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中葯要多少時間
㈠ 煎中葯要煎多少時間
煎葯中注意的問題
1.煎葯前的浸泡: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於植物類的中葯多是乾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葯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葯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2.煎煮次數: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葯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葯的溫度:煎葯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如煎葯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主要根據葯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葯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鍾,第二煎30-40分鍾。
治療感冒類葯物,第一煎10-15分鍾,第二煎15-20分鍾。
滋補類葯物,第一煎30-40分鍾,第二煎40-50分鍾。
5.留取葯液量:一般指一劑葯經兩次煎煮合並後的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6.服葯的方法:一般一劑葯煎煮兩次後合並葯液,分兩次服用。兒童可分2-3次服用。治療感冒,發熱,腸炎,腹瀉的葯,也可採用頻服的方法,即每4小時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癒即止,再改為每日服2-3次,小兒以少量多次為好。
7.特殊葯的煎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葯物的性質,在處方中開出帶注腳的葯物。
㈡ 熬中葯一般熬多長時間最好
根據 葯物的性質熬中葯有所不同。
方劑中如有礦石類另包。熬時多加水。大火燒開。小火慢煎15分鍾 澄清後 用上清液煎根類 方法時間相同。後加入葉類花類。【也就是說 葯有先煎 後下之分】
也可以 將葯先用水寢 末過葯兩指 侵兩小時 在熬。熬到葯液剩一碗時即可。
熬中葯 沒有時間規定 自己掌握火大 火小 葯液的多少。
㈢ 中葯需要熬制多長時間
一般來說,熬中葯需要專門的熬鍋或者是搪瓷之類的容器;正常中葯熬制2次,每次大約30分鍾!
㈣ 熬中葯多少時間最好
煎煮前用涼水浸泡葯材約半小時,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湯水中,同時也能增加湯葯的濃度。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溫水浸泡,以縮短煎煮時間,但切不可用開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受熱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質形成膠體,不利於有效成分析出。
中葯煎煮時間,應根據不同葯物和疾病性質、有效成分溶出的難易和用葯情況而定。樓步青說,沸騰後再用文火煲葯的時間,一般中葯,頭煎應在20-25分鍾,二煎15-20分鍾;解表類中葯,頭煎10-15分鍾,二煎10分鍾;滋補類中葯,頭煎應在30-40分鍾,二煎25-30分鍾。一般而言,一副中葯在煎煮兩次後,所含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滋補類的中葯,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葯量較大的處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將頭煎與二煎的葯液分別服用,這樣未能將葯效發揮至最佳。應該將頭煎與二煎的葯液混合,分早晚兩次服用。同樣,煎煮三遍的葯液也相應地改為一天3次服用。
㈤ 中葯煮多長時間最好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葯物浸泡30分鍾,以種子、果實為的主的葯物可浸泡一小時;再次煎煮(二煎)時,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過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沒葯物即可。 煎煮次數:一般煎煮兩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兩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後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狀態。對於解表、芳香類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葯性揮發,葯效降低;對於滋補葯,多宜小火久煎,使葯物有效成分盡出。 煎煮時間:一般葯物,一煎應沸後再小火煎20-25分鍾,二煎沸後再小火煎15-20分鍾;解表、芳香類葯一煎10-15分鍾,二煎10分鍾;滋補葯一煎30-40分鍾,二煎25-30分鍾。煎葯並非越久越好。 特殊煎服: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葯,先煎30分鍾,再加入群葯;注有「後下」的小包葯,在群葯煎好前5---10分鍾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葯,用紗布包紮好投入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葯,用煎好的葯液與「烊化」葯物煎煮溶解後服用;注有「沖服」的小包葯,用煎好的葯湯沖服。
㈥ 中葯怎麼煮要好。一般是要煮多長時間
中葯煎之前一定要先用冷水泡20-30分鍾,水的用量一般是沒過中葯一點就可以,不同功效的葯物煎煮時間也不一樣,一般清熱解表和芳香類不宜煎的時間過長,開鍋後15-20分鍾為宜,滋補類應該時間長一點。
㈦ 一般熬中葯要熬多久時間
熬中葯的容器
中葯煎煮首先是容器,歷代醫家強調用砂鍋為佳。因為砂鍋受熱均勻,性質穩定,在葯物水煎服的混合過程中,不會影響葯物的合成和分解,煎出的湯液質量好。其次用搪瓷鍋、琉璃鍋、不銹鋼鍋等容器亦可,但絕對不能用鐵鍋、銅鍋煎葯,以免引起不良反應。葯鍋煎葯前,一定要洗刷干凈,除去沉積物,這樣做一是可防止不同性質的葯物互相干擾,二是煎煮時葯物不易沉底,粘結和焦化。
熬中葯放多少水
中葯放入容器後,加水是一個關鍵,水是煎煮中葯湯劑的主要溶液,如水過多則葯汁過多,葯汁濃度降低,加水過少,不僅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干鍋或葯物焦化。正確的方法應該將葯物放入砂鍋內後將葯物攤平,然後加水高出葯面3~4厘米(二橫指左右)即可。
中葯熬制的時間
中葯放完水後,不要立即煎煮,應先浸泡20~30分鍾,使葯物濕潤變軟,質介破裂,有效成分就會盡可能被煎出。煎葯時的火候和時間亦非常重要。煎葯初時用大火(即武火),
待煮沸後應用小火(即文火)慢煎,以葯汁沸騰而不溢出為度。煎葯的時間應根據葯的性質及作用來定。如滋補葯其性厚實,滋膩性濁,會有大量營養物質不易煎透,故時間宜長。頭汁一般水沸後煎40~60分鍾,二汁水沸後再煎30分鍾。又如發汗解表葯,其性散發,含揮發油多,不宜久煎。頭汁水沸後煎10~15分鍾,二汁水沸後再煎5~10分鍾即可。一般治療用葯頭汁水沸後煎30分鍾,二汁水沸後再煎20分鍾即可。煎煮葯時應該把鍋蓋蓋好。但頭汁和二汁一般不少於400~500毫升(約一小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