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福建三州有多少人口

福建三州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1-22 20:40:43

㈠ 中國歷史上十大人口銳減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個一級行政區之人口密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個一級行玫區之人口目錄 [隱藏]
1 戰國至兩漢時期
2 魏晉南北朝時期
3 隋唐五代時期
4 宋遼金元時期
5 明清時期
6 民國時期
7 目前的中國人口
7.1 歷次中國大陸人口普查數據
8 參考書目

[編輯]
戰國至兩漢時期
根據《國語》記載,周宣王時中國就已進行過人口調查。但真正詳細的人口調查起源於戰國時期,但當時的資料並沒有保存下來。現存最早的全國性戶口數據是西漢平帝元始二年(西元2年)的戶口數字。

關於戰國時期各國人口,由於缺乏記載,只能根據當時各國兵力及資料推算。估計總數在2000萬左右。秦朝統一後地域范圍雖有擴大,但由於在戰爭中人口損耗及濫用民力,人口並未有明顯增加。秦末年由於各項大型工程損耗人力及持續多年的楚漢戰爭,導致西漢初年人口銳減。西漢初期人口數據估算在1500萬—1800萬之間。此後由於奉行黃老政治、與民生息,以及漢武帝時期的領土擴張,人口數量大幅提升。根據據《漢書》的記載,西元2年西漢的戶數為1235.6490萬,口數為5767.1401萬。

由於中國歷史早期農業發展集中在黃河流域,故西漢人口密度分布極不均勻。以淮河、秦嶺為界,北方人口有不足八成,南方人口不足兩成。人口數超過500萬的司、豫、冀、兗、青、徐五州均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帶,這五州的人口總數佔全國的55%。首都長安周圍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數量在200萬以下的有交、涼、並、朔方四州。揚、荊、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陽盆地、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烽火遍地,加上自然災害頻發,人口數再次銳減。東漢明帝時,全國人口數量僅3500萬左右。後人口開始恢復。永和五年(140年),全國有戶969.8630萬,口4915.0220萬。至157年,全國有戶1067.7960萬,口5648.6856萬。已大致恢復至西漢極盛時期。

東漢的人口分布又有變化。中原人口為躲避戰火向長江流域遷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國四成。口數超過500萬的有豫、荊、揚、益四州。南方人口增長的同時,北方大部分郡國人口減少。

[編輯]
魏晉南北朝時期
東漢末年開始,中國進入長期戰亂,人口數量與分布發生重大變化。黃河流域屢遭戰爭,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遷。三國時期沒有具體人口調查數字,今人估計應在3000萬左右。但《晉書》記載,太康元年全國僅246萬戶,1616萬口。

西晉的統一局面並未持續,全國又爆發了永嘉之亂。中原人民為躲避戰火紛紛南遷,南方因而設置大量僑州。《宋書》記載大明八年戶口數為90.1769萬戶,517.4074萬口。由於當時隱匿人口數量非常嚴重,這個數字並不真實。今人研究認為劉宋人口數量最多時有1800—2000萬,北魏在3000萬左右。

[編輯]
隋唐五代時期
西元589年,隋平陳,中國再度統一。據《隋書》記載,大業五年全國戶數為907萬。

唐初人口數字據記載僅二三百萬戶。貞觀後社會安定,人口增長迅速。據《通典》記載,天寶十三年全國人口有891.7409萬戶,5291.9309萬口。今人將隱匿人口估計在內,則唐前期人口峰值在8000—9000萬之間。

安史之亂後全國人口發生重大變化。北方人口再次大量南移。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蘇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廣州增加75%。五代十國時期南方九國中,只有吳和吳越兩國君主為南方本地人,南漢君主是早期移民後裔,其它六國的君主均為北方移民。

[編輯]
宋遼金元時期
北宋初年僅有650餘萬戶。元豐年間有戶1600餘萬。《宋史》記載崇寧元年(1102年)有2000萬戶(實際各路相加為1730餘萬戶)。今人研究認為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戶數達2088萬,人口約11275萬。據《遼史》記載及今人考訂,遼代人口鼎盛時期有140餘萬戶,900萬人;西夏約有300萬人。

若仍以秦嶺淮河為界,崇寧時北方有戶540萬,南方有戶1240萬,顯示南方人口繼續增長,中國進入南北人口變化轉折時期。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規模南遷。其先後有兩次高峰。第一次在1127年靖康之難,大批衣冠士族南渡淮河流域,直到紹興議和為止;第二次是1161年金主完顏亮毀約南侵,南宋政府以優待政策招徠北人,於是大批人口渡淮南遷。13世紀初期,南宋與金均進入人口峰值,分別有人口8500萬和5600—5700萬。

1227年蒙古滅西夏,1234年滅金,1276年滅南宋。在蒙古四處侵略的半個世紀中,其在作戰地區進行殘酷的殺戮,隨後又長期相伴瘟疫與飢荒,導致人口嚴重損失,北方的損失極為慘重。1234年後北方人口跌至谷底,1236年完成的乙末籍戶為110餘萬戶,僅有金代鼎盛時期的13%。南宋境內主要人口損耗發生在四川,四川在1290年戶數僅有嘉定十六年(1223年)的4%。至元二十七年全國大約有1500餘萬戶、7500萬人左右。此時距宋亡已十一年,且大理國已歸其版圖,但人口數僅有13世紀初的宋、金、夏三國一半左右。

據《元史》記載,至順元年(1330年)全國有納賦戶1386萬戶,口5951萬。實際戶口約有1700萬戶、8500萬人左右。

[編輯]
明清時期
經過元末多年戰爭,人口大量死亡,逃亡更加嚴重。洪武初年採取休養和安撫政策,人口有所回復。洪武廿六年(1393年)全國人口總數有7270萬。其中民戶6650萬,軍戶620萬。北五省(北平、山西,山東、河南、陝西〕人口有1979萬,佔全國27%。其中山東最多,有611萬,以下依次為山西(424萬)、河南(316萬)、陝西(296萬)、北平(293萬)。中五省(京師、浙江、江西、湖廣、四川)人口總數為3818.8萬,佔全國52%。人口密度最高的蘇南太湖流域人口達706.9萬,平均每平方公里220人;其次為浙江省,有1113.9萬;江西有812萬,湖廣有483萬,四川最少,僅147萬。南五省(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總人口有1158.7萬,佔全國的16%。崇禎末年全國約有1.5億人口,分布格局基本未變

清代康熙年間全國人口已有1.6億,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已至3.115億,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為3.831億,這時清代中期人口最高值。南方人口比重為71.4%,北方28.6%。人口超過兩千萬的有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廣東;不足兩千萬的有直隸、湖南、福建、山西、陝西、甘肅;不到1000萬的有雲南、貴州。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有太湖平原、長江流域、大運河沿線。咸豐元年(1851年)太平軍起事前全國有人口4.36億。後不斷下滑到2.5596億(同治5年),1898年(光緒24年)時人口回升到3.1972億。

民國時期
1912年(民國元年)內務部統計全國人口為4.058億,1936(民國廿六年)年內政部統計為4.791億,約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以黑河-騰沖縣以東佔全國人口90%以上,但其面積為全國的43%;該線以西面積佔全國的57%,人口卻不足10%。四川、江蘇、山東為全國人口最多三省。江蘇、山東、浙江為人口密度最高三省。據估計,1947年(民國卅六年),由於戰爭損耗,全國人口有4.61億。
參考資料:中國人口史

㈡ 請問客家人都分布在世界的什麼地方

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

客家人(客家民系),是漢民族八大民系中的一支。自東晉開始,中原漢人幾度南遷至今天的贛粵閩三省交界地區以後,經過長時期的繁衍生息,形成使用客家方言,遵循客家風俗的客家民系。爾後,客家人又從贛粵閩三省交界地區遷徙到國內另外 16個省(市、區)和港澳台乃至漂洋過海,流布於世界各地。

客家人有其極富魅力的風俗。客家保留的傳統風俗,大多是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移民帶來的。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客家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數民族,同時將其風俗吸收、融合於自己的風俗之中。又在與其他地區其他民系的交往中吸收了他們的良風美俗。加上客家人口眾多,地域廣大,形成了 " 十里不同風 , 百里不同俗 ", 所以客家風俗在傳承和變異中,顯得特別豐富多彩,萬象紛呈。

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客家人是遷徙到南方的漢人

說到客家人,人們馬上會問:何謂「客家」?

「客家」一詞,在客家語與漢語廣東方言中均讀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戶」之意。《辭海》中是這樣解釋的:相傳在4世紀初(西晉末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因戰亂南遷渡江,至9世紀末(唐朝末年)和13世紀初(南宋末年)又有大批漢人南遷粵、閩、贛、川……即現在的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南、台灣等省區以及海外。為了與當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區別,這些外來移民自稱自己是「客戶」,是「客家」,是「客家人」。

由此可見,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贛南、閩西、粵東,那裡有29個縣是「純客縣」。在宋末以前,寧化是客家人南遷的集散中心;在明末清初,嘉應州(現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散中心。客家人以此為軸心向中國南方逐漸擴展並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民系——客家民系,成為漢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

據考證,客家人的先民,有過6次大規模的南遷:

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派兵60萬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軍,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150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這些兵丁長期「戍五嶺,與越雜處」。秦亡後,兩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當地,成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遷是在東晉「五胡亂華」時期。當時,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稍後,由於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贛南,一部分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地區。

第三次南遷是在唐末黃巢起義時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迫使大量中原漢人南逃。唐末黃巢起義,又有大批中原漢人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致使閩贛邊一帶人口激增。

第四次南遷是宋南渡及宋末時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後由虔州入汀州;或滯留贛南各縣。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從蒲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

第五次南遷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其時,生活在贛南、粵東、粵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處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諸地以及粵中和粵西一帶遷徙。這次大規模的遷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稱作「西進運動」。四川的客家基本上來源於這次「西進運動」。當時四川人口因戰亂、瘟疫及自然災害銳減,清政府特別鼓勵移民由「湖廣填四川」。

第六次南遷是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為避戰亂,有一部分客家人遷徙到南亞,有的被誘為契約勞工,被押往馬來西亞、美國、巴拿馬、巴西等地。

除以上6次大規模的南遷外,中原漢人也有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遷者,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游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的,但並不是所有南遷的漢人都成為客家人,他們中只有閩粵贛系和源自這一系的人,才被稱為客家人。

據統計,現在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占漢族人口的5%。在國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的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3000萬之眾。

㈢ 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有多少個鄉鎮,每個鄉鎮各有多少人啊

汀州鎮 55780、 大同鎮 47178 、古城鎮 14215、 新橋鎮 23444 、館前鎮 14009 、童坊鎮 22719 、河田鎮 50926 、南山鎮 31903 、濯田鎮 39803 、四都鎮 13865 、塗坊鎮 20694 、策武鄉 21608 、鐵長鄉 4708 、庵傑鄉 7203 、三洲鄉 10646、 宣成鄉 9070 、紅山鄉 7841人、羊牯鄉 7509人。這是2000年的數據

㈣ 三國時期的各國人口

根據史料記載,公元263年,蜀國有1082000人;魏國有4432881人;公元280年,吳國有2562000人,總計郡縣編戶人口為7672881人。

現代學者考慮到被世家門閥蔭庇的佃客、部曲還有屯戶、兵戶、吏戶、逃戶、漏戶、隱戶以及居於漢地的少數民族等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群,故認為三國末期約有3000萬人。



三國疆域

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

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並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蜀漢

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東吳

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於226年設置廣州,後並入交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國

㈤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什麼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脫貧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明年「三農」工作成效。要認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
作為深度貧困問題最嚴重的「三區三州」,目前還有貧困人口172萬,「三區三州」以外的199個深度貧困縣還有貧困人口467萬。

㈥ 三州是什麼意思

這是互文手法,意思是管轄地域只是三個州,人口不超過十萬
州是古代地理單位,不同時期含義不同,大禹劃分九州,以後就很多了,什麼青州、冀州、兗州等等

㈦ 紐約三州地區指哪個三州

紐約州、康涅狄格州和新澤西州。
紐約大都會地區周邊三州,均名列人口外移最多州,新澤西及紐約都會區人口外移嚴重。
由於三州地區大部分地區的地面已經達到99%的飽和,任何降雨,無論多麼短暫,都很容易導致山洪暴發。

㈧ 南唐歷史還有皇帝列表

簡史: 唐末天下大亂,藩鎮割據。其中,楊吳(南吳)是江南較有實力的藩鎮之一。吳國在楊隆演嗣位後,政治混亂,人心不穩。大將徐溫通過權力斗爭逐漸獨掌吳國大權。海州人徐知誥,少孤流落,後來被徐溫收為養子,並且藉助徐溫的勢力掌握了吳國的政柄。徐知誥一方面對楊氏舊臣竭力懷柔,「高位重爵,推與宿舊」;另一方面則積極扶持自己的勢力。大力招徠、獎拔北來士人。南唐政權中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韓熙載、常夢錫、馬仁裕、王彥鑄、高越、高遠、江文蔚等,都於此時聚集起來。其次,江南一帶的著名人士如宋齊丘、陳覺、查文徽、馮延巳、馮延魯、邊鎬、游簡言、何敬塗等,都是此時由徐知誥一手扶植起來。經過20年苦心經營,徐知誥不僅大大緩和了楊氏舊臣的敵對情緒,而且拉攏起支持他的北方人與江南人兩大勢力,所謂「羽翼大成,伸佐彌眾」。終於在吳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誥廢黜吳帝楊溥,登上皇位,國號大齊,年號 昪元。「上下順從,人無異意」,「國中夷然無易姓之戚」。次年,徐知誥改姓名為李昪,改國號為唐。於是,在亂世之中,以繼承唐祚為己任、求天下一統的南唐國走上了中國歷史的舞台。
南唐得國後,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為其基本國策,休兵罷戰,敦睦鄰國,與毗鄰諸國保持了較為平和的關系。同時結好契丹以牽制中原政權。江南地區於是保持了較長時期的和平,社會生產逐漸復甦並迅速發展。同時,政府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鼓勵商業。商人以茶、絲與中原交換羊、馬,又經海上與契丹貿易。在手工業方面,南唐的紡織業、印染業、礦冶業、制茶、造紙、曬鹽、造船、金銀陶瓷、文具製造等,均有突出成就。不僅產量高,而且工藝精細,涌現出許多名產上品。
烈祖李昪的「息兵安民」國策,造就了江淮地區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南唐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同時,南唐也是一個藝術的王朝,它在文學、美術、書法、音樂等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李昪設太學,興科舉,廣建書院、畫院。安定、富強的南唐,成為飽經戰亂滄桑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棲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書服盛於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風」。「北土士人聞風至者無虛日」。南唐的社會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國甚至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割據政權中都是絕無僅有的。
但由於李昪在爭斗激烈的割據局面下僅力求自保,造成了南唐軍事實力的下降和實行統一有利時機的喪失。
升元七年(公元943年),烈祖李昪駕崩,子李景(初名景通)繼位,改名李璟(公元916~961),有保大、中興、交泰三個年號。這一時期中,戰禍頻起,而吳越的軍事行動往往與中原政權互相呼應。為了對付吳越,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閩國內亂之機出兵占據建(今福建建甌)、汀(今福建長汀)、漳(今屬福建)三州,滅亡閩國,俘閩王延政。形成了對吳越三麵包圍的形勢。而吳越也乘勢出兵與南唐爭奪閩國之地,並奪得福州(今屬福建)保大九年,馬希粵與馬希祟兵戎相見,南唐遂借機出師,一舉滅楚,馬希崇降。後來,楚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以後劉言被其部下殺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權又先後統治湖南)繼續據有湖南,楚地得而復失。
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至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後周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終處於被動防禦的不利局面。壽州一戰,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周軍勢如破竹,遂攻佔泗、濠、楚等州,唐軍一潰千里,淮河水軍全軍覆沒。李璟上表柴榮自請傳位於太子弘冀,請劃江為界,南唐盡獻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兩縣。同時,南唐對後周稱臣,去年號。為避後周鋒芒,李璟遷都洪州,稱南昌(今屬江西)府,自此南唐國力大損,不復大國之強盛。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駕崩,因太子弘冀已亡,李煜(初名從嘉,937~978)繼位,復都金陵。此時的南唐國內政治、社會矛盾積重難返。經濟上,自淮南戰敗後,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繳納高額貢奉。南唐原先地跨江南江北,南北之間的經濟有互補性,如江南乏鹽,而江北產鹽。而失去淮南後,南唐不僅失去了重要的鹽產地,還要花巨資向中原政權買鹽。財政上的窘迫,使南唐政權不得不加重賦稅,以至怨聲載道。南唐轄境之的人民對李後主時期繁重的賦稅記憶深刻,直到北宋統一之後許多年,還在提起當年的南唐連鵝生雙子、柳樹結絮都要課稅。南唐後期的政治也日益混亂。隨著新主登基,朝廷內部新一輪的黨爭開始了。當宋軍從周圍步步緊逼時,南唐仍陷於這樣周而復始的政治內耗中,人心渙散。李煜善文詞,工書畫,知音律,但顯然不通曉政治,這時便把國政託付給做太子時的幕僚張洎。
宋滅南漢後,置南唐於三面夾擊之中。後主李煜為自保,明臣服,暗備戰,在遣使向宋請受策封的同時,將兵力署在長江中下游各要點,以防宋軍進攻。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九月,趙匡胤以李煜拒命來朝為辭,發兵10餘萬,三路並進,趨攻南唐:東路吳越王做為昪州東南面行營招撫制置使,率數萬兵自杭州北上策應,並遣宋將丁德裕監其軍;中路曹彬與都監潘美率水陸軍10萬由江陵(今湖北江陵)沿長江東進;西路王明為池、岳江路巡檢、戰棹都部署,牽制湖口南唐軍,保障主力東進。後主李煜過於依賴長江天險,坐失利用宋軍渡江時反擊的機會。十月,宋軍順利渡過長江。採石、秦淮河、皖口三戰,南唐屢戰屢敗,在長江中游的精銳兵力全部喪失。
開寶八年三月,宋軍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吳越軍隊攻陷金陵東面的門戶潤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合圍之中,後主急召外地軍隊救援金陵。然而,這一切都為時已晚。十月,由江西趕往金陵的15萬水軍(朱令贇部)在湖口一戰中幾乎全軍覆沒。金陵的外援被完全切斷,成了一座孤城。而後主仍執意守城到底。圍城之中的金陵,糧食乏,士氣低落。十一月十二日,北宋曹彬大軍開始從三面攻城,南唐五千兵夜襲宋軍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軍破城,李煜奉表投降。南唐遂亡。

皇帝列表:
廟號 謚號 姓名 陵墓 統治時間 年號
烈祖 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李昪 欽陵 937年-943年 昪元 937年-943年
元宗 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李璟 順陵 943年-960年 保大 943年-957年
中興 958年
交泰 958年
⑴⑵
懷宗(私謚) 文憲昭悼孝愍皇帝(非正式謚號) 李煜 (無) 960年-975年

⑴ 戊午(958年)三月改元。
⑵ 958年後周世宗率兵南下,南唐大敗,被迫將長江以北十四州割讓給後周,並且稱臣,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去年號用後周正朔。960年宋代周後,用宋正朔。

㈨ 三州是指哪三州

「三區三州」包括哪些地區?

「三區」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四省藏區(青海、四川、甘肅、雲南);

「三州」是指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和雲南的怒江州。

2016年底,上述地區貧困人口佔全國貧困人口總量的8.2%,貧困發生率約為16.69%,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3.7倍,是全國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那麼國家的大力扶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努力解決攻克4大問題

1、因病致貧

雖然醫保制度已經在全國農村地區普及,但是還有很多農民朋友沒有繳納醫保,對於「三區三州」地區的農民朋友,後期國家可能會出台「幫繳代繳」的福利政策,讓大家都能夠順利就醫。

2、因殘致貧

對於因殘致貧的人口,國家會督促地方加強相關貧困群體的「精準扶貧」力度,幫助貧困戶擬定幫扶計劃,讓真正貧困的人獲得真正的幫助。

3、飲水安全

很多地方由於位置比較偏遠,至今沒有接通自來水,在旱季甚至會出現季節性缺水的問題。後期國家會加大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將自來水通到村民家中。

4、住房安全

在農村危房改造方面,國家也將優先支持深度貧困戶,提高補助標准,改造後的農房建築面積適當、房屋結構安全、牆體等修復完好、基本功能齊全、無漏雨等現象,地震高烈度地區農房改造後,能夠達到抗震設防標准。

提供4大基礎保障

1、加大教育扶持

扶貧先扶志,而上大學、上優質的大學,無疑是讓一些貧困地方、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先手棋和根本招數。針對深度教育貧困地區的扶貧,可實施的措施是多方面的,更治本的措施也是多層次的,比如在校舍等硬體資源建設、優質師資配給、優質生源確保等,各種社會福利都將提升。

2、就業扶持

貧困勞動力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後期國家會開展引導性培訓,普及城市生活和務工常識,在引導性培訓中加強就業指導,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就業意願。

3、基礎設施建設

要致富先修路,可見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很多農村地區位置偏遠,至今都沒有鋪設水泥路,本來就偏遠,再加上路不好走,極大地阻礙了農村引進來和走出去。

㈩ 哪三州是指「客家三州」

「客家三州」為 嘉應州、贛州、汀州。 客家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 嘉應州、贛州、汀州。 【客家淵源】 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民族的一個支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歷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遷,時延1500年的記載。 第一次的大遷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間,東晉懷帝妥朝時,由於西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對漢民族影響深遠的「五胡亂華」之局,中原地區的不少官員和平民,也紛紛隨著渡過黃河南下。為了避免和原戶籍者發生混淆,便把這些新來的戶籍稱為「客」。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華民旅上出現。 第二次大遷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間。唐朝末年,黃巢舉兵起義及「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客家先民又從皖贛某地居所,現遷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廣東北邊。 第三次大遷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間,金元相繼入侵,宋高宗南渡,地這過程中,許多客家人幸均捲入保衛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戰爭。宋亡後,他們只好退往更偏遠的廣東東、北部。 第四次大遷徙在公元1645——1843年間,這次遷徙卻是康熙皇帝為了爭取南方的民心,賜給每個男子8兩銀子、婦女兒童4兩銀子,鼓勵客家人遷入四川、廣西及台灣。一向以客家人為榮的朱德同志的祖輩就是在這一次遷徙時,從韶關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遷徙是在1866年以後,發生於太平天國起義末期。由於太平天國的首領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國失敗後,許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壓力下,紛紛向理智偏遠的南方,甚至向東南亞等海外地區遷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500萬人。其中國內4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廣,較集中的是東南亞一帶,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內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其中客家人佔95%以上的純客縣50個,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地方是贛南、閩南和粵東北部。廣東的客家人有2000多萬,佔全省總人數近30%,其中純客縣15個。 河源作為東江流域的純客家地區,最早的客家先民來歷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後,為進一步開發嶺南,派屠睢、任囂、趙佗帶50萬兵卒駐守,還下令將數十萬名「罪人」發配到嶺南。趙佗先為龍川縣令,後為南越王。龍川的趙、韋、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進入龍川與當地土著族人雜居的中原人。但是,作為客家人大規模遷徙到河源地區的時間,卻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遷徙這一時期,即公元1127——1644年間。 河源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承傳著客家民系優秀的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廣東梅縣的山歌文化獨樹一幟。河源的東江客家菜則比較有特色。 【客家習俗】 客家人的習俗大致上包括全國性的傳統歲序節俗,地方性崇拜、禮節等。 主要節日 ☆春節:有拜年,游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月節:也即鬼節。 ☆中秋: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 ☆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過年」之說。 婚姻禮俗 說媒 過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歲以後就可托媒人說媒,介紹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說,也有女家請媒人先訪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兩家通過央媒說合,如雙方都有意,就約定時間「看妹子」。 寫庚帖 雙方同意後,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後,各請算命先生來「合八字」。如八字合得來,不會相沖相剋,就寫出庚貼(俗名婚單),各置於香案之上,如三天內無不祥之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貼送還女家)。 編紅單 也稱「開紅婚帖」,或叫講財禮。由男方父母,宗親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將男方要送給女家的財禮開具出來。紅單中有的還要寫上回婿禮品,如帽、銀花、衣服、鞋、襪等。開紅單過程中,雙方會討價還價,最後協商敲定。紅單開完後,男女雙方還要交換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後男方來人在女家吃完中飯回去。 定親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確定下來。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豬頭、魚、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場。吃完中飯後,女孩子要出來見面,稱男家父母為爸媽,兩家父母相互稱親家、親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時間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後,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親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幾人,不帶禮品,就是帶一點,男家也不敢接。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8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60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6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10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9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5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