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於村鄉王各庄村有多少人口

於村鄉王各庄村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1-29 15:42:31

㈠ 民權縣有多少個鄉鎮

下轄地區:個街道、10個鎮、7個鄉,分別是:

截至2016年,民權縣轄2個街道辦事處、10個鎮、7個鄉:綠洲街道辦事處、南華街道辦事處、人和鎮、龍塘鎮、北關鎮、程庄鎮、王莊寨鎮、孫六鎮、白雲寺鎮、王橋鎮、莊子鎮、雙塔鎮、伯黨鄉、花園鄉、野崗鄉、林七鄉、胡集鄉、褚廟鄉、老顏集鄉。

民權縣是商丘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商丘市西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4°31′-34°52′、東經114°49′-115°28′之間,地處豫東平原西北部。

(1)於村鄉王各庄村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民權縣情

民權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商丘、開封和山東菏澤兩省三市結合部,1928年經時任河南省國民政府主席馮玉祥批准,取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之「民權」而置縣。縣域面積1222平方公里,下轄17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529個行政村,總人口91萬人。

民權交通區位優越。310國道、隴海鐵路、連霍高速、鄭徐高鐵及直通鄭州航空港區的鄭民高速橫穿全境。

每天在民權停靠的普通客運列車58對、高鐵18對,貨運列車122對,從民權登上列車可直達22個省會、75個地級市,年發送與到達旅客300餘萬人,貨運吞吐能力150多萬噸,是周邊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

㈡ 任丘有多少個鄉鎮和村呀

截止2019年8月30日,有9個鎮、6個鄉,413個行政村。

任丘市是河北省滄州市管轄的縣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白洋淀以西,是神醫扁鵲的故鄉,華北油田的總部。全市總面積1012平方公里。有七條街道、九個鎮、六個鄉、兩個開發區(工業園區)和413個行政村。

7個鎮:出岸鎮、石門橋鎮、呂公堡鎮、長豐鎮、梁召鎮、辛中驛鎮、麻家塢鎮

5個鄉:議論堡鄉、青塔鄉、北辛庄鄉、北漢鄉、於村鄉

413個行政村因為數量比較多,所以無法逐一列舉。任丘市地處東經115°56′—116°26′,北緯38°33′—38°57′,位於河北省中部,白洋淀東岸。東與文安縣、大城縣相連,南與河間市毗鄰,西與安新縣、高陽縣交界,北與雄縣接壤。



(2)於村鄉王各庄村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任丘位於華北平原的中北部,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地下油氣資源豐富,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產油區和石油化工基地。

任丘是國務院確定的圍繞京津的對外開放和經濟圈內的主要市、縣之一。「九五」以來,任丘綜合實力一直位居河北省「十強」縣市前列,並連續多年入圍全國「百強」縣市。

㈢ 豐南錢營王各庄搬遷嗎

豐南錢營王各庄搬遷。
「三改一通」讓群眾生活更舒心出行更方便|豐南區|北新|莊子村_網易新聞豐南區正式啟動了對北新莊子村的入戶動遷,僅用2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全村201戶的徵收補償及房屋拆遷工作。
羅各庄村位於唐山市豐南區錢營鎮東北部,全村332戶,全村現有戶籍人口1312人,耕地3020畝。村莊佔地700畝。

㈣ 於村鄉的村名由來

西黃鸝:該村建於晉朝初,村東北有一兵部尚書(邢贊)建造的小堡壘,因小城堡呈黃色,故名西黃壘。
後改名:西黃里。現在稱西黃鸝。
東黃鸝:該村建於晉朝初,村西北有一兵部尚書(邢贊)建造的小堡壘,因小城堡呈黃色,故名東黃壘。
後改名:東黃里。現在稱東黃鸝。
西於村:該村建於宋朝。因建村初,村的形狀似「魚」故起名為魚村,後來把「魚」字寫為「於」字。1937年分成兩個村,因該村在西邊,故名西於村。
西八方:該村建於東漢.因村東有東八方,故取名西八方。
東王各庄:建村於東漢,因先居者為王姓,故名東王各庄。
東八方:該村建於東漢,因先居者有八戶,房八間,故名為八間房村,後叫成八方村。後距該村西1華里處又建一村,且取同名,為區別開,故名東八方。
詩塢基:據古鍾上的文字記載,該村建於宋朝,原名失窩雞(含意不詳),後叫成詩塢基。
新 庄:建於東漢以後,從西八方村遷出一部分人在村西建庄居住,故名新莊。該村地處大窪地帶,低窪易澇,唐堤從村東穿過。
前王約:該村建於元代,元代名臣王約曾在此樹旗放賑,得名南旗村,後諧音為南齊村,明初改為前王約村,因元代王約曾救活很多當地人,百姓建有王約廟故。
典故:
至元二十四年【1286年】王約出朝救濟河間飢民,分發救濟物品均勻公平合理,調查災情得法,使很多人保全了性命。(《元史-王約傳》出賑河間飢民,均核有方,全活甚眾。)大德三年,辛丑【1299年】王約奉詔到京畿東道救濟飢民,分發了五十萬石米糧,所救活的飢民達五十餘萬人。藉此他上疏分條論述了京東地區的十件利弊之事,請求再調運糧米繼續救濟他們,中書省採納了他的建議,使百姓們獲得了再生。(《元史-王約傳》:奉詔賑京畿東道飢民,發米五十萬石,所活五十餘萬人。因條疏京東利病十事,請發米續賑之,中書用其言,民獲以蘇。)又劉敏中撰《敕賜贈榮祿大夫司徒柱國梁國文惠公王公神道碑銘》載:(王約)奉賑飢畿縣,公(王約的父親王松年)疾復作,眾議將召約。公聞之曰:「飢民待哺使者,兒來如彼何竟」。弗召。
後王約:該村建於元代,原名叫北旗村(北齊村)。後隨前王約更名而改為後王約。
考:劉崇猷保存的乾隆三十九年即公元1774年重修劉氏家譜,該譜序上說:「我劉氏,厥初居北地邊陲小興州,永樂靖難(1399年),二世祖兄弟奉始祖母而南也,擇居王約村,厥後椒蕃瓞茂……」可見1399年王約村已存在。
東於村:該村建於宋朝,因建村初,村的形狀似魚,故名魚村,後把「魚」寫成「於」。1937年分為兩個村,因此村在東邊,故名東於村。
陵 城:據史書載:建於西漢,為阿陵市,屬幽州。東漢建武元年(25年)有任光將軍封為阿陵侯。北魏廢市為陵城屬鄚市,後被水淹無人。明朝中期,有朱、劉兩戶在舊城北面建村,仍稱陵城。該村北靠七陵公路,古洋可流經此村中心。共分4個大隊。
蘇 庄:建村於明代。束氏自任丘搬至此地建庄,故名束家莊,後以諧音改為蘇庄。該村西靠古洋河。
侯圪垯:清朝初建村。因村北邊有大土圪垯,故起名後圪垯,後來寫成了侯圪垯。
軍 庄:明朝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移民至此,先到這里的有高、李、馬三家,因此地養過兵,故起名軍庄。
張家莊:建村於明永樂年間,有河南開封張宜(官居守備)在此建庄,故稱張庄。1981年12月地名普查時更名為張家莊。該村東靠古洋河,地處大窪地帶。
便家鋪:明朝建村。有任丘姓邊的一戶在這里種地某生,因搭鋪居住,故起名邊家鋪,以後把「邊」字寫成「便」,故名為便家鋪。
北蘆庄:明永樂初年,由山西洪洞市遷來姓王的到此落戶,當時此處蘆葦叢生,因而得名蘆庄,因當時有兩個蘆庄,該庄居北,故名北蘆庄。
史家莊:建村於明朝。原是土圪垯,四面環水,有姓史的在此安家,捕魚為生,起名史家莊。

㈤ 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於村鄉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於村鄉下轄村委會包括西黃里村委會、東黃里村委會、後王約村委會、西於村村委會、東於村村委會、詩吾基村委會、西八方村委會、新莊村委會、東八方村委會、東陵城村委會、西陵城村委會、北陵城村委會、史庄村委會、張家莊村委會、邊家鋪村委會、北蘆庄村委會、侯疙瘩村委會、軍庄村委會、蘇庄村委會、王各庄村委會。

㈥ 於村鄉的介紹

於村鄉位於任丘北15公里,106國道東側,西黃鸝村是於村鄉唯一一個緊貼106國道的行政村。面積81.4平方公里,擁有22個行政村,總人口35963人,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鄉。1961年成立於村公社,1982年改鄉。1997年,面積82.4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西黃鸝、東黃鸝、西於村、西八方、東八方、東王各庄、詩塢基、新莊、前王約、後王約、東於村、北陵城、西陵城、南陵城、東陵城、蘇庄、侯圪*0、軍庄、張家莊、便家鋪、北蘆庄、史家莊22個行政村。

㈦ 順平縣有幾個鄉幾個鎮

順平縣位於河北省西部,保定市西郊,太行山的東麓,東經114°50′-115°17

′、北緯38°45′-39°07′。總面積714平方千米。總人口30萬人(2006年),漢族占總人口的90%以上,另有壯、滿、回、侗族等16個少數民族,縣政府

駐蒲陽鎮平安街3號。順平地處太行山東麓,洪積沖積扇平原中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多山與丘陵,平原約佔2/5。唐河、逆河為長年河。屬暖溫帶

季風大陸性氣候,年均溫12.2℃,年降水量578毫米。順神公路、京廣西線公路過境。
順平縣轄5個鎮、5個鄉:
蒲陽鎮:蒲陽

鎮,縣政府駐地。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6.02萬。轄5個社區、3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北街村。有通往保定、望都、唐縣、滿城、神南的公路,京廣西線公

路過境。距順平火車站12千米。境內有堯帝廟遺址(在縣城正南偏西處堯城村分有東、西、南、北4個行政自然村)每年農歷2月15日有堯帝廟會、木蘭將

軍廟遺址。1958年為紀念韓永祿烈士,建永祿公社,1961年更名城中公社,1981年改稱城關公社,1984年建蒲陽鎮,1996年底下叔鄉並入。1997年,面積

61平方千米,人口5.8萬,轄南街、南關、霍家關、吳家莊、魏家關、蔡家關、東街、東關、東庄、王家關、周家關、西顯陽、北關、小城北、大城北、甘

城、永祿、東五里崗、西趙庄、北街、董家莊、東下叔、西下叔、北下叔、東堯城、西堯城、南堯城、北堯城、北常豐、南常豐、東委村、西委村、南委

村33個行政村。2002年轄3個社區(南城區、西城區、北城區)、33個行政村。
高於鋪鎮:高於鋪鎮位於縣城東南12千米,距順平火車

站0.5千米。面積69.3平方千米,人口4.68萬。轄2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王各庄村。1961年建王各庄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撤鄉建高於鋪鎮。1996年亭

鄉、北城鄉並入。1997年,面積69.3平方千米,人口4.5萬,轄東顯陽一村、東顯陽二村、李千戶、東趙庄、壩子口、東亭鄉、西亭鄉、亭西庄、亭北庄、

何家莊、西閻庄、東閻庄、王各庄、蘇頭、屯頭、蘇辛庄、閻家莊、高於鋪、大辛庄、向陽、北城、大王、予城、西庄、北庄25個行政村。


山鎮:腰山鎮位於縣城東北10千米。面積26.7平方千米,人口2.09萬。轄3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南腰山村。 沿革 1958年建腰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3

年伍侯鄉、1996年北堡鄉並入。1997年,面積51.2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西腰山、北腰山、南腰山、玉山店、北巷北、南巷北、東後興、西後興、才良

、田家台、正童、唐行店、南伍侯、北伍侯、新增庄、邵家莊、海家莊、兩分庄、東北堡、西北堡、南營、辛陽、蘇家營、永旺、東韓童、韓童新莊、韓

童西庄27個行政村。後撤鄉設鎮。
蒲上鎮:蒲上鎮政府駐東南蒲村。面積54.8平方千米,人口2.84萬。轄29個行政村:東南蒲、西南蒲、趙家

蒲、南安全、北安全、宋家莊、馬家莊、魏家莊、石家莊、滕家莊、郝家莊、靠山莊、蒲王莊、何家營、高勝蒲、馬家台、山東頭、蘇家疃、東於家莊、

西於家莊、辛宅、桑園、白廟、伍郎、辛庄、大恩、小恩、南吳、北吳。
神南鎮:神南鎮位於縣城西北35千米。面積94.5平方千米,人口

1.14萬。轄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北神南村。神南鎮轄神北、南神南、北神南、勝利、順利、劉家營、新華、大黃峪、楊家台、娘娘宮、向明、百福台、

龍潭、張家莊、復興、永興、青榆溝、官銀堂18個行政村,總人口12600人,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7600畝,荒山面積90000畝。現有中小學13所;鄉衛生

院2所,個體醫療單位12個。
白雲鄉:白雲鄉位於縣城西北4千米。面積76.2平方千米,人口2.79萬。轄2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白雲西庄村

。1958年屬朝陽公社,1961年析建常庄公社,1982年更名白雲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陽各庄鄉並入。1997年,面積76.2千米,人口2.9萬,京廣西線公

路、順神公路過境。轄東陽各庄、西陽各庄、陽辛庄、淋澗、峨山、下庄、常南店、常北庄、常庄大村、白雲西庄、白雲大村、白雲北庄、南呂、真理、

寨坡庄、東荊尖、西荊尖、北陳侯、南陳侯、狼山、塔山坡、東朝陽、西朝陽、北朝陽24個行政村。
河口鄉:河口鄉位於縣城西北12.5

千米。面積56.9平方千米,人口1.59萬。轄1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西河口村。是通往西北深山區的交通要塞,順神公路過境。有伊歧山(太子庵),相傳

是堯的出生地。沿革 1958年屬朝陽公社,1961年析建河口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初齊各庄鄉並入。1997年,面積56.9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壇山

、李各庄、張各庄、齊各庄、侯各庄、源頭、柏山、西河口、東河口、北下邑、中下邑、南下邑、康各庄、李各庄、馬各庄、石門庄16個行政村。
安陽鄉:安陽鄉位於順平縣城西北15公里處,面積88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李思庄、東安陽、西安陽、劉各庄、麥旺、三角、東白司城、西白司城、賈各庄、賈西庄、南峪、新建、羅各庄、司倉、史家溝

、雅子、峰泉、北湖、永勝19個行政村。
台魚鄉:台魚鄉位於縣城東北17千米。面積54.5平方千米,人口1.70萬。轄17個行政村,鄉政

府駐康北庄村。京廣西線公路過境。位於北部山區,距順平縣城15.5公里,北臨保淶路,京廣西線橫穿轄區,全鄉總面積61平方公里,總人口17010人,4783戶,

耕地22628畝,人均1.3畝,轄17個行政村,果樹種植面積17000畝,其中80%為桃樹,年產果品8000多萬斤。全鄉經濟以林果業為主,以盛產大久保桃、磨盤柿而

聞名。為老革命根據地。1958年屬安陽公社,1961年析建台魚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初導務鄉並入。1997年,面積54.5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南康

關、北康關、康北庄、燕子水、導務、柴各庄、先鋒、宅倉小水、葛莊子、南台魚、寨子、東峪、小掌、龍堂、西柏山、東柏山17個行政村。
大悲鄉:大悲鄉位於縣城西北30千米。面積101.1平方千米,人口1.92萬。轄2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北大悲村。順神公路過境。沿革1958年屬團結公社

,1961年析建大悲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團結鄉並入。1997年,面積101.1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北大悲、西大悲、南大悲、富有、南盤、野場、

龍王水、解放、天井溝、王家莊、劉家莊、南清醒、寧家莊、隘門口、巒頭、安子、大嶺後、團結、寨南、黃岩、井爾峪、郭家莊23個行政村。

㈧ 順平縣有幾個鄉鎮

截至2018年,順平縣轄5個鎮、5個鄉,縣政府駐蒲陽鎮平安街3號。順平縣位於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東麓,保定市西郊,東臨滿城區,西接唐縣,南毗望都縣,北連易縣,東南與清苑區接壤,西北與淶源縣搭界。總面積714平方公里。

順平縣轄5鎮5鄉 :蒲陽鎮、高於鋪鎮、腰山鎮、蒲上鎮、神南鎮、白雲鄉、河口鄉、安陽鄉、台魚鄉、大悲鄉。包括237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

(8)於村鄉王各庄村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順平縣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位於河北省西部,保定市西郊,太行山的東麓順平縣地處太行山東麓與華北平原交接帶上,西北部為太行山區,東南部為華北平原。呈西北至東南斜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分中低山、丘陵、平原三種地貌。西北部為太行山區,面積約佔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東南部為平原。

順平縣境內河道均屬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共有7條河道,即唐河、界河、蒲陽河、曲逆河、七節河、金線河和十五計河。其中唐河為大清河支流,為常流河,屬二級支流河道。順平縣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腰山王氏庄園、伍侯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子城遺址、野場慘案遺址),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烈士陵園、韓永祿舊居、陽辛庄養生文化遺址、杜康觀遺址、常庄慘案遺址)。

㈨ 好加分!請描述一下滕州市西崗鎮大王莊村

村情概況
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山西洪洞縣籍王氏五兄弟在嶧縣古邵白山佔山為王,在山之陽建儲糧基地,因西鄰小王莊,故名大王莊。後又有孫氏、周氏自山西洪洞遷此定居。 大王莊村位於嶧城南10公里, 東接台兒庄,西鄰206國道,南靠大運河,隸屬嶧城區古邵鎮管轄。 全村總面積117.3公頃,其中耕地面積86.7公頃,企業佔地13.3公頃。 該村地處黃淮海平原,地勢平坦,水源豐富,發展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境內盛產小麥、玉米及各類蔬菜。植被面積72公頃,覆蓋率60%。 2000年, 全村共有178戶,總人口76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2‰。現有孫、王、吳、周、李、鍾、劉、姜、徐、丁、鄭、巴、潘、岳、馬、張、田、高等18個姓氏,均為漢族。 194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3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1萬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60萬元,人均純收入2910元,第一、二、三產業比為4∶2∶4。 該村是全市明星強村之一,曾被棗庄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集體」,被棗庄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林果園藝專業村」,被嶧城區委、區政府授予「安全文明村居」榮譽稱號。
大事記
1938年,村民孫業紅帶領12人建立了全縣第一支農民抗日隊伍。 1939年,日軍侵佔大王莊。 1939年,村民丁留加入八路軍。1945年在洛陽戰役中犧牲。 1947年9月 大王莊村的地主被打敗,逃往衛輝市。 1947年11月(農歷十月初七)大王莊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團團部駐扎大王莊村。 1948年,村民李振成在本村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周永志等人又陸續加入,並成立黨支部,李振成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 1948年冬,大王莊鄉建立,駐地大王莊村,轄郝湖、曹胡袁等11個村,徐衍海任鄉長。 1949年,李振成組織村民成立全縣(時為蘭陵縣管轄)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走互助合作道路。 1953年初,大王莊成立了蘭陵縣第一個初級社。 1954年,大王莊劃歸嶧縣。 1964年,建陶盆、瓷缸廠一處,僱傭7人,為該村第一個副業項目。 1966年修建大王莊大橋,此橋是當時全市最長的、質量最高的村建橋梁。 1972年,村成立專業青年突擊隊,挖井10眼、水塘3個,栽樹成林。 1973年,成立木工組。 1975年,大王莊建起炕雞房3個,年孵小雞5萬余只。 1978年,建起蘋果園1處,佔地3.3公頃。 1980年,購買50馬力拖拉機等農業機械,建立農機大院。 1983年,建變壓室1處,安裝50千伏變壓器1台,使全村農戶通電照明。 1986年,投資40萬元修建高標准、佔地1.3公頃的大王莊學校。 1988年,投資50萬元興建印刷廠。 1994年,因地制宜建起草苫子廠和編織廠。 1997年,硬化村內道路,安裝路燈,綠化道路兩側,把大王莊村建成花園式村莊。 1999年,建成佔地18公頃的大棚葡萄科技示範園一處。中央電視台《農業天地》節目對該村的大棚葡萄科技示範園做了專題報道。 1999年,投資10萬余元建提水站兩處,每處安裝20千瓦電動機一台,提水設備一套,實現了電、站、機、渠的配套,擴大灌溉面積50多公頃。 2000年,投資17萬元重新對該村供電線路進行整改,達到農村用電一類村標准。 2000年5月,山東省副省長林書香在市委書記張傳林等陪同下視察大王莊村。
第一產業
解放前, 該村糧食畝產不足50公斤。1949年3月,李振成響應中共中央號召, 帶領全村農民成立了2個互助組。1953年初,大王莊成立了蘭陵縣第一個初級社。1958年,糧食畝產達200公斤,受到嶧縣縣委、縣政府的表彰。 1964年, 大王莊村投資2.8萬余元,投工8萬個,搬運土方20萬立方米,用4個月時間挖通了村西的四支溝,流向京杭運河,修水渠1500米,基本保障了86.7公頃耕地的澆灌用水。 1977年,村購買了一台50馬力拖拉機,2台「紅牛」(12馬力拖拉機) ,對耕作方式進行了改革,縮短了種收時間,增加了作物品種,使畝產突破了千斤大關,總產突破60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1983年糧食單產750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250公斤。 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經濟效益,全村不斷更新糧食品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於1999年投資10萬元修建提水站兩處, 保證耕地用水。每年向國家提供優質商品糧5萬公斤。2000年糧食總產達500噸。 1990年以來,全村不斷調整糧經比例,增加蔬菜瓜果種植面積,1997年大王莊村委會引進大棚葡萄栽培技術,至1999年,發展大棚葡萄18公頃,總收入達200萬元。 改革開放以來,大王莊農副業發展迅速。1990年加寬加深了原1972年專業隊挖掘的3處魚塘, 並利用四支溝蓄水池,年養魚15萬尾,總產值達30萬元。2000年春,江蘇省邳州市的呂先生在大王莊投資50萬元, 興建佔地1.3公頃的養豬廠,年產仔豬400頭,出欄宰豬200頭,年經濟收入20萬元,同時帶動了農戶的家庭養殖。2000年大王莊家庭養豬共600餘頭,僅此一項農民年增收40餘萬元。
第二產業
由於歷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大王莊在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里第二產業發展緩慢。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支部抓住發展機遇,於1980年籌建了大王莊建築隊;1988年投資50萬元,建起印刷廠;1994年投資20萬元,建起草苫廠和編織廠;近年來村兩委領導班子積極尋找創業之路,在原建築隊基礎上成立了大王莊建築公司,2 000年安置50多名剩餘勞動力,實現總產值20萬元。1998年,村主任周廣同籌資4萬元,建起大王莊預制廠,生產水泥塊50萬塊,利潤達10萬元。
第三產業
1956年,辦起了第一個商店「門市部」。之後,又陸續辦起磨坊、豆腐坊、炕雞房,為村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黨支部貫徹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積極宣傳,幫助村民解放思想,鼓勵從商,先後發展個體工商戶38家,其中多是從事食品加工、服裝加工、個體運輸等,年利潤五萬元以上的有10家。他們不斷開拓市場走向外域。2000年底第三產業從業人員200餘人,實現收入100萬元。
特色產業
業 1997年秋,按照上級關於農業結構調整的整體部署,針對本村地下水相對缺乏,而發展林果業相對用水較少的實際,在對省內外葡萄果品市場反復考察論證的基礎上,採取市場引導、典型示範、優質服務等措施,從壽光、泰安等地引進京秀、 86~1 1等優質高產葡萄品種,狠抓了大棚葡萄的開發,當年發展大棚葡萄面積50畝, 聘請市、區林果專家現場授課或田間技術指導,於次年5月份坐果見效,效益比較可觀。1999年,村兩委在充分徵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把大棚葡萄開發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來抓,統一調整了土地,統一配套了供水、用電、道路等建設,多方籌資170餘萬元, 建起了佔地18公頃、魯南最大的大棚葡萄科技示範園區,畝棚效益1.2萬元左右,最高收入達1.6萬元。大棚葡萄成為該村的高投入、高產出、見效快、效益好的特色產業,被棗庄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果林園藝專業村。 該村與市、區主管部門和壽光、濰坊等果品開發公司聯合,擬投資興建融果品批發、果品深加工、苗木供應、信息咨詢、科技觀光於一體的大型批發市場一處。屆時,將成為魯南乃至全省最大的大棚葡萄科技示範基地。
文教科技
解放前,學齡兒童入學率只佔27%。解放後,逐步改善辦學條件,於1 956年建起了大王莊小學; 1986年又投資40萬元,對小學進行了擴建改造,從而告別了土檯子、黑屋子的歷史,達到了「六配套」標准。 1995年, 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先後有30多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8人,大中專生21人。因地制宜,在大王莊村大橋設立了文化廣場,配備了多項文體娛樂設施,每周五播放「周末電影」,深受村民喜愛。2000年大王莊被嶧城區政府授予「安全文明村居」稱號。
人民生活
建國前,村民年人均糧食不足50公斤,人均純收入48元。1978年人均純收入280多元。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特別是引進大棚葡萄喜獲豐收後,人民生活更上一個台階,2000年人均純收入2910元,村民已全部住上了新瓦房,彩電、冰櫃等高檔家用電器進入尋常百姓家。2000年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輛78輛,摩托車28輛,程式控制電話60餘部,彩色電視機90餘台。
村莊建設
建國前, 村民住房多以土木結構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3平方米。建國後,人均住房面積達12平方米。1990年後村裡實行建房統一規劃,新建起一排排瓦房和平房,並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村民拆舊房建新房,人均住房達20餘平方米。同時, 先後開通了村內17條小道3000多米,一條主幹道400多米,並逐步實現了硬化、美化和綠化,安裝了路燈,並有專職環衛人員負責管理。自1966年始建王莊大橋後,村裡多次投資修繕,1997年利用硬化道路之便把王莊大橋建成大王莊村標志性建築,並樹立「大王莊」村牌坊。
集體福利
建國以來,隨著糧食產量的提高,村隊收入的增加,村民福利逐步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為村民福利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證。1996年以來,對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免除「兩工」,對70歲以上的老人免除「三提五統」。孤寡老人被安置在「老年公寓」,所有費用由集體負擔。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8年李振成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大王莊村第一名中共黨員,當年成立了第一屆村黨支部,李振成任書記。之後,周永志、周永海、孫守松、周連仲、李明亮、李中鑾、陳增福、姜崇才、孫華臣等人相繼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2 000年全村有黨員20名。 多年來,黨支部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多次被上級黨組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先進集體」。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47年大王莊村解放後,村行政組織領導農民進行土地改革,帶領群眾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支援前線,並組織20多名青壯年成立支前分隊,支援淮海戰役。1948年建立大王莊鄉,管轄11個村,徐衍海任鄉長。1953年初,劃歸蘭陵縣,成立了蘭陵縣第一個初級社。1955年,建立高級農業合作社,李振成任社長。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設立大王莊生產大隊,李奎賢任大隊長,下設5個生產小隊。1968年9月,成立大王莊村民委員會,設委員3人,周道忠任主任,下設5個村民小組。從1985年到2001年共選舉出五屆村民委員會。 1999年4月,群眾投票選舉周廣同任第五屆村民委員會主任,委員姜夫華、周長雷,並配備民兵連長、治保調解主任、婦女主任、計生專職主任各一名。
人物簡介
李振成(1925~1983) 1947年在本村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黨支部成立後,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他組織群眾積極參加土地改革,參戰支前。1949年組織成立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之後成立初級社、高級社,任社長。後病故。 周永志 (1924~1991) 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大王莊村第一屆村黨支部成員,協同李振成建立互助組,任二組組長。1958年任西沿河管理區區長,參與組建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工作。1962年任大王莊村支部書記,領導村民興建家園。1980年任農場場長,後調任棗庄市磷肥廠黨委書記。1991年病故。 孫守龍 大王莊村民, 1965年6月出生。1999年冬在淘井時發掘出漢代文物一大宗, 價值200多萬元人民幣, 無償捐獻給市文物館, 受到省、市文物部門的表彰。《大眾日報》、山東電視台對此進行了宣傳報道。 孫華臣 1971年8月出生, 199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大王莊村黨支部書記。他發動全村幹部群眾捐資7萬余元,於1998年修建了長700餘米的村第一條水泥道路,並完成配套建設。 1999年帶領群眾籌資170餘萬元,建起了全市第一個大棚葡萄科技示範園區,成為全鎮乃至全區農業結構調整的排頭兵。2000年被棗庄市委、市政府授予「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7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60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6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7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10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9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4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