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統治多少時間
❶ 夏商周三代各自統治的時間為
夏朝:建國於公元前2070年,於前1600年被商湯所滅,傳18帝(包括夏禹)。共470年。
商朝,建國於前1600年,於前1046年被諸侯姬發所滅,傳31帝。共554年。
周朝,建於公元前1042年,滅亡於公元前256年,共786年。西周傳12帝,滅亡於公元前771年。共275年。東周傳26帝,於前256年被秦國(不是秦朝)所滅。共514年。
❷ 夏商周這三個朝代統治的時間如此的長久,夏朝451年,商朝623年,周朝845年,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君權神授,圖騰崇拜。當時沒有諸子百家,文化風俗比較簡單樸素,普遍把君主神化、禮儀化,所以民眾思想單純,相對後世比較蒙昧。
2、地廣人稀,社會主要矛盾是人與大自然的矛盾;諸國、各部落之間矛盾並不那麼激烈。
3、是生產力低下,食物缺乏,人口少,活動面積很小。打仗不容易,一次戰役要准備幾年,再打個幾年,並且難以造成滅國。
4、實行分封制。諸國林立,且都很弱小,並和很多游牧、狩獵部落雜處。很難有實力強大的諸侯統一很多國家,對王室造成威脅。
❸ 夏商周這三個朝代統治的時間如此的長久夏朝400多年商朝600多年周朝800多年什麼原因
個人見解,如下:夏商周時期,中國還是處於部落時期。部落的人,都十分團結,而且凝結在一起。而夏商周的王就相當於,夏商周部落的首領。而這一情況在周朝開始改變。周朝的統治只有西周的200多年,之後的500多年都處於分裂時期,根本沒有實際的統治權,到西周以後就徹底變了,因而王朝的壽命大大縮短。在夏商西周,一個王朝的覆滅就相當於一個部落的衰亡。因而整個部落會盡全力去保證他的部落的統治。而且當時的制度,社會環境,只能允許英明神武,有能力的首領的子孫才做王,而且王的實際權力並不大。因而他的統治是比較長的。
❹ 夏商周分別統治了多少年
夏朝--五百餘年
商朝--五百一十餘年,按民國初年史學家董作賓依歷法推算,商代的時間應為前1766年至前1111年,共655年。按照北宋史學家邵雍的推算商朝時間為前1766年至前1122年,共645年
周朝--七百九十一餘年
❺ 最早的朝代,夏商周大概經歷了多少年時間
夏朝約前2070開始,周朝前256年結束,經歷了大約1800年。
1、夏朝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 ,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2、商朝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3、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❻ 夏商周這三個朝代統治的時間如此的長久夏朝451年商朝623年周朝845年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夏朝歷史約400年,商朝歷史約600年,而周朝竟多達800多年。以後的各朝代再也沒有超過夏商周的,其原因往往眾說紛紜,個人拙見,主要還是利益決定的。
每次改朝換代,都只是一個利益集團取代另一個利益集團。開國君主就是新的利益集團的總代表。夏商周三代的分封制,使得利益集團的主要成員(被分封的各諸侯)的利益得到最大化,除了定期不定期的朝見和朝貢,回到封地自己就是老大,且世代相傳,不論從利益上還是心理上都得到了巨大的滿足。而且由於諸侯眾多,誰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取代君主(不能保證得到其他諸侯擁護)。這樣,通過造反上位成功的可能性極小而風險巨大,誰還願意造反。即便是東周王室衰落後,也沒有那個諸侯敢冒天下大不韙消滅並取代周室。秦滅周也是在取得對各諸侯的絕對優勢之後。
秦以後各朝代皇帝權力巨大、利益巨大,而利益集團的其他成員卻無法保證自己和家族的長久利益。每天上朝還要向皇帝三拜九叩,夾著尾巴做人。即便在地方做官也要小心翼翼,唯恐皇帝一不高興自己就官位不保甚至人頭不保。且權力高度集中在中央,一旦皇權衰落,手握大權的權臣只要做掉皇帝,就能保證自己和家族世代收益,風險相對較小而利益巨大,誰不願意鋌而走險。
❼ 夏商周時期是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
說法一、(該說法為中國大陸所普遍採用,但仍存在很大爭議):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約開始於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都約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紂之年)定為前1046年。
說法二、(該說法為中國港澳台地區及海外漢學家普遍採用),據北宋邵雍《皇極經世》整理年表如下:
1、夏朝(公元前2224年──前1766年)。
2、商朝(公元前1766年──前1122年)。
3、周朝(公元前1122年──前256年)。
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特點:
1、除了東周時期已初步具備封建社會的屬性之外,夏商周三朝都是奴隸制社會。
2、夏商周所經歷的時間都比較長。夏,前2207~前1766,共歷441年;商,前1765~前1122,共歷643年;周,前1121~前 249,共歷872年。
夏商周每一個朝代所享年代,都是中國歷史朝代之最。除了夏商周三朝之外,其他的朝代最多享年不過300年。
3、都是以分封制為主的政治體制。從夏朝開始,一直到西周末期,諸侯管理者王朝的地方政治經濟,而中央王朝主要還是以接受諸侯供奉及稅賦。
到了東周,中央的勢力開始急劇衰落,造成了諸侯分爭的局面。但是到了秦滅周為止,諸侯之間的紛爭還從來沒有敢與中央分庭抗禮的地步。
4、國家基本重禮,各階級劃分得十分嚴格。即使權傾一時,也不敢枉自到篡權,取代中央的地步。所以權臣亂國的現象很少見。
5、三個朝代均有遷都的歷史。而且都是因為原都城因為少數民族的侵擾或者土地的匱乏而導致的遷都。
(7)夏商周統治多少時間擴展閱讀:
商周時代的禮器以青銅器和玉器最重要。其造型典雅莊重,體現當時的文化特質。中國的青銅冶煉技術在商周時期也達到了一個先進成熟的階段。
周代手工業種類增加,分類更細致,因此有百工之說。商周時期發展成熟的陰陽五行學說也成為中國最早對自然現象的歸納方法。
五行八卦學說更成為中國人的思維模式之一。商代已經有專司天文的人員,並在夏代天干記日的基礎上發展出干支記日法。
周代發明了圭表測影的方法後更確定了部分節氣與十二時辰。在數學方面商代就已經開始使用十進位制,西周時期數學更成為「士」的必修科目。
在東亞大陸上目前發現的最早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年的歷史,商代奠定了中國主體字形聲字的基礎。商周時期也有不少知名的文學作品誕生,諸如《尚書》、《詩經》等。
❽ 夏商周大概經歷了多少年時間
夏朝約前2070開始,周朝前256年結束,經歷了大約1800年。
1、夏朝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 ,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2、商朝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3、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8)夏商周統治多少時間擴展閱讀:
歷史考究:
經夏商周斷代史研究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堯舜時代到夏商之際的社會圖景。
中原地區包括禹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王城崗遺址)在內的夏朝時期六座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點。
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在河南省西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一直未能出土類似安陽殷墟甲骨卜辭的文字記載。
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斟鄩(河南洛陽偃師夏都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跡。
殷墟的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
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元號。在商朝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