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佔地多少畝
❶ 中國的耕地面積是多少
截止2018年,中國的耕地面積為1,432,960平方公里,排世界第三位,中國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近20%的人口。我國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我國西部耕地面積小,分布零星。耕地面積排世界第3,僅次於美國和印度。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排在126位以後,人均耕地僅1.4畝,還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一半兒。加拿大的人均耕地是我國的18倍,印度是我國的1.2倍。 目前我國已經有664個市縣的人均耕地在聯合國確定的人均耕地0.8畝的警戒線以下。全國的耕地面積已經下降到18億畝。
(1)中國農民佔地多少畝擴展閱讀
地形和氣候都適宜的土地才能作為耕地,而我國耕地面積約為20.24億畝,相當於135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沿海東部季風區,集中在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山間盆地以及廣大的丘陵地區。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大,耕地面積也位居世界第三位,亞洲第二位,但是人均耕地面積僅1.4畝,還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一半。
地球上1億480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中大約有1500萬是可耕地,森林開伐,荒漠化,例如馬達加斯加的中央高原上因為過度的游耕已導致嚴重的荒漠化。
❷ 中國農民的耕地面積是多少
現階段,中國總人口達到14.56億,其中農業戶口9億,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為7億4千萬;全國耕地面積為18.2574億畝(2008年);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35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糧食產量46950萬噸。我國現有的這18多億畝耕地,不但是糧、油生產的基礎,而且也是農區人民肉、蛋、奶供給的源泉,是14多億人民的衣食所依,如此少的耕地卻要要活如此多的人口,土地壓力可見一斑。在糧食安全的背景下,我國耕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糧食全部自給的保障水平下,2005年我國耕地面積供應缺口為1216.72萬公頃,2010年為2968.46萬公頃,中國要在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糧食必然要保障自給,因而保護耕地已經是刻不容緩。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2008年我國耕地面積又比上一年度減少29萬畝,這已經是耕地面積第12年持續下降。與1996年的19.51億畝相比,12年間,中國的耕地面積凈減少了1.2526億畝。中國人均耕地面積由2004年的1.41畝進一步減少到1.35畝,其中,666個縣人均擁有的耕地面積低於國際公認的0.795畝的警戒線,463個縣低於0.5畝危險線。再者由於地貌地形、氣候、工業生產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耕地的質量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據統計,全國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區,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一級耕地僅佔耕地總面的41.33%,且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於東部地區。水田少、旱地多,土壤養分嚴重不足;再者由於自然災害、耕作方式、工業污染等因素的影響,進一步加劇了耕地資源質量安全的危害。
❸ 中國農村佔地面積比例
中國農村土地面積佔全國總量的94.7%。
國農村集體土地架構:
1、從整體看
全國共有集體土地總面積65.5億畝,賬面資產6.5萬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3.1萬億元,是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非經營性資產3.4萬億元。集體所屬全資企業超過1.1萬家,資產總額1.1萬億元。
2、從結構看
固定資產為3.1萬億元,其中2/3是用於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固定資產。
3、從地域分布看
農村集體資產大體呈"6、 2、2」分布格局,東部地區資產為4.2萬億元,占總資產的64.7%,中部和西部地區資產大體相當。此外,超過3/4的資產集中在14%的村。
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簡稱為農地。
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承包的農村土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農村土地承包後,土地的所有權性質不變。承包地不得買賣。
農村土地承包法用法律的形式對土地承包中涉及的重要問題作出規定,必將進一步穩定黨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政策,對於保障億萬農民的根本權益,促進農業發展,保持農村穩定,具有深遠意義。
❹ 中國農民現在的人均多少耕地面積是多少包括果地
我國雖然耕地面積總數較大,但人均佔有耕地的面積相對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1/4。到1995年,人均耕地面積大於0.13公頃的有省、自治區、主要集中於我國的東北、西北地區,但這些地區水熱條件較差,耕地生產水平低。
相對自然和生產條件好的地區如上海、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廣東和福建等人均耕地面積小於0.07公頃,有些地區如上海、北京、大洋、廣東和福建等甚至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人均0.05公頃的最低界限。該組織認為低於此限。即使擁有現代化的技術條件,也難以保障糧食自給。
(4)中國農民佔地多少畝擴展閱讀
我國耕地的特點
1、人均耕地面積小
我國雖然耕地面積總數較大,但人均佔有耕地的面積相對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1/4。到1995年,人均耕地面積大於0.13公頃的有省、自治區、主要集中於我國的東北、西北地區,但這些地區水熱條件較差,耕地生產水平低。
相對自然和生產條件好的地區如上海、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廣東和福建等人均耕地面積小於0.07公頃,有些地區如上海、北京、大洋、廣東和福建等甚至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人均0.05公頃的最低界限。該組織認為低於此限。即使擁有現代化的技術條件,也難以保障糧食自給。
2、分布不均勻
綜合氣候、生物、土壤、地形和水文等因素,我國耕地大致分布在東南部濕潤區、半濕潤季風區、西北部半乾旱區、乾旱內陸區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區。東南部濕潤區和半濕潤季風區集中了全國耕他的90%以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耕地資源
❺ 中國耕地面積多少畝
目前我國耕地總面積為18.51億畝。耕地包括水田、旱地等,秦嶺—淮河線以南以水田為主,約佔全國水田總面積的93%,秦嶺—淮河線以北以旱地為主,約佔全國旱耕地總量的85%。耕地主要分布在廣大的丘陵地區以及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地區。
2、水田是指築有田埂(坎),能夠蓄水,用來種植蓮藕、水稻、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因天旱暫時沒有蓄水,而改種旱地作物的,或實行旱地和水稻作物輪種的(如水稻和油菜、小麥、蠶豆等輪種),仍計為水田。
3、旱地是指除水田以外的耕地,包括水澆地和無水澆條件的旱地。
4、無水澆條件的旱地,是指沒有固定灌溉設施和水源的,不能進行正常灌溉的旱地。
❻ 我國人均耕地多少畝
我國人均耕地1.39畝。
國土資源部近日發布的2004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已從上年的1.59畝減少到1.41畝。
2004年全國建設佔用耕地217.6萬畝,災毀耕地94.9萬畝,因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307.0萬畝,生態退耕1099.3萬畝,以上4項共減少耕地1718.8萬畝。同期,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518.4萬畝。增減相抵,2004年全國耕地凈減少1200.4萬畝。
人均耕地面積分析
國土資源部對用地變化情況分析表明,生態退耕仍是耕地面積減少的主要因素。經實地調查,2004年度全國生態退耕1099.3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043.1萬畝,還草55.8萬畝,還湖0.4萬畝。從往年土地變更調查結果來看,全國耕地面積由1996年10月底的19.51億畝。
減少為2004年10月底的18.37億畝,耕地凈減少1.14億畝,人均耕地由1.59畝降為1.41畝。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我國耕地有佔有補,各項建設佔用耕地總體實現了數量上的占補平衡。
但卻存在著占優補劣的問題。比較建設佔用耕地質量與補充耕地質量,2004年度各項建設佔用的耕地中有灌溉設施的佔72%,補充耕地中有灌溉設施的佔34%;建設佔用的耕地多數是居民點周邊的優質高產。
❼ 中國耕地面積是多少畝
截至2021年查詢,中國耕地面積是1432960平方公里(該數據是2018年統計)。
我國的耕地面積主要分布在沿海東部季風區,集中在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山間盆地以及廣大的丘陵地區。
耕地面積是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經常進行耕鋤的田地。包括:熟地、當年新開荒地、連續撂荒未滿三年的耕地和當年的休閑地(輪歇地),以種植農作物為主並附帶種植桑樹、茶樹、果樹和其他林木的土地,沿海、沿湖地區已圍墾利用的「海塗」、「湖田」等。不包括屬於專業性的桑園、茶園、果園、果木苗圃、林地、蘆葦地、天然或人工草地。
❽ 全國耕地有多少億畝
202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不少於18.6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於15.46億畝,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高標准農田。
未來,我國將加強土地規劃管控和用途管制,從嚴控制建設佔用耕地特別是優質耕地;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嚴禁通過擅自調整縣鄉規劃規避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審批;以節約集約用地緩解建設佔用耕地壓力,促進新增建設不佔或盡量少佔耕地。
耕地的重要性
從耕地資源的特殊戰略地位來看,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重要論斷。中國作為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的特殊戰略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耕地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農業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根基和命脈。
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耕地資源的特殊重要性和戰略性。耕地是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基石,是重要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耕地保護直接關繫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關繫到生態文明的建設,關繫到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也關繫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202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不少於18.65億畝
❾ 中國農民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
目前,我國人均耕地只有1.38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增地減」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最突出的矛盾。同時,近年來,我國部分耕地質量降低,在農業科技沒有重大突破的情況下,糧食單產持續提高難度加大。
拓展資料
耕地面積計算方法:
耕地面積的計算方法是:年初耕地面積,加上當年增加的耕地面積、減去當年減少的耕地面積。 當年增加的耕地面積是指本年度內因新開荒(本年度已種上農作物的新開墾荒地)、基建佔地還耕、河水淤積、平整土地和治山、治水等原因而增加的耕地面積。
當年減少的耕地面積是指本年度國家基建佔地(指經縣以上政府主管部門批準的因興修水利、修築公路、鐵路、民航機場、修建工礦企業、建築機關學校用房實際佔用的耕地)、鄉村集體基建佔地(鄉村新建或擴建鄉村企業、興修水利工程、修築公路、以及建築辦公室和生產設施
如曬場、畜棚、豬圈等基本建設而實際佔用的耕地)、農民個人建房佔地、退耕造林面積、退耕改牧面積,以及因自然災害廢棄而實際減少的耕地面積。
❿ 全國耕地面積多少畝
截止2021年查詢,中國耕地為20.25億畝(數據統計於2015年)。
耕地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開發、復墾、整理地,休閑地(含輪歇地、輪作地);以種植農作物(含蔬菜)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他樹木的土地。
耕地面積的計算方法是:年初耕地面積,加上當年增加的耕地面積、減去當年減少的耕地面積。當年增加的耕地面積是指本年度內因新開荒(本年度已種上農作物的新開墾荒地)、基建佔地還耕、河水淤積、平整土地和治山、治水等原因而增加的耕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