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萬載縣丁姓多少人口

萬載縣丁姓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0-15 19:16:33

⑴ 姓丁怎麼介紹自己的姓

我姓丁,人丁興旺的丁、園丁的丁、丁香花的丁、甲乙丙丁的丁或一橫一豎的丁。丁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始祖為丁公汲。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576萬,為全國第48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3%。

我姓丁,人丁興旺的丁、園丁的丁、丁香花的丁、甲乙丙丁的丁或一橫一豎的丁。

丁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始祖為丁公汲。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576萬,為全國第48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3%。

丁姓的來源:

源出一:第一支見諸於《姓氏考略》。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了丁姓的諸侯。但這位丁姓諸侯的詳細情況﹐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記載。①源於子姓,出自殷商諸侯丁侯的後裔,屬於以先祖謚號為氏。②源於周朝遺民微子啟的封地,屬於以先祖字型大小為氏。周朝封遺民微子啟於宋(今河南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之間一帶地區),建立了宋國,世人稱其為宋丁公。

源出二:丁氏的第二支姓源來於姜子牙一族。

源出三: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於三國時期。

源出四:源於改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

源出五:源於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改姓。

⑵ 百姓講壇百家姓丁姓氏大約多少人

丁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2008年排名第46位,2011年排名第48位,人口約470多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8%——0.44%。

丁姓主要源於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謚號,屬於以先祖謚號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資料記載,丁氏源出姜太公之子伋。炎帝神農氏是少典的兒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濱,於是以姜為氏。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姓呂尚,俗稱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師,因輔佐周武王姬發滅商有功,封於齊(今山東北部)。姜太公的兒子姜伋,在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時為周王朝重臣,又是後來周康王姬釗的顧命大臣,對周王朝有輔佐大勛。姜伋逝世後,周王室敕封其謚號為「丁公伋」,其後裔子孫中便以其謚號為姓氏者,稱丁氏,史稱丁氏正宗。

當代丁姓的人口約470多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8%——0.44%。從明朝至今600年中丁姓人口由40萬增加到約470多萬,增長了近12倍,丁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丁姓人口增長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江蘇、湖北、安徽、河南,這四省的丁姓人口大約佔了丁姓總人口的37%。其次分布於貴州、遼寧、湖南、浙江、山東、江西,這六省的丁姓又集中了30%。江蘇省的丁姓人口占丁姓總人口的13%,為當今丁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江蘇為中心,向四周散發的丁姓聚集地區。在600年期間,丁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間有很大區別,由東南部向華北、華中的回遷十分強勁,已經大於由北向南的遷移。丁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蘇浙、安徽大部、山東東部:江西東北、福建西北、湖北東端和西南、湖南西北、貴州大部、雲南東部、廣西西端、甘肅大部分、內蒙古西部、新疆北部、遼寧大部、黑吉東部,丁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8%以上,中心地區可達2.8%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大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2.5%,居住了大約49%的丁姓人群。在豫鄂大部、湘贛閩大部、廣東東部、廣西西北、雲南中部、貴州東南和北端、四川北部和東段、陝渝、山西西南、青海東部、山東中部、河北東北部、京津、內蒙古東部、遼寧西端、吉林北部、黑龍江中部,丁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2%一0.48%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8%,居住了大約37%的丁姓人群。

⑶ 誰知道「丁」姓人口的分布與排名

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四。丁姓 - 姓氏源流 丁(Dī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據《元和姓纂》、《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資料所載,姜太公之子伋,謚號為齊丁公,子孫以其謚號為氏,稱為丁姓。
2、出自丁侯的後裔。據《姓氏考略》所載,丁侯為殷商諸侯,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丁侯因不從而被周所滅,其祖孫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為氏。
3、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遺民微子啟於宋國(今河南省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省間地),國人宋丁公的子孫以其字型大小「丁公」為氏,稱為丁姓。
4、出自他姓所改或其他少數民族改姓、賜姓而來:
① 為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據《三國志·江表傳》雲:「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所以,後世的丁姓中國人之中,特別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因為孫氏傳自周文王第子康叔。
② 出自於氏所改。據《楓窗小牘》所載,宋代人於慶欲依附於權貴丁謂,遂改姓丁,後果如意。
③ 明代西域(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分地區)人名中以「丁」為末字者進入中原漢化後,有改姓丁者。如《靈山房集高士傳》雲:「鶴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為烏祿丁,又有從兄士雅漠丁,鶴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義,後世遂以鶴年為丁姓。」
④ 彝族尼質氏、瑤、鄂倫春、東鄉、回、蒙等均有丁姓。
⑤ 出自賜姓。明朝元人丹珠爾被賜姓丁。
丁姓 - 得姓始祖 丁公伋。炎帝神農氏是少典的兒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濱,於是以姜為氏。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姓呂尚,俗稱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師,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今山東省北部)。其兒子名,周成王時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顧命大臣,死後謚號為齊丁公伋,其子孫便以謚號為氏伋,稱為丁姓,並尊丁公伋為丁姓始祖。丁姓 - 各支始祖 丁誼:宋嘉定六年自新昌南洲遷居上虞南鄉夏湖溪孝敬里。為上虞夏湖溪丁氏始祖。

丁順:明洪武間自海州東海縣北徒日照城南劉家寨,後以軍籍隸青州衛,所居遂名曰丁家莊。為日照丁氏始祖。

丁燮元:由江北南遷雲陽包港。為雲陽丁氏始祖。

丁文震:明初由烏程裘庄遷居武進後圻。為武進丁氏始祖。

丁國才:明洪武元年由豫章遷上湘,卜居橫洲澗。為橫洲澗丁氏始祖。

丁文域:明洪武二年自江西豐城縣沙湖遷至湘潭六十四區,子孫蕃衍,其地遂名丁家河。為湘潭丁氏始祖。

丁昂:明季自上虞丁宅街遷居鄞南孔浦港。為鄞南孔浦港丁氏始祖。

丁振卿:唐僖宗時自山陰遷至新昌縣彩煙。為彩煙丁氏始祖。

丁奐:宋元豐間自江右遷義烏盤石。為義烏丁氏始祖。

丁孝:宋元間自蘭溪遷至龍丘業桂坊,定居於龍丘高塘。為龍邑高塘丁氏

丁義甫:自宿松徙居懷寧欽化鄉汪家潭新安里。為懷寧欽化丁氏始祖。

丁一中:南宋末避兵亂,偕子自金華遷來縉雲。為縉雲丁氏始祖。

丁洙:世居天台溫嶺,南宋初官江西轉運副使,任滿還鄉,路過縉雲,愛其山水民情,遂置產立業,築室邑之翠微山下而居。為濟陽郡丁氏始祖。

丁尚敏:字育聲,自公遷湘譜載一代重其初也又推公所從出自琨後公發源豫章歷十一代至公詳載淌晰不忘本也。元配:李氏,公遷湘住白毛灘,越一歲又居裴家坡丁家埔,三年仍遷是地,因名丁家洵卽丁公親也,而白毛灘流弓灘,卽時若公手序,所謂先人舍舟登岸處也,夫婦生歿未詳,相傅葬裴家坡,坐北朝南,因先人未及立碑,不敢妄載,放老謙缺,今遵三次續修詳之。尚敏長子:丁清,生歿未詳,葬裴家坡,坐北朝南。為湘裴家坡丁家埔丁氏始祖。

丁詳:丁尚敏之子,字瑞徵,元時居江西撿州府監川縣,公細高尚其志,長休,國恩授泰政大夫年老致仕歸家居鴻橋茅田坐享九年而卒。元配:劉氏,名坤顅,系出彭城克相其夫年七十而卒,誥贈宜人,夫婦俱葬雲溪九曲侖。生子四:成功;成名;成邁;成沅;成邁沅三公未及詳載同住鴻橋茅田。為湘鴻橋茅田丁氏始祖。 丁姓 - 遷徙分布 丁姓的支源眾多,但大致上,山東為其最早發源地,後在當地發展成為丁姓最大的濟陽郡望,山東丁姓亦是各地遷播的主源頭。秦漢時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江蘇、河南境內,同時,河北、陝西、廣西、湖北、廣東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導致了丁姓頻繁的遷徙,可謂丁姓歷史上播遷的昌盛時期。

三國孫匡改姓丁,為丁姓的發展加添了新的支脈,江蘇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區成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區域。這一時期,丁姓仍以山東、河南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遷入者。

唐代,濟陽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據《漳州府志》所載:「陳元光軍諮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濟陽,後徙光州固始,總章二年,從元光開漳州。」此支丁姓唐末遷居泉州、廣東等地。

宋元時期,有江蘇人丁謂後人分居於崖州(今廣東省崖縣西北)和廣州。有丁允文、丁肇憲分別開基廣東潮州和梅州,被視為當地始祖。清代,居於福建、廣東一帶的丁姓有移居台灣的,後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至此,從宋代以來散布全國各地的丁姓已日趨向世界各地延續其支脈。

今日丁姓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約佔全國漢族丁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四。

⑷ 丁姓的人口數量

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576萬。

丁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始祖為丁公伋。

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576萬,為全國第48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3%。

著名人物有東漢經學家丁鴻、丁恭、明朝畫家丁雲鵬、清時有丁寶楨、丁日昌、丁汝昌等。

人口分布

丁姓的支源眾多,但大致上,山東為其最早發源地,後在當地發展成為丁姓最大的濟陽郡望,山東丁姓亦是各地遷播的主源頭。秦漢時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江蘇、河南境內,同時,河北、陝西、廣西、湖北、廣東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導致了丁姓頻繁的遷徙,可謂丁姓歷史上播遷的昌盛時期。三國孫吳的孫匡改姓丁,為丁姓的發展加添了新的支脈,江蘇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區成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區域。這一時期,丁姓仍以山東、河南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遷入者。唐代,濟陽丁姓有入居福建者。

此支丁姓唐末遷居泉州、廣東等地。宋元時期,有江蘇人丁謂後人分居於崖州(今廣東省崖縣西北)和廣州。有丁允文、丁肇憲分別開基廣東潮州和梅州,被視為當地始祖。清代,居於福建、廣東一帶的丁姓有移居台灣的,後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

至此,從宋代以來散布全國各地的丁姓已日趨向世界各地延續其支脈。今日丁姓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約佔全國漢族丁姓人口72%。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44%。

⑸ 姓丁的在全國人口有多少

5500000左右,給好評!

⑹ 百家講壇百家姓丁姓

丁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始祖為丁公伋。下面由我給大家整理了 百家講壇 百家姓丁姓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講壇百家姓丁姓

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470多萬,為全國第48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8%。

著名人物有東漢經學家丁鴻、丁恭、明朝畫家丁雲鵬、清時有丁寶楨、丁日昌、丁汝昌等。

百家姓丁姓 歷史 發展

起源演變

源出一

第一支見諸於《姓氏考考略》。 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了丁姓的諸侯。但這位丁姓諸侯的詳細情況﹐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記載。

①源於子姓,出自殷商諸侯丁侯的後裔,屬於以先祖謚號為氏。

②源於周朝遺民微子啟的封地,屬於以先祖字型大小為氏。周朝封遺民微子啟於宋(今河南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之間一帶地區),建立了宋國,世人稱其為宋丁公。

源出二

丁氏的第二支姓源來於姜子牙一族。

源於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謚號,屬於以先祖謚號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4] 等資料記載,丁氏源出姜太公之子伋。炎帝神農氏是少典的兒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濱,於是以姜為氏。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姓呂尚,俗稱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師,因輔佐周武王姬發滅商有功,封於齊(今山東北部)。姜太公的兒子姜伋,在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時為周王朝重臣,又是後來周康王姬釗的顧命大臣,對周王朝有輔佐大勛。姜伋逝世後,周王室敕封其謚號為「丁公伋」,其後裔子孫中便以其謚號為姓氏者,稱丁氏,史稱丁氏正宗。

姜子牙是周朝的大功臣﹐兒子姜及死後﹐也被周王追謚為丁公﹐其子孫便以丁為姓﹐藉此緬懷先祖曾位尊丁公。史書記載較為詳細。「丁氏﹐姜姓﹐齊太公生於公 ﹐支孫以丁為氏。」 「齊太公生於公﹐支孫以謚為姓。」

自從這一支丁姓問世之後﹐其散居的地盤最廣﹐人數最多。也就是說﹐千百年來﹐中國的丁姓大都源自這一世系。這一系的主要發源地﹐在今山東濟陽。《姓氏》書說「系承姜 ﹐望出濟陽」﹐即是證明。

源出三

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於 三國 時期。三國時東吳孫匡一族的後人全部改姓丁。這就是《三國志.吳志.孫匡傳注》所說的﹕孫權的族人因過失造成軍糧倉庫失火﹐貽誤了戰機﹐孫權大怒﹐不許孫匡姓孫。孫匡的後代子孫也被迫因襲丁姓。

源出四

源於改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

①為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據《三國志·江表傳》雲:「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 所以,後世的丁氏中國人之中,特別是南方的丁氏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因為孫氏傳自周文王之子康叔。

②出自於氏所改。據明朝海鹽姚士粦所序《楓窗小牘》中的記載,宋朝時期,有個叫於慶的人慾依附於權貴丁謂,遂改姓為丁氏,後果然如意,飛黃 騰達 ,其後裔子孫以及族人因此皆稱丁氏。

③源於改姓,出自明朝初期蘇州閶門鄒、丁二氏,屬於因故改姓為氏。

這就是著名的蘇州閶門丁氏一族,就是今天主要分布在江蘇省三泰地區(泰州市、泰興市、泰縣,包括如皋市、南通市、海安縣一帶)的丁氏一族,號稱「江蘇六大丁「之一,始祖就是號稱「活丁死鄒」的三個兒子:丁蘭國、丁蘭芝、丁瑞芝。

源出五

源於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改姓。

①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蒙古學者丹珠爾,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明朝初期,蒙古族黃教學者丹珠爾被明太祖朱元璋賜姓為丁,其後裔子孫世代相傳丁氏至今。丹珠爾,據說是第三世__喇嘛三位侯選靈童之一的香根,是元、明之際的學者,他精通藏語、蒙語、漢語、維吾爾語、西韃靼語(斯拉夫語,即俄羅斯語)等諸多語言文字,主持修纂了著名的苯教佛典《丹珠爾》一百六十四部(今只保留有一百二十部),他的姓名亦因該部佛教重典而得稱。

蒙古族敖陶格圖氏,源以地名為姓氏,出自敖陶窯子古城(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敖陶窯子),明朝初期遷居大興安嶺地區,明朝中葉即多冠漢姓為丁氏、林氏。

②源於回族,出自明朝時期西域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明朝西域回回人(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分地區)中,以「丁」為末字者進入中原漢化後,有按漢俗以諧音漢字改姓丁氏。丁氏為回族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史籍《東里文集》中記載:「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國,因以為姓。」回族丁氏大部分是來自先祖回回名的尾音「迪尼」(Din),按漢語發音多譯讀為「丁」,於是他們中間一些人的後代便取「丁」為姓。如「勘馬刺丁之後裔姓丁。」回族丁氏中最大的一支,當屬賽典赤·贍思丁家族,因其子孫甚多,分為納、速、拉(喇)、丁等姓氏,在國內分布很廣。如福建泉州陳棣的丁氏回族,按史籍《執齋公圖譜·歷代忌辰總目》的記載:「一世祖節齋府君,諱謹,字慎思(贍思丁)。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賽典赤瞻(贍)思丁是今泉州陳棣丁氏的始祖。」

丁氏回族在全國均有分布。

③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彝族丁氏,源出尼質氏部落,在明朝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中改為漢單字丁氏,世代相傳至今。

④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定吉哩氏,滿語為Dinggiri Hala,世居黑龍江西城(今黑龍江克山西城鎮)。後有鄂倫春族引為姓氏者。

清朝中葉以後,滿族、鄂倫春族定吉哩氏多冠漢姓為丁氏。

⑤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瑤族、東鄉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丁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丁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丁公伋。

少典之子炎帝神農氏,因居住在姜水之濱,於是以姜為姓。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尚,俗稱姜太公。西周初年姜尚任周太師,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今山東省北部、河南省東部)。其長子名伋,周成王、周康王時為重臣,謚號為齊丁公,其子孫便以謚號為氏,稱為丁氏,並尊丁公伋為丁姓始祖。

丁氏族人大多尊奉丁公伋(姜伋)為得姓始祖。

百家姓丁姓人口分布

丁姓的支源眾多,但大致上,山東為其最早發源地,後在當地發展成為丁姓最大的濟陽郡望,山東丁姓亦是各地遷播的主源頭。秦漢時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江蘇、河南境內,同時,河北、陝西、廣西、湖北、廣東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導致了丁姓頻繁的遷徙,可謂丁姓歷史上播遷的昌盛時期。三國孫吳的孫匡改姓丁,為丁姓的發展加添了新的支脈,江蘇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區成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區域。這一時期,丁姓仍以山東、河南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遷入者。唐代,濟陽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據《漳州府志》所載:「陳元光軍諮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濟陽,後徙光州固始,總章二年,從元光開漳州。」此支丁姓唐末遷居泉州、廣東等地。宋元時期,有江蘇人丁謂後人分居於崖州(今廣東省崖縣西北)和廣州。有丁允文、丁肇憲分別開基廣東潮州和梅州,被視為當地始祖。清代,居於福建、廣東一帶的丁姓有移居台灣的,後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至此,從宋代以來散布全國各地的丁姓已日趨向世界各地延續其支脈。今日丁姓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約佔全國漢族丁姓人口72%。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44%。

丁姓在台灣也遍及各地,以台北、澎湖、嘉義、新竹和嘉南地區最多。以其人數而言是第八十九位。丁氏自閩、粵一帶,播遷到台灣,也是為時較早的。台灣省文獻會擁有一項古契,上記:清嘉慶二十年間(公元1816年),有一位添福庄的墾戶丁文開,當官向南嵌、龜侖、坑仔三社屯丁給出埔一所,可知早在嘉慶年間台灣已有丁姓的蹤跡。此後又有人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國。

⑺ 中國姓丁的多嗎有多少人分布在哪裡

丁姓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約佔全國漢族丁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四。

⑻ 中國姓丁的有多少人,排第幾

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576萬,為全國第48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3%。
引自:袁義達 邱家儒.《中國四百大姓》: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63.
需要說明的是,最新數據還未更新。

⑼ 姓丁的全國有多少人

丁氏是我國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目前,丁姓在我國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48位,屬於超級大姓之一,人口約578.4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6%左右。

丁氏族人今天主要分布在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等省,這11個省份的丁氏族人約佔全國丁氏人口的70%以上。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9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65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9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31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94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14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55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01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8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