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人會東北話
1. 中國現在一共有多少種方言哪幾個方言說的人多
現代漢語分為八大方言。其中北方方言、吳方言說的人最多。
一、北方方言 以北京話為代表。包括長江以北,鎮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帶,四川、雲南 、貴州和湖北、湖南兩省的西北部,廣西北部一帶。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70 %以上。
二、吳方言 以上海話為代表。包括江蘇省長江以南、鎮江以東部份(鎮江不在內)浙江省 大部份。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8.4%左右。
三、湘方言 以長沙話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 右。
四、贛方言 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東部沿江地帶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東 南一帶。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2.4%左右。
五、客家方言 以梅縣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部、南部和北部,廣西省東南部,福建 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數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4%左右。
六、閩北方言 以福州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灣省的一部份,南洋華僑也有一部份 人說閩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1.2%左右。
七、閩南方言 以廈門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廣東省東部和海南島的一部份,以及台灣
八、粵方言 以廣州話為代表。分布在廣東省大部份地區和廣西省東南部。南洋及其他一些 國家的華僑,大多數都說粵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 灣省的大部份。南洋華僑也有不少人說閩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3%左右
2. 闖關東最多的省份為山東,為何東北方言沒有山東味兒呢
東北話大概是當今中國眾多方言之中最具特色、也最具知名度的一個地方方言了。在上大學期間,如果你有一個或幾個東北同學,那麼,無論你是哪裡人,說話的口音總是有意無意的帶上了一絲東北味兒。尤其是經過眾多東北出身的喜劇演員推而廣之之後,估計全國大部分人都能說一兩句東北話。
![](http://www.smilingsouls.net/images/loading.jpg)
大連與山東的距離
大連等地的口音之所以與山東話十分相似,一是由於大連與遼東半島海路十分相近,是闖關東的重要路線之一。闖關東除了陸路之外,最主要的海運就是從山東煙台到遼寧大連。因此,所以山東故土距離最近的城市,有許多從海路闖關東的山東人選擇留在了大連。
上世紀我國曾在人口普查中發現,上溯三代或二代,祖籍是山東的大連人比例高達60%以上。這個數字也意味著,闖關東期間,大連的主要人口是由山東人組成的,在山東移民的影響之下,大連話十分類似山東話,也就不奇怪了。
3. 東北話為什麼被稱為中國的「第二普通話」呢
在地域遼闊的中華大地,不同的地方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以前,最能代表本地文化的符號莫過於當地的方言,許多人只要一張口就會暴露自己的家鄉。不過,現在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許多人都沒有了家鄉的口音。但是,除了普通話以外還有一種方言被稱為中國的“第二普通話”,至今有1.4億人在使用,其他省份的人也爭相模仿。它就是充滿魔性的東北話。
其實東北話是一個統稱,它包括了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份的方言。雖然東北人一張嘴就是一口大碴子味,但是這種大碴子味卻非常有感染力。東北話與其它地區的方言相比,有一個天然的優勢,那就是它與普通話極為接近,讓人一聽就懂。就拿小編做個例子,我在江西和廣東都待過,但是那邊的方言我卻幾乎都聽不懂。我從來沒有去過東北,對於東北話卻一聽就懂。
每到夜幕降臨時,中央大街上就會亮起各種霓虹燈。許多哈爾濱人和外地遊客都會湧上街頭,欣賞它的美景,即使冬天也無所畏懼,可見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
4. 中國一共有多少中方言
官話一共四大片。 吳粵湘贛緊相聯。 客家還有平和晉, 閩話要分北和南。 一,中國的第一大方言是官話方言,使用人口佔全國人口的70%,以北京話為代表,其內部分為四片。 1, 華北官話:北京、東北、山東、河南為一個部分,或稱為北方話。也有將東北話分立一個次方言區的。 北京地區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漢人混居的地方,唐代胡將安祿山就是據北京起兵的,五代後更是讓於契丹族。北京一帶的方言是在遼、金、元時期,漢、滿、蒙及其它游牧民族的語言混合而成的,這一時期變化較快。明朝,其受南方漢語影響較大,相對穩定。清軍入關後,「疑ng、微v」聲母消失,入聲消失定型。其是和古漢語差異最大的方言。清雍正朝開始向全國推廣,稱為官話。作為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的權威方言有其合理性。但正如部分網友所說,再權威也是方言,北方話不是高於其他方言的語言,其他方言也有普通話不能取代的文化功能。普通話不是完美語言,所以才有趙元任殫精竭慮設計帶入聲國語的事情。 其語言特點是,最大特點是不保留入聲;其他還有無全濁音,分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但是沒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據古漢語的聲韻書籍推導讀音,和南方漢語聲韻體系差異大。 2,西北官話:分布在西北地區。 3,西南官話:分布在西南地區。其語言特點是,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不太分,原來帶有「疑ng」聲母,南部地區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 4,江淮官話:分布在揚州、南京、鹽城、鎮江一帶。揚州城歷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和洗劫,近幾次多是滿蒙軍隊所為,其它江淮方言區情況大致如此。所以,這個地區歷史上是吳方言區,現在語言發生變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區。江淮次方言歷史上曾經是明朝時期的官話。 其語言特點是「n,l」不分,帶有入聲,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也未必分。 二,吳方言或稱江南話,分布在蘇南、浙江和上海,是中國的第二大方言。 吳越地區一直是北方漢族貴族和全國各地文人的導入區,在東晉、南宋有兩次大規模的北方移民浪潮,另外范仲淹、王安石、王羲之、蘇東坡、白居易等歷代文化人都長期生活在這里,或晚年定居於此。東晉、南朝、南宋時期曾經是南方漢族政權的官話(南京歷史上也是吳方言區)。近千年來,吳越地區文化發達,崑曲、彈詞皆是以吳方言為載體的。所以,其語音面貌較多的保留了古漢語的特色,為中國文學的貢獻也最大。但是,解放後吳方言受政策限制、文化歧視相對閩、粵方言大,使用人口比例下降較快,有可能使用人口數很快會降到閩粵方言之後。 其語言特點是,保留有全濁音、保留入聲,不分平翹舌音、前後鼻音,可以根據古漢語的聲韻書籍推導讀音。 三,粵語或稱廣東話,第三大漢語方言,原來分布在廣東省廣州地區,解放後政府相對重視,加之香港不在中央政府治下,所以保存較好,使用人口數穩重有升。廣東話內部原來也有差異,也有以東莞話為尊的歷史上。但是現在以廣州話為准,省內也在推廣。 其語言特點是,全濁音清化,但是一般屬於陽類聲調與清音不相混;保留入聲的「p,t,k」三種促音、鼻音的「m,n,ng」三種韻尾。聲母「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能根據古漢語的聲韻書籍推導讀音。 四,閩方言使用人口和粵語相當,分為南北兩片,也有將其分為兩大方言區的,閩北話主要是福州一帶,閩南話分布較廣,包括廈門、潮州、台灣、海南,東南亞僑民也多使用。和普通話差異最大,內部差異也最大。 其語言特點是,全濁音清化,但屬於陽類聲調與清音不相混;部分次濁音變為「[b][g][dz]」三個濁音聲母;入聲有「p,t,k,?」四種促音,鼻音有「m,n,ng和鼻化音」四種韻尾。聲母「f,h」不分。能根據古漢語的聲韻書籍推導讀音。 五,湘方言分布湖南,原來老湘語也有全濁音,推普後基本清化。保留入聲,不分前後鼻音,無翹舌音,聲母「n,l」不分,甚至「f,h」不分。 六,贛方言分布江西,全濁音清化,但屬於陽類聲調與清音不相混;保留入聲,不分前後鼻音。聲母「n,l」有時不分。 七,客家話是早期北方移民後裔的語言,帶有較多唐代以前北方話特徵。原來全濁音清化,但是全部轉為全清音,並且屬於陽類聲調與全清音不相混;保留入聲;沒有「f」聲母;也沒有翹舌音。 八,晉語:山西一帶的一種方言,不等於山西方言,其與周圍北方話的不同在於,保留了入聲。推普後入聲也在趨於消失。 九,平話:分布在廣西,是新被確定的方言區之一。 推廣普通話,其積極意義在於全國各族人民有一件交流工具。但不等於,南方話、南方文化比北方話、北方文化下賤。語言是文化載體,不僅是交流工具。為了推普工作南方人民是做出犧牲的。所以,希望大家也了解南方話也有普通話不可能替代的文化功能。請大家尊重南方漢語。 全國人民會講(不是只講)普通話是可以加強全國人民的團結,如果每個北方人也能聽懂(不是會說)一、兩種南方話是不是更加能促進全國人民團結。
求採納
5. 「東北話」為什麼成了冬奧會的通用語言
因為我國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95%以上都來自東三省地區,首先呢,我覺得東北話和普通話是比較相近的,相對於其他地區的方言更加易懂,東北話的語音系統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外地其他方言區的人模仿起來比較容易。東北人的語調也是比較獨特的,富有笑點的語氣也總能把我們身邊人帶跑偏不自覺地學起東北話。
可能在以前東北方言的出現會被認為土氣,現在運動員不會顧忌太多,也體現出我國運動員的自信。生動的東北話,敞亮的東北人,以及東北冬奧會運動健兒們專業的技術水平,也讓冬奧會更接地氣,讓世界知道東北人。東北地區人們豪爽,直率的性格也使東北話更顯氣場,霸氣的外表下是自信的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