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盪lmin多少時間
⑴ 新冠標本要震盪多久時間
渦旋振盪15s。
加入5.6μlCarrierRNA,加入140μl的已滅活的待提取核酸的待測樣本,渦旋振盪15s,室溫靜止10min。
新冠標本轉運箱是一個專業的專運箱,內有三層,而且有一個溫控監測系統,要檢查這些系統是否正常。
⑵ 什麼是最小禎長
乙太網中的最小幀長的設定:
1,假設公共匯流排媒體長度為S,幀在媒體上的傳播速度為0.7C(光速),網路的傳輸率為R(bps),幀長為L(bps),tPHY為某站的物理層時延;則有:
碰撞槽時間=2S/0.7C+2tPHY
因為Lmin/R=碰撞槽時間
所以Lmin =(2S/0.7C+2tPHY )×R ,Lmin 稱為最小幀長度。
碰撞槽時間在乙太網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參數,有如下特點:
(1)它是檢測一次碰撞所需的最長時間。
(2)要求幀長度有個下限(即最短幀長)
(3)產生碰撞,就會出現幀碎片。
(4)如發生碰撞,要等待一定的時間。t=rT。(T為碰撞槽時間)
2,下面我們來估計在最壞情況下,檢測到沖突所需的時間
(1)A和B是網上相距最遠的兩個主機,設信號在A和B之間傳播時延為τ,假定A在t時刻開始發送一幀,則這個幀在t+τ時刻到達B,若B在t+τ-ε時刻開始發送一幀,則B在t+τ時就會檢測到沖突,並發出阻塞信號。
(2)阻塞信號將在t+2τ時到達A。所以A必須在t+2τ時仍在發送才可以檢測到沖突,所以一幀的發送時間必須大於2τ。
(3)按照標准,10Mbps乙太網採用中繼器時,連接最大長度為2500米,最多經過4個中繼器,因此規定對於10Mbps乙太網規定一幀的最小發送時間必須為51.2μs。
(3)51.2μs也就是512位數據在10Mbps乙太網速率下的傳播時間,常稱為512位時。這個時間定義為乙太網時隙。512位時=64位元組,因此乙太網幀的最小長度為512位時=64位元組。
⑶ 磁珠法核酸提取的磁珠法核酸提取過程
磁珠法核酸提取過程:
1、裂解
取抗凝全血到1.5mLEP管中,加入BufferA、BufferB,混合均勻。然後把EP管置於恆溫水箱中溫育15~20min。
2、結合
將EP管從溫育設備中取出,離心後取上清,加入振盪混勻的磁珠結合液,顛倒混勻。將EP管置於磁力架上進行磁分離,棄廢液(吸凈管蓋及管底殘液)。
3、洗滌
⑴加入洗滌液Ⅰ,點振數次(若有團狀或絲狀物可增加點振次數及力度),然後磁分離,吸凈管蓋及管底的殘液;
⑵加入洗滌液Ⅱ,點振數次(若有團狀或絲狀物可增加點振次數及力度),然後磁分離,吸凈管蓋及管底的殘液;
⑶重復步驟⑵一次;
⑷室溫下開蓋乾燥。
4、洗脫
加入洗脫液,放置水浴鍋中溫育後磁分離,小心吸取上清液至新的EP管中,進行下游實驗。
⑷ l/min等於多少m3/h
l/min等於0.001m3/h。首先1L=0.001m³ ,然後min是分鍾,h是小時,1小時等於60分鍾接下來換算一下,1L等於0.001m³ 乘60分鍾等於0.06m³。
單位是可以換算的由時間單位換算公式1h=60min體積單位換算公式1m^3=1000dm^3=1000L知1m^3/h=1000L/60min =(50/3)L/min同理1L/min=0.06m^3/h。
揚程的意義
水泵的揚程是指水泵能夠揚水的高度,通常用H表示,單位是m。離心泵的揚程以葉輪中心線為基準,分由兩部分組成。從水泵葉輪中心線至水源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吸上來的高度,叫做吸水揚程,簡稱吸程。
從水泵葉輪中心線至出水池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壓上去的高度,叫做壓水揚程,簡稱壓程。即水泵揚程等於吸水揚程加壓水揚程應當指出,銘牌上標示的揚程是指水泵本身所能產生的揚程,它不含管道水流受摩擦阻力而引起的損失揚程。在選用水泵時,注意不可忽略。否則,將會抽不上水來。
⑸ 振盪器的單位
轉/分鍾(r/min或r/m)。
⑹ LC振盪電路的周期公式______,頻率公式______
T=2π√(LC),f=1/【2π√(LC)】
在LC電路中,L代表電感,單位:亨利(H),C代表電容,單位:法拉(F)。
電磁振盪完成一次周期性變化需要的時間叫做周期,一秒內完成的周期性變化的次數叫做頻率。
振盪電路中發生電磁振盪時,如果沒有能量損失,也不受其他外界的影響,這時電磁振盪的周期和頻率,叫做振盪電路的固有頻率和固有周期。固有周期可以用下式求得
(6)振盪lmin多少時間擴展閱讀:
LC電路既用於產生特定頻率的信號,也用於從更復雜的信號中分離出特定頻率的信號。它們是許多電子設備中的關鍵部件,特別是無線電設備,用於振盪器、濾波器、調諧器和混頻器電路中。
電感電路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因為它假定有沒有因電阻耗散的能量。任何一個LC電路的實際實現中都會包含組件和連接導線的盡管小卻非零的電阻導致的損耗。
LC電路的目的通常是以最小的阻尼振盪,因此電阻做得盡可能小。雖然實際中沒有無損耗的電路,但研究這種電路的理想形式對獲得理解和物理性直覺都是有益的。對於帶有電阻的電路模型,參見RLC電路。
⑺ I/min是什麼單位
體積流量。
「l」是體積單位,「min」是時間單位。
「I/min」表示每分鍾通過的體積的大小,表示單位時間里通過過流斷面的流體體積。
(7)振盪lmin多少時間擴展閱讀:
體積流量的修正:
1、被測介質在實際運行中,由於壓力、溫度偏離設定值,所以會給流量的示值帶來不同程度的誤差。因此,作為計量用的能源介質流量測量,都應考慮溫度和壓力修正。
2、對於不作為計量用的氣體流量測量,如果已獲得溫度、壓力信號,也應該考慮溫度和壓力修正。因為當今的二次儀表或作為二次儀表使用的各種計算機系統(DCS,PLC,IPC等)都具有溫度和壓力修正功能,已無需像以前老式儀表那樣搭接一個復雜的能滿足功能要求的儀表硬體系統。
3、對於常溫、常壓下的氣體,也就是說,溫度為30~40℃,壓力為10kPa左右的氣體,不作為計量用,僅作工藝操作參考時,可以不考慮溫度和壓力修正,因為這種工況下,溫度和壓力的變化帶來流量示值的誤差不是很大。
4、對於壓力為0.01MPa以上的氣體,不管流量測量的目的是什麼,應盡量考慮溫度和壓力修正(如果是常溫氣體,可單獨設壓力修正,不設溫度修正)。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壓力的波動給流量測量示值帶來的誤差較大。
鋼鐵廠中設備密封或吹掃用的氮氣流量測量就屬於這種情況。由於氮氣來源往往不十分充足,一旦使用,氮氣管道壓力往往大幅度下降。盡管在這種工況下對流量測量的精度要求很低,但由於壓力波動的影響太大,也應該考慮壓力修正。
⑻ 簡述誘變育種的操作方法和步驟!
一、實驗目的和內容目的:以紫外線誘變獲得用於醬油生產的高產蛋白酶菌株為例,學習微生物誘變育種的基本操作方法。內容:1.對米麴黴(Aspergillsoryzae)出發菌株進行處理,制備孢子懸液。2.用紫外線進行誘變處理。3.用平板透明圈法進行兩次初篩。4.用搖瓶法進行復篩及酶活性測定。二、實驗材料和用具米麴黴斜面菌種;豆餅斜面培養基、酪素培養基、蒸餾水、0.5%酪蛋白;三角瓶(300mL、500mL)、試管、培養皿(9cm)、恆溫搖床、恆溫培養箱、紫外照射箱、磁力攪拌器、脫脂棉、無菌漏斗、玻璃珠、移液管、塗布器、酒精燈。三、操作步驟(一)出發菌株的選擇及菌懸液制備1.出發菌株的選擇可直接選用生產醬油的米麴黴菌株,或選用高產蛋白酶的米麴黴菌株。2.菌懸液制備取出發菌株轉接至豆餅斜面培養基中,30℃培養3~5d活化。然後孢子洗至裝有1mL0.lmol/LpH6.0的無菌磷酸緩沖液的三角瓶中(內裝玻璃珠,裝量以大致鋪滿瓶底為宜),30℃振盪30min,用墊有脫脂棉的滅菌漏斗過濾,製成把子懸液,調其濃度為106~108個/mL,冷凍保藏備用。(二)誘變處理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所用誘變劑種類及劑量的選擇可視具體情況決定,有時還可採用復合處理,可獲得更好的結果。本實驗學慣用紫外線照射的誘變方法。1.紫外線處理打開紫外燈(30W)預熱20min。取5mL菌懸液放在無菌的培養皿(9cm)中,同時製作5份。逐一操作,將培養皿平放在離紫外燈30cm(垂直距離)處的磁力攪拌器上,照射lmin後打開培養皿蓋,開始照射,與照射處理開始的同時打開磁力攪拌器進行攪拌,即時計算時間,照射時間分別為15s、30s、lmin、2min、5min。照射後,誘變菌液在黑暗冷凍中保存1~2h然後在紅燈下稀釋塗菌進行初篩。2.稀釋菌懸液按10倍稀釋至10-6,從10-5和10-6中各取出0.lmL加入到酪素培養基平板中(每個稀釋度均做3個重復),然後塗菌並靜置,待菌液滲入培養基後倒置,於30℃恆溫培養2~3d。(三)優良菌株的篩選1.初篩首先觀察在菌落周圍出現的透明圈大小,並測量其菌落直徑與透明圈直徑之比,選擇其比值大且菌落直徑也大的菌落40~50個,作為復篩菌株。2.平板復篩分別倒酪素培養基平板,在每個平皿的背面用紅筆劃線分區,從圓心劃線至周邊分成8等份,1~7份中點種初篩菌株,第8份點種原始菌株,作為對照。培養48h後即可見生長,若出現明顯的透明圈,即可按初篩方法檢測,獲得數株二次優良菌株,進大搖瓶復篩階段。3.搖瓶復篩將初篩出的菌株,接入米麴黴復篩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其方法是,稱取麥秩85g,豆餅粉(或麵粉)15g,加水95~110mL(稱為潤水),水含量以手捏後指縫有水而不下滴為宜,於500mL三角瓶中裝入15~20g(料厚為1~1.5cm),121℃濕熱滅菌30min,然後分別接入以上初篩獲得的優良菌株,30℃培養,24h後搖瓶一次並均勻鋪開,再培養24~48h,共培養3~5d後檢測蛋白酶活性。4.蛋白酶的測定方法(1)取樣:培養後隨機稱取以上搖瓶培養物1g,加蒸餾水100mL,(或200mL),40℃水浴,浸酶1h,取上清浸液測定酶活性。另取lg培養物於105℃烘乾測定含水量。(2)酶活性測定:30℃pH7.5條件下水解酪蛋白(底物為0.5%酪蛋白),每分鍾產酪氨酸1μg為一個酶活力單位。計算公式為:(A樣品OD680nm值-A對照OD680nm值)×K×V/t×NK:標准曲線中光吸收為「1」時的酪氨酸微克數;V:酶促反應的總體積;t:酶促反應時間(min);N:酶的稀釋倍數。5.谷氨酸的檢測此項檢測也是醬油優良菌株的重要指標之一。檢測培養基:豆餅粉:麩夫=6:4,潤水75%,121℃濕熱滅菌30min。谷氨酸測定:於以上培養基中加入7%鹽水(W/V),40~45℃水浴,水解9d後過濾,以濾液檢測谷氨酸含量(測壓法)。四、注意事項1.紫外線照射時注意保護眼睛和皮膚。2.誘變過程及誘變後的稀釋操作均在紅燈下進行,並在黑暗中培養。五、實驗報告1.試列表說明高產蛋白酶菌株的篩選過程和結果。2.你認為以上的篩選方法有什麼優缺點,如何改進?六、問題和思考1.試述紫外線誘變的作用機理及其在具體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2.為什麼在誘變前要把菌懸液打散和培養一段時間?註:篩選菌株數的計算若按突變率為0.01計算,則一次篩選可取250—300個菌落,第一次篩選後可多選幾株高產株,而二級篩選為重點階段,其最適量可參考以下計算方法:如初篩菌株數為200株,二次篩選欲選株數為2株,則二級應選(200×2)1/2,為20株,這樣的數量選擇,使有可能從較少的數量中獲得相對較多的優良菌株。
⑼ 如何從患者的血液中提取DNA
提取基因組DNA和細胞核DNA是不同的方法
提取細胞核要先把細胞破碎分離出細胞核,要在甘油或其他保護劑中進行
SDS十二烷基磺酸鈉:可破壞細胞膜、核膜,並使組織蛋白與DNA分離
CATB是一種抽提液,破壞細胞膜的~具體忘了~
DNA不溶於異丙醇,異丙醇可以析出DNA,產生白色絮狀沉澱,用槍頭挑出就可以了
以下是一些具體方法,希望有用
基因組DNA提取方法
制備基因組DNA是進行基因結構和功能研究的重要步驟,通常要求得到的片段的長度不小於100-200kb。在DNA提取過程中應盡量避免使DNA斷裂和降解的各種因素,以保證DNA的完整性,為後續的實驗打下基礎。主要是CTAB方法,其他的方法還有1物理方式:玻璃珠法,超聲波法,研磨法,凍融法。2化學方式:異硫氰酸胍法,鹼裂解法3生物方式:酶法。根據核酸分離純化方式的不同有:硅質材料、陰離子交換樹脂等
試驗步驟:
1、貼壁細胞用胰酶消化,離心收集。
2、細胞重懸於冰冷的PBS漂洗一次,離心收集。試驗步驟2再重新作一邊。
3、加入5mlDNA提取緩沖液,(10mmol/LTris-cl,0.1mol/LEDTA,o.5%SDS),混勻。
4、加入25ul蛋白酶K,使終濃度達到100ug/ml,混勻,50℃水浴3h,
5、用等體積的酚抽提一次,2500rpm離心收集水相,用等體積的(酚,氯仿,異戊醇)混合物抽提一次,2500r/min離心收集水相
6、用等體積的氯仿,異戊醇抽提一次。加入等體積的5mol/L的LiCL,混勻,冰浴,10min.。
7、2500rpm離心10min.轉上清於一離心管中。加入等體積的異丙醇。室溫10min。
2500rpm,離心10min。棄上清。
8、加入0.1倍體積3mol/L乙酸鈉(PH5.2)與2倍體積-20℃預冷無水乙醇。-20℃20min。
9、12000r/min,室溫離心5min。棄上清。將DNA溶於適量TE中。
外周血DNA提取技術
分離外周血白細胞提取方法:
試驗步驟:
1、取人肘靜脈血5ml,EDTA抗凝,2500rpm離心10min。
2、小心吸取上層血漿,分裝到3個0.5ml離心管中。
3、在血細胞中加入3倍體積的溶血液,搖勻,冰浴15min。
4、2500rpm離心10min,棄上清。
5、加入10ml溶血液,搖勻,冰浴15min。
6、3000rpm離心10min,棄上清。
7、倒置離心管,去掉殘液。
8、得白細胞,-80?C凍存。
試驗要求:
血至分離白細胞之間隔時間在室溫下放置不超過2h,4℃放置不超過5h,以防白細胞自溶。
氯仿法抽提外周血白細胞基因組DNA:
試驗試劑:
Ligsisbuffer:
133mMNH4ClNHCl7.12g0.9mMNH4HCO3NH4HCO30.071g0.1mMEDTA0.5mMEDTA0.2ml;最後加滅菌去離子水至1000ml,高壓滅菌。
ACD抗凝劑:檸檬酸1.68g檸檬酸鈉4.62g葡萄糖5.15g;最後加滅菌去離子水至350ml,高壓滅菌。
提取緩沖液(Extractionbuffer):
10mMTrisCl(PH=8.0)1MTris.Cl(PH=8.0)1ml0.1mMEDTA(PH=8.0)0.5mMEDTA(PH=8.0)20ml0.5%SDS10%SDS0.5ml;最後加滅菌去離子水至100ml,高壓滅菌
試驗步驟:
1、在500μl抗凝血中加入ligsisbuffer1000μl,充分顛混至清亮。以4000rpm,離心5min。棄上清液。
2、沉澱中加入ligsisbuffer1500μl,充分勻漿。以6000rpm,離心5min。
3、徹底棄去上清,加入extractionbuffer500μl(裂解細胞),混勻置於37℃,水溶1h。
4、加入8μl的蛋白酶K,顛混,37℃過夜(或55℃,3h,但是37℃效果要好些)。
5、每管加入450μl飽和酚(取溶液下層)緩慢搖晃10min,以5500rpm,離心15min。
6、取上清,每管加入250μl飽和酚和250μl氯仿-異戊醇,搖勻10min,以5500rpm,離心15min。
7、取上清,每管加入500μl氯仿-異戊醇,搖勻10min,以5500rpm,離心15min。
8、取上清,每管加50μl的3M的NaAC+,適量無水乙醇(預冷)至滿,搖勻放入-20℃保存2h以上。
9、以12000rpm,離心20min。去上清,加入70%乙醇500μl,以12000rpm,離心5min,去上清,50-60℃乾燥。
10、加入50μl滅菌去離子水,轉彈,混勻。
NaI提取法提取外周血白細胞基因組:
實驗步驟:
1、取外周抗凝血(全血)100ul於eppendorf管中,12000rpm離心12min。
2、棄上清,加雙蒸水200ul溶解,搖勻20s。
3、混勻後加6MNaI溶液200ul,搖勻20s。
4、加入氯仿/異戊醇(24:1)400ul,邊加邊搖,搖勻20s,12000rpm離心12min。
5、取上層液350ul,加入另一新eppendorf管中,加0.6倍體積異丙醇,搖勻20s,室溫放置15min,靜置後的反應體系15000rpm離心12min,使沉澱緊貼eppendorf管壁。
6、棄異丙醇,加70%乙醇1ml(不振動),以15000rpm離心12min。
7、棄乙醇,敞開eppendorf管蓋,烘乾(37℃恆溫箱)後,加1xTE溶液30ul,溶解DNA>12h以上,製成的DNA液-20℃冰箱保存備用。
常用的外周血白細胞基因提取方法:
試驗原理:
苯酚/氯仿提取DNA是利用酚是蛋白質的變性劑,反復抽提,使蛋白質變性,SDS(十二烷基磺酸鈉)將細胞膜裂解,在蛋白酶K、EDTA的存在下消化蛋白質或多肽或小肽分子,核蛋白變性降解,使DNA從核蛋白中游離出來。DNA易溶於水,不溶於有機溶劑。蛋白質分子表面帶有親水基團,也容易進行水合作用,並在表面形成一層水化層,使蛋白質分子能順利地進入到水溶液中形成穩定的膠體溶液。當有機溶液存在時,蛋白質的這種膠體穩定性遭到破壞,變性沉澱。離心後有機溶劑在試管底層(有機相),DNA存在於上層水相中,蛋白質則沉澱於兩相之間。酚-氯仿抽提的作用是除去未消化的蛋白質。氯仿的作用是有助於水相與有機相分離和除去DNA溶液中的酚。抽提後的DNA溶液用2倍體積的無水乙醇在1/103mol/LNaCl存在下沉澱DNA,回收DNA用70%乙醇洗去DNA沉澱中的鹽,真空乾燥,用TE緩沖液溶解DNA備用。
試驗步驟:
1、將1mlEDTA抗凝貯凍血液於室溫解凍後移入5ml離心管中,加入1ml磷酸緩沖鹽溶液(PBS),混勻,3500rpm離心15min,傾去含裂解紅細胞的上清。重復一次。用0.7mlDNA提取液混懸白細胞沉澱,37℃水浴溫育1h。
2、將上述DNA提取液混懸白細胞,37℃水浴溫育1h後,加入1mg/ml蛋白酶K0.2ml,至終濃度為100-200ug/ml,上下轉動混勻,液體變粘稠。50℃水浴保溫3h,裂解細胞,消化蛋白。保溫過程中,應不時上下轉動幾次,混勻反應液。
3、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加入等體積的飽和酚溶液,溫和地上下轉動離心管5-10min,直至水相與酚相混勻成乳狀液。5000rpm離心15min,用大口吸管小心吸取上層粘稠水相,移至另一離心管中。重復酚抽提一次。加等體積的氯仿:異戊醇(24:1),上下轉動混勻,5000rpm離心15min,用大口吸管小心吸取上層粘稠水相,移至另一離心管中。重復一次。
4、加入1/5體積的3mol/LNaAc及2倍體積的預冷的無水乙醇,室溫下慢慢搖動離心管,即有乳白色雲絮狀DNA出現。用玻璃棒小心挑取雲絮狀的DNA,轉入另一1.5ml離心管中,加70%乙醇0.2ml,以5000rpm離心5min。洗滌DNA,棄上清,去除殘留的鹽。重復一次。室溫揮發殘留的乙醇,但不要讓DNA完全乾燥。加TE液20ul溶解DNA,置於搖床平台緩慢搖動,DNA完全溶解通常需12-24h。製成的DNA液-20℃冰箱保存備用。
真核細胞DNA的制備
一般真核細胞基因組DNA有107-9bp,可以從新鮮組織、培養細胞或低溫保存的組織細胞中提取,常是採用在EDTA以及SDS等試劑存在下用蛋白酶K消化細胞,隨後用酚抽提而實現的。這一方法獲得的DNA不僅經酶切後可用於Southern分析,還可用於PCR的模板、文庫構建等實驗。
根據材料來源不同,採取不同的材料處理方法,而後的DNA提取方法大體類似,但都應考慮以下兩個原則:
1、防止和抑制DNase對DNA的降解。
2、盡量減少對溶液中DNA的機械剪切破壞。
試劑准備:
1、TE:10mMTris-HCl(pH7.8);1mMEDTA(pH8.0)。
2、TBS:25mMTris-HCl(pH7.4);200mMNaCl;5mMKCl。
3、裂解緩沖液:250mMSDS;使用前加入蛋白酶K至100mg/ml。
4、20%SDS
5、2mg/ml蛋白酶K
6、Tris飽和酚(pH8.0)、酚/氯仿(酚∶氯仿=1∶1)、氯仿
7、無水乙醇、75%乙醇
試驗步驟:
材料處理:
1、新鮮或冰凍組織處理:
1)取組織塊0.3-0.5cm3,剪碎,加TE0.5ml,轉移到勻漿器中勻漿。
2)將勻漿液轉移到1.5ml離心管中。
3)加20%SDS25ml,蛋白酶K(2mg/ml)25ml,混勻。
4)60°C水浴1-3hr。
2、培養細胞處理:
1)將培養細胞懸浮後,用TBS洗滌一次。
2)離心4000g×5min,去除上清液。
3)加10倍體積的裂解緩沖液。
4)50-55°C水浴1-2hr。
DNA提取:
1、加等體積飽和酚至上述樣品處理液中,溫和、充分混勻3min。
2、離心5000g×10min,取上層水相到另一1.5ml離心管中。
3、加等體積飽和酚,混勻,離心5000g×10min,取上層水相到另一管中。
4、加等體積酚/氯仿,輕輕混勻,離心5000g×10min,取上層水相到另一管中。如水相仍不澄清,可重復此步驟數次。
5、加等體積氯仿,輕輕混勻,離心5000g×10min,取上層水相到另一管中。
6、加1/10體積的3M醋酸鈉(pH5.2)和2.5倍體積的無水乙醇,輕輕倒置混勻。
7、待絮狀物出現後,離心5000g×5min,棄上清液。
8、沉澱用75%乙醇洗滌,離心5000g×3min,棄上清液。
9、室溫下揮發乙醇,待沉澱將近透明後加50-100mlTE溶解過夜。
植物組織中DNA的提取
試驗原理:
脫氧核糖核酸(deoxribonucleicacid,DNA)是一切生物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鹽溶法是提取DNA的常規技術之一。從細胞中分離得到的DNA是與蛋白質結合的DNA,其中還含有大量RNA,即核糖核蛋白。如何有效地將這兩種核蛋白分開是技術的關鍵。DNA不溶於0.14mol/L的NaCl溶液中,而RNA則能溶於0.14mol/L的NaCl溶液之中,利用這一性質就可以將二者從破碎細胞漿液中分開。制備過程中,細胞破碎的同時就有Dnase釋放到提取液中,使DNA因被降解而影響得率,在提取緩沖液中加入適量的檸檬酸鹽和EDTA,既可抑制酶的活性又可使蛋白質變性而與核酸分離,再加入陰離子去垢劑0.15%的SDS,經過2h攪拌,或用氯仿-異醇除去蛋白,通過離心使蛋白質沉澱而除去,得到的是含有核酸的上清液。然後用95%的預冷乙醇即可把DNA從除去蛋白質的提取液中沉澱出來。
植物DNA的SDS提取法:
試驗試劑:
1、研磨緩沖液:稱取59.63gNaCl,13.25g檸檬酸三鈉,37.2gEDTA-Na分別溶解後合並為一,用0.2mol/L的NaOH調至pH7.0,並定容至1000ml。
2、10×SSC溶液:稱取87.66gNaCl和44.12g檸檬酸三鈉,分別溶解,一起定容至1000ml。
3、1×SSC溶液:用10×SSC溶液稀釋10倍。
4、0.1×SSC溶液:用1×SSC溶液稀釋10倍。
5、Rnase溶液:用0.14mol/LNaCl溶液配製成25mg/ml的酶液,用1mol/LHCl,pH至5.0,使用前經80℃水浴處理5min(以破壞可能存在的Dnase)。
6、氯仿-異戊醇:按24ml氯仿和1ml異戊醇混合。
7、5mol/L高氯酸鈉溶液:稱取NaClO4.H2O70.23g,先加入少量蒸餾水溶解再容至100ml。
8、SDS(十二烷基硫酸鈉)化學試劑的重結晶:將SDS放入無水酒精中達到飽和為止,然後在70~80℃的水浴中溶解,趁熱過濾,冷卻之後即將濾液放入冰箱,待結晶出現再置室溫下涼干待用。
9、1mol/LHCl。
10、0.2mol/LNaOH。
11、二苯胺乙醛試劑:1.5g二苯胺溶於100ml冰醋酸中,添加1.5ml濃硫酸,裝入棕色瓶,貯存暗處,使用時加0.1ml乙醛液〔濃乙醛:H2O=1:50(V/V)〕。
12、1.0mol/L高酸溶液(HClO4)。
13、0.05mol/LNaOH。
14、DNA標准液:取標准DNA25mg溶於少量0.05mol.L-1NaOH中,再用0.05mol/LNaOH定容至25ml,後用移溶管吸取此液5ml至50ml容量瓶中,加5.0ml1mol/LHClO4,混合冷卻後用0.5mol/LHClO4定容至刻度,則得100μg/ml的標准溶液。
實驗步驟:
1、稱取植物幼嫩組織10g剪碎置研缽中,加10ml預冷研磨緩沖液並加入0.1g左右的SDS,置冰浴上研磨成糊狀。
2、將勻漿無損轉入25ml刻度試管中加入等體積的氯仿-異戊醇混合液,加上塞子,劇烈振盪30s,轉入離心管,靜置片刻以脫除組織蛋白質。以4000rpm離心5min。
3、離心形成三層,小心地吸取上層清液至刻度試管中,棄去中間層的細胞碎片、變性蛋白質及下層的氯仿。
4、將試管置72℃水浴中保溫3min(不超過4min),以滅活組織的DNA酶,然後迅速取出試管置冰水浴中冷卻到室溫,加5mol/L高氯酸鈉溶液〔提取液:高氯酸鈉溶液=4:1(V/V)〕,使溶液中高氯酸鈉的最終濃度為1mol/L。
5、再次加入等體積氯仿-異戊醇混合液至大試管中,振盪1min,靜置後在室溫下離心(4000rpm)5min,取上清液置小燒杯中。
6、用滴管吸95%的預冷乙醇,慢慢地加入燒杯中上清液的表面上,直至乙醇的體積為上清液的兩倍,用玻璃棒輕輕攪動。此時核酸迅速以纖維狀沉澱纏繞在玻璃棒上。
7、然後加入0.5ml左右的10×SSC,使最終濃度為1×SSC。
8、重復第6步驟和第7步驟即得到DNA的粗製品。
9、加入已處理的Rnase溶液,使其最後的作用濃度為50~70μg/ml,並在37℃水浴中保溫30min,以除去RNA。
10、加入等體積的氯仿-異戊醇混合液,在三角瓶中振盪1min,再除去殘留蛋白質及所加Rnase蛋白,室溫下以4000rpm離心5min,收集上層水溶液。
11、再按6、7步驟處理即可得到純化的DNA液。
植物DNA的CTAB提取法:
試驗步驟:
1、稱取新鮮葉片2-3g,剪碎放入研缽中,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
2、將粉末轉移到加有7ml經預熱的15×CTAB提取緩沖液15ml離心管中,迅速混勻後置於65℃水浴中,溫育30min。
3、取出離心管,冷卻至室溫,加入氯仿/異戊醇(24:1),充分混勻,室溫下2300轉離心20min。
4、將上清轉移至另一新的15ml離心管中,加入1/10體積10%的CTAB和等體積的氯仿/異戊醇。充分混勻,2300rpm離心20min。
5、轉移上清至另一新的15ml離心管中,加入等體積1%的CTAB沉澱緩沖液,輕輕搖晃至形成DNA絮狀沉澱。1000rpm離心10min,使DNA沉澱於管底。
6、加入1.5-2ml的1mol/LNaCl及5μlRNase置於56℃水浴中過夜。
7、待DNA完全溶解後,加2-3ml4℃預冷的95%的冰乙醇使DNA沉澱,挑出DNA,置於15ml離心管中,用70%乙醇清洗30min。
8、離心機甩5s,倒出70%乙醇,再用95%乙醇浸泡5min,倒出95%乙醇,在超凈工作台上吹乾。
9、將風乾的DNA直接在4℃保存備用或溶於100μlTE溶液中於-20℃保存。
細菌DNA的提取方法
針對一些不易於提取的細菌的方法:
試驗試劑:
抽提緩沖液:2%CTAB(W/V)2%PVPK25(w/v)(去色素)100mMTris-HCl(pH8.0)
25mMEDTA(pH8.0)2.0MNaCl
10MLiCl
2MLiCl
DEPC-water(抑制RNA酶活性)
3MNaAc(pH5.2)
96%乙醇
70%乙醇
試驗步驟:
1、抽提緩沖液65℃預熱。
2、加菌體到已經預熱的緩沖液(700ul)中混勻,65℃,10min。
3、加酚/氯仿/異戊醇(25:24:1),振盪,以12,000rpm,離心10min。
4、取上清,加氯仿/異戊醇(24:1)振盪,以12,000rpm,離心10min。
5、重復再作一次步驟4。
6、加入1/10體積的3M醋酸鈉和1.5倍體積的乙醇(或加入等體積的異丙醇),-20C下沉澱。
7、以2,000rpm,離心10min。
8、棄上清,以70%乙醇條洗沉澱,也可以再用100%乙醇洗,然後溶解於100ml水中。
較為常用的細菌DNA提取方法:
實驗步驟:
1、將菌株接種於液體LB培養基,37℃震盪培養過夜。
2、取1.5ml培養物12000rpm離心2min。
3、沉澱中加入567ul的TE緩沖液,反復吹打使之重新懸浮,加入30ul10%SDS和15ul的蛋白酶K,混勻,於37℃溫育1h.
4、加入100ul5mol/LNaCl,充分混勻,再加入80ulCTAB/NaCl溶液,混勻後再65℃溫育10min。
5、加入等體積的酚/氯仿/異戊醇混勻,離心4-5min,將上清轉入一隻新管中,加入0.6-0.8倍體積的異丙醇,輕輕混合直到DNA沉澱下來,沉澱可稍加離心。
6、沉澱用1ml的70%乙醇洗滌後,離心棄乙醇.
真菌DNA提取總結的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
試驗步驟:
1、取真菌菌絲0.5g,在液氮中迅速研磨成粉。
2、加入4mL提取液,快速振盪混勻。
3、加入等體積的4mL的氯仿:異戊醇(24:1),渦旋3~5min(此處是粗提沒有加酚)。
4、以4℃,1000rpm,離心5min。
5、上清再用等體積的氯仿:異戊醇(24:1)抽提一次。以4℃,10,000rpm,離心5min。
6、取上清,加入2/3倍體積的-20℃預冷的異丙醇或2.5倍體積的無水乙醇沉澱,混勻,靜置約30min。
7、用毛細玻棒挑出絮狀沉澱,用75%乙醇反復漂洗數次,再用無水乙醇漂洗1次,吹乾,重懸於500ulTE中。
8、加入1ulRNaseA(10mg/mL),37℃下處理1h。
9、用酚(pH8.0):氯仿:異戊醇(25:24:1)和氯仿:異戊醇(24:1)各抽提1次。以4℃,10,000rpm,離心5min。
10、取上清,加入1/10倍體積的3MNaAc,2.5倍體積的無水乙醇,-70℃沉澱30min以上。
11、沉澱用75%乙醇漂洗,風干,溶於200ulTE中,-20℃保存備用。
DNA提取液:0.2MTris-HCl(pH7.5),0.5MNaCl,0.01MEDTA,1%SDS,3MNaAc。
第二種方法:
試驗步驟:
1、真菌菌絲0.5-1g,在液氮中迅速研磨成粉。
2、加入3mL65℃預熱的DNA提取緩沖液,快速振盪混勻65℃水浴30min,期間混勻2-3次。
3、加入1mL5MKAc,冰浴20min。
4、等體積的氯仿:異戊醇(24:1)抽提1次(10,000rpm,4℃離心5min)。
5、取上清,加入2/3倍體積的-20℃預冷異丙醇,混勻,靜置約30min。
6、用毛細玻棒挑出絮狀沉澱,用75%乙醇反復漂洗數次,再用無水乙醇漂洗1次,吹乾,重懸於500ulTE中。
7、加入1ulRNaseA(10mg/mL),37℃處理1h。
8、用酚(pH8.0):氯仿:異戊醇(25:24:1)和氯仿:異戊醇(24:1)各抽提1次。以4℃,10,000rpm,離心5min。
9、取上清,1/10V3MNaAc,2.5V體積的無水乙醇,-70℃沉澱30min以上。
10、沉澱用75%乙醇漂洗,風干,溶於200ulTE中,-20℃保存備用。
植物基因組提取(CATB法)
作者: 時間:2008-05-13 14:26:27 來源: 生物谷 瀏覽評論
一、實驗目的
掌握植物總DNA的抽提方法和基本原理。學習根據不同的植物和實驗要求設計和改良植物總DNA抽提方法。
二、實驗原理
通常採用機械研磨的方法破碎植物的組織和細胞,由於植物細胞勻漿含有多種酶類(尤其是氧化酶類)對DNA的抽提產生不利的影響,在抽提緩沖液中需加入抗氧化劑或強還原劑(如巰基乙醇)以降低這些酶類的活性。在液氮中研磨,材料易於破碎,並減少研磨過程中各種酶類的作用。
十二烷基肌酸鈉(sarkosy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hexadyltrimethyl ammomum bromide,簡稱為CTAB)、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fate,簡稱SDS)等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能溶解細胞膜和核膜蛋白,使核蛋白解聚,從而使DNA得以游離出來。再加入苯酚和氯仿等有機溶劑,能使蛋白質變性,並使抽提液分相,因核酸(DNA、RNA)水溶性很強,經離心後即可從抽提液中除去細胞碎片和大部分蛋白質。上清液中加入無水乙醇使DNA沉澱,沉澱DNA溶於TE溶液中,即得植物總DNA溶液。
三、實驗材料
水稻幼葉
四、主要配方
2% CTAB抽提緩沖溶液: CTAB 4g NaCl 16.364 g 1M Tris-HCl 20ml( PH8.0) 0.5M EDTA 8ml,先用70ml ddH2O溶解, 再定容至200ml滅菌, 冷卻後0.2-1% 2-巰基乙醇 (400ul) 氯仿-異戊醇(24:1):先加96ml氯仿,再加4ml異戊醇,搖勻即可。
五、實驗步驟
1. DNA的提取
(1) 2%CTAB抽提緩沖液在65℃水浴中預熱。
(2)取少量葉片(約1g)置於研缽中,用液氮磨至粉狀;
(3) 加入700ul的2%CTAB抽提緩沖液,輕輕攪動;
(4) 將磨碎液分倒入1.5 ml的滅菌中,磨碎液的高度約占管的三分之二;
(5)置於65℃的水浴槽或恆溫箱中,每隔10 min輕輕搖動,40 min後取出;
(6)冷卻2 min後,加入氯仿-異戊醇(24:1)至滿管,劇烈振盪2~3 min,使兩者混合均勻;
(7)放入離心機中10 000 rpm離心10 min,與此同時,將600 µl的異丙醇加入另一新的滅菌中;
(8) 10 000 rpm離心1 min後,移液器輕輕地吸取上清夜,轉入含有異丙醇的內,將離心管慢慢上下搖動30 sec,使異丙醇與水層充分混合至能見到DNA絮狀物;
(9)10000 rpm離心1 min後,立即倒掉液體,注意勿將白色DNA沉澱倒出,將離心管倒立於鋪開的紙巾上; (10)60 sec後,直立離心管,加入720 µl的75%乙醇及80 µl 5 M的醋酸鈉,輕輕轉動,用手指彈管尖,使沉澱與管底的DNA塊狀物浮游於液體中;
(11)放置30 min,使DNA塊狀物的不純物溶解;
(12)10000 rpm離心1 min後,倒掉液體,再加入800 µl 75%的乙醇,將DNA再洗 30 min;
(13)10000 rpm離心30 sec後,立即倒掉液體,將離心管倒立於鋪開的紙巾上;數分鍾後,直立離心管,乾燥DNA(自然風干或用風筒吹乾);
(14)加入50 µl 0.5 × TE(含RNase)緩沖液,使DNA溶解,置於37℃恆溫箱約15 h,使RNA消解;
(15)置於-20℃保存、備用。
2. DNA質量檢測
瓊脂糖電泳檢測,原理和方法見實驗二。
六、 注意事項
(1)葉片磨得越細越好。
(2)移液器的使用。
(3)由於植物細胞中含有大量的DNA酶,因此,除在抽提液中加入EDTA抑制酶的活性外,第一步的操作應迅速,以免組織解凍,導致細胞裂解,釋放出DNA酶,使DNA降解。
⑽ 初二物理的總知識點
初二物理主要研究聲,光,電,要求掌握聲光電的性質,概念以及意義。
聲:概念,計算題,還有掌握聲的特性。
光:是難點。要掌握光的傳播,反射,折射以及色散,重難點是光路圖。
電:一定要掌握好,這是初二最重要的部分。
重點是:1電路的串並聯的判斷,特點。
2電流表的使用。
3了解短路斷路及通路。
還有詳細點的:聲現象
1.物理學是研究聲、光、熱、電、力等的物理現象。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遞聲音。
3.聲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調: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快,音調越高。
②響度: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不同物體的音色不同。
4.人們聽到聲音的基本過程:
①鼓膜的振動 → 聽小骨及其他組織 → 聽覺神經→ 大腦
②頜骨、頭骨 → 聽覺神經 → 大腦
5.聲音的作用:傳遞信息和傳遞能量(能舉例說明)
6.凡是影響人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聲音都是雜訊。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
(2)物態變化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單位:攝氏度( ℃ ) 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 0℃ ; 沸水的溫度 —— 100℃
2.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製成的。常用的液體有水銀、酒精、煤油等。 3.溫度計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讀:
○1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2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液面;
○3讀數時眼睛要與溫度計液柱上表面相平。
4.體溫計: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將水銀甩下去。
5.物態變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熱。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物質由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升華要吸熱。物質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凝華要放熱。
6.常見的晶體有冰、海波、各種金屬;非晶體有蠟、瀝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別出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圖象。
7.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吸熱,但溫度不變;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但溫度不變;同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吸熱,溫度不斷上升;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溫度不斷下降。
8.汽化有兩種方式:沸騰和蒸發。
○1沸騰:
a.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
b.沸騰條件:①達到沸點; ②繼續加熱。
c.沸騰時的特點:液體在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不變
○2蒸發:
a.定義:在任何溫度下,只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氣化現象。
b.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 液體溫度的高低: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液體表面積的大小: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
c.蒸發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9.能解釋日常生活中各種物態變化現象。如:霧、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種「白氣」、窗邊的冰花、衛生球變小、燈管變黑、燈絲變細、冰化成水、鐵水濤成鋼件等。
10.水的沸點與大氣壓有關:氣壓越高,沸點越高。(海拔越高,氣壓越高,沸點越高。)
(3)光現象
1.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 v = 340 m/s
3.元電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點知識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如:激光引導掘進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準時用到的「三點一線」、小孔成像等都是運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陽、螢火蟲等。
○2人造光源:如電燈、手電筒、蠟燭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光在任何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三線同面)
②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規律:
①光從空氣進入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②光從其他介質進入空氣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平面鏡成像特點:
①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於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等距)
③像與物體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垂直)
④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虛像)
6.在光的反射現象和折射現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兩種:鏡面反射和漫反射(能舉例說明)
8.紅外線的作用 紫外線的作用。
① 紅外線搖控
①殺菌作用
②紅外線夜視儀
②使熒光物質發光來判斷物質的真假
③探測病人的健康情況
③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幫助鈣的吸收
9.光譜太陽光分解成為:紅、橙、黃、綠、藍、靛、紫。
(4)透鏡及其應用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
3.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軸、焦點、焦距。
5.物距(u)→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像距(v)→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與焦距關系 像距與焦距關系 像的正、倒像的大、小 像的虛、實 u>2f f<v<2f 倒立 縮小 實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實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實像 u=2f 不 成 像 u<f 無限遠 正立 放大 虛像結論: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機: u > f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幻燈機: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放大鏡: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顯微鏡: 目鏡:起放大作用;物鏡: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望遠鏡:目鏡: 起放大作用;物鏡: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7.知道近視眼和遠視眼形成的原因。 矯正:近視眼用凸透鏡矯正(凸透鏡為負);遠視眼用凹透鏡矯正(凹透鏡為正)。
8.透鏡焦度:Φ=1 / f ( f →焦距
一, 電路
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
電流的方向: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鹽水溶液等.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
電路有三種狀態:(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2)開路:斷開的電路叫開路;(3)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叫短路.
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串聯:把元件逐個順序連接起來,叫串聯.(任意處斷開,電流都會消失)
並聯:把元件並列地連接起來,叫並聯.(各個支路是互不影響的)
二, 電流
國際單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三, 電壓
電壓(U):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國際單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測量電壓的儀表是:電壓表,使用規則:
①電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
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實驗室常用電壓表有兩個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5伏.
熟記的電壓值:①1節干電池的電壓1.5伏;②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③家庭照明電壓為220伏;④安全電壓是:不高於36伏;⑤工業電壓380伏.
四, 電阻
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導體如果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那麼電阻就越大,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
國際單位:歐姆(Ω);常用:兆歐(MΩ),千歐(KΩ);1兆歐=103千歐; 1千歐=103歐.
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R與它的U和I無關).
滑動變阻器:
原理: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銘牌:如一個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2A"表示的意義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A.
正確使用:a,應串聯在電路中使用;b,接線要"一上一下";c,通電前應把阻值調至最大的地方.
五, 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
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
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同一電阻的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其電流隨電壓增大而增大.(R=U/I)
②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
③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
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串聯,串得越多,電阻越大)
①電流:I=I1=I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U=U1+U2(總電壓等於各處電壓之和)
③ 電阻:R=R1+R2(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等值電阻串聯,則有R總=nR
④ 分壓作用:=;計算U1,U2,可用:;
⑤ 比例關系:電流:I1:I2=1:1 (Q是熱量)
電阻的並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並聯,並得越多,電阻越小)
①電流:I=I1+I2(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幹路電壓等於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電阻的倒數和)如果n個等值電阻並聯,則有R總=R
④分流作用:;計算I1,I2可用:;
⑤比例關系:電壓:U1:U2=1:1 ,(Q是熱量)
六, 電功和電功率
1. 電功(W):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電功,
2.功的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時),1度=1千瓦時=3.6?06焦耳.
3.測量電功的工具:電能表
4.電功公式:W=Pt=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計算時注意:
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
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還有公式:=I2Rt
電功率(P):表示電流做功的快慢.國際單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單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小時,則P的單位是千瓦.
10.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另有:額定電流
12.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13.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另有:實際電流
14.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亮,易燒壞.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暗,
當U = U0時,則P = P0 ;正常發光.
15.同一個電阻,接在不同的電壓下使用,則有;如:當實際電壓是額定電壓的一半時,則實際功率就是額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電路中,則實際功率是25瓦.)
16.熱功率:導體的熱功率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17.P熱公式:P=I2Rt ,(式中單位P→瓦(W);I→安(A);R→歐(Ω);t→秒.)
18.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電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電熱),則有:熱功率=電功率,可用電功率公式來計算熱功率.(如電熱器,電阻就是這樣的.)
七,生活用電
家庭電路由:進戶線(火線和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用電器.
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並聯的.而用電器要與它的開關串聯接火線.
保險絲:是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製成.它的作用是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它升溫達到熔點而熔斷,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險的作用.
引起電路電流過大的兩個原因:一是電路發生短路;二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①不接觸低壓帶電體;②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八,電和磁
磁性:物體吸引鐵,鎳,鈷等物質的性質.
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
任何磁體都有兩個磁極,一個是北極(N極);另一個是南極(S極)
磁極間的作用: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帶上磁性的過程.
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磁場的基本性質:對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磁場的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磁感線:描述磁場的強弱,方向的假想曲線.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進.
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磁感線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而地磁的南極則在地理的北極附近.但並不重合,它們的交角稱磁偏角,我國學者沈括最早記述這一現象.
11.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
12.安培定則: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
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N極).
13.通電螺線管的性質: ①通過電流越大,磁性越強;
②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
③插入軟鐵芯,磁性大大增強
④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可用電流方向來改變.
14.電磁鐵:內部帶有鐵芯的螺線管就構成電磁鐵.
15.電磁鐵的特點:
①磁性的有無可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
②磁性的強弱可由改變電流大小和線圈的匝數來調節;
③磁極可由電流方向來改變.
16.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利用電磁鐵來控制的開關.它的作用可實現遠距離操作,利用低電壓,弱電流來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還可實現自動控制.
17.電話基本原理:振動→強弱變化電流→振動.
18.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應用:發電機
感應電流的條件:
①電路必須閉合;
②只是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
③這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發電機的原理:電磁感應現象.結構:定子和轉子.它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應用:電動機.
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電動機原理: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力轉動的原理製成的.
換向器:實現交流電和直流電之間的互換.
交流電:周期性改變電流方向的電流.
直流電:電流方向不改變的電流
好好學,相信自己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