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中國人有多少人在基層
Ⅰ 現在世界上一共有多少中國人分布在海外的華人有多少
大約有14億中國人 在海外的大約有4000萬吧
Ⅱ 我國14億人口,「月入過萬」的人有多少
14億人口中,其中勞動力佔3分2,以2019年的數據,每月收入超1萬大約佔3%。其實,中國人的均勻月工資大約3800--4000元。
其實生活是本人的,無論他人錢多錢少,努力把本人的生活盡量進步才是真!
Ⅲ 現在中國的人口超過14億沒有 之前是第幾次人口普查
目前普查條例規定:每十年一次,即逢「0」年。
第一次人口普查:
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時的全國人口總數為六億零一百九十三萬八千零三十五人。其中:
直接調查登記的人口為五億七千四百二十萬五千九百四十人;
用其他辦法調查的人口為二千七百七十三萬二千零九十五人,內有:
沒有進行基層選舉的和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八百三十九萬七千四百七十七人(根據各該地方政府的資料);
待解放的台灣省七百五十九萬一千二百九十八人(根據一九五一年台灣公布的數字);
國外華僑和留學生等一千一百七十四萬三千三百二十人(根據華僑事務委員會等機關的資料)。
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6月30日24時的全國人口總數為723,070,269人。28個省、市、自治區(按:天津市當時隸屬河北省)和現役軍人的人口為694,581,759人,其中男子356,517,011人,佔51.33%;女子338,064,748人,佔48.67%。台灣省、港澳同胞和國外華僑等人口為28,488,510人。
第三次人口普查:
全國人口為1,031,882,511人。
大陸29個省、市、自治區(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下同)人口和現役軍人共1,008,175,288人中,除西藏自治區交通及為困難的個別地方(28,601人)是利用行政記錄材料進行估算的以外,全部以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零時為標准時間進行了直接調查。
第四次人口普查:
全國人口為1160 017 381人。
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為20 204 880人①。香港、澳門地區中國同胞的人口為6130 000人。
大陸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同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零時1 008 175 288人相比,八年間共增加了125 507 213人,增長12.45%,平均每年增加15 688 402人,年平均增長率為1.48%。
大陸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中,按戶口登記狀況分:
常住本縣、市,並已在本縣、市登記了常住戶口的1 100 727 541人,占總人口的97.37%;
已在本縣、市常住一年以上,常住戶口在外地的19 829 712人,占總人口的1.75%;
在本縣、市居住不滿一年,但已離開常住戶口登記地一年以上的1523 911人,占總人口的0.14%;
普查時住在本縣、市,常住戶口待定的8164 236人,占總人口的0.72%;
原住本縣、市,普查時在國外工作或學習,暫無常住戶口的238 001人,占總人口的0.02%。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
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下同)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78萬人。
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44萬人。
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為2228萬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日登記的全國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年均增長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平均增長率下降0.5個百分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這次人口普查的漏登率為0.12%。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這次人口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佔8.87%,上升1.91個百分點。城鎮人口比重大幅上升。這次人口普查顯示,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6557萬人,占總人口的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5萬人,佔50.32%。同2000年相比,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
Ⅳ 14億人有多少是窮人
至於全中國有多少人是「窮人」,我們並沒有具體數據披露,但是已經有4億人是屬於中等收入群體了,在排除了老年人和青少年之後,這個數據不會超過總人口的一半。畢竟還有很多「上流社會」群體,他們的收入,可以抵得上大半國人的收入。
隨著中國整體的經濟實力增強,國內的企業不管是國企還是私營,在工資水平方面,都有顯著的提高。但是隨著工資水平的提高,物價和房價的漲幅更快。如今的房價已經是不吃不喝都不一定買得起了。那我們的工作水平,究竟處於什麼檔次?
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一組數據,是有關於「中等收入」群體的標准,根據數據顯示,中國14億人口中,已經有4億人口的收入達到了「中等階級」的標准。這和也說明了,整體情況中,中國人的收入水平,還是偏高的。
但是,既然有人躋身「中等階級」收入群體,自然也有人收入「不達標」。雖然目前沒有統一的規格標准,但是國家也有一個大概的評判標准。這其中,確實有人的月薪「不達標」,仍屬於「窮人」行列。
如果單純的按照月薪來計算的話,2018年曾經發布了國人的月收入情況,在標准中,月收入低於2000元的群體,也就是年薪不足2.5萬的收入群體,也被列為「低收入群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窮人」了。
雖然這個數據在現在看來並不準確,但是在大概范圍內,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人,確實可以算是「窮人」了。畢竟如今的消費水平和房價水平,月薪2000元確實「生活不易」。
由於國家強制要求繳納五險,如果你的月薪只有2000元的話,在扣除五險之後可能只剩一千多了,但是五險又不能不繳納,所以說,月收入2000元以下,也就是「低收入群體」了。
不過從中國整體上來看,解決溫飽不是難題,但是在溫飽之外的「消費」和「享受需求」,那就需要更多的收入來支撐了。有人覺得月收入2000元足以維持溫飽,但是你可以想像一下,在解決溫飽之後,你還有多少錢可以用來「消費」?
很顯然,在2020年的中國,一個回形針都可以賣到上千億的消費規模下,2000元很顯然是「窮人」收入,畢竟奢侈品也是一種享受消費。
Ⅳ 中國有多少億人口有些人說是13億多,也有人說是14億
截止2020年,中國人口14億多。
2020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中國經濟數據,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71527萬人,女性人口6847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以女性為100)。
(5)14億中國人有多少人在基層擴展閱讀:
國務院日前印發《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規劃》明確了今後一段時期我國人口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戰略導向和工作任務,是指導全國人口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全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依據,並為經濟社會發展宏觀決策提供支撐。
到2030年,人口自身均衡發展的態勢基本形成,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程度進一步提高,全國總人口達到14.5億人左右。
Ⅵ 十四億中國人中未成年人佔多少
2018年中國大陸0-15歲(含不滿16周歲)總人口為2億4860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7.8%;16-59歲(含不滿60周歲)總人口為8億972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64.3%;60周歲及以上總人口為2億494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總人口1億665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1.9%。
Ⅶ 黨員人數
法律分析:中央組織部最新黨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9514.8萬名,黨的基層組織總數為486.4萬個。歷經百年風雨,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建黨時50多名黨員,發展成為今天已經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黨。黨員總量穩步增長。全國黨員總量比2019年底增長3.5%,比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448.8萬名增長約20倍。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5日發展黨員473.9萬名。在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各方面先進分子踴躍申請入黨,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發展黨員231.2萬名。更多的新鮮血液加入黨的隊伍,彰顯出黨的強大生機與活力,展現出黨的事業興旺發達、欣欣向榮的蓬勃氣象。黨員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年輕黨員持續增加。35歲及以下黨員達2367.9萬名,占黨員總數的24.9%,比2019年底提高0.7個百分點。文化程度明顯提高。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黨員達4951.3萬名,占黨員總數的52.0%。黨的組織體系日趨嚴密。黨的基層組織由新中國成立時的19.5萬個增至486.4萬個,增長約24倍。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一條 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願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第五條 發展黨員,必須把政治標准放在首位,經過黨的支部,堅持個別吸收的原則。申請入黨的人,要填寫入黨志願書,要有兩名正式黨員作介紹人,要經過支部大會通過和上級黨組織批准,並且經過預備期的考察,才能成為正式黨員。介紹人要認真了解申請人的思想、品質、經歷和工作表現,向他解釋黨的綱領和黨的章程,說明黨員的條件、義務和權利,並向黨組織作出負責的報告。黨的支部委員會對申請入黨的人,要注意徵求黨內外有關群眾的意見,進行嚴格的審查,認為合格後再提交支部大會討論。上級黨組織在批准申請人入黨以前,要派人同他談話,作進一步的了解,並幫助他提高對黨的認識。在特殊情況下,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可以直接接收黨員。
Ⅷ 公務員人數
目前公務員數量在700萬左右,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數量在3100萬左右。也就是說,我國目前廣義的公務人員數量為3800萬左右。當然不同的統計口徑數據可能存在差異,但總體來說,這個數據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聽起來人數是很多,但是大家要明白,在我國,公立的大學、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的教師及工作人員,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及工作人員,還有各類科研院所大部分都是事業編制。
我國公務人員確實很多啊,整整比燈塔國多了1700萬,完全符合很多人中國公務人員太多的刻板印象。與美國相比較公務員的絕對數量我國多是事實,但是不要忘了,我國大陸人口截至2020年大約為14億,而美國人口大約為3.3億。
Ⅸ 中國人到底有多少人
13.83億
像一切統計數字都值得懷疑一樣,人口數字也被人懷疑。許多中國主流階層的人斷定,中國現有人口不是12億,也不是13億,應該早突破14億而到了15億了。這還是保守的估計。
中國的人口統計數字到底准確嗎?這幾年來一直爭論很大。
「可以肯定地說它不準確!」一個在國內做過多年統計工作的朋友斷言:「人口統計雖說是全社會的事,實際牽頭與具體操作者還是各地的統計局。統計數據失真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了。我曾經在統計局工作過6年,93年的第一次全國第三產業普查、94年的第一次全國農業普查、95年的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我都參加了,而且是主要審查者,各種普查匯總數據都是我上報。我在統計局的同事和我都深有同感:有時上報數據簡直有犯罪的感覺,弄虛作假,欺騙國家,但各級領導為了政績,玩弄統計數據於股掌之中,我們又有什麼辦法?比如我縣歷年的農業統計報表中的牲畜存欄頭數是32萬只,而根據各鄉上報的普查數據(已經有水分了)全縣只有25萬只,最終經過各級領導授意,我縣上報的普查數據是近31萬只。工業普查失真更不用說了。」
這位朋友說,人口普查雖然他沒參與過,但估計誤差會非常大,比實際數據要小許多,因為數據太大,說明你這個地區計劃生育工作沒有搞好,如果與歷年統計年報出入太大,領導肯定要「一票否決」。他慶幸自己調出了統計局,不用「犯罪」了。君不知,各地提出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靠什麼發展,就是靠統計,扶貧成績也全是靠統計數據。「所以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報我從來不當真,因為他們公布的主要數據是根據我們各地報上去的測算出來的。」任何統計對中國這樣的國家都很難准確的,特別是人口統計。目前,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查漏補缺工作已接近尾聲。四川《蜀報》報道,11月底以來,他們的記者連日來對成都市二環路周邊3個組26家獨家小院進行抽查後,發現26家獨家小院的248人竟然86人躲過了這次人口普查,這86人均是外來人口。
記者抽查的這3個組分別是成華區保和鄉東桂村2組、聖燈鄉跳蹬河1組以及金牛區保照村4組。這些地方的 148名外來人員中竟有86人躲過了這次人口普查,占外來人口一半以上。他們為什麼要躲避人口普查?
原來他們都沒有辦理暫住證,一則怕登記後,派出所根據這個線索來清查暫住地。二則有時是公安人員配合調查員夜間普查,這些暫住人員擔心被查出,便躲開普查員。
這些外來戶躲避普查,一般由房東作掩護。房東面對普查人員,只登記已加人或少登外來人員。當然,一些沒辦暫住證的外來人員一旦知道自己所在區域的普查時間,就四處遊走或外出散步。
11月以來,許多媒體報道湖南人口普查「漏登千萬人」。為此,《人民日報》發文說,之所以有種種誤傳,之所以「摸底」數據偏低,是因為「湖南外出務工人員600萬人,根據《普查辦法》規定,這不屬於湖南登記范圍。二是少數基層幹部對人口普查政策理解不透,不願意據實上報,此外,個別地方也確實存在人為干擾人口普查的現象,如在普查期間,對外來流動人口收取治安費、暫住費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前期摸底工作……」
湖南並不是人口大省,竟還有一千萬的數字爭論,其他省份可想而知。似乎整個民族都為人口數字捏著一把汗。一位大學生這樣說。人口普查本身是件好事,只是擔心最後數字會太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