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浙江石塘有多少人口

浙江石塘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0-25 18:34:40

1. 石塘鎮的基本信息

石塘鎮地處靈山縣東部,距縣城33公里,與浦北縣的樂民、賽圩、福旺、橫縣的百合、 馬山等鎮毗鄰,總面積112.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47公頃,其中水田面積1529公頃,轄1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93個自然村,總人口47988人,其中農業人口46228人。
全鎮實現村村通汽車,欽玉二級公路貫通境內,全鎮18個村(居)委全部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和有線電視、廣播,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0%,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新建1個鎮級農貿市場和6個村級市場,鎮村兩級農貿市場逐步實現網路化,商品交易活躍,90%以上的農戶住進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以上為歷史數據)。 主要經濟作物有優質米、「三月紅」荔枝、龍眼、茶葉、八角、楊梅等,鄉鎮企業以建材業為主,主要有中秀水泥廠、八垌紅磚廠、葉氏雙飛粉、木器廠等,其中鎮辦企業中秀水泥廠(已倒閉)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創稅200萬元。
全鎮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99年,農業生產總值7022萬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203萬元,財政收入3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30元。

2. 石塘鎮的介紹

石塘鎮位於安徽肥東縣,東望南京.南濱巢湖,盡享合肥大都市區位優勢。處於合蕪、合寧高速出入口,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東向發展戰略的橋頭堡。據傳,石塘橋古稱柳樹店,清乾隆年間,因這里有座石拱橋和三口大塘而更名為石塘橋。民國年間石塘橋為合肥縣東鄉較大的商業集鎮,有糧食行、紗布行、棉皮行、蹄角行、家禽和水產行30家,以耕牛、土紗布、糧食交易聞名。1949年前石塘橋是合肥縣石塘鄉治所。建國後石塘橋是石塘鄉人民政府、石塘區公所、石塘人民公社駐地。1992年石塘鄉和龍城鄉合並,成立石塘鎮。2006年11月王鐵鄉並入石塘鎮。 石塘鎮系國家級文明村鎮,安徽省首屆文明鄉鎮,也系安徽省中心建制鎮。鎮域面積12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00公頃,轄14個村委會、5個社區委會,人口7.1萬,其中鎮區人口1.2萬。 石塘鎮交通發達。合蕪、合寧公路穿鎮而過,且有出入口,鎮內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達。 石塘鎮是肥東縣中東部商貿重鎮。建有建材、糧油、農貿、小商品、畜牧交易等五大專業市場,個體商業戶600多家,商業氛圍較濃,吸引半徑達30公里。 石塘鎮的地方特產有「石塘驢巴」、「浮槎雲霧」茶,遠近聞名,深受顧客青睞,堪稱石塘二絕。

3. 橫縣石塘鎮有多少人口

石塘鎮地處橫縣西北部,全鎮下轄10個村委會(石塘、大料、禾倉、逢村、禾塘、木道、瑤埠、蘆村、沙江、下垌),50個經聯社,人口達35182人。

4. 石塘鎮的區域概況

中國大陸新千年第一縷曙光首照地,東方好望角——石塘鎮,位於溫嶺市東南瀕海處,是一個古老的漁村集鎮,舊稱石塘山,原為一海島。據《台州府志》記載:「塘多泥築,少石砌者,惟此塘獨砌以石,故即以為全島總稱。」
石塘鎮西北以石塘山為屏,三面環海,具有旖旎的海濱風光。鎮中房屋、道路隨地勢升降而建,石屋、石街、石巷、石級 、石塘的石頭房子,獨具風采。在方圓四五平方公里的山嶴里,全是那種「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築。
全鎮由灰色的巨石構成。靠海的道路、老屋皆依坡而建,房屋隨——地勢升降起伏,極目四望,路是石鋪,街是石造,巷是石圍,房是石砌。石塘的老街,彎彎曲曲的塊石街路的縫隙里長滿了野草和青苔,這是時間走過的最好證據。兩旁石砌的房屋錯落有致,為了防禦海風的侵襲,屋頂也用石頭和岩塊構成,古樸蒼茫、雄渾粗獷,給人一種浩然的陽剛之美和悠遠的滄桑之感。 明代古堡是石塘最高最古老的地方。
石塘,位於溫嶺市東南沿海,由原石塘、箬山、釣浜三鎮合並而成,行政區域面積28.4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58.6公里,轄58個行政村(其中純漁業村56個),常住人口7.3萬。石塘鎮是浙江省漁業重鎮、全國著名漁業鄉鎮,擁有各類船隻1600多艘,常年水產品總量30萬噸,擁有國家一級漁港——石塘漁港。石塘工業經濟實力逐年提升,其中以水產加工、機械、電子、船舶修造為主導行業,呈現多元發展的良好態勢。石塘鎮更是溫嶺的一張旅遊金名片,陽光沙灘、海韻石秀,素有「畫中鎮」之稱。2000年新千年的第一道曙光在中國大陸首先照到溫嶺石塘,同年,一顆編號為14147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溫嶺曙光」星,成為第一顆以浙江省城市命名的小行星。石塘石屋獨具特色,其樓房皆依山傍海,以塊石壘築,高低錯落有致,石屋、石街、石巷、石級,以融合天工之巧和人工之妙的特色聞名遐邇,被人們譽為「東方的巴黎聖母院」,也成為中國美院寫生基地。石塘大奏鼓、扛台閣、小人節等民俗文化古老而富有風情,海洋剪紙、船模、貝殼畫等民間工藝獨特且歷史悠久,其中大奏鼓、七月七小人節相繼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2000年以來,在溫嶺市委、市政府的堅實領導下,石塘鎮搶抓機遇促轉型,夯實基礎求突破,全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四件大事在石塘發展歷程中舉足輕重:一是確立「穩定漁業、振興工業、開發新區、發展旅遊」的發展思路,緊抓沿海產業帶開發的政策機遇優勢,努力挖掘和發揮獨特的資源優勢,著力構築發展環境、發展平台、區域環境優勢,發展難題有效破解。二是上馬工業園區初具規模且配套日趨完善,集聚和輻射效應明顯,使我鎮成為全市東部大開發的先行軍之一。三是制定石塘半島旅遊開發規劃,依託「陽光、沙灘、石屋、漁港」資源特色,打響「陽光石塘」品牌,於2010成功創建浙江省旅遊強鎮,並榮獲首屆「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中國十大特色名鎮」、「浙江省民間民族藝術之鄉」等稱號。四是開展「風情漁鎮」創建,使我鎮新農村建設的風格、模式、步驟進一步明確。保護復建、聯創聯建、漁家樂成為石塘新農村建設的三大標志性亮點。

5. 石塘村的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1年底,全村有445戶通自來水,有315戶飲用井水, 有845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09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6戶。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4.6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63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該村到2011年底,有50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概況:石塘村古名石川,位於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東北部,是一個古老的小集鎮。地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距縣城16公里,龍泉溪南岸,麗浦公路縱貫境內,水陸交通方便。屬石塘鄉。1958年並入麗水縣。1984年10月復歸雲和縣管轄,屬雙港鄉。1992年5月,撤區並鄉擴鎮時,設立石塘鎮,為鎮人民政府駐地,有村民130戶,共404人。
農業產業:石塘村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峽谷傾斜,地貌以中低山為主。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森林、水利資源豐富。石塘水電站建在境內,是國家重點工程緊水灘水電站的二級水力發電站。裝機容量為7.8萬千瓦,年發電1.89億度。另外還有石塘坑梯級水電站,分為三級開發,共裝機5台,計1315千瓦。電能資源豐富,為當地工農業生產提供充足能源。有耕地116畝,人均耕地3分,因大部分良田在建水電站時被徵用淹沒。現有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溪兩岸及壟谷坳塢中,主種水稻、番薯、花生、芝麻等。1992年糧食總產67.1噸,平均畝產383公斤。林業用地5200畝。盛產油茶籽、茶葉、柑桔等。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優勢較大。1949年後,興修水利、抗旱排澇、封山造林,林木蓄積量逐年遞增。石塘村林場,現有林地1800畝,管理制度完善。每年均可計劃採伐,同時注意合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揮本地資源優勢。按照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綜合發展農村經濟,已由單一的農業生產結構向多渠道、多層次的第二、第三產業轉變。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指導下,採取多種形式在農民與市場之間架設橋梁,使農民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直接參與者。並強調從實際出發,既不荒廢一分耕地,又要面向市場。多方開拓商路,能商則商、能農則農,盡量做到農商並興。加快調整和優化糧食作物內部結構,推廣優質米、特種米基地。另外建立經濟作物基地,發展名、特、優、稀品種,走特色農業之路。面向市場消費,發展優質畜、禽,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在農業走向市場過程中,朝「場戶聯結、產銷一體」方向發展,使石塘村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農副產品流通網路。
工業發展:70年代末,石塘村還是個集體經濟較薄弱,農民收入低微,溫飽問題尚難解決的村莊。1988年為解決建造水電站130名後靠移民的生活出路,使全村村民脫貧致富,村黨支部書記彭和興領頭辦起了第一個石塘機械鑄造廠,為各地生產半成品鑄件。產品遠銷省內外,並與華東最大閥門市場永嘉縣掛上鉤,年產值達350萬元,隨後又辦起五金加工廠、木材加工廠等。
1992年初,彭和興自費前往開放城市考察。看準建材、鋼材市場。回來立即投資120萬元,購置兩套軋鋼設備,擴建鑄造廠。短短時間,建成雲和第一家鋼材生產基地--雲和軋鋼廠,年產值達1300萬元,日產鋼材13噸。各種規格的鋼材投向市場後,緩解了山區的鋼材緊張局面。石塘村現有機械鑄造廠8個、刨光廠1個、軋鋼廠1個、五金加工廠1個、木材加工廠2個,年產值達1800萬元。軋鋼廠實行聯營承包,鑄造、刨光實行「一條龍」生產流水作業。一個以軋鋼為龍頭的佔地32畝的工業小區,正在逐步形成。1992年村民人均收入達800元,比1980年增長4倍。
基礎設施:石塘村的經濟的發展,促進村民逐步走向富裕道路。村民學習文化,走科技興農道路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投資10萬元新建一幢小學校舍,教室寬敞,設備較齊全,另外又興辦幼兒園,解決村民後顧之憂。教育、科技的振興,帶動了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石塘村近來招收外地工人百餘人。流動人口逐年遞增。
1992年,村委會投資7萬余元,建成一個衛星地面接收站。村民可以收看7套清晰的電視節目。安裝自來水,解決了長期以來的吃水難問題。建立和健全醫療保健、財產保險等勞保制度。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51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26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03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86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4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74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11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55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36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