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低燒最低多少
A. 5個月寶寶去醫院檢查是病毒性肺炎,只有低燒37.4左右,沒有其他症狀
病毒性肺炎的症狀描述不全,只憑心肌和肝臟受損不能完全判斷是不是肺炎,還要做X線檢查、血常規及實驗室檢查等等。這時候用丙種球蛋白也屬於亡羊補牢(屬於無奈的被動免疫。如有發燒症狀千萬慎用,最好不用)。 孩子得病的主要原因是體質太弱,抵禦疾病能力太差。貧血要積極治療。 根據孩子的體質分析,不會高燒(免疫力低下患者),熱度與病情不成正比,所以要格外引起警惕。出汗原因一是心肌炎症狀,二是孩子體虛盜汗,同時也是某些類型肺炎的症狀之一。 孩子病情較為復雜,不要再耽誤了,在哈爾濱好兒科不少,請專家診療吧(有必要轉到更專業、更好的醫院)。如果是肺炎,這么小的孩子是不能耽擱的。
B. 肺炎治療後持續10天低燒37度2正常嗎
您好,正常的,37.2屬於正常體溫,但是肺炎需要治療的長點時間,因為肺炎多數是抵抗力低下的情況下引發細菌感染,常見細菌是肺炎鏈球菌,少見細菌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腸桿菌等,肺炎最好是掛點水,可以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和氨溴索,一般需要治療2周才可以好的。
C. 低燒37度左右,不咳嗽,右側肺炎,如何治療_肺炎
看來現在主要問題是對低熱的評估標准,不知道您平時是否經常給孩子測體溫嗎?如果是的話,那就有一個基礎體溫,用這個標准來衡量,孩子是否發熱是最為准確的。因為每個孩子的基礎體溫可能會相差一些。 如果沒有,那就應該按照醫學上通用的標准來衡量,有由於孩子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新陳代謝都比成人快,所以心率,呼吸比成人快,體溫就比成人高,一般口腔溫度(舌下)超過37.5才認為是發熱。所以您認為的低燒可能就不成立了。因為沒看到孩子的胸片情況,如果現在沒有發熱,咳嗽,臨床肺炎就屬於好轉或治癒了。
D. 寶寶低燒是多少度
如果不超過38.5度就不是高熱的情況。但如果在36度--37度之間就是正常的。否則就是低熱的情況。
E. 人體體溫低燒是多少度,高燒是多少度,正常是多少度
您好: 人的體溫正常時口腔(舌下)溫度為36.2--37.3度。腋下溫度為36.0--37.0度。直腸內溫度(肛溫)為36.5--37.5度。 在一晝夜中,正常人體溫在凌晨睡眠中最低,從早上7--9點時急驟上升,以後則緩慢上升,到下午17--19點時達到最高值,繼而下降,到晚23--24點時達到最底穩定值。最高與最低值之差,通常在1度之間。 一般女性的體溫略高於同年齡的男子,女子在月經前體溫較高,月經來潮時體溫下降約0.2--0.3度,到排卵時體溫通常又降低0.2度,此後則突然升高。女性的妊娠期(一般在孕3--4周),體溫可有持續性輕度升高。 正常人的體溫每天有一定的波動,成年女性體溫的波動還與月經周期有關。女性在月經周期中,排卵以前的基礎體溫常較低,正常每日清晨起床前體溫(即基礎體溫)在37度以下,約在36.4--36.6度左右。排卵後,平均上升0.5度左右,一直維持到月經來潮前才開始下降。 【 發熱 】口腔溫度在37.3度以上,或肛溫在37.6度以上,或一晝夜內體溫波動1度以上屬於發熱。 【 低熱 】口腔溫度在37.4--38度之間,屬於低熱。低熱持續4周以上,則稱為長期低熱。 【 中等熱 】口腔溫度在38.1--38.9度之間,屬於中等熱。 【 高熱 】口腔溫度在39度以上者,稱為高熱。 【 過高熱 】口腔溫度在41度以上者,稱為過高熱。 【 常度下體溫 】口腔溫度在36.1度以下為常度體溫。 【 稽留熱 】多為高熱,持續於40度上下達數日或數周之久,每天體溫波動很小,多在1度之內。常見於腸傷寒、斑疹傷寒、大葉性肺炎等。 【 弛張熱 】也稱消耗熱,表現為持續高熱,每日體溫波動較大,日夜波動可超過1.5--2度,但最低溫度仍高於正常。可見於敗血症、結核病、風濕熱、亞急性心內膜炎、支氣管肺炎、局灶性化膿性感染等。 【 間歇熱 】突然高熱39度以上,歷時數小時後,下降至正常,間歇一日或數日後又復發,如此有規律地間歇性反復發作。常見於瘧疾、腎盂腎炎等。 【 回歸熱 】體溫急驟升高至39度以上,持續數天後又驟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熱期與無熱期各持續若干天,有規律地互相交替。見於回歸熱、何傑金氏病等。 【 波狀熱 】體溫逐漸升高達39度以上,數天後又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數天後又逐漸升高,如此反復多次。常見於布魯氏菌病等。
F. 前陣肺炎這幾天早上七點左右身體發低熱(37度左右)
考慮還是免疫力低下或者感染沒有根治。需要胸片檢查看看或者提高免疫力。多喝白開水。
G. 支原體肺炎的比例1;320,低燒37.5左右。一個星期前,無病史,
病情分析:肺炎這個情況建議最好是採用中葯治療,可辯症施治,對症用葯,這樣才能起到治病的目的.中醫治療有很大的優勢,
意見建議:可根據病 情的變化及時更換治療方案,調整葯方達到對症用葯的目的
H. 低燒的范圍介紹
發燒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能夠見到的一種疾病的症狀,其中因為感冒而引起的發燒是最常見的了。下面我帶你了解低燒的范圍,希望對你有幫助!
低燒的范圍介紹
低燒的范圍是在36.3~37.2之間,如果檢測在這個溫度的話,那麼就屬於低燒了,低燒通常因為感冒造成的,也不排除剛運動完身體處在略高體溫的范圍內,也就是像低燒一樣,這個是正常的不必去管,低燒的話可以吃點退燒葯,否則會嚴重高燒,多穿衣服,避免周圍環境氣溫過高,可以用毛巾冰敷頭部一會,也可以喝點比較熱但不燙的水,這樣有助於排汗,排毒。
發燒的類型
稽留熱:多為高熱,體溫常在39℃以上,晝夜間溫度變動范圍在1℃以內,可持續數日或數周,見於某些急性傳染病,如傷寒、斑疹傷寒、大葉性肺炎等。
弛張熱:多為高熱,體溫高低不等,發熱時可達39℃以上,晝夜變動范圍大於1℃,有時體溫可降至38℃以下,但最低溫度仍在正常體溫以上。常見於化膿性疾病、敗血症、嚴重肺結核、川畸病、晚期腫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不規則熱:體溫常在38℃左右或波動於37~40℃之間。臨床可見於多種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原體肺炎、肺結核、胸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風濕熱、白血病等,亦可見於葯物或物理降溫之干擾。
波浪熱:體溫逐漸升高,數日後又逐漸降至低熱或正常溫度,經數日後又逐漸上升,如此反復發作,體溫曲線呈波浪型,見於布氏桿菌病。
間歇熱:體溫驟升可達39℃以上,持續數小時,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或正常以下,間歇數小時至數日又如此反復發作,常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等。
低燒的注意事項
低燒有季節性低燒、生理性低燒、環境性低燒、器質性低燒且一般不會超過38℃。
生理性低燒,是指女性月經來潮前或者妊娠期會出現低燒。
季節性低燒,季節性低燒多發生於夏季,稱夏季微熱;常伴有身體乏力、食慾減退等, 且隨著秋季的來臨會慢慢恢復。
環境性低燒,是指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會有十分之一的人出現低燒。
器質性低燒,是指身體疾病引起的,如肝炎、腫瘤、甲亢、風濕、慢性病感染等。
此外,低燒在臨床上20—30歲的青年比較多見,如果持續低燒需及時去醫院就診最好做個全身檢查。
一般溫度沒超過38℃以上,不建議吃退燒葯,如需用葯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以免濫用退燒葯引發再生性障礙貧血。煲姜水泡腳 ,邊加水邊泡,一直到出汗為止,估計要30分鍾以上才能出汗。如果是感冒引起的低燒,可以自己在家多好喝點水,最好是剛燒開的水,邊喝邊吹,直到能喝為止,喝到身體微微出汗,低燒就好了一半。
低燒要如何退燒
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脫掉過多的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溫水拭浴: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用退熱貼: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多喝水: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值得注意的是,發燒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小小的發燒症狀就會發展成大問題,嚴重一點的會發展成腦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