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人口有多少2017
Ⅰ 寧夏有多少人口,面積多大
截止2019年,人口數量:694.66萬人,面積:66400 km²。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位於四大地理區劃的西北地區。
寧夏地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丘陵溝壑林立,地形分為三大板塊:北部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帶、南部山區。寧夏地處黃河水系,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全區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
(1)寧夏人口有多少2017擴展閱讀: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共轄5個地級市,分別是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銀川市解放西街361號。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地處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地形南北狹長,南北相距456千米,東西相距約250千米。
Ⅱ 寧夏銀川市的人口是多少
截至2018年底,銀川全市總人口225.06萬人。
2018年末全市總人口225.0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5萬人。城鎮人口174.59萬人,鄉村人口50.46萬人;男性111.05萬人,女性114.00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1.51‰,死亡率為5.2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27‰。
(2)寧夏人口有多少2017擴展閱讀:
民國建元,因清代寧夏道與寧夏縣名同,且寧夏為古朔方地,故改寧夏道名為朔方道,領寧夏、寧朔、中衛、平羅、靈武、金積、鹽池、鎮戎8縣,仍屬甘肅省。道署及寧夏、寧朔兩縣治均設寧夏城內。
1913年,寧朔縣治移駐新滿城,後又遷永寧縣望洪堡、青銅峽市瞿靖堡、小壩鎮。1923年10月17日,以舊甘肅省朔方道屬之8縣及寧夏護軍使轄之西套蒙古兩旗屬地合並建為寧夏省。
1929年1月1日,寧夏省政府成立,省會駐寧夏城。1941年4月析寧夏、寧朔兩縣部分轄地增設永寧縣,縣治駐楊和堡(今永寧楊和鎮)。寧夏縣更名賀蘭縣,縣治自省城移駐謝保堡(今賀蘭縣習崗鎮)。
1944年1月將寧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銀川,仍為寧夏省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仍為寧夏省會。
1954年,寧夏省建制撤銷,銀川市為甘肅省銀川專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截至2017年底,銀川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銀川市面積9555.38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駐金鳳區北京中路166號。
Ⅲ 2017年中國各地人口密度是多少
北京市 1162.9
天津市 932.55
河北省 6808.75
山西省 3335.07
內蒙古自治區 2384.35
遼寧省 4217
吉林省 2708.5
黑龍江省 3816.8
上海市 1352.39
江蘇省 7432.5
浙江省 4719.57
安徽省 6461
福建省 3511
江西省 4283.57
山東省 9180.0
河南省 9717
湖北省 6016.1
湖南省 6697.7
廣東省 8303.72
廣西壯族自治區 4889
海南省 817.83
重慶市 2770.98
四川省 8724.6
貴州省 3903.7
雲南省 4415.2
西藏自治區 273.68
陝西省 3705.2
甘肅省 2618.78
青海省 538.60
寧夏回族自治區 587.7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963.11
中國各省人口密度:
河南人口密度553人每平方公里
吉林人口密度151人每平方公里
海南人口密度224人每平方公里
湖北人口密度325人每平方公里
湖南人口密度304人每平方公里
山西人口密度212人每平方公里
黑龍江人口密度81人每平方公里
寧夏人口密度85人每平方公里
四川人口密度172人每平方公里
陝西人口密度185人每平方公里
雲南人口密度109人每平方公里
江西人口密度247人每平方公里
廣西人口密度190人每平方公里
甘肅人口密度57人每平方公里
內蒙古人口密度20人每平方公里
貴州人口密度200人每平方公里
安徽人口密度429人每平方公里
河北人口密度355人每平方公里
遼寧人口密度291人每平方公里
福建人口密度285人每平方公里
廣東人口密度481人每平方公里
山東人口密度579人每平方公里
江蘇人口密度724人每平方公里
天津人口密度886人每平方公里
北京人口密度823人每平方公里
上海人口密度2640人每平方公里
青海人口密度7.2人每平方公里
重慶人口密度374人每平方公里
浙江人口密度460人每平方公里
台灣人口密度為600人每平方公里
西藏人口密度2.1人每平方公里
Ⅳ 2017年寧夏城鎮常住人口占,人口比重為多少2017年寧夏城鎮常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多少
2017年末,寧夏全區常住人口681.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8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5.33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98%,比上年末提高1.69個百分點。
全年全區出生人口9.12萬人,出生率為13.44‰;死亡人口3.22萬人,死亡率為4.75‰;自然增長率為8.69‰。
進入新世紀以來,寧夏總人口增長速度呈回落趨勢。「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47%,「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2%,「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08%,「十三五」的前兩年年均增長1.04%。
總人口增速下降,使得分母的效用減弱,公約數由小變大,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勞動生產率提高和人均財富的增加。
(4)寧夏人口有多少2017擴展閱讀:
2017年末,寧夏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95.33萬人,城鎮化率57.9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86.46萬人,佔42.02%,與2016相比,城鎮人口增加15.46萬人,鄉村人口減少8.56萬人,城鎮化率提高1.69個百分點。各縣、市(區)中,城鎮化率最高的西夏區是90.07%。
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將成為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寧夏夢」的重要引擎。
2017年,寧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69‰,與2016年相比回落0.28個千分點。
生育新政已落地兩年,但由於育齡婦女(15-49歲)和生育旺盛期婦女(20-29歲)人數減少,加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形成的生育觀念還未從根本上轉變,致使寧夏生育仍處在相對較低模式。
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寧夏綜合實力的積累、生產效率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2017年,寧夏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38.74萬人,占總人口的20.35%;15-64歲人口485.02萬人,佔71.14%;65歲及以上人口58.03萬人,佔8.51%。
與2016年相比,0-14歲人口增加3.22萬人,比重提高0.2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減少2.19萬人,比重下降1.0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5.85萬人,比重提高0.78個百分點。
老年人口增速快,老齡化程度加劇,人口扶養比重心向老年人口轉移,帶來的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諸多「銀發問題」,加劇了寧夏社會的老齡化問題,需要全社會重點關注和幫扶解決。
Ⅳ 1978到2017年全國31個省市的人口數據稱為什麼數據
這是一段連續的數據,從1978到2017共四十年的數據,中間沒有間斷。
祝好運,望採納。
Ⅵ 寧夏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多少
寧夏回族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0.14%,占回族總人口的18.9%(據2000年統計)。
截止到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常住人口681.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8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5.33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98%,比上年末提高1.69個百分點。全年全區出生人口9.12萬人,出生率為13.4%;死亡人口3.22萬人,死亡率為4.75%;自然增長率為8.69%。
(6)寧夏人口有多少2017擴展閱讀:
回族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981.68萬人(2000年,不包括台灣省),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其主要聚居區,全區擁有回族人口186.25萬,佔全國回族總人口的18.9%。
以東、中、西三大地區來看,回族人口在西部地區最多,占其總數的60.75%。其次是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最少。從南北來看,回族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區,南方分布的回族人口較少。
回族總體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總人口981.68萬人(2000年統計),其人口主要分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回族人口在20萬以上的地區還有: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雲南、甘肅和新疆等。回族人口在中部地區,中部地區分布較少,西部地區最多,約占其總數的60.75%。
Ⅶ 寧夏回族人口是多少
寧夏回族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0.14%,占回族總人口的18.9%(據2000年統計)。
截止到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常住人口681.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8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5.33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98%,比上年末提高1.69個百分點。全年全區出生人口9.12萬人,出生率為13.4%;死亡人口3.22萬人,死亡率為4.75%;自然增長率為8.69%。
(7)寧夏人口有多少2017擴展閱讀:
回族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981.68萬人(2000年,不包括台灣省),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其主要聚居區,全區擁有回族人口186.25萬,佔全國回族總人口的18.9%。
以東、中、西三大地區來看,回族人口在西部地區最多,占其總數的60.75%。其次是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最少。從南北來看,回族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區,南方分布的回族人口較少。
回族總體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總人口981.68萬人(2000年統計),其人口主要分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回族人口在20萬以上的地區還有: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雲南、甘肅和新疆等。回族人口在中部地區,中部地區分布較少,西部地區最多,約占其總數的60.75%。
Ⅷ 寧夏總面積多大
寧夏面積:6.64萬平方千米
寧夏地形大體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可分為三大板塊:北部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帶、南部山區。
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全區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總面積6.64萬平方千米。
(8)寧夏人口有多少2017擴展閱讀:
寧夏地方特色文化
1、寧夏風俗
沐浴是回族最重要的風俗之一,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回族的沐浴,可分為大凈和小凈。「沐」即小凈,「浴」即大凈。小凈的洗法有若干程序:洗兩手至腕部;洗兩遍;漱口;嗆鼻;洗臉;洗兩手至兩肘;抹頭、抹耳、抹額;洗腳至兩踝骨。
大凈,就是用清潔的水洗滌全身。禁吃污穢食物,講究清潔衛生的道德要求,表現在飲食衛生上。在伊斯蘭教的影響下,回族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養成了禁食的習慣。回族還有禁酒的要求,認為酒是事端的禍首。回族注重用水和飲水的清潔。
2、節日
(1)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稱為齋月,齋月期間,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齋飯,日出之後整個白天,不吃不唱,稱為封齋。
經過一個月的齋戒,在伊斯蘭教歷九月的最後一天,尋看新月(月牙),見月後的第二天,即行開齋,慶祝一個月齋戒期的結束,故名開齋節。開齋節是回教的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
(2)聖紀節
阿拉伯語稱「冒路德節」,在每年六月八日進行。相傳這天為穆罕默德的逝世日,亦稱「聖忌」。
為緬懷其功德,舉行紀念活動,主要包括誦經、贊聖和講述其生平事跡。當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聽教長、阿訇講經,然後遊玩一天,有的還宰殺牛羊,設宴聚餐。
(3)宰牲節
亦稱「古爾邦節」、「犧牲節」、「忠孝節」,「古爾邦」是阿拉伯語,原意是獻牲。時間為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這天上午10點左右,回民個個頭戴小白帽,衣冠整齊,興致勃勃擁進清真寺進行會禮叩拜。
會禮結束後,在條件好的地方,每人要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所宰之肉要分三份,一份自己食,一份送親友鄰居和招待來客之用,一份濟貧施捨。典禮完畢後,眾人開始訪親問友,饋贈油香,花稞稞等互相慶賀。
Ⅸ 寧夏的面積有多少人口有多少
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6.64萬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寧夏回族自治區常住人口688.11萬人。
寧夏地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丘陵溝壑林立,地形分為三大板塊:北部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帶、南部山區。寧夏地處黃河水系,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全區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
截至2018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共有11個縣,2個縣級市,9個市轄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地處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總面積為6.64萬平方千米。地形南北狹長,南北相距456千米,東西相距約250千米。
(9)寧夏人口有多少2017擴展閱讀
礦產資源:
寧夏回族自治區已査明礦產資源量位列全國前十位的有8種:煤第六位,鎂第三位,冶金用石英岩第五位,冶金用砂岩第八位,水泥配料用板岩第二位,磚瓦用黏土第六位,建築用輝綠岩第四位,石膏第七位。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各級各類學校3406所(含小學教學點552所),教職工104220人。全年全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1.46%,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99.93%,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07.0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33%。
Ⅹ 寧夏賀蘭縣有多少人
截止2017年年底,賀蘭縣總人口26萬。
賀蘭縣南與首府銀川融為一體,北與國家5A級景區沙湖相毗鄰,西依賀蘭山,東臨黃河,轄區總面積1600平方公里,總人口26萬,其中回族人口佔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