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嘎旗人口多少
㈠ 元陽縣沙拉托鄉阿嘎村民委員會怎麼樣
阿嘎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8.20公里,
國土面積16.41平方公里,海拔1380.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16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3362.68畝,其中人均耕地1.06畝;有林地15733.14畝。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25戶,有鄉村人口3845人,其中農業人口3845人,勞動力242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90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8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35.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㈡ 色達縣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截至2019年8月,色達縣屬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色達縣隸屬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東鄰阿壩州的壤塘縣,北與青海省的班瑪、達日兩縣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別與本州的甘孜、爐霍兩縣毗鄰。
轄4個片區(泥曲片區、色曲片區、色塘片區、色爾壩片區),17個鄉鎮(泥朵鄉、克戈鄉、康勒鄉、然充鄉、大章鄉、大則鄉、亞龍鄉、塔子鄉、年龍鄉、色柯鎮、洛若鎮、霍西鄉、旭日鄉、楊各鄉、翁達鎮、甲學鄉、歌樂沱鄉),134個行政村。
縣人民政府駐地色塘區色柯鎮(色塘系藏語譯音,意即金壩,又名色果根塘),北緯32°16′,東經100°19′,海拔3893.9米,距州府駐地康定444千米,距省府成都635千米。
(2)阿嘎旗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色達縣的歷史沿革:
色達縣歷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類繁衍生息於此,古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氏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當地人稱「阿嘎洛麥」即猿人之意。
色達縣古為羌地。
唐、宋屬吐蕃。
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明為烏斯藏據,屬朵甘行都指揮使司轄區。明末,瓦修骨系一部遷於色達杜柯,游牧於色柯上游。
清代康區改土歸流,趙爾豐多次札諭色達歸誠未遂。
清為「政力未逮」之地,民國時期無變化。
1952年8月,色達和平解放,西康省政府建色達縣,屬四川甘孜州。195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治縣。
㈢ 包頭小學有那些
1、包頭市小學,始建於1957年,佔地面積13703.2平方米,建築面積8126平方米。是全市唯一一所寄宿制小學,唯一一所具有招收留學生資格的學校。
2、包頭市九原區沙河第一小學,校園佔地面積32671平方米,創建於1975年,學校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辦學理念,以「全面育人、和諧發展」為辦學思想。
3、光榮道小學,是一所青山區委、區政府和教育局支持建立的公立學校。該校的教育理念是「為光小人的健康發展負責」。學校現佔地面積近一萬一千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為3800平方米。
4、少先路小學,坐落於包頭市青山區,是一所一所流動人口子女較多的學校,注重德育,開辟國學操等項目。
5、包頭市蒙古族小學,始建於1957年,佔地面積13703.2平方米,建築面積8126平方米。1999年進入「自治區義務教育實驗學校」的行列。
㈣ 包頭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014000。
包頭是蒙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又稱「鹿城」。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北與蒙古國接壤,南臨黃河,東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
屬半乾旱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轄27768平方公里,5個市轄區、1個縣、2個旗及1個開發區;常住人口285.8萬(2016年末)。
2017年12月,入選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包頭是內蒙古的製造業、工業中心及最大城市,呼包銀經濟帶、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被譽稱「 草原鋼城」、「 稀土之都」。是連接華北和西北的重要樞紐,是中國、內蒙古對外開放的重點發展地區,中國大陸鐵路交通樞紐城市之一。
㈤ 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文化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精神性。
這是文化最基本的特徵。所謂精神性是指文化必須是與人類的精神活動有關的,與人類精神活動無關的物質就不能稱之為文化,如山河湖泊、天體運行就不屬於文化范疇。
2、社會性。
文化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它是人與人之間按一定的規律結成社會關系的產物,是人與人在聯系的過程中產生的,是在共同認識、共同生產、互相評價、互相承認中產生的。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不會有文化。
3、集合性。
這是指文化必須是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許多人共同的精神活動、精神行為或它們的物化產品。它是由無數的個體組成的集合,任何個人都無法構成文化。
4、獨特性。
文化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組織或一個群體的基本因素。這些民族、組織、群體的差異性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帶有獨特性,不可能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文化存在於兩個民族或組織和群體中。
5、一致性。
這是指在一個民族、一個組織或一個群體中,文化有著相對一致的內容,即共同的精神活動、精神性行為和共同的精神物化產品。這種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相對一致性是構成一種文化的基礎。正是有了這種一致性,各種文化才有了他們各自的內涵。
拓展資料:
文化,天地萬物(包括人)的信息的產生融匯滲透(的過程)。
文化(culture)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少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獲得一個公認的、令人滿意的定義。
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
㈥ 西藏有哪些風俗習慣
西藏風俗習慣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並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後面加個:「拉」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坐,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品,要雙手去接。贈送禮品,要躬腰雙手高舉過頭。敬茶,酒,煙時,要雙手奉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
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也不吃魚肉。
敬酒時,客人須先用無名指蘸一點酒彈向空中,連續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著輕輕呷一口,主人會及時添滿,再喝一口再添滿,連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滿時,必須一飲而盡。
吃飯時要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出響。
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
禁忌在別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經筒,經輪不得逆轉。
忌諱別人用手觸摸頭頂。
㈦ 今年2022打通幾條路九原區
目前所有通往九原區路線都可通行,可下載衛星地圖查看
九原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東鄰東河區、石拐區,北靠青山區、昆都侖區,北靠大青山,南臨黃河,地處土默特平原與河套平原的結合部。位於"呼包銀榆"經濟區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的核心區域,是包頭新都市中心區所在地。
九原區轄1個蘇木、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2個工業園區。總面積734平方公里,2018年總人口30萬人,由漢族、蒙古族、回族、滿族等19個民族構成,其中蒙古族主要聚居在西部阿嘎如泰蘇木。
㈧ 蒙語好寓意的名字 獨一無二的蒙古名字大全
在我國除了漢族之外有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人員日益壯大,尤其是還設定了獨立的行政區可見人口數量增多,那麼對於蒙古族的人來說取名的話會不會更加困難呢?如果說想要給蒙語取出好寓意的名字應該從何下手呢?為大家介紹獨一無二的蒙古名字大全供有需要的人參考研究。
蒙語好寓意的名字怎麼取?
1.根據動物的名字
由於蒙古族是草原上生長的人群,所以他們對於草原上動物的熱愛也是你無法想像的,他們會以動物的名字來給自己取名,而不同的動物則象徵著差異明顯的性格特徵和寓意,例如阿獅蘭(獅)、巴爾思(虎)、那海(狗)、阿爾布古(有花紋的鹿)、脫里(鷹)、瑪喇勒(牝鹿)等,他們都喜歡敏捷且強壯的動物。
2.根據祖先的名字
因為少數民族的人員相對來說稀少,所以蒙古族也更加註重傳承的習俗,他們會以部落氏族的姓氏為名,成吉思汗所在的部落為“奇源”部,郭爾羅斯前旗王爺駐京代辦“富格日特”的後裔取首字“富”為姓,父名為布仁,則取“布仁”首字“布”為姓,父名為“呼德”,則取“呼德”首字的諧音“胡”為姓。
3.根據結實的事物取名
在草原上長大的人無論男女對於結實的事物都毫無抵抗的能力,他們也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夠健壯如牛,因此在蒙古人的名字中你可以看到許多與結實事物有關的,在蒙語中巴圖就是結實的意思,他們會在後面附加後綴,例如巴圖噶爾(結實的手)、巴圖和坦(結實的城)、巴圖布琳(全結實)等。
4.根據吉祥的詞語取名
無論是漢族還是蒙古族對於吉祥的詞語都是由衷喜愛的,畢竟名字的寓意深遠是其次,好兆頭才是名字的關鍵存在意義,所以在蒙語中那蘇圖象徵著長壽,寶音或伯顏圖、好必圖、吉日嘎朗)、賀喜格等都代表著有福氣,這些都是蒙語取名中備受歡迎的詞。
獨一無二的蒙古名字大全
"阿麗亞" 意為淘氣
"阿露思" 意為遙遠
"希吉爾" 意為珍貴
"艾吉瑪" 意為旋律
"阿娜日" 意為石榴
"安達" 意為朋友
"昂格羅瑪" 意為芳香
"昂沁" 意為獵人
"阿碧雅" 意為音
"阿碧雅思" 意為才華
"阿嘎如" 意為沉香
"阿嘎日" 意為空氣
"阿古拉" 意為山
"阿古達木" 意為廣闊
"阿木古楞" 意為安詳
"伊娜嘎" 意為愛戀
"耶拉" 意為勝利
"伊特格樂" 意為信任
"伊日貴" 意為花的名字
"傲木嘎" 意為勇
"傲其" 意為火焰
"傲雲" 意為智慧
"傲瑞" 意為領頭
"傲日格樂" 意為峰
"傲日其郎" 意為宇宙
"奧雲塔娜" 意為珍珠般美麗、聰智
"沃斯" 意為水
"烏雅汗" 意為柔
"烏日汗" 意為和煦
"烏日娜" 意為巧
"烏日露格" 意為強
"烏日樂" 意為晨
"烏恩" 意為真
"烏尼" 意為永遠
"烏尼日" 意為繁盛
"烏斯阿拉" 形容女孩水靈靈的
"衛樂斯" 意為業
"文都蘇" 意為根
"奈日" 意為喜
"南定" 意為珍貴
"娜布其" 意為葉子
"娜荷雅" 意為芽
"娜米雅" 意為枝
"娜麗娜" 意為蓮湖的一種
"娜仁托婭" 意為霞光
"寧金" 意為善良
"白嘎力" 意為自然
㈨ 請教一個藏文字,符號請各位大俠幫幫忙!!!
藏語在語言學上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下的藏語支。藏語支包括藏語、門巴語、珞巴語、普米語和嘉戎語等。藏語支各語言的主要特點是:有豐富的復輔音聲母、有較多的單輔音和復輔音韻尾、聲調發展不平衡。如藏語中有30個輔音字母,4個母音字母。
有關藏語言文字起源的問題,學術界仍在爭論中,但主要形成幾種觀點。佛教界認為系吞彌·桑布扎所創;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認為系苯教始祖辛饒米沃奇所創;還有學者認為系脫胎於伽濕彌羅文(今克什米爾文)或者多文或者象雄瑪文或者黎宇文(於田文)。
佛教史籍記載,公元7世紀上半葉,吞彌·桑布扎與其他15名藏族青年受吐蕃第32代贊普(王)松贊干布委派,前往天竺(今印度)學習梵文和天竺文。由於水土不服,惟有吞彌·桑布扎沒有病故他鄉,他先後從黎敬和拉熱白森格學習梵文和天竺文,其認真刻苦的敬業精神獲得天竺人的敬稱「桑布扎」(意為賢良的藏人)。
回歸故里後,按照松贊干布的旨意,吞彌·桑布紮根據梵文字母以及藏語語音的特點,整理出藏語的30個輔音字母以及4個母音字母,被稱為藏語的30個子音字和4個母音字。吞彌·桑布扎還編撰了《文法根本三十頌》,完成了藏民族文字的整理規范工作。
在迄今的1300年裡,藏文經歷了四次改革。此四次改革分別發生在公元7世紀、公元8世紀、公元8世紀和公元1070年。四次改革先後整理規范了藏文字和語法、統一了用詞用語、確立藏文字的書寫法。
西藏和平解放後,為促進藏語的學習、使用和發展,國家和政府歷時近20年的研究,於1987年制訂了《西藏自治區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若干規定(試行)》。1988年西藏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區藏語文工作指導委員會,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人兼任領導。各地市均成立了藏語文工作指導委員會。與此同時,藏文編碼國際標准於1997年獲國際標准組織的通過,成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字中第一個具有國際標準的文字,也便利了藏文的計算機信息化。
藏語言
藏語是我國藏族使用的語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省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30萬。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現代藏語有以下特點:(1)濁輔音聲母趨於清化,局部地區所保留的濁聲母都是來源於古復輔音聲母中的濁基本輔音;(2)復輔聲母趙於簡化和消失,只在局部地區保留帶前置輔音的二合復輔音;(3)單母音韻母增多,特別是鼻化母音;(4)母音有長短區別,並與聲調有互補關系;(5)有鼻化和非鼻化兩類真性復母音韻母;(6)輔音韻尾趨於簡化,從而引起帶輔音韻尾韻母的簡化;(7)有較完整而穩定的聲調系統,而助數量有增多的趨勢;(8)謂語是後置表達系統(即謂語的語法意義由謂語之後的萬分表示);(9)構語和構形的語素之間有豐富的減縮變化;(10)動詞只保留簡化的屈析變化,而且它已失去獨立表達語法意義的功能;(11)動詞有豐富的體的范疇;(12)判斷動詞和存在動詞有兩種表示不同人稱的詞彙形式;(13)動詞無人稱和方位范疇;(14)單一萬分表示否定(即在所否定的詞的前或後加否定成分表示);(15)有豐富的助詞,而且常常有減縮和獨立兩種形式;(16)形容詞和部分派生名詞有構詞後綴;(17)有敬語和非敬語的區別。
藏語言系屬
藏族主要使用藏語。按語言發生學分類法,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語言學家們用這個語系中歷史文獻最豐富、影響最大、使用人口也較多的兩種語言名稱來概括這一語系,足見藏語在確立漢藏語系中的價值和歷史地位。
藏語與漢語差別很大,但兩者在語言發生學的分類上有親緣關系,則是毋庸置疑的。在詞彙上,漢藏兩種語言之間有較多的同源詞;在語音上,漢藏兩種語言都有以聲韻母為單位的獨特的語音結構,所不同的是漢語沒有藏語那麼多的復輔音聲母;在語法上,漢藏語兩者都具有以虛詞和詞序作為表達語法意義的共同框架,但是在詞序上有賓述和述賓的差別。
藏語支包括藏語和門巴語,另外,分布在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國家的一些所謂喜馬拉雅語言,如布南、卡瑙里、固戎、巴興、伐尤、塔克巴、藏拉、木爾米、阿博爾、米里、達夫拉、阿嘎等語言,也屬藏語支。
藏語主要分布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省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和錫金。地處中國西南部的域外語言,如巴爾蒂、普里克、拉達克、斯比蒂、洛蓋等,與中國藏語相差不大。藏語不僅為藏族使用,國內的錯那門巴族80%以上都使用藏語,西藏的部分回族、珞巴族和青海省河南蒙旗的蒙古族也使用藏語。此外,納西、上等民族以及甘青一帶與藏族雜居地區的回族、漢族和撒拉族等,也有一部分人兼通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