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川多少種方言
1. 四川方言大全
四川方言有:
1:稱謂:
大爺----是對男性老人的尊稱;
婆婆----是對女性老人的尊稱;
老闆凳----是對男性老人不禮貌的稱呼;
老太婆----是對女性老人不禮貌的稱呼;
嬢嬢----是對父輩女性的稱呼;
幺兒(女)----是對子女的愛稱。
2:生活用語:
擺龍門陣----是指漫無邊際的閑談;
沖殼子----是指吹牛皮,說大話;
涮壇子----是指開玩笑;
打濫仗----是指不務正業或無法按常規辦事;
打錘----是指打架;
扯筋(皮)----是指吵架或鬧糾紛;
剎割----是指結束或沒有了,用完了;
弄歸一 ----是指把事做徹底;
整巴實----是指做好;
莫來頭----是指沒關系;
光董董----是指不穿上衣。
3:形容詞:
懸吊吊的----不穩當(妥);
紅扯扯的----紅得難看;
粑希希的----爛得很;
寶挫挫----不聰明,有點傻;
瓜兮兮的----傻里傻氣;
溫都都的----溫熱合適
香噴噴的----形容很香;
甜咪咪的----形容很甜。
4:歇後語:
一壇子蘿卜----抓不到姜(韁);
丁丁貓(蜻蜓)想吃櫻桃----眼都望綠了(辦不到);
下雨天出太陽----假晴(請);
貓抓糍粑----脫不了爪爪(跑不脫)。
5:動物名稱:
偷油婆----蟑螂;
丁丁貓----蜻蜓;
賴格寶----蟾蜍;
缺塊兒----青蛙。
6:常用語:
安逸——四川方言中指「舒服、 舒坦、順心」的意思,常用語。
打牙祭——四川方言中指「吃肉」和「吃好東西」的意思,常用語。
撇 脫——四川方言中指「輕松」,「簡單」的意思,常用語。
雄起——四川方言中指「堅持」,「不服輸」的意思,常用語。
惹毛——四川方言中指「發脾氣」,「發火」的意思,常用語。
扯把子——四川方言中指「騙人」,「講謊話」的意思,常用語。
勻兌——四川方言中指「走後門」,「偷偷摸摸不為人知」的意思,常用語。
紮起——四川方言中指「撐腰」,「有後台」的意思,常用語。
耿直——四川方言中指「講信用」,「有性格」的意思,常用語。
(1)中國四川多少種方言擴展閱讀:
(1)四川方言,指代四川人說的方言,宋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方言有明顯不同,依據宋代文獻顯示,當時的學者把四川方言與西北方言合稱為「西語」,屬同一方音語系。
(2)四川方言,發源於上古時期非華夏族語言的古蜀語和古巴語,迄今四川方言的原四川方言始層中仍然保留了「壩」(平地)、「姐」(母親)、「養」(您)等來自上古時期古蜀語和古巴語的詞彙。
(3)四川方言,一般被看作西南官話的代表,和雲南話、貴州話共同構成一致性較高的西南方言,四川方言在語音、詞彙、語法上和普通話總體上相當接近,在語調上則差異顯著。
2. 四川的經典方言有哪些
四川方言大全
一稱謂。
大爺----是對男性老人的尊稱;婆婆----是對女性老人的尊稱;
老巴子----是對男性老人不禮貌的稱呼;老姆姆----是對女性老人不禮貌的稱呼;
娘娘----是對父輩女性的稱呼;幺兒----是對子女的愛稱。
二罵人話。
老子----在別人面前稱老子是占對方便宜;蝦子----奚落對方是膽小鬼;
討口----乞丐,叫花子;
說某人傻----瓜娃子;瓜兮兮的;瓜眉瓜眼的;瘟豬;哈兒;憨包等。
三生活用語。
擺龍門陣----是指漫無邊際的閑談;沖殼子----是指吹牛皮,說大話;
算壇子----是指開玩笑;打濫仗----是指不務正業或無法按常規辦事;
打錘----是指打架;扯筋----是指吵架或鬧糾紛;
殺割----是指結束或沒有了,用完了;弄歸一----是指把事做徹底;
弄巴實----是指做好;沒來頭----是指沒有關系;
光胴胴----是指赤條條的。
四形容詞。
懸吊吊的----不穩當;紅扯扯的----紅得難看;粑希希的----爛得很;
淡瓦瓦的----平淡無味,沒鹽味;瓜不兮兮的----傻里傻氣;溫都都的----溫熱合適
香噴噴的----形容很香;甜咪咪的----形容很甜。
五歇後語。
一壇子蘿卜----抓不到姜;丁丁貓想吃櫻桃----眼都望綠了;
下雨天出太陽----假晴;貓抓糍粑----脫不了爪爪。
安逸
此詞有「安閑舒適」之義。如《莊子.至樂》:「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
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義。「安逸」一詞在四川方言中還有「令人滿意、
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廣泛。
壩壩
意為「平地、平原」。「壩,蜀人謂平川為壩。」今四川人仍稱「平地、平原」為壩、壩壩、壩子。
洗澡泡菜
將新鮮蔬菜洗凈後切成片或塊泡製半天或一天後食用,這種菜就稱為「洗澡泡菜」。因和一般泡菜相比,
浸漬時間較短,類似人在水中洗澡,故名。又稱「跳水泡菜」。
藏貓兒
即捉迷藏,又稱「逮貓兒」,是兒童玩的一種游戲,指將一小孩的眼睛蒙上,待其他小孩藏起來後,
再讓該小孩將他們一一尋找出來。另有「救救貓兒、電棒貓兒、沾沾草貓兒」等多種玩法。
打牙祭
此詞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習俗,後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區使用得非常廣泛。其來源有多種說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種:
一說舊時廚師供的祖師爺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禱,稱為「禱牙祭」,後來訛傳為「打牙祭」;
二說舊時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門供職人員可以分吃祭肉,故稱祭肉為「牙祭肉」;
三說「牙祭」本是古時軍營中的一種制度。古時主將、主帥所居住的營帳前進,往往豎有以象牙作為裝飾的大旗,
稱為「牙旗」。每逢農歷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殺牲畜來祭牙旗,稱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
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將士們分而食之,稱為「吃牙祭肉」
3. 四川話方言 所有
四川方言是四川省境內所有漢語方言的總稱,共有三大漢語方言。一是四川官話,一般稱之為四川話;二是屬於客家方言的「廣東話」,一般稱之為「土廣東話」;三是屬於湘方言的「永州話」,一般稱之為「老湖廣話」。簡而言之,四川省境內的四川漢語方言有三大類,即四川話、客家方言和湘方言。這三大類方言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
一、元末明初的移民
古代的巴蜀地區,由於鄰近的地緣關系,以及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與楚國與秦國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語言方面,與楚國、秦國相近,如陝西治中地區與蜀地「梁益之間」的語言相近,川東與楚接壤,「巴蜀多楚人」。在以後的歷代戰亂中,如五胡亂華、黃巢起義、金兵南侵等,都有一些外地人遷入四川境內,語言上與當地人融合。對現今四川方言的形成起著深遠的影響的是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兩次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戰亂中,移民入川的有四部分人:
一是「避亂入蜀」或「避兵入蜀」。湖北羅田人徐壽輝率領的紅巾軍在長江中上游起事,當時稱之為湖廣(即今湖北、湖南和廣西的一部分)地區的居民逃亡入蜀。
二是義軍入川留居的。紅巾軍由巫峽入川佔領川蜀留下的義軍,特別是明玉珍、明升父子建立「大夏」農民政權15年,其入川部下,多數是湖北人。
三是避禍入川的。明朝官軍佔領湖廣之後,一些與紅巾軍有牽連的人,為躲明朝官軍捕殺之禍,從湖廣逃亡入川,投到明升部下留居之處。
四是明軍入川留居的。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湯和、廖永忠率明軍分別從北面和東面進川攻打明升農民政權,因傅友德、湯和均是安徽人,其部下也多為安徽人,有的留居四川。
四川大學教授胡昭曦多年前就重慶、合川、南溪、廣安四地的58份族譜作了研究,清朝以前入川的118戶,其中湖廣佔85戶(85戶中有65戶來自麻城)。
總之,元末明初的數十年戰亂,大批湖廣籍鄉民和部分安徽籍、陝西籍軍民留寓四川,帶來了他們家鄉的方言,隨著世代人口的衍生,他們的鄉間與四川住地的語言相融合。由於湖北籍人為多,故楚語影響大,為清前期移民入川後,以湖北話為基礎的四川官話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二、清前期的移民與四川方言的形成
清朝前期的移民,有朝廷號召與民間自發移民兩種類型,移民時間相繼一百餘年。朝廷號召「移民實川」具有強制性和時間的緊迫性,其強制就如民間傳說的是捆綁入川,時間在移民填川初期,子民被成群結隊的強制入蜀。民間自發性的移民,多是由於原籍天災人禍,難以生存,聞西蜀沃野千里,是求生存的好地方,故舉家、舉族入蜀,這種自發移民的時間持續到乾隆末年。無論是官方號召移民還是民間自發性的移民,都具有地域集中、群體性強的特徵,在入川落業以後,同籍而居、聚族而居十分突出,因而在相當一段時期仍保留在原籍的語言鄉音。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4. 四川土話有那些
四川話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語音、詞彙、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而以語音方面的差異最大。四川話語音系統共有20個聲母、36個韻母、4個聲調,還有韻母兒化現象。 聲母 四川話有20個聲母,總數比普通話少。只有舌尖前音,沒有舌尖後音。[n]與[l]不分等特點。四川話有36個韻母,總數比普通話少。 聲調,四川話通常有陰平、陽來、上聲、去聲4個聲調,古入聲字絕大多數歸入陽平調。4個聲調的調值分別為55、21、53、213,在條目中,本館以1、2、3、4分別表示。 名詞 名詞約佔四川話方言條目總數的三分之一,特點是其與普通話的詞干相同,詞綴不同。四川話常在名詞後加"子"、"巴"等詞尾構成方言。 動詞,四川話的普通話差異較大,有的與普通話的動詞貌似相同,但詞義和使用范圍不同;有的由於語音和詞義不同。四川話中動詞一般不用重疊式。短暫動作常用動詞後面加"一下[i21 xa213]"來表示,例如"轉一下"、"看一下",不用"轉轉"、"看看"。形容詞,四川話里的形容詞,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來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壯等)。有的借用普通話中的同音字,如湯水[tan55 suei53]。四川話中形容詞的生動形式相當豐富,在形容詞詞根的前後都可加單音節或多音節詞綴構成生動形式,表達各種不同的狀態、感情色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還常說"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詞 四川話的代詞主要有哪個[na53 ko21](誰)、啥子[sa213 ts53](什麼)、哪陣[na53 tsen213](什麼時候)、咋個[tsa21 ko213]、啷個[nan53 ko213](怎麼)等。 量詞 四川話的物量詞,如: 匹:一匹瓦、幾匹肋巴骨。 坨:一坨錢(一萬元)、一坨線。 動量詞,如: 道[tau213](遍、次):他試了一道又一道。 副詞 四川話表示程度的副詞較多,如: 多[to55]:她對你多巴適的。 飛[fei55]:飛辣。 焦[tciau55]:焦苦。看了些理論,才發現原來語言是那麼的鬼扯火哦!不要踏血我!川人的地盤就是要聽川人講!說實話,我也擺不稱頭,談不撐展!好了,謹此小論文一篇以做介紹! 下面附《大話西遊》的精彩片段的四川話版: 曾經有一段霸道的感情擺在老子面前,老子不甩她,等到洗(xi3)白(bei3)了以後才感到不安逸,如果老天再給老子一次機會,老子會嘿拽的對那女娃子說:"娃兒,耍下朋友嘛!" 注釋: (1)假老練:指沒有經驗的人還冒充經驗十足,在眾人面前狂侃。內涵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戲謔踏血說法。 (2)安逸,巴實:指從主觀感受到對一項事物的好感,滿足。此詞有"安閑舒適"之義。如《莊子.至樂》:"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義。"安逸"一詞在四川方言中還有"令人滿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廣泛。 (3)沖殼殼:指不知天高地厚,隨口大話。主觀上是讓人感到很拽。 (4)雄起:四川全興隊的招牌口號!其實質指男人的生殖器官的勃起。現已演化為從精神上甚至武力上不輸給對方。原來巴山地城曠野,氣候溫和,造宜於各類昆蟲生長。巴山人便利用這個有利條件來發展養雞業。你看,那家那戶不養上十來只乃里幾十隻雞呢。公雞性倔強,從不示弱服輸,兩只公雞斗架時,毛翎倒豎,雞冠直立,那怕斗得羽毛散落,,雞冠血淌,遍體鱗傷,仍不肯罷休,總想雄起鬥倒對方。巴山人很聰明,從公雞斗架受到啟示,於是便把公雞斗架現象濃縮為"雄起"這個言子,以激勵人們去充服困難爭取勝利。由於特珠的地理、氣候和生物等原因而形成"雄起"這個言子,它可真稱得上是巴山的土特產了。 (5)浪個:意思就是怎麼,怎麼回事。 (6)擺龍門陣:指大家聚在一起談論某個話題,或一對一。 (7)撇脫:即灑脫,干凈利落。已見於宋代。"撇脫"一詞在四川方言中還有"簡單、容易、輕松"等義。 (8)黑黢(qu1)黢:指很黑的地方。 (9)壩子: 意為"平地、平原"。"壩,蜀人謂平川為壩。"今四 川人仍稱"平地、平原"為壩、壩壩、壩子。 (10)嘿霸道:嘿是一個程度副詞,在四川話里常見。嘿霸道,指對某事物程度的肯定,比安逸,巴實程度還深。 (11)瓜娃子:指人的傻,而且比普通話的傻更具有幽默感,與後面的"寶氣" (12)拱:讀gong4,指到處亂竄。原意指豬用鼻子拱土,現在有撲克游戲叫"拱豬"。 (13)幺兒:對自己小孩的昵稱,還有非常愛護之意。 (14)斗:讀dou3,指打。 (15)誒:讀ei,語氣詞,無實意。 (16)惹毛:指發脾氣。 (17)鮓起:讀za3 qi3,即撐腰、作後台、給人幫忙的意思。過去屬於袍哥話。袍哥是發源於四川的一種幫會組織,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結社,又是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政治、經濟互助團體。由於它是非法的民間組織,因此一出現就受到清政府的嚴禁追查,故袍哥一直處於地下狀態,有一套專用的隱語-袍哥話,作為秘密聯絡的暗號。 (18)袍哥人家決不拉稀擺帶:指幫助別人時絕不猶豫,講義氣,用於朋友兄弟間。 (19)娘(liang1)娘(liang1):對跟自己母親同輩的婦女的稱呼,較老土。 (20)殺虢:讀guo2,指有起點的事情,事物的結束。 (21)稱(cen1)頭(tou3):指帥氣的男孩,或指穿著干凈整齊的人。 (22)黑(hei1)搓(cuo2):指太差。 (23)扯把子:指談話不涉及要害,或是撒謊。 (24)勻兌:"勻兌",本是行業用語,屬於釀酒工藝。經過勻兌師一番勻兌之後,原本普普通通的酒就成了酒中上品,身價便隨之大增。現在,勾兌一詞卻成了巴山人的頭禪。說的是社會上的一些有用"勻兌"之今行開後門、謀私利、弄虛作假和貪污賄賂之實。筆者由於閱歷淺,不太了解杜會全貌,恐怕"勾兌''之詞,"勾兌"之風,不會是象通江銀耳那樣僅屬於巴山的土特產罷。 雖然"勻兌"不算是巴山的特產,但巴山人上至七八十歲的老太爺,下至十四五歲的青少年都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在街頭巷尾只要你細心傾聽,便會聽到某工程、某項目...是經過勾兌才弄到手的等等。這些議論當然也有想像加估計的成份,不可宣傳輕信,但勻兌的事實在杜會上確實存在,勻兌的負面形響而造成的負面效應確實不小,勾兌的毒害確實貽患無窮,、勾兌的風氣到了理當制止的地步了。這里指男女之間的感情謀和,而且是靜悄悄的,不為人所知。 (25)整飯:讀zen3 fan4,不是做飯的意思,而是吃飯的含義。 (26)扭騷:指忸怩,但是比忸怩的含義更廣泛,可以指一個人的性格拖泥帶水,也可指一個人的行為沒魄力。 (27)整,整,整,免得蚊子巴的很:蚊子,指蒼蠅;巴就指依附的含義,故整句話就是指趕快吃,不要給蒼蠅機會。較幽默。 (28)打牙祭: 此詞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習俗,後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區使用得非常廣泛。其來源有多種說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種:一說舊時廚師供的祖師爺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禱,稱為"禱牙祭",後來訛傳為"打牙祭";二說舊時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門供職人員可以分吃祭肉,故稱祭肉為"牙(衙)祭肉";三說"牙祭"本是古時軍營中的一種制度。古時主將、主帥所居住的營帳前進,往往豎有以象牙作為裝飾的大旗,稱為"牙旗"。每逢農歷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殺牲畜來祭牙旗,稱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稱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將士們分而食之,稱為"吃牙祭肉" (29)鬼扯火:指不可理解,毫無意義的話或事。 (30)踏血:讀ta2 xue1,指戲謔。尤指用語言。 (31)洗(xi3)白(bei3):從有到無,最後是無,一點也沒有,再打麻將時常用,相當於英語中的few和little
5. 四川方言,1-10個的讀法
給你提供部分通用的 本人是四川人
"移"或者"耶" 1
"二"或者"勒兒" 2 後者連讀
"三"或者"三安" 3 同上
"四"或者"斯" 4
"五" 5
"牛"或者"落"或者"爐" 6
"騎"或者"欺" 7
"扒"或者"八" 8
九 9
"時"或者"肆" 10
6. 四川有多少種方言
方言有四川話(西南官話),客家話,閩方言,湘方言4種。
其中四川話又分為成渝地區方言和川南方言
7. 四川的方言有哪些(如:浪個)
四川方言 四川話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語音、詞彙、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而以語音方面的差異最大。四川話語音系統共有20個聲母、36個韻母、4個聲調,還有韻母兒化現象。 聲母
四川話有20個聲母,總數比普通話少。只有舌尖前音,沒有舌尖後音。[n]與[l]不分等特點。
韻母
四川話有36個韻母,總數比普通話少。
聲調
四川話通常有陰平、陽來、上聲、去聲4個聲調,古入聲字絕大多數歸入陽平調。4個聲調的調值分別為55、21、53、213,在條目中,本館以1、2、3、4分別表示。 名詞 名詞約佔四川話方言條目總數的三分之一,特點是其與普通話的詞干相同,詞綴不同。四川話常在名詞後加「子」、「巴」等詞尾構成方言。 動詞
四川話的普通話差異較大,有的與普通話的動詞貌似相同,但詞義和使用范圍不同;有的由於語音和詞義不同。四川話中動詞一般不用重疊式。短暫動作常用動詞後面加「一下[i21 xa213]」來表示,例如「轉一下」、「看一下」,不用「轉轉」、「看看」。
形容詞
四川話里的形容詞,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來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壯等)。有的借用普通話中的同音字,如湯水[tan55 suei53]。四川話中形容詞的生動形式相當豐富,在形容詞詞根的前後都可加單音節或多音節詞綴構成生動形式,表達各種不同的狀態、感情色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還常說「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詞 四川話的代詞主要有哪個[na53 ko21](誰)、啥子[sa213 ts53](什麼)、哪陣[na53 tsen213](什麼時候)、咋個[tsa21 ko213]、啷個[nan53 ko213](怎麼)等。 量詞 四川話的物量詞,如: 匹:一匹瓦、幾匹肋巴骨。 坨:一坨錢(一萬元)、一坨線。 動量詞,如: 道[tau213](遍、次):他試了一道又一道。 副詞 四川話表示程度的副詞較多,如: 多[to55]:她對你多巴適的。 飛[fei55]:飛辣。 焦[tciau55]:焦苦。
回答者:Crazy_quanta - 助理 二級 1-13 15:39
--------------------------------------------------------------------------------
四川方言的地盤 ——一篇假老練的論文
"終於該到四川方言上台羅——安逸,巴實!" 說句不是沖殼殼的話,現在的四川話太受普通話的打擊,但是,他能雄起到現在,還是不容易撒,我不想扭倒語言的規律臊,因為都是大同小異的,沒的撒子好扯的,不管浪個說,我的文章標題還是以"愛"作為主打的!所以,我就只有擺擺龍門陣,希望在愉悅之餘,給大家一個思考的時間。(我將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進行模擬,較為真實的反映四川話,當然,我會在方言部注重,然後注釋,我不會耍撇脫的)
從小,我們就會和幾個耍的好的娃兒一起,在黑黢(qu1)黢的晚上,找個壩子 藏貓兒,就是躲貓貓,普通話叫"捉迷藏",我想,大家都還是耍過的撒,是不是嘿霸道的游戲?當然,這個躲是要級別的,沒看過哪個瓜娃子,傻(讀ha3)挫挫的擺在那裡,等到被逮的撒,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他龜兒子就是有點扯把子撒,所以,要躲的越深越好,這樣才不會被黑撇脫的抓出來。作為還是娃兒的小崽子,到處拱哦,哪裡巴實就往哪裡拱,這樣,才找到了玩意兒的快樂! 可是,每在耍的投入時,便會出現"幺兒,回來睡覺了!你老漢給你開門,快點哦!不回來,老子斗你哦!快......" "哎喲,浪個搞的嘛"就在那個時候,我們就會這么想。被喊到的娃兒就會自言自語一句"馬上,等起,我馬上回來,再耍一會撒......"這時,他老媽子又發話了:"你浪個不聽話誒?不要把老子惹毛了哦,快點哈,不要等老子下來收拾你!"這樣下去肯定不得行撒,於是,我們就勸被喊回去的娃娃"你還是回切撒,明天晚上再下來耍,你娃還是要聽話撒!" 當然,我們也有時候會為他鮓起,有句俗話叫"袍哥人家決不拉稀擺帶!"所以,我們會一起對著他家喊"娘(liang1)娘(liang1),還是在讓他耍一會撒"可是,財大氣粗的傢伙拔下的毛都比我們的腰干還粗!失敗就是再所難免的...... 這樣,一天的游戲就這樣殺虢了!等到我們升到初中,慢慢的學會了情竇初開,於是,耍朋友是不可迴避的!(註:耍朋友就是談戀愛,但是,我認為四川話是將戀愛的實質最傳神的表達出來,耍,在四川話里的韻味有點不認真,玩世不恭,所以,耍朋友就是帶有不要在意,玩玩就算了,當然,這只是字面的含義!其實,四川男人是很勤快的哦,對感情還是很專一,但是為什麼叫耍朋友,我也不太清楚。)在耍的時候,長相問題還是擺談的焦點:這女娃子張的還是多可(讀kuo3)以的,或是說,小夥子還是多稱(cen1)頭(tou3)的!當然,這算是比較好的評價了。至於相貌的負面,我就不好再談了。論到人品,不太好的,我們會扯到:他娃的人品嘿(hei1)搓(cuo2)的,瓜娃子一個,寶氣,憨的!當時,兩個人耍的還是比較火熱的,我們只有祝福了撒!可是一問到男的,那個女的浪個樣時,他還不好意思,扯把子說"哎呀!還可以......"若是問到"你們是浪個勻兌在一起的?"他更是不好意思,或許,這就是真感情吧?!再怎麼談感情還是要整飯的撒,難免不了請客!隨便搓一頓就打發了我們,肯定是擺不平的,唯一的選擇就是火鍋!請客的麻煩就在於兩點:一個是鑼齊鼓不齊,東一個西一個的,很難准時開飯;還有就是摔倒空手就來了,錢也不帶,你說扭不扭騷?!所以,還是只有時間才解決到一切。人到齊了,就開始整,有句話叫"整,整,整,免得蚊子巴的很!"說實話,吃火鍋是嘿火爆的一件事,氣氛就不擺了,相當活躍!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時不時開些比較接受的玩笑。火鍋的味道自然就太巴實了,(PS:雲南話叫"太板扎了")我們吃火鍋,一般會選擇自助的,畢竟點菜的不夠我們打牙祭。
在實際的運用四川話到普通話中,就會出現一些尷尬的現象,就象俗話里說的一樣"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講普通話!"你娃還不信?下面就是事例,會勝於雄辯的。
70年代出差北京,住一小招待所.開燈不亮,細看乃鎢絲燒短.呼來服務員說道:"同志電燈泡粗(cu3)啦".服務員不解用手一比作粗狀:"怎麼會粗"."斜(xie3)(熄)啦"."沒斜啊"服務員頭一偏.立知川普不能表達即用四川話說道:"不亮啰".服務員即明白了.
一四川人出差北京,在一家服裝城看中一件衣服,就對營業員說:"小姐麻煩你把這件衣服給我告(式)一哈",小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四川人在北京街邊小店裡問店主:"老闆你這個火窯褲(內褲)好多錢一條"。老闆看他半天說:"我們這里不賣火葯"
一川人到北京尿憋的慌便向一個小娃兒問到:娃兒,毛屎在哪個塌塌~~~~~~~~別人不知所雲
以上四個事例都是我在網上弄下來的,這樣的錯誤,我也在犯一次上街,買了太多東西,提不動了,於是叫跟我隨行的同學幫忙,但是話一出口,就出現了問題,我禮貌的對他說:"麻煩你幫我嗲(dia1,就是提的意思)一下(ha4)"他沒回過神來,還好我做了動作。時不時的,我會在問對方是怎麼回事時,會用上"你是浪個了嗎?"在和別人侃時,會用上"你好瓜哦,寶氣一個,浪個這么扭騷!" 由此看來,在四川話和普通話之間建立一個橋梁是非常必要的!
四川話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語音、詞彙、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而以語音方面的差異最大。四川話語音系統共有20個聲母、36個韻母、4個聲調,還有韻母兒化現象。 聲母 四川話有20個聲母,總數比普通話少。只有舌尖前音,沒有舌尖後音。[n]與[l]不分等特點。四川話有36個韻母,總數比普通話少。 聲調,四川話通常有陰平、陽來、上聲、去聲4個聲調,古入聲字絕大多數歸入陽平調。4個聲調的調值分別為55、21、53、213,在條目中,本館以1、2、3、4分別表示。
名詞
名詞約佔四川話方言條目總數的三分之一,特點是其與普通話的詞干相同,詞綴不同。四川話常在名詞後加"子"、"巴"等詞尾構成方言。 動詞,四川話的普通話差異較大,有的與普通話的動詞貌似相同,但詞義和使用范圍不同;有的由於語音和詞義不同。四川話中動詞一般不用重疊式。短暫動作常用動詞後面加"一下[i21 xa213]"來表示,例如"轉一下"、"看一下",不用"轉轉"、"看看"。形容詞,四川話里的形容詞,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來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壯等)。有的借用普通話中的同音字,如湯水[tan55 suei53]。四川話中形容詞的生動形式相當豐富,在形容詞詞根的前後都可加單音節或多音節詞綴構成生動形式,表達各種不同的狀態、感情色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還常說"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詞
四川話的代詞主要有哪個[na53 ko21](誰)、啥子[sa213 ts53](什麼)、哪陣[na53 tsen213](什麼時候)、咋個[tsa21 ko213]、啷個[nan53 ko213](怎麼)等。 量詞 四川話的物量詞,如: 匹:一匹瓦、幾匹肋巴骨。 坨:一坨錢(一萬元)、一坨線。 動量詞,如: 道[tau213](遍、次):他試了一道又一道。 副詞 四川話表示程度的副詞較多,如: 多[to55]:她對你多巴適的。 飛[fei55]:飛辣。 焦[tciau55]:焦苦。看了些理論,才發現原來語言是那麼的鬼扯火哦!不要踏血我!川人的地盤就是要聽川人講!說實話,我也擺不稱頭,談不撐展!好了,謹此小論文一篇以做介紹! 下面附《大話西遊》的精彩片段的四川話版: 曾經有一段霸道的感情擺在老子面前,老子不甩她,等到洗(xi3)白(bei3)了以後才感到不安逸,如果老天再給老子一次機會,老子會嘿拽的對那女娃子說:"娃兒,耍下朋友嘛!"
注釋:
(1)假老練:指沒有經驗的人還冒充經驗十足,在眾人面前狂侃。內涵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戲謔踏血說法。
(2)安逸,巴實:指從主觀感受到對一項事物的好感,滿足。此詞有"安閑舒適"之義。如《莊子.至樂》:"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義。"安逸"一詞在四川方言中還有"令人滿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廣泛。
(3)沖殼殼:指不知天高地厚,隨口大話。主觀上是讓人感到很拽。
(4)雄起:四川全興隊的招牌口號!其實質指男人的生殖器官的勃起。現已演化為從精神上甚至武力上不輸給對方。原來巴山地城曠野,氣候溫和,造宜於各類昆蟲生長。巴山人便利用這個有利條件來發展養雞業。你看,那家那戶不養上十來只乃里幾十隻雞呢。公雞性倔強,從不示弱服輸,兩只公雞斗架時,毛翎倒豎,雞冠直立,那怕斗得羽毛散落,,雞冠血淌,遍體鱗傷,仍不肯罷休,總想雄起鬥倒對方。巴山人很聰明,從公雞斗架受到啟示,於是便把公雞斗架現象濃縮為"雄起"這個言子,以激勵人們去充服困難爭取勝利。由於特珠的地理、氣候和生物等原因而形成"雄起"這個言子,它可真稱得上是巴山的土特產了。
(5)浪個:意思就是怎麼,怎麼回事。
(6)擺龍門陣:指大家聚在一起談論某個話題,或一對一。
(7)撇脫:即灑脫,干凈利落。已見於宋代。"撇脫"一詞在四川方言中還有"簡單、容易、輕松"等義。
(8)黑黢(qu1)黢:指很黑的地方。
(9)壩子: 意為"平地、平原"。"壩,蜀人謂平川為壩。"今四 川人仍稱"平地、平原"為壩、壩壩、壩子。
(10)嘿霸道:嘿是一個程度副詞,在四川話里常見。嘿霸道,指對某事物程度的肯定,比安逸,巴實程度還深。
(11)瓜娃子:指人的傻,而且比普通話的傻更具有幽默感,與後面的"寶氣"
(12)拱:讀gong4,指到處亂竄。原意指豬用鼻子拱土,現在有撲克游戲叫"拱豬"。
(13)幺兒:對自己小孩的昵稱,還有非常愛護之意。
(14)斗:讀dou3,指打。
(15)誒:讀ei,語氣詞,無實意。
(16)惹毛:指發脾氣。
(17)鮓起:讀za3 qi3,即撐腰、作後台、給人幫忙的意思。過去屬於袍哥話。袍哥是發源於四川的一種幫會組織,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結社,又是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政治、經濟互助團體。由於它是非法的民間組織,因此一出現就受到清政府的嚴禁追查,故袍哥一直處於地下狀態,有一套專用的隱語-袍哥話,作為秘密聯絡的暗號。
(18)袍哥人家決不拉稀擺帶:指幫助別人時絕不猶豫,講義氣,用於朋友兄弟間。
(19)娘(liang1)娘(liang1):對跟自己母親同輩的婦女的稱呼,較老土。
(20)殺虢:讀guo2,指有起點的事情,事物的結束。
(21)稱(cen1)頭(tou3):指帥氣的男孩,或指穿著干凈整齊的人。
(22)黑(hei1)搓(cuo2):指太差。
(23)扯把子:指談話不涉及要害,或是撒謊。
(24)勻兌:"勻兌",本是行業用語,屬於釀酒工藝。經過勻兌師一番勻兌之後,原本普普通通的酒就成了酒中上品,身價便隨之大增。現在,勾兌一詞卻成了巴山人的頭禪。說的是社會上的一些有用"勻兌"之今行開後門、謀私利、弄虛作假和貪污賄賂之實。筆者由於閱歷淺,不太了解杜會全貌,恐怕"勾兌''之詞,"勾兌"之風,不會是象通江銀耳那樣僅屬於巴山的土特產罷。 雖然"勻兌"不算是巴山的特產,但巴山人上至七八十歲的老太爺,下至十四五歲的青少年都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在街頭巷尾只要你細心傾聽,便會聽到某工程、某項目......是經過勾兌才弄到手的等等。這些議論當然也有想像加估計的成份,不可宣傳輕信,但勻兌的事實在杜會上確實存在,勻兌的負面形響而造成的負面效應確實不小,勾兌的毒害確實貽患無窮,、勾兌的風氣到了理當制止的地步了。這里指男女之間的感情謀和,而且是靜悄悄的,不為人所知。
(25)整飯:讀zen3 fan4,不是做飯的意思,而是吃飯的含義。
(26)扭騷:指忸怩,但是比忸怩的含義更廣泛,可以指一個人的性格拖泥帶水,也可指一個人的行為沒魄力。
(27)整,整,整,免得蚊子巴的很:蚊子,指蒼蠅;巴就指依附的含義,故整句話就是指趕快吃,不要給蒼蠅機會。較幽默。
(28)打牙祭: 此詞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習俗,後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區使用得非常廣泛。其來源有多種說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種:一說舊時廚師供的祖師爺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禱,稱為"禱牙祭",後來訛傳為"打牙祭";二說舊時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門供職人員可以分吃祭肉,故稱祭肉為"牙(衙)祭肉";三說"牙祭"本是古時軍營中的一種制度。古時主將、主帥所居住的營帳前進,往往豎有以象牙作為裝飾的大旗,稱為"牙旗"。每逢農歷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殺牲畜來祭牙旗,稱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稱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將士們分而食之,稱為"吃牙祭肉"
(29)鬼扯火:指不可理解,毫無意義的話或事。
(30)踏血:讀ta2 xue1,指戲謔。尤指用語言。
(31)洗(xi3)白(bei3):從有到無,最後是無,一點也沒有,再打麻將時常用,相當於英語中的few和little
參考資料:網路
回答者: 乒乓跳豆 - 大魔法師 八級 1-13 19:44
--------------------------------------------------------------------------------
啥子喲
回答者:Vickishen - 助理 二級 1-17 08:50
--------------------------------------------------------------------------------
龜兒子
回答者:飛天橫渡 - 秀才 三級 1-17 08:52
--------------------------------------------------------------------------------
四川話我基本上聽得懂啊
我們過里的話跟二川話差不到那裡克的
8. 四川話有哪些方言
四川的經典方言有:假老練、安逸,巴實、沖殼殼、擺龍門陣、瓜娃子、鬼扯火、耙耳朵。
1,假老練
指沒有經驗的人還冒充經驗十足,在眾人面前狂侃。
內涵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戲謔踏血說法。
例句:《貓和老鼠四川方言版》中那隻倒霉的貓兒的名字叫假老練哦(既《貓和老鼠》中的湯姆)。
2,安逸,巴實
指從主觀感受到對一項事物的好感,滿足。此詞有"安閑舒適"之義。"安逸"一詞在四川方言中還有"令人滿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廣泛。
在四川話里,安逸可以代表很多意思。看你用在什麼地方。比如說,吃火鍋的時候,一口下去,你說」安逸」,就是表示好吃,味道好的意思。如果是有人上班工作輕松,薪水又高,會說」好安逸哦」,這里就表示羨慕的意思。
3,沖殼殼、擺龍門陣
指不知天高地厚,隨口大話。主觀上是讓人感到很拽。
沖殼子和擺龍門陣都是聊天吹牛的意思
沖殼子有點形象,你想,連殼子都沖破了,牛也吹破了
擺龍門陣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也就是「擺」,門陣的本意是指古代戰爭中擺的一個陣法,為唐朝薛仁貴所創,現在所說的擺龍門陣一般是指聊天、閑談的意思。
5,瓜娃子
指人的傻,而且比普通話的傻更具有幽默感。
可以引申為三種含義,一是此人是傻子,神經有問題;二是此人不聰明,反應比較遲鈍;三是此人是其最喜愛的人,瓜娃子是對他的愛稱。
在四川話里,瓜也可以做形容詞,相當於「傻」,「笨」。單字「瓜」也可以表示傻,讀音為降調,陝西方言中和「瓜娃子」意思基本一致。
6,鬼扯火
指不可理解,毫無意義的話或事。
例句:A對B說:那個娃還有點扯火,居然給他的上司毛起了。
A對B說:那個人還厲害嘛,居然給他的上司發火。
「二扯火」的意思是:啥子都不懂的人
7,耙耳朵
「耙耳朵」的原型來源於成都一種加了「耳朵」的自行車,這是最早成都男人為了讓自己老婆坐得更舒適而發明的,成都大街到如今也還有少星此類車型。
演變到今天, 「耙耳朵」已成了三輪車,但人們依舊親切稱此為「耙耳朵」。「耙」字應為火字旁的「火巴」,可惜打不出來!
一個怕老婆的男人,也就是常說的懼內、「妻管嚴」。但如今的「耙耳朵」 ,其實是飽含贊許,因為怕老婆是愛老婆疼老婆害怕老婆生氣的表現。
(8)中國四川多少種方言擴展閱讀:
四川話的起源:
四川話發源於上古時期非漢族語言的蜀語語和古巴語。
迄今四川話的原始層中仍然保留了「壩」(平地)、「姐」(母親)、「養」(您)等來自上古時期古蜀語和古巴語的詞彙 。
之後四川話便隨蜀地區的歷史進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斷地發展變化,先是秦滅蜀後,蜀地區逐步形成屬於漢語族但獨具特色的蜀語。其後在明清時期,由於大量來自湖廣等地的移民進入四川,蜀語同各地移民方言演變融合而最終形成了現今的四川話。
9. 四川方言屬於七大方言中哪一類
四川方言歸屬於七大方言中的官方方言。
官話方言內部按其語言特點一般可以分為八個次方言: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齊趙官話)、登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
西南官話,是流行於中國西南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地區等地以及鄰近的湖南西部、湖北大部、陝西南部,在境外是緬甸果敢的主要語言,在寮國、越南等地也有部分漢族使用。西南官話在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具有官方地位,是僅有的3個具有官方地位的漢語分支之一。此外東南地區的軍話有時也被視為西南官話的一支。
西南官話分為川黔片、西蜀片、川西片、雲南片、湖廣片、桂柳片。
(9)中國四川多少種方言擴展閱讀:
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它們分布的區域很廣。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語音、詞彙、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一些國內學者認為多數方言和共同語之間在語音上都有一定的對應規律,詞彙、語法方面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語言。國外學者認為,各方言區的人互相不能通話,因此它們是很獨立的語言,尤其是閩語中的各方言。根據方言的特點,聯系方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方言調查的結果,可以對現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
我國人口較多,比較復雜,所以講不通的方言分區處理分析。按照現代通俗的分法,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官話方言(官方方言列如;犯貧、貧氣、搓楞等)、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
10. 四川的經典方言有哪些
四川的經典方言有:假老練、安逸,巴實、沖殼殼、擺龍門陣、瓜娃子、鬼扯火、耙耳朵。
1,假老練
指沒有經驗的人還冒充經驗十足,在眾人面前狂侃。
內涵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戲謔踏血說法。
例句:《貓和老鼠四川方言版》中那隻倒霉的貓兒的名字叫假老練哦(既《貓和老鼠》中的湯姆)。
2,安逸,巴實
指從主觀感受到對一項事物的好感,滿足。此詞有"安閑舒適"之義。"安逸"一詞在四川方言中還有"令人滿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廣泛。
在四川話里,安逸可以代表很多意思。看你用在什麼地方。比如說,吃火鍋的時候,一口下去,你說」安逸」,就是表示好吃,味道好的意思。如果是有人上班工作輕松,薪水又高,會說」好安逸哦」,這里就表示羨慕的意思。
(10)中國四川多少種方言擴展閱讀:
四川話的起源:
四川話發源於上古時期非漢族語言的蜀語語和古巴語。
迄今四川話的原始層中仍然保留了「壩」(平地)、「姐」(母親)、「養」(您)等來自上古時期古蜀語和古巴語的詞彙 。
之後四川話便隨蜀地區的歷史進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斷地發展變化,先是秦滅蜀後,蜀地區逐步形成屬於漢語族但獨具特色的蜀語。其後在明清時期,由於大量來自湖廣等地的移民進入四川,蜀語同各地移民方言演變融合而最終形成了現今的四川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