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個玉璽
『壹』 中國古代,中國歷史上有幾塊玉璽
中國古代的千年歷史長河中只有兩塊稱得上是真正的傳國玉璽,第一塊是秦始皇用和氏璧制的玉璽,此後一直是歷朝歷代的玉璽,傳到宋元年間就找不到了,之後又制了一塊,傳到清朝。
玉璽,專指皇帝的玉印,是至高權力的象徵。古代印、璽通稱,以金或玉為之。據說始於秦始皇。璽始出於周,到了秦朝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璽,而臣民所用只能稱為印。
(1)中國有多少個玉璽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傳說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和氏璧製成了傳國玉璽。姑且不論傳國玉璽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確實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
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一說龍魚鳳鳥鈕玉璽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傳國璽自問世後,就開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傳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時,風浪驟起,所乘之舟行將覆沒。
始皇拋傳國玉璽於湖中,祀神鎮浪,方得平安過湖。8年後,當他出行至華陰平舒道時,有人持玉璽站在道中,對始皇侍從說:「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代稱)。」言畢不見蹤影。傳國玉璽復歸於秦。
『貳』 清朝皇帝25枚傳國玉璽現在在哪裡
清朝的玉璽一共是25顆,現在如數都在故宮博物院內。
該玉璽大系由清朝歷代十三位帝後(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和慈禧)曾經使用過的可詔令天下的部分龍璽而重新復制;材質選用素有國家美譽的和田青玉,每樽95*95*95mm,玉料千里挑一,通體一色,碧綠光潤,每樽重1.7公斤左右。
整套共重達驚人的22公斤之多,價值連城,璽以龍威至尊,特查閱清宮造辦處史料,尋蘇州子岡工傳人親手雕刻,龍形靈動,威懾天下,工質極致,精美絕倫,另配有被稱為帝王之木、寸檀寸金的黑檀木博古架陳設,由木雕大師手工雕刻皇家古典紋於其上,尊貴非凡,氣勢磅礴,重現皇家御寶之輝煌氣象。
發展歷程
大清歷代皇帝玉璽大系選遍各類名玉,千里挑一,方以國玉和田之青玉試製成功,顏色正好與傳說的傳國玉璽為碧色吻合,昭示興盛,實屬天意。
和田玉是中國玉的極品,歷來人們對和田玉的嚮往、愛好、追求幾乎達到了神秘、痴迷的境地,更有「一兩和田玉,一兩千足金」的說法。這樣珍奇的人間瑰寶,隨著採集的艱難與稀少,建國以來,和田玉原料的價格漲幅以達萬倍,而且現今仍已50%的速度快速增長,其驚人的增值速度震撼了整個投資和收藏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清十三御璽
『叄』 中國古代一共有多少塊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只有一方,從秦傳至晉,再至陳,最後流落草原,唐滅突厥後找回,五代十國時失蹤宋建國後在李從珂自焚的廢墟里找回,在蒙元滅宋後就徹底失蹤,據說是被拿去雕成首飾了
之後明朝的二十四璽被滿清拿來用了,加了一方璽變成了現在的二十五璽
『肆』 中國有幾個傳國玉璽
一個,秦始皇用和氏璧做的,被稱為傳國玉璽,
『伍』 中國古代有幾個傳國玉璽
中國古代有一個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歷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
(5)中國有多少個玉璽擴展閱讀:
明清兩代,時有傳國玉璽現身之鼓噪,然皆附會、仿造之贗品。如明孝宗時,曾有人進獻所謂傳國玉璽,孝宗認定其為贗品而未採用。
皇太極滅了蒙古林丹汗,其後裔獻出所謂元朝傳國璽,上面刻著皇帝之璽。至清初時,紫禁城藏御璽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就是皇太極之傳國玉璽。
而乾隆時,清高宗皇帝頗好考據,欽定其為贗品。但權且以假當真,聊以充數,亦無深究者。後來清末,此玉璽存放沈陽故宮,不知所蹤。
『陸』 中國有多少種玉璽
能稱玉璽的只有皇帝專用的 而皇帝有六印 從古到今諸多皇帝用過的玉璽總共有42種
『柒』 一般一個朝代只有一個玉璽,為什麼清代會出現25顆玉璽
據說是乾隆希望清朝能夠延續百年,參考歷史上周朝最多是25代,所以他定製25個玉璽主要是希望自己的朝代也能延續25代。
然而歷史的統治卻並不如他所願,即便是乾隆選定了「二十五個玉璽」,最常用的還是木材雕制的玉璽,希望告訴自己的子孫,要注重品德,不能把寶物看的太重。然而最終清朝的統治也不過十餘代,冥冥之中自有註定,強求也強求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