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維納中國椅多少錢
❶ 有能代表丹麥風格的丹麥傢具設計大師嗎
丹麥著名傢具設計大師-Hans Wegner
維納出生於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畢業於哥本哈根工藝美術學校,是丹麥乃至世界上20世紀最偉大的傢具設計師之一。他與其他丹麥傢具設計師一樣,本身就是手藝高超的細木工,因而對傢具的材料、質感、結構和工藝有深入的了解。這正是他成功的基礎。
1946~1953年和1938~1942年,他分別在雅各布森和莫勒的建築師事務所擔任傢具設計師。1943年,他與莫根森合作創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在他漫長的設計生涯中,最有名的設計量1949年設計的為"椅"(The Chair)的扶手椅,它使得維納的設計走向世界,也成了丹麥傢具設計的經典之作。他的設計很少有生硬的稜角,轉角處一般都處理成圓滑的曲線,給人以親近之感。精緻的細部處理和高雅質朴的造型。這種椅迄今仍頗受青睞,成為世界上被模仿得最多的設計作品之一。維納早年潛心研究中國傢具,1945年設計的系列"中國椅"就吸取了中國明代椅的精華,1947年他設計的"孔雀椅"被放置在聯合國大廈。維納是一位不知疲倦的設計師,一生作品累累。他1959年被倫敦皇家藝術協會授予皇家工業設計師榮譽稱號。
Hans Wegner 去年1月26號去世,在他92年的一生中,設計了超過500條椅子,被稱為「椅子的大師」。
網路就是個傻子,想發網站給你看看他的作品的,老是通不過!!
❷ 漢斯·瓦格納的代表作品
1944年瓦格納受命設計一種木質椅,要求用最高的標准做成最彎曲效果的扶手椅,瓦格納為此構思了多種方案,但始終不能令人滿意,直到有一天看到中國圈椅時才茅塞頓開,於是以此為主題,設計了「中國椅」、Y椅,以後數十年中瓦格納一直從事「中國椅」的設計探索。另一種吸引瓦格納的外國傳統設計就是英國的溫莎椅,當時已經有很多設計師在溫莎椅的基礎上開始自己的設計思路,形成龐大的「溫莎椅系列」,但瓦格納的詮釋格外突就是他於1947年設計的「孔雀椅」,「孔雀椅」一經展出,立即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❸ 東西方以官銜職位命名的椅子,有哪些不同
朋友新家落成,要添置傢具。可單是挑選椅子,已令她焦頭爛額。糾結於總統椅與太師椅的選擇上,其實這里已不單是選擇椅子的問題,而是兩種風格的取捨。選擇總統椅,房間的裝飾自然配搭現代簡約風;選擇太師椅,自然要古樸考究精緻。雖說兩種風格各有千秋,但文化制約思維,她還是拿捏不定。
![](http://www.smilingsouls.net/images/loading.jpg)
漢白玉靠屏紅木太師椅
相比之總統椅的簡約舒適,中國傳統太師椅更講究典雅威嚴。靠背的椅板與座面互成直角,莊重嚴謹,體積寬大厚實,一般取材紅木等名貴木材,用料厚重,雕琢精細,凸顯尊貴。太師椅起源於宋代,盛行於明清,從歷史中走來,它所包含的意義,已然不再是承坐那麼簡單,更是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徵。不肖坐上去體驗,單是看到它,就能勾勒出那種正襟危坐的畫面,如果靠背不夾軟墊,想必久坐一定會腰肌勞損。
同樣以官銜職位命名,而西方思維的下的椅子側重於人身體的是否舒適,而東方思維下的椅子則是側重於人精神上的是否舒適。
❹ 全球十大頂尖的製造業發達小國
一、瑞士
全球地位: 瑞士是全球公認的製造業強國。瑞士長期以來是全球最富的國家之一,許多人都知道瑞士生產的鍾表、軍刀、精密機床,是世界上金融服務周到的國家,全球著名的 旅遊 勝地,擁有「歐洲花園」之稱。
瑞士與新加坡、比利時並列為世界人均出口額最高的三大國家和地區。聯合國的調查指出,瑞士貿易競爭力強源於以下因素:瑞士地處歐洲中心地帶;瑞士人會講多種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英語);瑞士的職業培訓在世界上是最領先的;瑞士產品質量世界公認;瑞士政局穩定,勞資關系和諧;瑞士人工時長、效率高;瑞士擁有世界最好的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通訊等);瑞士的服務業水準為AAA級(銀行、保險業等);瑞士善於合理利用國際分工;值得一提的是,瑞士的科研水平為世界頂級水平。
英文Know-how的音譯,意思是「技術訣竅」。據調查,瑞士製造業無論大小企業均擁有「Know-how」,而且中小企業人均擁有「Know-how」遠高於大企業。瑞士僅機床業擁有的「Know-how」就多達5000項。瑞士有一家專門加工手錶殼體的小企業,已有90年 歷史 ,擁有320項「Know-how」,人均擁有四項。
由於瑞士對教育的高標准要求,因此一個僅有700多萬人口的小國,卻擁有16名諾貝爾獎金得主,不僅孕育了世界水平的金融、機械、鍾表、電子和儀器等、 旅遊 等精品行業,更重要的是在培育精品人才上也達到了世界金字塔的尖頂。
瑞士優勢製造業:
機電金屬產業: 是瑞士最大的工業部門,產值佔GDP比重約為9%,包括冶金、機械工程、車輛製造、電子工業和精密零件加工等。同時是瑞士僱用人數最多的行業,從業人數達33.8萬。該行業約有80%的產品用於出口。主要出口產品包括醫療器械、金屬加工設備以及測量和校準儀器等。
鍾表製造: 鍾表業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業。作為世界最大的鍾表生產國之一,瑞士擁有眾多享譽世界的鍾表品牌,產品以腕錶為主。瑞士每年生產的手錶中有95%以上用於出口。瑞士雖是小國,卻創造出了許多「世界級」的精品。瑞士生產的手錶的「含金量」:平均每塊手錶出口創匯曾經是日本的1.5倍。瑞士手錶占據了世界手錶市場65%的份額,而高 科技 手錶所佔份額更達到77%。
精密機床: 各國瑞士機床聞名遐邇於工業界,瑞士生產的機床赫赫有名,世界上有150多個國家是瑞士數控機床產品的長期用戶。長期以來,瑞士機床出口額位居世界前五位,人均機床出口創匯近30年來穩居世界。尤其是精密機床,更受各國青睞。有人計算過,如果論斤兩出售機床,瑞士機床每千克的價格是日本機床的2.8倍、美國機床的3.2倍,是我們出口機床的10倍。盡管瑞士機床價格高居「世界」,但其機床卻是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
瑞士萊斯豪斯機床公司是一家僅有600多人的中型企業,它生產的精密螺紋磨床售價世界高,但卻一直供不應求。據一項調查,世界各國機床業的庫存量中,瑞士少,因此瑞士機床業的資金流動率居「世界」。在瑞士機床業界盛行一句口號:「產品賣不出去,是設計上的失敗」。因此,瑞士的機床設計獨樹一幟,重要特色有兩個:高精度及高要求。
二、瑞典
瑞典製造業點評: 瑞典是歐盟成員國之一,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中通常名列前茅。瑞典僅擁有990萬人口,卻素以「小國家、大工業」著稱。瑞典在全球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 汽車 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葯研究能力。尤其在軟體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瑞典還是歐洲最大的鐵礦砂出口國。按人口比例計算,瑞典是世界上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
瑞典擁有多家享譽全球的製造企業:比如著名的沃爾沃 汽車 、ABB電氣、斯堪斯卡工程公司(Skanska)、伊萊克斯電器公司(Electrolux)、愛立信通訊公司(Ericsson)、宜家家居、SKF集團……這些企業大都是世界500強的常客。
瑞典的製造業十分發達,並且逐漸發展起采礦冶金、特種鋼冶煉、機械設備、精密儀器和傢具製造等產業,催生了一大批諸如基律納鐵礦公司(LKAB,1890年)、斯凱孚軸承公司(SKF,1907年)、沃爾沃 汽車 公司(1927年)等全球巨頭。還有,瑞典與芬蘭強強聯合成立的斯托拉-恩索紙業集團,居全球造紙企業第二位。瑞典的愛立信公司成為瑞典新經濟的領頭羊。瑞典電信與電子產品出口量位列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國、英國和日本,從事電信產業的人員佔到就業總人口的15%。
瑞典的六大支柱性產業: 采礦冶金、林業造紙、機械製造、制葯、電力和通訊。、
瑞典產品特點: 製作精良、質量上乘著稱,被稱為全球設計之鄉。瑞典設計新穎別致,簡約高雅,功能性強,在全世界已成為質量和品味的象徵,無形中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市場價值。"瑞典製造2030」的關鍵詞是創新和持續。瑞典創新局提出該國未來製造業在創新研發前提下實現再工業化的願景:「2030年,瑞典有望成為研發與製造高級產品與服務的少數國家之一。
三、比利時
比利時製造業點評: 比利時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被譽為"西歐的十字路口"。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擁有享譽世界的滑鐵盧古戰場,也是眾多國際機構及全球總部的所在地。 布魯塞爾也是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世界第二大的會議和展覽中心。
比利時尤其納米、化工、微電子、生物制葯等技術水平居 世界前列,擁有11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比利時的勞動力素質高,勞動力生產效率曾經排在世界第五。
比利時是全球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按人均出口量計算排名世界第一。比利時50%以上的工業產品選擇出口,尤其是金屬絲線、平板玻璃、梳洗毛線、鑽石等的出口量均列世界前茅。
比利時是世界 汽車 生產大國,人均 汽車 (包括轎車及商用車)產量居世界第一。 汽車 製造是比利時的重要工業門類。比利時盡管在世界上缺乏自主品牌,但卻擁有享譽世界的沃爾沃、奧迪、福特、歐寶、大眾等世界轎車品牌的組裝廠。比如著名的沃爾沃卡車組裝廠,再比如全球著名的大型客車製造企業(Van Hool和VDL Jonckeere)。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時人均 汽車 產量在歐盟居第一位。
比利時在航空航天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比如歐洲很多的飛行器和航空器,其中包括歐洲的空中客車、美國波音及F-16戰斗機、陣風、獵鷹7X、阿麗亞娜4號和5號火箭發射裝置,以及SPOT5地球觀測衛星等,都採用了比利時的航空航天技術。
比利時在全球擁有6個航天中心、12個研究中心。比如,比利時航天大型公司瓦隆,在中遠程飛機助推器方面,賽峰航空助推器(SAFRAN AERO BOOSTERS)是全球領導者。比如索納卡(SONACA)是全球領先的航空製造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每3個大型風力發電場(大於2兆瓦)就有1個採用比利時企業的技術。比利時尤其在信息與通信技術產業上處於歐洲領先地位。另外,比利時早在90年前就是歐洲最先建設全國的寬頻網路基礎設施的國家之一。
全球許多公司巨頭在比利時設立了研究中心,比如著名的阿爾卡特—朗訊貝爾實驗室、著名的思科分支機構——亞特蘭大科學中心。比利時的MEC是世界領先的納米電子研究中心。
比利時被譽為世界鑽石之都。比利時是著名的全球原鑽集散地,比利時控制了全球80%的原鑽交易、55%的加工鑽、45%的工業用天然鑽交易。
四、荷蘭
荷蘭製造業點評: 荷蘭是全球經濟發達國家,是世界上十個最主要發達國家之一,又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前十位國家。荷蘭尤其在電子、化工、水利、造船以及食品加工等行業技術先進。荷蘭是歐洲大陸重要的交通樞紐;荷蘭曾經連續多年成為中國在歐盟內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荷蘭又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譽為「海上馬車夫」。從地理特點看,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國家,荷蘭有1/4的國土低於海平面。荷蘭盡管面積較小、人口少,但荷蘭卻誕生了12家全球500強企業,比如享譽世界的殼牌石油、飛利浦、聯合利華、阿克 蘇·諾貝爾等全球著名跨國企業,擁有ASML、恩智浦這類決定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的重要企業,以及EXACT這樣的客戶遍布全球的信息軟體及服務企業。
汽車 產業是荷蘭的主要製造業之一,為全世界各大製造商提供系統、元件和材料的開發和生產,包括諸如寶馬、戴姆勒克萊斯勒、通用 汽車 、標致雪鐵龍和大眾這樣的大型 汽車 製造商,也有像包括瑪莎拉蒂、蘭博基尼、賓利和法拉利在內的頂級品牌。
荷蘭航空業實力位居歐洲第六位,擁有航空製造、飛機維護、維修和大修(簡稱 MRO)以及太空活動等一系列大型項目。
荷蘭擁有聞名遐邇的飛利浦巨頭。飛利浦1891年成立於荷蘭,主要生產照明、家庭電器、醫療系統方面的產品。在最新發布的2018年《世界品牌500強》中,飛利浦排名第53位。從20世紀上半葉的碳絲燈泡、收音機、X射線管、電動剃須刀到下半葉的卡式錄音機、集成電路、節能燈、鐳射影碟、激光唱盤、光學電訊系統、電視機、壓縮光碟等,再到21世紀初的液晶顯示器、平板電腦、手機等,飛利浦一直都在以創新引領時代發展。如今的飛利浦電子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品牌之一,在歐洲名列榜首。
五、愛爾蘭
愛爾蘭製造業點評: 愛爾蘭是一個遠離歐洲大陸的彈丸小國,面積僅有7萬平方公里,人口480多萬的傳統農業國,愛爾蘭卻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開始了經濟騰飛,其驕人的發展業績至今令世界為之側目,而異軍突起的愛爾蘭也因此獲得了「凱爾特之虎」的美譽。
愛爾蘭迅猛的發展主要歸功於其特色產業,愛爾蘭的重點及特色產業是信息通訊技術產業、國際金融服務、生物醫葯化工產業、 食品飲料產業及航空租賃業、 旅遊 業等。
愛爾蘭製造業業內大約有4000家企業,是愛爾蘭全境第二大的行業。曾經占據GDP的36.5。愛爾蘭工程行業發展強勁及充滿活力。180多家外國企業每年在工業產品和服務、航空航天、 汽車 和清潔技術領域創造了42億歐元的出口值,是愛爾蘭出口行業的重要貢獻者。
值得一提的是,愛爾蘭在工業4.0准備成熟度方面在歐洲諸國中名列前茅;愛爾蘭的整形外科植入物製造商在金屬3D列印方面的投資額為全球第一。因特爾公司在愛爾蘭斥資125億美元修建了全歐技術最先進的生產廠房。美國著名的強生的卓越自動化中心總部設在愛爾蘭。
再比如愛爾蘭高度自動化的隱形眼鏡生產商生產了世界33%的隱形眼鏡,愛爾蘭先進製造業創造的GDP占國家總GDP的23%,甚至比歐洲其它國家平均比例高出15%。愛爾蘭每年科研投入達7.38億歐元,約占商業企業研發的40%。愛爾蘭先進製造業使得國家總產值增加18%,歐洲其它國家平均比例為15%。
愛爾蘭先進製造業的優勢:
人才儲備: 國家技術人才數量位居世界前十,人才匱乏崗位數量也是世界最低。
投資記錄: 對內投資質量與價值排名世界第一,生產力與生產效率位列世界第一、競爭力排行世界第七。
優惠政策: 企業稅率為12.5%、研發免稅額度達到25%、為源於知識產權的收入提供6.25%的優惠稅率。
便利流程: 愛爾蘭是世界上經營業務流程最輕簡的國家、愛爾蘭的電腦及信息服務出口位於世界領先水平。
領先的教育: 科學、數學及計算機應用學的畢業生比例為是全歐盟最高國家之一。
眾多尖端企業: 在愛爾蘭建立分布的頂尖企業有:全球軟體企業前10家中的9家、全球網路安全企業前10中的5家。
值得一提的是,愛爾蘭曾經啟動了一項新的製造業五年計劃——愛爾蘭工業4.0戰略(2020-2025),以幫助企業實現由新數字技術推動的製造業轉型。其中18項戰略行動包括:建立新的協調機制;提高製造企業及其供應鏈對工業4.0概念的認識和理解;支持激活企業主導的工業4.0集群
六、奧地利
奧地利製造業點評: 奧地利是一個歐洲發達國家,首都維也納是世界「藝術之都」,該國不僅只有藝術,居住環境、安全性、物價等等在國際上首屈一指,維也納更是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城市 No.1。
奧地利擁有的 汽車 工業:100多年來,奧地利已經成為歐洲 汽車 產業背後的驅動力來源。奧地利是一個 汽車 業大國。奧地利 汽車 行業的700個企業每年產生430億歐元的收入,曾經創造約370,000工作崗位。因此,車輛與零部件供應行業是奧地利的主要產業,創造了整個國家九分之一的工作機會。
奧地利的電子工業:電子元器件是奧地利的出口重點行業。奧地利為聖城麥加著名的鍾塔提供了照明系統,在奧地利是歐洲最專長電子和電氣工程產業的國家之一。這一領域為本國第二大用工產業。英飛凌、伊頓、AKG、阿爾卡特、惠普、西門子、索尼等企業受益於奧地利的眾多優勢,它們在奧地利設立國際研發中心和製造車間,生產優質產品。從LED照明到發電機和電車的半導體組件,「奧地利製造」的電子元件享譽國際。奧地利的半導體行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 汽車 電子方面。
奧地利的機電行業:機電業被認為是創新的最重要驅動力之一,尤其在優化產品和流程方面。僅上奧州的機電產業集群就覆蓋了314家企業,機電業也是下奧地利州的一個重要產業部門,有1,700多家企業。蒂羅爾州的機電產業集群包括約800家企業和研究院所,國際經驗豐富。「國際機電論壇」作為一個交流平台,針對機電系統和部件的應用型研發,集聚了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商業夥伴。
無論在醫療器械、工具、木材加工機械領域,或是 汽車 製造業領域,奧地利廠商在生產定製和專門用途的機械方面,已經具備了精湛的專業技能。
奧地利的機械工程行業:奧地利的機械和金屬製品行業有1,200家企業,超過118,000名員工,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行業。在機械工程方面,奧地利與德國、丹麥、瑞典和義大利一樣,同為歐洲以機械工程為專長的國家。
奧地利三分之一以上的工業產值來自機械、廠房建設以及金屬製品。全國有大約7,000家企業從事機械與設備工程行業,為全球輸出產品。該行業的主要成功因素在於專注高質量的縫隙產品、保持精簡的產品系列以及單一製造。許多公司是隱藏的冠軍,其中也有全球市場的領導者。奧地利也是一個全球出口大國。該行業78%的產品出口至世界各地。
七、新加坡
新加坡製造業的四大支柱產業:石油化工、電子業、機械製造、生物醫葯中,最為可圈可點的是新加坡的電子產業與石油化工。
新加坡擁抱工業4.0,致力於將自身個工業基礎提升至價值鏈上,不斷加強作為全球領先工業樞紐的地位。因此新加坡在數年裡已在多個製造業的專業領域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
新加坡精密工程產業: 新加坡生產了全球約60%的微陣列。 新加坡生產了全球約35%的熱循環儀和質譜儀。微陣列是一種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90年代成熟和推廣並得到廣泛應用的生物學檢測技術。熱循環儀廣泛應用於分子生物學、醫學、食品工業、司法科學、生物技術、環境科學、微生物學、臨床診斷、遺傳學、基因晶元等等。
電子產業: 新加坡約佔11%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新加坡約佔20%全球半導體設備產量。新加坡在世界電子工業中的地位,相當之高,其GDP有3成之多是來自電子工業。很多歐美電子業老牌大廠,在亞洲開展研發和生產,首選新加坡。不少半導體公司,例如意法,英飛凌,安華高,大型代理商安富利等等的亞太總部都在新加坡。
航空產業: 新加坡是全球宇航價值鏈的關鍵保養、維修、翻修以及製造節點。新加坡是亞洲的宇航業中心,宇航業總產值超過80億元,當中八成屬於維護、修理和翻修(MRO)。
八、捷克
捷克製造業點評 : 據全球房地產服務公司高緯環球之前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捷克曾經在全球最適合發展製造業的國家排名中位列第四,歐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三位的是中國、美國和印度。
捷克共和國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與德國,奧地利,波蘭,斯洛伐克四國接壤,是位於中歐的一個內陸國家。捷克於2006年被世界銀行列入發達國家行列。擁有極高水平的人類發展指數,是歐盟和北約的成員國。捷克主要有機械製造,化工,冶金,紡織,製鞋,木材加工,玻璃製造和啤酒釀造等工業部門。捷克曾經於2006年被世界銀行列入發達國家行列。自奧匈帝國時期起,捷克就是東歐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捷克擁有一個高度工業化的經濟體。
捷克的工業: 捷克原為奧匈帝國的工業區,70%的工業集中在此。它以機械製造、各種機床、動力設備、船舶、 汽車 、電力機車、軋鋼設備、軍工、輕紡為主,化學、玻璃工業也較發達。紡織、製鞋、啤酒釀造均聞名於世。工業基礎雄厚,二戰後,改變了原來的工業結構,重點發展鋼鐵、重型機械工業。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曾經佔40%。
捷克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 汽車 製造和設計技術,捷克也是全球最大的15家 汽車 生產商之一。捷克的 汽車 技術不僅在歐洲,而且在全球范圍內都發揮著關鍵作用。比如斯柯達 汽車 就是捷克最大的 汽車 品牌,而且斯柯達是一個有著上百年 歷史 的 汽車 品牌。雖然最後被德國大眾給收購了,但是它依然保留著明顯的捷克烙印。
捷克強大的航空工業:捷克從飛機的基礎生產到飛機的最終組裝,再到尖端的航空項目研發,捷克的航空工業都取得了巨大進步。大多數的捷克航空公司和機構都與世界頂尖的航空業廠商合作,並參加了多個世界頂級航空公司的研究項目。捷克能自己生產完整的飛機,包括運輸的小型飛機、教練機和輕型戰斗機、 體育 和農業飛機、超輕型飛機以及滑翔機。世界上售出的超輕型飛機有四分之一是由捷克生產的。
捷克能夠生產用於大型運輸機、軍用飛機、轟炸機、和直升機的零部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零部件都涵蓋了材料學,鍛造學和機械工程學等學科知識。世界上有很多大國,也沒有生產類似高質量零部件的能力。
機械製造業: 是捷克經濟的支柱產業,捷克的機械製造業就包含了1100多家公司。這些公司涉及能源工程、運輸工程、機械加工和成型工具的生產製造、冶金以及結構和金屬部件的生產。
捷克的 Tram: 捷克的工程公司提供機械工業的製造設備,如渦輪機、機械加工和成型工具、農業機械和食品加工機械。捷克很小,所以它的90%的工程產品都是用來出口的。
醫療設備: 捷克的醫療設備非常先進,而且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醫療器械設備用於出口。捷克的醫用納米纖維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捷克還是電子顯微鏡的重要生產國,目前全球能獨立完整生產電子顯微鏡的國家屈指可數!
電子電氣工程技術: 捷克的電子和電氣工業占整個捷克製造業總產出的14%以上,成為捷克經濟的第二大支柱。產品主要包括像:電機、發電機、變壓器、變頻器、電氣開關設備系統和開關集料、電纜和絕緣電線等。微型計算機、日常電子、硬體和自動化電子、醫療和光學設備等精密電子元器件行業的生產位居世界前列。比如感測器,晶元等產品。
九、丹麥
丹麥製造業點評: 丹麥的製造業具有靈活、敏銳、可持續性的特點。丹麥擁有一些享譽世界的企業巨頭,比如著名的嘉士伯、ECCO鞋業,樂高、諾和諾德、維斯塔斯、馬士基等。丹麥面積不大,人口也只有550萬左右,但是這么小的一個國土上,卻能夠誕生如此多世界有名的品牌。
丹麥製造業 歷史 悠久,非常發達,不僅世界知名的產品種類眾多,而且「丹麥製造」以獨特的設計和精湛的質量而聞名於世。丹麥工業聯合會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標上「丹麥製造」的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價值可以提高30%。丹麥出口商品中的50%為高檔商品,如喬治·延森銀器、皇家哥本哈根瓷器、潘多拉珠寶和丹麥加工的琥珀、愛步皮鞋,等等。丹麥設計和製造的傢具、首飾、瓷器等生活家居用品,或精緻高貴,或簡潔大方,或方便實用,不僅深入尋常百姓家,同時也是世界各地博物館和遊客的收藏品。此外,丹麥品牌的服裝、廚具、溫控閥、水泵等產品都在世界范圍內大受歡迎,丹麥的生物制葯、生物技術、新能源和風力發電等新興產業這些年來更是異軍突起,引領世界。
丹麥的自然資源並不豐富,但其製造業不依賴原料,而是以產品的設計和品質見稱。丹麥由於地處寒冷的北歐,國家小,自然資源貧乏,造就了丹麥人注重產品設計、創新、精益求精和追求更高產品附加值的產業精神,全力尋求可用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創造最大價值是丹麥人孜孜以求的企業理想。
丹麥人講究務實,杜絕浪費,寧要少而精,也不求大而全,力求將自己的優勢產業和優良品牌發揮到淋漓盡致,不斷推陳出新,做到世界最好。無疑這也正是「丹麥製造」成功的秘訣和精髓所在。「丹麥製造」之所以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並長盛不衰,「丹麥設計」功不可沒。「丹麥設計」崇尚簡約、實用和功能性。
丹麥眾多知名品牌的產品往往在簡潔、樸素、內斂的外表下,蘊含著設計者處處為使用者著想的精心考量,將材料、功能和造型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機統一,渾然天成。其匠心獨運、才思縝密,常常令人嘆為觀止。丹麥有多位享有國際盛譽的設計大師,比如漢斯·維納的「雪茄沙發」,阿納·雅各布森的「蛋椅」和「天鵝椅」,保爾·漢寧森的燈具等等,都享譽世界。
丹麥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全力打造和推銷自己的優勢產業和優勢品牌。在競爭中,丹麥人採取獨特的「利基(Niche)戰略」,即專注於某一個小而特別的領域,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世界最好。
丹麥的製造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生產專業性強的產品。在丹麥,75%的企業為員工人數在5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這種小而專的高度分工產業體系,是丹麥製造最大競爭優勢和創新活力所在。
世界著名綠色企業、丹麥溫控閥生產商丹佛斯就是成功運用「利基戰略」的一個例子。丹佛斯的創始人麥斯·克勞森在1933年利用業余時間發明了丹佛斯的第一個散熱器恆溫閥,該產品在當時只是冰箱的一個零部件,但是卻對溫度控制技術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於是,克勞森不斷改革產品的設計和功能,將這一技術推廣到了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丹佛斯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全球溫控技術領域的翹楚和行業霸主。迄今,先進的溫控技術仍是丹佛斯的核心競爭力,引領著世界這一產業的發展方向。目前,已有約4.8億個丹佛斯製造的恆溫閥運行在世界各地,為全球節約了巨量能源,為丹佛斯和丹麥王國創造了巨額的經濟利潤,丹佛斯也始終保持著世界上最大的散熱器恆溫閥生產商地位。
丹麥在清潔能源領域佔有全球獨領風騷的地位。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2012全球清潔技術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丹麥是最適合開展清潔能源研究和發展的國家。丹麥有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生產商維斯塔斯,盡管風力發電機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但是維斯塔斯風力發電機仍然佔領著世界風力發電機市場20%的份額。此外,全球大約20%的風力發電機都裝有丹麥製造的風力發電機零部件。
十、以色列
以色列製造業點評: 以色列是一個在嚴峻的環境中迅速崛起,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為發達的工業國。可以說無數次戰爭沖突刺激了軍事工業發展;另外民用工業技術尖端且成熟,新興產業發展快速。信息產業現已成為以色列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軟體產業成為國際軟體業的主要力量。
以色列在衛星圖像、納米技術、太陽能發電、生物技術等領域以色列均取得領先的成果。。以色列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0.2%,但擁有16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公民受教育率達95%以上,在全球僅次於瑞典。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十分注重啟發式教育和課外教育,對教育的投入比重始終在全球名列前茅。
以色列工業體系非常發達。新興產業發展非常快。以色列英語著名製造企業以及工業軟體企業: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拉斐爾武器開發集團、艾爾比特系統公司、以色列軍事工業集團、梯瓦制葯工業有限公司、Stratasys等。以色列擁有全球領先的儀器和通信產業。
❺ 【設計】丹麥設計師-漢斯▪維格納(Hans Wegner)
維格納是丹麥乃至世界上20世紀最偉大的 傢具 設計師之一。他與 其他 丹麥傢具設計師一樣,本身就是手藝高超的細木工,因而對傢具的材料、質感、結構和工藝有深入的了解。這正是他成功的基礎。他的設計很少有生硬的稜角,轉角處一般都是處理成圓滑的曲線,給人以親近之感。
在他漫長的設計生涯中,最有名的設計師1949年設計的名為「椅」(The Chair)的扶手椅,它讓維格納的設計走向世界,也成為了丹麥傢具設計的經典之作。維格納早年潛心研究中國傢具,1945年設計的系列「中國椅」就吸取了中國明代椅的精華。
(圖片來源於網路)
❻ 中國的圈椅,如何成為古今中外傢具設計師公認的第一椅具
中國的圈椅,確實成為了古今中外傢具設計師公認的第一椅具。
中國的圈椅,它在結構上面是簡單,但是他非常的結實,坐起來很舒適,在外觀上面看也是非常的大方,在2000年以來,中國人以及外國人在設計上對所有的設計當中,被古今中外的一些傢具設計師公認,設計的椅具就是我們中國的圈椅子。
它在設計上面是很能夠讓人感覺到舒服的感覺,主要的地方還有次要的地方,是很分明的,也能夠在整張椅子上體會到設計人的一些思想和他自身的內涵。其實我們中國的這種圈椅,它是與現在的漢字有著相同的地方的,比如說從宋字兒中帶有的木,他表示的就是用一些木材所建的一個房子,本身的意思就是居住,然後再借著國家的名字和朝代的名字,意思就又是一個人立在天上和大地的正中間。
然而,圈椅它也就是在傢具當中的一所大房子,和大宇宙相同包圍著和保護著我們人類,所以說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在設置圈椅使他們的思想大概就是天圓地方合成天象地的意思,其實圈一他是非常著名的一種明式的傢具。
最早的設計師叫做漢斯韋格納,他是一位非常喜歡中國風格的椅子是最早的把圈椅的設計理念傳播到世界。
❼ 漢斯·魏格納設計的作品是什麼風格
漢斯·魏格納是丹麥著名的傢具設計師,
他的傢具設計與中國傢具有著很深的親緣關系,
同樣都是不斷功能化、簡潔化的過程。
他的椅子設計,
不得不讓人自然地聯想到中國古代的椅子,
他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讓椅子更舒適.
被人們稱為椅子大師.
他的設計風格親切舒適,安靜簡朴,
一改國際主義的機械冷漠。
❽ 標題 分析「孔雀椅」的產品形態中表達了哪些功能是如何表現的
孔雀椅是著名丹麥設計師漢斯維納的代表作。孔雀椅的椅背以多條木桿製成,形似孔雀,因而得名。
漢斯維納(Hans Wegner)出生於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畢業於哥本哈根工藝美術學校,是丹麥乃至世界上20世紀最偉大的傢具設計師之一。他與其他丹麥傢具設計師一樣,本身就是手藝高超的細木工,因而對傢具的材料、質感、結構和工藝有深入的了解。這正是他成功的基礎。
1938~1942和1946~1953年年,他分別在莫勒和雅各布森的建築師事務所擔任傢具設計師。1943年,他創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在他漫長的設計生涯中,最有名的設計量1949年設計的名為"椅"(The Chair)的扶手椅,它使得丹麥的設計走向世界,也成了丹麥傢具設計的經典之作,他的設計很少有生硬的稜角,轉角處一般都處理成圓滑的曲線,給人以親近之感。"椅"的設計就是如此,擁有流暢優美的線條,精緻的細部處理和高雅質朴的造型。這種椅迄今仍頗受青睞,成為世界上被模仿得最多的設計作品之一。維納早年潛心研究中國傢具,1945年設計的系列"中國椅"就吸取了中國明代椅的精華,1947年他設計的"孔雀椅"被放置在聯合國大廈。維納是一位不知疲倦的設計師,一生作品累累。他1959年被倫敦皇家藝術協會授予皇家工業設計師榮譽稱號。
❾ 漢斯瓦格納設計的"中國椅"是所有椅子的總稱還是指一把椅子
「中國椅」是他所設計的中國風座椅系列的名稱
❿ 維納最有名的設計是什麼以及他的設計的特點是什麼
傢具設計仍是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師繼續取得設計發展的重要方面。丹麥設計師維納(HansWegner,1941~)自己就是手藝高超的細木工,因而對傢具的材料、質感、結構和工藝有深入的了解,並成為他成功的基礎。維納最有名的設計是1949年設計的一把名為「椅」的扶手椅,它原是為有腰疾者而設計,因而坐上去十分舒適。其抒情而流暢的線條、精緻的細部處理和高雅質朴的造型,迄今成為世界上被模仿得最多的設計作品之一。維納的設計極少有生硬的稜角,轉角處一般都處理成圓滑的曲線,給人以親近之感。他多年潛心研究傳統的中國傢具,東方的啟示在他個人風格的設計中是顯而易見的,他從1945年起設計的系列「中國椅」便吸取了中國明代椅的一些造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