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病理多少
㈠ 在沈陽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做肺癌病理需要多少錢
你好,影響價位的因素有很多:
1、當地的消費水平。
2、醫生的專業程度
3、臨床案例經驗是否豐富。
4、醫院是否正規,資質齊全。
總而言之:醫院不同,醫生不同,手術技術不同,當地消費水平等因素,都會影響手術的價格。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溫馨提示:建議到當地正規的機構去咨詢一下吧,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㈡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0.16(10)
名詞解釋
35.腦死亡(分值:4分)
答: 即機體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永久停止。因此,腦死亡成了近年來判斷死亡的一個重要標志。
36.凋亡(分值:4分)
答:
37.心力衰竭(分值:4分)
答: 在各種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臟的收縮和(或)舒張功能發生障礙,即心泵功能減弱,使心輸出量絕對或相對下降,以致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要的病理生理過程或綜合征稱為心力衰竭。
38.肝性腦病(分值:4分)
答: 是繼發於嚴重肝病的神經精神綜合症。肝性昏迷是肝性腦病的最後階段。
39.發熱(分值:4分)
答: 是指在致熱源作用下,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當體溫上移超過正常值的0.5℃時,稱為發熱。
㈢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的組織機構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設有15個專業委員會,共有會員2680人。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各專業委員會每2-3年分別或聯合舉辦學術會議,交流本領域的研究進展。
㈣ 如何理解中國植物病理學發展史
history of plant pathology in China
方中達,曾昭慧,方雯霞
二千多年前中國古籍中已有關於自然災害的記載,而植物病害概念的出現是在一千多年前南宋時期。20世紀20年代植物病理學的教育和科研工作開始在中國起步,50年代以後有了較快的發展,並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古籍中有關病害的記載
中國古代病害資料較少,遠不如蟲害。最早的記載是公元前239年,《呂氏春秋、審時篇》中有「先時者,暑雨來至,胕動蚼蛆而多疾」,說明過早播種的麥,易受病蟲害的侵襲。原文中「蚼蛆」是指蟲,「多疾」既有病害的意思,也有其他自然因素危害之意。晉代葛洪(公元304年)的《抱撲子》一書中載有「銅青塗木,入水不腐」,即用氧化銅作木材防腐劑的方法。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麻篇》中有:「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並加以注釋,大麻連作,「有點葉夭折之患」,說明輪作的重要性。這里所指「點葉夭折」可能是葉斑病與立枯病。宋代《陳旉農書·善其根苗篇》(公元1149年),「先夏看其年氣候早晚寒暖之宜乃下種,則萬不失一,若氣候尚有寒,尚且從容熟治苗田」,對培育壯秧又提出「欲得根苗壯好,在夫種之以時,擇地得宜,用糞得理」,懂得掌握氣候變化規律,適時播種防止爛秧和培育壯秧。元明兩代,中國對外交流頻繁,元代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其到中國的游記(1254~1324)中提到宋代韓彥直的《橘錄》(於1178年寫成),書中有「去病」部分,專談柑桔病蟲害的防治,其原文為:「木之病有二,蘚與蠹是也。樹稍久,則枝幹之上苔蘚生焉,一不去則蔓衍日滋。木之膏液蔭蘚而不及木,故枝幹老而枯。善圃者用鐵器時颳去之,刪其繁枝之不能華實者,以通風日,以長新枝。木間時有蛀屑流出,則有蟲蠹之。相視其穴,以物鉤索之,到蟲無所容,乃以真杉作釘窒其處。不然則木心受病,日以枝葉自凋,異時作實,瓣間亦有蟲食。柑橘每先時而黃者,皆其受病於中,治之以早乃可。」《橘錄》在「收藏」部分中說「采藏之日,先凈掃一室,密糊之,勿使風入,布稻稿其間,堆柑橘於地上,屏遠酒氣,旬日一翻揀之,遇微損謂之點柑,即揀出,否則侵損附近者,屢汰去之」。這是談腐爛的柑橘會傳染別的橘子。這里摘錄《橘錄》中的詳細內容,主要表明作者從調查、觀察和詢問得到的結論,是科學的;而《橘錄》發表的時間早於國外確定病原生物學說七百多年。1981年英國發表的植物病理發展史引用中國唯一的資料也是《橘錄》,但過於簡單,並且提出所指病害的病原物可能是真菌。事實上,《橘錄》中所指病害的病原物是苔蘚,還可能包括地衣,至於所述的蟲害顯然是指天牛。從《橘錄》中提出的病害與蟲害的區別,可能是中國首次確定植物病害概念,時間大致是在南宋時代。也有人提出可以提前到公元533~544年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麻篇》,其中提到的「大麻連作,有點葉夭折之患」。馬哥波羅在游記中還提到當時中國殺黑面羊作祭品保佑作物和牲畜生長良好,與歐洲一些國家祭銹神的情形相似。
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稻災》(初刻於1637年),說的可能是稻瘟病,還提出「祟在種內,反怨鬼神」有破除迷信的思想。徐光啟撰《農政全書》(1639年刊行),記載了播種期與棉病的關系,並介紹適當推遲播種的防病措施。《沈氏農書》(成書約在崇禎末年)中有對桑萎縮病的觀察:「設有癃桑,即番去之,不可愛惜,使其纏染,皆緣剪時刀上傳過」。所謂癃桑,即桑萎縮病。當時已知此病能隨剪刀切口傳染,病桑應即番去之,斷不可留。
清代農書中出現有關病害的記載較多。方觀承命人編制的《棉花圖》(1765年)中說:「種選青黑核,冬月收而曝之,清明後淘取堅實者,沃以沸湯,俟其泠,和以柴灰種之」,說明用綜合處理棉籽方法,有殺菌和催芽的效果。祁730663藻的《馬首農言》(1836年)中有關「五穀病」的內容,所列各種病主要為栽培技術不良或旱澇引起,也包括「灰鼠」、「霉」、「老谷穗」等病害,對作物生長不正常的症狀均稱之為病,對病害的認識尚無傳染的概念。馮730663撰《區田試種實驗圖說》(1908年成書)里有「預防霉病傳染說」一篇,對麥、玉米、高粱黑穗病和谷的「糠谷老」(即粟白發病)症狀有描述,提出用黑礬可除此發霉之病。至於清末書刊中所提到的一些植物病害,大都是介紹國外的材料,其中如:光緒28年(1902年)陳啟謙《農話》一書詳細描述稻瘟病症狀後指出,此病又名「稻熱病」,並詳細分析病因和提出四項預防方法。書中所載麥黑粉病,不僅觀察到症狀、傳染途徑,並談到「農家如見到麥穗之中生有黑粉,急宜拔去燒之,不使黑粉飛散,然後可免此害」。光緒29年(公元1903年)何剛德《撫郡農產考略》也提到稻熱病等病害的防治法;還闡明麥黑粉病的病原,麥奴屬黴菌之一「此黑粉為麥奴之孢子,即黴菌之種子」,主張拔而燒之。光緒32年(公元1906年)《東方雜志》3卷10期《實業》對麥類黑穗病的侵染過程已有詳細的描述,所提防治方法中已出現溫湯浸種。該刊還記載了用硫酸銅石灰液防治李樹癰病,為法國米拉德(Pierre Marie Alexis Millardet)1883年發表波爾多液防病試驗報告之後的20年始見於中國書刊。
綜觀引舉的較重要的中國古籍中有關病害的記述,主要的貢獻是發現病害發生與氣候和栽培技術的關系,並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涉及的病害,有些可以根據所描述的症狀確定,許多不能准確確定是哪一種病害,主要是缺少顯微鏡的觀察和描述。中國到宋代才從國外引進生活用的放大鏡,開始利用顯微鏡觀察真菌等微生物可能是19世紀初的清末到民國初年。
㈤ 親們,誰知道《中國病理生理雜志》好不好投稿啊,得多久才能發表啊,灰常感謝!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中,基礎醫學類排位第一的期刊。所以能上這個雜志,是相當有水平的表現,但要被錄用自然也就有一定的難度。至於多久能發表,只要拿到採用回執,這個不是重要的吧?
㈥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的介紹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是中國病理生理科學工作者自願結成的全國性和學術性的法人社會團體。其宗旨是團結廣大的病理生理學和相關學科的科學工作者,推動病理生理學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發展,加強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聯系,促進與國內和國際學術團體之間的學術交流。
㈦ 目前中國得病率最多的是什麼病理學
據國家
《2006年
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具體看
報告,地址是2006年
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 )顯示,
居前五位的依次為:
(102.09 /10萬)、
(86.23 /10萬)、
(32.36/10萬)、
(12.80 /10萬)和
(12.14 /10萬)。報告顯示
居前五位的依次為:
、人
、
、
和
。
2006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為:
、
、
、呼吸系病、損傷及中毒、
營養和代謝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經系病、
,前十位死因合計占死亡總數的90.4%。
農村居民前十位死因為:
、
、呼吸系病、
、損傷及中毒、消化系病、
營養和代謝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經系病、
,前十位死因合計占死亡總數的92.3%
㈧ 病理學全國排名
09年研究生院校病理學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北京大學 A+ 6 吉林大學 A 11 四川大學 A
2 復旦大學 A+ 7 南方醫科大學 A 12 上海交通大學 A
3 中南大學 A+ 8 中國醫科大學 A 13 河北醫科大學 A
4 汕頭大學 A 9 華中科技大學 A 14 南華大學 A
5 中山大學 A 10 山東大學 A
B+ 等 ( 20 個 ) : 暨南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貴陽醫學院、鄭州大學、廣西醫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浙江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延邊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石河子大學、華北煤炭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山西醫科大學、新鄉醫學院、武漢大學
B 等 ( 20個 ) : 寧夏醫學院、蘭州大學、河南大學、溫州醫學院、昆明醫學院、重慶醫科大學、廣東醫學院、佳木斯大學、承德醫學院、泰山醫學院、蘇州大學、北華大學、青島大學、東南大學、濰坊醫學院、遼寧醫學院、瀘州醫學院、河北北方學院、揚州大學、廣州醫學院
C 等 ( 14 個 ) :名單略
㈨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的收錄情況
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和2008年連續五次入選中文核心期刊;並首批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0年在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評優活動中本刊獲《CAJ-CD規范》執行優秀獎,2002年榮獲第三屆中國科協優秀期刊三等獎。2004年—2008年,本刊發表的7篇論文連續五屆榮獲中國科協期刊百篇優秀學術論文獎。2008年和2009年本刊連續2次榮獲「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 稱號;2008年本刊在中文核心期刊基礎醫學類排名第一;並被評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到目前為止,《中國病理生理雜志》已被國內《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葯衛生》、《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網)、《中國醫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相關資料庫及國際權威檢索系統美國《化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志》等收錄,1999年進入中國期刊網。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檢索報告顯示,本刊作者和讀者的地區分布廣,分布數在26-30之間,作者單位包括北京大學醫學部、協和醫科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中山大學等高等院校、全國各省市醫院、科研院所以及美國、德國少數科研院所。2003年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將《中國病理生理雜志》列為國內權威期刊。
㈩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5,多少卷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主辦單位:中國病理生理學會
出版周期:月刊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14)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2015-2016年度)
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5-2016年度)
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14年版
2015年 是 第3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