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少癌症患者
❶ 現在全國大概有多少癌症患者
截止到2019年,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人數約229萬,總體癌症發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9%左右,發病率及死亡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癌症已成為我國四大慢性病之一,嚴重影響我國人民健康。
「在我國主要發病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前6種癌症的發病率約占所有腫瘤的70%,死亡佔比也接近80%。」張凱表示,50歲以上的人群是絕大多數惡性腫瘤的重點目標,應首先對這些主要發病癌症進行定期篩查,提高早診早治率。
癌症的外源性因素:
1、生活習慣 如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約1/3因癌症而死亡的患者與吸煙有關,吸煙是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攝入大量烈性酒可導致口腔、咽喉、食管惡性腫瘤的發生。高能量高脂肪食品可增加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的發病率。飲用污染水、吃霉變食物可誘發肝癌、食管癌、胃癌。
2、環境污染與職業性 空氣、飲水、食物的污染均可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已公布的與環境有關的致癌性物質包括:砷、石棉、聯苯胺、4-氨基聯苯、鉻、乙烯雌酚、放射性氡氣、煤焦油、礦物油、偶聯雌激素等等。
3、天然及生物因素 天然因素也可以致癌,例如在一定條件下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生物因素主要為病毒,其中1/3為DNA病毒,2/3為RNA病毒。DNA病毒如EB病毒與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關,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與宮頸癌有關,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有關。
RNA病毒如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與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有關。此外,細菌、寄生蟲、真菌在一定條件下均可致癌,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有關系,埃及血吸蟲病被證實可誘發膀胱癌,黃麴黴菌及其毒素可致肝癌。
❷ 中國青少年癌症發病率
9月23日,首個針對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和衛生服務可及性現狀的研究在《柳葉刀》期刊發表。該研究首次報告我國兒童青少年癌症最新發病率的綜合數據。
研究顯示,2018-2020年,我國共有121145名兒童和青少年被診斷為癌症患兒,衛生服務可及性在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團隊還指出了改善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現狀的措施。該研究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倪鑫教授團隊完成。
2019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批復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成立了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將全國兒童癌症診療機構納入兒童腫瘤監測網路。截至2022年9月,兒童腫瘤監測網路已覆蓋全國587家兒童腫瘤監測點,已登記186萬條兒童癌症病例信息。
倪鑫教授團隊深入分析國家兒童腫瘤監測網路的監測數據及國家相關領域資料庫信息,估算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兒童(0-14歲)和青少年(15-19歲)的癌症發病率,基於兒童腫瘤國際分類標准,報告了12個主要診斷組、47個亞組和81種癌症亞型的最新發病率。
研究結果顯示,2018-2020年平均每年新發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4.038萬名;三年平均總發病率為126.48/百萬;0-14歲兒童癌症的發病率為122.86/百萬,15-19歲青少年癌症的發病率為137.64/百萬。
在兒童中,排名前三位的癌症依次為白血病(42.33 /百萬)、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9.59/百萬)和淋巴瘤(11.54/百萬);而在青少年中,惡性上皮癌症和黑色素瘤位居第一(30.39/百萬)、其次是白血病(30.08/百萬)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6.75/百萬)。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局部的數據報告讓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白血病新發患者占兒童腫瘤的50%甚至更高。但此次研究結果發現,白血病佔比約32%,淋巴瘤佔比約9.7%,將近60%的患者是實體腫瘤患者,這說明兒童實體腫瘤的流行病學負擔被低估了。
此次研究的最大創新點是根據人類發展指數(HDI)對全國和不同HDI地區的兒童腫瘤診斷相關的4個衛生服務指標進行了研究,發現兒童腫瘤發病率與HDI水平呈顯著正相關趨勢,兒童腫瘤醫師、病理醫/技師、兒童腫瘤診療機構以及兒科床位的人口和地理密度與HDI水平也呈現正相關趨勢。
倪鑫教授團隊建議,在推進分級診療進程中,要充分考慮將兒童癌症衛生服務能力建設作為設立和評價區域兒童醫療中心和區域癌症中心的標准之一,從制度上要求各地區配備高質量的兒童癌症衛生服務資源,確保癌症患兒在區域內甚至在省內享受便捷的醫療服務,減少異地就診所帶來的非醫療費用支出的現象;同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院與國家醫學中心及區域醫療中心的聯動,提升各地兒童癌症早期識別與早期診斷能力。
此次研究為我國兒童癌症防控措施及政策制定,特別是優化兒童癌症衛生資源的配置提供了基線數據,還為近年來我國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了佐證
❸ 根據統計每年中國新產生多少腫瘤患者
根據統計每年中國新產生400萬腫瘤患者。
腫瘤(tumour)是指機體在各種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ogrowth),因為這種新生物多呈佔位性塊狀突起,也稱贅生物(neoplasm)。
肝癌和胰腺癌均被稱為「癌中之王」,都是惡性程度極高的腫瘤。
根據新生物的細胞特性及對機體的危害性程度,又將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
惡性腫瘤可分為癌和肉瘤,癌是指來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
❹ 最新中國人死於癌症的比例多少
沒有官方數據,但是很好算出來。
根據數據,全國每年死亡人數是900萬左右,全國每年癌症死亡人數為180萬左右,正好佔比20%。
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症」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癌症具有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浸潤性和轉移性等生物學特徵,其發生是一個多因子、多步驟的復雜過程,分為致癌、促癌、演進三個過程,與吸煙、感染、職業暴露、環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4)中國多少癌症患者擴展閱讀:
惡性腫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較為明確的與癌症有關的因素可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
外源性因素:
生活習慣如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約1/3因癌症而死亡的患者與吸煙有關,吸煙是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攝入大量烈性酒可導致口腔、咽喉、食管惡性腫瘤的發生。
高能量高脂肪食品可增加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的發病率。飲用污染水、吃霉變食物可誘發肝癌、食管癌、胃癌。
環境污染與職業性空氣、飲水、食物的污染均可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已公布的與環境有關的致癌性物質包括:砷、石棉、聯苯胺、4-氨基聯苯、鉻、乙烯雌酚、放射性氡氣、煤焦油、礦物油、偶聯雌激素等等。
❺ 2018—2020年我國共有超12萬兒童和青少年患癌,患癌率增高了嗎
已經有超12萬的兒童和青少年患上了癌症,患癌症的人一直在持續增加。其實癌症在生活當中是非常常見的,父母根本就沒有注意孩子平時的行為。有的家長看到孩子一哭鬧,便會覺得十分沒轍,會拿一些飲食來哄孩子。長時間吃一些沒有營養的食物,必定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惡劣的影響,會讓孩子感覺十分的痛苦。父母都讓孩子規律的飲食,不能吃一頓不吃一頓胃部傷害是非常大的。
總的來說得了癌症之後,整個人的身體會造成很大的重創,好了之後也要去定期的進行復查。癌症是一種慢性病,不進行控制的話那必定會再一次的發生。手術治療好了之後一定要兩年檢查一次,看到不好的事情時要進行及時的預防。只有提高生命質量,才能夠讓自己在以後的日子當中不受到影響。
❻ 人類生癌症的比例是多少大約多少人
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癌症預防中心PeterSasieni等報告的最新研究顯示,1960年出生的人中半數人群全會罹患癌症。
研究者利用新的方法預測得到的患癌比例不同此前的研究,此前研究評估發現1/3的人群將會在其一生的某個階段罹患癌症,該最新預測數據也代替既往數據。癌症風險增加主要是由於更多人步入老年,而該年齡段是癌症常發階段。
研究者表示,對於1960年出生的人群來說,53.5%的男性和47.5%的女性有患癌風險。與1930年出生的人群相比,男性患癌風險增加15%,女性增加11%。多數增加比例常見於年齡較大者。一半以上的癌症是在>70歲的人群中確診。
該研究更有力證實,患癌風險與老年人群之間的關系。癌症是老年人常患的主要疾病,60%以上的確診患者年齡都已超過65歲。如果人們壽命足夠長,那麼多數人都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癌症。但我們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來應盡可能減少患癌幾率——如戒煙、積極鍛煉、少飲酒、維持健康體重等。若要降低患癌風險,現在必須加倍努力採取行動預防。
英國癌症研究負責人HarpalKumar呼籲,給予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更好的服務計劃和足夠的資金支持。我們需要更好的策略和認識,如何通過預防癌症更好地挽救生命節省花費。老齡化是多數腫瘤的最大的危險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但就英國來看,每10例確診的癌症患者中就有4例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得以避免的,這部分是每個人應該努力的目標。
❼ 中國目前現在到底總共有多少癌症患者總人數
截止到2019年,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人數約229萬,總體癌症發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9%左右,發病率及死亡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癌症已成為我國四大慢性病之一,嚴重影響我國人民健康。
「在我國主要發病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前6種癌症的發病率約占所有腫瘤的70%,死亡佔比也接近80%。」張凱表示,50歲以上的人群是絕大多數惡性腫瘤的重點目標,應首先對這些主要發病癌症進行定期篩查,提高早診早治率。
(7)中國多少癌症患者擴展閱讀:
癌症的外源性因素:
1、生活習慣如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約1/3因癌症而死亡的患者與吸煙有關,吸煙是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攝入大量烈性酒可導致口腔、咽喉、食管惡性腫瘤的發生。高能量高脂肪食品可增加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的發病率。飲用污染水、吃霉變食物可誘發肝癌、食管癌、胃癌。
2、環境污染與職業性空氣、飲水、食物的污染均可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已公布的與環境有關的致癌性物質包括:砷、石棉、聯苯胺、4-氨基聯苯、鉻、乙烯雌酚、放射性氡氣、煤焦油、礦物油、偶聯雌激素等等。
3、天然及生物因素天然因素也可以致癌,例如在一定條件下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生物因素主要為病毒,其中1/3為DNA病毒,2/3為RNA病毒。DNA病毒如EB病毒與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關,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與宮頸癌有關,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有關。
RNA病毒如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與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有關。此外,細菌、寄生蟲、真菌在一定條件下均可致癌,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有關系,埃及血吸蟲病被證實可誘發膀胱癌,黃麴黴菌及其毒素可致肝癌。
❽ 中國每年患惡性腫瘤的大概有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推測:到2020年前,全世界每年新增 1500萬癌症患者。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85.91人∕10萬,按13億人口計算就是全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372萬,全國每分鍾有6人被診斷為癌症,每分鍾有5人死於癌症。
首先,惡性腫瘤在初期難以被發現,惡性腫瘤是癌細胞裂變增殖幾十代才形成的,這個過程很長,大概需要7~10年。通過醫院PET-CT檢測方法發現基本已經是腫瘤已經形成1厘米左右的大小,基本處於晚期。晚期癌症難以治癒。光靠手術切除、葯物、放化療難以治好。現如今,國際醫學上,針對臨床腫瘤的葯物都沒有很高的治癒性。
國際抗癌聯盟認為,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診斷是可以治癒的,1/3的癌症可以減輕痛苦,延長生命。國際衛生組織有一個「三早」康復理念,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預防癌症的最好辦法就是能夠發現早期癌症。
多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在癌症行程的初期依靠身體自身的恢復機制來抵禦癌症。人的身體是一台大機器,癌細胞在初期可以通過人體的自身免疫系統自我修復。所以早點睡,多鍛煉身體,不要晚睡透支生命了!
❾ 中國每年多少人死於癌症
約211萬
從舉行的首都國際癌症論壇上了解到,截至2015年,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37萬,死亡約211萬。癌症已成為中國死亡第一大原因,也是北京市居民的首要死因。中國新發病例佔全球新發病例22%,死亡人數佔26%,超過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男性當中肺癌發病率最高,女性是乳腺癌。
(9)中國多少癌症患者擴展閱讀:
癌症不僅是個人健康問題,它涉及到經濟和公共衛生體系等社會的方方面面。同時中國人口之眾,也使得中國人的數據對全球癌症防控意義重大。施賀德指出,提高對癌症危險信號的認識、及時診斷、完善治療應仍是中國癌症防控工作的重點。
他同時強調,中國的醫改為發展現代衛生系統提供了機遇,從而能夠使癌症人數上升的趨勢得到扭轉,為中國建設健康繁榮的社會做貢獻。
❿ 每年40萬兒童確診癌症,孩子出現6個症狀,家長務必重視
12歲的小東白血病復發,常年在外打工的父親終於能抽出時間來陪他。因為長久缺失父親的關愛,小東和父親很難溝通,他經常動不動就發脾氣,不但不配合治療,甚至還有自殘的行為。
小東的父親也明白,自己缺席了小東太多的重要人生時刻,對孩子虧欠太多。原本脾氣暴躁的父親開始變得溫和,變得耐心,會在病房陪著孩子做 游戲 ,也會分享每天的趣事,小東的態度也在相處中慢慢轉變。
但是事情並沒有像童話故事一樣會走向美滿大結局,醫生給小東做了骨髓移植,還是病情惡化了。手術後不久小東出現了嚴重排異反應,發燒、腹瀉、皮膚幾乎長滿了紅疹,還出現了肺部感染,小東不得不一天24小時都在輸液。
「我決定再活5天就不活了。」 不良反應和治療讓小東太疲憊了,他躺在病床上,臉色蒼白幾乎奄奄一息,似乎用盡了最後氣力,對父親擠出了這句話。
孩子想放棄,但是大人卻執著不肯輕易放手,醫生向小東父親介紹了醫院的舒緩療護和臨終病房的項目,建議不再進行以治癒為目的的治療。 安寧治療,也叫臨終關懷、舒緩治療,接受安寧治療的人都是像小東這樣無法治癒疾病終末期的患者(預計生存期小於6個月) ,國內安寧服務發展處於起步階段,能提供服務的機構寥寥無幾,尤其是兒童的安寧治療,知道這個概念的家長很少,即使知道也很難接受,以為安寧治療就是放棄治療。
小東的父親想也不想就拒絕了,「哪怕只有一絲希望,我也不想放棄治療。」作為患兒的父母, 即便明知治療的意義已經很小,且存在風險、伴隨痛苦,一些家長還是會選擇堅持治療下去。
在最後一次住院時,小東十分虛弱,已經說不出話來,不久就被送進了ICU病房,渾身插滿了管子,手腳也被束縛帶綁住,不能動彈,大部分時候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機器,最後孤獨地在病房裡離開了人世。
「孩子最後走得太痛苦了,我本可以讓他走得更體面的。」小東的父親很傷心,也非常遺憾,中年喪子的痛苦讓他看上去像是蒼老了十倍。他不停地反問自己,要是自己當初接受了醫生的建議,讓小東接受安寧治療,那麼小東會不會走得更加舒服和體面一點?
其實,安寧治療也是一種積極的治療,並不是像小東父親以為的放棄治療,安寧治療是在疾病的終末期,對患者給予針對性的緩和治療,可以 保證患者在有限的時間里的生活品質,甚至延長生存期,減少患者的痛苦,享受更多安寧,同時也可以減少家屬的遺憾和悔恨。
10歲的男孩洋洋是住進臨終關懷病房的第21名孩子,因為腹痛,洋洋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晚期,疼痛是神經母細胞瘤最基本的症狀,把洋洋折騰得死去活來,疼得他睡不著覺,躺不平坐不起。 在癌症的終末期,90%的患者都會感到疼痛,其中87.1%的患者承受的疼痛往往都是中度以上的疼痛, 而兒童對疼痛的敏感程度遠遠高於成年人,承受能力非常差。
醫生說對洋洋的母親徐華說,洋洋的病情很嚴重,還能進行化療,但是治癒率非常低,如果效果好也只能多一兩年,費用要幾十萬。
「看他疼得難受,自己也難受。」徐華看得十分心疼,不想再讓孩子承受過多治療的痛苦「不管還剩下多少時日,只想讓孩子舒服點。」她把洋洋送到了臨終關懷病房。
臨終關懷病房裡有不少孩子都因為癌痛每天晚上都痛得嚎啕大哭,住進臨終關懷病房後,雖然還是有疼痛,但是洋洋是快樂的。臨終病房裡有高清電視、洗衣機、冰箱和簡單的廚房電器,還有一張超大的雙人床,足夠讓家長陪著孩子生活。此外,還有周到的醫療服務,有及時的鎮痛管理,每當洋洋疼痛發作的時候,醫生都會及時讓洋洋服下撲熱息痛,嚴重的時候就會使用鎮痛泵,這些都是安寧治療獨具的優勢。
一般來說,疼痛可以採用葯物和非葯物的治療方法來處理,目前葯物治療主要遵循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推薦的兩步階梯止痛法,輕度疼痛可用撲熱息痛和布洛芬,對於中度和重度以上的疼痛,可以使用強阿片類葯物。在家裡患者可以口服葯物,外用葯物止痛, 但是在專業的醫療機構,患者可以得到更多醫療操作,比如使用鎮痛泵靜脈輸入鎮痛葯物,效果更好,痛苦更少。
除了疼痛管理外,安寧治療還包括症狀控制、舒適護理、心理支持及人文關懷,洋洋的病房裡幾乎每天都很熱鬧,每天都有志願者來陪他做 游戲 、玩拼圖、看動畫片,給他實現未完成的願望,在洋洋身上,很少看見對死亡的恐懼,徐華看著快樂的洋洋,也漸漸做好了兒子即將離世的准備,甚至主動向醫生詢問,當孩子去世後,該如何准備後事。
「他現在很平靜,把想說的話都告訴他吧,孩子聽得到……」醫生熟練地給昏迷中的強強導尿,一邊叮囑孩子的媽媽李梅,李梅在一旁泣不成聲。
據雛菊之家(北京松堂關懷醫院兒童臨終關懷病房)的孫陽介紹, 入住臨終病房後的孩子,平均住院時長只有兩周,最長有過180多天,最短只有半小時。 幾乎所有入住臨終病房的孩子最終都會像強強一樣走向死亡,在過去的兩年時間內,強強接受了超高強度的化療,進行過大型腫瘤切除手術,也接受了骨髓移植,但是都沒能打敗神經母細胞瘤。
醫生說,正在死亡的人,最後喪失的是知覺是聽覺,現在說的話,其實孩子都能聽到,只是無法回應,她讓李梅盡可能地對強強告別,訴說關愛。
李梅強打起精神,忍住悲痛,對著沉睡中的兒子,一遍遍地叮囑「強強,別怕,朝著有光的地方走。」她聽說人死之前會感覺自己走在一片黑暗之中往光明走去,而強強平時最怕黑了。她要在孩子的最後一程,平安地把孩子送往光明的另一個世界。
過了一會,強強在平靜中離開了人世,醫生走到李梅身邊,給了她一個深深地擁抱,對她說「你已經盡力了,強強走得沒有遺憾了。」,而此刻的李梅早已淚流滿面,雙眼通紅。對於兒童的安寧服務來說,孩子走了,服務還會繼續,安寧治療以患者和家庭為中心,在患者死亡後,仍要為家屬提供喪親關懷。
強強走後,李梅的世界像是被掏出了一個巨大的黑洞。從孩子確診到離世,不止孩子,父母也承受著各方面的壓力。整個過程中,家長會經歷兩個心理最脆弱的時期,第一個是孩子被診斷治療意義不大,需要採用安寧治療時,家長會陷入恐慌和悲觀之中。第二個階段則是 孩子離世之後,父母往往會陷入巨大的悲傷當中,產生自責、恐懼、逃避甚至自殺的心理。
志願者們陪著李梅走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協助她辦理強強的後事,還將她拉進了由相同經歷臨終兒童家庭組成的互助小組,大家一起抱團取暖,定期開展交流活動。
世衛組織癌症專家安德烈·伊爾巴維表示,2020年癌症患者數量已經突破1930萬人,而死於癌症的人數高達1000萬,每年大概有40萬兒童確診為癌症, 癌症已經成為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遺憾的是很多孩子因為沒能夠及時診斷治療,而不幸離世。大部分兒童癌症早期症狀不明顯,隱匿性極強,發展速度快,惡性程度高,而且兒童往往因為年齡小,難以表達自身的感受,加上家長的疏忽,不注意孩子身上的異常表現,導致孩子查出癌症後就已經是晚期,治療的難度非常大, 據2019年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數據統計,中國每年新增3萬-4萬名兒童腫瘤患者,白血病、淋巴瘤和實體腫瘤是兒童最常見的癌症,白血病的治癒率為80%左右,淋巴瘤治癒率為50%左右,而實體瘤和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癒率不到10%!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兒童癌治癒的關鍵,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症狀務必警惕:
1、不明原因的發燒,尤其是超過2周的時間;
2、淋巴結莫名腫大,兩個月到三個月不復原;
3、皮膚表明或者皮下出現迅速生長的腫塊,位置固定,活動性不強,可破潰,或質地堅硬。
4、長時間不明原因的疼痛,持續性或間歇性,腿痛、肚子痛、頭痛;
5、體重明顯下降,消瘦,貧血;
6、神經系統腫瘤常表現為神經系統異常,比如走路不穩,癲癇,性格大變。
這些症狀,很難被家長注意到,也經常被誤以為是其他的小毛病,從而導致很多孩子一確診就已經處於晚期的狀態,並且很快死亡。每個孩子來到世上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應該被父母關愛和呵護,不應該過早地凋零,也應該有權利在愛和尊嚴中離開。#清風計劃# #科學真相#
參考資料: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