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眾對中國好感度是多少
A. 歐洲國家的平民對中國好感度佔百分之幾非洲國家的平民呢
英國BBC在2017公布了一個全球民調的報告,非洲的奈及利亞達對中國的好感度83%,被稱為「最親華國家」
B. 美國民眾怎麼看待中國 知乎
根據美國皮尤民調近日公布了一項關於中美關系的最新調查數據,其調查結果顯示,73%的美國成年人對中國持負面態度,78%的美國人把新冠疫情在美國的產生責任歸咎於中國,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在2017-2020年連續三年惡化。
此外,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都對中國保持著負面的看法。其中共和黨對中國的負面看法達到83%,民主黨為68%。而且有51%的美國民眾認為中國應該為此次席捲世界的疫情負責,在共和黨內持有這種看法的人達到了71%,民主黨有37%。同時,美國國內年齡越大的人對中國的看法越嚴重,相反,18-29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們都中國的態度大多比較友好。
C. 美國人對中國有好感嗎
這個是個人而異的吧
有些美國人就覺得我們中國人就是一個野蠻人,之前不是什麼到此一游那個丟了國臉嗎?然後他們有些閑人就把我們和韓國,日本人做了一個對比——說我們沒有素質。
但是我們有些住在中國的美國人的觀點卻截然不同。
因為美國叫個救護車分分鍾上萬人民幣,然後國家又允許帶槍支,恐怖分子也很多,國內是比較不安全的。哪像我們中國,到處都是監控,想找的小賊?好勒,轉個攝像頭看看先,是這條粉腸了!一審一查已確定,破案。
最重要的是美國佬們都是吃貨,咱們大中國的煎餅果子,煲仔飯,甚至哇哈哈他們都覺得是奢侈品。我們中國還有保險……可以說是對於美國這個玩意我們是完勝他們的啦!
美國girls喜歡咱們中國男人——斯文、儒雅、風趣、聰明!
當然都是智慧的精華啦!
D. 美國人為何對華好感度驟升
全球知名的美國蓋洛普咨詢公司近日發布調查稱,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達到53%,近30年來首次超過50%。該公司稱,這一高度具有標志性,如今已有佔多數的美國民眾對中國持正面看法。
據蓋洛普觀察,盡管近年來美國民眾對中國好感度有所上升,但直到2016年,對中國有好感的美國人數量還是在半數以下(44%)。2017年形勢明顯變化,當年美國民眾對中國持正面看法者升至50%。而在今年的最新調查中,這個比例進一步升至53%。
王義桅說,西方呈現出保守、意識形態導向等面貌,包括民粹泛起、英國脫歐、義大利右翼政黨占優等等狀況的出現,也都在美國民眾心中投下陰影。西方整體信心在下降,但民眾與精英看待內外部變化的態度存在不同。美國民眾對華好感度在上升,精英卻越來越焦慮,這也顯示出美國社會的一種分裂。
王義桅認為,面對中國崛起,西方的適應性相較過去肯定已經有所上升,西方能夠接受一定程度上的中國話語權增加,畢竟去年的中國經濟總量已經是英國、印度、法國等六國的總和,但全面適應中國崛起的過程仍將很漫長。
「西方民眾較其精英由於沒有意識形態、戰略考量等框架限制,適應中國變化的速度會更快一些。精英們對中國表現出不適應、不甘心等反彈也是必然,不過身處不同階段、居於不同行業的精英也有所不同,比如經濟領域往往更快適應變化,戰略領域可能就要稍慢一些。」王義桅說。
E. 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
由於雙方往來人員大量增加,美國人如此不了解中國的人越來越少了。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受美國媒體長期負面報道的影響,許多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仍以負面為主。我在美國坐計程車時,曾有意識地了解計程車司機對中國的看法。結果大多數司機對中國的印象首先是中國沒有宗教信仰自由,不允許生育二胎。看來,要讓的美國人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前面的路還很長。中國功夫嚇壞美國小伙曾幾何時,中國對眾多美國人來說是一個神秘的國度。不少美國人是從成龍、李連傑的武打片中了解中國的。過去好萊塢電影當中的動作片只有手上功夫,沒有腳上功夫。成龍的電影引發了中國功夫熱,中國人的腳上功夫如今已被美國人所接受和模仿。在紐約華人當中,流傳著一個經典故事。紐約市中心的中央公園是散步和鍛煉的好地方,但治安不太好,搶劫時有發生。一個剛到美國的中國青年人也喜歡到中央公園鍛煉身體。一次,他在跑步時突然有個黑人小伙從旁邊擦身而過。他懷疑這是美國強盜的伎倆,趕緊伸手摸口袋,發現手錶不見了。照理說他應該認了,路遇強盜,自認倒霉吧。可他就是不信這個邪,一個箭步追了上去,攔住對方的去路,伸出手大喊:手錶!手錶!見對方沒反應,他急中生智,想起美國人怕中國功夫的說法,便擺出馬步,做少林武功狀。美國小伙見狀,趕緊從手上摘下手錶,扔了過來,然後拔腿就跑。中國青年撿起手錶一看,不是自己的,再摸自己的另一隻口袋,發現手錶在裡面呢。這下他明白了,自己的功夫把美國小伙嚇壞了。現在,中國功夫仍是美國民眾津津樂道的特產,但許多神秘感卻已消失。比如,紫禁城(故宮)、長城、兵馬俑、敦煌莫高窟等對美國人來說,仍是中國最令人著迷的地方,來中國的美國人沒有不想看一看的。但這種願望的是旅遊者的渴望,而不是過去那種帶著神秘莫測的心態去嚮往。因為對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來說,隨著接觸的增多和了解的增加,中國已日益成為一個普通國家。擔心中國發展搶了美國風頭掀開神秘的面紗之後,許多美國人又對中國擔心起來:中國經濟發展這么快,搶了美國風頭,讓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發展模式產生濃厚興趣,從而使美國的吸引力下降。中國的產品,從初加工的棉布到高科技的電腦,都很有競爭力,讓這些領域的美國工人面臨飯碗丟失的問題。中國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一些美國人擔心中國為了爭能源和原材料而與之對著干。在國際社會普遍重視環保的背景下,美國許多人指責中國不負責任地大量排放污染。當然,還有一些人擔心中國隨著國力的增強而對外擴張。正如一位研究中美貿易關系的美國權威人士近來在國會作證時所說的,中美之間已經到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地步,美國既擔心中國強大對美國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形成挑戰,又擔心中國衰弱連累美國經濟。他的話代表了美國政界許多人的共同心理。美國的理念是美式民主與自由,並自認為肩負著將其推向世界並惠澤全人類的使命。在一些美國人,特別是從政的人看來,中國並非一個民主國家,至多在民主的方向上邁出了一小步;中國在強大過程中,必然會重走世界上所有強國所走過的道路:對外擴張。其實這也是美國所走過的路。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這是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美國的對華政策有一條非常明顯的思路,那就是將中國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讓中國成為與美國配合的建設性合作夥伴。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
F. 如何評價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超50%
俗話說,弱國無外交。我想這句話,也可以概括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超50%的現象。
近日,全球知名民調和管理咨詢機構蓋洛普發布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美國民眾對中國抱有好感,大幅高於2016年的44%。而上一次美國民眾對中國好感度超過50%還是在1989年,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希對中國進行了工作訪問過後,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從1985年的38%大幅飆升至1989年的72%。
不過,也有美國網友認為:無論種族和膚色,人們都是嚮往和平的,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就輕易說「討厭」,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
總結:由此看來,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超50%,和年輕人的新思想及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G. 世界上哪國人對中國最有好感
與此同時,受訪的中國人中有58%的人對美國抱有好感。
在受訪的國家中,非洲的肯亞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最高,達到86%,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10%。亞洲國家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最高的國家是巴基斯坦,為85%,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
在受訪的歐美國家中,美國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的最高,為49%,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6%。德國國民眾是歐美國家對中國缺少好感比例的最高的國家,為61%,對中國有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0%。法國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41%,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59%。英國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46%,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5%。西班牙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47%,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8%。
俄國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達到六成,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29%。波蘭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46%,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41%。土耳其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偏低,為20%,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61%。
中東受訪國家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均超過50%。黎巴嫩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56%,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42%。約旦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53%,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46%。埃及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52%,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43%。
值得關注的地是,在亞洲一些國家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甚至低於歐美國家。日本受訪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最低,為26%,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69%。印度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34%,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52%。韓國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38%,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56%。印尼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58%,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7%。
在南美國家,巴西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52%,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4%。阿根廷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45%,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28%。墨西哥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39%,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1%。
在中國是夥伴還是對手問題上,受訪的國家中只有三個國家的民眾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比例超過是夥伴的比例。印度民眾視中國為對手的比例為44%,認為中國是夥伴的民眾比例為32%。韓國民眾視中國為對手的比例為35%,認為中國是夥伴的民眾比例為23%。土耳其民眾視中國為對手的比例為21%,認為中國是夥伴的民眾比例為19%。
美國民眾視中國為夥伴的比例為25%,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17%,認為既不是夥伴也不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51%。法國民眾視中國為夥伴的比例為19%,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11%,認為既不是夥伴也不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70%。英國民眾視中國為夥伴的比例為17%,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8%,認為既不是夥伴也不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71%。德國民眾視中國為夥伴的比例為26%,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16%,認為既不是夥伴也不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55%。俄國民眾視中國為夥伴的比例為49%,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13%,認為既不是夥伴也不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33%。日本民眾視中國為夥伴的比例為32%,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20%,認為既不是夥伴也不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47%。
在哪個國家是世界經濟領頭羊問題上,受訪的22個國家有14個國家的民眾認為是美國,有8個國家的民眾認為是中國。美國受訪者中有41%的人認為中國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的民眾比例為38%。英國受訪者中有44%的人認為中國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的民眾比例為38%。法國受訪者中有47%的人認為中國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的民眾比例為41%。德國受訪者中有51%的人認為中國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的民眾比例為18%。日本受訪者中有50%的人認為中國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的民眾比例為40%。那麼中國人如何看呢?中國受訪者中有36%的人認為中國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的民眾比例為45%。
H. 美民調稱半數美國人對中國有好感,是否有助於美中關系進展
很顯然,這是沒用的,中美關系或者說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永恆的是利益,不可能因為兩國民眾互相欣賞有好感就能創造出世界擂主與其挑戰者掏心掏肺友好相處的美好生活,這是不現實的,用丘吉爾的一句話來說,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什麼是國家?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說,國家就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中國和俄羅斯現在關系這么好,我們有錢他們有武器,為什麼不搞成一個國家?就是因為兩個國家之間存在階級矛盾,這使得我們無法融合成一個國家。所以說,中國和美國之間是有矛盾的,並且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國民之間的好感沒有能力來化解這種矛盾。
唯有通過共同的利益才能使矛盾縮小。從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關系變化就可以看出來。
土耳其和俄羅斯是兩個相互掐了幾百年的世仇,2015年土耳其擊落了俄羅斯的蘇-24,普京那樣一個強勢的男人,奧巴馬整不倒他,歐盟不敢惹他,竟然被一個小小的土耳其整的沒有面子,反到2016年土耳其政變還是普京告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才讓後者控制住局面。
我們想想在俄羅斯有誰不恨土耳其?幾百年的世仇怎麼能說好就好?普京關鍵時刻拯救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就是為了共同利益。俄羅斯
需要土耳其來打開美國的圍堵局面,土耳其需要俄羅斯來穩定國家政權。
但是從現在的國際關系形勢來看,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共同利益並不多,反而矛盾卻明顯,就像特朗普說的,中國和美國做生意,錢都讓中國掙了,美國缺損失了幾萬個崗位,這就是貿易不平衡,不管他說的對不對,總之這一矛盾是存在的。還有台灣問題,還有國際秩序規則等等矛盾,總而言之這並不是簡單的國民好感能解決的。
I. 民調顯示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創近30年來新高是怎麼回事
4月4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過去一年裡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顯著改善。目前44%的美國人對中國抱有好感,比去年上升7個百分點。這份在2月16日至3月15日進行的民調顯示,無論是美國共和黨人還是民主黨人,對中國抱有好感的比例都出現較大升幅。
皮尤研究中心認為,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顯著改善與他們對美國經濟狀況的樂觀情緒大幅增強有關。民調顯示,目前58%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經濟狀況良好,比例遠高於去年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