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全國舒姓人口有多少

全國舒姓人口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1-20 21:04:37

1. 舒姓人口數量

人口較多如今,尤以四川,上述四省之舒姓約佔全國漢族舒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湖北為多、江西、湖南,舒姓在全國分布較廣。舒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七位的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六

2. 舒姓的遷徙分布

舒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十六位,人口約九十八萬四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62%左右。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六五七年徐國滅舒,公元前五五二年,復國後的舒國再次被楚國滅亡。此後之舒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均以安徽廬江為其繁衍的中心,後逐漸昌盛為舒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廬江。並有舒姓子孫逐漸播遷於當時楚國的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帶。
始皇統一六國,不久又為高祖劉邦所滅,秦漢均為統一的國家,時長安(今陝西西安)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故有舒姓子孫遷居該地,並逐漸興旺昌盛起來,因該地長期屬京兆郡,故後世舒姓子孫有以京兆為其郡望堂號的。以後北方各地的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後來舒姓成了北方的著姓之一。東漢時,舒姓才有人散見於史冊,其中的東漢義士舒邵兄弟為陳留(今河南開封)人。
三國時,陳留人舒燮播遷江南。兩晉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動盪,避居江南之舒姓漸多,並與原居於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開始成為南方大姓之一。此際,北方舒姓的巨鹿郡望也已形成。隋唐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漸多。
唐代的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更促進了北方舒姓的南遷,兩宋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日盛,從這些歷史名人的籍貫來分析,可以知曉舒姓已播遷繁衍於今浙江之東陽、慈溪、餘姚、奉化、寧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吉安、靖安等地。元時,今福建、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四川等南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活動的身影。
明初,山西舒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地。之後到清中葉,舒姓分布之地更廣,並有渡海赴台,遠播海外者。
如今,舒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為多,上述四省之舒姓約佔全國漢族舒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舒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六。

3. 舒姓的起源

舒姓的來源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國,曾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不久又亡於楚國,其國君族人以舒為姓。舒姓另有兩支,一是出自任姓,相傳為黃帝的後代;另一個是出自清代,為滿族舒穆魯氏所改。舒姓望居巨鹿郡(今河北平鄉)。現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老舍,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老舍原名舒慶春,話劇《茶館》為其經典之作,至今常演不衰。
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舒姓是黃帝的直系後代。在周代,周武王攻滅商朝後,大封諸侯國,他封古帝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這個諸侯國,爵位為子爵。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攻滅,舒國的公族後代子孫就以國名「舒」為姓。由於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於偃姓。舒姓後來在河北巨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鉅鹿望。少數民族滿族也有後來改姓「舒」的。我國二十世紀最著名作家舒慶春(老舍)先生就是滿族。
舒姓在我國不是一個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陸與台灣都未進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正因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見面彼此都非常親切、熱情,這在我的生活中,體驗尤為深刻。記得85年,年少的我到貴州求學,見花名冊中有一位同學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並同住一室。他對我講述他那裡的舒姓家族。他是貴州黔東南人,侗族,他們那裡的一個寨子,全是舒姓。他們祖上原本並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戰爭時逃亂於此,並在此安家落戶,繁衍後代。
舒姓人氏雖少,但我經常在報刑、電視上看到一些舒姓人氏。舒姓人大都勤勞、勤奮,愛國、愛家,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並有所作為。
中國人很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很講究自己的禮儀和姓氏。我相信,我們舒姓的後人,不僅會把舒姓壯大,而且,我們舒姓後人一定會成為祖國的棟梁,貢獻我們的聰明才智,並留下我們的足跡

4. 舒氏的起源和發展是怎樣的

舒氏起源:
1 出自姬姓,以國名命姓。春秋時,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這些小國都是周武王滅商後,分封皋陶後裔時所建封國,號稱"群舒"。群舒先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襄公二十一年,又滅於楚。群舒的公族後代就以原國名為姓,稱舒姓。
2出自任姓,相傳是黃帝的後代。 3、出自他族改姓而來。據《中國姓氏大全》所載,清滿洲八旗姓舒穆祿氏、舒覺羅氏、舒佳氏、他塔喇氏等後均改為舒姓;今滿、土家、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舒姓是當今較為常見的姓氏,分布較廣泛,約佔全國人口的0.076%,居第一百四十七位。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舒姓約佔全國漢族舒姓人口的83%
發展到現在人口約98,400人。

5. 舒姓的起源與家譜

《百家姓》是一部關於漢字姓氏的作品。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舒姓的起源與家譜,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舒氏分布地區

陜西西安市,河北平鄉縣

歷史來源

「舒」源出

1、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封的群舒國之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

2、源於己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莒國壽舒,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3、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4、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5、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遷徙分布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六五七年徐國滅舒,公元前五五二年,復國後的舒國再次被楚國滅亡。此後之舒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均以安徽廬江為其繁衍的'中心,後逐漸昌盛為舒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廬江。並有舒姓子孫逐漸播遷於當時楚國的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帶。始皇統一六國,不久又為高祖劉邦所滅,秦漢均為統一的國家,時長安(今陝西西安)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故有舒姓子孫遷居該地,並逐漸興旺昌盛起來,因該地長期屬京兆郡,故後世舒姓子孫有以京兆為其郡望堂號的。以後北方各地的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後來舒姓成了北方的著姓之一。東漢時,舒姓才有人散見於史冊,其中的東漢義士舒邵兄弟為陳留(今河南開封)人。三國時,陳留人舒燮播遷江南。兩晉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問題,避居江南之舒姓漸多,並與原居於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開始成為南方大姓之一。此際,北方舒姓的巨鹿郡望也已形成。隋唐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漸多。唐代的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更促進了北方舒姓的南遷,兩宋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日盛,從這些歷史名人的籍貫來分析,可以知曉舒姓已播遷繁衍於今浙江之東陽、慈溪、餘姚、奉化、寧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吉安、靖安等地。元時,今福建、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四川等南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活動的身影。明初,山西舒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地。之後到清中葉,舒姓分布之地更廣,並有渡海赴台,遠播海外者。如今,舒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為多,上述四省之舒姓約佔全國漢族舒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舒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六。

家族名人

1、舒慶春:老舍(1899~1966),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 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

2、舒行

舒行(1913-2001),中國人民解放軍舒姓開國將軍,江西省吉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3、舒綉文

現代戲劇、電影女表演藝術家。參加中國第一部蠟盤錄音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的配音工作。抗戰後參加拍攝了優秀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

她演出的影片還有《民族生存》、《熱血忠魂》、《新舊上海》、《野火春風》、《李時珍》等20多部。演出的話劇有《原野》、《雷雨》、《復活》、《虎符》、《紅旗瓢瓢》等。

6. 百家姓中舒排第幾:-):-D

第147位,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76。舒姓來源有三:
1、源出於任姓,據說是黃帝之後,大致推斷在春秋時期。
2、源出於姬姓。
3、以國為氏,據《左傳》所載,周朝, 皋陶的後代被封於舒國(安徽省廬江縣西).

7. 舒氏家譜輩字

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姬姓,以國命姓。春秋時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都是周武王分封皋陶後裔所建封國,號稱「群舒」。後滅於楚。公族後代以國名為姓。②出自任姓,黃帝之後。據《潛夫論》及《左傳正義》等所載,謝、章、薛、舒、呂、祝、佟、泉、畢、過,此十國乃任姓後裔小國,春秋時舒國子孫以國為氏。③出自他族。據《中國姓氏大全》載,清滿洲八旗姓舒穆祿氏、舒覺羅氏、舒佳氏、他塔喇氏等後均改為舒姓;滿、土家、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舒姓。 始祖:皋陶。 遷徙:據史料記載,公元前657年徐國滅舒,前552年,復國後的舒國再次被楚國滅亡。此後舒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均以安徽廬江為繁衍中心,後逐漸昌盛為舒姓第一大郡望——廬江。並有舒姓子孫逐漸播遷於當時楚國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帶。秦統一六國,不久又為漢所滅,秦漢均為統一的國家,時長安(今陝西西安)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故有舒姓子孫遷居該地,並逐漸興旺昌盛起來。後北方各地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舒姓成了北方著姓之一。東漢時舒姓才有人散見於史冊,其中東漢義士舒邵兄弟為陳留(今河南開封)人。三國時陳留人舒燮播遷江南。兩晉南北朝時,社會動盪,避居江南之舒姓漸多,並與原居於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開始成為南方大姓之一。此際,北方舒姓巨鹿郡望也已形成。隋唐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漸多。唐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更促進了北方舒姓南遷,兩宋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日盛,從這些歷史名人的籍貫來分析,可以知曉舒姓已播遷繁衍於今浙江之東陽、慈溪、奉化、寧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吉安、靖安等地。元時,今福建、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四川等南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活動的身影。明初,山西舒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地。之後到清中葉,舒姓分布之地更廣,並有渡海赴台,遠播海外者。如今,舒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為多。目前舒姓人口列全國第147位。 郡望:廬江郡秦代九江郡,治所在舒城,在楚漢之際分出一部分為廬江郡,在今天安徽長江以北廬江西南一帶。
巨鹿郡秦始皇時置郡,治所在巨鹿,相當於現在河北平鄉至晉縣一帶。
京兆郡治所在長安,即首都長安直轄區。相當於現在陝西西安西北至華縣一帶。 堂號:閬風堂宋朝時,舒岳祥任承直郎。宋朝滅亡後,避居奉化,不做元朝的官,讀書於閬風台,著有《閬風集》200餘卷。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京兆、巨鹿、廬江。②自立堂號:紫陽、蘭藻、厚德、伊登等。 字輩:某支舒氏字輩:景祚文明啟,光輝遠秀新。學開方可進,敦厚永從仁。
漵浦舒氏字輩:國三成仕宗,文時智有登(通)。
湖北通山舒氏字輩:永朝由善德,靖獻在忠誠。克思全美道,繼續作良仁。
邵東舒氏字輩:孝忠宜顯達,正大是光明。
湖南致和公後裔舒氏字輩:夏致光宗保,惟孟繼鳳心,一庚郝天有,正大單世應。
湖北麻城舒氏字輩:致光宗保惟萬世,鼎文祀國功如空。登汝長洪盛仕厚,富貴榮華永遠通。昌隆紀澤開新宇,漢晉熙元振亞東。衛泰安平經惠理,德智仁傑偉玉中。
湖南芷江舒氏字輩:乾坤符易象,孝友振綱常。
四川舒氏字輩:賢天廷子衷,正德永世隆。
湖北咸寧舒氏字輩:□尚建昌象,再耀安宗成,克詩嚴美道,繼序(緒)祚良仁。
江西撫州舒氏字輩:志大思蘭乾、所以宏自守、欽翼應明君、詩禮能傳世、文章定耀邦。 名人:舒元輿(?-835),唐文學家。婺州東陽(浙江東陽)人。擢進士高第,調鄠縣尉。累遷監察御史、刑部員外郎。李宗閔以其浮躁,改任著作郎。後李訓擢其為左司郎中,遷至刑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新唐書》言其「詭謀謬算,日與訓比,敗天下事,二人為之也」。與李訓謀除宦官,事敗,同被殺。工詩善文。《牡丹賦》篇,時稱其工。有《舒元輿集》。
舒雅(?-1009),北宋學者。字子正,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唐時,受知於韓熙載,保大間熙載知貢舉,以狀元及第。入宋,歷將作監丞、屯田員外郎,充秘閣校理,遷職方員外郎。咸平末,出知舒州。秩滿乞致仕,掌潛山靈仙觀。真宗東封,加主客郎中,改直昭文館,轉刑部。舒雅多預文事,於太平興國中修《文苑英華》,淳化中校《史記》、前後《漢書》,至道中修《續通典》,咸平中校七經疏義。撰有《山海經圖》、《十九代史目》等。好學善屬文,與吳淑齊名。晚年與西昆派詩人相酬唱,為西昆派詩人中年最長者。《全宋詩》錄其詩五首,《全宋文》收其文三篇。
舒亶(1041—1103),北宋臣。字信道,明州慈溪(今浙江寧波西北)人。舉進士。歷審官院主簿、奉禮郎、太子中允、提舉兩浙常平。元豐初,以權監察御史里行,與李定奏劾蘇軾作詩譏訕時事,軾下御史獄。官至龍圖閣待制,卒,贈直學士。
舒翁,南宋陶瓷家。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永和鎮人。永和鎮唐時即以瓷器著名。他燒制玩具、仙佛最精,其女舒嬌長於制壚瓮,亦擅上釉構圖。產品以白、黑為主,乾道間最盛行,傳盛水其中久而不變色味,永和諸窯中最為有名。後世稱為吉州窯。
舒璘(1136-1199),南宋臣、學者。字元質、元賓,奉化(屬浙江)人。從學張栻、陸九淵、朱熹、呂祖謙。家書曾言:「敝床疏席,總是佳趣;櫛風沐雨,反為美境」(《宋史》)。乾道進士。教授徽州,時稱第一教官。知平陽縣,嚴除郡政之苛。通判宣州卒。袁燮曾謂璘「篤實不欺,無毫發矯偽。」有《舒文靖集》。
舒芬(1484-1527),明臣。字國裳,號梓溪,江西進賢人。正德進士。授修撰。因極諫武宗南巡被廷杖,謫福建市舶副提舉。世宗時復官,因大禮議下獄廷杖奪俸。母喪歸,病卒,世稱「忠孝狀元」。《明史》載其「負氣峻厲」,「以倡明絕學為己任」,「其學貫諸經,兼通天文律歷。」有《太極繹義》、《周禮定本》、《梓溪文抄》等。
舒赫德(?-1703),清將領。滿洲正白旗人,姓舒穆魯,字伯雄,別字明亭。雍正年間由筆帖式授內閣中書,後遷監察御史。乾隆時,歷任副都御史、刑部侍郎、正黃旗漢軍都統、兵部尚書、經筵講官、國史館副總裁、參贊大臣,直至英武殿大學士。他曾隨傅恆參贊軍務,指揮大金川之戰,還長期參加並指揮平定西部回域之戰,功著西陲。
舒位(1765-1816),清文學家。順天大興(今屬北京)人,字立人,小字犀禪,號鐵雲。乾隆舉人。家貧,以館幕為生。曾隨王朝梧至貴州作賓客。博學,善書畫,尤工詩、樂府。書各體皆工。作畫師徐渭,詩與王曇、孫原湘齊名。著有《瓶水齋詩集》、《皋橋今雨集》等。另有《瓶笙館修簫譜》,收其雜劇《卓女當壚》、《博望訪星》、《樊姬擁髻》、《酉陽修月》等。
其他舒姓名人有東漢義士舒邵;宋學者舒亢、舒邦佐,陶瓷家舒嬌;明官吏舒化、舒清;清將領舒賽、舒明、舒亮、舒常、舒保,醫學家舒詔,詩人舒燾等。近當代舒姓名人有紅軍將領舒傳賢、舒翼,辭書編纂家舒新城,作家舒慶春(老舍)、舒乙、舒群,書法家舒同,詩人舒婷,作曲家舒模、舒風,電影演員舒秀文、舒適,彈詞演員舒三和,舞蹈家舒巧等。

8. 哪個地方分布姓「舒」的最多

舒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為多,上述四省之舒姓約佔全國漢族舒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舒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六。

9. 舒性分布在哪些市

舒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十六位,人口約九十八萬四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62%左右。
如今,舒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為多,上述四省之舒姓約佔全國漢族舒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舒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六。

10. 百家姓舒姓人分布地

網路舒姓歷史分布,人口140多萬,分布在山東、湖北、貴州、重慶較多。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8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61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6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10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9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6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