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消毒法操作時間多少
A. 執行手洗手或衛生手消毒,搓手至少要多長時間
洗手六步需要15秒,快速手消毒沒規定多長時間。每步15秒,雙手就是三分鍾。
B. 幼兒園廚房消毒方法及時間
幼兒和教職員工在幼兒園的餐食都是由幼兒園廚房提供。在非常時期,為了保證幼兒和教職員工的健康,一定要做好廚房和餐具的消毒。
餐具的清洗與消毒
1. 清洗餐具、用具時,應做到專池專用,並在水池的明顯位置註明標識。餐具在清洗消毒過程中須做到"一刷、二洗、三沖、四消毒"。
2. 嚴格執行餐具清洗消毒流程,消毒程序按分類-去渣-浸泡-刷洗-沖洗-消毒-分裝-保潔8個程序進行。消毒完的餐具必須用放入碗櫃內,並關好櫃門,防止污染。
分類
去殘渣 洗碗工用百潔布刮掉餐具表面上的大部分殘渣、污垢, 放入浸泡池中。
浸泡 將餐具內的雜物刮掉後,放入水池浸泡5~10分鍾。
刷洗 清洗時,在水池裡放入5~10/1000的洗滌劑,注入熱水,將洗潔劑攪拌均勻,水溫控制在40℃,用鋼絲球將餐具刷凈。
沖洗 餐具清洗干凈後,用流動水將餐具內外沖凈殘留的洗滌劑,放入控水池把水控干。如需要化學消毒的餐具放入消毒池內。對每餐未使用的餐具,必須收回洗碗間用清水沖洗,進行消毒後,方可再用。
消毒 餐具瀝干水後,將洗滌好的餐具放入消毒櫃內進行消毒,溫度保持在120℃~125℃,消毒時間不得少於15分鍾。消毒後的餐具不得用毛巾、餐巾擦乾。
入櫃 消毒後的餐具統一放在專用碗櫃內,擺放時底應朝上,口應朝下,擺放要整齊,避免與其他雜物混放,防止用具重復污染,並對碗櫃定期清洗和消毒。
保潔 餐具消毒、入櫃結束後,鎖好櫃門和洗消間門,避免人員流動引起污染。
分餐間的清潔與消毒
1. 分餐間安裝足量紫外線消毒燈,備餐前開燈30分鍾進行消毒並做好消毒記錄。
2. 分餐人員進入分餐間要更換干凈的專用工作衣帽,清洗、消毒雙手,必要時戴手套、戴口罩進入備餐間分餐,操作時避免食品受到污染,離開再次返回要重新清洗消毒雙手,非操作人員不得進入,不得在備餐、分餐間從事與分餐無關的活動。
3. 分餐用的工具做到每餐清洗消毒。
4. 分餐人員負責檢查食品質量,發現有感官性狀態異常的應立即停止分餐,並及時上報保健醫,分好的幼兒餐應盡快送到班級,不得在分餐間長時間存放。
5. 分餐結束後及時做好清潔衛生工作,保持備餐分餐間的干凈整潔。
6. 分餐用的餐具、工具做到每次用後清洗、消毒。
7. 分餐間每日供餐後要及時進行清掃,保持清潔衛生。
配餐間紫外線消毒方法
紫外線燈應按功率不小於1.5W/m³設置,紫外線燈宜安裝反光罩,強度大於70µW/cm²。紫外線燈應分布均勻,距離地面2m以內。在無人工作時燈開半小時以上進行空氣消毒,並有消毒記錄(記錄消毒日期、開燈時間、閉燈時間及消毒人員簽字)。
廚房排水溝的清潔與消毒
廚房排水溝每天下班前,清理干凈水溝兩側及地面的食物殘渣並進行消毒。
C. 餐廳餐具消毒流程是怎樣的
餐具的消毒標准五步驟: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五保潔。
1、洗:將餐具上的殘留物洗去,放入洗滌池或洗滌裝置中用清潔劑將其洗凈。
2、刷:用刷子或各種清潔用具把餐具刷干凈。
3、沖:將使用洗滌劑的餐具用清水清洗,沖洗至少三次。
4、消毒:用高溫,葯物或者紅外線電子消毒櫃消毒。
5、保潔:將消毒後的餐具放在保潔櫃中,要進行密封,防止細菌的進入。
(3)六步消毒法操作時間多少擴展閱讀:
餐具消毒的3個常用方法如下:
1、煮沸消毒:將洗滌潔凈的餐具置入沸水中消毒5分鍾。煮沸5分鍾就能殺死一般細菌,家用餐具可每周定期煮一下。此法也可以升級為蒸汽消毒,將餐具放入籠屜上蒸5—10分鍾,效果也很好,而且不會使餐具掛上水鹼。
2、微波爐消毒:一定強度的微波能在3分鍾內殺滅大腸桿菌;6分鍾內殺滅導致腹瀉、結腸炎的病菌。不過由於微波爐內溫度過高,容易將餐具烤焦,降低殺菌效果。所以餐具消毒應先用濕毛巾包裹。另外,金屬餐具一定不能放在微波爐中加熱。
3、化學浸泡消毒:對於不耐高溫的餐具,可使用漂白粉、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浸泡。葯液濃度要按規定要求,浸泡時注意葯液必須沒過餐具;浸泡時間要充足,一般需15—30分鍾。浸泡後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最好用流動水沖洗。
D. 六步洗手法不得少於多長時間
「 六步洗手法 」的每個步驟不少於10秒。具體如下:
1、首先,用水將手沖洗一遍,然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打出泡沫。然後雙手五指並攏,大拇指分開,互相搓揉掌心。
(4)六步消毒法操作時間多少擴展閱讀:
六部洗手法的好處:
絕大多數傳染病通過適宜的手衛生是可以預防的,預防呼吸道傳染病除了要嚴防呼吸道傳播,尤其更要注意手的清潔和消毒。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為例,病毒通過病人噴出的飛沫散播到空氣中,可以黏附在物體上,存活較長時間。
而這些病菌傳播疾病的重要媒介,就是我們的手,日常生活中,雙手與物品接觸的機會最大,有實驗表明,人的一隻手上大約黏附40多萬個細菌,而人在一小時內會至少三次用手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巴等部位,都可能為病原傳播創造機會。
甲型流感病毒可以通過接觸物體傳染,最好每天幾次,用肥皂和溫水清洗雙手,特別是在流感疫情受影響地區。盡量避免用手接觸眼睛、鼻子或嘴巴。
在辦公室經常保持使用物品的清潔衛生,如門把手、電話、燈的開關和咖啡機等。使用公共廁所時要注意,用水龍頭沖洗後,要使用一次性的干凈紙巾,在使用干手的熱空氣裝置也一定要小心。
E. 清潔消毒的四個步驟是什麼
清潔消毒的四個步驟以餐具為例:一洗,二刷 ,三沖, 四消毒。
1、洗:先用熱水洗去食物殘渣(水溫以50~60℃為宜)然後將餐具放入清洗消毒專用水池,與食品原料、清潔用具及接觸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開。採用化學消毒的,至少設有3個專用水池。
2、刷:用刷子或各種清潔用具 把餐具刷干凈。
3、沖:將使用洗滌劑的餐具用清水清洗,沖洗至少三次。
4、消毒:餐飲具應首選熱力方法進行消毒,嚴格按照「除殘渣、鹼水(或洗滌劑)刷、清水沖、熱力消、保潔」的順序操作。
使用化學葯物消毒的嚴格按照除殘渣、鹼水(或洗滌劑)刷、清水沖、葯物泡、清水沖、保潔的順序操作,並注意要徹底清洗干凈,防止葯物殘留。
(5)六步消毒法操作時間多少擴展閱讀:
餐具清洗消毒制度
1、餐具、菜具、熟食容器等餐後應立即清洗消毒,做到使用一次,清洗消毒一次。
2、負責餐具消毒工作的專職人員應身體健康、工作認真。
3、餐具清洗消毒必須嚴格按規定的程序操作。熱力消毒程序:一刮、二洗、三沖、四消毒、五保;葯物消毒程序:一刮、二洗、三消毒、四沖、五保潔。
4、餐具消毒應做到下列要求:熱力消毒:煮沸蒸汽100℃蒸30分鍾。遠紅外120度℃,15~20分鍾。葯物消毒:有效氯濃度250PPM,消毒時間5分鍾。
5、消毒完畢的餐具、茶具等應立即放於清潔的櫥、櫃內保潔,防止再污染。
6、廚房內使用的食品容器、用具,必須在指定的容器洗刷槽內洗刷,洗刷後置於指定的消毒器內進行消毒,未經清洗消毒的容器、用具不得使用。
F. 六步洗手法揉搓時間應不少於多少秒
六步洗手法的每個步驟不少於15秒。
觀察到醫護人員平均洗手時間少於15秒。除了洗手時間非常短外,醫護人員常不能洗到手和手指的所有表面。揉搓時間的長短會影響手衛生效果,使用手消毒劑揉搓時,如果未達到15秒即乾燥,則是由於取液量未達到推薦值,從而影響手消毒效果。雖然揉搓時間長,效果會更好,但過長的時間會降低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
洗手注意事項
1、在洗手時用流動的水洗比較好。
2、注意清潔到位,洗手時對於指甲、指尖、指縫、指關節在內的每個部位都要認真清潔到位。
3、洗手時,不僅吃飯前後要洗手,在看望病人前後也要洗手。
4、手部清潔後,還要用一次性紙巾擦乾,避免水分殘留,否則更容易沾染上一些細菌。
G. 手術室洗手的時間是多少洗手步驟
洗手全程5分鍾左右
六步洗手法具體步驟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五步: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六步: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H. 六步洗手法的目的和注意事項,
六步洗手法已經更改為七步洗手法。
(一)目的
清除手部污物和細菌,預防接觸感染,減少傳染病的傳播。
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治,及室內通風換氣、家庭和個人衛生越來越受到重視。手與外界接觸最為廣泛,傳播急性傳染性疾病的機會就多。專家提倡:百姓要像醫務人員一樣,用七步洗手法清潔自己的手,以減少傳染病的傳播。
(二)注意事項
環境要求:寬敞明亮、有非接觸式自來水龍頭和齊腰高的水槽。
洗手前准備:手部無傷口,剪平指甲;穿好洗手衣(或收好袖口),戴好口罩、帽子;備好洗手液(或肥皂)、乾燥的無菌擦手巾。
要徹底清洗戴戒指、手錶和其他裝飾品的部位,注意,應先摘下手上的飾物再徹底清潔,因為手上戴了戒指,會使局部形成一個藏污納垢的「特區」,稍不注意就會使細菌「漏網」。
洗手每一步揉搓時間均應大於15秒。
I. 護士塗擦消毒手時,塗擦時間不少於多長時間
採用流動水洗手,取皂液或洗手液塗擦雙手進行消毒,認真搓擦雙手掌心、手背、指縫、指甲至少15秒,每一步不少於2秒,應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塗擦消毒時應當徹底,特別注意指甲、指尖、指縫及腕部,每一步搓擦不少於2秒鍾。盛裝皂液的容器應保持清潔與乾燥,擦手小毛巾應一用一消毒。手無污染時也可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七步洗手法洗手。
(9)六步消毒法操作時間多少擴展閱讀:
七步洗手法是醫務人員進行操作前的洗手方法,用七步洗手法清潔自己的手,清除手部污物和細菌,預防接觸感染,減少傳染病的傳播。
醫務人員應嚴格掌握洗手的指征,即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後,穿脫隔離衣前後,發放無菌物品之前,工工作人員應嚴格掌握洗手的指征。
即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後,穿脫隔離衣前後,發放無菌物品之前,工作人員被患者體液、血液污染後,均應嚴格執行七步洗手法洗手或用速干噴手消毒劑消毒雙手。
J. 消毒步驟及使用方法
一、操作流程
1.先清潔。室內地面及物體表面應先徹底清潔,移去不用的物品等。
2.關閉門窗,撤離人員。
3.測量室內面積或體積,配置消毒液。
4.操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消毒人員戴口罩(N95醫用防護口罩)、橡膠手套、一次性防護服等。
5.選擇合適的消毒劑和消毒施葯方法。
6.對所需消毒對象進行消毒。施葯時按一定順序進行,一般由里到外、自上而下、由左到右進行噴霧。
7.作用1—2小時後開窗通風。
8.做好消毒工作記錄。
二、施葯方法
(一)普通噴霧消毒法
用普通噴霧器(如各種農用噴霧器)噴灑消毒液進行表面消毒處理,噴灑液體霧粒直徑多在100μm以上。
1.適用范圍。物體(品)表面、室內牆面和地面、室外建築物和帳篷表面、地面、車輛外表面、裝備及植被等。
2.使用要求。到達疫區或疫點後,先從足下噴灑,開辟無害化通道至操作端點,而後按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的順序依次噴灑。噴灑量可依據表面的性質而定,以消毒劑溶液可均勻覆蓋表面至全部濕潤為度。
3.注意事項。
(1)噴灑有刺激性或腐蝕性消毒劑時,消毒人員應佩戴防護口罩、眼鏡,穿防護服。
(2)室內噴霧時,噴前將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疊放好,或用塑料膜覆蓋防濕。
(3)室外噴霧時,消毒人員應站在上風向。
(二)氣溶膠噴霧消毒法
用氣溶膠噴霧器噴霧消毒液進行空氣或物體表面消毒的處理方法,霧粒直徑20μm以下者佔90%以上。由於所噴霧粒小,浮於空氣中易蒸發,可兼收噴霧和熏蒸之效。
1.適用范圍。室內、坑道、車輛、帳篷內空氣和物體表面。
2.使用要求。消毒前關好門窗,噴霧時,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順序噴霧。噴霧量以消毒劑溶液可均勻覆蓋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霧團充滿空間為度。消毒結束後,打開門窗通風,去除空氣中殘留的消毒液的霧粒及氣味。
3.注意事項。同普通噴霧消毒法,應特別注意防止消毒劑氣溶膠進入呼吸道,應使用可靠的噴霧器。
(三)擦拭消毒法
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劑溶液,擦拭物體表面。
1.適用范圍。適用於傢具、辦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車輛和裝備等物體表面,以及醫院和實驗室環境表面。
2.使用要求。用干凈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劑溶液,依次往復擦拭擬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劑要求的時間後,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殘留消毒劑。
3.注意事項。不耐濕物品表面不可使用該方法;擦拭時應防止遺漏;污物可導致消毒劑有效濃度下降,應適時更新消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