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亭旁鎮有多少人口
『壹』 台州一共有幾個縣市區
截至2017年,台州市行政區轄椒江、黃岩、路橋3個區,代管臨海、溫嶺、玉環3個縣級市和天台、仙居、三門3個縣,分設61個鎮、24個鄉、44個街道,共4645個村委會、198個社區和137個居委會。
1、椒江區——8個街道,1個鎮
8個街道:海門街道、白雲街道、葭芷街道、洪家街道、下陳街道、前所街道、章安街道、三甲街道
1個鎮:大陳鎮
2、黃岩區——8個街道,5個鎮,6個鄉
8個街道: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北城街道、江口街道、新前街道、澄江街道、高橋街道
5個鎮:寧溪鎮、北洋鎮、頭陀鎮、院橋鎮、沙埠鎮
6個鄉:富山鄉、上鄭鄉、嶼頭鄉、上洋鄉、茅畲鄉、平田鄉
3、路橋區——6個街道,4個鎮
6個街道:新橋街道、路南街道、路北街道、螺洋街道、桐嶼街道、峰江街道
4個鎮:橫街鎮、蓬街鎮、金清鎮、新橋鎮
4、臨海市——5個街道,14個鎮
5個街道:古城街道、大洋街道、江南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
14個鎮:東塍鎮、杜橋鎮、白水洋鎮、汛橋鎮、桃渚鎮、沿江鎮、括蒼鎮、湧泉鎮、小芝鎮、上盤鎮、尤溪鎮、河頭鎮、永豐鎮、匯溪鎮
5、溫嶺市——5個街道,11個鎮
5個街道:太平街道、城東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橫峰街道
11個鎮:大溪鎮、澤國鎮、新河鎮、城南鎮、塢根鎮、石橋頭鎮、溫嶠鎮、箬橫鎮、松門鎮、石塘鎮、濱海鎮
6、玉環市——3個街道,6個鎮,2個鄉
3個街道:玉城街道、坎門街道、大麥嶼街道
6個鎮:楚門鎮、清港鎮、蘆浦鎮、干江鎮、沙門鎮、龍溪鎮
2個鄉:雞山鄉、海山鄉
7、天台縣——3個街道,7個鎮,5個鄉
3個街道:赤城街道、始豐街道、福溪街道
7個鎮:白鶴鎮、石樑鎮、街頭鎮、平橋鎮、坦頭鎮、三合鎮、洪疇鎮
5個鄉:三州鄉、龍溪鄉、雷峰鄉、南屏鄉、泳溪鄉
8、仙居縣——3個街道,7個鎮,10個鄉
3個街道:福應街道、南峰街道、安洲街道
7個鎮:橫溪鎮、白塔鎮、田市鎮、官路鎮、下各鎮、朱溪鎮、埠頭鎮
10個鄉:安嶺鄉、溪港鄉、湫山鄉、皤灘鄉、淡竹鄉、步路鄉、上張鄉、廣度鄉、大戰鄉、雙廟鄉
9、三門縣——3個街道,6個鎮,1個鄉
3個街道:海潤街道、海遊街道、沙柳街道
6個鎮:浦壩港鎮、健跳鎮、亭旁鎮、珠嶴鎮、橫渡鎮、花橋鎮
1個鄉:蛇蟠鄉
(1)描寫亭旁鎮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台州(tāi zhōu),浙江省省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中部沿海,東瀕東海,北靠紹興市、寧波市,南鄰溫州市,西與金華市和麗水市毗鄰。台州境轄3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3個縣;依山面海,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西北山脈連綿;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控制,炎熱多雨,為熱帶氣候特徵。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天氣溫涼,具亞熱帶氣候特徵,陸域面積9411平方千米;境內公路交通以瀋海高速公路等構成主要公路網。2017年常住人口611.8萬人。
台州是江南「水」鄉,水穿城過。歷史上台州「河網密布、港汊交縱」,水鄉風韻不亞於蘇杭,有「走遍蘇杭、不如溫黃」之說。台州素以佛宗道源享譽海內外,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天台山以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台州是浙江「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縮影,是山、海、水和諧的生態福地。
參考資料:網路-台州
『貳』 浙江省三門縣城關多少人口
43.8萬人
三門縣,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東北部沿海,隸屬於浙江省台州市。西枕天台山,東瀕三門灣,北接寧海縣,南毗臨海市。地勢西北高, 東南低。中、西部為低山丘陵地區,東部為濱海平原。
『叄』 浙江省三門縣那個村人口最多
浙江省 台州市 三門縣 鄉鎮、村信息 泗淋鄉 沿赤鄉 高梘鄉 蛇蟠鄉 里浦鎮 珠嶴鎮 亭旁鎮 小雄鎮 海游鎮 橫渡鎮 花橋鎮 六敖鎮 沙柳鎮 健跳鎮 泗淋鄉 返回頂部 桃峙村 鶴井村 長浦庄村 下畔村 下山村 泗淋村 下港村 山頭郭村 山下村 泗淋塘村 庄王村 金家峙村 蒲嶴村 下道頭村 上道頭村 西廟村 念寺塘村 洋底村 下院村 沿赤鄉 返回頂部 赤坎村 大域村 小官塘村 下洋墩村 三角塘村 海山村 羅石村 小漁西村 鉗口村 小嶺下村 從嶴村 鄭畔村 佳嶴村 沿江村 躍進村 勝利村 高梘鄉 返回頂部 隔水村 陳嶴村 大平頭村 菜灣村 油麻嶺村 長崗村 西吳村 黃羅村 小嶴村 支下村 周家村 樓下村 明姚村 格嶺村 塘嶴村 鎖岩村 石壁山村 岩下徐村 小桐岩村 珠萃屏村 桐岩李村 雙門岩村 竹墩村 梅坑村 後畈村 嶴坑村 雙樓村 獨山村 西塘村 高梘村 胡村村 嚴家嶴村 三板橋村 石坑村 上界溪村 下界溪村 青里嶴村 外坑村 東謝村 吳嶴村 橋下村 蛇蟠鄉 返回頂部 邵亭村 中南村 彭壩村 黃泥洞村 山前村 山後村 里浦鎮 返回頂部 後陳村 仙岩村 下嶴堂村 黃金坦村 古松村 丁山腳村 河裡村 雙墩村 新塘村 龍坑村 小灣村 岩嶴村 東浦村 西浦村 六村村 圩嶴村 兩頭塘村 西里村 山裡村 山上村 里宅村 漁西村 賀家村 金嶴村 前山村 上洋村 武曲村 草頭村 木杓村 珠嶴鎮 返回頂部 姜家山村 樟樹下村 呂嶴村 橫山村 石馬村 下洋村 下謝村 南嶴村 梅村村 後郭村 前郭村 北山村 溪下村 上方村 嶺口村 岩坑村 婁坑村 鋪里村 崗後村 外田灣村 上胡村 下胡村 下桃山村 珠嶴村 里塘村 坎頭村 後遼丁村 嶴興村 香山村 祥里村 西陳村 嶺里村 張家村 韓聯村 山王頭村 嶴底謝村 柿樹灣村 文明村 王石村 崗頭村 大郎頭村 洋郎村 里桃村 大馬山村 亭旁鎮 返回頂部 上任鄭村 壩頭村 金干村 湖頭徐村 梅坑胡村 梅坑楊村 里金村 胡家村 鄭家村 芹溪村 外洋馬村 樓下鄭村 路四坑村 沙灣村 佃石村 桃山村 上梅村 下梅村 郭嶴村 何家村 祝家村 橫路村 坑河村 山頭平村 賴家村 彭家村 里洪村 坐塘村 掛簾村 大溪下村 外樓村 界嶴村 鐵場村 西山村 劉家村 板沸村 山上楊村 梘頭村 小林山村 下高村 上高村 山後蘆村 葉家山村 楊家村 包家村 石灘村 陌更村 獅嶺村 上岩村 上蔣村 唐家嶴村 王村村 上鮑村 任家村 嶴樓村 下嶴村 坑下村 前樓村 葉家莊村 寺前岩村 半嶺村 花灣村 應家村 庄基村 中口村 汪家村 潘家村 格水邵村 湫水下葉村 徐家村 里陳村 外陳村 上錢村 邵上村 邵下村 馬村村 石頭嶴村 下路朱村 上盧村 百畝頭村 下里金村 東王村 山根邵村 山上任村 坑洪村 下吳村 申改盧村 王家莊村 橋頭胡村 東湖村 山頭王村 項家山村 上段村 石門坑村 南溪村 韓家村 龔家村 周山村 方田村 上樣村 下灣村 賴嶴村 鰲崗村 百兩崗村 葫蘆田村 便嶺坑村 小雄鎮 返回頂部 王沙村 官塘村 長田村 金家嶴村 小雄村 毛洋村 五支嶴村 浦壩村 東灣村 高湖村 坑林村 南嶴陳村 張司嶴村 石門村 廟嶼村 梅嶴村 南山村 灘頭村 埠頭村 嶴底方村 五小柱村 山場村 西岑村 塔坑村 胡家峙村 麻車坑村 上董村 茂林村 蜍下村 海游鎮 返回頂部 新場村 石岩村 小坑村 岱阜里村 岱阜外村 奚家嶴村 潺嶴村 頭嶴村 東陳村 林家洋村 孫家村 嶺腳陳村 隔坑村 園里村 西嚴村 上林村 後林村 東嚴村 葉家村 長灣村 城北村 城西村 丹峰村 城中村 溪北村 城東村 城南村 黃埠突村 新港村 聯合村 寺後村 善嶴楊村 善嶴蔣村 鮑家村 王家村 祁家村 許家塘村 葫蘆嶴村 晏農村 晏漁村 上坑村 下坑村 下達田村 上坎頭村 里田灣村 謝家村 松門村 湘山村 山陳村 山董村 統建村 西嶴村 下楓坑村 上楓坑村 方盧村 懸渚村 外俞村 橫渡鎮 返回頂部 鐵強村 大橫渡村 白溪村 南豪村 石倉嶴村 深土洋村 小橫渡村 嶺根陳村 上房村 快嶴村 岩下村 溪洋村 橋頭村 善見村 岩下潘村 王岐庄村 松樹坑村 木里灣村 東屏村 坎下金村 南林村 長林村 花橋鎮 返回頂部 上鄭村 上旺村 嶺南村 李嶴村 茗嶴村 上蘇村 嶺下舒村 花橋村 上宅村 下洋毛村 舒岐村 溪頭村 雙洋村 方前村 上潘村 兩頭門村 寺前村 八嶺頭村 王申坦村 長山頭村 岔坑村 銀山村 八嶺村 關頭村 李家嶴村 蒲峰村 白連村 柵下村 東嶴村 白灣村 海頭村 下嶴方村 芝嶴村 吳都村 六敖鎮 返回頂部 小蒲村 巡檢司村 正嶼村 濤頭村 赤礁村 西渡村 峋岩村 上敖村 三岔村 花市村 繁榮村 地字型大小村 劉塘墩村 馬庄村 上街村 中街村 下街村 十八庄村 下洋潭村 新塘嶴村 山後塘村 鳥嶼村 南野村 尖坑山村 乾墩村 蓋門塘村 乾嶴村 獅子頭村 前潭村 大灣村 前墩村 里峙村 大沖村 赤頭村 門頭村 永豐村 鹽灶村 田灣村 南豐村 手字堍村 天字型大小村 沙柳鎮 返回頂部 後周村 道岸頭村 殿後村 溪頭楊村 沙柳村 坎頭楊村 青葉村 前店村 華山村 上嶴村 路下周村 路上周村 淡竹嶴村 下南山村 前王村 後山周村 流洋村 大家園村 汪家洋村 嶴里王村 板樟山村 書帶看村 東坑村 西坑村 金板山村 盧林村 龍頭背村 姚家村 外黎村 東頭村 蘆家塘村 大周村 曼嶴村 南亭村 健跳鎮 返回頂部 洋市村 里七市村 外七市村 上七市村 浮門村 健農村 健漁村 西山頭村 交頭村 八村村 平岩村 外崗村 貓頭村 龍山村 東邊村 西邊村 梅山村 大宅村 小宅村 西郭村 洋溪村 大蛟龍村 田裡村 里嶴村 下店村 上陳村 白岩前村 毛張村 毛葉村 田嶴村 嶴口村 大塘村 嶴口塘村 2008-2-29 18:24 回復
『肆』 溫州台州下轄有哪些區和縣,要所有
台州市 面積9413平方千米,人口576萬人。轄3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椒江區市府大道市民廣場東100米。
椒江區,郵政編碼318000面積 276平方千米,人口65.3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海門街道青年路404號。下設海門街道、白雲街道、葭沚街道、章安街道、洪家街道、下陳街道、前所街道、三甲街道;大陳鎮。
黃岩區,郵政編碼318020面積 988平方千米,人口 63.21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東城街道縣前街22號。下設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北城街道、澄江街道、新前街道、江口街道、高橋街道;寧溪鎮、北洋鎮、頭陀鎮、院橋鎮、沙埠鎮;富山鄉、上鄭鄉、嶼頭鄉、上垟鄉、茅畲鄉、平田鄉。
路橋區,郵政編碼318050面積 274平方千米,人口 61.66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路北街道管淋村。下設路南街道、路橋街道、路北街道、峰江街道、桐嶼街道、螺洋街道、新橋鎮、橫街鎮、金清鎮、蓬街鎮。
臨海市,郵政編碼317000面積 2171平方千米,人口115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古城街道東方大道。下設古城街道、大洋街道、江南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汛橋鎮、東塍鎮、小芝鎮、桃渚鎮、上盤鎮、杜橋鎮、湧泉鎮、尤溪鎮、河頭鎮、沿江鎮、括蒼鎮、永豐鎮、匯溪鎮、白水洋鎮。
溫嶺市,郵政編碼317500面積 836平方千米,人口136.6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太平街道人民東路128號。下設太平街道、城東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橫峰街道;大溪鎮、澤國鎮、新河鎮、箬橫鎮、松門鎮、石塘鎮、城南鎮、濱海鎮、溫嶠鎮、塢根鎮、石橋頭鎮。
三門縣,郵政編碼317100面積 1510平方千米,人口32.89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海游鎮湫水大道9號。下設海游鎮、沙柳鎮、珠嶴鎮、亭旁鎮、六敖鎮、橫渡鎮、健跳鎮、浬浦鎮、花橋鎮、小雄鎮;高梘鄉、沿赤鄉、泗淋鄉、蛇蟠鄉。
天台縣,郵政編碼317200面積 1426平方千米,人口 38.28萬人。縣人民政府駐赤城街道玉龍路1號。下設福溪街道、赤城街道、始豐街道;平橋鎮、白鶴鎮、坦頭鎮、三合鎮、洪疇鎮、街頭鎮、石樑鎮;雷峰鄉、龍溪鄉、南屏鄉、三州鄉、泳溪鄉。
仙居縣,郵政編碼317300面積 1992平方千米,人口34.27萬人。縣人民政府駐福應街道環城西路50號。下設福應街道、南峰街道、安洲街道;橫溪鎮、白塔鎮、田市鎮、官路鎮、下各鎮、朱溪鎮、埠頭鎮;安嶺鄉、溪港鄉、湫山鄉、皤灘鄉、淡竹鄉、步路鄉、上張鄉、廣度鄉、大戰鄉、雙廟鄉。 玉環縣,郵政編碼317600面積 378平方千米,人口 61.6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玉城街道東城路6號。下設玉城街道、坎門街道、大麥嶼街道、楚門鎮、清港鎮、蘆浦鎮、干江鎮、沙門鎮、龍溪鄉、雞山鄉、海山鄉
『伍』 台州下轄所有城鎮人口及鎮名(包括縣、市)
台州市 面積9413平方千米,人口576萬人。轄3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椒江區市府大道市民廣場東100米。
椒江區,郵政編碼318000面積 276平方千米,人口65.3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海門街道青年路404號。下設海門街道、白雲街道、葭沚街道、章安街道、洪家街道、下陳街道、前所街道、三甲街道;大陳鎮。
黃岩區,郵政編碼318020面積 988平方千米,人口 63.21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東城街道縣前街22號。下設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北城街道、澄江街道、新前街道、江口街道、高橋街道;寧溪鎮、北洋鎮、頭陀鎮、院橋鎮、沙埠鎮;富山鄉、上鄭鄉、嶼頭鄉、上垟鄉、茅畲鄉、平田鄉。
路橋區,郵政編碼318050面積 274平方千米,人口 61.66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路北街道管淋村。下設路南街道、路橋街道、路北街道、峰江街道、桐嶼街道、螺洋街道、新橋鎮、橫街鎮、金清鎮、蓬街鎮。
臨海市,郵政編碼317000面積 2171平方千米,人口115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古城街道東方大道。下設古城街道、大洋街道、江南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汛橋鎮、東塍鎮、小芝鎮、桃渚鎮、上盤鎮、杜橋鎮、湧泉鎮、尤溪鎮、河頭鎮、沿江鎮、括蒼鎮、永豐鎮、匯溪鎮、白水洋鎮。
溫嶺市,郵政編碼317500面積 836平方千米,人口136.6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太平街道人民東路128號。下設太平街道、城東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橫峰街道;大溪鎮、澤國鎮、新河鎮、箬橫鎮、松門鎮、石塘鎮、城南鎮、濱海鎮、溫嶠鎮、塢根鎮、石橋頭鎮。
三門縣,郵政編碼317100面積 1510平方千米,人口32.89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海游鎮湫水大道9號。下設海游鎮、沙柳鎮、珠嶴鎮、亭旁鎮、六敖鎮、橫渡鎮、健跳鎮、浬浦鎮、花橋鎮、小雄鎮;高梘鄉、沿赤鄉、泗淋鄉、蛇蟠鄉。
天台縣,郵政編碼317200面積 1426平方千米,人口 38.28萬人。縣人民政府駐赤城街道玉龍路1號。下設福溪街道、赤城街道、始豐街道;平橋鎮、白鶴鎮、坦頭鎮、三合鎮、洪疇鎮、街頭鎮、石樑鎮;雷峰鄉、龍溪鄉、南屏鄉、三州鄉、泳溪鄉。
仙居縣,郵政編碼317300面積 1992平方千米,人口34.27萬人。縣人民政府駐福應街道環城西路50號。下設福應街道、南峰街道、安洲街道;橫溪鎮、白塔鎮、田市鎮、官路鎮、下各鎮、朱溪鎮、埠頭鎮;安嶺鄉、溪港鄉、湫山鄉、皤灘鄉、淡竹鄉、步路鄉、上張鄉、廣度鄉、大戰鄉、雙廟鄉。 玉環縣,郵政編碼317600面積 378平方千米,人口 61.6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玉城街道東城路6號。下設玉城街道、坎門街道、大麥嶼街道、楚門鎮、清港鎮、蘆浦鎮、干江鎮、沙門鎮、龍溪鄉、雞山鄉、海山鄉
『陸』 南川區東城街道高橋小學
台州市椒江區海門街道,白雲街道,佳嶼街,章的街道洪家街道,下陳街道上,之前的街道上,排在前三位的街道,大陳鎮
台州市黃岩區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街道的北部城市,澄江街道,在新的街道,江口街道,高橋街道寧鎮,北鎮,頭陀鎮舍鎮,沙溪鎮,傅山在上鄭鄉,嶼頭鄉,三陽鄉,茅畲鄉,平田。
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路南街道,公路和橋街道,街道汾江路北街道,桐嶼街道,螺陽街,新鎮橫街鎮,金清鎮蓬。
臨海市,郵編317000?2171平方公里,面積,人口115人。城市街道,海洋街,江南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洪水鎮,東塍鎮,小芝鎮,桃渚鎮,上盤鎮泉水鎮,杜橋鎮,尤其是在鎮,河橋鎮,臨江鎮,括蒼鎮,永豐鎮,白水洋鎮的鎮部。
溫嶺市,郵編317500?836平方公里,面積,人口13668萬。市人民政府在太平洋街東128人。大溪澤國鎮,新河鎮,箬橫,松門鎮,石浦鎮,鎮的南部,沿海鎮,溫嶠鎮在太平洋的街道,街道東部和西部的城市街道,繁華的街道,橫峰街道塢根鎮,石橋市。
三門縣,郵政編碼317100面積?1510平方公里,人口3289萬。在海游鎮,沙柳鎮,珠嶴鎮亭旁鎮,六敖鎮,跨鎮,健跳鎮結南車浦鎮城,華僑城,沿海小城鎮,高梘鄉,沿赤鄉,泗淋失的鄉,蛇蟠鄉。
天台縣,郵編317200?1426平方公里,面積,人口57.49萬。在福溪街道,赤城街道,石峰,坦尚尼亞鎮平龍橋鎮,白鶴鎮,三合鎮,洪疇鎮,街道,鎮,石樑鎮,雷鋒鎮,龍溪鄉,南屏鄉鄉,街道;三國家游泳鄉。
仙居縣,郵編317300面積?1992平方公里,人口3427萬。福應街道,街道,南峰,安洲街道,橫溪鎮,白塔鎮,天鎮官路鎮,下一個城鎮,朱鎮,碼頭鎮,安嶺,溪港鄉,沼鄉BU灘鄉,短竹鄉,一步一步的路鄉張鄉,廣度鄉,戰爭鄉,雙廟鄉。
玉環縣,郵政編碼317600面積?378平方公里,人口6163萬。玉城街道,坎門街道,大麥嶼街道,楚門鎮港鎮陸鎮,干鎮,沙門氏鎮龍溪,雞山,海鄉
『柒』 三門有哪些鄉鎮
三門縣轄3個街道,6個鎮,1個鄉:海潤街道、海遊街道、沙柳街道、珠嶴鎮、亭旁鎮、健跳鎮、浦壩港鎮、橫渡鎮、花橋鎮、蛇蟠鄉。
三門縣位於浙江省東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8°11′48〞,東徑121°12′00〞-121°56′36〞。東瀕三門灣,南鄰臨海市,西枕天台縣,北接寧波市寧海縣。總面積1072平方千米。
三門縣東西長73千米,南北寬約39.5千米,其中陸地部分東西長約50千米,南北寬約38千米。有島嶼68個,礁石78個,大陸海岸線總長167千米,海域約481.7平方千米。
(7)描寫亭旁鎮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
三門縣海岸線長227公里,淺海面積59萬畝,灘塗面積21萬畝,三門縣是中國青蟹之鄉,是浙江省海水養殖第一大縣。2013年三門縣水產養殖總面積達24.1萬畝,產值8.5億元。
三門灣口可建核電站、大型火電力站,潮汐電廠。終期裝機容量可達2000餘萬千瓦,相當於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的1.1 倍。是華東地區的能源基地。
人口:
截止到2017年,三門縣戶籍總人口44.66萬人,其中男性23.35萬人,女性21.31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9.6:100.0。
全年共出生6648人,死亡2554人,人口出生率14.94‰,比上年提升3.36個千分點;死亡率5.74‰,提升0.67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9.20‰,提升2.69個千分點。
『捌』 浙江省三門縣有幾個村
截至2019年7月,浙江省三門縣有275個村。
截至2019年7月,三門縣轄3個街道,6個鎮,1個鄉:海潤街道、海遊街道、沙柳街道、珠嶴鎮、亭旁鎮、健跳鎮、浦壩港鎮、橫渡鎮、花橋鎮、蛇蟠鄉。(共8個居委會、275個行政村)。
1、珠嶴鎮為原珠嶴鎮、高梘鄉於2013年11月撤並而成,位於三門縣西北部,距縣城12公里,地處上三高速和甬台溫高速、天高線與甬臨線34省道交叉點,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截至2019年7月,鎮域面積83.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39萬,轄79個行政村。
2、亭旁位於三門縣城西邊,是三門縣中西部的中心集鎮。截至2019年7月,全鎮總面積131.9平方公里,下轄106個行政村,總人口近6萬。鎮區面積143平方千米,總人口58700人。
3、出三門縣城以東17.5公里,經旗門海游兩港,接貓頭山水道,沐五嶼長風巨浪,蛇蟠島環海獨立,亘古未已。鳥瞰全島,狀如蛇蟠龍蟄,遂有其名。
4、沙柳街道位於北緯29°09′12″,東經121°23′54″,是三門縣的北大門。東瀕三門灣,南接海遊街道,西連寧海縣桑洲鎮,北通寧海縣一市鎮和前童鎮,與象山縣隔港相望,距寧波市區僅1.5小時車程,甬台溫鐵路穿境而過。
5、浦壩港鎮,位於浙江省三門縣東南,處浙東沿海,之濱,三門灣畔,三門縣南大門。南界臨海市桃渚鎮,西毗花橋鎮、橫渡鎮,北連健跳鎮,成立於2013年11月25日,由原浬浦、小雄、泗淋、沿赤等4個鄉鎮撤並而成。
截至2019年7月,下轄93個行政村,1個新城居委會,現有戶籍人口10.5萬,其中居民2500餘人,外來人口3萬餘人,是三門縣人口最多的鄉鎮。
6、健跳鎮位於浙江東部黃金海岸線中段,距三門縣城20公里,東臨三門灣海域,坐擁浙江省四大深水良港之一健跳港。
截至2019年7月,鎮域面積284.3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181.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95.3平方公里,轄75個行政村居,常住人口7.2萬。
7、花橋鎮地處三門縣港南中心地帶,素有「縊蟶之鄉」之稱,境內兼得山海之利,交通便捷,風景秀麗,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宋代鄉紳李熙孟因感村民涉水之苦建造石橋,橋欄雕刻珍禽瑞獸、奇花異草等圖案,故此得名「花橋」。
截至2019年7月,全鎮總面積78.9平方公里,共有34個行政村,總人口2.6萬。
8、海遊街道位於縣城中西部,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地處交通樞紐,水路兩通,交通便利。甬台溫高速、上三高速、中國沿海高速、104國道、嶺楓一級公路、台州沿海大通道交匯境內。
2013年11月,縣政府實行行政區域調整,撤銷海游鎮建制,設立海遊街道辦事處,管轄范圍一分為二,由原先轄4片5社區63個行政村,變為現在的2片7社區40個行政村,總面積72.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02萬。
9、橫渡鎮位於三門縣城東南18公里處,東瀕健跳港,南連花橋鎮,西接亭旁鎮,北界六敖鎮,西南與臨海市相臨,屬港灣山區鄉鎮。
截至2019年7月,區域總面積117.6平方公里,下轄22個行政村,21個行政村黨支部,總人口7028戶、22494人。
10、海潤街道位於三門縣主城區的東南面,距離縣行政中心5公里,居浙江沿海發達地區中部和上海經濟區南翼,是浙江沿海產業帶的重要節點。
是三門縣2013年行政區劃調整中新設立的一個街道,新設立的海潤街道是全縣「一主四重三特」新格局中最年輕的主城區,是三門城市東進的前沿和窗口,區域面積101.3平方公里,下轄25個行政村、2.6萬人口。
(8)描寫亭旁鎮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三門縣的歷史沿革:
三門縣從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繁衍生息。夏、商、周為甌越地。春秋戰國屬越國,公元前306年,楚滅越,屬楚國。秦朝,三門隸屬閩中郡。
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三門縣屬東甌國。建元六年,三門縣屬會稽郡。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三門屬回浦縣,會稽郡。東漢光武帝時期(公元25年),三門屬章安縣。
三國吳大帝時期(公元222-252年)置臨海縣,三門屬臨海縣,屬會稽郡。吳少帝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三門屬臨海郡。
隋廢郡為州,臨海郡廢改入處州,三門屬臨海縣,隸吳州。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又改州為郡,三門屬永嘉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臨海縣改海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三門隸海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為台州,三門屬台州。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台州隸屬江南道。唐肅宗乾元元年(785年),臨海郡復稱台州,隸屬浙江東道。
宋朝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分兩浙路為兩浙東路、兩浙西路,時分屬臨海、寧海兩縣,隸台州。
元朝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台州為台州路,隸屬行中書省浙東道。
明朝地方政區制度襲元朝,改台州路為台州府。
清承襲明朝,設杭嘉湖、寧紹台、金衢嚴、溫處四道,三門屬臨海、寧海兩縣,隸屬浙江寧紹台道。
民國時期,三門分屬臨海、寧海兩縣。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設置三門縣,隸屬台州行政督察區。
1949年2月17日三門解放,是浙江省第一個解放的縣,隸屬台州。1954年5月22日三門縣劃歸寧波管轄。1957年7月三門縣恢復屬台州。1983年5月,寧海縣沙柳公社劃歸三門縣。1994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三門縣隸屬台州市至今。
『玖』 亭旁鎮的歷史沿革
亭旁歷史悠久,同時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8年在包定、葉信庄等革命先烈的帶領下,爆發了震驚全國的亭旁起義,在浙江省建立了第一個蘇維埃政權。亭旁革命烈士紀念館屬省歷史文物保護單位,被省委、省政府定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亭旁革命紀念群是台州唯一的紅色旅遊景點。亭旁人民思想比較活躍,文化生活比較豐富。楊家板龍名揚四方,以全長428米創吉尼斯紀錄。
據《亭林鮑氏宗譜》載,亭旁,古稱亭林。《亭旁楊氏宗譜》載,城隍廟後山,稱亭山,山旁住楊、包兩姓,取名亭旁。亭旁歷史悠久。1947年在包家上墳墩出土的石斧和大量夾砂紅陶鼎足、陶罐、陶釜等殘片,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遺物。證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勞動、蕃衍生息。該地古時居民姓氏眾多,有「唐、林、應、謝、周、王、郭」諸姓。至元朝,包、楊兩姓方遷居於此。後來子孫蕃衍,遂多為包、楊兩姓聚居之地。清康熙四年(1665)為台州海防分府駐地。同治五年(1866)為寧海縣居理民分縣縣丞署駐地。清代分屬寧海縣南鄉包家莊、楊家莊和任家莊。民國時期 ,改庄為鄉、分屬包家、楊家和任邵鄉。1949年解放後為亭旁鄉,屬亭旁區。1985年改為區屬建制。
亭旁鎮屬河谷平地,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四周山峰、溪流相間,崗阜起伏,境內最高峰為雙尖山,海拔562米。亭旁溪和南溪從境內中部和東部自南向北蜿流。中部地勢平坦,沃野寬廣,灌溉便利。「兩山亭立如天馬,二水旁流若地龍」,中嵌「亭旁」兩字聯,可謂該地地勢的寫照。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薯類為主,特別是包家村的前洋,素有「亭旁谷倉」之稱,村落多沿溪流兩岸分布,人口稠密。婦女多編織草帽,歷史悠久,聞名全縣,產品暢銷國內外。鎮村辦企業有針織、服裝、塑料、陶器、農機修配,磚瓦等工廠。商業網點遍布,市場繁榮,每逢農歷三、八為市日,為全區物資集散地。文化較為發達,有亭旁中學,為縣重點中學,在校學生1467人,教職員工102人。有小學14所,在校學生2005人,教職員工86人。亭山小學前身為亭山書院,創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是一所具有革命傳統和光榮歷史的學校。文化設施有鎮影劇院、文化站、廣播放大站、電視差轉台等。亭旁區衛生院醫療設備較好。亭旁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達,有石(岩)里(金)、亭(旁)流(水岩)、獅(嶺)白(溪)三條公路,北通縣城海游鎮,西通壩頭、里金鐵礦,東南兩線經中門、南溪通花橋、小雄等地。人民富有革命傳統。1928年中共浙江省委和寧海縣委曾領導亭旁農民武裝起義,並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紅色政權——亭旁區蘇維埃政府,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根據地鎮。
『拾』 台州市有幾個區幾個鎮分別是哪些
台州市行政區轄3個區,65個鎮。
3個區分別是:椒江區,黃岩區,路橋區
65個鎮是:大陳鎮,寧溪鎮,北洋鎮,頭陀鎮,院橋鎮,沙埠鎮,橫街鎮、蓬街鎮、金清鎮、新橋鎮,東塍鎮、杜橋鎮、白水洋鎮、汛橋鎮、桃渚鎮、沿江鎮、括蒼鎮 ,湧泉鎮、小芝鎮、上盤鎮、尤溪鎮、河頭鎮、永豐鎮、匯溪鎮 ,大溪鎮、澤國鎮、新河鎮、城南鎮、塢根鎮、石橋頭鎮、溫嶠鎮,箬橫鎮、松門鎮、石塘鎮、濱海鎮,珠港鎮、清港鎮、楚門鎮、干江鎮、蘆浦鎮、沙門鎮,白鶴鎮、石樑鎮、街頭鎮、平橋鎮、坦頭鎮、三合鎮、洪疇鎮,橫溪鎮、白塔鎮、田市鎮、官路鎮、下各鎮、朱溪鎮、埠頭鎮,浦壩港鎮、健跳鎮、亭旁鎮、珠嶴鎮、橫渡鎮、花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