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山鎮有多少人口
㈠ 重慶綦江縣有那些鄉鎮,每個鄉鎮有多少人,求個明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謝謝!
」全縣轄19個鎮,314個村,50個居委會,2639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2182平方公里,人口 95萬,其中城鎮人口29.2萬。
㈡ 重慶鄉鎮人口排名
以人口前五名鄉鎮為例:
1、江津白沙鎮
白沙鎮處在江津西南部,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文運昌盛,由於陽光照射長江江畔沙粒呈現白色得名。截至2017年總人口129339人。白沙鎮是長江上游的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扼守重要水路要津,商賈雲集,清朝中期曾為全川四大經濟重鎮之一;抗戰時由於大批文化機構內遷於此,曾為了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一,素有「天府名鎮」、「小香港」之盛譽。
2、酉陽龍潭鎮
龍潭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舊時得益於良好的地理位置帶來的水陸舟輯之便,享有「貨龍潭」之稱。截至2017年總人口65822人。其境內伏龍山下兩個狀如「龍眼」的氽水洞常積水成潭,古鎮自「龍眼」之間穿過,形如「龍鼻」,因而得名。目前古鎮上留有規模龐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3、南川水江鎮
相傳修石拱橋時,淘石水中,現「水江石」三字,水江因此得名。截至2017年人口50435人。水江鎮區位優勢獨特,交通十分便利,境內南涪鐵路穿越而過,並設有客運站和貨運站,渝湘高速在此建有互通。水江鎮資源豐富,有以鋁、煤為主的礦產資源,有以中葯材、反季節蔬菜為主的農業資源,主產於此地的「水江黑豬」更是憑借好品質,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4、奉節興隆鎮
興隆鎮位於渝鄂邊界七曜山山脈和巫山山脈連接帶上,自古是渝鄂邊界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因歷來商貿繁榮,素有「生意興隆」的美譽,故得此名。截至2017年總人口45983人。興隆鎮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山地垂直氣候,形成了雄、奇、險、秀的興隆山水,境內不僅擁有規模居世界同類型首位的小寨天坑和天井峽地縫,更憑借「竹枝歌舞之鄉」增加了無窮魅力。
5、城口東安鎮
東安鎮位於城口縣境東部,地處任河發源地、大巴山脈南麓,與陝西省鎮坪縣、平利縣接壤。截至2017年人口8666人。東安鎮域幅員接近400平方公里,海拔900~2680米,自古為秦巴古道上商貿重鎮和通衢要塞,東安即取向東平安之意。境內以「一谷一壩」(亢谷、黃安壩)為代表的自然資源和秦巴古道為代表的人文資源豐富多樣,被譽為「大巴山深處的一顆明珠」。
(2)重慶南山鎮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酉陽的鄉鎮面積較大原因
1、在重慶市的區縣級行政區劃上,酉陽就以超過5000平方公里的轄區成為了重慶面積最大的區縣。受到這個巨大「母體」的影響,其下的鄉鎮「遺傳」了這一特點,具有較大的行政管理面積。
2、其次,酉陽地處渝東南的武陵山腹地,多山地丘陵,人口密度在重慶全市排名倒數第三,相對來說具有「地廣人稀」的特點,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質量,便於推動在經濟結構、民族文化上有著共同特徵的區域發展,鄉鎮管轄面積往往也是比較大的。
㈢ 重慶江津區各鄉鎮人口
有幾千萬吧
㈣ 重慶酉陽縣有多少人口多少鄉鎮,各個鄉鎮叫什麼名字
大爺
你去酉陽公眾信息網上一看便知
我只能告訴你
酉陽38個鄉鎮
84萬人口
其中叫富裕的鎮有桃花源
龍潭
麻旺
旅遊較強的有桃花源
龔灘
龍潭
酉水河
交通便利的是龍潭
麻旺
水運當然是龔灘
是鄉的都比較窮
特別是蓋
上
㈤ 亅重慶市萬州區各鄉鎮總人口
全區總人口171萬人,其中城市人口約60萬人。鄉鎮人口111萬,這是08年統計的
㈥ 重慶的江津 銅粱 潼南 合川四個區縣的總人口分別是多少,每個縣各有多少鄉鎮
摘要 江津位於重慶西南,幅員面積3218平方公里,總人口150萬,轄5街25鎮,現有少數民族34個,聚集少數民族人口6000餘人
㈦ 南山鎮的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24798 男 12781 女 12017 家庭戶戶數 5675 家庭戶總人口(總) 24028 家庭戶男 12227 家庭戶女 11801 0-14歲(總) 8216 0-14歲男 4328 0-14歲女 3888 15-64歲(總) 14159 15-64歲男 7307 15-64歲女 6852 65歲及以上(總) 2423 65歲及以上男 1146 65歲及以上女 127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3629
㈧ 重慶永川各個鄉鎮的具體人口是多少
來蘇鎮,王坪村有多少人口?
㈨ 求重慶大足縣各有多少鄉鎮及各鄉鎮人口數
總人口96萬人22 鎮 2 街道辦事處智鳳鎮是大足石刻創始人趙智鳳的故鄉,位於大足縣城東部,西距縣城7公里,南連龍水鎮,東鄰金山鎮、石馬鎮,北與寶頂鎮接壤。大銅、大國路穿境而過,場鎮緊靠登雲機場,交通十分便利。瀨溪河由縣城自西向東經過智鳳鎮流向龍水、珠溪方向,水源條件好。全鎮總面積67.17平方公里,轄新店、田壩、茅里堡、高筍、八里、登雲、普安、阮家、永福、黃連、福壽11個行政村,一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42336人。近年,智鳳鎮工業經濟得到加快發展。2006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34744萬元,同比增長12.3%(下同);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8:62:20;鎮級財政收入完成384萬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500萬元,增長1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10萬元,增長14.3%;工業總產值達到25052萬元,增長19.8%;工業增加值實現7925萬元,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4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90元,增長8.2%;城鎮化率達到31%,綜合實力躍升全縣第10位高坪鄉位於大足縣西北部,距縣城20公里,與安岳、潼南兩縣接壤,全鄉轄8個行政村、71個社,6988戶、26888人,幅員面積5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47畝,人均耕地0.75畝。中敖鎮位於大足縣西北部,距縣城9公里,處於瀨溪河發源地,東與龍崗街道辦事處、寶頂鎮接壤,南與高升鎮毗鄰,北至高坪鄉連安岳縣境,東北與潼南五桂鄉緊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適宜多種作物生長。全鎮幅員面積107.59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33159畝。轄18個行政村,3個居委,共有161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6195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460人。鎮內有大足縣目前儲水量最大的上游水庫。中敖火龍歷史悠久,天山米暢銷全國,素有「魚米之鄉」、「火龍之鄉」、「車貨之鄉」的美稱。大足縣寶頂鎮位於縣城東北部,距縣城7公里,幅員面積6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總人口2.9萬人,城鎮人口0.4萬人。全鎮轄9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68個村民小組。寶頂鎮鎮域峰巒起伏,溝谷陡深,海拔高度多為400至500米的山地。寶頂鎮土壤以沙及紫色土為主,顯酸性、中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溫度17.3℃,年積溫6366℃。無霜期323天,多雲霧陰雨,年降雨量1100毫米。寶頂鎮青山綠水,風光秀美,土地肥沃,鳥語花香,生態觀光園、休閑娛樂設施密布,被為縣城後花園。二級硬化水泥公路橫貫其中,村級公路與之相連,並與周邊鎮鄉聯網,境內交通十分便利。寶頂鎮是重慶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的文明鎮,2002年,獲中央精神文明委授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和建設部授予的2002年度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範例獎。高升鎮幅員面積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萬畝。總人口26000人,轄8個行政村(太和、旭光、建設、紅光、雙牌、新光、勝光、先進),1個居委會(華升), 54個村(居)民小組。龍崗辦事處成立於2002年7月,位於大足縣主城區,是大足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轄6個社區,6個行政村。總人口9.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9萬人,農業人口2.2萬人。轄區幅員面積43.83平方公里,城區面積3.5平方公里。農村耕地面積1081公頃。棠香街道辦事處轄7個村,5個居委會。分別為惜字閣村、和平村、水峰村、金星村、冉家店村、雙豐村、三合村,紅星社區居委會、五星社區居委會、報恩社區居委會、東關社區居委會、海棠社區居委會。 2002年全辦事處總人口為48622人,非農業人口13041人,總戶數13345戶,幅員面積60.17平方公里。回龍鎮地理位置東經105°51′42″,北緯29°43′44″,位於大足縣東面稍偏北,距縣城約17公里,鎮域北面與銅梁縣小林鄉接壤,到銅梁縣城約為30公里;西面緊鄰寶頂鎮和智鳳鎮;南面與金山鎮相鄰,東靠萬古鎮和國梁鎮。轄區面積為49平方公里,全鎮轄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57個村(居)民小組,共6469戶,總人口為2413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43人,耕地面積19031畝。全鎮共有12個黨支部國梁鎮因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饒國梁而得名,位於大足東北部,距縣城25公里處,是市、縣農業示範鎮,全鎮幅員面積38.9平方公里,東臨雍溪鎮,南接萬古鎮,西靠國梁鎮,北連銅梁縣,轄7個農村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5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4萬人,總耕地面積20985畝。近年來,我鎮大力實施發展特色經濟戰略,促進鎮域經濟上新台階鐵山鎮,曾名九區,又名雙河場。東與三驅鎮相連,西與榮昌縣十烈鄉相接,北與安岳縣合義鄉相毗,南與季家鎮相鄰。鐵山鎮位於大足縣的最西端,距縣城26公里,是大足縣的西大門,位於大足、榮昌、安岳三縣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相對重要。
鐵山鎮幅員面積59.6平方千米,下轄雙河社區、晉元社區兩個街道居委會和繼光村、雙橋村、麒麟村、油坊村、連科村、西北村、多寶村、高龍村、勝豐村、桂香村、建角村、三寨村12個村委會,共90個居民組,總人口33751人 季家鎮共轄7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52個村民小組和3個居民小組,6024戶2098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8人;幅員面積53.6平方公里,耕地18381畝,其中水田14100畝,土4281畝,人均耕地0.87畝,屬典型的農業鎮。 三驅鎮地處大足西部,距縣城11公里,全鎮共有16個行政村和2個街道居委會,114個村民小組和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51795人,其中農業人口47266人。全鎮幅員面積76.28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586萬元,糧食總產量完成2405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326元。寶興鎮幅員面積51.5平方公里,轄9 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64個村(居)民小組,8828戶,31245人龍石鎮位於大足縣的西南角。東面和南面與珠溪鎮接北;西面與榮昌縣的古昌、河包兩鎮毗鄰;北連三驅、寶興兩鎮。距縣城23公里。轄7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50個居民小組,5890戶,總人口21350人 珠溪原名寶珠溪18個行政村、 2個社區,160個村(社區)小組,總戶數17584戶,總人口59624人 龍水鎮地處重慶西部,是著名的五金之鄉,西部最大的建制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國家級文明鎮、首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重慶市「百鎮工程鎮」、市商業建設中心鎮、市鄉鎮企業明星鎮、市城鎮化工作先進鎮,是大足縣城的重要組團。城區南距成渝鐵路、成渝公路15公里,東距重慶城區90公里,大郵路、龍銅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全鎮轄10個社區、18個行政村,幅員面積111.88平方公里,總人口13.3萬人,其中,城區面積7.7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8.3萬人石馬鎮位於縣城東南部,距縣城12公里,幅員面積5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轄9個村(居)委員會,88個社,總人口3.4萬餘人 金山鎮位於大足縣中東部地區,東距銅梁縣城33公里,西距大足縣城22公里。東與我縣的萬古鎮毗鄰,南與拾萬鎮相靠,西與石馬鎮、金山鎮接壤,北與回龍鎮相連。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5℃,年降雨量約1100㎜。全鎮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17334畝(其中水田13820畝,旱地3514畝),人均耕地約0.78畝。總戶數6321戶,總人口22359人,其中農業人口20579人。全鎮轄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7個農村行政村,4個居民小組,53個村民小組萬古鎮位於大足東部,是大足縣的東大門,距大足城區27公里,距重慶市主城區80公里。全鎮幅員66.52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共有175個村民小組。年末戶籍人口5281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337人雍溪鎮轄7個農村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3852人,其中農業人口27892人古龍鄉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東端,距縣城38公里,幅員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8%。鄉政府駐址在古龍鄉新街居委。全鄉轄6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49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人口9718人拾萬鎮位於大足縣東南部,西山(又名巴岳山)腳下,懷遠河畔,距大足縣城23公里,與石馬、萬古、金山、玉龍等鎮接壤。全鎮幅員總面積49平方公里,屬盆地丘陵地形,境內溪河密布,水利設施健全,水源供給充足,電力保障有力,10公里半徑范圍內建有大堡、萬古、雙橋、紅石四座35KV變電站。下轄:拾萬社區和楠木、八埝、雙埝、斯蘭、檬子、將軍、福利、長虹、協豐9個農村行政村,共66個(社)居民小組,總人口29,816人,其中農業人口28,090人,非農業人口1,726玉龍鎮是重慶市西部一個山川毓秀的市級衛生城鎮,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東南部,距大足縣城20公里,巴岳山橫亘東部,東北與銅梁接壤,東南與永川相連,南面與雙橋區毗鄰。全鎮轄9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51.07平方公里,有耕地11549畝,2005年末總人口23030人(其中非農人口4570人),總戶數6473戶 郵亭鎮幅員面積91.01平方公里,地處成渝兩地交會處,位於大足縣南端,東接永川市,西鄰榮昌縣,北函雙橋區,距縣城30公里。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橫貫全境,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轄15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15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萬人
㈩ 南岸區簡介
南岸區位於重慶市主城區,位於重慶長江南岸,依山傍水,仰擁「山城花冠」南山,俯臨長江、嘉陵兩江,山水園林特色顯著,風景秀麗優美宜人。地處東經106°03′14″-106°47′02″,北緯29°27′02″-29°37′02″之間,轄區西部、北部瀕臨長江,與九龍坡區、渝中區、江北區、渝北區隔江相望,東部、南部與巴南區接壤。全區幅員面積265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面積4640公頃,森林面積7000餘公頃,森林覆蓋率28.2%。
南岸區是重慶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重慶市的長江南岸,依山傍水,全區幅員面積265平方公里,轄7個街道、7個鎮,總人口近60萬。南岸區北部為峽谷沖積平原南部為山脈,在附近的塗山,黃山,真武山均為旅遊景區。南岸交通已有石板坡長江大橋、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鵝公岩長江大橋、菜園壩長江大橋與渝中區相連,大佛寺大橋、朝天門大橋與江北區相連,渝黔高速公路橫穿境內,給市民出行帶來極大的方便。
南岸區是重慶發展較早的一個區,在二戰時期聚集了大量軍政、文化界人士如何應欽、宋美齡、林森、馬歇爾、戴笠、陳立夫,文化界人士包括茅盾,巴金,郭沫若,胡適,陶行知等均在重慶南岸居住。但南岸工業自抗戰以來一直並不發達,主要支柱產業為商業。除工業外,排收入第三,第四的為為旅遊和教育。在南岸區有南濱路(即長江南岸濱江路觀光美食流行街),彈子石法租界歷史文化街等旅遊名勝。南岸區內擁有重慶眾多高等院校和研究單位,有重慶交通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重慶教育管理學校等五所本科院校。
南岸區旅遊資源豐富,境內山巒起伏,植被茂密,素有"山城綠色屏障"之稱的著名南山風景區,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景觀160多處。始建於唐宋時期的慈雲寺、塗山寺、老君洞等著名宗教寺廟、古剎,抗戰時期的"陪都遺址"保存完好;"一棵樹"觀景台成為欣賞山城夜色最佳處;南山街道(黃桷埡)的"泉水雞文化節"蜚聲海內外;位於南山上的南山植物園和加勒比海水世界更是吸引大量遊客;新建的濱江路和藝術群雕已成為重慶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行政區劃】
南岸區轄銅元局街道、花園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龍門浩街道、彈子石街道、南山街道和南坪鎮、塗山鎮、峽口鎮、雞冠石鎮、長生橋鎮、迎龍鎮、廣陽鎮。全區7街7鎮73個社區67個村。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信息】
一、全區常住人口:全區常住人口為759570人。
二、性別構成: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為385107人,占總人口的50.7%;女性為374463人,占總人口的49.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2.84。
三、年齡構成:全區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76044人,占總人口的10.01%;15-64歲的人口為621905人,占總人口的81.88%;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1621人,占總人口的8.11%。
【歷史沿革】
南岸區古屬巴國,秦滅巴國置巴郡,轄江州縣,今南岸區為江州縣屬地,江州縣後改名墊江縣,公元561年改名巴縣。
1929年重慶建市,拓展市區范圍,在玄壇廟設南岸市政管理處,管理由巴縣劃入的南城坪、海棠溪、龍門浩、彈子石四坊。
1929年6月,改第六區為重慶市第十一區、二十區。
1935年2月,正式設立重慶第四區,下半年改為第六區。
1941年從巴縣劃入崇文、大興兩鄉,設重慶市第十一區。
1944年7月,第十一區分建為重慶市第十一區、十八區。其時,重慶市長江南岸並設4個區。
1950年6月,南岸4個區合並建立重慶市第五區、第六區。次年,郭家沱由江北縣劃入第六區,增建為鄉。
1952年10月,兩區合並為重慶市第五區,並由巴縣劃入文峰鄉。
1955年10月,第五區更名為重慶市南岸區。
1995年3月,重慶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郭家沱街道和峽口鎮的郭家沱村劃歸江北區,巴縣的長生橋、迎龍、廣陽三鎮及九龍坡區花溪鎮的二塘村劃入南岸區。調整後,南岸區轄南坪、龍門浩、海棠溪、玄壇廟、彈子石、大佛段、銅元局、花園路8個街道辦事處和南坪、南山、峽口、塗山、雞冠石、黃桷埡6個鎮,以及從巴縣劃入的長生橋、迎龍、廣陽3個鎮。區政府駐南坪萬壽橋。
1996年,全區面積247.1平方千米,人口約41.7萬人。轄8個街道、9個鎮。區政府駐南坪南城大道。
1999年底,撤銷玄壇廟街道,並入塗山鎮,2000年按照新建制運行。全區轄南坪、龍門浩、海棠溪、彈子石、大佛段、銅元局、花園路7個街道和南坪、南山、峽口、塗山、雞冠石、黃桷椏、長生橋、迎龍、廣陽9個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區總人口592566人,其中:銅元局街道30907人、花園路街道68130人、南坪街道100692人、海棠溪街道67068人、龍門浩街道34112人、彈子石街道27675人、大佛段街道27574人、黃桷埡鎮40184人、南坪鎮36015人、塗山鎮40517人、雞冠石鎮1381E人、南山鎮5957人、峽口鎮17706人、長生橋鎮39882人、迎龍鎮20178人、廣陽鎮22153人。
2001年,將原大佛段街道並入塗山鎮。2001年底,南岸區轄6個街道、9個鎮:南坪、龍門浩、海棠溪、彈子石、銅元局、花園路7個街道辦事處;南坪、南山、峽口、塗山、雞冠石、黃桷椏、長生橋、迎龍、廣陽9個鎮。
2002年末,南岸區戶籍總人口48.9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99萬人。轄6個街道(銅元局、南坪、花園路、海棠溪、龍門浩、彈子石)、9個鎮(南坪、黃桷埡、南山、塗山、雞冠石、峽口、長生橋、迎龍、廣陽),69個居委會、69個村委會。
2006年7月27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南岸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批復》(渝府[2006]152號)同意南岸區將現有的6個街道、9個鎮調整為7個街道、7個鎮。具體調整如下:(一)撤銷南山鎮、黃桷埡鎮。(二)設立南山街道。管轄原南山鎮、黃桷埡鎮的行政區域,轄6個社區、9個村委會,幅員面積33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崇文路138號(原黃桷埡鎮政府駐地)。(三)保留銅元局街道、花園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龍門浩街道、彈子石街道等6個街道;南坪鎮、塗山鎮、峽口鎮、雞冠石鎮、長生橋鎮、迎龍鎮、廣陽鎮等7個鎮。其行政區域和駐地不變。
2013年3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南岸區人民政府駐地遷移的批復》(渝府[2013]24號):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批復),同意南岸區人民政府駐地由南坪街道南城大道199號遷至長生橋鎮廣福大道1號。
詳見網路:http://ke..com/link?url=BQ2aCpSLDYpGPhod3P0E4F-a_gIgE-WRj0_nCwrytSmUFlCOwTFgqG-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