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雛鴨最低多少度能促卵黃吸收

雛鴨最低多少度能促卵黃吸收

發布時間: 2022-11-20 14:49:48

❶ 適宜的溫度是提高雛鴨成活率的關鍵因素之一,雛鴨適合的溫度是多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鴨蛋和鴨肉,刺激了養鴨市場,讓養鴨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養鴨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小鴨是一開始就養的。很多農民在這個階段往往因為管理不善而無法盈利虧損。我們來看看小鴨飼養管理技術。飼養雛鴨時,需要為雛鴨的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主要是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育雛溫度的適宜溫度是提高雛鴨成活率的關鍵。鴨子對溫度的要求較高,一般比白天的夜溫高10-20度,有利於雛鴨的生長發育。但是白天溫度不能超過30度,溫度一定要穩定,避免高低。育雛初期,室內溫度極高,導致水分迅速蒸發。它處在高濕度的環境中,但不要太潮濕,會影響小鴨子的呼吸。但如果濕度過低,會造成雛鴨腳趾乾燥,精神不振,影響生長。南方濕度一般可以滿足,北方乾燥時要適當補充。

太陽能可以提高鴨子的體表溫度,增強血液循環,促進骨骼生長,刺激食慾,刺激消化系統,幫助新陳代謝。如果自然光照不足,可以用人工光照來彌補。培育雛鴨,一定要掌握「早飲水,早進食,先喝水,後進食」的原則,保證孵化後24小時能喂上肉鴨,如果是蛋鴨就喂上蛋鴨(最好從正規的飼料公司購買產品,有完善的技術服務和售後服務)很多農民選擇凱口樂凈化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少食多餐,逐漸過渡到正餐,3天齡前2小時一次,晚上兩次,21天齡逐漸減少到一天三次。

❷ 溫度對肉鴨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1)溫度對肉鴨孵化的影響

溫度是決定種蛋在孵化過程中胚胎能否正常發育的首要條件,只有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才能保證鴨胚胎正常的物質代謝和生長發育。孵化器內溫度為37.5~38.2℃。溫度過低,胚胎的新陳代謝降低,導致胚胎發育遲緩或停止發育,最後引起胚胎死亡。溫度過高,鴨胚胎新陳代謝加快,細胞分化加劇,發育期縮短,可能造成胚胎大量死亡。試驗表明:孵化溫度超過42℃,2~3小時後胚胎就會死亡;孵化溫度低至24℃時,經30小時胚胎便全部死亡。

目前,人工孵化通常有恆溫孵化和變溫孵化兩種方式。

①恆溫孵化。在同一個孵化箱中,有多批次不同孵化日齡的胚胎孵化時採取始終不變的溫度進行孵化。採用恆溫孵化時,在孵化的1~24天,種蛋的適宜孵化溫度是37.8℃。在孵化後期,即25~28天,胚胎發育開始成熟,此時不需要繼續翻蛋,種蛋需要由孵化機轉入到出雛機中,此過程稱為落盤,標志著孵化進入了出雛期。在出雛期,孵化溫度應維持在37.0~37.5℃。恆溫孵化適於生產規模小、種蛋量少的養殖場戶。

②變溫孵化。在孵化箱中只有單批次孵蛋,則可按胚胎各階段所需要的溫度進行變溫孵化。孵化溫度受季節、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所以,室內溫度低時,孵化器溫度就應高些;室內溫度高時,孵化器溫度就應低些。在深秋、冬季和早春室溫應保持平衡,最好維持在27~30℃。在實際孵化過程中,由於胚胎不同發育階段的代謝強度存在較大差異,代謝所產生的熱量顯著不同。因此,在孵化過程中最好採用變溫孵化。在孵化初期(1~5天),孵化溫度為38.4~38.8℃;孵化中期(第6天至出雛前5天)的孵化溫度為37.8~38.2℃;孵化後期(出雛前4天至出雛)的孵化溫度為37.0~37.5℃。

(2)溫度對肉鴨的影響

鴨子沒有汗腺,加上豐厚羽毛的覆蓋,鴨體的散熱受到很大限制。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肉鴨帶來不利的影響。

①雛鴨。雛鴨絨毛未豐滿,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因此,育雛期鴨舍內溫度適宜是育雛取得成功的關鍵。目前,肉鴨育雛期常採用3種環境溫度(表7-1)。

表7-1 肉鴨育雛期的3種環境溫度(℃)

a.高溫育雛。高溫育雛可減少弱鴨的產生,同時在保溫時挑選出個體小的進行隔離飼養能提高成活率。高溫育雛有利於雛鴨卵黃的吸收,卵黃吸收完全,母原抗體也相對高,可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在基礎免疫上比較牢固,也為後期的免疫奠定了基礎。高溫育雛還可充分利用飼料,降低料肉比。

b.低溫育雛。其優點是雛鴨經受低溫的鍛煉後體質健壯,生長發育均勻,採食較好,節約燃料,並因室內外溫差小,可以較早放牧。缺點是飼料消耗較多,生長較慢。由於溫度低,部分鴨的卵黃會出現吸收不良,易發生傳染病,尤其是白痢感染率和呼吸道感染率相對增高。

②中鴨。與雛鴨相比,中鴨對溫度要求不是很嚴格。最適宜肉鴨生長的溫度為15~25℃。

a.高溫對中鴨的影響。氣溫超過等溫區時,在防暑降溫條件差的情況下,若高溫持續時間較長,容易導致肉鴨機體的散熱機能發生障礙、熱平衡受到破壞,從而引起中暑。鴨中暑後會出現體溫升高、蹲伏不願走動、張口呼吸或伸翅散熱,隨後會出現站立不穩、陣發性昏迷麻痹,嚴重時可引起肉鴨大批死亡。另外,高溫、高濕的飼養環境,鴨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含量增高,嚴重危害鴨的健康和生長。高溫會促使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誘發多種疾病。

b.低溫對中鴨的影響。若溫度低於10℃,而鴨舍保溫性能較差時,肉鴨會出現不適,縮頸、發抖,或很多肉鴨重疊地堆擠在一起,造成最下層的肉鴨被擠壓、窒息而引起死亡。肉鴨不斷要消耗自身的能量來抵禦寒冷,容易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而誘發疾病的發生。若溫度突降,易引起肉鴨發生感冒。

❸ 怎樣控制雛鴨的環境濕度

育雛室內空氣濕度過低,雛鴨易出現腳趾干癟、精神不振等輕度脫水症狀、影響健康和生長,這種情況往往在第一周出現。當濕度過高時,黴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雛鴨易發病。 育雛第一周舍內濕度應保持60%~70%,有利於雛鴨卵黃吸收;第二周以後要求保持在50%~55%,這個時期常出現濕度過大的情況,特別在肉鴨生產實踐中,往往濕度過大,飼養管理應注意飲水管理和做好防病工作、保持鴨舍乾燥。

❹ 櫻桃谷肉鴨的飼養標准

櫻桃谷肉鴨具有體型碩大,生長速度快,育肥性能好,肉味鮮美等特點,是生產肉用子鴨的優良品種。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櫻桃谷肉鴨的飼養標准,一起來看看。

櫻桃谷肉鴨的飼養標准

肉鴨在生長過程中一般需要飼喂2 一3 種日糧。表1 所給出的北京鴨的營養需要量適合於飼喂2 種日糧中的飼養制度,0-2周與2 一7 周齡鴨對蛋白質的需要分別為22 %和16 %。而3 種飼糧飼養制度即0一2 周、2 一4 周及4 一7 周齡鴨的蛋白質需要則分別為20 %、18 %和16 %。日糧中代謝能濃度對雛鴨的生長速度影響不大,但增加日糧的代謝能水平,將有助於改善飼料轉化率和增加酮體脂肪含量。番鴨的營養需要可參照北京鴨的飼養標准,視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

櫻桃谷肉鴨的飼養管理方法

挑選健壯無病的雛鴨購買的雛鴨必須保證雛體健康。

健康的雛鴨外觀表現絨毛粗長、有光澤、無粘毛;活潑好動,叫聲響亮,腹部柔軟、平坦,卵黃吸收良好;手握雛鴨掙扎有力;體重均勻,符合櫻桃谷肉鴨的品種要求。

育雛前准備工作要充分要根據購入雛鴨數量計算好育雛舍和放牧棚舍面積,要備齊育雛用具並徹底消毒,並依據進雛計劃備足飼料、疫苗和葯品等。

選擇適宜的育雛方式地面育雛這是最傳統的一種方式,雛鴨直接養在育雛舍的地面上,地面鋪上清潔乾燥、柔軟的墊料,如用鋸屑、稻殼、稻草、麥秸等作墊料。

網上育雛雛鴨養在有彈性的網上。其優點是:環境衛生條件好,雛鴨不與糞便接觸,感染疾病的機會少,成活率高,節省墊料,節約勞動力。

提供適宜的育雛條件溫度雛鴨絨毛稀短,自身調節體溫的機能較差,禦寒能力弱,應為雛鴨提供合適的環境溫度。雛鴨的適宜溫度為:1日齡~3日齡為31℃~29℃,4日齡~7日齡為29℃~27℃,8日齡~11日齡為27℃~25℃,12日齡~16日齡為25℃~23℃,16日齡~21日齡為23℃~19℃,21日齡~25日齡為19℃~16℃。

濕度鴨雖是水禽,但環境濕度不能過大。如果雛鴨長期卧在陰冷潮濕的地面上,不但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而且還會造成爛毛。舍內空氣濕度第一周在60%以上,利於雛鴨吸收卵黃;此時濕度過低,雛鴨易出現輕度脫水症狀,影響健康和生長。第二周以後要求濕度要低一些,此時濕度過大,黴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大量繁殖,雛鴨易發病。

光照櫻桃谷肉鴨的整個育雛期可採用23小時~24小時的連續光照,頭幾天光照強度宜大些,1周後的光照可弱一些,只要能保證雛鴨看見採食和飲水即可。

通風換氣4日齡以內雛鴨呼吸量小,排泄量和產生的污濁氣體也較少,加上需要保持較高溫度,此時不需要通風。隨著日齡增長,尤其是室溫較高、濕度較大時,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糞便發酵腐敗產生的氨和硫化氫等有毒氣體增加,應逐步加大通風,但要注意防止賊風的侵襲。

飼養密度雛鴨的飼養密度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如果密度過大,室內有害氣體增大,影響雛鴨的健康,易誘發疾病;如果密度過小,鴨舍利用率低,飼養成本高。一般地面平養時0日齡~7日齡每平方米20隻~25隻,7日齡~28日齡每平方米10隻~20隻;網上平養時,0日齡~7日齡每平方米40隻~50隻,7日齡~28日齡每平方米10隻~25隻。

做好育雛期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保溫工作育雛室的溫度是否合適,只要觀察雛鴨的動態就可知道。如雛鴨散開卧息,沒有怪叫聲,則說明溫度適宜;如雛鴨縮頸聳翅,互相堆擠靠近熱源處,發出“吱吱”的尖叫聲,則說明溫度太低。

及時分群,嚴防扎堆育雛時要按大小、強弱、年齡等分為若干個小群,每群300隻~500隻,以便於餵食和管理。以後每隔一周調整一次。要防止雛鴨互相堆擠,10日齡以內尤為重要,稍不注意,輕則全身“濕毛”,重則窒息而亡。若出現扎堆,要及時分開,分堆與保溫工作可結合進行。

飼喂次數10日齡以內每晝夜喂5次~6次,白天4次,夜晚1次~2次;11日齡~20日齡白天3次,夜晚1次~2次;20日齡以後白天3次,夜晚1次。

適時放水雛鴨喜水、愛動、好乾凈,因此可結合開水,使其逐漸適應下水活動和放牧,一般5日齡後,可進行放牧,並讓其飲水和游水。

清潔衛生每天清除積糞,勤換勤曬墊草,嚴禁飼喂腐敗變質飼料,保持周圍環境衛生。同時,要嚴防獸害和鼠害。

加強育肥過渡期的飼養管理脫溫轉群轉群前3天~5天打開門窗,使雛鴨逐步適應外界氣溫,若遇外界氣溫較低或氣溫變化不定時,應推遲脫溫日齡。從轉群前一天起最好在飼料中增加多種維生素或抗應激電解質,以防轉群時的應激影響,直到鴨群轉群後採食正常為止。轉群必須空腹進行。

及時分群在脫溫轉群時,應按強弱、大小分群飼養,每群的數量控制在200隻~250隻為宜。對體質較差、體重偏輕的鴨,應單獨給予補充營養,使它們在後期迅速生長發育,保證出欄時的體重要求。

放牧育肥這是一種較為經濟的育肥方法。即把肉鴨養到40日齡~50日齡,體重達2千克左右便可放到稻田、麥田內採食落地的穀粒和小蟲。經10天~20天放牧,體重達2.5千克以上,即可出售屠宰。

舍飼育肥育肥鴨舍要求光線不能過強,空氣流通,周圍環境安靜。適當限制肉鴨的活動,育肥最好喂給全價顆粒飼料,把飼料倒入料槽內,一次加足,任其自由採食,供水不斷,這樣經過10天~15天育肥飼養,可增重0.25千克~0.5千克。

人工填飼育肥肉鴨一般在40日齡~42日齡,體重1.7千克以上開始人工填飼。填飼飼料以玉米為主,適當加入10%~15%的小麥粉。填飼期一般為2周左右,每天填飼4次,每隔6小時填飼一次,每次的填飼量(帶水飼料的重量)約為鴨體重的8%,以後每天增加30克~50克濕料,1周後,每次可填300克~500克。

做好疫病預防工作隔離飼養雛鴨應隔離飼養,不能與成年鴨和外來人員接觸,育雛舍門口設消毒間和消毒池。定期用百毒殺、菌毒清等葯物對雛鴨舍、育肥鴨舍、活動場所及用具進行噴霧消毒。

接種疫苗櫻桃谷肉鴨常見的傳染病是鴨瘟、鴨病毒性肝炎、鴨霍亂等。可對雛鴨接種鴨瘟弱毒疫苗,發生鴨瘟時,在發病初期每隻肌肉注射抗鴨瘟高免血清0.5毫升,有一定療效。用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對雛鴨免疫,對於無母源抗體的雛鴨,1日齡皮下注射20倍稀釋的DHV-81疫苗0.5毫升,有母源抗體的雛鴨,7日齡~10日齡皮下注射DHV-81疫苗1毫升,當雛鴨發病時,可使用康復鴨的血清、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黃液進行被動免疫,每隻鴨皮下注射0.5毫升~1毫升。

添加葯物為預防疫病的發生,平時可在料中添加土黴素、氟哌酸、環丙沙星等葯物。如用土黴素按每千克飼料添加0.5克~2克,連用2天~3天;或按每千克飼料中添加氟哌酸0.2克,連喂3天;也可以在料中添加黃芪、板藍根、黨參、大青葉等中葯制劑,以提高其免疫力。

❺ 四天的小鴨,蛋黃吸收不好,是什麼原因

孵化過程中的高溫,缺氧都會導致鴨的內臟器官損傷,影響卵黃的吸收。

孵化過程中的高溫,缺氧都會導致雞鴨的內臟器官損傷,影響卵黃的吸收。對於這塊,很多有經驗的老養殖戶都能區分,雞鴨的個頭大小,眼睛毛色,精神狀態等方面就可以分辨,如果遇到腹部鬆弛,無毛或者臍部癒合不良的弱雛多的情況,最好即使和廠家溝通。

我們常見的就是沙門氏菌的感染,沙門氏菌的感染時從胃腸道開始,然後才侵染全身,同時沙門氏菌會抑制卵黃的吸收速度,從而形成弱雛。

鴨雛剛出殼,自身器官發育還不健全,對溫度調節能力比較弱,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屬於」變溫「動物。這個時候,溫度的高低,會影響鴨雛的體熱,食慾減退或者相互扎堆,卵黃吸收困難。

雛鴨卵黃不吸收的解決辦法:

1、溫度控制

溫度的控制,需要從上鴨前開始。地面育雛墊料5~10公分,根據季節,提前一到兩天,鴨舍提前升溫到37攝氏度,然後降低到30攝氏度,然後再上升到35攝氏度,然後再降低到30攝氏度,來測試加溫設備正常。

2、飲水開食

提前在鴨舍准備好飲水,食物,可以減少雞雛到來以後的工作量,不至於手忙腳亂。這個時候快速的讓鴨雛飲水,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排出胎糞,促進新陳代謝,達到快速吸收卵黃的目的。同時開食,可以讓小腸絨毛在食物刺激下,快速發育,加速卵黃吸收。

為了減少運輸應激,養殖戶都喜歡給鴨雛添加葡萄糖來補充能力,提高成活率。但是葡萄糖的使用,也是有嚴格規定的。一般建議葡萄糖只在1日齡使用,用一天就可以,濃度不要超過5%,添加過多,會造成鴨雛拉稀,影響腸道發育,卵黃吸收。

❻ 適合小鴨生長的溫度是多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6

❼ 孵小鴨溫度要多少

鴨胚胎適宜的溫度范圍37~38℃。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嚴重會造成胚胎的死亡。
相反,溫度偏低時,胚胎發育遲緩,孵化期延長,雛鴨質量較差。因此在孵化過程中,可根據孵化廠的
具體情況和季節、品種以及孵化機的性能,制定出合理的施溫方案、一般採用立體孵化器,通常採用兩
種施溫方案。
(一) 恆溫孵化通常機內空氣溫度控制在37.8℃。但應注意孵化機上下、前後、左右溫差不能太大,
溫差越小越有利於腐化,一般情況下溫差不能超過0.1℃到0.2℃。溫差可通過調整進出氣口等方式得到
解決。如果溫差較大時,也應注意定時調盤:較少溫差對孵化率的影響。
(二) 變溫孵化試用於種蛋來源充足情況下所採用的立體孵化器具有份孵化方法。由於鴨蛋大,特
別是大型肉鴨種蛋,脂肪含量較高。孵化13天後,代謝熱上升較快,如不改變孵化機的溫度,會造成孵
化機內局部超溫而引起胚胎的死亡。針對不同胚齡的種蛋採取不同的孵化溫度,有利於胚胎的生長發育
,特別是較少早期和後期胚胎的死亡。孵化的第一天溫度為39℃-39.5℃,第二天為38.5℃-39℃,第三
天為38℃-38.5℃,第四到第二十天37.8℃,第二十一到第二十五天37.5℃-37.6℃,第二十六到第二十
八天為37.2℃-37.3℃,第二十一天以後多轉入出雛機孵化。採用變溫孵化時,應盡量減少機內的溫差,
另外溫度的調整應做到快速而准確,特別十孵化的頭三天。 二、濕度
立體孵化器具有風扇裝置,空氣流動速度快,加上蛋南脂肪含量高,含水量低,代謝熱高,蛋內水分容
易蒸發。濕度過低蛋內水分蒸發較快,胚胎易與殼膜粘連,影響正常出殼。濕度變化總的原則是「兩頭
高,中間低」。孵化初期,胚胎產生羊水和尿囊液,並從空氣中吸入了一些水蒸氣,相對濕度控制在
70%左右。孵化中期,胚胎要排出羊水和尿囊液,相對濕度控制在70%為宜。孵化後期,為使有適當的
水分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產生碳酸,是蛋殼中的碳酸鈣轉為碳酸氫鈣而變脆,有利於裴太婆科爾初
,並可防止雛鴨絨毛占殼,相對濕度控制在65%-70%為宜。在鴨蛋孵化後期如果濕度不夠,可直接在蛋
殼表面噴灑文水,以增加濕度。

❽ 雛鴨有哪些生理特點

(1)生長發育快鴨的日齡越小,生長發育越快。雛鴨階段是鴨一生中相對生長最快的時期,所需的營養水平高。(2)有卵黃囊剛孵出的雛鴨腹部有1個卵黃囊,重量約為10克,其作用是供給雛鴨3日齡內的主要營養物質。健壯雛卵黃囊吸收快,生長發育快,而早開飲開食和適當供溫,可促進卵黃囊吸收,弱雛卵黃囊吸收慢,生長發育遲緩,長大後多為殘次鴨。(3)調節自身溫度的機能不完善雛鴨體溫比成年鴨低2~3℃,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差,自身調節機能不完善,同時絨毛薄而疏鬆,皮下脂肪層尚未形成,保溫性能差。(4)胃的容積小,採食量小雛鴨生長發育快,所需要營養物質較多,消化代謝旺盛,但是雛鴨的胃容積又很小,而且沒有明顯的嗉囊,故而採食量很少,所以雛鴨日糧宜精不宜粗,而且飼喂次數要多,做到少喂勤添。

❾ 鴨子的飼養

鴨子28日齡轉入成鴨網床時,要淘汰病、癱、殘和個體較小的鴨,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5-7隻。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鴨子的飼養方法,一起來看看。

鴨子的飼養方法

1、放養密度:根據放養鴨的大小,強弱決定放養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0.067公頃果園放養成鴨20-30隻。

2、劃定輪放區:根據放養鴨的數量及園地面積劃定輪放區,用高50厘米的尼龍網圍欄成幾個區輪放。為便於 管理一般每區0.335公頃放養400隻左右為宜。果園面積小,養鴨數量少時,可以不分區,但應根據園內雜草及昆蟲等的生長繁殖情況實行間斷放牧。在輪放區內要為鴨子備足飲用水。

3、按時補飼:為補充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對放養鴨要適時補飼。雛鴨放養從4周齡開始,前期為育雛期,可圈養和籠養。雛鴨在早晚各補飼1次,以補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確定補飼量,並逐減喂飼次數和數量,促使鴨自由採食。隨著雛鴨的生長,可根據放養鴨啄食雜草、野菜、昆蟲決定放養鴨的補飼。以放養為主時期,晚上回舍棚後進行補飼,並備足飲用水,滿足飲用。春天幼齡雛鴨放養前,要先進行適應外界溫度變化的鍛煉,逐漸進入放養園。

4、加強監管,嚴防鼠害:放養鴨要嚴防山貓、黃鼠狼之類野獸的侵害。侵害鴨的獸類都懼怕網具,因此採用尼龍網圍圈放養區是有效的安全防禦措施,不管放養多少只,也不管面積大小,都要用網圍圈,並要固定專人管理。特別是放養幼齡鴨,防鼠害更為重要。

5、防疫滅病:放養鴨的防疫同樣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要按照常規防禦程序,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防疫滅病工作。

鴨子的食物很廣,象現在大的養殖戶就是飼料配合新鮮草料,有時也放養到稻田裡 ,小時候養過,挖蚯蚓,摘嫩草,剩飯剩菜也能喂,比雞還好養

雛鴨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鴨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抓好雛鴨的管理。

及時開食雛鴨出殼1天後即開食。開食前需先“開水”(飲溫水),飲水中可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和維生素C。開食的飼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飯,將其撒在竹席上,讓雛鴨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後改為煮爛的小麥或全價配合飼料,每天喂4-5次。15天後每天喂3次即可。雛鴨開食3天後,需增加動物性蛋白飼料,將小魚蝦、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與食料拌在一起喂給。此外,雛鴨還應補給適量的青綠飼料,可將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採食。

加強保溫 雛鴨正常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3日齡30度,4-7日齡25度,2周齡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溫方式是,利用雛鴨的自發熱量進行取暖。但是,當外界氣溫較低時,則應用火爐等熱源加溫,使育雛室的溫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鍛煉下水鴨子屬水禽。雛鴨下水能促其活動,增加採食量。因此,應在出殼5天後就鍛煉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將水放人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溫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濕鴨腳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過10分鍾;以後水深逐漸增加,時間逐漸延長。雛鴨何時下“大水”(河溝、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據天氣和氣溫情況而定,晴暖時堅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氣溫低時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後,要讓雛鴨在無風、溫暖的地方將羽毛梳理晾乾再趕回鴨舍。

預防疾病 育雛室、運動場要勤換墊料,加強通風,堅持定期清掃和消毒,保持清潔、乾爽。食槽、水槽需經常洗刷和消毒,以減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機會。此外,還要及時對雛鴨接種疫苗,防治疾病。

鴨子養殖技術

1.雛鴨的生理特點

雛鴨主要有三個生理特點。一是生長發育迅速,四周齡時比出生時體重增加24倍,七周齡時增加60倍;二是調節體溫機能弱,難適應外界,剛出殼的雛鴨體小嬌嫩,絨毛稀少,保溫能力差,體溫調節機能弱;三是消化器官容積小,消化能力弱,但生長快,飼料轉化率高。

2.育雛鴨的准備工作

首先要備足新鮮優質的全價配合飼料和青料;其次,對育雛室、運動場、飼養用具和必要設施要配備齊全,保證每羽雛鴨都能吃到飼料和飲水;再次,育雛室、運動場和飼養用具等要用l—20%燒鹼水或20%的石灰水進行消毒,乾燥後用清潔水沖洗干凈;最後,育雛室要有升降溫調節設施。

3.雛鴨要先飲水後開食

雛鴨出殼後14—24小時,開食前供給清潔新鮮的飲水,能補充雛鴨出殼時體內耗去的水分。在飲水中加適量葡萄糖或維生素C,能促進腸胃蠕動、供給營養、排除胎糞、清理腸胃、促進新成代謝、加速吸收剩餘的卵黃、增進食慾、增強體質,因此要先飲水後開食。若在飲水中加入1/10000的高錳酸鉀,還可起到腸胃消毒的作用。

這是因為雛鴨出殼後沒有飢餓感,由於腹內還有未吸收的剩餘卵黃,尚能供給初期的營養,所以雛鴨在出殼後24小時內不需餵食。在24小時後,雛鴨絨毛已干,活潑好動,常發出“嘎嘎”的叫聲,並互相活動互啄,這時就要先喂水後開食,有利於雛鴨消化道及整個機體正常活動,促進卵黃的吸收。若雛鴨精神倦怠、眼睛半開半閉,不願活動,此時已超過開食時間。雛鴨開食過早,容易傷害消化器官,影響雛鴨健康;開食過遲,營養供應不上,不利於生長發育。因此,雛鴨開食最好的時間是在出殼後14—24小時之間,切記要在飲水後再開食。

4.要喂全價顆粒飼料

由於雛鴨生長發育特別快,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雛鴨開食後,全靠採食飼料來滿足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雛鴨飼料要求高蛋白、高能量飼料,日糧中的蛋白質含量應達到20—22%,代謝能2800—3000大卡/公斤,同時還要補充鈣、磷和微量元素,以及各種維生素。如果只喂大米飯,因營養單調,不能滿足雛鴨生長發育,容易生病或死亡,喂全價飼料就能滿足雛鴨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

5.雛鴨的飼喂方法

雛鴨的消化道較短,胃肌容積小,消化機能不健全。故而飼喂雛鴨時,每次不宜喂的太多,只喂六、七成飽,若一次喂的過飽,易造成消化不良;又由於雛鴨胃腸容積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餵食次數少,使雛鴨飢餓時間長,就會影響雛鴨的生長發育。兩周齡內的雛鴨在自由採食的情況下,採食的食糜5分鍾就可達到腸胃,20分鍾達到十二指腸,2小時開始排糞,4小時排空。餵食時間超過4小時,雛鴨就處於飢餓狀態。一般地說,雛鴨越小、食量越少,餵食次數越多。在育雛初期(即一周內)要做到少喂料、勤添料,日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促使雛鴨活動。

6.怎樣給雛鴨保溫

溫度是育雛鴨的主要技術措施。只有溫度適當,雛鴨的體熱消耗少,生長發育快,成活率才高。採用傘形保姆器育雛,是目前廣泛採用的育雛方法,只要有電源的地方就可使用;此外,還可用火炕加溫育雛。用火炕加溫育雛必須將煙霧和有害氣體導出育雛室,防止雛鴨一氧化碳中毒。雛鴨在一日齡時,保姆器下的雛鴨實際溫度應保持在30—32℃、室溫保持在22—24Y,以後隨日齡增加,每日降低1Y,直至以環境溫度一致後不再降溫。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升溫或降溫要以雛鴨的行為和表現為准,盡量滿足雛鴨對最佳溫度要求的反應。例如:在溫度過低時,雛鴨怕冷會靠近熱源扎堆,互相取暖,往往造成壓傷或窒息死亡;溫度過高時,雛鴨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飲水量增加;溫度正常時,雛鴨精神飽滿、活潑、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絨毛光亮,伸腿伸腰,分布均勻,靜卧無聲,吃食,飲水,排泄正常。

7.雛鴨的飼養密度和分群

雛鴨的飼養密度要適宜c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鴨舍潮濕、空氣污濁,引起雛鴨生長不良等後果;密度過小,則浪費場地、人力等資源,使效益降低。雛鴨的飼養密度最好是每平方米飼養一周齡內的雛鴨20羽,以後可隨雛鴨的生長逐步降低飼養密度,每平方米不超過10羽。

雛鴨的分群應根據大、中、小、強、弱雛等,分群飼養,使弱小雛鴨的生長加快,達到全群鴨生長均勻,發育整齊的目的。每群鴨以250—300隻為宜。

8.雛鴨鴨舍要通風換氣

這是因為雛鴨新陳代謝旺盛而致。如鴨舍和育雛室環境污染氣流通,雛鴨呼出的二氧化碳及糞便和殘料分解產生的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就會危害雛鴨健康,嚴重時會造成雛鴨氨中毒而大批死亡。因此,要隨時保持育雛室的空氣流通,合理的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排除室內多餘水分,保持鴨舍乾燥清潔,改善鴨群生活環境,達到促進鴨只健康快速生長的目的。

9.雛鴨要進行放水活動

鴨是水禽,它的生活生長環境離不開水,沒有水,雛鴨就難以生存。對雛鴨進行放水活動,既促進雛鴨的新陳代謝,增強其體質又可清潔羽毛上的臟物,防止產生油油毛。如鴨水長期不放水,鴨毛就無抗水力,因此必須讓雛鴨進行放水活動。雛鴨的放水活動,一般在出殼後2—3天進行,每天放水的次數和時間應根據季節的鴨齡的不同而定。冬春季節每天放水2—3次、每次10—15分鍾(北方除外);夏秋季節,一周齡內的雛鴨每天放水4—6次,每次20—30分鍾。一周齡以上的雛鴨,不要在中午烈日高溫下放水,可全天候在水中放牧,但必須加強管理。防止獸害和丟失。

❿ 適合小鴨生長的溫度是多少

雛鴨在一日齡時, 保姆器下的雛鴨實際溫度應保持在30~32℃, 室溫保持在22~24℃, 4日齡後隨日齡增加, 每日降低1℃, 直至與環境溫度一致後不再降溫。2周齡以上,20℃左右。到28日後達到18℃, 溫度要適宜。冬季舍溫要保持在10℃以上, 溫度不可忽高忽低。

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升溫或降溫要以雛鴨的行為表現為准, 盡量滿足雛鴨對最佳溫度要求的反應。

例如:在溫度過低時, 雛鴨怕冷, 會靠近熱源扎堆, 互相取暖, 往往造成壓傷或窒息死亡;

溫度過高時, 雛鴨遠離熱源, 張口喘氣, 飲水量增加;

溫度正常時, 雛鴨精神飽滿, 活潑, 食慾良好, 飲水適度, 絨毛光亮, 伸腿伸腰, 分布均勻, 靜卧無聲, 吃食, 飲水, 排泄正常。


(10)雛鴨最低多少度能促卵黃吸收擴展閱讀:

放養方法:

1、放養密度:根據放養鴨的大小,強弱決定放養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0.067公頃果園放養成鴨20-30隻。

2、劃定輪放區:根據放養鴨的數量及園地面積劃定輪放區,用高50厘米的尼龍網圍欄成幾個區輪放。為便於 管理一般每區0.335公頃放養400隻左右為宜。果園面積小,養鴨數量少時,可以不分區,但應根據園內雜草及昆蟲等的生長繁殖情況實行間斷放牧。在輪放區內要為鴨子備足飲用水。

3、按時補飼:為補充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對放養鴨要適時補飼。雛鴨放養從4周齡開始,前期為育雛期,可圈養和籠養。雛鴨在早晚各補飼1次,以補充能量的不足。

參考來源:網路--鴨雛兒

參考來源:網路--鴨子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8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61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6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10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9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6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