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大石有多少人口
㈠ 大石鎮有多少人口
大石街道總人口80346人,城鎮非農業人口4951人,2786戶。場鎮常住人口10767人,城鎮化水平為16.22%。大石街道地貌以淺丘平壩為主,海拔高度在200米上下,具有亞熱帶季風氣候等特徵,街道內依山傍水,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國道212與太大路貫穿境內,交通便利。
㈡ 重慶江津區有多少人
最新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重慶江津區人口已經到達150萬人。
參閱: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門戶網 http://jj.cq.gov.cn/jrjj/10/
㈢ 重慶江津區各鄉鎮人口
有幾千萬吧
㈣ 重慶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2021年重慶全市常住人口共3205.42萬人。
1:重慶人口增長趨勢: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84.62萬人相比,增加320.80萬人,增長11.12%,年平均增長率為1.06%。數據表明,我市人口10年來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2:重慶位置:
重慶位於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
重慶旅遊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景觀。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所以選擇去重慶旅遊的人非常之多,同時也是旅遊勝地。
3:重慶氣候:
重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6~18℃,最熱月份平均氣溫在26~29℃,最冷月平均氣溫在4~8℃。重慶位於北半球副熱帶內陸地區,其氣候特徵恰如幾句俗諺:春早氣溫不穩定,夏長酷熱多伏旱,秋涼綿綿陰雨天,冬暖少雪雲霧多。7月至8月份氣溫最高,多在27℃—38℃之間,最高極限氣溫可達43.8℃。因此,重慶與武漢、南京並稱長江流域三大「火爐」。
重慶人口增長圖二
㈤ 江津市區有多少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江津市區有135.96萬人口。
江津區,隸屬重慶市,位於重慶市西南部,因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始建於南齊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是長江上游航運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江津區東鄰巴南區、綦江區,南界貴州省習水縣,西接永川區、四川省合江縣,北靠璧山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幅員面積3200.44平方公里,下轄5個街道、25個鎮。
氣候
江津區屬北半球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夏熱冬暖,光熱同季,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濕潤多陰等特點。常年平均氣溫18.4℃,年平均日照時數1141.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001.2毫米。年平均風速0.8米/秒,最多風向為東北風。
年平均蒸發量為805.5毫米。年雷暴日數37天。主要氣象災害有高溫、乾旱、低溫陰雨、冰雹、大風、寒潮、雷暴。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江津區
㈥ 江津有多少人口
江津人口145萬
江津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以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江津位於重慶西南長江之濱,距渝小區公路里程50公里;鐵路里程65公里;水路里程72公里。江津城區氣候特徵與重慶相近,但綜合氣象指標要優於重慶。江津市域地形南高北低,最低處珞璜十壩海拔178.5米;最高點四面山蜈蚣壩海拔l 709.4米,主城區平均海撥209.7米,50年一遇洪水位199.門米,全市面積3200.44平方公里,人口145萬。
大江西來,在江津城區受阻於鼎山轉而向北,復受阻於馬駿嶺東巡,再受阻於高家坪南巡南回,最後轉向東北,環鼎山繞了一個幾字形的大彎,故江津又名幾江。
江津古屬於《禹貢》梁州,星臨由大朱雀鬼宿,周屬巴子國,秦屆巴郡,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早期文明在這里繁衍。
江津建縣已有1500多年歷史,過去曾名江州和江陽,公元487年(齊永明五年),江州自郡城(今重慶)移治棘溪口(今江口);公元557年<後周閔帝元年)於縣治設七門郡,改江州為江陽:公元583年(隋開皇二年)改江陽為江津:公元967年(北宋乾德五年)移縣治於幾江。
縣城在明末戰亂中萬戶蕭疏,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漸次恢復繁榮,逐步成為川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
1951年,江津地區行署設治幾江,轄八縣;1960年行署遷永川,但仍保留江津地區行署名稱至1981年:1983年3月3如地、市合並,江津歸入重慶建制;1992年10月江津撒縣設市。
江津在19世紀小期發展成為長江上游著名商埠,中國創辦的第一批公司中就有江津枳殼公司(清.野史大觀),1911年,江津鹿蒿玻璃製品在巴拿馬萬國工藝品展覽競賽中奪得頭等獎。縣內的白沙鎮曾名列全川四大經濟重鎮之一[江油中壩鎮、江津白鎮、渠縣三匯鎮(或射洪太和鎮)、金堂趙家渡鎮]。到20世紀中期,江津已成為經濟繁榮的「成渝三江地區」(成都、重慶和溫江,內江、江津)的重要組成部分。江津境 內擁有西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裝機容量達144萬千瓦的珞璜 電廠);重慶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年產180萬噸優質水泥的 江津水泥廠);江津城內目前擁有的數控加上設備和齒輪加工 設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江津生豬生產名列全國前茅:糧食生產進入全國百強:目前綜合經濟實力在重慶40個區市縣中排名中上。
江津地域蘊含巨大的交通發展潛力,現有6條國家級通道與江津結緣:長江過境127公里,擁有5個國家級深水港,境內大小溪河通航里程長達305公里,水能蘊藏量近300萬千瓦:成渝、渝黔鐵路過境15站135公里:公路210國道過境53公里;成渝、渝黔高速公路均為江津開有(或預留有)路門。小南海一珞璜長江鐵路大橋和江津長江公路大橋橫跨大江南北。斜貫市域的渝滇快速通道現已列入重慶市米字型八大快速通道規劃。
江津雄踞重慶長汁上游咽喉,扼滬渝、控涪合、接滇黔、通藏衛,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清末以來一直為主力師駐超過50名。江津同時也是巴渝地區近現代重要的軍火基地,重慶歷史上最大的鐵炮「三將軍」即為江津所鑄造。江津已兩次被命名為全國的雙擁模範城。
江津文化昌明,人才輩出,20世紀初由蔡元培、吳玉章等倡導的留法勤工儉學,江津成行人數佔全國百分之三以上。
抗戰時,著名的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區曾一度與重慶沙(沙坪壩)磁(磁器口)文化區、成都金牛(金牛壩)文化區、北碚文化區並列為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一。
江津是明代著名輔相江淵和宋代首築重慶九開八閉堅城以抗元兵的彭大雅的故鄉,是共和國元帥聶榮臻的誕生地,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陳獨秀的客死處。
江津是現代科技人才的搖籃,在整個20世紀的重慶籍院士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江津人。此外,原中科院院長周光召,兩彈元勛鄧稼先、工程院士丁衡高等也曾就學於這片上地。
江津堪稱風景名勝之鄉,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位於市域南端渝、川、黔結合部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四面山,以森林為基調,以丹霞地貌為特色,以水景為亮點,綿亘百里,四面飛瀑。四面山西南緊連四川合江佛寶國家森林公園,貴州亦水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赤水國家桫欏保護區、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赤水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四渡赤水國家文物保擴區,貴州習水自然保護區等,組合成我國絕無僅有的首家超大型生態公園,是地球同緯度碩果儀存的面積最大,保護最完好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珍貴的物種基因庫。
位於市域西南部的黑石山--滾子坪省(市)級風景名區橫跨三鎮兩鄉,面積125平方公里,由黑石山、滾子坪、人圓洞、塘河水域和清源宮5個獨立景區單元組成,其中黑石山在半個世紀前就已入選美國出版的世界風景名勝辭典。
江津市域東部有駱崍山市級風景名勝區,由駱崍99峰、龍登山、紫荊山和天台湖等景區組成,龍登山曾是明代建文皇帝避難之所,駱崍山上的豬嘴洞曾為田紀雲同志當年露宿之地。
江津市域西北部有碑槽山市級風景名勝區,主要景觀有碑槽山溶洞群、石門大佛寺、聶帥舊居、石筍山、雲霧坪、利濟橋等,石門大佛為長江邊第一大佛、中國第九大佛和世界最大的觀音菩薩石刻造像。
市域西南部有以湖、瀑景觀為主的清溪溝市級風景名勝區。
古老的幾江城區,集中了聶帥母校、聶帥陳列館、陳獨秀故居、陳獨秀原某址、天下第—長聯、江公享堂、聖泉寺遺址、石佛寺、蓮花石以及鼎山、幾水等眾多高質量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是「一日游」選擇線路的最佳日的地之一。
江津文明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目前已發現固定文物603處,其中古遺址11處,古墓葬265處,古建築67處,石窟及石刻93處,近現代史跡17處,近現代代表性建築3處,其他固定文物127處。在這些固定文化遺產中,屬於新石器時代的3處、漢代49處、宋代19處、明代79處、清代414處、近現代39處,其中有266處已被列入《中國文物地圖冊》。
江津美食與江津風光一樣的迷人。江津廣柑以錦橙為代表,圓潤鮮澤,果味醇濃,酸甜適度,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名揚中外,最近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以頭條新聞介紹了江津廣柑:江津白酒以「幾江」牌為代表,醇厚廿咧,年產數萬噸,暢銷全國,被譽為江津茅台:江津花生果仁飽滿:酥脆香甜,著名的江津「天府花生」在東南業、北美、西歐和澳大利亞享有良好聲譽:江津米花糖源起太和齋,香脆化渣,以「玫
瑰」牌和「荷花」牌為代表的江津米花糖日前已佔領全國同類產品50%以上的市場份額,江津己成為全國最大的米花糖生產基地:江津「順發麻糖」與著名的湖北孝感麻糖齊名,合稱中國麻糖姐妹花:江津芝麻圓子香甜爽門,油而不膩,1981年獲重慶「名小吃」稱號;江津肉片色澤金黃,外酥內嫩,1974年入選《四川菜譜》:江津冰糖竽兒泥、江津冰糖藕丸、江津綠豆團、江津夜露霜等小吃清香甜嫩、爽口化渣,1981年分別入選《川東小吃》和《川味小吃菜譜》:江津燦香雞、江津地雷鴨子、江津酸菜魚(鄒魚)等菜品邑、香、味俱仕,享譽巴蜀,流傳全國;江津「四面碧芽」、「駱崍迎春」、「崍山雲霧」等富硒名茶清香鮮醇、湯色綠亮,深受遊客歡迎;江津先鋒花椒品質優良,暢銷全國,供不應求。江津四面山絞股蘭、四面山臘肉、四面山豆花、四而山糯包穀以及四面山山珍系列等保健飲品和食品源出天然,絕無污染,最能滿足人們現代生活的需求……。
江津已向廣大遊客敞開迷人的胸懷,擁抱您!歡迎您!
㈦ 重慶合川區大石街道多少人口
重慶合川區大石街道的總人口是8.04萬人。
重慶合川區大石街道的總人口是8.04萬人。
㈧ 重慶的江津 銅粱 潼南 合川四個區縣的總人口分別是多少,每個縣各有多少鄉鎮
津區常住人口127.51萬,22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 個風景名勝區,189個行政村、77個社區居委會 銅梁轄33個鄉鎮,人口81萬 潼南轄兩個街道、20個鎮鄉,283個行政村19個居委會,人口95萬 。 合川轄23個鎮、7個街道辦事處、1個工業園區,共524個村、82個居民委員會,全區總人口為154萬人
㈨ 江津有多少人口
江津區 123.31
重慶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重慶市人民政府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重慶市統計局
2011年5月3日
根據國務院的決定,我國以2010年11月1 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在國務院、市政府和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過25萬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現場登記和復查任務。目前,普查的全部數據正在進行計算機處理。主要數據的快速匯總工作已經結束,現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為2884.62萬人,與上年相比,增加25.62萬人,增長0.90%。常住人口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分一圈兩翼看,一小時經濟圈常住人口為1764.49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61.17%;渝東北翼常住人口為836.54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29.00%;渝東南翼常住人口為283.59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9.83%(各區縣常住人口分布見附表)。
附表:
重慶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分區縣常住人口
單位:萬人,%
地區別 常住人口 比重
重慶市合計 2884.62 100.00
一小時經濟圈 1764.49 61.17
渝中區 63.01 2.18
大渡口區 30.10 1.04
江北區 73.80 2.56
沙坪壩區 100.00 3.47
九龍坡區 108.44 3.76
南岸區 75.96 2.63
北碚區 68.04 2.36
渝北區 134.54 4.66
巴南區 91.87 3.19
萬盛區 25.58 0.89
雙橋區 5.01 0.17
涪陵區 106.67 3.70
長壽區 77.00 2.67
江津區 123.31 4.28
合川區 129.30 4.48
永川區 102.47 3.55
南川區 53.43 1.85
綦江縣 80.10 2.78
潼南縣 64.00 2.22
銅梁縣 60.01 2.08
大足縣 67.12 2.33
榮昌縣 66.13 2.29
璧山縣 58.60 2.03
渝東北翼 836.54 29.00
萬州區 156.31 5.42
梁平縣 68.75 2.38
城口縣 19.30 0.67
豐都縣 64.92 2.25
墊江縣 70.45 2.44
忠縣 75.14 2.61
開縣 116.03 4.02
雲陽縣 91.29 3.16
奉節縣 83.43 2.89
巫山縣 49.51 1.72
巫溪縣 41.41 1.44
渝東南翼 283.59 9.83
黔江區 44.50 1.54
武隆縣 35.10 1.22
石柱土家族自治 41.51 1.44
秀山土家族苗族 50.16 1.74
酉陽土家族苗族 57.81 2.00
彭水苗族土家族 54.51 1.89
㈩ 重慶的江津 銅粱 潼南 合川四個區縣的總人口分別是多少,每個縣各有多少鄉鎮
摘要 江津位於重慶西南,幅員面積3218平方公里,總人口150萬,轄5街25鎮,現有少數民族34個,聚集少數民族人口6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