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巫鎮佔全縣多少公里人口
1. 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有多少個鄉鎮,每個鄉鎮各有多少人啊
汀州鎮 55780、 大同鎮 47178 、古城鎮 14215、 新橋鎮 23444 、館前鎮 14009 、童坊鎮 22719 、河田鎮 50926 、南山鎮 31903 、濯田鎮 39803 、四都鎮 13865 、塗坊鎮 20694 、策武鄉 21608 、鐵長鄉 4708 、庵傑鄉 7203 、三洲鄉 10646、 宣成鄉 9070 、紅山鄉 7841人、羊牯鄉 7509人。這是2000年的數據
2. 巫山縣的人口是多少
2006年人口統計數據為60萬 現在估計約為65萬左右 巫山縣基本縣情可概括為「一戶五縣」。一戶:地處庫區腹心重慶東部,是「渝東門戶」。五縣: 一是經濟小縣。有貧困人口6.6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21555人,是新一輪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土地瘠薄,人均耕地佔有量不足1畝,主要經濟指標低於全市14個貧困區縣的平均水平。2009年,實現GDP41.9億元,居全市第36位。二是礦產資源富縣。已探明礦藏15種,其中煤炭儲量4.7億噸,占重慶總量的1/6;鐵礦儲量3億噸、石煤5億噸、大理石1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27萬千瓦,已開發利用3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天麻、黨參等土特產倍受歡迎。 三是旅遊強縣。長江三峽橫貫縣境,小三峽、小小三峽被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小三峽位列重慶市首屆十佳景點榜首,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首批「AAAA」、「AAAA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日接待遊客能力達到2萬人,最高年接待中外遊客133萬人次,是「中國優秀旅遊名縣」和「中國旅遊強縣」十七強。 四是文化名縣。200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是亞洲人類的發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賦》、《高唐賦》、竹枝詞等名詩名賦,有神女峰、高唐觀、楚陽台等名勝景觀,有歷史悠久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漢初古棧道、千年懸棺、漢墓群等古跡40多處,珍稀文物1000多件,居三峽庫區之首。 五是移民大縣。是三峽工程重慶庫區首淹首遷縣,按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全縣將淹沒陸地面積49.3平方公里,涉及14個鄉鎮、60個村,淹沒縣城1座、建制鎮1座、鄉級鎮6座、場鎮2個、工礦企業48家,需動遷人口9.1萬人,佔全縣總人數的15%,農村移民生產安置4.9萬人。已順利完成一、二、三期移民任務,目前正全力開展四期移民攻堅
3. 赫章縣城人口概況
全縣總面積3250平方公里,轄2個街道25個鄉鎮481個行政村(居),總人口85.91萬人,居住著漢、彝、苗、白等21個民族。
赫章縣,隸屬貴州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烏江北源六沖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東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過度的烏蒙山區傾斜地帶。。赫章古屬夜郎腹地,因「夜郎與漢孰大」而赫赫有名,章章成典,享有「神秘夜郎故里、大美貴州之巔」的美譽。
(3)地巫鎮佔全縣多少公里人口擴展閱讀:
赫章環境優美、底蘊厚重。境內綠樹成蔭,植被綿延,生態環境良好,自然風管秀美奇絕。「貴州屋脊」韭菜坪被評為「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世界唯一「野生韭菜花—多星韭」深隱雲端,被譽為「雲上花海」。
阿西里西·韭菜坪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韭菜坪景區和天上石林景區預授牌為省級地質公園,赫章被納入全國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縣,榮獲「貴州省森林城市」稱號。
4. 四川有個叫什麼射的縣嗎
射洪縣地 名:射洪
英文名:SHEHONG
位 置:四川中部
人 口:104萬
縣政府:太和鎮(即將遷往洪城新區)
城區人口:28萬(07政府工作報告數據)
建 成 區:25平方公里(07政府工作報告數據)
郵政編: 629200
電話區號:0825(+86)
汽車號牌:川J
射洪地處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是唐代偉大詩人陳子昂的故鄉,唐代聖僧目連故里和目連孝道文化的發源地。
面積
幅員面積1497平方公里,縣城區建成面積25平方公里。
人口
全縣總人口為103.57萬人,農業人口77.69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75%;工業人口25.88萬人,佔全縣城總人口的25%。縣城常駐人口28萬人。
地區生產總值
200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7.9億元。
榮譽
全省27個擴權試點縣(市)之一。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為四川省丘陵地區經濟發展示範縣, 射洪是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首批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國家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優質棉基地縣、畜肉產量百強縣、水稻、玉米制種基地縣、勞務開發基地縣、四川省綜合治理模範縣、四川省縣級綜合體制改革試點縣、四川省義務教育示範縣、四川省衛生縣城、全國詩畫特色藝術之鄉、中國名酒沱牌曲酒的出產地。
5. 關於巫溪的資料
1.巫溪縣是經國家批準的長江三峽經濟開發區,位於重慶市東部大巴山南麓,界鄰陝雜訊兩省,屬三峽庫區淹沒縣之一,縣境地跨東經108°44ˊ-109°58ˊ,北緯31°14ˊ-31°44ˊ,幅員面積4022平方公里,全縣轄8區1工委,57個鄉鎮,總人口50萬人。
巫溪歷史悠久,是一座亟待開發的資源寶庫。地處長江三峽、大寧河風景名勝區和奉節巫溪-巫溪-巫山「金三角」旅遊區腹心地帶,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轄區內既有瑰麗多彩的自然風光,又有神秘古樸的人文景觀:依山傍水的吊腳樓,清幽峻奇的峽谷風光,引人入勝的地下定型殿靈巫洞,撲朔迷離的白果原始森林,我國南方最大的高山摹紅池壩,天下奇觀「夏冰洞」,「白龍過江」,千古之謎「岩棺、棧道、野人」,以及有驚無險的大寧河漂流、源遠流長的巫文化等自然、人文景觀,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生物資源豐富,擁有葯材、雜糧、瘦肉豬、肉牛、山羊等優質農林特產品,是全國葯材、林業、生漆、山羊板皮基地縣和原四川省茶葉,新區綿羊基地縣,全縣蘊藏有距今43800萬年的古生物化石、黑鹵等稀有礦產,以及大儲量的石灰石、大理石、原煤等磁碟產資源,境內發育了大寧河等15條主要河流,尚有28萬千瓦水能資源可供開發。
建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巫溪縣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縣水陸交通方便,主幹道均已硬化,大寧河東下110公里直通長江巫山港,沿奉溪東路80公里直通奉節港,沿渝巫路直通梁平機場和建設中的萬州火車站、五橋機場、沿巫恩路可至陝西安康、西安、湖北竹溪、襄樊。全縣通信便捷,實現了全市聯網、自動交換和國內外電話直拔,並開通了無線尋呼和移動通訊。縣城及集鎮供水、供電完全可以滿足生活及生產發展的需要。
2.巫溪縣地處大巴山東段南麓的渝、陝、鄂三省(市)結合部,東接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竹溪縣,南臨重慶市奉節、巫山兩縣,西與重慶開縣、雲陽接壤,北連重慶城口縣和陝西省鎮坪縣,地跨東經108°44—109°58ˊ、北緯31°14ˊ—31°44。全縣幅員4030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348個行政村,總人口51.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2萬人。巫溪既是國務院公布的沿江開放縣,也是三峽庫區移民開發縣。
巫溪地形以山地為主,屬於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內山大坡陡,立體地貌明顯,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地處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植物生長。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共同作用,使巫溪擁有突出的資源比較優勢。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素有「峽郡桃源」美譽;水能資源蘊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礦產資源相對富集;生物資源優勢明顯,中葯材量大質優,農副特產品綠色無污染。黨參、葯花蜜、澱粉、老臘肉、乾果、高山返季節蔬菜、鹿茸等產品是理想的綠色食品。
3.全縣有正副縣級機構5個,黨群機構18個,人大政協機構2個,檢察審判機構2個,政府機構27個,正科級事業單位15個。
縣人民政府駐城廂鎮。現轄城廂鎮、鳳凰鎮、寧廠鎮、上磺鎮、古路鎮、文峰鎮、徐家鎮、白鹿鎮、尖山鎮、下堡鎮,菱角鄉、勝利鄉、大河鄉、 天星鄉、長桂鄉、峰靈鄉、蒲蓮鄉、塘坊鄉、朝陽洞鄉、魚鱗鄉、烏龍鄉、田壩鄉、 中崗鄉、通城鄉、蘭英鄉、花台鄉、雙陽鄉、天元鄉、中梁鄉、土城鄉。
4.(1)土地資源:
巫溪縣幅員面積4030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積568845畝,園地19110畝,林地3510000畝,草地477000畝,工礦用地20310畝,交通用地24210畝,水域用地71070畝,未利用土地1024636.7畝。在568845畝耕地中,田44355畝,土524490畝;未利用土地畝中,荒草地813808.5畝;林業用地5016447畝中,有林地2841451.5畝,灌木林606183畝,疏林地316680畝,未成林造林地212787畝,宜林荒地1026924畝,難利用地12421.5畝。
(2)礦產資源:
巫溪縣共發現礦產18種,104處,探明儲量的8種,開發利用的32處。主要礦種有:
①煤:全縣有煤產地48處,已開采利用的有20個煤礦,地質儲量達7000萬噸,其中含硫高的煤近6000萬噸。
②石灰石:總儲量1.5億噸以上,可生產高標號水泥和優質電石的儲量有6100萬噸。
③鹽鹵:總儲量為8.38億立方米,經化驗分析,礦化度高,質量好,富含40多種稀有元素。
④工藝大理石:地質儲量1億立方米,主要產品有墨玉,地質儲量305.23萬立方米;菊化石,地質儲量7500立方米;雲霞石,地質儲量25萬立方米;紫紅石,地質儲量25萬立方米。
⑤古生物化石:經化驗鑒定,沉積於43800萬年以前,地質儲量為311.1萬立方米。
⑥磷礦:探明儲量406.45萬噸。
⑦黃鐵礦:總儲量2830萬噸,可采1996萬噸。
(3)水利資源:
巫溪縣有大寧河等15條主要河流,均屬長江水系。年均降水總量56.6億立方米、地表徑流量34.6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86.02萬立方米,人均6900立方米。地下水總量為14.5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31.34萬千瓦, 至2001年底僅開發利用1/10。全縣各類蓄引提水工程162處,引水量2853萬立方米,有效灌面6.07萬畝。其中,水庫有效庫容94萬立方米;中型引水堰一條,年引水總量1287萬立方米,小型1003條,年引水總量1102萬立方米。
5.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發展速度保持較高水平。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27644萬元,比上年凈增1.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0.4%。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3706萬元,比上年增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2545萬元,增長12.2.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41393萬元,增長14.7%。國民經濟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42.3:25.8:31.9調整為42.1:25.5:32.4,社會勞動生產率達到4498元,增長14.0%,人均GDP為2457元,增長14.5%。
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基礎薄弱,總量太小;經濟運行質量不高,結構落後;重點產業支撐作用乏力,興縣支柱產業尚未形成;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嚴重不足;城鎮就業再就業困難,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難度增大。
6.教育事業長足發展。"兩基"攻堅穩步推進,2004年,有8個鄉鎮通過縣上"兩基"驗收,全縣實現"兩基"達標的鄉鎮增加到45個,人口覆蓋率達85.3%。教學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學校建築面積61347平方米,排除中小學危房15652平方米,完成廣廈工程8499平方米。教學教育管理得到加強,巫溪中學創重通過市專家組評估驗收,普通高中高考上線率達85.3%。
全縣有各類學校396所,其中普通中學19所,職業中學3所,小學374所。全縣在校中學生26659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931人,在校小學生54288人。全縣共有教職工人數4042,其中專任教師總數3697人,全年招收中小學生17695人,中小學畢業生人數16077人。有幼兒園13所,幼兒在園人數10456人。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政府不斷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面完成16個鄉鎮衛生院排危,啟動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建設,疾控中心如期建成並投入使用。全縣有25個鄉鎮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了部分醫葯減免。醫療水平有所提高,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幼兒死亡率持續下降,住院病人治癒率、好轉率提高,病死率下降。
2004年末,全縣有衛生機構65個,衛生技術人員949人,病床數522張。醫療設備萬元以上總台數92台,其中50萬元以上10台,新增3台。全年總診療70.09萬人次,比上年增加4.15萬人次。其中,門急診人次70.02萬人次,入院治療13225人,出院人數13217人,住院病人治癒率38.35%、好轉率55.16%、病死率0.95%。
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農村廣電網建設和改造步伐加快,全縣2萬多戶農民能夠收看到30多套電視節目,電視收視率達84.0%。完成縣體育休閑中心規劃,啟動"兩館"建設前期工作,成功舉辦了全縣首屆職工運動會和第三屆巫文化藝術節,文化市場及新聞出版市場整頓、"掃黃打非"、"網吧"整治、禁毒禁賭取得階段性成果。
6. 惠州市龍門縣有多少個鎮,佔地面積和人口分別是多少3Q
龍門縣轄1個街道、8個鎮、1個民族鄉:龍城街道、麻榨鎮、永漢鎮、龍華鎮、龍江鎮、平陵鎮、龍田鎮、地派鎮、龍潭鎮、藍田瑤族鄉. 總面積2058平方千米.全縣總戶數89878戶,總人口3205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6527人,占總人口的26.99%.
7. 劍河縣管轄行政區有多少
劍河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州中部,東鄰天柱、錦屏縣,南連黎平、榕江縣,西接雷山、台江縣,北靠施秉、鎮遠、三穗縣。距省城貴陽294公里,距州府凱里98公里。總面積2176平方公里,轄7鄉5鎮308個村(居委會),全縣總人口23.87萬人,其中以苗、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96%。縣人民政府原駐柳川鎮,2005年遷移至革東鎮。郵編:556400。代碼:522629。區號:0855。拼音:Jianhe Xian。
劍河縣轄5個鎮、7個鄉、308個村(居委會):柳川鎮、岑松鎮、南加鎮、南明鎮、革東鎮、久仰鄉、太擁鄉、南哨鄉、南寨鄉、磻溪鄉、敏洞鄉、觀么鄉。
劍河地質構造屬江南古陸地的一部分,為山地性高原,處於雷公山中山地貌向湘西丘陵過渡地帶,山勢崎嶇,高山聳翠。最高海拔1626米,最低海拔348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降雨量122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236.3小時,年無霜期300天左右。農業生產條件較好,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馬鈴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烤煙、油桐等。
劍河地阜物博,資源豐富。境內森林覆蓋率達63.2%,木材蓄積量為566萬立方米,是貴州省10個林業重點縣之一,享有「綠色王國」之美譽,1997年被國家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盛產松、杉、樟、楠等林木,有禿杉、鵝掌楸、紅豆杉、水杉、劍柏、銀杏等國家一、二、三級珍稀保護樹種。境內野生動物繁多,有33目64類183種,其中獼猴、娃娃魚、穿山甲等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礦產資源富有,主要有煤、金、錳、鐵、鋅等。
境內水資源豐富,有清水江、南哨河、八卦河、巫密河、高定溪等大小河流、溪溝334條,河流總長910公里,年平均流量26.4億立方米。其中清水江是湖南沅江的上游幹流,流經境內河段長98公里,流域面積1532平方公里。現有8座地方小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950千瓦。目前正在清水江流域修建的三板溪水電站是國家「十五」計劃重點水利工程,總投資58.6億元,裝機容量100萬千瓦,劍河縣是該水電站建設的主庫區,一座縣城和南加、南寨、柳川、南哨、革東5個集鎮需整體搬遷復建,被淹土地面積44.25平方公里,占整個庫區被淹面積的52%,涉及9個鄉鎮80個村320個村民小組6561戶31385人。
劍河被譽為「葯材之鄉」,有杜仲、厚朴、天麻、靈芝、黃柏等中草葯材1024種,其中植物類897種,動物類127種,礦物類1種,總蘊藏量達10餘萬噸。
劍河楊梅獨具特色,開發生產的活塞、松香、鉛筆、蛇酒遠銷海外,南哨鄉九當村的農民竹雕暢銷日本、韓國等。晶頭、竹筍、蕨菜等綠色食品更是受到內外消費者的青睞。經過上千年自然和人工選育的種群資源——劍白香豬,經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目前開發的劍白香豬系列產品有臘香豬、香腸、火腿等,在2003年廣州國際食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民族食品最富盛名,主要有腌魚、牛癟、歐九菜、山野菜等。
劍河山川秀麗,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百里天然原始闊葉林景區橫跨久仰、南哨、太擁三個鄉鎮,蜿蜒50多公里,縱深2公里,景區內珍藏40多種國家一、二、三級珍稀保護樹種和5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是我國現存不多、保存完整的亞熱帶原始闊葉林區,擬建成全省科考與生態旅遊觀光度假勝地。老山界、久仰十里杜娟、盤溪瀑布群、平塘溶洞群等20餘處風景區美不勝收;十里長灘、雷打塘、關門岩、夫妻岩、中流砥柱、八仙石柱等旅遊景點流光溢彩。三板溪水電站關閘蓄水後,將形成面積為85平方公里、回水長度達130公里的庫區湖,拱托出「湖中有山、山中有湖」的奇妙美景。劍河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服飾五彩繽紛,素有「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服」之說,全縣民族服飾有16種之多;民族節日豐富多彩,有六月六民歌節、牯藏節、祭祖節、洗寨節、過卯節、姊妹節、招龍節等民族節日,每逢節日,民族婦女穿著盛裝,佩戴銀飾,載歌載舞,不同地有不同的歌舞形式,主要有蘆笙舞、木鼓舞等。存在著摩崖碑刻、柳霽古城、大廣坳紅軍戰斗遺址等人文景觀。「苗鄉聖水」——劍河溫泉,有泉眼6個,流量1200噸/晝夜,水溫常年保持在36℃-46.6℃之間,泉水含有硫化氫、鐵、鉀、鈣、氡等多種元素,為國內三大名泉之一,其理化指標與法國著名的維稀溫泉相似,為稀有氡硫溫泉,具有消毒、去疾、健膚之功效,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現正開發成為集觀光、沐浴、療養、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溫泉苗族農民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命名為「中國農民畫鄉」。革東鎮八郎村古生物化石群已探明的古生物化石有11類168屬300多種,其種類、數量、化石的質量屬世界罕見,目前正申報為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文化遺產。
8. 四川巴塘海拔多少米
四川巴塘北部極高山區平均海拔3300米。中南部高山峽谷區一般海拔在2800米以下。中東部半高山、高山區海拔一般在2800米至3300米之間。
巴塘縣地處橫斷山脈北端金沙江東岸河谷地帶,橫斷山脈縱貫全境,其地形隨金沙江走向由北向南傾斜,並呈現北高南低,東高西低之狀。地勢走向在昌波河口以上為北東南西向,在昌波河口以下為北南向。
巴塘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的一個縣,縣治夏邛鎮,西隔金沙江與西藏自治區芒康縣和雲南省德欽縣相望,北與白玉縣接壤,東接同州的鄉城縣,南臨得榮縣。巴塘是川藏大道咽喉,少數民族有佔比例最大的藏族、羌族、納西族、彝族和回族等。
(8)地巫鎮佔全縣多少公里人口擴展閱讀
巴塘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邊緣處,金沙江的東岸的巴曲河谷平原上,平原寬30多里,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年平均氣溫13攝氏度,大部分地區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農產富饒豐裕,人口較其他地方更稠密。
距離成都市超過800公里,在民國西藏政府統治時期,巴塘縣也是去往成都道路的最遠點。其縣治夏邛鎮所在海拔2580米,全縣面積7852平方公里。全縣最高峰為沙魯里山的格聶山,6240米。
巴塘縣轄1個鎮:夏邛,18個鄉:竹巴龍、拉哇、波密、中心絨、地巫、蘇哇龍、昌波、中咱、亞日貢、莫多、甲英、松多、黨巴、波戈溪、列衣、德達、措拉、茶洛。
巴塘縣由於海拔高度、南北走向的山脈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屬高山高原氣候。巴塘縣內春季氣溫回升快。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5℃以上,巴塘縣內雨季主要集中在6至9月,秋季由於冷熱氣流交替,小氣候頻繁。冬季,天氣變冷,最低氣溫可達-10℃以下,雨雪天氣較少。巴塘縣呈現冬暖、春干、夏涼、秋淋的氣候特徵。
9. 請問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下面的鎮人口各是多少謝謝!
林口縣轄9鎮3鄉1個城區街道辦事處1個林業局,2005 -2007年,全縣戶籍人口分別為437514人、437997人、437304人,其中非農人口分別為131393人、130796人、127440人,分別占總人口的30.03%、29.86%、29.1%,平均占總人口29.68%。三年來,我縣城鎮人口比重呈下降趨勢,佔全縣人口不足三成,僅2007年,全縣遷出人口為3373人,其中城鎮人口2812人,而遷入城鎮人口僅為361人。
2007年末統計,全縣人口437304人,人口密度為61人/平方公里,分布在12個鄉鎮和區縣直轄單位。除區縣直轄單位人口外,縣域中部的林口、古城、青山、奎山、龍爪5個鄉鎮人口為214328人,佔全縣總人口的49.01%;縣域西部的五林、朱家、柳樹3個鎮人口為102747人,佔全縣總人口的23.5%;縣域北部地區的建堂、刁翎、三道通、蓮花4個鄉鎮人口9975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22.81%;縣域鐵路沿線的五林、朱家、龍爪、林口、奎山、青山、古城7個鄉鎮人口為288900人,占總人口的66.06%。
10. 巴塘縣有多少鄉鎮
截至2013年,巴塘縣轄18鄉、1鎮。
一個鎮是夏邛鎮。
18個鄉是:拉哇鄉、竹巴龍鄉、黨巴鄉,措拉鄉、茶洛鄉、列衣鄉、德達鄉,莫多鄉、甲英鄉、波戈溪鄉、松多鄉,中心絨鄉、地巫鄉、蘇哇龍鄉、昌波鄉,中咱鄉、亞日貢鄉、波密鄉。
(10)地巫鎮佔全縣多少公里人口擴展閱讀:
巴塘縣位於甘孜州西部,東接鄉城、理塘縣,南連得榮縣,西隔金沙江與西藏芒康、鹽井、貢覺縣和雲南省德欽縣相望,北與白玉縣交界,幅員面積81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73586畝,耕地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0.6%。
全縣轄5個片區,19個鄉鎮,123個行政村(除三個牧業村外均屬半農半牧村),總人口52196人,其中農業人口45102人,佔86.4%。
氣候和區位優勢明顯,位於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帶,屬亞熱帶氣候,具有海拔高(2300—4600米),緯度低(北緯30度),氣溫高(最高達38.5℃),
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450.6小時),晝夜溫差大,有效積溫高(10℃以上累計活動積溫3100℃—4741℃,持續日數達190天—270天)、年降雨量為476毫米,無霜期平均為119天。
地處高原腹地,生態環境良好,基本沒有污染源,被稱為甘孜州「高原江南」、「水果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