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儀灸一個部位多少時間
① 坐艾灸儀連續坐幾天
做艾灸沒有時間限制每一次艾灸一個穴位艾灸十到十五分鍾。
做艾灸最重要的是學位配比,根據不同的情況選取不同的穴位。
有的人做一段時間的艾灸會出現上火的症狀,這屬於正常情況可以停下艾灸一兩天。另外在做艾灸可以多喝水。
② 用艾灸儀熏多久是最佳時間
一般建議40-60分鍾為宜,艾福堂艾灸
③ 艾灸一次做多長時間最佳
艾灸可以灸出體內濕氣,那麼艾灸多長時間為宜呢?
艾灸可以灸出體內濕氣,那麼艾灸多長時間為宜呢,艾灸一般建議十五分鍾,在艾灸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休息,不可以過於勞累,它是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而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
總結:艾灸可以灸出體內濕氣,那麼艾灸多長時間為宜呢,艾灸一般建議是十五分鍾的,在艾灸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休息,不可以過於勞累,它是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而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非常不錯。
④ 最近有點失眠,用古鳳堂(漢灸堂)的智能艾灸儀灸什麼穴位灸多長時間呢
失眠常表現為:睡眠不足,睡眠不深,在睡眠中易驚醒,醒後入睡困難,嚴重的甚至出現徹夜不眠。長期失眠會導致疲勞感、不安、全身不適、無精打采、反應遲緩、頭痛、注意力不能集中,嚴重者對人的精神狀態會造成惡劣的影響,
艾灸對於治療失眠見效快,養心安神效果極佳。可以神門穴、心俞穴和安眠穴施灸。
神門穴位於掌心向上,在小指側的腕橫紋處可以摸到一條筋,神門穴就在這條筋外側的凹陷處。每日灸1~2次,每次3~15分鍾左右。
心俞穴位於背部肩胛骨內側,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左右各有一處。每日灸1次,每次3~15分鍾左右。
安眠穴在翳風穴和風池穴連線的中點。每日灸1次,每次3~15分鍾左右,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⑤ 艾灸需要多長時間
艾灸的時間也要根據疾病的狀況、艾灸的方式來決定。簡單的有艾柱灸、艾條灸、溫針灸,這三個方法作用面都比較小,都會作用到某個穴位上,一般一個穴位15分鍾左右。
如果選擇溫灸器灸,就會把艾絨或者截斷的艾條放在溫灸器里,放在需要灸的部位里,比如腹部或者腰部,這時一個溫灸器灸一般30分鍾左右,這是常規的艾灸時間。但是疾病不一樣,選擇艾灸時間也還會有區別,尤其是寒痛情況,包括急性腹痛、腹瀉情況,這時艾灸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⑥ 一個穴位艾灸多長時間為最好艾灸一個穴位要多長時間
要看情況,一個穴位需要艾灸5到30分鍾。艾灸一個穴位的時間長短是靈活的,首先看灸感,如果一個穴位產生明顯灸感,則本次艾灸此穴位時間延長,甚至以此為主。其次艾灸的總時間會影響到每個穴位的時間。例如:只有一個小時的艾灸時間,自己安排了4個穴位,則平均每穴只有15分鍾,如果是2個小時的總時間,則平均每個穴位的時間就為30分鍾。
艾灸需要找正規的公司進行,在眾多的養生健康公司中,傳艾健康擁有創新的商業模式,獨立研發具備知識產權的前沿產品,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致力於為客戶健康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性價比高,值得信任。
更多問題歡迎咨詢傳艾健康客服。
⑦ 一個穴位要艾灸多久
艾灸的時間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時間太短,艾灸作用不明顯,艾灸時間太長則容易傷到經絡,像傳統明火艾灸每個穴位控制在15-30分鍾為好,至於到底多長則根據身體的反應,盡量要每個穴位都潮紅為好,時間不能低於15分鍾。像我使用的電子艾灸儀因為沒有明煙明火,所以每個穴位的時間可以控制在35分鍾到45分鍾之間,它是可以隨時調控溫度,當你有事忘記了,灸療結束時,機器會發出「滴滴滴」的聲音提醒,方便又貼心~對了它的名字叫理好艾灸儀,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⑧ 一般艾灸灸多少時間好吶
艾灸時間:15-30分鍾/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脈搏每分鍾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身體發炎部位禁灸等、
艾灸我們一般選在午時,也可以晚上進行,原則就是按自已身體來定,身體較虛的,晚上艾灸也不會有事,身體比較強壯的,晚上盡可能不要灸了,因為補充陽氣太充易失眠。
還有什麼不懂可以隨時聯系我
⑨ 每次使用艾灸需要多長時間
艾灸 是常見 中醫 治療 疾病 的方法,艾灸的具體使用時間是有哪些的規定的。下面就讓我告訴你每次使用艾灸需要多長時間,歡迎參閱
艾灸到底多長時間
艾灸是通過燃燒艾葉來刺激人體 穴位 ,從而起到調整身體紊亂的作用,艾灸能夠防病治病,適用的范圍非常的廣闊,中醫認為艾灸治療能夠溫經通絡,還能夠補中益氣。但是艾灸的時間有講究,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艾灸治療病症時間充裕可每天施灸一次或隔天施灸,也可以一個療程(10天)後休息2~3天。身體病症調節好了之後可一個禮拜用2~3次就可以,艾灸穴位多可以分開灸,今天施灸一部分,明天施灸一部分。艾灸可以天天做或者隔天灸一次,但是艾條一定要用質量比較好的艾條,劣質的艾條容易損傷經絡並且耽誤治病的。
艾灸一個穴位5到30分鍾是比較常規的情況。做一次艾灸的時間一般在30分鍾到2小時。 艾灸一個穴位時間長短是靈活的。艾灸的話,一般15分鍾左右為宜,如果是 保健 灸的話,一周2次比較合適。艾灸一個穴在十分鍾左右,但是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注意:頭面部,3-5分鍾就行了,久了會容易上虛火.腹部,下肢時間可以稍久些,一般把穴位灸到微微發紅,有紅暈覺發熱即可換位置了.背部大概5-8分鍾,太久也會口乾咽燥.腰部可以久些,10-15分鍾都可以。
所以看過上面的介紹之後,艾灸時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控制。艾灸療法能夠調節人體經絡,還能夠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能力。艾灸之後,能夠排出身體毒素,能夠除濕,可謂是防病保健兩不誤。艾灸所使用的艾葉一定要是陳艾,並且在艾灸的過程當中要注意避免 燙傷 。
艾灸後的不同反應1、經絡竄感就是“灸感”,又叫得氣,有酥酥的感覺,這是好的現象。
2、感覺熱能竄到會陰,這是好的現象,說明對卵巢功能效果顯著,這是打通任脈、督脈、沖脈的現象。
3、做艾灸過程中,下腹中感覺有一股熱氣在形成,並能隨著人的意識而形成氣流,在人的經絡內來回的流動,上到頭頂,下到足底,經過的地方有酸、麻、脹、痛等不同感覺,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4、做完艾灸後,面色變得紅潤有光澤,皮膚飽滿滋潤。 色斑 快速變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後,人的心情變得舒暢很多,心情很放鬆。非常好的感覺。
6、艾灸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特別是額頭、手心、足心要出熱汗,易出大汗者一定是身體比較虛的人,需要用紅毛刺五加15克北五味子10克玉竹15克紅參10克白術15克防風10克煮水,每次飲150~200毫升,頻頻慢飲。
7、有的人艾灸時會出現寒感,甚至於灸後會覺得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多灸。
8、有的人艾灸時會出現熱感,腹腔發熱到後腰往上走到百會,往下走到湧泉。這種屬於經絡通暢,效果好。
9、有的人會出現沉感,是正常的,比較像壓了一塊大石頭。這種現象說明氣血循環不暢經絡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除身體的濁氣,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11、如果腹部或後腰出油,是 血液 粘稠, 血脂 高,血液毒素垃圾過多,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12、做艾灸的前幾次沒有什麼感覺,只有點熱,說明經絡不通,身體比較寒。
13、做艾灸時上半身熱或只是下半身熱,表明不怎麼熱的那半身的經絡不是很通。
14、灸的過程中有出現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氣的現象,然後才出的熱汗,說明體內寒氣重。
15、做完後口乾燥,咽喉難受,說明上焦有虛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頸灸,療效就會很好了。
16、開始灸很熱,過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不熱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還有就是經絡適應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勞、嗜睡(白天愛困):體質酸性,血液循環差,氣血不足,在灸後血液循環加快,所以體質弱的人前二、三次會出現乏力、睏倦現象。
18、 呼吸 急促或不順暢,情緒不穩定、頭重:心臟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腎臟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涼)尿量增加,尿色有變化: 腎功能 不佳,腎氣不足,陽虛。
20、做完艾灸後,臍部有出黃水的現象:這說明有 婦科 炎症或腸 胃炎 症。
21、做完艾灸後下部 瘙癢 、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塊:婦科不好、 月經不調 ,調整經期中,會出現短暫亂經。
22、做完艾灸後全身無力感或增加酸痛: 痛風 、月內風,體內有 風濕 ,幾次後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後持續出汗:體內濕氣重,艾為純陽之火,能幫助排濕去寒。
24、做完幾次艾灸會感覺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實下虛的症狀,在做過幾次後出現好轉反應,感覺病情加重了,建議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間穿插做 刮痧 , 拔罐 。
25、月經提前或推後:艾灸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統,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經3個月之內為調整期,月經可以提前或推後。
26、出水泡,出紅診是體內的濕毒,血毒過多,越是這種現象越要灸。
27、臍下出水泡,是有婦科問題,水泡下還有紅點是有炎症。臍周出水泡是腸道濕寒,嚴重的人會在臍周起一圈硬皮。
艾灸對人體的好處和壞處1、調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艾灸療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臨床應用時應當視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在家艾灸的方法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將艾條一端點燃,將燃端放入溫灸棒中。
3.以手掌試溫度高低,確定溫度適中,即可開始溫灸。
4.腹部用精油 按摩 完之後進行溫灸,用溫灸棒在腹部來回滾動,再點臍周穴點,(歸來、氣海、關元),使穴點經絡疏通皮膚光滑、紅潤。 溫灸時間:15分鍾。
艾灸的 注意事項1、灸器點 上火 後不可懸空過久,以免接觸皮膚時溫度過高,以致燙傷,如懸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將灸器之溫度搓低後再繼續使用,每隔一段時間,應將灸器敲除支。
2、每使用灸條二至三條後,在灸器控制口會產生溫灸油垢,應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條之通暢。
3、溫灸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溫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5、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
艾灸的製作方法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干後在室內放置1年後使用,此稱為陳年熟艾。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後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干後,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1.艾炷的製作
適量艾絨置於平底磁碟內,用食、中、拇指捏成圓柱狀即為艾炷。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製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為大、中、小艾炷。圖146。
2. 艾卷的製作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後將其置於寬約5.5厘米、長約25厘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捲成圓柱形,最後用面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製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
3.間隔物的製作
在間隔灸時,需要選用不同的間隔物,如鮮薑片、蒜片、蒜泥、葯瓶等。在施灸前均應事先備齊。鮮姜、蒜洗凈後切成約2-3毫米厚的薄片,並在薑片、蒜片中間用毫針或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蒜泥、蔥泥、蚯蚓泥等均應將其洗凈後搗爛成泥。葯瓶則應選出相應葯物搗碎碾軋成粉末後,用黃酒、薑汁或蜂蜜等調和後塑成薄餅狀,也需在中間刺出篩孔後應用。
猜你感 興趣 :
1. 護膚每個步驟需要多長時間
2. 艾灸到底多長時間
3. 艾灸對經絡的傷害
⑩ 艾灸的灸量也就是每次灸多長時間合適,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界定灸量呢
艾灸的灸量涉及到每個穴位灸多久,每次總體灸療灸多久,滿足什麼客觀標准算是一個正確的灸量,除了專業艾灸師長期的經驗積累,各有體會甚至絕招以外,廣大的小白如何居家把握一個適合的灸量應是特別普遍的剛需所在。
教科書和 養生 網路熱帖大多說每穴常規灸15-20分鍾,總體每次灸3-5穴,整體時間大概1小時之內,這僅是一個一般性的介紹,並沒有說明就灸到什麼程度算是達到了「灸透」的程度。因為在艾灸臨床,只有真正灸透,才能灸到有感覺,有灸感,有療效。不能達到灸透的標准,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就是耍流氓。
顯而易見,是否「灸透」才是判斷灸量是否合適的唯一指標。那麼達到什麼程度即為「灸透」了呢?
每個穴位都是經絡的驛站或者經絡氣血流動的匯聚點,也是艾灸輸注能量信息、粒子量子交換、光熱輻射同頻共振的樞紐關節點。因此,艾灸的時候,穴位一定要被「打開」,以方便艾灸的光熱輻射、信息和能量能夠通過穴位和經絡滲進身體裡面去,進而通過溫熱應激,激發穴位的感受器,並進一步通過經絡和間質網路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等,發揮整體調節作用。而不是虛浮在皮膚表面,僅僅產生刺熱灼熱的皮膚感覺,其實質上就是在烤肉,而不是在艾灸,不分穴位經絡的單純炙烤,其臨床治療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灸透」之後的結果是穴位必會出現「灸感」,除了常見的穴位局部溫熱甚至刺痛以外,還應該會出現穴位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微)熱遠部熱、表面不(微)熱深部熱、非熱感覺,例如酸、脹、壓、重、痛、麻、冷等。「灸透」的最高標准最好是能夠「氣至病所」,即灸感能傳導直達病痛或者是目標調理部位。
在臨床實踐中,沒灸之前,觸摸穴位周圍的肉、筋、骨頭,通常比較僵硬,隨著艾灸的進行,穴位周邊的肉筋骨的組織會逐步發生改變,並能夠通過觸摸感受到,例如有彈性了,有韌性了,柔軟順和了,按壓穴位,周邊的軟組織甚至骨頭都會跟著動。不像沒有施灸之前,比較僵硬,比較隔手和有違和感,上手一摸,大多隻有皮動,其餘的全部都不會跟著動。
除了消費者的主觀「灸感」以外,有經驗的艾灸師也能從自己的手法中,感知到是否「灸透」了,主要包括大約三個層面的變化: 第一層是形順質柔 ,主要是指穴位周邊的筋肉有彈性,關節靈活,性體恢復了正常的姿態; 第二層是氣至病所 :灸友感受到穴位局部和相關部位熱了、麻了、癢了,「灸感」舒適; 第三層是神清氣爽 :灸友覺得整個身心都舒爽服了。
綜上所述,正確的灸量應該是因人而異,因灸而異,辨人施灸,因勢利導,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才對。
我有連續48年的生物醫葯全崗位工作經歷(中醫葯研究員,高級 健康 管理師),為大家積累薈聚盡可能多的 健康 知識和經驗干貨,歡迎大家獲取分享,敬請大家多關注,多點贊多評論!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具有專業性。以前很多網友,都會說艾灸經常交可以嗎?那這個問題就是更具體,我們每天灸多長時間,每個穴位就多長時間。那麼今天我就來講一下這個比較專業性的問題。
每天教多長時間,或者每個穴位灸多長時間這個專業術語。叫灸量。
那這個灸量是什麼意思呢?我先給大家解釋下什麼叫做灸量。
先給大家解釋下什麼叫葯量。我們吃西葯都會有一個葯量,比如說一天三頓一頓,2~4顆。
這個就是葯量,那麼這個灸量也是個葯量的意思。作用!
那麼我們。灸量是多少呢!嗯,我們正常的成年人一次可以灸60~90分鍾。
那麼每一個穴位它的時間是10~15分鍾左右。
這是一個正常人的灸量啊,一定要注意正常成年人。
比如說這個人患了嚴重的感冒,怕冷鼻子塞。頭痛。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灸量提高到兩小時,甚至是三小時。
這個人感冒好了之後又恢復到一個正常人的灸量!
那麼老人和兒童的灸量是每次半小時。
每個穴位5分鍾左右。
這個時候老人我們還要區別是一個什麼樣的老人。比如說是一個60歲的老人身強力壯的,他的體質可能比那個壯小伙還要 健康 。天天去打太極,對吧?登山跑步。那麼他的酒量又可以提高到一個正常成年人的灸量,假如說這個小孩對吧,他體質比較弱。那麼我每次給他交20分鍾。再根據艾灸後的反應靈活調整。
總之我們要掌握一個原則的就是,艾灸後一定要根治身體的反應及時做出靈活的調整。原先制定的計劃可以根據艾灸後身體的反應。調整出一個合適的對策。千萬不能死板硬套,按照原定的計劃。我們身體反映才是指導我們這個艾灸,灸量是否合適的唯一標准。
中醫講究「陰平陽秘,精神乃至」,意思就是說不管什麼疾病,都是因為陰陽失衡導致的,我們治療目就是想辦法建立新的平衡。艾灸作為中醫治病的一種手段,其發揮作用主要是依賴穴位刺激和溫熱刺激,這個刺激我們就可以認為是灸量,灸量大小決定了艾灸療效,但是這個刺激量是無法用定量去衡量。《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有「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之說。
灸量不單單是每次灸多長時間,其主要包括穴位選取,灸火大小,艾灸時間,艾灸距離,艾灸頻率以及艾灸療程等。臨床灸量需因時因地因人因病制宜,也就是說艾灸因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不同疾病,選擇不同穴位針對性的艾灸。
對於題主所說單次艾灸時間長短,其實在臨床中也是沒有具體限制,我們是需要根絕患者疾病的病情程度,患者本身體質以及艾灸時間、地點等因素綜合考慮。比如夏天天氣炎熱陽氣旺盛,我們艾灸時就需要盡量單次時間短,適當延長艾灸療程,以防單次溫熱刺激太過導致患者出現傷陰症狀。相反,我們在冬天艾灸時可以延長每次的艾灸時間,這樣對於縮減疾病的恢復周期也是可以起到輔助作用。
單次艾灸時間的長短,還收到選穴的影響,對於頭面部的穴位,一般艾灸時間不宜過長,而對於胸腹部穴位以及某些嗜熱性穴位(如足三里)則可以適當延長單次艾灸時間。單次艾灸時間長短是需要在長期工作中總結和歸納,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論。對於初學者可以適當縮短單次艾灸時間,這樣可以防止刺激太多而得不償失。
首先,這個沒有準確的時間,和量。
古時人們艾灸都是用艾絨做成小艾塔直接放在人體穴位上,或隔鹽灸、隔姜灸、隔蒜灸、還有隔附子餅灸。每個小艾塔為一壯,都是灸單數壯,1、3、5、7、9壯數,認為單數為陽。艾灸其實就是補陽。至於壯數多少是要看症狀的,書上寫有的病重的灸膏肓穴灸百壯。
現在人們都是保健灸,都是懸灸:艾灸盒、手持、隨身灸罐。都是離開皮膚的,直接灸容易起泡,現在人愛美起個泡客人可不幹了。還讓賠償說是燙傷。所以都是懸灸,當然也有直接灸的像督脈灸,不過很少。
懸灸的葯效就要小了,不如直接灸。所以時間也沒有太確定,普通的小灸條、小艾柱,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都沒事,如果4.0或6.0的粗灸條時間就要少點了。當然要結合穴位的性,和客人的病症,時間上也有區別的。
一般大的艾灸 養生 館都有中醫技術主管辯證開穴位時間的。如果想調理身體還是去正規的艾灸管。
這個看個人體質及個人病的情況。對於大艾條來說,只有熱力熏,熏時間長了,皮膚乾燥,也累,還必須一個一個穴位灸,能堅持多長時間?即使能灸的時間長,估計人也堅持不下去。現在有一種新產品,是傳統艾條的傳承與創新,它與傳統艾條的區別在於利用艾熱、艾煙、艾精油,三管齊下,效率是傳統艾條的幾倍,而且方便,快捷,同時可以灸多個穴位,它燃燒15分鍾相當於大艾條燃燒45分鍾,每次可以灸幾柱,重灸、連灸,灸透,效果好。人也不累。
圖片供參考
靜靜的看你們這些人裝13,這么多人就一個說對了半句。
又是這本書上說的這個,那本書上說的那個,我就想問一句:你們懂陰陽嗎?
灸到什麼程度算是傷陽,灸到什麼程度會傷陰?
來個專業的,出來走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