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明朝龔姓有多少人口

明朝龔姓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0-25 06:54:36

㈠ 龔姓是皇族的姓嗎

龔姓是皇族。

龔姓出自姬姓一支,為周代共伯和之後。西周後期,有一個王室貴族叫姬和,被封於共,為伯爵,稱為共伯和。當時,周厲王在「國人暴動」中被趕出國都。

然後諸侯便推舉他代行天子的權利,史稱「共和行政」,這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共國在春秋時被滅後,其子孫以國名為姓氏,稱共氏。後演變為龔姓。

龔姓的遷徙傳播:

明代龔姓有移居上海、廣西等地者。又山西大槐樹龔姓被遷於人口蕭條之地,分布於北京、天津、陝西、河北、河南等地。

清代乾隆年間開始,陸續有沿海龔姓移居台灣,進而定居鄰近國度者。 今日龔姓以四川、湖北、江西、山東、江蘇、浙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龔姓約佔全國漢族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

㈡ 龔姓人口數量

根據09年中國姓氏人口排名,龔姓人口有205萬,排名100位,希望能幫到你。

㈢ 龔姓是皇族的姓嗎

不是。

龔姓,中國姓氏,相傳上古時期,炎帝的後裔、黃帝大臣共工,專門管理水土,因治水有功,被封為「水神」。開始以單字「共」作為家人的姓氏,子句龍繼承父職,若干年後,共姓為了避難,有的在「共」字上加一個「龍」字,成了龔姓,也就是說,龔姓是以祖先的官職和名字中的一字改造而來的。

龔姓發源地較多,有河北、遼寧間和山西、河南、福建等,龔姓早期主要繁衍於北方地區。漢時,華東龔姓嶄露頭角,江蘇徐州人龔勝與江蘇邳州人龔舍均以名節聞名,有全國龔姓人口達300多萬。

歷史上龔姓的分布與遷徙

宋朝時期,龔姓大約有1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排在第八十四位。龔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約佔全國龔姓總人口的19.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江蘇、江西、湖南、福建、河北,這六省龔姓大約佔全國龔姓總人口的82%。

其次分布於廣東、山東、浙江、河南等省。全國形成了以東部皖蘇、北面河北、南方贛湘閩為中心的三大塊龔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龔姓大約有3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排在第七十一位。明朝時期,江蘇為龔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龔姓總人口的25.8%。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蘇、江西、浙江、福建,這四省龔姓大約占龔姓總人口的73%,其次分布於湖北、四川、湖南,這三省的龔姓又集中了17%。宋、元、明期間,龔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蘇、贛、浙、閩一片龔姓人口聚集地。

㈣ 龔氏家譜字輩大全

1、安徽安慶龔氏字輩:仁道啟賢良,邦國慶榮昌,承家維繼體,先德永傳芳,耀祖勛宜立,青松名定揚,清時培盛澤,萬載發馨香。

2、安徽六安(金寨、霍山)龔氏字輩:文士尚鍾台、承宗本善來、學龍首知道、世德慶鴻開...

3、劉南龔氏武陵堂字輩:

舊序:「俊秀崇倫起彩鳳貴銘香高朝開景連貽厚詔祖光奎璧聊輝照堂中耀吉祥成就千秋業長發永攸芳」;

新序:「同福臨喜康忠孝永繼昌興旺人才廣富貴發文章」。

4、湖南武陵龔氏字輩:

通序:「武昌宗子榮文朝百萬成廷大興世守國泰定長春親德如天重君恩與日新能明倫序理裔載建奇勛」;

(4)明朝龔姓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龔姓人口分布:

明朝時期,龔姓大約有3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排在第七十一位。明朝時期,江蘇為龔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龔姓總人口的25.8%。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蘇、江西、浙江、福建,這四省龔姓大約占龔姓總人口的73%,其次分布於湖北、四川、湖南,這三省的龔姓又集中了17%。宋、元、明期間,龔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蘇、贛、浙、閩一片龔姓人口聚集地。

㈤ 龔姓的來源和歷史是什麼

1、出自姜姓,為炎帝後裔。黃帝之臣共工氏,本是炎帝神農氏後裔,阪泉之戰後共工氏歸附黃帝,為水官。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之臣共工氏(炎帝的後代)在黃帝時為水官,因治水有功,被奉為社神。

2、出自姬姓一支,為商代共國之後裔;出自姬姓一支,為春秋時鄭武公的兒子共叔段的後代;出自姬姓一支,為周代共伯和之後;出自姬姓一支,為晉獻公的後裔,以謚號為氏;出自姬姓一支,為翁氏所分。

3、出自為避皇帝名諱演變而來。五代十國時,後晉皇帝叫石敬瑭,因為避名諱,「敬」氏改為同義的「恭」氏,後也演變為龔姓,是為河南龔姓。

4、出自他氏改姓或小數民族漢姓而來:

① 貴州黎平三龍鄉兜房族吳姓有改龔姓者。

② 土族龔塔氏漢姓龔。

③ 京、瑤、彝、白等族均有龔姓。


(5)明朝龔姓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龔姓名人

1、龔遂:是見於史籍記載的第一位龔姓名人。西漢時任渤海太守,敢於諫諍。渤海臨郡飢荒時,曾開倉借糧。後世把他和黃霸作為封建「循吏」代表,稱為「龔黃」。

2、龔廷賢(1522—1619),字子才,號雲林山人,又號悟真子。江西金溪人。父龔信,字西園,一說字瑞芝,任職太醫院。廷賢幼攻舉業,後隨父學醫。他承家學,又訪賢求師,醫名日隆。曾任太醫院吏目。1593年,治癒魯王張妃臌脹,被贊為「天下醫之魁首」,並贈以「醫林狀元」扁額。

3、龔翔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康熙年間著名詩人,工詩詞,為「浙西六家」之一。著有《田居詩稿》、《紅藕山莊詞》。

㈥ 全國龔氏人口有多少人

(280多萬)這是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總之2007年排全國一百姓氏第89位,2017年可能排全國第98-99位的樣子,總之龔姓人口呈現增加的狀態

㈦ 龔姓的來源介紹

龔姓有出自姜姓、姬姓一支、避皇帝名諱、他氏改姓等說法。龔姓是現行常見姓氏,分布很廣,龔姓的人口200萬,為全國第一百位姓氏,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龔姓的來源介紹,希望你喜歡。
龔姓源出
1.出自姜姓,為炎帝後裔。黃帝之臣共工氏,本是炎帝神農氏後裔,阪泉之戰後共工氏歸附黃帝,為水官。

2.出自姬姓一支,為商代共國之後裔。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共國(今河南省共城,一說今甘肅省涇川縣北)共,亦作恭,為商代諸侯國。因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的討伐,被周文王姬昌所滅。共國滅亡後,其子孫以國為氏。就是共氏。後演變為龔姓。

3.出自姬姓一支,為周代共伯和之後。

4.出自姬姓一支,為晉獻公的後裔,以謚號為氏。

5.仍出自姬姓一支,為春秋時鄭武公的兒子共叔段的後代。

6.出自為避皇帝名諱演變而來。五代十國時,後晉皇帝叫石敬瑭,因為避名諱,“敬”氏改為同義的“恭”氏,後也演變為龔姓,是為河南龔姓。

7.出自姬姓一支,為翁氏所分。

8.出自他氏改姓或小數民族漢姓而來:①貴州黎平三龍鄉兜房族吳姓有改龔姓者。②土族龔塔氏漢姓龔。③京、瑤、彝、白等族均有龔姓。
龔姓遷徙分布
宋朝時期,龔姓大約有1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排在第八十四位。龔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約佔全國龔姓總人口的19.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江蘇、江西、湖南、福建、河北,這六省龔姓大約佔全國龔姓總人口的81%。其次分布於廣東、山東、浙江、河南等省。全國形成了以東部皖蘇、北面河北、南方贛湘閩為中心的三大塊龔姓聚集區。明朝時期,龔姓大約有3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2%,排在第七十一位。明朝時期,江蘇為龔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龔姓總人口的25.7%。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蘇、江西、浙江、福建,這四省龔姓大約占龔姓總人口的76%,其次分布於湖北、四川、湖南,這三省的龔姓又集中了17%。宋、元、明期間,龔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蘇、贛、浙、閩一片龔姓人口聚集地。當代漢族龔姓的人口200萬,為全國第一酉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6%。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龔姓人口由30萬增到200餘萬,近7倍,龔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龔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龔姓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南、江蘇、湖北、四川四省,大約佔全國龔姓總人口的43%,其次分布於河南、江西、貴州、重慶、上海,這五省市的龔姓又集中了26%。湖南為龔姓第一大省,占龔姓總人口的13%。全國形成了長江流域地區高比率龔姓分布帶。在近600年間,龔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和四川的回遷成為龔姓遷移的主流。龔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湘渝、川1黔大部、雲南東北、鄂贛浙蘇大部、上海、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廣西北部、黑吉東部,龔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達到0.3%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5%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6%,該地區居住了大約52%的龔姓人群。在浙江東部、閩粵桂大部、台灣、雲南大部、四JI『北部、青海東部、甘肅大部、寧夏、陝豫南部、內蒙古中西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山東東南、江蘇西北角、黑龍江中部、吉林東部,龔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一o.3%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7%,該地區居住了大約39%的龔姓人群。
龔姓姓氏 文化
郡望

武陵郡:西漢時,治所在義陵(今湖南省漵浦南),東漢移治臨沅(今湖南省常德市)。

六 桂:指“六姓聯芳”之譽稱,隋代治所在閩縣(今福建省福州市),唐代移治晉江(今福建省泉州市)。

堂號

中隱堂:宋朝時候龔宗元任句容縣令。他在破案、挖掘藏犯、追捕逃犯上,像神仙一樣。有一次,為政酷苛的楊弘(隋文帝的弟弟)奉旨到各地視察。但當他到句容邊境時,卻對人說:“這里已被龔先生治理得很好啦。我再去,不是徒找麻煩打擾他嗎?”於是沒入境就到別處去了。龔宗元官至都員外郎。退休後建了一座“中隱堂”。朝野上下都贊他是“耆德”(年高有德)。

楚仙堂:明朝初年由江西瓦屑壩遷徙至今安慶府 ,分布於安慶懷寧望江太湖等縣 。 祖墳一世祖位於今安慶城郊石門湖 港龔家嘴 。

此外,龔姓主要堂號還有:。“六桂堂”、“中隱堂”、“耕讀堂”、“渤海堂”等。
龔姓家族名人
龔遂:是見於史籍記載的第一位龔姓名人。西漢時任渤海太守,敢於諫諍。渤海臨郡飢荒時,曾開倉借糧。後世把他和黃霸作為封建“循吏”代表,稱為“龔黃”。

龔啟軒:今重慶萬州人,在學業上堪稱一流,當地著名的學者,是龔姓當地代表之一。

龔灝:字伯言,東漢徐州鄄城人,少機警通達,有權數,而任俠放盪,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然猶常自詡開漢之張子房,興齊之管仲,時人莫之許,惟廬陵袁淮,會稽橋玄異焉。

龔勝:西漢末年時以好學明經與崇高名節而見稱。漢哀帝時,曾三舉孝廉,後因王莽篡權而歸隱鄉里。王莽數次遣使找他,要拜他為上卿,而他卻在"吾受漢厚恩,豈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嘆聲中,絕食而死。

龔鼎臣:鄆州須城(今山東省東平)人,北宋景佑進士。知渠州,倡文教,興郡學,曾上書建議裁汰冗員,節儉開度。著有《東原錄》等。

龔茂良:(福建莆田)人宋嘉熙年(1236—1240)參政知事

龔謙:江蘇省高郵人,明末清初時的名臣,舉進士,授御史,巡鹽兩浙,執法除奸。及清軍湖藩,甚得大體,都御史牒行各省,令清軍以謙 為式,名重一時。

龔鼎孳:安徽省合肥人,明末崇禎時的進士,卻於滿清的朝廷上官至禮部尚書,雖然為人放曠,頗為時所譏,然而,他洽聞博學,詩古文並工,與吳偉業、錢謙益並稱“江左三大家”。

龔弘:江蘇人,明成化進士,正德中累官湖廣布政使,中貴縱仆從殃民,弘盡收擊之。黃河溢,弘由應天府尹擢右副都御史,總督河道。武宗南巡,稱為幹事老臣,再遷工部尚書,並領河事,河道之設專官自弘始。

龔翔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康熙年間著名詩人,工詩詞,為“浙西六家”之一。著有《田居詩稿》、《紅藕山莊詞》。

㈧ 龔氏的來源

起源主要有八:①出自黃帝之臣共工氏後裔。據《元和姓纂》載,共工氏黃帝時為水官,因治水有功被奉為社神。共子名句龍,其後有一支將「共龍」組合成龔姓。②出自古共國之後。據《通志·氏族略》載,共,亦作恭,為商代諸侯國。因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的討伐。共國滅亡後,其子孫以國為氏,後演變為龔姓。③出自姬姓,為共伯和之後。西周後期有王室貴族叫姬和,被封於共,為伯爵,稱為共伯和。共國在春秋時被滅,其子孫以國名為姓氏,稱共氏,後演變為龔姓,是為河南龔姓。④出自姬姓,晉獻公後裔。據《尚友錄》載,春秋時晉獻公之子申生死後謚號「恭君」。因古代「恭」即「共」,亦稱共氏,後演變為龔姓,是為山西龔姓。⑤出自姬姓,春秋時鄭武公兒子共叔段後代。據《元和姓纂》、《史記·鄭世家》等資料所載,春秋時鄭武公之子共叔段後裔有以「共」為氏者,後演變為龔姓,是為河南龔姓。⑥五代十國時,因避後晉皇帝石敬瑭諱,有敬姓改為同義的恭姓,後演變為龔姓,是為河南龔姓。③出自姬姓,翁氏所分。《六桂堂業刊》載,宋代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六姓,龔為其一,是為福建龔姓。⑧出自他族。貴州黎平三龍鄉兜房族吳姓有改龔姓者;另土族龔塔氏漢姓龔;又京、瑤、彝、白等民族均有龔姓。始祖:共工。遷徙:龔姓發源地較多,有河北、遼寧間地和山西、河南、福建等,總的來說,龔姓早期主要繁衍於北方地區。漢時,華東龔姓嶄露頭角,江蘇徐州人龔勝與江蘇邳州人龔舍均以名節聞名,有「楚兩龔」之稱號。另山東、河南龔姓這一時期也較有名。魏晉南北朝時,龔姓進一步繁衍於江西、四川、湖南等省。據載,湖南人龔玄之及其侄龔黎民,從孫龔祈,自晉至南朝宋,世居漢壽(今湖北常德東北),是當地比較大的家庭,故有武陵郡。此郡不僅是龔姓歷史上最大郡望,而且是後世南方龔姓播遷之主源。唐宋時期,龔姓繁衍勢頭南方旺於北方,江蘇、福建、浙江、廣東遍布龔姓足跡。其中,福建、廣東龔姓尊南宋淳熙年間參知政事(副宰相)龔茂良(今福建莆田人)為其始祖。據《福建通志》所載,龔茂良後裔龔英居荊山,後有遷安海者;龔沼居晉江沙堤,後又有遷安溪者;龔徒居福州城內梅枝里。可見,莆田龔姓枝脈延伸之廣,家族生長之茂。另有福建翁姓分支而出的龔姓,在當地形成望族(以「六桂」為堂號),更為福建龔姓的發展注入新的源泉。明代龔姓有移居上海、廣西等地者。又山西大槐樹龔姓被遷於人口蕭條之地,分布於北京、天津、陝西、河北、河南等地。清代乾隆年間開始,陸續有沿海龔姓移居台灣,進而定居鄰近國度者。今日龔姓以四川、湖北、江西、山東、江蘇、浙江、湖南等省為多。目前龔姓人口列全國第九十九位。郡望:武陵郡西漢時,治義陵(今湖南漵浦南),東漢移治臨沅(今湖南常德)。六桂「六姓聯芳」之譽稱,隋代治閩縣(今福建福州),唐代移治晉江(今福建泉州)。堂號:中隱堂宋朝龔宗元任句容縣令,他在破案、挖掘藏犯、追捕逃犯上,像神仙一樣。有一次,為政酷苛的楊弘(隋文帝的弟弟)奉旨到各地視察。但當他到句容邊境時,卻對人說:「這里已被龔先生治理得很好啦。我再去,不是徒找麻煩打擾他嗎?」於是沒入境就到別處去了。龔宗元官至都員外郎。退休後建了一座「中隱堂」,朝野上下都贊他是「耆德」(年高有德)。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武陵、六桂。②自立堂號:耕讀、渤海、福壽等。字輩:某支龔氏字輩:漢宣世茂澤,金祁顯正生,詩書家學遠,慶習國恩雲,繁衍歸益本,萬載記昌明。某支龔舊字輩:仲仕添思顯,元大陽如應,興世若方東,佐輔文明運。續字輩:立政兆嘉祥,時升遇盛昌,逢道承先志,修紀定倫常。上海南匯龔氏字輩:雲台丕顯文,炳志仁大可。湖南武陵龔氏通行原字輩:武昌宗子榮,文朝百萬成,廷大興世守,國泰定長春,親德如天重,君恩與日新,能明倫序理,裔載建奇勛。日公房原字輩:日曰奇福澤,允敬鳳朝陽。增訂字輩:親德良高厚,家傳尚慎勤,盡倫敦愛敬,為學在明新,士慕垂詩教,臣懷立漢勛,先賢均可法,後起益多英。月公房字輩:月敬安湖道,紹仕志丹成,天希文聖祖,良善世生賢,繼先思樹德,詩禮允傳家,立品崇儒雅,觀光應國華。暹公房原字輩:昌耐榮進金,正思宗水永,廷朝邦守大,律法正乾坤,文明宏世德,孝友克昌榮。劉南龔氏字輩:俊秀崇倫起,彩鳳貴銘香,高朝開景連,貽厚詔祖光,奎璧聊輝照,堂中耀吉祥,成就千秋業,長發永攸芳。合祠新字輩:同福臨喜康,忠孝永繼昌,興旺人才廣,富貴發文章。安徽合肥龔氏字輩:維仁存義,忠孝從之,遵其典則,宏濟乃宜。江西南昌龔氏字輩:尚國以大義,仲應懋元鴻,世享綿千代,循良楚漢真。江西遂川龔氏字輩:湯側朝元宰,天開文運世,宏道為卿相,經邦克字平。江西進賢龔氏字輩:詩禮傳宗寶,簡戟樹奇珍,子孫隆茂發,科海呈精英。重慶巫山龔氏字輩:兆龍啟天洪,斯士能紹文,行仁崇正道,德大眾明君,孝卓傳家典,忠為建國勛,昌隆光太祖,萬派一元分。廣西賓陽龔氏字輩:禮義承宗祖,詩書則古先,榮華昌景運,發達慶長年,勤儉生富貴,浩傑保清廉,良民懷盛德,孝順念英賢。廣西陸川龔氏字輩:元凱濟蹌儀應運,文章炳海業傳家。貴州某支龔氏字輩:啟肇代聖天,尚應普學成,大發興文德,洪雲憲丙丁。江西撫州龔氏字輩:仲世承家學,傳經紹祖芳,人文光道德,天啟翼元良,善政昭齊渤,英賢貫楚湘,裕後輔朝堂,澤宜永揚昌,俊碩滿際涯,科博遍星宇,海振新興強,儒能遵孝治。湖北武穴龔氏字輩:以必逢應世,材燦奎鈞藻,霖蒸起巨源,雲勛堂錫澤,生烈在銘濂,彬熾基鍾泰,棠輝增錦添。福建邵武龔氏字輩:萬原層正端,仲永景貴天,世國應文長,鼎玉興得元,述作思孔孟,惟士敏茂聯,大志承道本,榮宗紹祖華。重慶某支龔氏字輩:國正天心順,官清明自安,啟行志和少,子孝父興亮。應大賢仁啟,榮發富貴昌,孝祖本元茂,吉地福連忠。名人:龔遂(?-前62),西漢臣。山陽南平陽(今山東鄒城)人,字少卿。初為昌邑王劉賀郎中令,勇於諫諍。宣帝時奉命守渤海郡,歲飢,民多為盜,他悉罷捕吏,教民賣刀買犢,賣劍買牛,務農桑,畜雞豚,民漸富實,盜賊亦戢;邑稱大治,為循吏冠,後遷水衡都尉。後世將他與黃霸作為「循吏」的代表,稱「龔黃」。龔開(1222-1304),宋末元初畫家。字聖予(一作聖與),號翠岩。淮陰(今江蘇淮陰)人。景定年間曾任兩淮制置司監當官,南宋亡,隱居不仕。龔開詩文書畫皆擅,山水畫師法米芾、米友仁,人物鞍馬則學曹霸,喜用水墨畫鬼魅及鍾馗,怪怪奇奇,自成一家。其畫用筆粗重,墨色淋漓,造形誇張,畫上多題詩及跋語。有《中山出遊圖》、《瘦馬圖》傳世。詩文甚多,惜多散失。龔鼎孳(1615-1673),清初文學家。安徽合肥人。字孝升,號芝藨,明崇禎進士,嗣降李自成。清入關,鼎孳迎降,授給事中;屢躓屢起,官至禮部尚書,學問博洽,工古文詩詞;與吳偉業,錢謙益有「江左三大家」之稱。惟性放曠,置妓顧橫波為妾,聞父訃,而仍歌飲留連,為世所譏。卒謚端毅。著有《定山堂集》。龔賢(1618-1689),明末清初畫家。一名豈賢,字半千,號野逸、柴丈人。江蘇崑山人,遷居南京清涼山,築半畝園。終生不仕,工詩文書畫。擅山水,取法董源、吳鎮,重視寫生,用墨層層染漬,濃郁蒼潤,自創一格。與樊圻等合稱「金陵八家」。有《香草堂集》、《畫訣》、《柴丈人畫說》、《龔半千課徒畫說》等。龔自珍(1792-1841),晚清思想家,文學家、詩人。一名鞏祚,字璱人,號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進士。道光進士,官禮部主事。學問博洽,為治經主今文經學,為嘉道間提倡「通經致用」之重要學者。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曾預見英國將武力侵犯,倡議加強戰備,不與妥協。哲學上持「性無善無不善」之說,反對孟子的「性善」論及荀子的「性惡」論。又以為「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風氣無不移易」(《上大學士書》),萬事萬物都處於變化之中。晚年頗受佛教天台宗影響。所作詩文,提倡「更法」、「改圖」,散文奧博奇縱,自成一家,詩尤瑰麗奇肆,《尊隱》、《明良論》、《乙丙之際著議》、《送欽差大臣林公序》、《病梅館記》等文,及《己亥雜詩》等詩篇,皆為其代表作,有「龔派」之稱。所著有《定盦文集》等,今人輯有《龔自珍全集》。龔德樹(?-1861),清末捻軍將領。即龔得或龔得樹。安徽雉河集(今屬渦陽)人。原名龔道德,外號龔瞎子。出身貧苦。1851年(咸豐三年)至1852年在家鄉結捻起事。後戰於豫東、皖北。1855年秋參加雉河集會盟,任軍師,領白旗。後與太平軍陳玉成等聯合作戰,屢破清軍。1861年春在湖北羅田松子關戰斗中陣亡。其他龔姓名人有西漢名士龔勝、龔舍,畫家龔寬;三國蜀大臣龔祿;宋大臣龔茂良、龔原、龔宗元、龔頤正,學者龔鼎臣;元畫家龔平;明大臣龔遷歷;清大臣龔照瑗,哥老會首領龔春台,畫家龔琴徽,評話演員龔午亭等。近當代龔姓名人有光學專家龔祖同,電影演員龔稼農,羽毛球運動員龔智超、龔睿娜等。

㈨ 龔姓的現狀

2022年姓氏人口排名龔姓排第99位。
龔姓人口約有300多萬。
51餘52潘53杜54戴55夏56鍾57汪58田59任60姜
61范62方63石64姚65譚66廖67鄒68熊69金70陸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顧82侯83邵84孟85龍86萬87段88漕89錢90湯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喬97賀98賴99龔 100文

㈩ 龔姓的來歷

1、出自姜姓,為炎帝後裔。黃帝之臣共工氏,本是炎帝神農氏後裔,阪泉之戰後共工氏歸附黃帝,為水官。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之臣共工氏(炎帝的後代)在黃帝時為水官,因治水有功,被奉為社神。

2、出自姬姓一支,為商代共國之後裔;出自姬姓一支,為春秋時鄭武公的兒子共叔段的後代;出自姬姓一支,為周代共伯和之後;出自姬姓一支,為晉獻公的後裔,以謚號為氏;出自姬姓一支,為翁氏所分。

3、出自為避皇帝名諱演變而來。五代十國時,後晉皇帝叫石敬瑭,因為避名諱,「敬」氏改為同義的「恭」氏,後也演變為龔姓,是為河南龔姓。

4、出自他氏改姓或小數民族漢姓而來:① 貴州黎平三龍鄉兜房族吳姓有改龔姓者。② 土族龔塔氏漢姓龔。③ 京、瑤、彝、白等族均有龔姓。

(10)明朝龔姓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龔姓名人

1、龔遂

龔遂,字少卿,生卒年不詳,山陽郡南平陽縣(今山東省鄒城市)人,西漢官員。初為昌邑國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劉賀。劉賀行為不端,龔遂多次規勸他。劉賀繼位後,驕奢淫逸,龔遂屢次勸諫,劉賀仍不改正,最終在位二十七天遭廢。

劉賀屬臣二百多人都遭誅殺,只有龔遂與中尉王陽因多次規勸免於一死,但剃發判處四年徒刑。漢宣帝繼位後,龔遂擔任渤海太守。龔遂平定盜賊叛亂、鼓勵農桑,很有政績。後升任水衡都尉,最終卒於任上。

2、龔舍

龔舍,西漢經學家。字君倩,武原(今邳州西北)人。與龔勝並知名當世。少好學,通五經,以魯《詩》教授。哀帝時,以龔勝薦,征為諫議大夫,累拜太山太守、光祿大夫。上書辭官,乃遣歸。舍、勝既歸鄉里,郡二千石長吏初到官,皆至其家,如師弟子之禮。

3、龔茂良

龔茂良(1121-1178),字實之。莆田龔屯人。後遷居城關義井街和美巷。宋紹興八年(1138)登進士第。初授南安縣主簿、邵武司法。

又調泉州觀察推官。以廉勤稱,賑濟災民,為民稱頌。宋淳熙元年(1174)拜參知政事,葉衡罷相,茂良以首參代行宰相職。因其主抗金,對劾奸賑災尤力。與蔡襄、陳俊卿、方信孺稱為「莆田四賢」。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51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26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03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86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4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74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11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55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36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