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多少人口
① 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有哪些鄉鎮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2-18
② 繁昌區新港鎮路段什麼時候解封
2022年4月10就已解封。
繁昌區,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位於蕪湖市西南部,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地理坐標介於北緯30°57′—31°17′、東經117°58′—118°22′之間,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總面積590平方千米。
地處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與皖南丘陵山區的過渡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截至2020年11月,全區下轄6個鎮。[40]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繁昌區常住人口為243907人。[41]繁昌區森林覆蓋率達38.75%。山地佔總面積的40%,境內河流縱橫,水網密集,水資源地表徑量6.66億立方米。擁有金屬、非金屬等七大類34種礦產品,其中以石灰石為最,地質儲量約17億噸。
③ 安微省凡昌縣總人口數多少
安徽省繁昌縣人口二十五萬多人。
安徽 不是安微,繁昌不是凡昌
④ 安徽繁昌縣人口有多少額橋鎮人口有多少
繁昌縣官方統計數據:人口31.6萬,面積630平方公里.
峨橋鎮人口5.3萬.
⑤ 蕪湖市由哪3個縣和哪4個區組成的
截至2016年,蕪湖市由: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和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無為縣組成。
蕪湖,又稱之江城,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雙核城市。地處長三角西南部,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是華東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全國綜合交通樞紐。
截至2017年底,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總面積602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369.6萬人。
(5)繁昌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蕪湖,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又自古享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之美譽。在2018年4月2日,蕪湖入選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名單。同年10月,獲得「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
早在春秋時期,蕪湖屬吳國。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為丹陽郡,領17縣,蕪湖為其中之一。1971年3月,蕪湖縣遷駐灣鎮。同年3月29日蕪湖專區改名為蕪湖地區,蕪湖市、蕪湖縣同屬蕪湖地區。1973年2月25日蕪湖市直屬安徽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蕪湖
⑥ 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有哪些鄉鎮
截止2019年,繁昌縣轄六個鎮一個公共服務中心分別是繁陽鎮、荻港鎮、孫村鎮、新港鎮、平鋪鎮、峨山鎮和橫山公共服務中心。
繁昌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北靠長江,素有「皖南門戶」之稱,面積590平方公里,實有人口28萬。繁昌縣城緊依蕪銅路(省道321),距蕪湖市區39Km,距銅陵市區50Km,距南京152Km,距上海390Km。
(6)繁昌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繁昌縣城位於縣域中部,縣城駐地繁陽鎮。
2003年蕪湖市進行「撤鄉並鎮」區劃調整,將原城關鎮、高安鄉、橫山鎮、馬壩鄉和新港鎮合並成繁陽鎮,現狀鎮域面積達206.5Km2,人口為153175人(2003年底數據),耕地面積 72540畝。(2006年,新港與高安合建成新港鎮,2005年底繁陽鎮人口10.22萬人)。
參考資料來源:
安徽省繁昌縣人民政府官網-魅力繁昌
網路-繁昌縣
⑦ 繁昌縣簡介
繁昌是一座立縣有21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充滿生機活力、富有現代氣息的新興城市。地處皖南北部、長江南岸,隸屬蕪湖市,現轄6鎮101個村(居)委會,人口32萬,面積604平方公里。
繁昌歷史悠久。240萬年前,亞歐大陸的古人類就是在這里和曙光第一次相擁。新石器時期,這里就有人群聚居繁衍,並創造了燦爛的繆墩文化。西漢武帝元封二年(—109)立春谷縣,三國時期東吳將軍周瑜曾任春谷長。公元318年,晉元帝司馬睿率其子民千里南遷,定居於此,這片沃土始得大規模開發,並有了一個頗具魅力的名字——繁昌,沿用至今。歷代著名詩人王維、李白、梅堯臣等都曾行跡於此,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詩篇和動人的傳說。境內出土的春秋早期青銅器、楚銅貝范及宋代瓷窯器等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繁昌窯遺址、皖南土墩墓群、人字洞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9年4月,解放大軍揮師南下,繁昌作為渡江第一船登陸處,載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史冊。
繁昌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處皖南北部,其北臨長江,南望九華,東接長江金三角,西通中部腹地,素有「皖南門戶」之稱。浩浩長江,由西向東,穿山越嶺,奔騰而來,在這里形成一條寬闊平穩可行駛萬噸級船隻的「黃金水道」。滬銅鐵路、沿江高速公路宛如兩條巨大的動脈,將繁昌同富饒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和廣大內陸腹地連接起來。由繁昌前往南京祿口、合肥駱崗機場也非常方便,車程不到一個半小時。
繁昌資源豐富。604平方公里錦綉山川蘊藏著豐厚的各類資源,尤以礦產資源為最,儲藏著燃料、金屬、化工、冶金輔助材料等7大類33種礦產。繁昌屬北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千姿百態的地形,暖濕適宜的氣候,使這里生活、生長著極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馳名中外的「長江三鮮」(鰣魚、刀魚、螃蟹)即產於此。
改革開放以來,繁昌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的優勢,始終堅持「以工強縣、以農安縣、以商富縣」的發展方向,縣域綜合實力日益增強,對外開放日趨活躍,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目前,全縣已形成以水泥建材、紡織服裝、冶金機械、船舶製造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以蔬菜、水產、油菜、棉花為主產的優勢農業板塊,以房地產開發、現代物流、旅遊、保險、金融、中介為重點的服務業體系,以繁昌經濟開發區為主體,孫村服裝工業園、荻港建材工業園等為支撐的特色園區。縣域綜合實力位居安徽省前列。200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1億元,同比增長18.1%;完成財政收入6.41?不含基金7800萬),增長28.2%,比「九五」期末增長2.46倍;全社會固定資產蹲?2億元,增長70%;在崗職工年均工資20441元,增長30.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億元,增長15.8%;農民人均純收入4514元,增長16.9%。
「十五」期間,繁昌先後躋身於「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教育『兩基』達標縣」、「全國計劃生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安徽省綜合實力十強縣」、「安徽省文明縣城創建先進縣」等行列。
「十一五」時期,繁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更快更好地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人民生活為根本出發點。強工業、優農業、興三產,加快工業化進程,建立合理的三次產業結構;推進城鄉統籌,加快城市化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強化科教興縣,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堅持東向發展戰略,強化招商引資。力爭到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億元,年均增長16%;財政收入18億元,年均增長22.9%;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0億元,年均增長20%;在崗職工工資年均增長8%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以上;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20%。力爭把繁昌建設成為經濟更具實力,發展更具活力,環境更加優美,人民更加富裕,社會更加和諧的工業強縣,奮力爭當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排頭兵。
行政區劃
繁昌縣錄屬安徽省蕪湖市,現轄六鎮(繁陽、荻港、孫村、平鋪、新港、峨山)。全縣面積604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
【繁陽鎮】縣城所在地,轄城北、城東、城南、新建、龍亭、雲路、繁陽、西苑、新化、馬壩、橫山11個居委會和范馬、鐵門、陽沖、城西、華陽、鐵塔、戴店、三元、棗園、新合、橫山、橫東、西街、庫山、大陽、茶山、馬廠、缸窯18個村委會,行政區劃面積128.9平方公里,人口10.2萬。
【荻港鎮】位於縣城西部,轄德遠、中街、南橋、桃街四個居委會和桃沖、鵲江、楊灣、楊山、慶大、新河、渡江、筆架、赭圻、潘沖10個村委會,行政區劃面積87.75平方公里,人口4.3萬。
【孫村鎮】位於縣城西南部,轄橋西、黃滸2個居委會和長寺、長壠、犁山、九連、梅沖、水口、楓墩、金嶺、龍華、義興、感定、汪洋、萬里、順風、大沖、中分、八分、張塘、代亭、汪沖、赤沙21個村委會,行政區劃面積153.52平方公里,人口5.8萬。
【新港鎮】位於縣城西北部,轄2個街道居委會和新東、荷圩、克里、克山、義合、磯山、泥埠、草山、裕民、白象10個村委會,行政區劃面積77.1平方公里,人口5.25萬。
【平鋪鎮】位於縣城東北部,轄1個街道居委會和五華、寒塘、平鋪、新牌、龍崗、馬仁、新林、茶沖、山河、新塘、郭仁、蔡鋪、官塘13個村委會,行政區劃面積89.6平方公里,人口3.2萬。
【峨山鎮】位於縣城東部,轄象形、灣店、童壩、鳳形、沈弄、千軍、東島、柏樹8個村委會,行政區劃面積76.6平方公里,人口2.5萬。
繁昌歷史
歷史沿革
西漢武帝元封二年(—109)建春谷縣,屬丹陽郡。三國吳永安年間(258~264)地屬故彰郡。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屬宣城郡。
東晉元帝大興元年(318),司馬睿即位建康(今南京),其襄城郡繁昌縣(故址繁陽亭在今河南臨穎縣西北30里)之民因避戰禍,從帝渡江,流聚春谷,遂於春谷地僑置襄城郡繁昌縣,是時春谷、繁昌兩縣並立。成帝咸和四年(329)僑置淮南郡,領春谷、繁昌等縣。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改春谷為陽谷。晉安帝義熙九年(413)省陽谷入蕪湖縣,又省蕪湖入襄垣縣。自是春谷廢,唯繁昌存。
南朝宋邦武大明六年(462),淮南郡並入宣城郡,繁昌縣屬宣城郡,明帝太始三年(467)復屬淮南郡。梁武帝天監元年(502),以陽谷地置南陵郡,治赭圻(故城址在今荻港鎮)。
隋開皇九年(589),罷南陵郡置南陵縣,廢繁昌等縣更置當塗縣,是時繁昌縣闕,南陵縣治赭圻,屬宣州。
唐武後長安四年(704),移南陵縣治於青陽域(即今南陵縣城),屬宣城郡。
南唐升元年間(937~943),割南陵五鄉,復置繁昌縣(治屬在縣西北延載鄉,今新港辦事處),屬江寧府。
北宋太祖開寶八年(975),繁昌縣屬宣州。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屬江南東路太平州。
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屬江南東路太平州。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太平州為太平路。順帝至正十五年(1355),明兵渡江,首取江浙行省江東道太平路,升為太平府。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定太平府直隸京師。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改京師為南京,稱南直隸太平府,繁昌屬之。英宗天順元年(1457),繁昌縣知縣王旬,因縣治瀕大江之沖,據南畿上游,往來供遞鉅劇,邑小莫支,民滋消耗,建議朝廷改遷,邑人中丞吳琛贊之,始遷縣治於金峨上鄉(即今繁昌縣城),以延載鄉故城為舊縣鎮。
清順治二年(1645),康熙六年(1667),繁昌縣先後隸屬江南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太平府。
中華民國初,繁昌屬蕪湖道。民國16年(1927),屬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21年(1932)屬第九督察區,民國29年(1940)屬第六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屬安徽省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蕪當專區,1950年上半年轉轄於池州專區,1952年劃歸蕪湖專區,1981年上半年屬宣城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改屬蕪湖市。
自然地理
動物資源
【獸類】境內有鹿、獐、、獾(有豬獾、狗獾)、麂、野豬、穿山甲(又稱鯪鯉)、楊子鱷、白鰭豚、江豚(江豬)、狐、竹狗(豹狗)、果子狸、刺蝟、白石、松鼠、兔、山貓(也稱狸貓、豹貓)、黃鼬(俗稱黃鼠狼)、褐家鼠、田鼠、蝙蝠等出沒,水獺(俗稱水獺貓)罕見,狼少見,梅花鹿、野山羊基本絕跡,虎,1952年後至今未見,金錢豹,1977年後至今未見。
【禽類】候鳥有雁、天鵝、燕子、鳧(一名野鴨,有綠翅、花臉、綠頭野鴨之分)、寒鴨(俗稱雪老鴨)。非候鳥有:雉(俗稱野雞)、鴿、畫眉、雀(有雲雀、山麻雀、家麻雀之分)、喜鵲、山和尚、鴝鵒(也稱八哥)、白頭翁、斑鳩(鵓鴣)、大杜鵑(也稱布穀)、竹雞、苦鴨、啄木鳥、翠鳥(俗稱綠翠)、鶇雞、鷺、鸕鶿(俗稱魚老鷹、魚老鴨)、烏鴉、鵪鶉、貓頭鷹、老鷹、白鷳、白頸長尾雉等。舊志記載有鴛鴦、山凰,今未見。
【魚類】已記錄的有62類,隸屬11目,20科,主要有:鱭(刀魚)、鰣魚、河豚、青魚、草魚、鰱、鱅(胖頭魚)園尾斗魚、沙魚、刺鰍、青鱒、黃條、吻蝦虎、黃鱔、胭脂魚、鯉、鯽、鱖魚、泥鰍、麥穗魚、中華鱘等。舊志載,隱靜山(五華山)碧霄峰下涌珠泉出金鬣魚,今無。
植物資源
【樹木】常見的樹木有:馬尾松、杉、法國梧桐、側柏(扁柏)、檜柏(刺柏)、檀樹(有黃、青兩種)、洋槐、樟、梧桐(俗稱青桐)、楓楊、楓香、白楊、烏桕、柳棟、麻棟、小葉棟、桷櫟、化香、茅栗、板栗、柞樹、棕櫚、皂莢、苦櫧、冬青、檫木、合歡、黃荊、枸骨(也稱鳥不宿、枸橘子)、山楂、栲木、椿(香椿)、樗(臭椿)、榆、銀杏(白果)、女貞、木荷、野柿、桑、黃連、梔子、紫薇、臘梅、烏榕、喜樹、水杉、枸樹(也稱谷樹)、水樺、算盤球、杜鵑、勺樟、鹽膚木等。此外,馬仁山有百畝左右楠木林,極為罕見,荻港板子磯有500年以上古樹銀杏1棵。
【竹類】竹以栽培為主,主要種類有:毛竹、桂竹、紫竹、水竹、澹竹、老竹、木竹、慈竹、苦竹、斑竹、雷竹等,其中毛竹面積最大。
【葯用植物】縣內葯用植物計約166科,788種,其中大宗葯材有:丹皮、明黨參、紫黨參、仙鶴草、蘆根、益母草、藕節、墨旱蓮、香附、漬竹葉、半邊蓮、紫地花丁、銀花、茵陳、敗漿草、地榆、蕪花、旋復花、何首烏、白芍、覆盆子、徐長卿、夏枯草、白茅根、玉竹、雞內金(動物科)等。
名貴葯材有:枯梗、半夏、太子參、金蟬花、辛夷、麥冬、靈芝、石耳、貝母等。
引種葯材有:杜仲、厚朴、貝母、紅花、玄胡、白木、生地、板蘭根、大黃、山茱萸等。
【經濟植物】主要有水稻、油菜、棉花、小麥、玉米、大麥、紅薯(山芋)、洋芋、花生、甘蔗、雷竹、蔬菜、瓜果、茶葉、食用菌類等。
蔬菜類主要有:結球白菜、普通白菜、結球甘藍、芥菜、花椰菜、春白菜、苤藍、菜苔、菊花心、蘿卜、胡蘿卜、蕪菁、茄子、西紅柿、辣椒、黃瓜、南瓜、冬瓜、絲瓜、瓠瓜、筍瓜、苦瓜、菜瓜、地瓜、四季豆、豇豆、扁豆、毛豆、豌豆、蠶豆、刀豆、綠豆、韭菜、大蔥、蒜苗、洋蔥、馬鈴薯、生薑、芋艿、菠菜、芹菜、莧菜、萵苣、茼蒿、芫荽、藕、菱角、荸薺、茭白、菱角菜、雞頭菜、金針、竹筍、香椿、穭蒿、薺菜等。
瓜果類主要有:西瓜、香瓜、棗、蘋果、梨、桃、桔、李、柿、杏、葡萄、核桃、櫻桃、草莓、板栗、石榴等,其中繁昌長棗個大、皮薄、核小,其製成的「金絲蜜棗」,名列全國「八大名棗」之一,為清時貢品。
地形氣候
繁昌地勢西南高面東北低,地貌類型多樣,山、圩、洲、灘兼有,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東南部,一般在400米以下;北部和東部為平原,海拔7—30米。
境內主要山嶺有:寨山、紅花尖、馬仁山、五華山、浮山,分布在縣境西北部。
寨山:曾名覆釜山。位於縣城西北11公里,地處荻港和新港地界,呈東西走向。主峰高程477.2米(1956年黃海高程系,下同),為縣內最高點。
紅花尖:一名紅花山。位於縣城西偏北7公里,地處繁陽、孫村地界,主峰高程450米,與長壠山構成東西走向山脈。
馬仁山:位於縣城南偏14公里,地處孫村與南陵縣地界。山脊線呈「W」型曲折,與朝山頭一脈相承,主峰高程316.1米。
五華山:曾名隱靜山。位於縣城東南8公里,地處平鋪、峨山毗連地帶。山脊線南北走向,與尖山、諸侯嶺一脈相承,主峰高程279.5米。
浮山:曾名隱玉山,位於縣城東北7.5公里,地處峨山、峨橋毗連地帶,為一侵入構造孤山,三面圩區環繞,唯南向一線余脈和千軍嶺相連,主峰高程431.6米。
境內平原按其特徵分為圩區平原和少量河谷平原。圩區平原面積近200平方公里,地勢低平,水網密布,一般標高6—10米,是我縣主要農業生產基地。分布在縣境漳河系統及北部橫山河和西部黃滸河流域。河谷平原,俗稱「沖田」,面積約39平方公里,一般高程8—30米,包括孫村赤沙河流域龍塘灣至九連圩一帶、水口山至九連圩一帶以及荻港古家沖、繁陽長形沖、范沖、峨山毛塘等地。
境內主要河流和地表水系有:長江、漳河、峨溪河、泊口河、黃滸河、龍窩湖、蘇伍灘和中塘。
長江:自西南向北斜貫縣西、北邊界,境內流程近30公里,水面寬1至2.5公里,最窄處800米(荻港鳳凰磯)。
漳河:源於南陵縣綠嶺荷花塘和戴家匯的水漣洞,流經我縣平鋪鎮肇埠後,環繞縣境東部,於魯港入長江,境內流程近20公里,河寬30至105米,其支流有峨溪河和泊口河。
峨溪河:源於繁陽范沖,流經縣城南門橋(古稱上峨橋)於峨橋(古稱下峨橋,現屬三山區)並入漳河,全程約23公里,河寬5至60米,屬季節性河流。
泊口河:源於平鋪鎮荷花嶺,自南向北,與龜山附近湖窪融成一片,至峨橋泊口闡泄入漳河,流程近9公里,河寬5至20米。
黃滸河:源於南陵縣韭菜崖和銅陵縣水龍山,為我縣西南與銅陵縣毗鄰界河,經孫村赤沙灘,沿孫村、荻港西注長江,境內流程約27公里,河寬15至34米,屬季節性河流。
龍窩湖:為長江彎道形成的牛扼湖,地處三山區境內(現歸我縣管轄),面積近10平方公里,水面近萬畝。龍窩湖屬富營養型湖泊,天然餌料豐富。湖中魚類資源眾多,是我縣最大的水產養殖基地。
蘇伍灘和中塘:位於平鋪鎮境內,原為相連水域,面積近2平方公里。清道光六年《繁昌縣志》稱:「首受繁南兩縣諸山之水,長闊無際,水漲時一望如湖」,現僅存中塘水面約0.5平方公里。
繁昌位於北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南緣,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雨量適中,無霜期較長,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3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244.1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68.3小時,年均無霜期231天。
地理位置
繁昌縣位於皖南北部,長江南岸,介於北緯30度37分至31度17分,東經117度58分至118度22分之間,面積615平方公里。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長江,自縣域西南向東北川流不息,峨溪河由南向北穿城而過,匯入長江。版圖近似彎月,鑲嵌在美麗的長江之畔。
礦產資源
繁昌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根據地質勘探境內擁有金屬、非金屬、燃料、化工、冶金輔助材料等七大類34種礦產品。其中,金屬礦產有鐵、鋅、銅、金、銀等;非金屬礦產有石灰石、沸石、瓷土、膨潤土、花崗岩、大理石、紫墨玉、磚瓦粘土等;燃料有煤、泥煤、天然氣;化工原料有硫、硫鐵礦、石膏、重晶石等。
金屬礦產中鐵礦石儲量最多,保有儲量約4000餘萬噸,並且含鐵品位高,有害元素低,伴有自熔或半自熔礦物。主要礦床有長龍山鐵礦床、白馬山鐵礦床、順風山鐵礦床、小陽沖鐵礦床、鐵山坡積鐵礦床。縣內已形成上規模的開采企業有荻港楊山鐵礦集團公司、孫村磁墩頭鐵礦公司、蘆南大元旦鐵礦、俞沖鐵礦等。此外還有國有馬鋼桃沖鐵礦、國有銅陵順風山鐵礦等。其次是鋅礦,礦石量7.55萬噸,金屬量0.67 萬噸,分布在峨山鄉隨山、繁陽鎮陽沖等地。第三為銅礦,儲量約4000噸。
非金屬礦產中以石灰石儲量最豐富,地質儲量17億噸,含氧化鈣50-55%,全縣年產350萬噸以上;沸石礦地質儲量約1.5億噸, 沸石礦物一般含量40-60%;膨潤土幾千萬噸以上;花崗岩分布面積15平方公里,約10億立方米;紫墨玉分布在荻港、孫村等地;紫砂陶土分布在平鋪、峨山等地;高嶺土(瓷土)儲量相當豐富,而且質地優良,澤白似玉,結構細膩,是製造瓷器的上等原料,暢銷江浙。
燃料主要是煤的儲量較為豐富,據現有資料統計約1500萬噸左右;泥煤儲量約6000萬噸;還有天然氣估計儲量約4500萬立方米。
化工原料主要為硫、硫鐵礦,現探明的儲量為1000萬噸。
經濟建設
2006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4.84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1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0億元,同比增長8.3%;第二產業增加值25.30億元,增長26.3%;第三產業增加值14.55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為11.1:56.4:32.5的水平。
從各產業對GDP的貢獻來看,一、二、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5.7%、75.7%和18.6%,其中工業對GDP的貢獻率為64.2%;分別拉動GDP增長1、13.9和3.4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拉動GDP增長11.7個百分點,經濟運行總體態勢發展良好。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農村經濟,通過調整政策、增加投入、改善環境、優化服務,提高農業的市場化、集約化、現代化水平,使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2006年,全縣認真貫徹落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以產業化為載體,以市場為導向,農業經濟和社會效益全面發展。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4365公頃,比上年減少684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2707公頃,比上年減少41公頃;油料種植面積6230公頃,比上年減少315公頃;蔬菜種植面積3598公頃,比上年減小196公頃。實現農業總產值8.61億元,比上年增長7.2 %。其中養殖業的比重由上年的27.9%上升到29.6%,種植業的比重與上年基本持平。新農村建設全面啟動,平穩推進。
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7.48億元,比上年增長33.8%。其中10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47.47億元,比上年增長35.0%。規模以上工業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1.3%,比上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2006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3.12億元,佔全縣生產總值的51.3%。 年末工業總產值超億元的企業8家。
投資規模平穩增長。2006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58億元,比上年增長62.8%。在投資總額中,城鎮投資23.35億元,增長95.3%;農村投資4.93億元,下降0.4%。從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21.54億元,增長73.5%;第三產業投資7.96億元,增長39.4%。從行業看,工業投資增長73.8%,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74.7%;交通運輸業、水利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及社會保障和福利業投資分別增長89.9%、39.0%和291.5%。
房地產開發穩中有升。全年全縣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額1.30億元,比上年增長2.7%。房屋施工面積23.3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7%,竣工面積5.07萬平方米,下降54.4%。商品房銷售額14739萬元,增長72.9%。
計劃總投資50億元的蕪湖海螺水泥項目,有3條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建成投產,當年完成投資10.9億元。新增水泥熟料生產能力450萬噸。
消費市場穩中趨旺。2006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4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8.69億元,增長18.3%;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1億元,增長1.7%。分地區看,縣級消費品零售額7.49億元,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5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9%、21.6%。
利用外資水平穩步提升。2006年,全縣共引進內資項目126個,其中投資超億元的5個,實際利用內資25.87億元,增長12.6%;實際利用外資5478萬美元,增長45.8%,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419萬美元。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2006年全縣進出口總額達165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0.3%,其中出口1604萬美元,同比增長27.1%。
繁昌經濟開發區經省政府批准按省級開發區籌建,按照「一區多園」的模式,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編制了綜合工業園7.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規,投資1.2億元實施了2平方公里的「五通一平」工作。孫村輕紡服裝工業園完成基礎建設投資2497萬元,配套功能不斷增強。荻港新型建材工業園規劃正在編制。開發區當年引進項目70個,引進資金12.6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9.4億元。
旅遊業高速發展。2006年,全縣接待國內外遊客16.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3.9%,其中,接待海外遊客0.04萬人,比上年增長73.4%; 2家旅行社國內組團1.61萬人次,增長106.1%。全年實現國內旅遊總收入1.40億元,增長28.2%。馬仁奇峰躋身4A級旅遊景區行列。年末星級酒店1個,客房總數208間。
⑧ 安徽省56縣各縣人口是多少
六普數據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 常住人口數
安徽省 合肥市 長豐縣 629535
安徽省 合肥市 肥東縣 861960
安徽省 合肥市 肥西縣 858895
安徽省 蕪湖市 蕪湖縣 294039
安徽省 蕪湖市 繁昌縣 257764
安徽省 蕪湖市 南陵縣 404278
安徽省 蚌埠市 懷遠縣 1028066
安徽省 蚌埠市 五河縣 621973
安徽省 蚌埠市 固鎮縣 541644
安徽省 馬鞍山市 當塗縣 624771
安徽省 淮北市 濉溪縣 1000955
安徽省 銅陵市 銅陵縣 249595
安徽省 安慶市 懷寧縣 593000
安徽省 安慶市 樅陽縣 839000
安徽省 安慶市 潛山縣 500000
安徽省 安慶市 太湖縣 515000
安徽省 安慶市 宿松縣 571000
安徽省 安慶市 望江縣 527000
安徽省 安慶市 岳西縣 322000
安徽省 安慶市 桐城市 664000
安徽省 黃山市 歙縣 409300
安徽省 黃山市 休寧縣 250500
安徽省 黃山市 黟縣 80700
安徽省 黃山市 祁門縣 157800
安徽省 滁州市 來安縣 432021
安徽省 滁州市 全椒縣 383885
安徽省 滁州市 定遠縣 779174
安徽省 滁州市 鳳陽縣 644895
安徽省 滁州市 天長市 602840
安徽省 滁州市 明光市 532732
安徽省 阜陽市 臨泉縣 1543218
安徽省 阜陽市 太和縣 1361145
安徽省 阜陽市 阜南縣 1168117
安徽省 阜陽市 潁上縣 1196535
安徽省 阜陽市 界首市 561956
安徽省 宿州市 碭山縣 800408
安徽省 宿州市 蕭縣 1130916
安徽省 宿州市 靈璧縣 975308
安徽省 宿州市 泗縣 79865
安徽省 巢湖市 廬江縣 974000
安徽省 巢湖市 無為縣 1180069
安徽省 巢湖市 含山縣 376000
安徽省 巢湖市 和縣 562000
安徽省 六安市 壽縣 1008116
安徽省 六安市 霍邱縣 1246129
安徽省 六安市 舒城縣 749273
安徽省 六安市 金寨縣 514456
安徽省 六安市 霍山縣 315144
安徽省 亳州市 渦陽縣 1212054
安徽省 亳州市 蒙城縣 1062080
安徽省 亳州市 利辛縣 1167087
安徽省 池州市 貴池區 587170
安徽省 池州市 東至縣 468280
安徽省 池州市 石台縣 92238
安徽省 池州市 青陽縣 230618
安徽省 宣城市 郎溪縣 320600
安徽省 宣城市 廣德縣 487200
安徽省 宣城市 涇縣 299555
安徽省 宣城市 績溪縣 156100
安徽省 宣城市 旌德縣 120000
安徽省 宣城市 寧國市 376900
⑨ 繁昌縣的人口
2010年全縣常住人口257764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零時的268695人相比,十年共減少10931人,下降4.07%,年平均下降0.41%。全縣普查登記的戶籍人口280169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563人,增長0.56%,年平均增長0.06%。
⑩ 安徽省有哪些市
1.安徽下轄16個市,省會合肥在安徽中部。其他15個城市從北到南依次是宿遷、淮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合肥、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蕪湖、廬山,六安市最大,淮北市最少。安徽省以「安慶府」「徽州府」首字聞名。3.國土橫跨湘江、黃河東西南北,新安江穿梭其中,與江蘇省、浙江省、湖北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接壤。貨物東西南北寬約450公里,長約570公里,總面積1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各地。地貌由淮南平原、江准丘陵和皖南山區組成。區內湖泊星羅棋布,是非常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景觀。安徽省十六個地級市分別是合肥、蕪湖、蚌埠、淮南、馬鞍山、淮北、銅陵、安慶、黃山、阜陽、宿州、滁州、六安、宣城、池州、亳州。2.蕪湖,簡稱「蕪湖」,又稱江城、九子,是安徽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是長三角中心區27個城市之一。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產業基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G60科技創新走廊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城市。5.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是長三角中心區27個城市之一。是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的示範城市。標簽:安徽省地級市截至2020年7月,安徽省共有16個省級城市:合肥、蕪湖、蚌埠、淮南、馬鞍山、淮北、銅陵、安慶、黃山、阜陽、宿州、滁州、六安、宣城、池州、亳州。安徽省安徽,簡稱「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由當時的安慶和徽州的首字母合成。省會合肥,地處長江三角洲。安徽省位於東經114° 54′—119° 37′和北緯29° 41′—34° 38′之間,東鄰江蘇,西接河南、湖北,東南接浙江,南接江西,北接山東。安徽文化發展歷史悠久,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四大文化圈組成。安徽沿海有沿江八百里城市群和皖江經濟帶。https://m.feimiao.cn/uploads/allimg/211129/1638158062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