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到底有多少人口
1. 大理白族人口有多少
2008年末,全州總人口達345.6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7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73.29萬人,占總人口的50.1%,白族人口116.18萬人.葬族人口43.57萬人,回族人口7.18萬人。
2. 中國各民族人口及佔比是怎麼的
以下是近幾年的統計,至於你所說的比,數字都列出來,那麼都好計算啊,用計算器點點馬上就出來了。
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12.9533億人。其中漢族人口數為115,940萬人,佔91.59%;少數民族人口數為10,643萬佔8.41%。
55個少數民族人口數分組排序(單位:萬人)
人口在1000萬人以上的少數民族(2個)
註:壯族、滿族與漢族執行同樣的計劃生育政策,即城市一胎,農村2胎,禁止2胎以上
壯族 1617.88
滿族 1068.23
人口在1000—500萬人之間的少數民族(7個)
回族 981.68
苗族 894.01
維吾爾族 839.94
土家族 802.81
彝族 776.23
蒙古族 581.39
藏族 541.60
人口在500—100萬人之間的少數民族(9個)
布依族 297.15
侗族 296.03
瑤族 263.74
朝鮮族 192.38
白族 185.81
哈尼族 143.97
哈薩克族 125.05
黎族 124.78
傣族 115.90
人口在100—50萬人之間的少數民族(4個)
畲族 70.96
僳僳族 63.49
仡佬族 57.94
東鄉族 51.38
人口在50—10萬人之間的少數民族(13個)
拉祜族 45.37
水族 40.69
佤族 39.66
納西族 30.88
羌族 30.61
土族 24.12
仫佬族 20.74
錫伯族 18.88
柯爾柯孜族 16.08
達斡爾族 13.24
景頗族 13.21
毛南族 10.72
撒拉族 10.45
人口在10萬人以下的少數民族(20個)
布朗族 9.19
塔吉克族 4.10
阿昌族 3.39
普米族 3.36
鄂溫克族 3.05
怒族 2.88
京族 2.25
基諾族 2.09
德昂族 1.79
保安族 1.65
俄羅斯族 1.56
裕固族 1.37
烏孜別克族 1.24
門巴族 0.89
鄂倫春族 0.82
獨龍族 0.74
塔塔爾族 0.49
赫哲族 0.45
高山族 0.45
珞巴族 0.29
3. 白族在哪個省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和貴州畢節、四川涼山、湖南桑植縣等地亦有分布。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白族人口數1858063。使用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還有說法主張白語(白族的語言)、土家語也屬於漢語族。
絕大部分操本族語,通用漢語文。元明時使用過「_文」(白文),即「漢字白讀」。使用漢字書寫,有自己的語言,文學藝術豐富多彩。善經營農業、鹽漬杜鵑花。三道茶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傳統飲茶方式。
4. 白族在世界各地的分布
白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和貴州畢節、四川涼山、湖南桑植縣等地亦有分布。
補充:
白族(Bai ethnic group )漢稱「滇僰」、「昆明蠻」,唐代稱「白蠻」,「西爨」,「白爨」或「洱河蠻」,「下方夷」,元代稱「白人」或「僰人」、「民家」等,納西族稱之為「那馬」。傈僳族稱之為「勒墨」。其他民族對白族的稱謂初步統計達六十多種。白族的先民,史稱「滇 」、「爨氐」、「白蠻」等。早在新石器時代,洱海地區已有居民生息繁衍,過著半穴居生活。秦漢時期,洱海地區同內地關系日益密切,公元前109年,西漢王朝向這里大批移入漢民,將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到這里。東漢時改屬永昌郡管轄。唐朝在此設立姚州都督府。後建立了以白族段氏為主體的「大理國」,並與宋朝以臣屬關系相處。1253年,元朝在雲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區設置大理路和鶴慶路。明朝改為大理府、鶴慶府,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清代繼續延襲明代這一政策,但在邊遠山區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白族有自己的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無本民族文字。
白族共有人口159.4萬人(1990年),其中雲南有134萬人,80%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白族人口數為1,858,063。
在歷史上曾廣泛分布於雲南全省,四川南部和貴州西部.現大部份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麗江、蘭坪、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以及湖南的桑植、貴州的畢節、四川的西昌、涼山等地都有分布。
5. 一路白族鄉有多少人口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8
6. 白族主要分布在哪裡
白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約有80%的全國白族聚居於此。雲南昆明、麗江、怒江、迪慶、保山、玉溪、楚雄、文山、臨滄等州市都有白族聚居區。湖南省張家界、湘西,貴州畢節、安順,四川涼山等地也都有白族分布。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白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建築、雕刻、繪畫藝術名揚古今中外。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與周邊的各民族相互往來,創建了燦爛的經濟文化。
(6)白族到底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白族的文化傳統:
1、宗教信仰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白語叫「武增」,是「本境福主」的簡稱,意即「我的主人」。他們是白族村社的保護神,有的一村供奉一個本主,也有幾村供奉同一本主的情況。只要和白族村社有密切聯系的人和事物都可以成為本主,所以在本主神祇中既有原始宗教色彩濃厚的山川樹木、蟲魚鳥獸之神,也有佛道之神、儒家典範人物及民間傳說中的人物。
2、服飾
白族的服飾有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並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飾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為尊貴。
3、語言
白語是白族的民族共同語。中國民族語言學界一般認為白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但也有研究者認為白語和漢語的關系更為密切。20世紀50年代白語方言調查以後,將白語分為大理(南部)、劍川(中部)和怒江(北部)三大方言。
4、文字
白族有兩種民族文字,即老白文和新白文。老白文是在漢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白文則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制的拼音文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族
7. 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鮮族一共有多少人
很近的資料沒有,但是國家統計局在2010年的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後公布了相關數據,所以我們可以依據這一資料來統計一下。
我們先看一下2010年全部少數民族的有關數據:(見下表)
依據此資料,我們可以比較准確的得到你問題的答案:阿昌族(39,555人)、白族(1,933,510人)、保安族(20,074人)、布朗族(119,639人)、布依族(2,870,034人)、朝鮮族(1,830,929人)人口合計=5,812,741人。
當然,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快要9年,數據有可能有變化,但是變化不會很大。
8. 雲南有多少個民族
- 01
26個
雲南總共有26個民族,分別是漢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景頗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漢族和25個少數民族雜居。其中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有15個:白族、哈尼族、傣族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族、基諾族、德昂族、獨龍族。
白族共有160萬人,其中雲南有134萬人,80%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元江、麗江、蘭坪等地。佤族共有人口35.1萬人,其中雲南有34.7萬多人,主要分布在滄源、西盟、孟連、瀾滄、耿馬縣,鎮康、雙江等縣也有少量分布。
傣族人口162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01.4萬,世代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氣候的肥沃富饒的壩子,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德宏兩州和耿馬、孟連、新平、元江的河谷壩區,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東、金平、雙江等30多個縣區。
怒族現有人口2.7萬人,雲南有2.6萬,主要聚居在瀘水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福貢縣匹河怒族鄉及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的菟峨,少數居住在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縣。貢山、福貢兩縣的怒族,是當地最早的土著居民,自稱“阿龍”和“阿怒”,在古代就與獨龍族有親屬關系。
景頗族現有人口12萬人,雲南有11.8萬人,主要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及怒江州瀘水縣的片古崗地區,少數散居在騰沖、耿馬、瀾滄等縣。
阿昌族現有人口2.77萬人,雲南有2.76萬人,90%分布在隴川縣的戶撒和梁河縣九保、曩宋等阿昌族鄉。潞西、盈江、騰沖、龍陵縣也有少量分布。阿昌族是雲南境內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
傈僳族現有人口55.74萬多,雲南有55.71萬人,主要聚居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餘散居在麗江、迪慶、大理、德宏、楚雄、保山及四川省涼山州等地區。
布朗族共有人口8.2萬多人,雲南有8.1萬多人,主要聚居在勐海縣的布朗山布朗族鄉,以及西定和巴達等山區。鎮康、雙江、臨滄、景東、瀾滄、墨江等縣也有部分散居和雜居。
獨龍族現有人口5800多人,雲南省有5500多人,是雲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滇西北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河谷地帶,一部分散居在怒江兩岸福貢、維西縣。
哈尼族共有125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24.8萬多人,主要聚居在紅河和瀾滄江的中間地帶的哀牢山區。
德昂族現有人口1.54萬多人,雲南有1.53萬人,主要聚居在潞西縣三台山和鎮康縣軍弄等地,少數散居在盈江、瑞麗、隴川、保山、梁河、耿馬等縣市。
基諾族是雲南特有民族,是1979年識別後確定的。主要聚居在景洪市的基諾山(舊稱攸樂山)。其餘分布在勐臘、勐海縣的一些地方。
普米族現有人口2.96萬人,雲南有2.93萬人,90%居住在滇西的蘭坪、寧蒗、麗江、維西、永勝各縣。少數分布於四川鹽源、木里等地。普米族多居住在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
納西族現有人口27.8萬多人,雲南有26.5萬多人,主要聚居於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寧蒗、永勝、維西、中甸、德欽以及四川省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量分布。
拉祜族現有人口41.1萬多,其中雲南有40.8萬人,分布在瀾滄、孟連、耿馬、滄源、勐海、西盟等縣,以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和勐海縣西定、巴達和布朗山為主要聚居區。
彝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區,現有人口657萬多,其中雲南最多,有405萬多人。彝族是雲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佔全國彝族人口的60%左右。雲南絕大部分縣市都有彝族分布,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區、烏蒙山區和滇西北大涼山一帶比較集中。
藏族人口459.3萬,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區,其餘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肅、雲南四省和其他地區。雲南又主要聚居在迪慶州,少數散居於麗江、永勝、怒江等地。
全國回族有860萬人,其中雲南有52.2萬多人,雲南回族分布極廣,除威信、綏江兩縣外,其餘各縣市都有回族居住,主要聚居在交通沿線的城鎮和附近村寨,具有大分散、小聚居和聚族而居的特點。
水族現有人口34.59萬多人,雲南有7000多人。雲南的水族,是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時識別出來的。主要聚居在富源縣的黃泥河、古敢一帶,彝良縣的大河、龍安等地也有分布。
瑤族現有人口213.4萬人,雲南現有17.3萬人,主要居住在河口、馬關、金平、富寧、廣南、麻栗坡、丘北、元陽、綠春、紅河等縣,勐臘、江城、景東等地也有少數分布。
苗族有739萬多人,主要聚居在貴州省的南部和湖南省的西部。雲南的苗族有89.6萬餘人,佔全國苗族人口的15%左右,散居在87個縣市,其中多數居住在文山州、紅河州和昭通地區。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共有1548萬多人,雲南的壯族佔全國壯族的7%左右,主要聚居在文山州。
蒙古族現有人口480.6萬餘人,其中雲南有1.3萬人。雲南的蒙古族是公元1253年隨忽必烈征戰遺留在雲南的蒙古族下級士兵後裔。現主要聚居在通海縣杞麓湖沿岸,部分居住在文山州的馬關縣,少部分散居在文山、紅河、思茅等地州的一些地區。
布依族是西南人口較多的民族,雲南的布依族主要聚居在曲靖市的羅平、富源和師宗。他們喜擇水而居,自成村寨。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是他們的主要節日,尤其以三月三最為盛大。香甜的五色花飯、輪轉的大水車以及精緻的刺綉,都已成為他們鮮明的民族標志。
滿族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從金朝到清朝,這個世代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已逐步成為我國人口眾多且尤為顯赫的民族之一。現在定居在雲南的滿族人家,是在元、明、清及二十世紀四個歷史時期赴滇的。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信奉薩滿教。
9. 中國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有多少
五十六個民族人口排名:
1、漢族:1220844520人
2、壯族:16926381人
3、回族:10586087人
4、滿族:10387958人
5、維吾爾族:10069346人
6、苗族:9426007人
7、彝族:8714393人
8、土家族:8353912人
9、藏族:6282187人
10、蒙古族:5981840人
11、侗族:2879974人
37、毛南族:101192人
38、塔吉克族:51069人
39、普米族:42861人
40、阿昌族:39555人
41、怒族:37523人
42、鄂溫克族:30875人
43、京族:28199人
44、基諾族:23143人
45、德昂族:20556人
46、保安族:20074人
47、俄羅斯族:15393人
48、裕固族:14378人
49、烏孜別克族:10569人
50、門巴族:10561人
51、鄂倫春族:8659人
52、獨龍族:6930人
53、赫哲族:5354人
54、高山族:4009人
55、珞巴族:3682人
56、塔塔爾族:3556人
10. 白族的簡要介紹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據文獻記載,白族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馬三大支系,受漢文化影響較深。
白族先民是洱海周邊的土著昆明人、河蠻人與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以及部分叟人、巂人、爨人、僰人、哀牢人、滇人、漢人等多種族群融合形成的民族。
白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約有80%的全國白族聚居於此。此外,雲南昆明、麗江、怒江、迪慶、保山、玉溪、楚雄、文山、臨滄等州市都有白族聚居區。
(10)白族到底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白族節日
1、三月街
三月街亦稱「觀音市」、「觀音街」;「祭觀音街」,白族傳統盛大節日,也是白族傳統的民間物資交流和文娛活動的盛會,流行於雲南大理等地。
三月街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它不僅是個交換場所,還是表演各種舞蹈和賽馬、競技的園地。
2、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3、繞三靈
白族繞三靈,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白族繞三靈是大理白族的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一種富有生活氣息的白族群眾性歌舞。
白族繞三靈起源於唐南詔時期,清代白族學者楊瓊《滇中瑣記》也有所記載。繞三靈屬農閑季節白族民間的自娛性迎神賽會,流傳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洱海周邊地區的白族村寨,是當地白族人民農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