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羅城人口多少
1. 羅成縣謙愛鄉有多少人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兼愛鄉
全縣總面積26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45萬畝。2011年末人口37.61萬,其中鄉鎮人口33.6萬,少數民族27.75萬人。其中仫佬族人口12.47萬人,占總人口的33.16%。2012年轄7鎮4鄉,141個村民委(含16個社區)。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
2010年,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轄7個鎮、4個鄉:東門鎮、龍岸鎮、黃金鎮、小長安鎮、四把鎮、天河鎮、懷群鎮、兼愛鄉、喬善鄉、寶壇鄉、納翁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22116人。
兼愛鄉屬九萬大山山脈區域,海拔較高,山巒縱橫,奇峰異拔,是個山區鄉鎮,素有「礦藏之鄉、林區之鄉」的美稱。鐵礦是該鄉的主要礦種,伴有氧公鋅、鉛鋅礦、礬礦、鈦礦、錳礦等礦種;該鄉森林覆蓋面積1068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4.8%,主要林種為杉樹、松樹。現今礦、林財稅收入已成為該鄉的主要收入,占財政收入的50%以上。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3580萬元,財政收入7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83萬元。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盛產油茶、野生毛葡萄、八角、木薯、烤煙、蠶繭、雞鴨、木材等。鄉鎮現有鐵礦選廠、鉛鋅礦選廠、林場等企業。汽車運輸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方興未艾。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項事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2. 羅家將的羅家將家譜
家譜:
1、第零代:羅藝;
2、第一代:羅成、羅松;
3、第二代:羅通、羅仁、羅煥;
4、第三代:羅章;
5、第四代:羅昌、羅英 ;
6、第五代:羅增;
7、第六代:羅昆、羅參;
8、第七代:羅文錦;
9、第八代:羅珍;
10、第九代: 羅讓;
11、第十代:羅弘信;
12、第十一代:羅兆威;
13、第十二代: 羅廷規、羅周翰、羅周敬、羅山、羅門 ;
14、第十三代:羅英(與第四代同名);
15、第十四代:羅芳、羅延惠;
16、第十五代:羅惠。
代表人物:
1、羅藝
原是北齊駕下勛爵,見北齊國破,不肯臣隋,統兵殺到幽州,結連突厥可汗,同心反叛。隋朝累戰不克,只得頒詔招安,將幽州割與羅藝,統雄兵十萬鎮守幽州。
後被薛剛用計請出,破了李孝業的連環馬,之後離去,認為廬陵王李顯不是明主,一心輔佐武則天之子漢陽王李旦。
3. 二十年前的中國城市面積有多大,城市人口有多少
比現在應該是少一半。人口也少。一半。
4. 羅成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羅成在歷史上沒有這個人。
羅成是小說《隋唐演義》中的人物,在歷史上羅成的原型是隋朝時期的大將羅士信。
羅士信在公元600年的時候在山東濟南出生,原本羅士信只是隋朝時期齊郡通守張彌陀的盔下的一員部將。
後來在跟隨張彌陀征討瓦崗寨的時候歸降瓦崗並被授予了總管的職位,在一次與王世充交戰的時候身受重傷不得已跟隨了王世充。
後來因為不恥王世充的為人率領收下歸降了李世民,被封為陝州道行軍總管,而後跟隨李世民平定洛陽幫助李世民登上王位後被封為絳州總管、剡國公。
622年,秦王李世民征討劉黑闥,羅士信奉命駐守洺水城。當時他麾下僅有二百餘人,且天降大雪,援軍根本無法前來。
在敵人大軍的猛烈攻勢下,羅士信率領二百餘將士硬撐了足足八天後,終於城破被俘。他嚴詞拒絕了劉黑闥的招降,死時年僅二十三歲。
(4)二十年前羅城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從野史了解,羅成從14歲就登上歷史舞台,算是文武雙全的人才,被人成為「寒槍俏羅成」,羅成還是名門之後,燕山王羅藝的兒子。據了解,羅成曾經找徐茂公替他算過命,而當時徐茂公卻說羅成有73年的壽命,徐茂公的名氣還是非常大的,畢竟他是李半仙的徒弟。
不過當羅成遇到徐茂公的師傅李半仙之後,李半仙卻告訴羅成,徐茂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且徐茂公的修煉根本沒有達到火候。
然後李半仙告訴羅成,他將在23歲時,甲午年,5月15日正晌午的時候將被人射殺,,而且這件事情誰都沒辦法阻止,這是命中註定,當羅成追問李半仙時,李半仙直說了一句話:天機不可泄露。確實,在現代很多算命的都將一些不能說的事情。
以天機不可泄露為理由搪塞過去。但是奈何羅成死纏爛打,最終李半仙將羅成將在23歲時喪命的原因告訴了他,一共有5條。
第一、在13歲時羅成跟隨自己的父親,殺掉了10多萬的百姓,而上天為了責罰他減少了他10年壽命。
第二、在羅成11歲時與秦瓊交換武藝的時候,秦瓊教的是秦家祖傳武藝,雖然羅成教的也是祖傳槍法,但是卻隱瞞了第三式,目的就是如果有一天兩人決裂,那他可以用沒教的收拾他了,所以又折了10年陽壽。
第三、羅成有一個結拜兄弟單雄信,據了解,當初李源層誤殺單雄信的哥哥,所以單雄信與李家就出現了世仇,發誓到死都不會投降唐朝,並且單槍匹馬闖入唐朝營地。
而羅成卻用回馬槍將他的結拜兄弟單雄信給活捉了,並且當監斬官看著單雄信被砍頭,然後又折掉10年陽壽。
第四、因為羅成的本領非常大,而且還救過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就非常的喜歡羅成,在一次邀請羅成喝酒的時候,羅成在和最後竟然讓李世民幫他牽馬墜蹬,並且在李世民的床上睡了一覺,因此又折去10年壽命。
第五、羅成曾在攻打孟州城的時候,以賣貨郎和假公子的身份得到了孟州城守城將女兒的愛意,然後羅成就利用他將孟州城攻了下來,而作為交換條件羅成是要娶她為妻的,但是在婚宴的時候放火將她燒死了,從而又折去10年壽命。
所以說,當羅成找徐茂公算命時確實是73年的壽命,但是遇到李半仙時,李半仙卻說出了為何在23歲死,73歲的壽命折掉50年的陽壽,也就是23歲,所以在23歲時羅成被亂箭射死。
5. 羅成的資料簡介。
關於羅成,正史上是這樣說的:「相傳羅藝有子名成。」據我所知,羅成——人稱「玉面寒槍俏羅成」,羅藝之子,自幼由父母定親庄氏表姐,後情定竇氏線娘, 歷史上與其有關聯的女子舉不勝舉。
正史上根本沒有羅成的任何正面記載,側面記載只有上面一句話,所以很多人懷疑羅成曾存在於歷史上的真實性。那麼,正式為什麼沒有記載呢?羅成這樣一個叱吒風雲的大將是不可能被人們以往的。這樣,就有兩種可能:一~是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人,二~是人們選擇遺忘。我們當然是認為羅成是存在的,否則今天的討論毫無意義了。我個人認為,其實不然。我認為可以從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入手。當時唐朝處於剛剛建立的時候,政權並沒有真正的穩定下來,如果羅成是推翻隋朝的主要將領,那麼一切就真相大白了:因為作為一個新生的政權,他會不顧一切的去鞏固政權,怎麼可能允許一個威脅他存在的人繼續風光呢?所以,羅成只能被遺忘。
羅成只是虛構人物,史上沒這個人,歷史原型是羅自信。像李元霸,宇文成都這些人都是虛構的,《隋唐演義》《說唐全傳》都屬評書類,當不得真,羅藝是隋末的軍閥,確實是太子李建成的黨羽,但李世民上台後並沒有動他,還升了官,只是他自己害怕所以造反才全家被殺的。說起來李世民還算是開明的了,象薛萬徹算上是李建成的心腹了,還親自帶兵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後來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魏徵更甚,當太宗之面承認曾勸李建成先下手殺掉李世民,後來更是一代名臣。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
6. 歷史上有羅成這個人嗎
歷史上沒有羅成這個人。
羅成,是隋唐系列小說中人物,隋唐第七條好漢,羅藝之子,與秦瓊是表兄弟,精通槍法,因皮膚白皙面容俊俏但卻不苟言笑,有綽號「冷麵寒槍俏羅成」。
與秦瓊、程咬金等於賈家樓結義,居末位。先後助瓦崗軍攻破長蛇陣、銅旗陣,反王大會時奪得狀元魁。
瓦崗離散後,羅成與秦瓊等去了洛陽,秦瓊與程咬金被徐茂公帶走,羅成因病留在洛陽。李世民攻打洛陽時,羅成臨陣倒戈加入李世民,將王世充連同前駐守洛陽的反王一並擒獲。
劉黑闥反唐時,李建成以羅成為先鋒前往抵擋,李建成有意陷害羅成,致使羅成被劉黑闥引至周希坡淤泥河用亂箭射死。
(6)二十年前羅城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羅成的人物塑造源於歷史上的猛將羅士信。
羅士信(約600年-622年),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隋末唐初時期猛將。羅士信原為隋朝齊郡 通守張須陀部將,隨其征討農民起義軍,後歸降瓦崗軍,被授以總管之職。
620年(武德三年),李世民東征洛陽王世充,羅士信率部圍攻慈澗,王世充之子王玄應前來救援。交戰時,王玄應被羅士信刺落馬下,幸被部將救回。後來,羅士信攻取硤石堡,進圍千金堡。
當時,千金堡守軍堅守不降,並大罵羅士信。羅士信連夜派一百多人懷抱幾十個嬰兒到千金堡下,讓嬰兒啼哭呼叫,詐稱:「從東都來投羅總管。」
又故意道:「我們弄錯了,這是千金堡!」然後離去。守軍以為城下是洛陽來的百姓,而羅士信已經撤離,便出兵追趕。
羅士信已在路邊埋伏,趁機沖入堡內,將堡中守軍屠殺殆盡。621年(武德四年),王世充投降,洛陽平定,羅士信因功被封為絳州總管、剡國公。
622年(武德五年),李世民征討劉黑闥,命王君廓戍守洺水城。當時,賊軍攻勢兇猛,唐軍三次增援都無法成功。
李世民害怕王君廓守不住城池,便問眾將道:「誰願前去代替王君廓守城?」羅士信挺身而出。李世民登上城外高坡,以旗語令王君廓突圍,羅士信趁機率二百人入城。
此時,天降大雪,劉黑闥晝夜攻城,唐軍也無法增援。八日後, 洺水城破,羅士信被俘。羅士信面對劉黑闥的招降。
寧死不屈,最終遭到殺害,年僅二十三歲。李世民得知後非常悲傷,以重金贖回他的遺體,將他安葬,並賜謚號為勇。
7. 有關隋唐英雄傳中武將羅成的資料
簡介
史無羅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跡是<說唐><隋唐演義>等小說和評書中虛構的,部分則取材自羅士信 隋唐時期有羅士信,羅士信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和小說中羅成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被認為是羅成的歷史原型.。 羅成傳說有個兒子,叫羅通。 【羅成與羅士信相同點】 他們都用槍,很勇猛.武藝高強。 史上羅士信在瓦崗軍里呆過,羅成也是。 瓦崗軍敗後,羅士信投靠的王世充,羅成也是。 因不恥王世充,羅士信投了唐,羅成也是。 羅士信於武德五年(622年),率幾百人同劉黑闥數成軍對持八天後兵敗被俘,不屈被殺,才二十多歲,演義中羅成也是在同一年,同一個地方,被同一個人所殺,死時也是二十多歲。 (需要區別的是,評書\小說里提到的羅士信----就是那個憨傻的大力士----可看作是另外一個人,與羅成無甚關聯...) 歷史上,羅藝有子,但史書並未有記載其事跡。羅藝發跡是在隋朝末年,他和秦叔寶也沒有親戚關系,小說中除了羅藝的根據地是幽州外,全是作者虛構。 羅成的大部分故事來源的歷史原型就是羅士信,而羅士信和羅藝也沒有關系。清代小說《說唐》沒有羅士信這個人物,而有羅成。評書《興唐傳》與清初褚人獲的小說《隋唐演義》既有羅成又有羅士信,但是《隋唐演義》羅成沒有死,羅士信在征劉黑闥時被俘殺(這和真實歷史相近);《說唐》將兩個人物的故事合並,羅成作為羅藝之子,在征劉黑闥時陣亡;《興唐傳》羅成的經歷和《說唐》相近,羅士信就是那個憨傻的大力士,則是在攻揚州時中亂箭身亡。
歷史考證
作者:雲夢澤羅成 聽《隋唐》,有幾個地方頗為疑惑: 1、作為正面人物,隋唐中羅成之狠毒於演義小說中頗為少見。 2、羅成是秦瓊的表弟,羅士信又是秦瓊的乾弟弟,說書的怎麼一點想像力都沒有,連個姓都不換換,非叫姓羅的和姓秦的配對? 3、羅士信雖為四猛之首,但基本屬於龍套角色,《說唐》中無羅士信,亦並不影響情節發展。而評書中加上羅士信雖使情節生動了一些,卻又帶來了情節上的矛盾:既然瓦崗山有這么一個猛人,又怕什麼楊林、李元霸之類?這個人物很像是後期加進去的。 查諸史籍,並無羅成其人,而「傻英雄羅士信」的歷史形象與小說中的羅成形象確有許多類似之處。蔡東藩《唐史演義》謂:「俗小說中,有羅成一人,想是羅士信誤傳」,甚是。 1、《新唐書·忠義傳·羅士信》: 「與裴仁基歸(李)密……見獲於(王)世充。世充愛其才,厚遇之…後…稍稍疏斥。士信恥與伍,率所部千餘人來降高祖……從秦王擊劉黑闥洛水上……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演義中羅成從李密處投王世充,又自洛陽投唐、敗死於征劉黑闥之役,與羅士信之形跡絕類。此外,演義中令秦程同時歸唐,羅成後至,亦應與史料記載有關。按新唐書,秦程曾共謀歸唐,而羅未見參與,則羅與秦程投唐之時間應不相同。 2、《新唐書·忠義傳·羅士信》: 「年十四……擊賊濰水上…刺殺數人,取一級擲之,承以矛,戴而行,賊皆眙懼無敢亢……每殺一賊,輒劓鼻納諸懷,暨還,驗以代級」。「攻千金堡,堡有惡言訽軍,士信怒……屠之無類」 小說中羅成之刻薄狠毒與羅士信之事跡當擺脫不了干係。傳說羅藝叫羅成助楊義臣,但是羅成反助瓦崗,幫助秦叔寶大破銅旗陣,還逼死了楊義臣,親手殺了他的幾個兒子。據說還有一個女人對羅成很好,羅成卻把她毒死,不知真假與否? 3、《新唐書·忠義傳·羅士信》: 「齊州歷城人……通守張須陀率兵擊賊。士信…年十四…請自效……後須陀為李密所殺,士信與裴仁基歸密,署總管,俾統所部討王世充。身被重創,見獲於世充。世充愛其才,厚遇之,與同寢食。後得密將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恥與伍,率所部千餘人來降高祖」。 羅士信與秦瓊是同鄉,且其先後投張須陀、裴仁基、王世充、李淵,其間形跡與秦瓊完全相同,二人聯系之緊密自可想見,此當為演義設計秦羅兩人為表兄弟之肇因。 【 邴元真與秦瓊、程咬金都是在李密敗後歸降王世充,故羅士信降王應早於秦、程,當在李密失敗之前】 4、羅士信十四歲從軍,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戰死,其終年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按舊唐書、資治通鑒,羅士信年僅二十,按新唐書羅士信「年二十八」。則在大業十年(公元六一四年)隨張須陀戰盧明月時羅或為十二歲,或為二十歲,前者荒謬,當從後者。是年秦瓊亦隨張須陀進擊盧明月,而之前他已跟隨過來護兒,既無「年十四」之類的特殊說明,則他當是正常年齡從軍,其年齡應大過羅士信,是以演義以秦瓊為兄。而羅士信的年齡當是羅成少年英雄的形象的淵源。 5、《新唐書·忠義傳·羅士信》: 「年十四,短而悍,請自效。須陀疑其不勝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馬顧眄。須陀許之。擊賊濰水上,陣才列,執長矛馳入賊營,刺殺數人,取一級擲之,承以矛,戴而行,賊皆眙懼無敢亢。須陀乘之,大破賊。士信逐北,每殺一賊,輒劓鼻納諸懷,暨還,驗以代級。須陀嘆伏,遺以所乘馬。凡戰,須陀先登,士信副,以為常」。 羅士信之狂勇由此可見,故其年紀輕輕就被張須陀視作親信,而秦瓊無特殊記載,應為一般戰將。資治通鑒記大業十年張須陀攻打盧明月時有「唯羅士信及歷城秦叔寶請行」的記載,特地改了秦瓊本傳,將羅士信排在前面。降李密後秦瓊為「帳內驃騎」,羅士信則「署總管」,其地位高過秦瓊當無疑問。此當為演義設定羅成武功高強,且高於秦瓊之原因。 對於這一猜想,下面這些現存的唱詞足可為有力之證據: 明人諸聖臨《大唐秦王詞話》:吾乃姓羅名成,字士信 京劇《羅成叫關》(京劇《羅成》之一段):黑夜裡悶壞了羅士信,西北風吹得我透甲寒 河南墜子《羅成算卦》:淤泥河不死羅士信,誰轉白袍保江山 由此可見,羅成、羅士信所指確為一人。 想來小說戲曲中本是演繹羅士信故事(羅貫中(?)《隋唐兩朝志傳》中即只有羅士信而無羅成之名,但「黑闥箭射羅士信」一節已現淤泥河之端倪),流傳期間,說書人為其取名羅成(誠?),而以士信為字。然而這一搭配頗為拗口,故往往不像「秦瓊秦叔寶」那樣被說書人連用。後羅成一名喧賓奪主,羅士信一名反不是廣為人知。再以後,羅成有了羅公然(誠-然?)等更為順口的新名號,而羅士信一名則被重新演繹成了一個傻漢,羅士信與羅成遂就此被分為二人。但這種修改並不固定,可能是由於押韻的緣故,在一些小說戲曲中仍給羅成保留了「羅士信」這一原始名號,使我們能從中窺見端倪,證實猜想。 另,羅藝羅成二人當是純粹由姓氏扯到了一起,與此相類的還有竇建德被改作李世民舅父一事。《大唐秦王詞話》中無羅藝,而謂羅成「兵韜李績傳授,武藝習學秦瓊」;《羅成算卦》中則有「十歲北平探過父」一句。可見這個羅成形象最初和羅藝無關,後來才通過「探父」的情節將羅成(羅士信)和羅藝拉到了一起。但最初的「羅少保」還並非是從小在北平長大的(應是從照顧史實著眼),再後來大約因為這種說法不好圓,或與其他情節沖突,才逐漸改成了現在這樣。此外,新唐書載羅藝之父名羅榮,連麗如評書《大隋唐》中作羅士信之父。 又:《新唐書·忠義傳·羅士信》: 「士信與裴仁基歸密……初,士信為仁基所禮,及東都平,出家財斂葬北邙以報德,且曰:「我死當墓其側。」 演義中裴元慶和羅成都是俊俏小伙,且都十分勇猛、驕傲。而裴元慶又早早的戰死(死因眾說紛紜~~),給羅成騰出了顯擺的地方。 歷史上羅士信與裴仁基關系甚好,又隨其同歸瓦崗,頗與演義中的裴元慶相類。其勇武、年少亦相同。 歷史上裴仁基之子為裴行儼,與演義中的姓名不同——演義中的情節雖多與歷史相悖,但其人物若史有其人,則姓名多半與歷史相同(個別的因口耳相傳會寫成白字,如王軍可之類),不會更改(包括盛彥師、盧明月等龍套角色在內)。裴行儼雖有「驍勇善戰」的名聲,但並無英勇事跡被記入史書得以流傳,史書倒是記了他一次打仗中箭被程咬金所救的事(寒~~~)——此當為附會程咬金裴元慶是親戚的原因。而且,他並非死在瓦崗山,而是死在王世充之手——如果裴元慶全由此人演變出來的話,應該不會無視這一情節——這一點足可給小說中秦羅等人降唐以充分理由。此外,亦無記載表明他年輕,可能是個中年大漢亦未可知。 猜想:裴元慶身上很可能也攙雜了羅士信的影子,是裴行儼與羅士信兩人的混合體。 若如此,羅成、羅士信、裴元慶三個演義人物居然都能追溯到羅士信身上,真個是「三位一體」了。(顧頡剛(?)謂鯀與共工系一人,或亦與此相類吧。) 又:《大唐秦王詞話》基本自斧劈老君堂寫起,主線故事亦為說唐所采,其綱要與歷史差別不大。而之前瓦崗聚義的情節則應為說書人的創作,基本與歷史無關。所以一部說唐實為前後兩段故事之生硬拼合。是以程咬金讓位、瓦崗諸將投唐、排名居前的眾好漢批量死亡(基本都是虛構的)等事情變得殊難理解,與《西遊記》五行山前後相類。此外,詞話中本身亦有拼接的痕跡,魏徵前後判若兩人即為一例。 附: 《隋史遺文》第三十五回總評: 按史:歷城羅士信,與叔寶同鄉,年十四,與叔寶同事張須陀,同建奇功。後士信歸唐為總管,死節,亦一奇士也。原本無之,故為補出。
文學形象
【羅成與《隋唐演義》】 作者:司空宛蝶. 羅成是一個世家公子,對竇線娘痴情深意,也會孩子氣地為線娘絕婚而大哭,在《隋唐演義》里,沒有寫到羅成之死,也就沒有那些慘烈的情節,我並沒被深刻震動,只有所謂俗氣的公子佳人的聯想在我腦海中綿綿不絕。但我始終覺得,口耳相傳的,富有傳奇色彩的,關於冷麵寒槍俏羅成的傳說絕對不止如此簡單。於是我找到了《說唐》。 羅成奪魁 【羅成與《說唐》】 作者:司空宛蝶. 看了《說唐》才發現,原來大部分的傳說,都是以《說唐》為本的,之前聽到的那些不知來由的傳說,都可以在《說唐》里找到相關情節。就比如「羅成力搶狀元魁」、「小羅成力擒女將」,無論在《隋唐演義》還是《興唐傳》里都難見蹤影,而在《說唐》中,卻是挺起色的情節,讓我挺過癮。總算,羅成在《說唐》里的筆墨,比起《隋唐演義》多了起來,而那第六十回「紫金關二王設計 淤泥河羅成捐軀」和電視劇中,還有大部分改編書中的情節相同,看來關於羅成的結局,大家基本上還是認可《說唐》中的。《說唐》中的羅成之死也沒有花費太多筆墨,看起來非常慘烈,但缺少渲染,只是簡單地用了一句「亂箭齊著,頃刻喪命」,沒有很強的震撼之力。而後又是一段關於托夢示嬌妻、怎麼說都帶有一些迷信色彩的文字,有些失色。雖然這並不影響我對這個人物的感覺,羅成在我心目中無疑英雄。但如此簡略的文字,卻不能讓我滿足,更想看看據說對羅成描寫更為豐盈的《興唐傳》了。(果然,我沒有失望,後來看《興唐傳》,覺得《興唐傳》對羅成之死寫的更詳細,也渲染得更動人。) 【羅成與《興唐傳》】 作者:司空宛蝶. 深深喜歡羅成的人,大多因為《興唐傳》。可大年初一清早的那次「掃盪」,無論是《隋唐演義》還是《說唐》都輕易得手,而我最想看的《興唐傳》,根本找不到,掃興而歸。大年初二,到了市圖書館,才終於看到了84年版的《興唐傳》。據說在進入21世紀之後還出版過一次《興唐全傳》。但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看完這四本殘破發黃的舊卷之後,一點都沒有失望,意猶未盡,它的精彩在我看來竟然遠遠超過《隋唐演義》和《說唐》,以至於現在成了我的最愛之一。雖說這是個說書本子,有些故事情節、結構略有些不甚嚴密的地方,時有牽強和落俗,但是幽默詼諧的口頭化的表達令人喜聞樂見。尤其是《興唐傳》里對羅成的塑造,太豐盈也太復雜,我竟找不出一個恰當的詞語來形容,每一個細節都歷歷在目,愛著,迷著,為魅力折服著。 《興唐傳》中羅成初出是在第八回。那時他還是個孩子。杜差為了讓恩人秦瓊免去殺威棒,請求羅成向父親羅藝求情,可平日和杜差很好的羅成聽完他的仔細敘述後,卻一口拒絕,也不再往下問。通常人們評論這里第一次顯示出羅家家法森嚴,以致於羅成對父親恐懼如此。但這個細節就已經令我吃了一驚。通常小孩子都心活面軟易沖動的,可羅成卻少年老成不為所動,顯然不是那種愣小子,也不是濫好人,已經顯得與眾不同了。方出場,獨特的性格就被撕開一角。 再往下看,羅成的外貌描寫就出現了,「頭戴亮銀白虎盔,身披素銀甲,外罩素羅袍,面如敷粉,也就在十六七歲光景。」——這樣的描寫不禁讓人想像那白馬素衣,玉樹臨風,冷麵寒槍的美少年英姿,就先令人愛了。等到羅藝問秦瓊乳名,羅成就在心裡說:這不用說了,一定是我表哥到啦。——好聰明的孩子,道頭知尾。到此為止,我對羅成的思想感情僅僅停留在佩服。 讓我越來越愛的是接下來那些孩子氣十足的描寫。秦瓊帶羅成下館子,問他吃什麼,「羅成臉一紅,扒在秦瓊耳朵上說:『我要不上來,你要吧。』」然後聽不懂「銀針」「被窩」,心裡納悶:怎麼被窩也上來了?表哥怎麼叫我吃被窩呀!——雖然有評論說這段羅成不知道點菜卻不聲張的情節,透出點沉穩早熟,但我覺得這還這神情,動作,語言,心理活動,透過字面遙想,真是可愛極了。而且回去以後羅成還和父親羅藝繪聲繪色地描述從沒吃過的「銀針」(豆芽),更是好笑極了,活脫脫一個五穀不分的世家小公子,卻親切讓人愛。 接下來兄弟傳槍遞鐧的情節,我更熟悉說唐里寫兩人各瞞絕招的那種說法,也認為那樣寫得有創意。連環畫:羅成擒五王但《興唐傳》里寫羅成瞞下回馬槍,我正覺得他心計深早熟,但接著就寫他表現了一下閉氣功,還告訴表哥自己貪玩時用閉氣功裝病蒙父親,這個心眼兒讓秦瓊對他也起了戒心——不禁又讓人感覺到羅成真是個不乖的小鬼頭,卻和我們周圍的所有調皮孩子一樣貪玩,實實在在的親切可愛。再往下看,兩人看秦用表演錘,又出現了一句話:「羅成便對秦瓊說:『表哥,你看這個賣藝的,長得多威武,真把我愛死啦!』」 語氣還是十足的孩子氣,你說可愛不?真把我愛死了。 下面賈家樓那段當然不能不提。第三十五回。羅藝讓羅成去給秦母拜壽,他可是「跳跳躦躦,高高興興」地去,一出了門,回目中「傲羅成」的「傲」字就開始漸漸顯露了。從借「五鉤槍托夢」開始 「起鬨」,自高自大,狂傲地命手下人高喊「誰敢劫我!」成心想誘響馬來劫他。初看這段我簡直嚇了一跳,太誇張了吧?人家都求一路平安,而羅成卻一路「沒事找事」,用這來顯「狂」,是不是下筆過重了?其實,這段真挺傳神的。從小受森嚴家教,但文武雙絕自信非凡的世家子,一脫離父母獨自出門,當然想通過挑戰來印證和彰顯自己的本領。一點也不牽強,反而讓羅成更活靈活現了。綠林中人本不是羅成的對手,他傷了單雄信,因此結下幾乎貫穿全書的梁子。我正感覺到故事到此開始有些沉重時,羅成可沒按此發展下去,專諸巷口的那個細節,又讓無敵的可愛發作了一次!秦家的家人神神秘秘地低聲問羅成是哪山哪寨的,他可就生氣了——羅成是隋朝北平小王爺,在他所受的教育中綠林人可是反賊呀。正疑心他會產生什麼舉動,沒想到竟然是讓那人把耳朵遞過來,也神神秘秘地低聲說:「我是鷓鴣山,鷓鴣寨的……」說著沖這人的臉上就是一個嘴巴。我每次看到這個細節都笑得喘不過氣——虧他想得出這么一個方法,編出什麼鷓鴣山鷓鴣寨的,太可愛了! 接下來他要秦瓊向他引見那些看上去瀟灑的人,常常是「注目一瞧,從心底里喜歡這人」就要秦瓊給他見見。——一直覺得這里有點毀,羅成真是以貌取人,也有點攀高枝的感覺,不像感覺中的冷羅成。但再想想羅成是個帶著傲氣的美少年,我卻又覺得這一切變得好理解了。羅成是多自信多傲氣的一個少年呀,早在北平府秦瓊將和四將比試前就說過所謂的「狂話」。出門也一路高喊「誰敢劫我!」這個「傲」,通過「只與最強者交」來體現,這說得通。而少年時又正是最慕外表的,這里的「以貌取人」並沒有貶低羅成的意思,寫出少年膚淺的一面反而更顯得真實。再往下的羅成槍傷單雄信,羅成「又氣又樂,氣的是『綠大腦袋』單雄信張口閉口喊他娃娃,樂的是他這個哇呀呀的毛騰勁」。——看來地位非常而且能耐棒棒的小王爺羅成是相當反感別人把他當孩子看,可我真覺得他的孩子氣更可愛呢。要是羅成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老氣橫秋與年齡不符的老少年,或是一個純粹一臉嚴肅的鐵血英雄,都會大大失色的。都到了秦瓊家裡,兩人還斗氣,羅成對「綠大腦袋」搖頭撇嘴,在秦瓊調和下才一時平息。羅成還來個假動作讓單雄信攙了個空。——關於這個梁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已經有很多研究者寫過深入解析,而我,只覺得羅成像所有年少輕狂的少年一樣可愛又帶著叛逆。 在46個兄弟結義後,依照年齡大小排序,大家分層輪番向兄長磕頭。鬼精靈的小羅成雖然排在最末,才不會磕45個頭呢!而是嘻嘻哈哈說了句:「……要是挨著位磕頭,非磕暈了不可。既然咱們和親手足一樣了,你們多疼顧老兄弟吧!……」於是向大家磕一個頭,算全有了。真個機靈可愛的小孩子呢。 這以後,書中很長一部分沒有提到羅成。但這些一個比一個有創意的細節卻註定了羅成,將會是全書中破天荒地大放異彩的非凡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