范圍之內地勢較高,為蠻漢山山麓階地,高程在1010米—1060米之間。
一、文體設施
土默特左旗文化館。始建於1951年10月,2001年10月建立新館。館內設有中老年活動中心、舞蹈排練廳、檯球廳、少年乒乓球培訓中心、藝術培訓學校、音樂室等。
土默特左旗圖書館。籌建於1951年10月,1952年正式開館,館內藏書1071冊。2000年8月,圖書館新建1270平方米的綜合大樓,大樓內設書庫、成人閱覽室、兒童閱覽室、電腦室、自學室、辦公室等,同時能容納300多人看書學習。全館總藏書30780冊,內容涉及五大部類、二十二大類。平均每年接待讀者15000人次,流通圖書23300冊次,開架書刊佔到80%。為了彌補書源不足,加強了與各中學圖書館的協作,把全旗五所較大的中學圖書館,分設為旗圖書館分館,實現了館藏資源共享,同時建立健全了地方文獻目錄。2004年7月被評為「三級圖書館」。
文物館。成立於1979年,館址位於察素齊鎮人民路南白塔寺內,佔地10080平方米,館藏有新石器時代以來各個時期的文物百餘件。
體育運動中心。佔地面積為7.86萬平方米,包括體育場、燈光籃球場、訓練房、游泳池等附屬設施,可容納兩萬人觀看比賽。
土默特左旗新華書店。成立於1951年8月(當時是歸綏縣支店),1970年劃歸呼市,接受呼市新華書店管理。新華書店現有辦公樓一處,庫房一處,門市部三處,總面積3395平方米,經營的圖書品種1萬多種,實行微機管理,所有圖書都可以在網上訂貨。同時,新華書店也是全旗中小學教材的中轉發行中心。
二、土默特左旗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
成立於1990年10月,下設美術書法協會、作家協會、音樂舞蹈戲劇協會、民間藝術協會、影視協會5個協會。十幾年來文學藝術工作者努力鑽研業務,科研及藝術創作頗豐,培養扶持了一大批文學藝術愛好者。前任文聯副主席雲雪冰同志的中國畫《初夕》,參加了紀念紅軍長征60周年展覽並被送往延安展出;國畫《正月》、《長城頌》選送到加拿大參展。會員盧林旺同志多幅作品入選《東方書法長城巨卷》、《藝海擷英》等大型畫冊。
三、《土默特報》
《土默特報》創刊於1958年10月,由中國共產黨土默特旗委員會主辦,該報為周3刊,8開4版,報頭由烏蘭夫題寫,主要欄目有政文、消息、時事等。1959年6月停刊。1998年9月,《土默特報》復刊,由中共土默特左旗委宣傳部主辦,為旗委機關報,8開8版,主要欄目有綜合新聞、時事信息、生活指南、服務天地、副刊等。1999年,《土默特報》改為《<呼和浩特日報>土默特左旗版》,接受呼和浩特日報社業務指導。2003年,復改為《土默特報》,8開4版,每周一刊。
【政情概況】
2004年,全旗國內生產總值52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4.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5.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02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896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市前列
【資源特點】
土左旗境內河流水系主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拉烏素河、哈素海及沿山各大小山溝水,平均年徑流量4.1億立方米,年產地表水1.8億立方米,地下水2.3億立方米,每年引黃河水入境7336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豐富,年開采量為3.2億立方米。全旗水利工程有哈素海水庫、紅領巾水庫、萬家溝水庫、五一水庫等,水庫總庫容蓄水量1.6億立方米。
境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48種,具有開采價值的有無煙煤、黃金、石棉、泥炭、石墨、雲母、紫砂陶土等10餘種,其中尤以紫砂陶土、石墨、泥炭最具開采價值。
全旗有林地面積22043公頃,用材林地面積1772公頃,總蓄積量703998立方米;草場面積28萬畝;養殖水面面積4.5萬畝;野生動物有狍子、鹿、青羊、狐狸等30餘種;野生植物400餘種。
【政區劃分】
全旗現轄11個鄉,5個鎮,1個開發區,321個行政村,456個自然村。
【人口面積】
2004年底,全旗總人口35.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0.8萬人,占總人口的86.88%;總面積271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約佔全旗總面積的33.5%,平原面積約佔全旗總面積的66.5%,
【自然特徵】
土默特左旗地形北高南低,北面是大青山山地,最高海拔2270米,南部是土默特平原,海拔最低點哈素海為988.2米。全年四季分明,平均氣溫6.3℃,年均日照2876.6小時,無霜期130天,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年均蒸發量1870.3毫米,年均凍土層厚108厘米,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樓主給分啦
⑤ 土左旗台閣牧鄉,有多少個自然村和農戶
摘要 發文機構:台閣牧鎮人民政府 信息分類:機構簡介
⑥ 玉泉區屬於哪個市
- 玉泉區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的發祥地,已有430多年的歷史,文物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東鄰賽罕區,西、南接土左旗,北接回民區。現轄1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49個社區、50個行政村和1個自治區級工業園區。總面積258平方公里,是以蒙古族為主要少數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區。
⑦ 呼和浩特市市區有多少人口
除去基層的托縣,和林縣,武川縣清水河縣,土左旗等人口。
⑧ 內蒙土左旗是哪
土默特左旗,簡稱土左旗,呼和浩特市轄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之間。全旗東西最寬87千米,南北最長55千米,總面積2712平方千米,總人口36萬人(2014年)。旗政府駐察素齊鎮,距呼和浩特市區4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