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安縣紫雲鄉有多少人口
A. 廣元的行政區劃
廣元市轄3個市轄區(利州區、昭化區、朝天區)和4縣(蒼溪、旺蒼、劍閣、青川)。政府駐地:廣元市利州區人民路北段24號。 行政區面積(k㎡)人口數量下轄區域利州區153550萬轄11個街道、7個鎮、3個鄉東壩街道、嘉陵街道、河西街道、雪峰街道、南河街道、回龍河街道、上西街道、楊家岩街道、袁家壩街道、下西街道、石龍街道、榮山鎮、大石鎮、寶輪鎮、赤化鎮、三堆鎮、工農鎮、盤龍鎮、白朝鄉、金洞鄉、龍潭鄉
(粗斜體鎮街由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委託管轄) 昭化區143526萬轄11個鎮、17個鄉、1個街道元壩鎮、昭化鎮、衛子鎮、王家鎮、磨灘鎮、柏林溝鎮、太公鎮、虎跳鎮、紅岩鎮、明覺鎮、石井鋪鎮、晉賢鄉、文村鄉、清水鄉、張家鄉、香溪鄉、青牛鄉、陳江鄉、丁家鄉、黃龍鄉、白果鄉、梅樹鄉、射箭鄉、朝陽鄉、大朝鄉、沙壩鄉、柳橋鄉、紫雲鄉、揀銀岩街道朝天區161824萬6個鎮、19個鄉朝天鎮、大灘鎮、羊木鎮、曾家鎮、中子鎮、沙河鎮、陳家鄉、小安鄉、魚洞鄉、東溪河鄉、花石鄉、蒲家鄉、西北鄉、宣河鄉、轉斗鄉、青林鄉、平溪鄉、兩河口鄉、李家鄉、汪家鄉、麻柳鄉、臨溪鄉、文安鄉、馬家壩鄉、柏楊鄉旺蒼縣297651萬17個鎮、18個東河鎮、嘉川鎮、木門鎮、白水鎮、尚武鎮、張華鎮、黃洋鎮、普濟鎮、三江鎮、金溪鎮、五權鎮、高陽鎮、雙匯鎮、英萃鎮、國華鎮、九龍鎮、龍鳳鎮、大河鄉、萬家鄉、燕子鄉、水磨鄉、鼓城鄉、檬子鄉、福慶鄉、棗林鄉、麻英鄉、柳溪鄉、農建鄉、化龍鄉、大兩鄉、萬山鄉、正源鄉、天星鄉、鹽河鄉、大德鄉、靜樂寺社區街道、陳家嶺社區街道、磨岩社區街道青川縣321625萬11個鎮、23個鄉、2個民族鄉喬庄鎮、青溪鎮、房石鎮、關庄鎮、涼水鎮、竹園鎮、木魚鎮、沙州鎮、姚渡鎮、三鍋鎮、馬鹿鎮、黃坪鄉、瓦礫鄉、孔溪鄉、茶壩鄉、大壩鄉、橋樓鄉、蒿溪回族鄉、樂安寺鄉、前進鄉、曲河鄉、馬公鄉、石壩鄉、紅光鄉、蘇河鄉、茅壩鄉、大院回族鄉、樓子鄉、金子山鄉、七佛鄉、建峰鄉、白家鄉、板橋鄉、騎馬鄉、觀音店鄉、營盤鄉劍閣縣320470萬23個鎮、34個鄉普安鎮、龍源鎮、城北鎮、鹽店鎮、柳溝鎮、武連鎮、東寶鎮、開封鎮、元山鎮、演聖鎮、王河鎮、公興鎮、金仙鎮、香沉鎮、白龍鎮、鶴齡鎮、楊村鎮、羊嶺鎮、江口鎮、木馬鎮、劍門關鎮、漢陽鎮、下寺鎮、江石鄉、田家鄉、聞溪鄉、姚家鄉、北廟鄉、西廟鄉、義興鄉、毛壩鄉、涼山鄉、垂泉鄉、秀鍾鄉、正興鄉、馬燈鄉、高池鄉、碗泉鄉、迎水鄉、國光鄉、柘壩鄉、公店鄉、吼獅鄉、長嶺鄉、塗山鄉、圈龍鄉、碑埡鄉、廣坪鄉、禾豐鄉、店子鄉、搖鈴鄉、樵店鄉、錦屏鄉、柏埡鄉、高觀鄉、張王鄉、上寺鄉蒼溪縣233080萬24個鎮、15個鄉陵江鎮、雲峰鎮、東青鎮、白橋鎮、八廟鎮、五龍鎮、永寧鎮、鴛溪鎮、三川鎮、龍王鎮、元壩鎮、喚馬鎮、歧坪鎮、白驛鎮、灕江鎮、文昌鎮、岳東鎮、石馬鎮、運山鎮、東溪鎮、高坡鎮、龍山鎮、中土鎮、亭子鎮、禪林鄉、白鶴鄉、浙水鄉、雍河鄉、新觀鄉、石門鄉、月山鄉、白山鄉、彭店鄉、橋溪鄉、龍洞鄉、黃貓鄉、石灶鄉、河地鄉、雙河鄉
B. 麻安縣現在是哪個省
麻安縣在現今的湖北省。麻安縣是電視劇《將軍的女人》中出現的地名,是現在湖北省麻城和紅安兩個市縣的簡稱。
1、紅安縣,原名黃安,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南臨武漢,北接河南,東鄰麻城,西接黃陂、大悟,縣城距省會武漢80公里,車程1小時左右,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
大革命時期,這里打響了黃麻起義第一槍,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223位將軍,紅安因此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第一將軍縣」。2018年8月7日,湖北省政府批准紅安縣退出貧困縣。
2、麻城,是由湖北省黃岡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黃岡市北部,長江中游北岸的大別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北與河南省商城縣、新縣以山脊為界,東北同安徽省金寨縣依界嶺分水,東鄰羅田縣,南接團風縣、武漢市新洲區,西與紅安縣毗連,西南距省會武漢113千米,距黃岡市110千米。
麻城是著名的革命老根據地;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之一,紅四軍、紅二十八軍的組建地,著名的蘇區,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重要根據地,走出了王樹聲、許世友、陳再道等36位共和國將軍,被稱為「全國將軍第一鄉」。
(2)麻安縣紫雲鄉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電視劇《將軍的女人》,由湖北省黃岡市作家何存中長篇小說《門前一棵槐》改編,以大別山為背景,講述革命年代愛恨情仇的。故事發生的地點就是在麻安縣。
劇情介紹:
紫雲鄉首富鄭維新為少爺鄭天峰籌備婚禮時,新娘子鳳兒毅然決然的與牛兒私奔。鄭天峰為抱奪妻之恨一次又一次的用陰謀詭計陷害牛兒……鄭天峰偷走了鳳兒剛生下不久的孩子,立誓要將這個孩子培養成自己復仇的機器。還刻意製造出牛兒被害的假像。
牛兒在鄭天峰的陷害下陰差陽錯的離開了鳳兒偶然遇見了革命戰士江雪原。開始了他另一段輝煌傳奇的人生。從獵戶到將軍,牛兒經歷了無數場戰役。南征北戰、浴血奮斗、慘烈的戰爭,每一次都是那麼的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懸念迭起的家仇國恨,牛兒的一生是坎坷的,卻也是幸運的,他用聰明和膽識換來了革命對他的厚愛,卻更是因為鳳兒的執著的等待、寬容、善良、和默默奉獻,成就了一個新中國偉大的將軍。
十七年後的一天,解放軍師長程牛兒在麻安縣城遭到暗殺,身受重傷,兇手竟然是牛兒和鳳兒尋找多年的親生女兒。
C. 邵陽市有幾個區人口分別是多少面積分別是多少
雙清區於1997年10月經邵陽市行政區劃調整成立,因寶慶名勝「雙清秋月」點綴其間而得名。轄4個鄉、2個鎮和6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3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00公頃,其中水田2280公頃,旱土920公頃。總人口254576人,有漢、回、苗等18個民族。境內有寶慶十二景中的雙清秋月、龍橋鐵犀、佘湖雪霽,洛陽仙洞等名勝古跡和八路軍駐湘辦事處舊址等歷史人文景觀。區內洛湛鐵路、潭邵高速公路、320國道和207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物流暢通,形成了工業區、市場群、商貿專業街和城郊特色農業的經濟格局。
北塔區是1997年10月新設立的縣級行政區,位處邵陽市資江河北岸,轄4個鄉、4個國有農林場所和一個街道辦事處。全區土地面積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47.5公頃,總人口8.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25%。北塔區之所以命名為北塔,緣於資江北岸的江北鄉北塔村有一座北塔。塔始建於明代隆慶四年,塔高26米,八面七層,迄今為逾400餘年歷史。其雄資依然,被列為邵陽市一大人文勝景和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祥區位於邵陽市城區的西南部,東和邵東縣接壤,北與北塔區、雙清區隔資水、邵水相望,西、南同邵陽縣相鄰。地理坐標為東徑111°22′26″-111°35′42″,北緯27°4′45″-27°14′46″。東西寬21.8千米,南北長18.3千米。總面積215平方千米/208.1平方千米。 總人口30萬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西湖路,郵編:422000。行政區劃代碼:430503。區號:0739。
2000年,大祥區轄6個街道、1個鎮、5個鄉。總人口277672人,各鄉鎮人口: 中心路街道 17698 紅旗路街道 24452 城北路街道 20253 城西路街道 39320 翠園街道 31841 百春園街道 21216 雨溪鎮 16752 城南鄉 25766 面鋪 鄉 19318 檀江鄉 22801 蔡鍔鄉 17685 板橋鄉 20570
2004年,大祥區轄6個街道、2個鎮、4個鄉。
大祥區屬湘中丘陵地帶,面積 208.1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9.38 萬畝。境內氣候適宜,物產豐富。盛產稻穀、柑桔、蔬菜、茶油、菜油、瘦肉型豬、鮮魚等。工業產品主要有大理石、機制磚、砂石、皮鞋、服裝、汽車配件、玻璃、化工商品等。境內礦產資源富足、已探明的礦藏有砂金、大理石、錳、石灰石等 10 余種,其中大理石儲量 2. 5 億立方米 ,有黑、白、花、紅等多個品種。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蔡鍔故居、六嶺春色、無底洞旅遊區、桃花洞旅遊區、神灘晚渡、祭旗坡、彩山岩、老屋橋渡假村、良子山別墅山莊等 10 余處。
D. 廣元有哪些縣、鎮、鄉,南河是廣元哪裡
廣元有四縣三區:青川縣,劍閣縣,旺蒼縣,蒼溪縣
利州區,元壩區,朝天區
鎮:榮山鎮,大石鎮,盤龍鎮,昭化鎮衛子鎮,王家鎮,木魚鎮,石馬鎮,紅岩鎮(這是比較主要的)
鄉:龍潭鄉,朝陽鄉,沙壩鄉,黃龍鄉,魚洞鄉,石門鄉,白果鄉
南河在利州區,過南河大橋就知道是哪兒了,那兒有個南河汽車站,只要找到汽車站就知道那是南河啦
E. 廣元市管轄哪些區、縣、鎮、鄉分別是
廣元市轄利州、昭化、朝天3區和青川、旺蒼、劍閣、蒼溪4縣,91個鎮,139個鄉,9個街道辦事處,2430個村民委員會,16559個村民小組。
(5)麻安縣紫雲鄉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1985年2月,撤銷廣元縣,設立地級廣元市和市中區,原廣元縣改為廣元市市中區;將原綿陽專區的青川、旺蒼、劍閣3縣劃歸廣元市管轄;同年6月1日,廣元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9月,將原南充專區的蒼溪縣劃歸廣元市管轄。
1989年5月11日,縮小市中區,設立元壩、朝天兩個郊區(縣級)。 2007年3月13日,市中區更名為利州區。2013年4月1日,元壩區更名為昭化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元市
F.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的自然資源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境內分布的紫雲的地帶性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植被帶-貴州高原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地帶-黔南灰岩山原常綠櫟林、常綠落葉混交林地區-紫雲至望謨灰岩山原常綠櫟林、常綠落葉混交林及岩溶植被小區。由於人為活動的影響,植被多為次生針闊混交林和灌叢草坡,以用材林和經濟林為主,全縣的森林覆蓋率約為24.2%。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縣內共有各類葯材1700餘種,常見的有杜仲、黃柏、銀杏、天麻、三七、砂仁、黃連、金銀花、靈芝、蛇蓮、半夏、天門冬、通草、茯草、龍膽草、百部、百合等271個品種。樹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櫸木、銀可、杜仲、翠柏、檫、楠、馬蹄荷、紅豆杉等。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烤煙、薏仁米、油桐籽等。 2012年,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8566萬元。其中:農業產值51980萬元;林業產值9270萬元;牧業產值92960萬元;漁業產值2037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319萬元。
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的結構由2011年33.03∶6.17∶58.01∶1.23∶1.56變化為32.78∶5.85∶58.63∶1.28∶1.46。牧業、漁業分別上升0.62、0.05個百分點,種植業、林業、農林牧服務業分別下降0.25、0.32、0.1個百分點。漁業水產品產量1268噸,同2011年相比增長25.30%。 2012年,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投入教育事業各項經費3.47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830萬元,新建校舍面積6.47萬平方米,新建教師周轉房、公租房212套;鄉鎮中心幼兒園、民中擴建項目、縣第二高級中學等建設項目有力推進;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建立和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排查和救助保護機制。
截至2013年,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各類學校212所,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普通中學(初中加高中)21所,普通小學161所,幼兒園31所。在校學生57316人,各類學校專任教師數2982人。 布依族蠟染久負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貴州惠水特產蠟染布的記載。清代史書上所說的「青龍布」就是蠟染布。蠟染布多作婦女頭巾、衣裙、圍腰、被面、門簾、窗簾之用。有些工藝水平較高,圖案非常新奇精美的,也被當作藝術壁掛來裝飾居室客廳及賓館飯店。布依族婦女還在蠟染衣裙上再加刺綉更加風采迷人。
布依族姑娘從十二三歲起,便開始學習蠟染技術。近年來貴州還建了些蠟染廠,有專門的美工設計師創作繪制出新的圖案。各種人物、動物的形象更為豐富,而且色彩也趨於多樣化。 跳花節
跳花是苗族獨特的娛樂活動。紫雲青苗在正月初九日跳花,廣場中植冬青樹一株為花樹。未婚青年男女,繞花樹成小圈無舞蹈。男吹蘆笙少年而舞。至十四日人為一隊,立圈內吹蘆笙跳舞,女子數十人,攜手成小圈,繞吹蘆笙少年而舞至十四日集合至數百人共繞花樹成大圈,謂之「拉羊」,拉羊時兩人為一隊,魚貫而行,前為少年二人吹奏蘆笙,腰系長帶,後由兩少女持之行,女呼之為老表。少年女郎須各自牽自己老表腰帶,錯牽必起沖突,弗能解。若有未能覓得老表者,輒以為大辱。父母亦責其不善「玩老表」拉羊後,放倒花樹,或以贈無子之家,其有必設宴款待送花樹者,眾遂吹笙合舞然後歸。跳花目的,在老年壯年苗族,則以為求生子或預祀豐年。青年男女,參與跳花,目的則在求偶,女子有賽美之意。
三月三
四大寨苗族視為重要節日之一。即「吃油粑」之意。
四月八
四月八,是苗族隆重的民族傳統節日,紀念祖先打仗勝利。這天,家家殺雞、煮紅蛋、做花糯米飯過節。苗族人民不拿牛耕地,不許打罵牛。要用精料喂牛,用楓香葉煮水來洗涮牛的全身,在牛角上包一團糯米飯。 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族瑤語族苗語支。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主調查第二工作隊經過實地考察,對各地苗語的構詞大致相同,而語音不同的特點進行科學研究後,將苗語劃分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川黔滇方言(又稱東部言,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七個次方言,十八種土語。紫雲境域居住有操三大方言、五個次方言、八種土語的苗族。
境內操麻山次方言苗族的語言,與其它方言土語的差別很大,即使在本土語群內部,其語言方面變有不少差異。
G. 雲南鎮沅縣海拔在1800米以上的鄉鎮有那幾個
恩樂鎮 位於縣境中部,哀牢山與無量山的天然分界線把邊江上游的恩樂河段兩岸,海拔1080米。明朝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恩樂為者樂甸長官司地,先後設過長官、冊、廳、府、縣,素有桃花城之美謚,東接三章田鄉、者東鄉、東南鄰墨江縣團田鄉,南連古城鄉,西毗按板鎮和勐大鎮,北界為景東者後鄉。全鎮總面積501.1平方千米,轄9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98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達24787人(其中農業人口14096人)。
田壩鄉 位於縣城西南部、無量山東南麓支系,紅河與瀾滄江兩個水系的天然分水嶺大營主峰南北兩面,跨東經100°55′-101°07′,北緯22°45′-23°18′,東與古城鄉接壤,南與普洱縣梅子鄉接界,西與景谷縣鳳山鄉相鄰,北與按板鎮相連,總面積257平方千米。鄉人民政府駐地田壩街海拔為1490米,距縣城86千米,全鄉轄李家、瓦橋、岔河、田壩、勝利、三合、聯合、民強8個村民委員會,178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全鄉在冊2830戶12788人,實有2147戶8554人,其中農業人口8083人,佔全鄉總人口的95%,轄區內居住漢、彝、哈尼、拉祜、傣、回、瑤、白、壯九種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62%。
按板鎮 位於鎮沅縣城西南部,距離縣城60千米,位於東經100°42′-101°02′,北緯23°45′-23°56′之間,東鄰恩樂鎮與古城鄉接壤,西接振太鄉,南與田壩鄉和景谷縣鳳山鄉接壤,北靠勐大鎮。全鎮轄13個村(居)民委員會:按板社區、紅星、文臘、杏城、宣河、聯盟、磨慶、安康、玉河、那布、羅家、文牘、文立,下設166個村(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21423人,其中農業人口16886人,非農業人口4537人。
勐大鎮 位於鎮沅縣西部,東經100°39′-100°56′,北緯23°54′-24°08′,東與恩樂鎮和景東縣的者後鄉交界,南與按板鎮接壤,西與振太毗鄰,北與里崴鄉相連。面積522平方千米,是鎮沅第一大鎮。轄15個村,222個村民小組,有總人口27485人,主要有漢、彝、回、哈尼、傈傈等民族。鎮政府駐地勐統街,海拔1180米,距縣城57千米。
里崴鄉 "里崴"源於傣語,"里"為好,"崴"為回頭,"里崴"意為回頭河的好地方。位於鎮沅縣境西北部,依偎無量山,瀕臨勐統河,坐落在海拔為1260米的勐統河上游東畔。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白水村與景東縣接界的朝陽山2765米,最低海拔為文奪村河口1100米。 東與景東者後、文井接壤,西與景東永秀毗鄰,南與景東景福接邊,北與鎮沅縣內勐大相連。全鄉總面積347平方千米,轄9個村民委員會,131個村民小組,3308戶,14020人(其中集鎮人口1250人)。里崴鄉人民政府駐地新街村,距縣城75千米。
九甲鄉 位於鎮沅東北部,哀牢山西南麓,與景東縣花山鄉、雙柏縣鍔嘉鎮、新平縣者籠鄉及本縣三章田鄉相鄰。最高點哀牢山主峰大雪鍋山海拔3165.9米,最低點登高村者干河底海拔1002米。總面積198.5平方千米。全鄉轄8個村民委員會,有113個村民小組,3746戶,總人口16089人。鄉政府駐地九甲,海拔1780米。
古城鄉 位於鎮沅南部,把邊江畔。全鄉總面積406.4平方千米,山區佔99%。轄9個行政村,152個村民小組,3269戶,14318人,少數民族人口佔76.4%,其中哈尼族人口佔41%,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6人。
和平鄉 成立於1987年。位於鎮沅縣東部,地處哀牢山區,距縣城恩樂74千米,距省會昆明310千米。東部與玉溪地區新平縣相連,東南部與墨江縣團田鄉接壤。全鄉總面積為231平方千米,轄麻洋、那壯、丫口、光山、那洛5個行政村,77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全鄉有人口3106戶,1.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787人,佔全鄉總人口的92%,有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阿昌族等11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4%。
振太鄉 位於鎮沅縣城西部,距縣城90千米。東接景東縣,南接景谷縣,西臨臨滄縣,北與臨滄的雲縣隔江相望。全鄉總面積661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308個村民小組,全鄉總戶數8957戶,35941人,有漢族、彝族、傣族、回族、蒙古族、哈尼族、拉祜族、苗族、白族、滿族、傈僳族等14種民族雜居,是鎮沅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鄉。1958年前,振太歷代都歸屬景東所轄。鄉政府原在太和紫馬街,1984年9月遷建紫雲街,2005年1月13日遷到紫雲街頭新樓辦公。
鎮沅縣
者東鄉 位於鎮沅縣東部,北緯23°51′42〞-24°08′21〞,東經101°14′46〞-101°27′34〞,地處哀牢山西南麓、阿墨江上游者干河兩岸。東北隔哀牢山主峰與新平縣接界,南與和平鄉接壤,西北與恩樂、三章田接壤,全鄉面積348.1平方千米,山區面積佔95%,壩區佔5%,政府駐地海拔1780米,距縣城74千米。全鄉轄者東、者整、馬鄧、學堂、麥地、凹龍、木廠、樟盆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2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全鄉有總人口17635人,其中農業人口16964人,非農業人口671人,鄉內居住著漢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回族等12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0740人,佔全鄉總人口的 60.9%。其中,拉祜族支系的"苦聰人"5643人 ,占總人口的32% ,佔全國"苦聰人"總數的六分之一,是全國"苦聰人"聚集最多的鄉鎮之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1 人。
三章田鄉 於1988年2月7日從九甲鄉分設成立,位於縣城東部,哀牢山西南麓的者干河畔。東南與者東鄉接壤,西南與恩樂鎮相連,西北與九甲鄉和景東縣的者後鄉毗鄰,東北與玉溪新平縣的水塘鄉接界。境內海拔在940-3137.6米之間。鄉人民政府駐地新文村,海拔1000米,距縣城37.5千米。全鄉國土面積227.8平方千米,轄7個村民委員會,73個村民小組,除河谷區新文和新莊的24個村民小組分布在者干河谷一帶外,其餘的都在高寒山區。2004年末,全鄉總人口10603人,其中農業人口9872人,占總人口的93%;雜居和聚居著拉祜族、彝族、哈尼族、傣族等1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5937人,占總人口的56%,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6.5人。
H. 紅安七里坪檀樹有多少人
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檀樹崗鄉,位於紅安縣東北部,地處鄂豫之交,東與麻城市毗連,南鄰紅安縣紫雲鄉,西接七里坪鎮,北與河南省新縣接壤。檀樹崗因地處山崗,過去,山北紅檀樹成林,故名「檀樹崗」。1993年,全鄉總面積62.15平方公里,轄14個村民委員會,97個村民小組,3799戶,1702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81人。
另外,關於檀樹崗村:檀樹崗村位於七里坪鎮北面,與河南新縣箭廠河鄉接壤,是老檀樹崗鄉政府所在地,陽福線貫穿全村,倒水河穿村而過。屬丘陵地貌,交通便利。全村幅員4.2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47人。
I. 貴州黔東南一共有多少個縣分別是
截至2019年7月,貴州黔東南一共有15個縣,分別是黃平、施秉、三穗、鎮遠、岑鞏、天柱、錦屏、劍河、台江、黎平、榕江、從江、雷山、麻江、丹寨15個縣。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東南部,地跨東經107°17′20″—109°35′24″;北緯25°19′20″—27°31′40″。東與湖南省懷化地區毗鄰,南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河池地區接壤,西連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北抵遵義、銅仁兩市。
全境東西寬220公里,南北長240公里,總面積30282.34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17.2%。
自治州成立於1956年7月23日,州府所在地設於凱里市。全州轄凱里市和黃平、施秉、三穗、鎮遠、岑鞏、天柱、錦屏、劍河、台江、黎平、榕江、從江、雷山、麻江、丹寨15個縣,凱里、爐碧、金鍾、洛貫、黔東、台江、三穗、岑鞏、錦屏、黎平10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境內居住著苗、侗、漢、布依、水、瑤、壯、土家等47個民族。
(9)麻安縣紫雲鄉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黔東南州的歷史沿革:
秦代屬黔中郡和象郡。
西漢時期屬武陵郡和牂牁郡。
隋代屬牂牁郡、沅陵郡和治安郡。
唐代屬黔中道,置有充州、應州、亮州等羈縻州和獎州等經制州。
宋代分屬荊湖北路、夔州路和廣南路,置有邛水縣、安夷縣和亮州、古州等羈縻州。
元代屬四川行省播州宣慰司和湖廣行省思州宣慰司,置有麻峽縣、黃平府、鎮遠軍民總管府及古州八萬洞民總管府。
明洪武年間設鎮遠、清浪、銅鼓、五開、偏橋、古州、清平、興隆8衛;永樂十一年(1413年)廢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鎮遠、黎平、新化4府,隸屬貴州布政使司;
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華府並入黎平府;正統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從2縣;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縣,十一年(1498年)置鎮遠縣;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縣,二十八年(1600年)置黃平州。
清康熙年間,鎮遠、偏橋、清平3衛分別並入鎮遠、施秉、清平縣,興隆衛並入黃平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五開、銅鼓、清浪3衛,置開泰、錦屏、青溪3縣;
雍正七年(1729年)至十一年(1733年),先後置八寨、丹江、清江、古州、台拱5廳,分屬鎮遠、黎平、都勻3府管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置下江廳,隸黎平府。
民國二年(1913年),改府、州、廳為縣,設鎮遠、施秉、青溪、思縣、邛水、天柱、錦屏、黎平、下江、永從、榕江、丹江、台拱、劍河、黃平、爐山、八寨、麻哈共18縣。
民國三年(1914年)設黔東道,治鎮遠,領鎮遠、邛水等26縣。
民國十二年(1923年)廢道,各縣直屬於省。
民國十九年(1930年),思縣易名岑鞏縣,二十年(1931年)麻哈縣更名麻江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建立11個行政督察區,其中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鎮遠,第十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黎平,後經過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和二十六年(1937年)兩次調整,原第十行政督察區撤消,原第八行政督察區改為第一行政督察區(仍駐鎮遠)。
民國三十年(1941年),裁清溪縣並入鎮遠等縣,裁丹江縣,將丹江河以西之地並入八寨縣,八寨縣易名丹寨縣,丹江河以東之地並入台拱縣,台拱縣改名台江縣。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以原丹江縣區域建立雷山設置局,三十七年(1948年)改雷山設置局為雷山縣。
1956年4月18日,撤消鎮遠專區,建立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鎮遠專區的余慶縣劃歸遵義專區,都勻專區的麻江、丹寨、黎平、從江、榕江5縣劃入黔東南自治州,自治州轄16個縣,州人民政府駐凱里,7月23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1958年12月調整行政區劃,丹寨、麻江、爐山、雷山4縣合並建凱里縣,台江縣並入劍河縣,從江縣並入榕江縣,施秉縣並入黃平縣,岑鞏縣、三穗縣並入鎮遠縣,天柱縣並入錦屏縣,全州設7個縣。
1961年8月和1962年10月,先後恢復天柱、從江、雷山、麻江4縣和施秉、三穗、岑鞏、台江、丹寨5縣建置,自治州仍轄16個縣。
1983年8月,國務院批准撤消凱里縣建立凱里市。自此,黔東南自治州轄1市15縣。
J. 請問麻安縣紫雲鄉在哪裡
紫雲鄉,位於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東面與麻城市交界,北面與河南省新縣交界。
現隸屬七里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