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財政收入是多少
1. 中國每年的財政收入
142.8萬億元。根據財政部發布的消息:2012-2020年全國財政收入累計142.8萬億元,年均增長5.7%。
2. 2020年財政收入
財政部召開2020年財政收支情況網上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2895億元,同比下降3.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0年5月發布的關於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預計,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0270億元,據此看來,2020年財政收入情況略好於預算目標。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1~4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分別為-14.3%、-7.4%、4.7%、5.5%,呈現一季度收入大幅下降後二季度觸底回升、三季度由負轉正、四季度持續向好的態勢。其中,疫情暴發蔓延時,2~3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分別下降21.4%、26.1%,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2895億元,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2771億元,同比下降7.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0124億元,同比下降0.9%。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全國稅收收入154310億元,同比下降2.3%,降幅逐步收窄,主要得益於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工業增加值、企業利潤、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逐步回升。
拓展資料:其中,國內增值稅下降8.9%,累計降幅連續8個月收窄,10、11、12月當月分別增長9.1%、8.1%、7.7%,基本恢復正常。企業所得稅下降2.4%,主要是下半年企業利潤恢復性增長帶動收入累計降幅收窄。
記者注意到,2020年實現正增長的稅種有個人所得稅、車輛購置稅、印花稅等。
法律依據:《審計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審計機自動生的
關應對本級各部門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3. 二0二一年全國財政收入多少
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39億元,同比增長10.7%。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462億元,同比增長10.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11077億元,同比增長10.9%。
全國稅收收入172731億元,同比增長11.9%;非稅收入29808億元,同比增長4.2%。
主要稅收收入項目情況如下:
1.國內增值稅63519億元,同比增長11.8%。
2.國內消費稅13881億元,同比增長15.4%。
3.企業所得稅42041億元,同比增長15.4%。
4.個人所得稅13993億元,同比增長21%。
5.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7316億元,同比增長19.1%。關稅2806億元,同比增長9.4%。
6.出口退稅18158億元,同比增長33.2%。
7.城市維護建設5217億元,同比增長13.2%。
8.車輛購置稅3520億元,同比下降0.3%。
9.印花稅4076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2478億元,同比增長39.7%。
10.資源稅2288億元,同比增長30.4%。
11.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契稅7428億元,同比增長5.2%;土地增值稅6896億元,同比增長6.6%;房產稅3278億元,同比增長15.3%;耕地佔用稅1065億元,同比下降15.3%;城鎮土地使用稅2126億元,同比增長3.3%。
12.環境保護稅203億元,同比下降1.9%。
13.車船稅、船舶噸稅、煙葉稅等其他各項稅收收入合計1236億元,同比增長7.1%。
4. 2021年國家財政收入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萬億元,增長10.7%。預計今年財政收入繼續增長,新增財力要下沉基層,主要用於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5. 2021年全國財政收入數據公布
2021年全國財政收入數據公布
2021年全國財政收入數據公布,2021年,中國財政收入實現恢復性增長。去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2021年全國財政收入數據公布。
2021年全國財政收入數據公布1
1月25日,2021年我國財政收支年報正式出爐。財政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億元,突破20萬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萬億元,增長0.3%。與此同時,2021年,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億元。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財政部表示,2022年,將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將針對市場主體需求,實施新的更大力度組合式減稅降費。精準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精準聚焦支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
財政收入突破20萬億元
新增減稅降費超萬億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財政部2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億元,與2012年的11.73萬億元相比,接近翻一番。具體看,2021年收入比上年增長10.7%,與2019年相比增長6.4%,完成收入預算。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發布會上指出,2021年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主要是受經濟恢復性增長、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漲幅較高等因素拉動。這與經濟運行總體態勢和企業利潤增長是相適應的,也是符合預期的。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財政收入增長是在超萬億元減稅降費切實落實的情況下完成的。「2021年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沒有通過增加市場主體稅費負擔的方式增加收入。」許宏才說,這反映了我國經濟恢復確實達到了新的水平。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之舉,我國精準實施減稅降費,突出支持製造業升級和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在「十三五」期間累計減稅降費超過7.6萬億元基礎上,2021年又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億元。
不過,許宏才也指出,要理性客觀看待財政收入的超收。雖然2021年財政收入實現超收,但與2019年相比,財政收入增長6.4%,兩年平均增長3.1%,增幅低於GDP增長,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持續下降,財政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仍然較大。
「去年的超收,我們按照預演算法規定全部用於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沒有安排去年的支出。這會給今年的預算安排提供更多的資源和空間,也為保持今年的支出強度、推動財力下沉提供資金支持。」許宏才表示。
直達資金提升效能
重點領域保障有力
從財政支出看,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萬億元,同比增長0.3%。其中,中央本級支出下降0.1%,地方支出增長0.3%。
2021年,在前幾年連續壓減的基礎上,中央部門帶頭過緊日子,中央本級支出3.5萬億元,剔除國防武警、國債發行付息、儲備等支出後,中央部門支出下降8.2%。
中央部門壓減支出,騰出更多資金支持地方和基層。各級政府也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同時基層「三保」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國教育支出3.7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3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4%;衛生健康支出1.92萬億元,2021年繼續保持較高強度,支出規模與上年基本持平。
2021年,直達資金效能繼續提升,惠企利民精準有效。財政部門實施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並擴大范圍,全年中央財政共下達直達資金預算指標2.8萬億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各地累計實現實際支出2.67萬億元,佔中央財政已下達的95%。在資金的使用方向上,直接用於就業方面的資金支出超過510億元;用於養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的支出超過1.92萬億元;用於支持保市場主體,相關直接惠企支出累計超過6000億元。
將實施新的更大力度組合式
減稅降費
2022年財政的錢怎麼計劃?對此,許宏才介紹,財政部正在認真分析形勢,進行研究和測算。「總的來說,要結合經濟的.增長,還要考慮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要把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在預算收入中作出安排。」
許宏才表示,就財政部來說,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就是准確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要求,落實好積極財政政策,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1億多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底氣、韌性所在,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重要基礎。
「2022年將針對市場主體需求,實施新的更大力度組合式減稅降費。」許宏才表示,主要從四方面發力: 一是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企業科技創新和更新創造。二是聚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促進市場主體加快發展增加活力。三是聚焦增強地方財力,為減稅降費提供保障。四是堅決打擊偷稅漏稅騙稅,堅決制止亂收費。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減稅降費對於經濟多方面的貢獻是顯性的。2021年我國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切實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優化了稅收營商環境,激活了市場活力,有力促進了高質量發展。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對記者表示,有必要出台新的減稅政策提高市場主體的抗風險能力。同時,要體現結構性和精準有效性,尤其要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持力度。
2021年全國財政收入數據公布2
2021年,中國財政收入實現恢復性增長。中國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25日在北京介紹,去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突破2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與2019年相比增長6.4%。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
其中,稅收收入17.27萬億元,同比增長11.9%;非稅收入2.98萬億元,同比增長4.2%。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許宏才說,稅收收入的增長是主體,財政收入增加主要是因為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和價格上漲帶動。2021年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沒有通過增加市場主體稅費負擔的方式增加財政收入。
按不變價計算,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8.1%。如果按照現價計算,GDP增幅更高。許宏才說,財政收入按照現價計算,GDP增長為財政收入增長打下了良好基礎。受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中國企業特別是上游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增幅較高,帶動財政收入增長。
雖然2021年財政收入實現超收,但是兩年平均增長3.1%,增幅低於GDP增速(兩年平均增長5.1%)。許宏才說,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持續下降,財政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仍然較大。近年來,中央財政持續壓減本級支出,集中財力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並積極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向基層傾斜,為做好基層「三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財政保障。
2021年,全國財政支出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預算以內,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萬億元、同比增長0.3%。許宏才介紹,各級政府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強「三公」經費管理,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同時基層「三保」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國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等支出較多。
2021年全國財政收入數據公布3
財政部25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021年財政收支「成績單」。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萬億元,同比增長0.3%。
收入方面,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1.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9%。「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主要是經濟恢復性增長,再加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漲幅較高等因素拉動。」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發布會上說。
支出方面,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3.5萬億元,比上年下降0.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1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0.3%。「堅持政府過緊日子。」許宏才表示,2021年,各級政府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從支出結構看,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2021年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分別比上年增長3.5%、7.2%、3.4%。
此外,2021年,財政部門實施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並擴大范圍,全年中央財政共下達直達資金預算指標2.8萬億元,各地累計實現實際支出2.67萬億元,為地方落實惠企利民政策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提供更好財力保障。
6. 2021年國家財政收入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萬億元,增長10.7%。預計今年財政收入繼續增長,新增財力要下沉基層,主要用於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
7. 2021年國家財政收入
2021年全國財政收入20.25萬億元,增長10.7%。
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較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恢復性增長,全年完成預算並有一定超收。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財政超收主要是受經濟穩定恢復,再加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漲幅較高拉動;減稅降費政策紅利有效落實,沒有增加市場主體的負擔。
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億元,與2012年的11.73萬億元相比,接近翻一番。具體看,2021年收入比上年增長10.7%,與2019年相比增長6.4%,完成收入預算。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1.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9%。
8. 中國一年稅收多少個億
財政收入超18萬億元
1月28日,財政部召開2020年財政收支情況網上新聞發布會,發布2020年財政收支情況。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2895億元,同比下降3.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2771億元,同比下降7.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0124億元,同比下降0.9%。全國稅收收入154310億元,同比下降2.3%;非稅收入28585億元,同比下降11.7%。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3.9%,好於預期。」財政部稱,經濟持續穩定恢復,財政收入逐季回升。
具體來看,2020年1-4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分別為-14.3%、-7.4%、4.7%、5.5%,呈現一季度收入大幅下降後二季度觸底回升、三季度由負轉正、四季度持續向好的態勢。
9. 中國財政收入
2020年1至5月中國財政收入77672億元。
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18日在北京表示,2020年1至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7672億元,下降13.6%,其中稅收收入66810億元,下降14.9%,稅收中的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進口環節稅收、企業所得稅分別下降22%、11.3%、20.5%、13%。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0281億元,下降2.9%,主要是受疫情影響,除疫情防控和「三保」支出外,部分項目支出進度比去年同期放緩。
(9)中國年財政收入是多少擴展閱讀:
報告指出,從1至5月情況看,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3.9%,2月下降21.4%,3月下降26.1%,4月下降15%,5月下降10%,4月份開始收入降幅明顯收窄,預計2020年後幾個月,隨著生產生活秩序恢復,財政收入開始企穩回升,但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從全年看,中央和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十分突出,特別是疫情較重地區和基層地方政府「三保」難度增大,需積極採取措施,緩解地方財政困難,努力實現預算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