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每年投入多少錢
㈠ 國足一年的經費是多少,國家花納稅人的錢讓國足訓練
2017年足協公布的:今年中國足協(含福特寶公司)總體收入預算目標7.8億元,各項費用、稅金及附加預算支出6.7億元,較去年增長45%,其中各級國家隊費用預算1.86億元,青少年培養及賽事發展費用預算1.21億元,女足賽事及發展費用預算6400萬元。
這個回答你相信嗎,如果不相信,你也可以跟大多數網友一起說國足浪費納稅人錢
㈡ 中國足球隊一年的經費是多少啊
體壇周報上登過,原本預算是2000多萬,但是由於聯賽方面的問題,(中國足協是把用於聯賽的錢拿來搞國家隊的,體育總局的播款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到最後實際上是800多萬,這800多萬還包括了女足,以及青年隊和國奧,國少隊的經費
㈢ 經常看足球的你,知道足協是怎麼賺錢的嗎
看似足協平常只是組織比賽,但其實它可是一個暴利行業,那麼它究竟是如何賺錢的呢?
1.足球產業的年生產工總值,達到了5000億美金,佔到了整個體育行業總產值的40%,是世界第17大經濟體。
2.國際足聯是世界上最大的非營利性組織,同時也是世界上最賺錢的體育機構,在2018年世界盃的收入超過50億美金。
賽事版權
①世界盃中,國際足聯至少會和700多家媒體簽訂轉播權協議,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國際足聯的收入是48億美金,其中轉播權佔比50%。
②2002和2006年世界盃,央視向國際足聯購買中國大陸地區轉播權花費了2400萬美元;2010和2014年世界盃,價格上漲到了1.15億美金;2018年世界盃央視大概花費了3億美金。
③央視的收益渠道:分銷播放版權、投放廣告。世界盃期間CCTV整體收視率將上漲13%左右。
贊助商(大約能帶來20億美金收入)
①第一級贊助商:6-8個合作夥伴。許可權:可以出現在世界盃各項賽事中,屬於長期合作關系。
②第二級贊助商:6-8個世界盃贊助商。特權:有部分票務和賽事接待的特權。
③第三級贊助商:不超過20個區域贊助商。特權:能在指定地區進行世界盃相關品牌營銷。
中國贊助商有第一級的萬達,第二級的vivo、蒙牛、海信,第三級的雅迪。這5個贊助商合起來總共有超過3億美金贊助費支付給國際足聯。
比賽門票
共有4檔門票,最低人民幣690元,最高7200元。2018年世界盃門票共計5億美元左右。
4.其他衍生效應:啤酒、酒吧、運動、服裝、旅遊等產業。
①天貓中5月啤酒銷量激增,其中有一天,有5萬人購買了總共130萬瓶啤酒。
②攜程中購買飛往莫斯科、聖彼得堡等主要城市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加了400%,機票價格同比上漲了13%,人均花費超過3600元。
③俄羅斯當地政府為了拉動消費推出了世界盃期間針對中國等多國的入境免簽、購物免稅和球迷專列火車。
④我國A股創立以來,6屆世界盃股市下降。其中比賽期間上證指數下跌了4次、深圳成交指數下跌了5次、創業板2次全部下跌(因為大家都把時間花在熬夜看球而不是炒股上面了)。
來自我的每天聽見吳曉波筆記(吳曉波——50億美金看場球?世界盃可不僅是啤酒和狂歡)
㈣ 中國足球,國家在這20年裡花了多少錢
我們國家沒花多少錢,花錢的是各個俱樂部的老闆們,這些錢大部分都是用在買球員的各種花費以及球員的工資,這些錢才是天文數字。為什麼說國家沒怎麼花錢,首先俱樂部的各種開支和國家沒有關系,這些都是俱樂部老闆們負責,然後職業化後,原本舉國體制下的體校青訓也轉交給了各個俱樂部進行自負盈虧,國家不再負責足球青訓了,所以職業化之前我國足球都是專業隊,這些都是國家負責花錢培養,職業化之後國家就不需要花錢了,而國外職業足球也是如此,但國外實行的是全民體育,造免費球場,足球除了職業化青訓外還有校園足球青訓,而這些都是國家負責的,這些都是國家需要花錢的,但可惜這些體制在我國根本就不能實行,我國實行的是舉國體制,全民體育只是一個口號而已,就像喊了幾十年了應試教育要改素質教育一樣,基本不會實現,而校園足球受制於教育制度限制,早在90年代就壽終正寢了,所以說你不要以為我國政府在足球上投了重金,實際情況是我們國家根本就不重視足球。
㈤ 國家每年給體育總局多少錢總局給足協,籃協分別多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是中國古人對物質獎勵的巨大激勵作用作出的精闢概括。為刺激自己的運動員在四年一度的奧運盛會上為國家爭取榮譽,大多數國家都出台了重獎政策,有的多達千萬元。此外,許多國家政要親自為運動員壯行,以提高運動員的士氣。下面就來看看這些國家是如何使用物質與精神獎勵手段的。
中國金牌獎金高於2004年
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國家直接撥款的奧運專項獎金總額是3133萬元人民幣,其中金牌獎20萬元,銀牌獎15萬元,銅牌獎8萬元。北京奧運會的賞金還沒正式公布,但有國家體育總局人士透露,北京奧運國家獎勵獎金額度肯定超過雅典奧運會,在制定新的獎勵政策時將改變過去的單一獎金制,可能會借鑒韓國的終身特殊津貼制。除了國家體育總局給的獎金,奪牌的中國選手還能從所在各級地方政府拿到獎金。
另外,我國台灣地區也有獎勵規定:(註:本版提及幣種都換算成人民幣)金牌為300萬元,銀牌是175萬元,銅牌是125萬元,第四名是75萬元,第五第六名都是37萬元。中國香港隊的獎勵計劃是:個人項目的金牌87萬元,銀牌66萬元,銅牌22萬元;團體項目的金牌123萬元人民幣,銀牌105萬元,銅牌44萬元。
此外,一些企業還會給奪牌的運動員提供贊助獎金,這個數字往往是官方獎金的很多倍。例如,香港鴻達國際集團為我國馬術選手華天奪金後開出的價碼,是1000萬元。也就是說,如果華天能在香港獲得北京奧運會馬術三項賽的金牌,那麼將獲得1000萬元獎金。到目前為止,這筆獎金的數目高居榜首。
華天今年才18歲,他出生在英國,是中英混血兒,為了參加北京奧運會而放棄了英國國籍加入中國籍,加入中國馬術國家隊。他是本屆奧運會最年輕的騎手,也是國際馬聯最年輕的四星級騎手,更是參加馬術三項賽的第一位中國人。
排名第二的天價獎金是680萬元,是國際著名泳衣品牌「速比濤」給美國「泳壇神童」菲爾普斯開出的,速比濤也是美國游泳隊的正式贊助商。菲爾普斯今年狀態極佳,他將要在北京參加8場決賽(5個單項、3個接力),他想創造史無前例的8枚金牌的神話,從而打破他的同胞馬克·施皮茨在1972年奧運會上獲得7枚金牌的記錄,那樣的話,他將獲得「速比濤」為他開出的680萬元獎金。
美國政府一毛不拔
作為世界頭號體育強國,美國一直是奧運奪金大戶,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起,美國獲獎運動員就開始獲得獎金。與自己頭號體育大國的地位不太相稱的是,本次奧運會美國奧委會出手並不大方:金牌只能獲得17萬元人民幣,銀牌為10 萬元,銅牌為7萬元。實際上,運動員要發財還是得靠贊助商,贊助商出手要闊綽得多。
美國奧委會新聞經理凱文·紐安多夫說,美國政府對奧運會上獲得獎牌的選手沒有任何獎勵,上面所說的獎金來自美國奧委會,因為美國奧委會是民間組織,不是政府機構,所以美國奧委會的獎金不是來自納稅人的錢,而是來自贊助商。贊助商在美國體育界可謂不惜血本,由此可見美國體育產業的發達程度。
不過,政府不給錢不代表不重視。美國總統布希7月21日在白宮接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代表,8月8日布希還要出席奧運會開幕式,這對美國運動員的精神鼓勵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進入21世紀,僅有21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異軍突起,連續在兩屆奧運會上名列獎牌榜第四名。但本屆澳大利亞奧委會為自己訂立的目標似乎很低調:獎牌榜不要跌出前七名。為鼓勵自己的運動員,澳大利亞奧委會為金銀銅牌選手分別開出了13.5萬、9萬和4.5萬元人民幣的獎勵。早在6月,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就親自參加了奧運選手出征前的聚會,而且告訴運動員們他要出席8月8日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親自為澳大利亞選手吶喊助威。
俄羅斯奧運獎金要翻番
和布希的做法類似,俄總統梅德韋傑夫7月29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為俄羅斯代表團舉行壯行儀式,總理普京已確定參加奧運會開幕式。
俄羅斯奧委會自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以來,對金牌、銀牌和銅牌的獎勵分別為34萬元、14萬元和7萬元。為鼓勵俄羅斯運動員取得好成績,俄總理普京日前已決定大幅度提高聯邦政府獎金:金牌為100萬元,銀牌為60萬元,銅牌為40萬元。
俄羅斯奧委會新聞發言人表示,1996年,34萬元在莫斯科還能買到一套公寓,而現在連輛好點的汽車都買不起,因此提高獎金勢在必行。除了政府獎勵,所有獲得金牌的俄羅斯運動員,還將從各種體育基金會和贊助商那裡獲得不菲的收入,此外俄地方政府也將對本地區的運動員給予獎勵,獎勵形式包括房子、車和現金。
例如伏爾加格勒州政府開出的清單就是——金牌55.5萬元、銀牌49.6萬元、銅牌43.8萬元。此外,2005 年7月27日在普京倡議下成立的「支持俄羅斯奧運健兒」基金會也准備有所表示。據悉,2006年都靈冬奧會的金牌得主,每月都能從該基金會領到4.38萬元的補貼,如今這個補貼的水平還准備提高。
據俄媒體透露,其他獨聯體國家對本國奧運獲獎選手的獎勵標准也不低,其中最高是哈薩克,其標准為金牌171 萬元人民幣、銀牌102萬元、銅牌51萬元。
法國:殘奧和夏奧同金同酬
日本、德國、法國、韓國和英國在雅典奧運會上,也都是獎牌榜前十名的國家,這些國家除韓國外,都是G8成員。但這些富國在懸賞時並非一擲千金。
比如,日本政府對獲獎選手的獎勵就不高,本屆奧運遵循雅典奧運的老規矩,金銀銅牌得主分別只有19萬元、12.5 萬元和6.3萬元。
但日本獎勵政策也有其特色——獎勵的面很廣,連獲得第八名的運動員也能拿到6萬元獎勵。日本體育組織更捨得投入,日本田徑協會7月9日宣布,在田徑比賽中奪金的日本選手將獲63.5萬元,奪銀是38萬元,奪銅是25.4萬元。
歷史上,德國曾長期占據奧運會第二集團的第一位置,在雅典奧運會之前,德國一直是中國爭奪金牌榜第三位的最大勁敵。7月26日,德國總統科勒在總統府為德國健兒壯行。德國和4年前一樣,各項目的冠亞季軍將分別從體育資助基金會獲取16萬元、10.6萬元和8萬元獎金。在不久前的歐洲足球錦標賽(歐洲杯)上,在德國隊打入決賽後,德國足協宣布將給德國隊23名球員每人160萬元的重獎。也就是說,德國在奧運會奪金的運動員只能拿到德國國足球員的1/10,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法國對奪取金銀銅牌開出的賞格是53萬元、21萬元和13.8萬元,其中金牌的獎金比雅典奧運會時多了10萬元。據法國奧委會新聞處索利亞女士說,法國將從北京奧運會起,對獲獎的奧運會選手和殘奧會選手實施同等獎勵,這在法國的奧運史上尚屬首次。
韓國曾在雅典奧運會上名列獎牌榜第九,本次韓國政府提高了給奪金運動員的獎勵,達到34萬元人民幣,比雅典奧運會多出一倍多。而培養出金牌運動員的教練員由於居功至偉,可以獲得54.4萬元人民幣的獎勵。教練員的獎金高出運動員,這也凸顯出韓國文化的特色。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5日報道,對奧運選手的獎勵一直非常「吝嗇」的英國競技體育協會宣布,將為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選手每人提供26.8萬元的獎金。和此前的英國一樣「吝嗇」的國家還有紐西蘭、瑞典和挪威。當然,這些國家奪取獎牌的運動員可從贊助商和廣告商那裡,獲取比較豐厚的獎勵。
與體育大國相比,許多體育「小國」為在北京奧運會上取得突破,開出了比體育大國更高的賞格。一些亞洲國家的獎金支付方式很特別,還考慮到運動員退役後的發展問題。
奧運史上最高的官方獎金是新加坡政府在本次奧運會上開出的,奪金是530萬元,奪銀是265萬元,奪銅是132 萬元。這么多年,該國選手只在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得過一枚舉重銀牌,為取得金牌零的突破,新加坡政府可謂不惜血本。
泰國懸賞的價碼也不低,奪金是213萬元,奪銀是129萬元,奪銅是85萬元。
與別國不同的是,這些獎金有一半是「分期付款」,20年內付清。泰國奧委會成員差龍認為,這完全是出於對運動員這個特殊群體的長期考慮。因為泰國運動員多數出身貧寒,他們的知識結構也不完整,沒多少人會理財。
菲律賓的奧運金牌運動員除了能拿到228萬元,還將獲得大學的獎學金、免費的醫療保險以及額外的養老金。
馬來西亞也有大手筆。馬來西亞政府決定,冠軍獎勵212萬元,亞軍獎勵64萬元,季軍獎勵21萬元。此外,政府還把奧運會獎牌得主每月的養老金標准也相應提高,金牌得主每月將得到6200元至10400元的補貼。
作為上屆的東道主,希臘對獎牌也很重視。該國奧委會宣布,在北京奧運會奪金將獲獎200萬元,奪銀獲獎138 萬元,奪銅獲獎32萬元。
此外,獎牌得主在退役後還可獲得一份政府公務員的工作,連運動員的出路都安排好了,確實周到。
羅馬尼亞總統伯塞斯庫參加了該國奧運代表團誓師大會,並表示將親自到北京為他們加油。羅馬尼亞為自己的奪金選手拍出的獎金是68萬元。
越南朝鮮古巴更重精神獎勵
和新、馬、泰等國相比,越南雖然也是東南亞國家,雖然以往戰績也很一般(只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獲得一枚跆拳道銀牌),但該國開出的獎金不高。金、銀、銅牌的國家獎勵分別為3.4萬元、2萬元和1.7萬元,破奧運會紀錄者才能拿到5萬元獎金。
朝鮮奪牌運動員的獎金現在還沒公布,但根據以往慣例,朝鮮運動員若能獲得獎牌,將獲得英雄般的待遇,甚至獲得公寓,並得到朝鮮的國家公職。例如,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年僅16歲的朝鮮姑娘桂順姬獲得奧運柔道冠軍,她凱旋時,有數十萬市民在平壤夾道歡迎,朝鮮政府還授予她代表最高榮譽的「金日成獎」及「勞動英雄」獎章,這些榮譽在朝鮮的分量是外人很難想像的。
古巴堪稱發展中國家中的體育巨人,在過去12屆奧運會中共拿到65枚金牌,曾10次躋身金牌榜前十名,但古巴奧運選手的獎金數額同樣神秘。個別古巴運動員被問及此事時,只是回答「不多」。但男子110米跨欄選手羅伯斯(中國選手劉翔的勁敵)道出了奪取奧運冠軍的幸福所在:「只有拿到奧運會的獎牌,整個國家才會把你當作國家英雄。」
㈥ 國家每年給足協的撥款
您是問國家每年給足協的撥款有多少嗎?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顯示,國家每年給足協的撥款有5600萬元。新華社廣州2012年11月8日電(記者公兵王浩明):從明年起,國家體育總局每年對校園足球的撥款將從4000萬元增至5600萬元。所以國家每年給足協的撥款有5600萬元。
㈦ 國足一年幾個億費用誰出
中國足協出 足協每年的收入來源不少,會費、注冊費、比賽收入、比賽分成、電視轉播權收入、贊助商廣告收入、足球彩票收入等等。2015年以前,還有一項收入是球員轉會管理費,球員轉會俱樂部必須要向國家足協和地方足協各交納5%管理費,國際足聯統計僅2014年中國足協的轉會費收入就高達6700萬美元之多。
㈧ 足協請外教一年幾千萬,能不能把這筆錢投入到青少年足球場地建設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晏子認為,足協請一名外教花幾千萬元,我們不能把這幾千萬元省出來投入到青少年足球場地建設上來。理由如下:
請外教和搞足球場建設並不矛盾
足協聘請外教,他只在傳遞先進的戰術理念,培養球員,提升球員的能力,進而提升各級國家隊的成績。從實際的效果看,我們確實也需要外教。
國足原義大利籍主教練里皮
青少年足球場建設,它屬於發展足球的硬體建設。更好的場地條件及設施,有利於開展足球運動。
但是無論是在請外教還是搞足球場建設,它們都是為了促進中國足球發展,且兩者在同一軌道上前行,它們的重要性各有不同,並且不可偏廢,它們之間也不存在矛盾問題。所以,外教也要請,同時足球場建設也要搞。
把請外教的錢省下來,搞足球場建設沒有意義
在中國足球的發展進程中,把聘請外教所花費的錢節省下來,投入到足球場建設當中,沒有意義。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中國足球發展的這些年,其實是不差錢的。另外一方面,足球場的建設成本之高,不是少請一兩個外籍教練,節省下來的錢能夠搞定的,所以那些建議將請外教的錢節省下來,修建球場的人,似乎有些天真和異想天開。
建足球和請外教不矛盾
發展中國足球,我們需要做好各自應作的事情,用節省的辦法來搞很難奏效
中國足球發展不前的原因,主要還是人的問題。我們沒有強力的球員,我們的球員在對足球的理解和認識上存在不足,我們的管理模式,足球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中國足球青訓一定要搞上去
發展中國足球千頭萬緒,它其實也不是聘請一兩個外教,或者多修一兩個球場就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外教還得繼續請,球場還要根據實際繼續建,各干各的,各司其職,一個也不能偏廢。
(葉晏慈)
給老夫一千萬,能帶出來個亞洲一流。
五千萬,能帶出個亞洲冠軍
一億,從2026以後,進世界盃如探囊取物。
一年一億:永遠保持
但老夫必須說了算。足協不可胡攪蠻纏
我覺得在中國踢球的地方真的很少,我們去踢球都花錢租場200塊一晚。我們小時候踢球我們這還有一個開放 體育 場的後來開發了就再沒免費球場了。希望國家投訴多點免費球場給大家踢球,籃球場都那麼多開放性的了,為什麼小型足球場就不能呢?
不能,絕對不能。
本人有以下幾點供參考:
1、如不花幾千萬請外教怎會顯得我們足協有作為了?怎麼會顯得我們足協在工作?
答案是:不是我們足協不工作,一切都是外教執教水平不行,也不是我們足協不作為,一切都是外教太能「矇混」了。他們在歐洲或南美洲雖有執教佳績,我們足協也考察了,但最終還是不符合我國國情,這些外教到了我國就水土不服了。
2、如不花幾千萬請外教怎會顯得我們足協在為國足「嘔心瀝血」?
答案是:你們看我們足協多努力呀,為了國足我們請了國際名帥里皮、佩蘭、米盧等等。難耐唉--不是我們足協不努力確實是……
3、如不花幾千萬請外教,那那麼多錢干什麼用?揣入自己的腰包?
答案是:這么多錢不能留在足協賬戶上,得用掉,怎麼用得找個理由啊。就算揣入腰包也不能像謝亞龍那樣啊。
4、不能建球場,絕對不能建。
答案是:如果建了怎麼收費?白給青少年用?那是不可能的。再說了建好後被大媽們佔領了用來跳廣場舞怎麼辦?如果大媽們和青少年為了場地發生搶奪事件,甚至出現傷人事件怎麼辦?所以不能建球場。還是讓我們足協努力「嘔心瀝血」的「作為」吧,為了國足的明天繼續花幾千萬請外教吧,反正這錢也不是自己的,花著也不心疼。
沒必要擔心這樣的事情,因為根本不會投入的!現在有多少孩子去踢球?家長這道坎就過不去,現在很多家長寧可讓孩子在家打 游戲 ,都不會讓孩子去運動!真正去踢球的,反而是一些三四十歲的人
這個就像你家小孩上學一樣,你為什麼要削尖腦袋送孩子去重點學校?因為人家學校老師學歷高能力強,都是教育系統的尖兵。所以呢足球也一樣,為什麼請幾千萬的外教?因為有能力值這個錢,當然了也會碰到水貨。
小孩子上小學, 體育 課踢足球,放學後到社區免費球場繼續踢足球,每天堅持熟能生巧,國際球星和過去的國足知名球員也是這么走出來的,每年為學校和居民社區增補建球場,這是一項大的工程,資金來源,拆迀,施工等,需要十年,二十年連續時間才能將城市的學校和居民社區的球場配建好。到時居民出家門步行隨時就能踢會足球兒。
有足球場,關鍵是有更多人願意去踢球,有更多的家長,學校同意孩子踢球。。。
錢用到哪裡都需要先進的制度建設以及合理且深入的多方監管,但是制度的缺失短時間難以得到改善,所以此文的建議看起來是個偽命題,因為在當前管理制度下,這個錢用到哪裡都可能造成極大的浪費,並且不必有人為此承擔實際責任。足協選帥的投入和產出已經很好的闡釋了如上的假設。既然已經積重難反,那不如一爛到底,期待著涅磐重生吧!
足協要是能幹點專業的事中國足球也不至於總是這么沒落,光干點治標不治本的事
㈨ 中國每年投入給國足多少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經歷了2008年的蕭條後,中國足球在今年將面臨極度深寒的經濟危機,據體壇周報報道,今年作為足協最大業務部的聯賽部預算只有65萬。此外,男足國家隊09年的預算大約只有265萬,倫敦奧運國奧隊只有130萬左右,女足國家隊大約180萬……三項加起來約595萬,不足600萬。 而在此之前,中男、女足國家隊和國奧隊,總預算有過高達1800W,去年男足國家隊征戰世界盃預賽所消耗的經費就高達1000萬。
㈩ 國家 給男足投了多少錢
知道中國足球隊為了小組墊底,花掉了多少人民幣嗎?你不要驚詫:足足1350萬人民幣!
為了這次小組賽,國足先後四次出訪打熱身賽,機票、住宿、伙食、球員補助以及日常開支,就用去232萬。
為了這次小組賽,為鄭智、邵佳一、孫繼海三名海歸球員支付來回機票和巨額補助為:17萬元。
為了這次小組賽,為杜伊為首的教練組,支付美元達130萬,合人民幣910萬。
為了這次小組賽,球員集訓期間,包括工作人員,合計36人,每人每天伙食費達到400元,住宿費達到280元。一共62天,這筆支出共計150多萬元。
為了這次小組賽,中國足協有關和無關的工作人員,在國足備戰期間,每人的待遇與國足一視同仁,共花費人民幣21萬元。
為了這次小組賽,三個客場共花去人民幣11萬元人民幣(函客場去澳大利亞的費用)。
中國男足,投入與產出成為了負數,這本來就在球迷的意料之中。但巨額赤字的出現,使我們看到了另外一面:中國足協,中國體育界的首富,實在不珍惜納稅者的汗水。他們揮霍,全然忘記抗震救災。按照1350萬元數據,可以在災區新建10所希望小學,可以讓12,000名孩子重返校園。
當然,我並不提倡簡單的類比,但是,國足們讓國人的失望,不得不時認為1350萬元人民幣的流失,痛心疾首!
我們懇請:贊助商們,把你們的錢投向汶川地震災區!
我們呼籲:幼稚的年輕球迷們,把你們看國足的門票錢,捐獻給災區!
我們要求:體育總局派出審計組,先內部審計,在上報國家審計總局,掂掂1350萬元的含金
道聽途說,不知道是這是假,不過網路國足吧權威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