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血栓吃葯多少時間復查
A. 下肢靜脈血栓多久復查一次
下肢靜脈血栓痊癒後多久復查一次,復查項目有哪些。很多人都有類似疑問,據悉,靜脈血栓的復查時間大概為3-6個月一次,具體復查時間謹遵醫囑;復查的項目有下肢血管彩超、血管ct,通過這兩個檢查可以清楚的觀察血管的健康情況。
得了下肢靜脈血栓不可怕,只要我們及時去醫院積極治療,病情很快就會被控制。不過出院後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要堅持復查,確保治療效果。那麼,下肢靜脈血栓多久復查,復查項目都有哪些,很多人還不是不清楚,下面就來詳細講解下。
一、下肢靜脈血栓多久復查
下肢靜脈血栓患者出院後,最好3-5天復查一次。等血栓穩定後,可以3-6個月復查一次。這是針對一般情況而言,具體復查的時間間隔,要根據自己的患病情況,聽從醫生安排。
二、下肢靜脈血栓復查項目
1、下肢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主要是檢驗血管是否正常的一個檢查。通過彩超可以清晰的了解下肢靜脈血管的結構、內徑、是否存在血栓以及血栓大小情況等等。如果彩超顯示存在血栓,基本可以判斷下肢靜脈血栓恢復不佳,需繼續治療,反之則不用。
2、下肢血管ct
血管ct檢查其實就是cta,該檢查主要是通過高壓注射器在血管注射入造影劑,然後對其ct掃描,可以清楚的觀察到血管腔的一些情況,是否狹窄,有無鈣化,有無血栓等情況。cta是一種無創血管檢查,可以檢查出血管是否病變。下肢靜脈血管健康情況有非凡的意義。臨床上該檢查的應用也越來越多,是觀察血管是否健康的必做檢查。
通過上面兩個檢查,基本可以確診其否患有靜脈血栓,如果不是,當然最好。如果確診患有下肢靜脈血栓,就要積極參加治療。具體治療方案跟患者嚴重程度有關,輕者採取常規治療即可,對於患病時間長,血栓大的重症患者,可能還要手術取栓,術後還要休養一段時間。即使治癒出院後也不能掉以輕心,還要堅持定期復查,以防病情反復。
B. 下肢深靜脈血栓後期如何保護和護理,應該注意什麼
1、如果當時的血栓是高位的(髂-股靜脈血栓),應該正規抗凝(吃華法林)6個月以上,復查血凝。如果是地位的(小腿血栓)就不是一定要抗凝這么長時間了。
2、復查彩超,如果已經完全再通,需要穿彈力襪治療。
3、避免連續長時間站立和行走,避免長時間以一個姿勢坐著(比如玩電腦)。
C. 小腿靜脈血栓能治好嗎 怎麼 治療
堅持科學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 什麼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 由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導致靜脈瓣膜功能破壞而導致靜脈血淤滯,帶來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征的病症。 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主要表現為患肢酸脹、水腫、淺表靜脈擴張或曲張、小腿下部皮膚顏色變深、嚴重者形成潰瘍。 哪些情況下會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 (1) 急性靜脈血栓發生時,沒有及時採用規范治療措施者。 (2) 髂靜脈存在廣泛血栓者。 (3) 血栓轉入慢性期時沒有採用必要的預防措施者。 怎樣知道自己是否屬於深靜脈血栓後遺症? 在下肢深靜脈血栓病史的基礎上出現上述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臨床表現。B超可以了解下肢深靜脈的再通情況,以及瓣膜的返流情況。髂靜脈位置深,加上腸道氣體干擾,B超往往無法顯示清楚。因此需要CT或DSA來了解髂靜脈通暢情況。 為什麼一定要了解髂靜脈通暢情況? 下肢股靜脈以下的血栓在數年內可以逐漸吸收再通,而髂靜脈血栓的再通率在沒有採用適當的治療情況下卻是很低。因此,了解髂靜脈的閉塞情況可以了解疾病的預後。 得了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怎麼辦? 首先一定要選擇正規醫院的血管外科專家就診。做下肢深靜脈B超或者深靜脈造影,髂靜脈CT。必要時做肺動脈CT了解有無肺栓塞。 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可以治癒嗎? 目前醫學上還沒有徹底治癒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手段。葯物溶栓和介入治療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沒有意義。介入支架治療的效果差,通暢率低。手術架橋或轉流的效果同樣很差,且存在手術風險。中醫中葯治療仍缺乏循證醫學的支持。 因此,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或緩解下肢靜脈血栓後遺症的症狀、促進深靜脈管腔再通。 下肢深靜脈血栓後再通後是否可以手術治療? 如果B超復查發現下肢深靜脈已經完全再通,這時還必須做CT了解髂靜脈通暢情況。如果髂靜脈也排除閉塞狹窄,病人又有小腿潰瘍的情況下,則可以做下肢淺靜脈和交通支離斷手術。僅僅存在下肢水腫或小腿色素沉著的情況,一般採用保守治療。 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後如果沒有再通,該如何治療? 如果下肢深靜脈B超或髂靜脈CT提示深靜脈仍然存在阻塞的情況,首先考慮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方法包括: (1)壓力治療; (2)葯物治療。壓力治療效果優於葯物治療。 壓力治療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治療意義何在? 下肢深靜脈壓力梯度變化是從上至下逐步增加的,而壓力治療就是通過消除這種壓力而達到治療目的。常用的壓力治療方法分為: (1)間歇性充氣泵壓迫治療; (2)帶壓力梯度的彈力襪。間歇性充氣泵壓迫治療的效果優於彈力襪。 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葯物有那些? 嚴格意義來講,醫學上還沒有治療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有效葯物。但是,在採用壓力治療的同時,輔助用些葯,可以增加治療的效果。一般臨床採用的葯物有:愛脈朗、消脫止、邁之靈、中醫中葯等。其中以愛脈朗效果最好,服用最方便,價格最為便宜,為國際臨床指南推薦用葯。但是,單純用葯物的治療效果並不好,一定要配合壓力治療。 中醫中葯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治療如何辨別真假? 目前中國市場的中醫中葯治療魚龍混雜,欺騙百姓的很多。辨別真假的基本要點是: (1)是否在報紙和網路大做廣告或推廣;正規葯物一般不在公眾媒體做廣告或推廣。 (2)葯物或治療的名稱很誘人,如什麼「脈**通」「血栓**通」等等。正規葯物是不能用直接有疾病字樣的名稱的。 (3)正規大醫院沒有的葯物或療法。最新的葯物或療法一般都率先被正規大醫院採用。 推薦最好的治療方案是什麼? 根據上海東方醫院大量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病例,結合國際上最新的研究報道來看,以下推薦的治療方案具有快速減輕水腫,預防下肢潰瘍,加快深靜脈血栓再通的優點。具體方案如下: (1)每天間歇性充氣泵壓迫治療兩次,每次15分鍾以上; (2)氣泵壓迫治療後穿戴壓力中級以上的彈力襪; (3)口服愛脈朗一天一次,每次兩片。 (4)有急性血栓形成的病人需要使用肝素和華發令,行抗凝治療。每6個月復查深靜脈B超了解再通情況,一年後復查髂靜脈CT。 摘自上海著名血管外科專家張強訪談錄 張強教授是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東方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是國內治療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方面頂尖的專家之一,在國際和國內血管外科業內名聲顯赫。建議你在網路中搜索「張強大夫的個人網站」,在患者咨詢區進行在線專家咨詢,或許能的得到張醫生的更規范更有針對性的回答。
D. 左小腿肌間靜脈血栓吃拜瑞妥幾個月
血栓的形成是很嚴重的,目前患者最少是需要服用這個葯物三個月以上,根據檢查結果而定。
E. 腿部血栓用葯多久可以好
血栓治療無非是抗凝和溶栓或者介入手術。常用的葯就那麼幾類,效果么,應該說都可以,主要看實際情況選擇,靜脈主要的是肝素,口服的主要是華法林。打字很累,給你找點資料: 1,肝素是一種有效抗凝劑,葯效迅速,靜脈注射10分鍾後,就能有效地控制血液凝結力。其作用時間短,在體內迅速被破壞,大部被酶破壞,小部經腎排泄。靜脈注射3~6小時後,血液凝固時間即能恢復正常。肝素水溶劑有12500μ和5000μ兩種針劑,每100μ相當於1mg。一般劑量近墾素1~1.5mg/dkg/4~6h計算。給葯途徑可經皮下脂肪層、肌肉、或靜脈注射:①深脂肪層注射:一般注射在腹壁深脂肪層,用濃的肝素溶液(100mg/dml),劑量每次按公斤體重1~1.5mg計算。每隔8~12小時注射1次;②肌肉注射:肝素劑量每次50mg,每隔6小時注射1次;③靜脈注射:連續靜脈滴注法和間歇靜脈注射法,可每次注射50mg,每4~6小時1次。 肝素應用時,需測定凝血時間調節肝素劑量。一般用試管法測定,在間隔注射前1小時測定,以調節下次的注射劑量,凝血時間(試管法)正常值為4~12分鍾。在進行肝素療法期間,要求凝血時間維持在15~20分鍾。如凝血時間為20~25分鍾,肝素劑量減半;凝血時間超過25分鍾,暫停注射1次。4~6小時後再次測定,以決定肝素用量。肝素療程一般為4~5天,然後應用口服抗凝葯物,如香豆素類葯物。 肝素一般很少有過敏反應。用量過多,可引起出血,如血尿、創口出血或內臟出血等。一旦發生,可用硫酸魚精蛋白拮抗,劑量按1~1.5mg對抗肝素1mg。它具有完全的拮抗作用,可每隔4小時注射1次直到出血停止。必要時可輸新鮮血。 香豆素類衍化物是一種凝血酶原抑制劑。其作用誘導期長,一般需在用葯後24~48小時才開始起作用。作用消失時間也長,並有葯物累積作用,要停葯後往往要經過4~10天作用才完全消失。香豆素類衍化物均用口服法。凝血酶原值應維持在20~30%(濃度%)。 現國內常用香豆素類衍化物有:雙香豆素(dicoumarin),新抗凝(stntrom)和華法靈鈉(warfarinsodium)。一般以華法靈鈉最常用,第一日每次5mg,每日3次;第二日每次5mg,每日2次;第三日開始每次2.5mg或5mg,每日1次,根據凝血酶原時間調節。 香豆素類衍化物引起出血時,處理為靜脈注射維生素K110~20mg。嚴重出血者,需靜脈注射大劑量維生素K1,每次50mg,每日1~2次,並輸新鮮血。 凡肝腎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傾向者,禁用抗凝血療法。抗凝血療法,一般選用肝素4~5天,停肝素前一天起口服香豆素類衍化物,療程應根據病變部位及有無肺栓塞而定。1975年Hirsh指出,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需4~6周;髂股靜脈血栓形成需3~6月;輕度肺栓塞需4~6周;重度肺栓塞需6個月。 溶血栓療法 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或並發肺栓塞,在發病1周內的病人可應用纖維蛋白溶解劑包括鏈激酶及尿激酶治療。1984年Zimmermann主張在血栓形成2周內,仍可應用溶栓葯物。 鏈激酶是從溶血性鏈球菌培養液提制,尿激酶則由人尿提制,兩者均是有效的活化劑,能激活血液中纖維量白酶原使之轉變為纖維蛋白酶。此酶可水解纖維蛋白成為小分子多肽,達到溶解血栓的目的。 尿激酶的使用法:①初劑量:一般為5萬μ/次,溶於5%葡萄糖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靜脈滴注,每日2次;②維持劑量:纖維蛋白原正常值為200~400ml/dl,如測定低於200mg/dl,暫停注射1次。同時測定優球蛋白溶解時間,正常值大於120分鍾,如小於70分鍾,也需暫停次。使用時間可長達7~10天;③副作用:尿激酶無致熱反應,副作用遠較鏈激酶為輕,可有出血如創口出血,但很少發生,發熱、惡心、嘔吐、頭痛、倦怠、胸悶及皮疹等。並發嚴重出血時,可用10%6-氨基已酸10~20ml,靜脈注射,必要時可輸注纖維蛋白原。 近年來,已研製成功作用僅限於血栓部位的新溶栓葯物,使溶栓葯物史上又增添新的一頁。①人體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自子宮組織或人體黑色素瘤細胞瘤培養液中提取,能特異地激活血栓表面凝膠狀態的纖溶酶原,但對血液循環中溶解狀態的纖溶酶原無作用,故無全身影響,該葯產量甚微,價貴。1989年Krupski報道臨床應用TPA治療血管阻塞,8例中有7例血栓完全溶解,1例部分溶解,無並發症。國內實驗研究已完成,尚未攤投入臨床應用。②尿激酶前體(Pro-UK),是尿激酶的活作用,國內外均處於實驗階段。 其他葯物 中分子量(平均分子量7~8萬)或低分子量(平均分子量2~4萬)右旋糖酐靜脈滴注,是治療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輔助葯物,現已被廣泛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消除紅細胞凝聚,防止血栓繼續滋長及改善微循環。療程為10~14天。可與肝素或尿激酶同時應用。副作用:偶有過敏反應、胸悶、呼吸困難、腰痛、出血和寒戰等。
F. 左小腿肌間靜脈血栓該怎樣治療最好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又稱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常見病,是指靜脈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血管內的凝結。此病可遺留下肢水腫、繼發性靜脈曲張、皮炎、色素沉著、淤滯性潰瘍等。
1.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腿部抬高和初期卧床休息可緩解伴有急性腿部腫脹的深靜脈血栓病人的疼痛,建議嚴格卧床休息1~2周以防止肺栓塞的傳統方法遭到了質疑,肺部掃描顯示卧床並沒有降低肺栓塞的發生率。此外,與卧床相比,早期下床活動可使患者的疼痛和腫脹改善得更快。
深靜脈血栓患者穿用彈力襪可改善疼痛和腫脹長期穿用,可能會抑制血栓增長並減少血栓後綜合征。
2.抗凝療法
這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現代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正確地使用抗凝劑可降低肺栓塞並發率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後遺症。其作用在於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滋長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並促使血栓靜脈較迅速地再管化。一般急性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過渡到口服抗凝葯物,如華法林,由於華法林與葯物或食物相關作用復雜,個體劑量差異大,有出血風險,需要監測,近年來,研製出許多新型口服抗凝葯物,如利伐沙班等。利伐沙班極少受葯物或食物影響,一般無需檢測,使用方便。
3.溶栓治療
包括系統溶栓和導管接觸性溶栓,使用的葯物多是尿激酶等。系統溶栓經靜脈全身溶栓:通過淺靜脈進行全身給葯,使葯物隨血液循環在體內均勻分布,達到溶栓目的。介入溶栓多指保留導管接觸性溶栓:又稱為CDT。經近端深靜脈置管逆行插入肢體遠端深靜脈,先利用導絲和導管對血管腔內的物理性開通部分解除流出道梗阻,再通過置入溶栓導管使葯物與血栓直接接觸,將急性期疏鬆新鮮的血栓溶解,主幹靜脈及時恢復通暢。有學者認為,導管溶栓治療髂股靜脈血栓比單純抗凝可改善生活質量。
4.深靜脈血栓的長期治療
深靜脈血栓抗凝治療持續時間仍有爭議,長期抗凝有助於減少深靜脈血栓的復發以及血栓後綜合征。對於簡單因素如手術或靜止導致的深靜脈血栓,抗凝時間需持續3個月,對於特發性深靜脈血栓,建議抗凝時間需持續6~12個月.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低分子肝素由於華法林,用葯時間為3~6個月。對於首次發作的深靜脈血栓,但具有抗凝脂抗體或兩項以上血栓形成危險因素,建議抗凝時間需持續至少12個月,而對於有兩次深靜脈血栓病史的患者,應終身抗凝治療。
G. 小腿肌間靜脈血栓用那種方法檢查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敏感性、准確性均較高,是DVT診斷的首選方法,
適用於對患者的篩選和監測。在超聲檢查前,按照DVT臨床診斷的特徵評分,可將患有DVT的臨床可能性分為高、中、低度。如連續兩次超聲檢查均為陰性,對於低度可能的患者可以排除診斷,對於高、中、度可能的患者,建議血管造影等影像學檢查。
H. 關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續復查與護理
溶栓療法護理本組病人全部採用尿激酶作為溶栓葯物。為了提高病患區葯物的濃度,我們採用患肢遠端淺表靜脈給葯,靜脈穿刺成功後,抬高患肢15°~30°,以利於葯物向心迴流;為了防止葯物由淺表靜脈迴流,增加葯物在深靜脈的濃度,可在脛骨中段或股骨中段加止血帶,壓力以阻斷淺表靜脈迴流而不影響深靜脈迴流為度。尿激酶用葯雖然安全,但文獻報道有過敏現象。所以用葯時要嚴密觀察。出現過敏現象時除常規給予抗過敏葯物外,還應通知醫生做應急處理。
意見建議取栓術患者護理對取栓術患者,臨床護理分為圍手術期護理及術後護理。圍手術期時間較短,除做常規心理護理外,還應做到局部備皮,術前控制飲食及認真執行術前用葯。術後護理注意觀察傷口局部是否有出血,同時還要認真觀察局部皮色、皮溫、知覺,若有異常變化及時通知醫生。
I.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後期康復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規范治療
摘自《醫界名家訪談》上海著名血管外科專家張強訪談錄
張強教授(Smile醫生)對於靜脈曲張、動脈硬化閉塞症及深靜脈血栓方面的治療的確造詣很深。Smile醫生的很多文章簡明易懂但又科學實用,讓看過文章的病人得益匪淺。由於找他看病的人實在太多,許多病人只能通過他的網站進行咨詢。出乎意料的是,對於病人的咨詢Smile醫生都親自作答,對於一個如此忙碌的主任醫師來說,這點真的很難能可貴。就如很多病友評價的:找到一個好醫生不易,找到一個真正憂病人所憂的好醫生更是一種難得的緣分。
記者:張教授您好!從您的學生們和很多醫學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血管外科專家。
張強:不敢當,不敢當。我只是願意做一名病人喜歡的醫生而已。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時,自己身心也會得到愉悅。
記者:我知道您平時很忙。今天想佔用您的一點時間,給大家談談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話題好嗎?
張強:沒問題。我最願意和大家聊醫學上的東西。
記者:前段時間,媒體上關於北京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術後出現意外死亡的話題引發了醫務人員對靜脈血栓的重視。據說,這位教授是因為下肢深靜脈的血栓脫落後流到肺動脈,造成肺梗死而離開人世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怎麼一回事呢?
張強:我也在一直在關注這個事件。這個悲劇給廣大醫務人員敲了警鍾:一定要重視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所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英文名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靜脈管腔內由於各種原因形成血凝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典型臨床表現往往是單側下肢(左下肢多見)出現腫脹、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症狀,這是靜脈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記者:我的一位朋友母親患了下肢靜脈血栓,輾轉多家醫院。他抱怨每家醫院的治療方案和說法都不一樣,令人無所適從。請問張教授,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張強:下肢深靜脈血栓在歐美國家稱為DVT,在60年代就開始引起重視。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關於DVT的知識。我國真正重視DVT還是在近幾年的事情。過去由於信息的閉塞和醫療界的一些錯誤認識,下肢深靜脈血栓被漏診、誤診的比例很高。每個醫療機構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認識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異,造成治療方案的不同。
記者:根據您的臨床經驗來看,有哪些認識方面的差異呢?
張強:首先是在發病時間的判斷上。由於靜脈系統存在大量的側枝循環,早期的血栓形成並不會妨礙靜脈血的順利迴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長度,堵塞側枝循環近遠端開口的時候,才在臨床上表現出下肢腫脹。所以說,一般臨床上出現下肢腫脹才得到診斷的病例,往往發病時間已經超過數天。
記者:發病時間的判斷對治療方案有什麼指導意義嗎?
張強:非常重要。靜脈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沖洗掉,但是一旦結成凝塊就無法溶解。這個比喻雖然不甚恰當,但是靜脈血栓在形成數十小時之後就開始部分機化卻是事實。機化的靜脈血栓就很難用溶栓的方法去解決。手術取栓也很不適合,由於機化的血栓緊粘在靜脈管壁上,強行取栓會導致靜脈壁損傷造成更大范圍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記者:那怎麼樣可以早期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呢?
張強:雖然早期深靜脈血栓形成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對於有經驗的醫生來說,還是可以通過仔細的體檢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的。比如,擠壓小腿肚子時深部出現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靜脈血栓形成(醫學上稱為Homan征)。這是因為靜脈血栓形成時周圍組織無菌性炎症的緣故,同樣道理,大腿根部壓痛往往提示股靜脈血栓形成。當然,一旦有懷疑深靜脈血栓,就盡早檢測血液D2聚體,B超探測深靜脈以明確診斷。這樣,大部分的深靜脈血栓病例就可以得到早期診斷。
記者:早期發現的血栓是否就可以用葯物溶解掉呢?
張強:關於溶栓的問題,一直在醫學界存有爭議。在我國,許多人聽到「溶栓」這個很有誘惑的字眼,就抱有很大的期望。其實,「溶栓」兩字更多的是指葯物的機理而非必然的治療結果。最新的國際ACCP血栓治療指南里並沒有推薦溶栓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選治療,其原因有三:一是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滯後,溶栓葯物對機化的血栓無效;二是溶栓葯物的出血風險很大,尤其是高齡病人可能發生致命性腦溢血;三是大量對比研究表明溶栓的治療效果並不優於抗凝治療。當然,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置管溶栓的開展是否可以減少並發症、提高治療效果,還在進一步的經驗積累中。目前的臨床結果來看,還是比較樂觀。但要嚴格掌握指證。
記者:剛才提到的抗凝治療,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選治療方案嗎?
張強:是的。只要病人沒有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方面的問題,一般首選抗凝治療。抗凝治療的作用在於防止血栓繼續蔓延或形成新的血栓,給側枝循環的開放緩解症狀爭取條件。
記者:規范治療是否指的是抗凝治療?
張強:抗凝治療作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選方案,其應用的技巧不同也會造成
結果不同。規范的抗凝治療有以下幾個要點:(1)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先於華法令口服。華法林起效比較慢,用葯早期可以誘導血栓形成。因此,一定要使用低分子肝素作為啟動抗凝方案。(2)等華法林起效並相對穩定時再停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3)調整華法林的劑量要以參考INR指標,以TNR維持在2.0~3.0為最佳。(4)抗凝治療的時間在3~6個月。(5)每次調整華法林劑量後第三天再復查INR。劑量調整以每次1/4片為妥,避免大減大增。(6)影響華法林的因素較多,個體差異大,盡量至少每兩周檢查INR。(7)使用華法林的品牌不要輕易更變。因為每家產品的葯效不同。(8)使用肝素後要檢查血小板,預防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症(又稱HIT)。
記者:如果不規范治療,有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
張強:不規范治療往往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輔助的葯物治療替代抗凝葯物。這種情況容易導致新鮮血栓形成,肺栓塞的概率大大增加。二是抗凝葯物劑量和時間不足,導致效果不佳或是遺留下肢靜脈血栓後遺症。三是抗凝葯物劑量過大,或是過度採用溶栓葯物,造成出血。
記者:剛才提到只要病人沒有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方面的問題,一般首選抗凝治療。那麼對於有出血傾向的病人可以選擇怎麼樣的治療呢?
張強:病人近期有手術史、腦血管意外以及有凝血功能不良的病人,不應該使用或慎重使用抗凝治療。這類病人如果有肺栓塞風險,應該植入腔靜脈濾器。
記者:這次關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采訪,讓大家對這個疾病有了更深的認識。謝謝您!
張強:不客氣。
J. 下肢靜脈血栓溶栓多久
下肢靜脈血栓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般抗凝周期三個月會有明顯的緩解。像小腿的血栓,三個月基本就能治好了。大腿的血栓或者長到髂靜脈的血栓,往往是需要半年以上的治療,特別是髂靜脈有血栓的,往往治療周期是需要一年以上的。見好的標準是血栓再通,還是症狀緩解,每個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像渡過了血栓急性期,21天之後,穿著彈力襪、吃著葯,患者是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的,劇烈運動一般是一個月以上。如果說完全恢復到正常,血栓也通開了,也沒有後遺症,這個是因人而異的。因為好多陳舊血栓沒有及時通開的,可能走多了、站久了,腿都會有點腫,有點不舒服。所以早發現,早治療,是靜脈血栓的首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