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人口達到多少設縣

人口達到多少設縣

發布時間: 2022-11-20 23:08:21

⑴ 一個縣大概有多少人

幾千人到一百多萬人不等,有的縣人口多,有的縣人口少,一般經濟正常的縣城人口大約在20萬-50萬左右。人口大縣參照中國百強縣如廣東博羅縣100多萬人,人口少的縣城比如札達縣(西藏的)才幾千人。

中國含有縣級市,該類市的市治所在地,也是縣城的一種形式。在中國,自秦始皇建立郡縣制開始,即有縣城。如今,中國的縣城有一千餘個。按人口及經濟規模有大小區分。

著名縣城

中國有2000多個縣城,天南海北各有各的模樣,但真要成為讓人期望,願意不遠千里前往的著名之地,卻也是不容易的。對著名縣城的排名有如下版本:

據《福布斯》發布,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2012年度榜單,崑山、常熟、江陰位列前三,其次為張家港、烏江、義烏、太倉、慈溪、餘姚和宜興。如圖《2012年福布斯中國大陸縣級城市榜單》所示為各縣城具體數據及排名。

⑵ 全國有多少'縣(含縣級市、區)

截止2020年2月,全國有1323個縣,965個市轄區,387個縣級市。

縣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即行政地位與縣相同的行政區的總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三級行政區,包括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林區、特區,通常由地級行政區管轄,少部分由省級行政區直接管轄。

截止2020年2月,中國內地共計2846個縣級行政區,包括965個市轄區、387個縣級市、1323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林區、1個特區。

(2)人口達到多少設縣擴展閱讀

行政區分:

縣級行政區是行政地位與「縣」相同的行政區劃總稱,其管轄鄉級行政區,為鄉、鎮等鄉級行政區的上一級行政區劃單位。

按照三級行政區劃體系區分,縣級行政區屬於第二級行政區,為直轄市(國家一級行政區)的行政分區。

按照四級行政區劃體系,縣級行政區屬於第三級行政區,為地級行政區的行政分區。

⑶ 人口達到多少萬才能由縣成為市

這個不好說,關鍵還是根據這個縣的經濟文化的影響力來的。
你像我們縣有120多萬人,甚至還有的縣150多萬人
但是要是經濟不行,影響力不夠,關鍵財政不行,還是不能劃市的
而且現在國家對這個撤縣劃市規定得比較嚴格,所以不好說

⑷ 縣級市一般有多少人口

摘要 一般在40萬人以上。縣級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名稱,屬於縣級行政區,由地級行政區管轄,地位與縣、區相同。縣級市至少人口在40萬以上,成為地級市人口至少在300萬以上。

⑸ 撤縣設市(縣級)需要達到什麼要求

設立縣級市的標准

(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含縣屬企事業單位聘用的農民合同工、長年臨時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登記的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鎮、街、村和農民集資或獨資興辦的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城鎮中等以上學校招收的農村學生,以及駐鎮部隊等單位的人員,下同)不低於12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30%,並不少於15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80%,並不低於15億元(經濟指標均以1990年不變價格為准,按年度計算,下同);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10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100元,總收入不少於6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6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人至400人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10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7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5%,並不少12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70%,並不低於12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8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80元,總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0%,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5%,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人以下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6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0%,並不少於10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60%,並不低於8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6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60元,總收入不少於4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來自水普及率不低於5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設市時條件可以適當放寬:

1、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區(盟)行政公署駐地。

2、鄉、鎮以上工業產值超過4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25億元,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超過1億元,上解支出超過50%,經濟發達,布局合理的縣。

3、沿海、沿江、沿邊境重要的港口和貿易口岸,以及國家重點骨幹工程所在地。

4、具有政治、軍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具備上述條件之一的地方設市時,州(盟、縣)駐地鎮非農業人口不低於6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4萬。

(五)少數經濟發達,已成為該地區經濟中心的鎮,如確有必要,可撤鎮設市。設市時,非農業人口不低於10?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500元,上解支出不低於財政收入60%,工農業總值中工業產值高於90%。

(六)國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區確定予以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和財政補貼縣原則上不設市。

(七)設置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體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質、地理環境條件。

(八)縣級市不設區和區公所,設市撤縣後,原由縣管轄的鄉、鎮,由市管轄。[2]

設立地級市的標准

市區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25萬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駐地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20萬人以上;工農業總產值30億元以上,其中工業產值佔80%以上;

國內生產總值在25億元以上;第三產業發達,產值超過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35%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2億元以上,已成為若干市縣范圍內中心城市的縣級市,方可升格為地級市。

設立縣級市及地級市標准中的財政收入指標,將根據全國零售物價指數上漲情況,由民政部報經國務院批准適時調整。

以上報告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試行。

1993年2月8日

(5)人口達到多少設縣擴展閱讀

首先,要將人口作為城市設立的唯一標准,大幅降低設市的人口門檻。既不能堅持之前的10萬人標准,也不宜一步到位到歐美國家普遍的幾千人的標准。考慮到中國的實際,可借鑒日本的5萬人設市的標准。

如果按照日本的5萬人設市的標准,到2009年中國有809個建制鎮符合條件,加上如今的658個,總計就有1467個城市。對比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和13.4億的人口規模,1500個左右的城市數量不算多。

其次,城市數量增加應輔之以行政、財稅體制改革。關鍵是,讓城市回歸其發展規模經濟、合理配置市場資源的本質功能,而不能繼續走以行政級別來定義城市的老路。

可以大膽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推行縣管市的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可以讓不管是市管、省管還是縣管的市擁有更多的財稅收入以及其他權力,擴展自身的資源分配權力。這必定有利於這些縣或者鎮改出來的新城市的健康發展。體制機制不改,則很容易出現換湯不換葯的局面。

還有,必須遵循新型城鎮化的要求來推動城市數量增加。這輪新型城鎮化要求以人為本,推行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實現集約、低碳、綠色的發展,要求有產業支撐,這都意味著不論是縣改市或鎮改市,都必須遵循這些新要求。

比如,以前縣改市後就想著多要土地指標,多建新城,而這輪新型城鎮化不太可能讓縣改市或者鎮改市繼續走之前的土地城鎮化遠快過人口城鎮化的老路,而是要讓城鎮化從粗放型走向集約型。

最後,要掌握擴張城市數量的節奏。在這輪縣改市或鎮改市過程中,一方面在審批過程中可以用一段5到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來推進,這樣一年增加的城市數目不會太多。

另外一方面要根據城市群將是未來中國城鎮化主體形態的考量,在幾個主要城市群區域中有意識地培育更多的城市,可以在這些城市群中採取更為積極的縣改市或鎮改市政策。而一些主體功能區的規劃中,則應明確,在禁止和限制發展區域內,一定要嚴格控制縣改市。

總之,不論是縣改市還是鎮改市,都必須遵循經濟規律,讓市場這只手推動產業、資本、人口自由聚集到不同城市,從而通過市場的力量篩選出真正有話語權的城市,而不是單純通過政府審批的手來刻意人為造城,這種城市即使造出來也很難持久。

⑹ 全國有多少個縣

截止2021年2月,中國共計1305個縣。

縣的行政地位與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林區相同,屬縣級行政區,由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直轄市管轄或由省直接管轄。縣作為行政區劃,該名稱始於春秋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國時,推行郡縣制,是縣制正式設置的開端。

縣政府職能重點在鄉村,縣改市後城市化進程加快,縣級市政府職能須同時考慮城區、鄉村管理,注意協調城鄉關系,其中重點之一就是城市建設,這是與縣政府職能重點區別之處。



(6)人口達到多少設縣擴展閱讀:

縣市對比

1、縣級市城市化進程比縣快,非農業人口佔比更高。

設立縣級市要求縣政府駐地所在鎮的城鎮人口不低於15萬人,其中具有非農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10萬人,全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30%,並不少於15萬人。

2、縣級市的經濟往往比周邊縣發達。

設立縣級市要求全縣鄉鎮以上的工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不低於80%,並不低於20億元(經濟指標均以1990年不變價格為准,按年度計算,下同);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100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30%以上。

3、縣級市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設立縣級市要求縣城區有較好的城市能源設施、供水排水設施、交通設施、郵電通信設施、生態環境設施、防火設施等,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80%,道路鋪裝率不低於90%。城市要擁有大江大河用來提供城市發展的充足水源,這也是必須的重要條件。


⑺ 一般縣城有多少人口

一般縣城常住人口20-40萬,比較大一點的也不會超過50萬人口。

相關說明

中國含有縣級市,該類市的市治所在地,也是縣城的一種形式。在中國,自秦始皇建立郡縣制開始,即有縣城。如今,中國的縣城有一千餘個。按人口及經濟規模有大小區分。

縣治所在的城市(鎮),一般在縣政府的辦公所在地,在縣級行政區劃范圍內。一般相對交通發達,通訊及時,經濟發達的城市(鎮),相應的為政府機構建立配套的行政、教育、生活服務機構。

⑻ 籠統的說,人口多少萬以上才能叫做城市

截止2000年底,不包括上海、北京、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我國設市城市663個(1998年以後基本沒有新增加設市城市),其中人口超過100萬的特大城市有37個(包括4個直轄市),人口50萬以上至100萬的大城市51個,人口20萬以上至50萬的中等城市216個,人口在20以下的小城市363個。這663個城市上述人口是指城市市區人口,不包括直轄市、省轄市(地級市)管轄的縣市的倒城人口和鄉鎮人口及流動人口。1998年底市區居住非農業人口突破200萬至3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只有武漢(358.68萬人)、沈陽(350.31萬人)、廣州(330.63萬人,而它的總人口為685萬人)、哈爾濱(260.5萬人)、南京(238.89萬人)、西安(237.6萬人)、成都(214.61萬人)、長介(207.23萬人)、大連(200.1萬人)9個城市。號稱突破千萬人口或接近千萬人口的上海、北京、天津、重慶4個超大城市的市區居住非農業人口也分別僅為893.71萬(上海)、617.84萬(北京)、474.06萬(天津)和354.68萬(重慶)。有關專家在2001年8月預計,未來20年我國城市化率將達到54%以上,城市和縣鎮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專家指出,我國目前擁有中小城市近600個(實為579個),城市化水平僅為36%(實際為36.09%)與發達國家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西部省區城市化率更低。專家認為,我國城市化發展的主要任務是處理大小城市協調發展,加強東西部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與合作,推動城市化進程。
城市化進程與人口增加是密切相關的,沒有日益多的城市人口,要想推動城市化進程顯然不太可能。而城市人口的增加,又與城市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
改革開放22年來,我國設市城市和縣鎮共新增加了2.28億人口,除了有1.1億是城鎮自然增長的人口外,共余的1.18億則是農村人口轉為城鎮人口,他們既然進得了城鎮,就有錢在城鎮購買房子,絕大多數是先富起來的農民,即個體工商戶。2000年底,我國設市城市和縣鎮人口就已達到45594萬人。隨著中國「入世」和預計的發展水平,未來20年我國有3億(其中未來20年城鎮人口自然增加約1.2億、農村將要進入城鎮的人口為1.8億)人口將成為城鎮人口;加上現有城鎮人口,城鎮總人口將達到7.56億人。還有,按照國家的規劃,未來20年內,我國設市城市總數將突破1000座,這就不能單靠過去的「縣改市」和「鄉改鎮」的人為辦法來解決,而是要側重於城市經濟發展和各類城市人口的合理布局。
城市人口多少為宜目前,我國663個城市裡有579個中小城市;1.9萬個鄉級建制鎮的平均規模連1萬人口還不到;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才37個,太少了。東部沿海地區和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區經濟發展很快、較快,包括農村鄉鎮企業發展也很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市多、鄉級建制密集、農村離城鎮近,城市有很大的帶動作用。中西部地區則不然,原因就是城市較少、較小,縣鎮更小。
一個時期以來有一種普遍的說法,就是城市人口規模不宜過大,大了會帶來不少麻煩和弊端:一是導致農村流動人口集中在城市,對城市治安會造成消級影響;二是小城鎮發展多了會佔去很多土地,各種建築物及房屋、馬路佔地更多--比較起來大城市要密集得多,一座高樓大廈能容納很多人;三是受經濟條件制約,人口一旦多了,城市很難承受。因此,我國過去的政策主要是「鼓勵發展小城市,適當發展中等城市,限制發展大城市」。從現在看,這種城市發展思路,當時條件下是可行的,而且恐怕是必要的。只有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市場經濟的完善,才有可能把資本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一個城市--發展為大城市。中國城市規模以多少人口為宜呢?現在已經進入了21世紀,2001年11月11日中國又加入了世貿組織,就不能用老眼光來看待新事物了。城市人口少(小城市)聚信效應差,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去吸引那麼多的投資和人口,即使具備了好的基礎設施也很不合算,因為它要花巨額的投入,但它那裡的人非常少,不能容納非常多的企業。
首先是西部地區城市化發展應建立在發展大城市為主的基礎之上,鼓勵大城市人口的擴張,以利於城市功能的提升,還要使中小城市在數量上得到擴張,而不應在地廣人稀的地帶「發展」眾多且又分散的(鄉級建制鎮)小城鎮。西部城市發育緩慢,表現有三: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不多,令有西安、蘭州、烏魯木齊、昆明、貴陽、成都以及重慶7個,僅佔全國37個特大城市的一個零頭,而且功能不健全;數十萬人口的中等城市過少,僅有銀川(47萬)、西寧(60萬)萬縣(70萬)、涪陵(50萬)、宜賓、寶雞、天水、遵義等八九個城市且分布不均;20萬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和數萬人口的中小城鎮數量過少。這三個問題不僅在成為影響西部地區而且也影響東、中部地區一些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人口結構調整乃至影響生產力合理布局的障礙。
正因為如此,今後我國除了上海、北京兩個直轄市的665個城市除天津等5個城市外,相當部分應以100萬至400萬人口為宜;現在接近百萬人口、百萬人口以上和2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特大城市應發展成為二三百萬乃至400萬人口規模;時下人口50萬以上至近100萬的大城市應發展成為150萬至二三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時下20萬以上人口至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應發展成為100萬至15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20萬以上的363個小城市其中的3/4應發展成為市區人口達到50萬至近100萬的大城市;剩餘的「無可奈何」的小城市也應「真材實料」地提升為中等城市;今後除特殊情況外,你這個地方沒有這個實力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和「掛羊頭賣狗肉」,熱衷於將20萬人口以下的縣城去搞什麼「撤縣改市」。
城市規模不可僵化天津、武漢、重慶、沈陽、廣州等5個現在人口均已超過330萬的特大城市可相應發展成為市區非農業人口突破500萬至600萬的超大城市。上海、北京這兩個包括轄縣(區)人口在內總人口分別為1200萬(一說1300萬)、1220萬,是不是就不要發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就一座城市而言,1200萬或1300萬,這個數虛得很,它包含了直轄市所轄縣區眾多的農業人口以及縣(區)所在地--鄉鎮所在地的城鎮人口等。上海市區居住非農業人口不到900萬,北京只有618萬,要把城市正直提升為上千萬人口還有不少工作要做,特別是北京戶籍改革停滯不前,工作更顯繁重--時下的610多萬市區人口要提升到上千萬市區人口決非一件易事。當然,當一個城市到了1000萬人口(市區人口)就看不到什麼凈效益,再擴大城市規模就不合算了。再後,就是小城鎮的發展問題,小城鎮也要有一個大發展:非建制鎮的集鎮人口應在1.5萬人以上;鄉級建制鎮人口應在2.5萬至10萬人之間;縣城城關鎮人口應在10萬以上至20萬之間。不具備20萬以上人口的縣城最好不要急於「撤縣改市」。

⑼ 多少人口算縣,多少人口叫市.有沒有標准

2萬以下屬於城鎮 當然縣城也就是這個標准
2-10萬小城市
10-50萬城市
50-100萬中型城市
100萬以上大城市

⑽ 山東有多少個市縣人口多少

全省共設城市48個,其中地級市17個,縣級市 31個,縣城60個,全省設市城市和縣城城市總人口4004.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02.89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3.5 %。
2004年全省城建資金總支出421.86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支出341.61億元;維護支出48.21億元;用於償還國內貸款繳納稅費11.49億元。全省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1342.91萬立方米/日,全社會供水總量26.41億立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為73.89%,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為143.1升。全省實有營運車輛18715輛(包括電車),全社會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5.67標台,全社會出租汽車達到49408輛。全省共有31個城市有管道煤氣,年供氣總量為8.47億立方米,用氣總人口共計2392.63萬人,燃氣普及率達到73.03%。全省有46個城市有集中供熱設施,供熱能力,蒸汽20054噸/小時,熱水13901兆瓦,供熱面積22713.9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熱面積16546.2萬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為34.5%。系統內城市實有道路長度23617.01公里,城市建成區內非農業人口人均擁有道路面積21.76平方米。全省城市園林綠地面積92731.7公頃,城市人口人均佔有公共綠地面積7.60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60%。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到47.10%,無害化處理率為86.16%。
全省森林覆蓋率23.0%。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67處,面積1033.2千公頃。各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56個,面積8766.4千公頃。建成生態功能保護區14個,面積679.3千公頃。
17個市政府駐地中,9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符合國家二級標准,7個城市符合國家三級標准。城市道路交通雜訊等效聲級平均值67.7分貝,區域環境雜訊晝間平均值53.0分貝。省控地表水中,28.5%的斷面符合國家Ⅳ類水質標准,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23.3%。
全省在48個城市累計建成煙塵控制區237個,面積2725.4平方公里,累計建成環境雜訊達標區303個,面積1998.3平方公里。
全省累計建成21個重點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和91個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站。深入開展了環境空氣、城市降水、河流湖庫、近岸海域、城市環境雜訊和污染源監測,定期發布了全省環境狀況公報和全省環境質量通報、重點流域排污總量控制監測公報,獲取省控以上有效監測數據150萬個以上。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8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61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6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10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9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6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