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多少人口
㈠ 沈陽多少人口
沈陽常住人口9070093人。
沈陽,簡稱「沈」,古稱奉天、盛京,是遼寧省所轄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和沈陽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差異化培育和提升不同類型城市發展新動能」提出要成為高能級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先進裝備製造基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姓氏:
沈陽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漢族是一個世界性的民族,從建城(後塍)開始就定居在沈陽。滿族、朝鮮族、回族、錫伯族和蒙古族是主要的少數民族。沈陽是滿清王朝的發源地。自1625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將後金都城由遼陽遷至沈陽,大量滿族人在沈陽居住。
朝鮮族是二戰期間被日本強行從朝鮮半島遷走的移民。他們通過吉林、遼寧的其他市縣陸續轉移到沈陽,主要聚集在沈陽西塔地區。早在元朝的蒙古,回族的祖先就生活在沈陽。他們在明末清初從關中遷來,形成了一個小的聚集區。後來大多從內蒙古、阜新、朝陽等地遷到沈陽。
//www.smilingsouls.net/img_3c6d55fbb2fb43161178e6e832a4462309f7d33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㈡ 沈陽市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沈陽市人口總數: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沈陽市常住人口為9070093人。
沈陽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657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8%。
沈陽
簡稱「沈」,古稱奉天、盛京,是遼寧省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沈陽都市圈核心城市,在《差異化培育提升不同類型城市發展新動能》中被列為打造成為高能級的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市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286萬平方千米。
沈陽地處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遼寧省中部。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沈陽聯勤保障中心駐所,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一帶一路向東北亞、東南亞延伸的重要節點。沈陽是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的中心。
㈢ 沈姓人口數量
至2007年,中國沈姓近600萬人,佔中國總人口的0.5%,排列第37位。
沈氏最早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之間。春秋戰國時期,逃至楚國的沈氏族人,仕楚為左司馬,並世襲此官,長期居於葉邑(今河南葉縣)。
先秦時,沈姓主要活動於河南、湖北地區,在山西、安徽、陝西、甘肅、四川等地也有沈氏的足跡。
人口分布
在近600年期間,沈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區別,向北、中、南的回遷十分強勁,這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沈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沈姓是江浙地區最常見的姓氏之一。
在蘇浙皖、閩台、山東東南部、河南東南角、湖北東部、江西大部、廣東東部、雲貴大部、廣西西北部、黑吉東段、內蒙古東北,沈姓占當地人比例在0.39%以上,中心地區達到2.3%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9%,居住了大約66.3%的沈姓人群。
㈣ 沈陽市有多少區、縣,有多少萬人口
沈陽市共轄13個縣級行政區,包括10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2個縣。沈陽市人民政府駐渾南區沈中大街206-3號。2019年末,常住人口831.6萬人,城鎮人口673.6萬人。
沈陽,區位優勢明顯,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城際鐵路網密集,擁有東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航空港。與周邊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遼陽、鐵嶺、阜新等七城市構成的沈陽經濟區,資源豐富、經濟互補,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4)沈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沈陽,發展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是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全國工業名城,已形成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建築、農產品深加工、化工、鋼鐵及有色金屬深加工等優勢產業,為國家級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金融業發展迅速,全市金融及金融服務機構達726家,已成為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科研力量和人才資源豐富,現有44所普通高校、28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
沈陽,對外交往活躍,已同188個國家和地區實現經貿往來,與13個國家的18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與21個國家63個城市結為友好合作城市,已開通國際航線59條,美國通用、德國寶馬、法國米其林等87家世界500強企業已在沈陽設立企業152家。
沈陽,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示範區,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生態宜居之都,全力推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2019年2月28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正式命名沈陽市為「國家衛生城市」。
㈤ 東北三省有多少人口
東三省2021年人口為9852萬。接近1億人,遼寧4259萬、吉林省2407萬、黑龍江3185萬,東北三省人口排名前四的城市為東北四市,哈爾濱人口最多,1000.99萬。
其次是長春和沈陽,沈陽因為沈撫單列,902萬的數是不包含其中的,沈陽人口大概為910萬,長春市人口為906.7萬,大連市為745.1萬。
東北三省的歷史沿革
明代以來東北有「關東」之稱,清代有「東三省」之稱。1907年奉天、吉林、黑龍江設省之前,雖然是將軍轄地,但「東三省」就已經是清朝對這一片區域的通稱。比如《清高宗實錄》中記載:定簡放東三省副都統城守尉例。
論盛京(遼寧省)、吉林、黑龍江等處,向因風俗淳樸,地方寧謐,是以三省旗員皆放本處之人,即副都統、城守尉大員亦有簡放本處者」例嘉慶《大清會典》中明確指出:「留都曰盛京,其北曰吉林,又北曰黑龍江,是為東三省。
㈥ 全國沈姓的人口數量
570多萬。
沈姓主要源出於嬴姓、姒姓、姬姓和羋姓。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至2007年,中國沈姓近600萬人,佔中國總人口的0.5%,排列第37位。
歷史名人有沈括、沈約、沈萬三、沈葆楨、沈雁冰(茅盾)等。
沈姓分布: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沈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
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兩省,大約占沈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上海、安徽、河南、廣東、湖北、貴州、山東,這七省市又集中了37%。
江蘇為當代沈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沈姓總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向外散射的分布狀。
㈦ 全國沈姓有多少人口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以下是我個人見解,希望可以幫到你:
宋朝時期,沈姓大約有33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3%,為宋朝第五十四位姓氏。沈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約佔全國沈姓總人口的33%。沈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江蘇和河南,這四省沈姓大約佔全國沈姓總人口的72%,其次分布於湖南、安徽、河北,這三省的沈姓又集中了19%。全國形成了江浙贛、河南的南北兩大塊沈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沈姓大約有95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03%,為明朝第十八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沈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快得多。沈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和江蘇兩省,大約占沈姓總人口的78%,其次分布於安徽、山東、江西、福建、湖北,這五省的沈姓又集中了14%。浙江仍為沈姓第一大省,約占沈姓總人口的57%。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和南方地區遷移,尤其向浙江集中。全國重新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向四周散發的分布形狀。後有小部分遷往台灣和海外。
當代沈姓的人口已達570多萬,排在全國第四十九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8%。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沈姓人口由95萬激增到470萬,增長了6.3倍,沈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沈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兩省,大約占沈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上海、安徽、河南、廣東、湖北、貴州、山東,這七省市又集中了37%。江蘇為當代沈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沈姓總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向外散射的分布狀。
在近600年期間,沈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區別,向北、中、南的回遷十分強勁,這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沈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沈姓是江浙地區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在蘇浙皖、閩台、山東東南部、河南東南角、湖北東部、江西大部、廣東東部、雲貴大部、廣西西北部、黑吉東段、內蒙古東北,沈姓占當地人比例在0.39%以上,中心地區達到2.3%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9%,居住了大約66.3%的沈姓人群。在粵桂大部、湖南、江西西南、貴州北部、重慶南部、四川大部、湖北中部、河南東部、山東中部、青海東部、甘肅中部、遼寧東部、黑吉中西段、內蒙古東部,沈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6%一o.39%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8.4%,居住了大約20.3%以上的沈姓人群。
望採納,十分感謝。
㈧ 2020年沈陽人口總人數口多少
2020年12月末:
1、市區人口
市區人口為620.2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81.4%。在全市13個區、縣(市)中,鐵西區人口最多,為101.1萬人。康平縣人口最少,為33.7萬人。
2、從性別結構看
全市戶籍總人口中,男性為374.1萬人,佔全部人口的49.1%,女性為388.1萬人,佔全部人口的50.9%。性別比為96.4。
3、從年齡結構看
全市戶籍總人口中,0-17歲人口為104.0萬人,占總人口的13.64%;18-34歲人口為142.8萬人,占總人口的18.73%;35-59歲人口為314.6萬人,占總人口的41.28%;60歲及以上人口為200.8萬人,占總人口的26.35%。
4、從城鄉結構看
全市戶籍人口中,城鎮人口549.5萬人,鄉村人口212.7萬人。城鎮化率為72.09%,比上年同期上升0.65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8)沈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沈陽位於遼河平原中部,東部為遼東丘陵山地,北部為遼北丘陵,地勢向西、南逐漸開闊平展,由山前沖洪積過渡為大片沖積平原。地形由北東向南西,兩側向中部傾斜。
最高處是沈北新區馬剛鄉老石溝的石人山,海拔441米;最低處為遼中區於家房的前左家村,海拔5米。皇姑區、和平區和瀋河區的地勢,略有起伏,高度在41.45米之間。
沈陽東陵區多為丘陵山地;沈北新區北部有些丘陵山地,往南逐漸平坦;蘇家屯區除南部有些丘陵山地外,大部分地區同於洪區一樣,都是沖積平原。
新民市、遼中區的大部分地區為遼河、渾河沖積平原,有少許沼澤地和沙丘,新民市北部散存一些丘陵。全市低山丘陵的面積為1020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12%。山前沖洪積傾斜平原分布於東部山區的西坡,向西南漸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