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等降水量線多少
㈠ 中國降水分界線
氣候分界線
降水和氣溫構成氣候的重要因素,也是氣候的表現形式。氣候分界線主要為大家介紹1月份0℃等溫線和降水區分等溫線。
(1)我國1月0℃等溫線,也是傳統南北方、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主要是以降水量為區分,傳統的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半濕潤地區和半乾旱地區界線,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區分,基本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以2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區分,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㈡ 中國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0攝氏度等溫線都在哪裡都有什麼意義
800毫米 秦嶺淮河一線.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冬季0度等溫線,濕潤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暖溫帶亞熱帶分界線,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分界線,冬季河流結冰區與費結冰區分界線,冬季落葉與非落葉地帶分界線(就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分界線),旱田水田分界線.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它大致經過: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牧區與農耕區分界線 內流區外流區大致分界線 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半濕潤和半乾旱地區的分界線,東北段是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的分界線
㈢ 2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分界線是什麼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是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的分界線。在我國年降水量200毫米為乾旱與半乾旱地區的分界線,也是中國沙漠區與非沙漠區的分界線。
而濕潤和半濕潤地區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半濕潤與半乾旱地區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為界。我國東南部有些地區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台灣東部山地可達3000毫米以上,其東北部的火燒寮年平均降水量達6000毫米以上。
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情況。
我國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在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在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南端一線。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於50毫米,其南部邊緣的一些地區降水量不足20毫米;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平均年降水量僅5.9毫米,是中國的「旱極」。
㈣ 中國到底有幾條等降水量線
看看圖片,藍色部分以下【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為年降水量800mm以上
綠色部分,400mm~800mm,秦嶺淮河一線以北,西大約以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為分界線【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差不了多遠】
剩下的橙色部分,400mm以下
初中主要是這三條線了,相信你也可以跟自己的書本上的地圖很快掌握的
㈤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什麼
在地圖上,將同一時間里降水量相同的各點連接起來的線,就稱之為等降水量線。有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線在地圖上,將同一時間里降水量相同的各點連接起來的線,就稱之為等降水量線。400毫米等降水線即為一年降水量達到400毫米的分界線。
中國400毫米等降水線為:
沿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脈東端 一線,它同時也是我國的半濕潤和半乾旱區的分界線。
是森林植被與草原植被的分界線。
是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分界線。
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分界線。
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
400mm降水量線把我國大致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半壁。
㈥ 中國400mm等降水量線是什麼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中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它大致經過: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脈東部。主要是半濕潤與半乾旱區分界線。
沿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南端一線,它同時也是中國的半濕潤和半乾旱區的分界線。是森林植被與草原植被的分界線。
由氣候、地理因素造就的神奇分界線:
在400毫米等降水線的東南方向,從太平洋、印度洋遠道而來的濕潤季風在穿越廣闊的第三階梯後逐漸失去力量,猶如強弩之末,難以翻越橫亘在眼前的大興安嶺—呂梁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一線山脈。
在400毫米等降水線西北方向,從西伯利亞趕來的冷空氣則不斷南侵,在穿過西北內陸後順勢而下,與一路北進的太平洋及印度洋季風相匯,給第三階梯大部分地區帶來足夠的降水。
以這條線為界,其東南為受季風影響的半濕潤地區,其西北為少受甚至不受季風影響的半乾旱地區。
㈦ 中國地理的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在什麼地方
從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經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線。
此線是乾旱地區與半乾旱地區的自然分界線、草原與荒漠、荒漠草原的自然分界線。也是中國沙漠區與非沙漠區的分界線。
(7)中國等降水量線多少擴展閱讀:
在中國年等降水量地圖上,可以明顯看到三條鮮明的等降水量線,代表了中國特別的地理意義: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沿秦嶺——淮河一線向西折向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此線以東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為濕潤地區,此線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為半濕潤地區。 它的地理意義是:
傳統意義上南方與北方分界線,北方旱地與南方水田的分界線,水稻小麥種植分界線,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分界線,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線 等等。
㈧ 多少降水量等值線是中國古代農耕與游牧的分界線,其走向大體與萬里長城一致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經過: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等雨量又叫雨量等值線。將流域內各雨量站同一時段(或同次)的降雨量值,點繪在地形圖上,將降雨量相等的各點聯成的線。
等雨量線圖可顯示雨量大小的地理分布,也可用等雨量線圖來推求流域平均雨量。
(8)中國等降水量線多少擴展閱讀
我國綜合地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它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最冷月均溫0°C等溫線的地方、大於等於10°C積溫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地方、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鈣質土與酸性土壤如紅壤的分界線、小麥與水稻的分界線、農業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
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或三熟的分界線、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地形較完整。
㈨ 我國2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線
我國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地區屬於乾旱地區,2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乾旱區域半乾旱地區的分界線。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地區大致分布於我國西北地區中部和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㈩ 中國二百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劃分依據是什麼
依據當然是200mm等降水量啰,一邊年平均大於200,一邊小於200
當然你可能心裡在說我做不到每平方米都設氣象站,那就按相鄰氣象站的數據,一個大於一個小於,他們的中線來依次連接,就可以得到200mm降水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