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中國人吃面條多少年

中國人吃面條多少年

發布時間: 2022-11-28 19:36:20

1. 面條的歷史

面條是我國最常見的傳統麵食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馳名世界。據史料記載,最早的面條可追溯到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東漢。在東漢<四民月令>一書中載有「........立秋勿食煮餅及水溲餅」之語,據考證「水溲餅」、「煮餅」是中國面條的先河。魏晉時稱「湯餅」。南北朝時稱「水引餅」或「水引面」。漢<釋名.釋飲食>載有:「蒸餅、湯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九穀考>中也有「釋名之索餅,即今之索麵,西北稱扯(抻)面」;<素食說略>中有「面條,古名索餅,一名湯餅,索餅言其形,湯餅言其食法也。」做法是用手將面團搓成筷子粗細,再水浸,食用前用手捻成如韭菜葉樣子,入沸水煮熟,類似寬面條;或稱「餺飥」,在<齊民要術>中記載做法:用手搓成手指長,用水浸,下鍋時用手捻薄,再用沸水煮熟,這種方式很像山西的「搓面」與「揪片」。

中國人吃面的習慣由來已,久古人甚至將面條叫「飯」,而大米、小米做的飯則叫做「米飯」以區之。吃面不僅用於困腹,也有民俗禮儀的意義,例如常用來祝福新生嬰兒長命百歲,中國人過生日往往也少不了吃面條,因此面條又稱長壽面,因為面條又長又薄(薄的意思是瘦,而瘦則與壽同音),故生日吃長壽面成為習俗,而長壽面就是我們俗稱的面條或壽面。
悠久的吃面歷史當然也吃出了各種的製作花樣,發展出桿、抻、切、削、揪、壓、搓、撥、捻、剔、溜等等的製法,以及蒸、煮、炒、煎、炸、燴、鹵、拌、烙、烤等的調製法,而演變成各地的風味面條,如北京的打鹵面、上海的陽春面、山東的伊府麵、山西的刀削麵、陜西的臊子面、四川的擔擔面、湖北的熱乾面、福建的八寶面、廣東的蝦蓉面、貴州的太師面、甘肅的清湯牛肉麵、岐山的臊子面、三原的疙瘩面、韓城的大刀面、西安的箸頭面、菠菜面等等,有細如絲線的面條,也有寬如腰帶的面條,形式不可勝數。

面條名稱除上述之水溲麵、煮餅、湯餅、水引、餺飥外,尚有唐代流行的冷淘、溫淘等,這些稱謂就是現代的涼面或水煮麵條。在<唐會要.光錄寺>中載有「宮廷中到冬天要造『湯餅』,夏天要做『冷淘』」,就是將面條煮熟後過冷水再吃的一種面,與北方人的「過水面」相同;宋朝時,面條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已有「面條」的名詞,形狀為長條,花樣多,如素麵、煎麵、雞絲面、三鮮面、銀絲冷淘、菜面等;元代時「乾(掛)面條」問世了,在<飲膳正要>中載有「春盤面」、「山葯面」、「羊皮面」、「秀禿麻面」等二十多種。明清時又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如北京的「炸醬面」、揚州的「裙帶面」、福建的「八珍面」等等。

2. 秦始皇為啥吃不上西紅柿炒雞蛋中國人先吃米還是先吃面呢

一,西紅柿是舶來品,在那個年代西紅柿種植還沒引進國內,因此,秦始皇就吃不上西紅柿炒雞蛋。


直到東漢時期才有了中國麥粉面條的雛形,當時統稱為餅,因面條要在「湯」中煮熟,所以又叫湯餅。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

到了宋元之際,飲食市場上的面條品種已經達10種之多了,甚至還出現了最早的「掛面」。

至明清,面條的品種更為繁多、五花八門,出現了抻面、拉麵、刀削麵、擔擔面、伊府麵、炸醬面、熱乾麵……

除了面條之外,東漢人民也能吃上饅頭,因為這個時候發酵技術已經普遍運用於麵食製作當中。最初的饅頭雖然外形也是光滑呈半球形隆起且由發酵面團製作,但與今天的饅頭不同的是,它可能是有餡的。大概在明清時期,才出現了實心饅頭,成為今天北方主食饅頭的直接來源.

3. 中國人過生日吃面條始於多少年前

據說,西漢時漢武帝跟文武百官閑聊天,他說:「《相書》上講,人中(人的上唇正中凹痕)長一寸,能活一百歲。」這時,侍中東方朔笑出了聲,大臣們都嗔怪他嘲笑皇上,太無禮了。東方朔辯解說:「我哪裡敢嘲笑陛下,我是笑彭祖的臉呀。『人中長一寸,能活一百歲』,彭祖活了八百歲,人中得長八寸長,大夥想想,那他的臉該有多長呀!」漢武帝和文武百官都被逗樂了。古人稱臉為面,臉長就叫「面長」。

人們想長壽,於是就流傳下來過生日吃面條的習俗。

4. 世界上最早有關面條的起源是在哪裡,有多久的歷史

最早關於面條的起源在中國,至今有近四千年的歷史。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在中國東漢年間已存記載,至今超過一千九百年。

最早的實物面條是由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發現的,他們在2002年10月14日在黃河上游、青海省民和縣喇家村進行地質考察時,在一處河漫灘沉積物地下3米處,發現了一個倒扣的碗。

碗中裝有黃色的面條,最長的有50厘米。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該物質的成分,發現這碗面條已經有約4000年歷史,使面條的歷史大大提前。

在不同朝代均有對面條之記載。由初期的東漢、魏晉南北朝、到後期唐宋元明清都有史料紀錄。但起初對面條之名稱卻不統一,除普遍水溲麵、煮餅、湯餅外,亦有稱水引餅、不託、餺飥等。「面條」一詞直到宋朝才正式通用。

「面條」為長條形,花樣卻多不勝數,什麼冷淘、溫淘、素麵、煎麵……皆屬「面條」;制面方法之多亦令人嘆為觀止,可擀、可削、可撥、可擦、可壓、可搓、可拉……

中華面條既屬經濟飽肚的主食,還可作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據史錄,很多達官貴人均喜吃面,並會以麵食招待貴賓。

中國唐朝,便有提到當時宮廷要求冬天要做「湯餅」;夏天則做「冷淘」。元代出現了可以長期保存的「掛面」;明代又出現了技藝高超的「抻面」。這些制面技藝的出現都為面條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清代最有意義的是「五香面」和「八珍面」的出現,而且在乾隆年間又出現了方便麵的前身:耐保存的油炸的「伊府麵」。其實中華麵食在清朝發展巳相當成熟且穏定,甚至各個地區均有其獨特風味,如中國五大名面:四川擔擔面、兩廣伊府麵、北方炸醬面、山西刀削麵及武漢熱乾麵。

(4)中國人吃面條多少年擴展閱讀

南北兩地之面條實有著天壤之別。南方的「面」指以麵粉製成的面條,以蛋面為主,用的並非雞蛋而是鴨蛋黃,面身幼、面質爽口彈牙。其中生面、乾麵皆有之。廣受歡迎的有細條乾麵及蝦子面。

北方的「面」則指以小麥磨成的粉,面條多不用蛋,用鹼水,加入鹼水能令面條變得容易消化,故面條成為北方人主要食糧之故。跟南方的相比,北方面條面較粗,面質軟滑柔韌。如果在北方如果說「要面」,老闆只會給予麵粉;而在南方,賣的則會是巳加工好的面條。

5. 中國最平常的主食麵條,究竟是從什麼時候發明的

一提起桂林大家的腦海中肯定會涌現出一句俗語“桂林山水甲天下”,眾所周知,桂林的自然美景是天下聞名的。其實,除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桂林的米粉也是它能夠吸引到眾多遊客的一大原因。桂林米粉不僅口感嫩滑爽口,各種口味類型應有盡有,而且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學會觀察、留心學習,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進步。相信下次你再去桂林,一定會品嘗一下當地的米粉,了解到它的歷史。

6. 文明密碼系列之: 一碗面條的前世今生

文明密碼系列之: 一碗面條的前世今生

文明密碼系列之

一碗面條的前世今生

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被日本人認為他們最偉大的發明(沒有之一)是什麼?方便麵!在日本,面條還被稱為「伊面」或者拉麵,這些名稱的來源是什麼?

每當有人對日本的表達溢美之詞,就會讓一些「抗日人士」感到不舒服,不過這次他們可以感到揚眉吐氣了,因為在1912年以前日本根本沒有面條,與此相反,中國人吃面條的歷史卻有將近4000年歷史了。通過考古發現,世界最早的面條是在青海發現的用粟米面製作的面條,因為當時小麥還沒有傳入中國,中國普遍食用「粟」也就是現在俗稱的小米。

小麥大約在戰國和秦左右由伊朗傳入中國,不過那時中國還沒有掌握磨麵粉的技術,因此烹調方法也是和粟米一樣,蒸成「麥飯」食用,口感並不好。麵粉的製作技術也是由西亞傳入中國,用小麥麵粉製作面條是在東漢時期由西域的一個少數民族發明的,只不過這個民族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里了,不過他們留下的面條卻生生不息了幾千年直至今日。

面條,是麵食的一個種類,它的演變也代表著整個麵食在中國以至東亞的變遷,要想了解這一過程,根本不用費力的去考古或者翻閱史書,僅僅從現在中國不同地域麵食的特點就可以梳理出基本的軌跡。

麵食在中國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是新疆,代表性的麵食是饢,一種用未完全發酵的麵粉烤制的面餅,可以說是最原始的麵食之一。也許是因為缺水的緣故,新疆人喜歡烤制麵食,也便於保存。

向東到了甘陝地區,就出現了與饢很接近的「鍋盔」不過它要比饢精細一些。可能這里水源豐富一些,面條就登場了,如:蘭州的牛肉拉麵、陝西BiangBiang面和臊子面,這些面條基本上都是手工製作,很少用到工具,面條外形也都比較寬大,因為最早的面條就是靠先人的一雙手捏制出來的,這一製作工藝一直保留到現在。

再向東到了河南和山西,就出現了山西刀削麵和河南板面,這些面條外形一樣寬大,但是要精細了許多,和西部面條最重要的不同是人們使用了「刀和擀麵杖」,工具製作的面條粉墨登場了。

再向東向南,就是河北的切面和南方的陽春面等等一些列的面條了,外形變得更加精細,工具化製作更加深入,品種也更加豐富

這就是一部面條的發展演變史:面條和麵食從中國西北逐漸傳播到東南內地,也就不斷的進化發展,因此留下一道清晰的軌跡。

溯本求源,面條被稱作面條是在宋朝以後,在這以前都被統稱為

「餅」。按照漢字釋義,餅就是麵粉用水「並」在一起形成的食物,因此從基本定義上,現在的餅和面條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應該統稱為「餅」。中國在漢唐就有將手工捏制的面片煮熟並伴以雞湯製作出的被稱作「湯餅」的食物,這也是湯面比較近的祖先。我們現在吃的各種形狀的「餅」應該被稱作「胡餅」也就是北方少數民族傳入的麵食,也就是「饢」和「鍋盔」的近親。

面條大發展的時期是明清,特別是清朝中葉,基本上形成了了現代面條的格局,最大的特點是面條開始在傳統上食用稻米中國南方地區大行其道。乾隆年間,曾任惠州知府及揚州太守等官的書法名家伊秉綬在位於寧化的家中宴客,廚師誤將煮熟的雞蛋面放入沸油鍋,只好撈起後佐以高湯上桌。由於賓客吃過後贊不絕口,這道菜就流傳了下來後來,稱伊府麵,伊面製作講究色型好,體質松而不散,浮而不實,吃起來爽滑甘美,是日本人製作的方便麵的藍本、公仔麵的始祖,也與現代的方便麵有相似之處,所以又被喻為方便麵的鼻祖。

到了1912年以後,中國的伊面、拉麵開始傳入日本,逐漸發展出了日本面條。1958年,清食品公司的創始人安藤百福結合了傳統的面條和拉麵,再加入一些食用油,經過脫水處理,變成了方便麵。其後,日清公司又逐步推出調料單獨包裝的方便麵,並於1971年增加了杯裝方便麵……

沒想到吧,一碗小小的面條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縱橫馳騁千萬里,穿越幾千年,這巨大的推動力就是我們祖先的聰明智慧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人類文明積淀的巨大成果。每當我們端起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的時候,心中難道不應該充滿對我們祖先的的敬畏和感激嗎?聯想到我們身邊其他的一些被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一張紙、一支筆、一粒米、一根蠟燭,都是經過了人類艱苦卓絕的努力和探索才發明出來的,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物支撐起了我們現代文明的基礎

人類文明在最近200年,特別是工業革命之後獲得了以往所沒有的快速發展,這一時期出現的蒸汽機、發電機、電影、電話、計算機、網路等發明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並受到了普遍的尊敬,而支撐這一切的平凡的東西卻被人們覺得想當然而被漸漸遺忘了,這是數典忘祖。比較哪個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更大,我覺得蒸汽機的影響遠不如面條,前者從產生到被擯棄不過100年,而後者是幾千年後還生機勃勃。我們不要妄自菲薄,覺得憑一些高科技的玩意就可以永垂不朽,想一想,你可以再將一碗面條做出什麼革命性的新意嗎?

我可以不上網,但是我不能不吃面!

7. 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吃面條的

中國人常說:這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飯,這飯里最好吃的就是這面。歌唱大師卡魯索出國多年,最想念的則是一碗義大利面條。面條是中國人還是義大利人發明的?學術界一直有爭論也沒有答案,然而,考古學家在中國青海的偶然發現,為這個歷史懸案找到了答案。

科學家發現的這些古老面條保存完好,長而細,呈黃色,盛在一個倒扣的密封的碗中。這個碗是在中國西北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發掘出來的,那碗面條被埋在3米深的沉積物中。這一無可辨駁的證據表明,中國無可爭議地早於其他國家發明了這種麵食。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呂厚遠說:「這是發現的最早的面條實物證據。」科學家確定這種面條是用小米和高粱兩種穀物製成的,小米是中國的本土穀物,在7000年前便被廣泛種植。而現代的北美和歐洲的面條則通常是用小麥麵粉製作。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帕特里克·麥克戈溫說,如果這碗面條被確定的製作時間無誤的話,那麼這一發現是「非常令人驚喜的」。他說,即使是今天,要做出像在喇家發現的這種又長又細的面條也要求有靈巧嫻熟的技術。他說:「這顯示了相當高的食品加工和烹調技術水平。」

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想爭奪面條的發明權。

中國考古學家的這一發現肯定會讓義大利人感覺不爽,因為他們一直聲稱,面條的發明權應該屬於義大利。其實,面條是世界的一種大眾食品,到底是哪一種文化發明了這種食品,已經爭論了好幾十年,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想要獲得這種食品的發明權。他們說,他們食用面條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

義大利人爭奪面條的發明權並非無理取鬧。義大利的象徵是什麼,遊客的答案實在令人驚訝,既不是義大利時裝,也不是米開朗琪羅,更不是法拉利跑車,而是——義大利面條:長的,圓的,扁的,螺旋的,用雞蛋染成黃色的,用菠菜染成綠色的,還有用墨魚染成深紅色的,里頭填上乳酪的……據義大利面條工業聯合會統計,目前全球義大利面條的年產量已達到1000萬噸。

關於義大利面條的起源,歷史學家們一直未能達成一致。有人認為,義大利面條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入義大利的。也有人認為,早在公元前7世紀,當時居住在義大利北方的埃特魯斯坎人就已經開始製作面條。在托斯卡納地區發現的公元前4世紀的埃特魯斯坎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了用來和面的大張木頭桌子以及肯定是用來煮麵條的廚房用具。從這些用具可以看出,當時的埃特魯斯坎人已經開始製作各種形狀的面條了。

還有證據表明,在屋大維成為古羅馬的凱撒之後,羅馬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50萬。保證眾多公民的糧食供應就成為古羅馬政府一個嚴重的問題。於是,當時的人們想出了一種保存麵粉的新方法。將麵粉先和成面團,然後用刀子將面團切成面條,這種面條在太陽下曬干後可以保存至少一年。於是,曬乾的面條就這樣在義大利人當中流行開來。不過當時吃乾麵條的都是平民,貴族和富人家裡還是吃現做的面條。直到19世紀,曬乾的義大利面條才成為歐洲各國不分貴賤的餐桌美食。

面條由高粱和小米的兩種混合物製成。

義大利面條擁有悠久的歷史,這確是事實。然而,中國新發現的面條可以將中國人吃面條的歷史往上推4000多年,單憑這一點,義大利人就不得不俯首稱臣,除非他們找到比這更古老的證據。

據呂厚遠介紹,在喇家考古遺址發現這碗面條之前,最早的有關面條的記錄出現在中國東漢時期的書中。其他的理論認為,面條首先在中東地區發明,然後經過阿拉伯人介紹到義大利,而義大利人又使面條在歐洲廣泛普及,最後傳到世界各地。

喇家發現的面條到底是不是阿拉伯面條或者義大利面條的祖先,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加以證明,不過呂厚遠說:「無論如何,以前最早的記錄只是出現在 2000年以前。」加拿大米西索加的多倫多大學的考古學家加里·克勞福德說,在中國發現4000多年前的面條毫不令人吃驚,他說:「這符合我們一般都知道的事實,那就是面條在中國有著長久而重要的歷史。」

為了測定新發現的面條是用什麼做成的,呂厚遠和同事們把在面條碗里的澱粉穀物和外殼的形狀、樣式與現代作物進行比較。該研究小組得出結論說,這種面條是用兩種穀物製成的,一種是高粱,一種是小米,當時的人先把這兩種穀物磨成麵粉,做成面團,然後拉壓成面條形狀。研究人員說,小米缺乏黏性,如果單用小米粉做成面團的話就無法壓拉成又細又長的面條。

中國現在仍然有用小米製作的面條。

考古證據證明中國4000多年前就開始種植小麥了,但直到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才開始普遍種植。據克勞福德說,用小米製作面條並不令人驚奇,他自己在中國北方地區的一個時間差不多的遺址進行的研究證明,那時的中國有豐富的穀子和水稻,但很少有小麥。

不過他補充說,發現保存完好的穀物面條有助於解釋在一些考古地點缺乏穀物種子的發現。他說:「有一個猜測說,穀物的種子通過加熱製成了食品,以及製成了麵粉食品,所以不必留下太多的谷種,如果他們用穀物製成了面條,那就可以解釋這種猜測了。」

呂厚遠說,即使現在,在貧窮偏僻的中國西北地區,人們仍用小米做面條。他說:「現代的小米麵條比小麥面條有更硬的質地,所以經常被稱為鐵絲面。」但嚴格說來,現在中國人吃的面條和義大利面條有明顯不同。

8. 大多數的中國人為什麼都愛吃面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喜歡吃面條?這是我的看法:

1.在中國,吃長壽面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主要是因為「面」跟「命」諧音,面長則同於命長,寓意長命百歲。因此,人們會用面條來期望他們家人的壽命更長。長壽面通常由很長的面條製成。吃飯時,從頭開始,不能在中間咬斷。

4.面條是運動員可以選擇的典型食物,因為運動員需要的食物是可以盡可能長時間地為身體儲存卡路里。面條是可以完成這項任務的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因為面條為運動員的肌肉提供了必要的葡萄糖。此外,面條中所含的葡萄糖可以到達肝臟和肌肉,並可以存儲起來以備將來使用,尤其是在長期的高強度訓練中。由於煮熟後面條含有大量水分,因此它們也可以使運動員不感到口渴。面條不會給運動員帶來腫脹感,這對於運動員清晰地進入訓練和比賽非常重要。

9. 中國人吃麵食的歷史有多久

中國人吃麵食的歷史相當久遠,這得 感謝我們祖先很早就耕耘出了滾滾麥田。麵食的最早加工技術是笨干,就是手 工脫殼,在石板上將小麥搗成細末,做糊 糊粥喝。直到學會使用凹槽磨盤,有了進 步的旋轉石磨,才出現穀物脫粒精加工, 將籽粒磨成粉面。那時的大米在泡過之後,也被搗成粉 面。在周王室的餐桌上,就有將米麥炒熟 搗粉製成的食品,稱為「糗餌粉賚」。《說 文》中說「餌,粉餅也」。「粉糍」是在糯米 粉內加入豆沙餡(古時叫豆屑末)蒸成的 餅糕。這種古老飲食方法在今天仍然具 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今的雲南人把大米面薄餅稱為「餌塊」。麵食是用面製作的食品的總稱

10. 中國人吃面條已經有多少年 的悠久歷史

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約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發現了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面條,長約50厘米,寬0.3厘米,由粟製成,有最早的文字和實物佐證,很明顯面條是起源於中國。
由此說明:1、面條至少在中國有4千年歷史了;2、過去的面條不是麵粉做的,而是粟米做的;3、中國是無可爭議的面條起源國。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7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60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6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7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10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9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4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