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在濟寧有多少人口
Ⅰ 濟寧在那裡
濟寧市位於魯西南地區,山東省的西南部,現轄2市轄區(市中 任城)、3縣級市(曲阜 兗州 鄒城)、7縣(微山 魚台 金鄉 嘉祥 汶上 泗水 梁山)。面積11000平方公里,人口822萬,東部是山區,中西部是平原、窪地和湖泊,河流縱橫交錯,交通十分方便,京杭大運河和京滬鐵路、京九鐵路縱貫南北,兗石鐵路和濟新鐵路橫穿東西,日東高速與京福高速貫穿全境,又是104國道和327國道的交匯處,濟寧機場已經開通了濟寧至北京、廣州、上海、濟南、青島等多條航線,濟寧市通訊設備先進,全市已實現了程式控制電話聯網,可直撥世界各地。建國以來,濟寧的行政區劃有多次較大的變動。1949年分屬於魯中南行署的尼山、台棗兩個專區。1950年行署撤銷後,尼山、台棗兩專區合並為滕縣專區,轄十六個縣市。1953年滕縣專區與湖西專區合並,改為濟寧專區,轄十四個縣市。1958年曾與菏澤合並,轄十七個縣市。1959年濟寧、菏澤兩個專區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分開,轄八縣一市。1961年嶧縣改為棗庄市,歸省直屬。1978年又將滕縣劃歸棗庄市。1978年底濟寧地區轄十縣一市。1983年10月,濟寧改為省轄地級市,轄九縣兩區。1986年曲阜縣撤縣設市。1989年12月梁山縣劃歸濟寧市。1992年兗州縣、鄒縣分別撤縣設市。1993年12月市郊區改名為任城區。現濟寧市轄二區三市七縣,即市中區、任城區、曲阜市、兗州市、鄒城市、微山縣、魚台縣、金鄉縣、嘉祥縣、汶上縣、泗水縣、梁山縣;有街辦22個,鄉鎮94個,鄉39個;村(居)委會6556個,其中村委會6290個、居委會266個。濟寧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自古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美稱。春秋時期五大聖人,即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孔亻及和人類初祖伏羲、女媧、黃帝、少昊帝均出生於濟寧。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處,省級50處,市級數百處。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等級最高的孔廟,中國古代最大的人造園林-孔林,號稱「天下第一家」的孔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人類歷史文化遺產。這些燦爛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朝拜、尋根祭祖。 濟寧市素以「孔孟之鄉」、「江北小蘇州」而著稱。旅遊業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以來從八十年代,逐步發展起來,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和經濟實力,年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增長很快。旅遊「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有了很大提高,旅遊業有了長足進步,基本滿足了遊客的需求。 到1997年底,全市擁有七座星級旅遊賓館,其中三星級一座、二星級六座。旅遊涉外飯店20座,較高標準的床位4000多個和15000個餐位,旅遊車輛1000餘部,並建有一批較高水平的游樂設施。 近幾年已新建、整修、恢復了40餘處旅遊區和名勝景點,擁有270餘處對外參觀點。如「六藝城」、「論語碑苑」、「觀水園」、「魯國盛世」、「孔子精華園」、「濟寧博物館」等,正在建設的省級旅遊度假區一個。此外,還有一批旅遊項目和設施正在籌建中,逐步形成了以市區、曲阜、嘉祥、鄒城、微山、梁山為核心的風景名勝旅遊區。濟寧歷史文化悠久,是東方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動蹤跡,人類始祖伏羲、女媧、黃帝、少昊帝均出生於濟寧,史有「舜耕於歷山,漁於澤,陶於濱」的記載,這里所說的「澤」和「濱」就在濟寧境內的泗水一帶。春秋戰國時期,被後世尊稱為中國歷史上五大聖人的「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都誕生在這里。五大聖人開啟了中國儒家思想文化的先河,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世界文化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在濟寧周圍方圓二百餘公里范圍內,誕生了中國文化史上的墨子,荀子等諸子百家、誕生了殷微子,張良、諸葛亮等一大批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重大作用的歷史名人。杜甫、李白、曹操等都在濟寧留有足跡。 濟寧自古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美稱。元朝明朝清朝三朝這濟寧設立河漕衙門,乾隆等帝王在這里駐足探訪。 濟寧名勝古跡眾多,境內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60餘處,市級145處。是中國人文景觀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這里有保藏中國皇帝御碑最多、規模最大的碑林;中國歷史上等級最高的祠廟孔廟、中國古代最大的陵墓園林孔林和「天下第一家」的孔府,統稱為「三孔」,其中孔廟、孔府是僅次於故宮的中國第二大古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孟府、孟廟、孟林、孟母林、魯國故城遺址、黃帝誕生地壽丘、周公廟、少昊(五帝之一)陵、鐵山和崗山摩崖石刻、荒王(朱元璋第十子)陵;嘉祥的武氏祠漢畫像石、曾子廟;微山的殷微子墓、漢張良墓;汶上的寶相寺、太子靈蹤塔及佛教聖物;濟寧城區的太白樓、聲遠樓、鐵塔詩、東大寺等。武氏祠漢畫像石被譽為研究中國歷史的「網路全書」;濟寧的漢碑以數量多、價值高而聞名,有「天下漢碑半濟寧」之說。這些名勝古跡,為濟寧這塊古老的土地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燦爛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朝拜、尋根祭祖。 不僅這些,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至高無尚地位的「四書五經」,全部出在濟寧。中國最早的啟蒙教材《三字經》中引用的很多典故和故事很多也都發生在濟寧。濟寧有周朝時周公著周禮的魯國都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就發生在濟寧梁山;中國的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梁山伯與祝英台》就發生在濟寧的馬坡;經典古文言文《曹劌論戰》說的就是戰國時期發生在濟寧境內的一次著名的戰役;《桃花扇》是孔子後人孔尚任受貶隱居在濟寧境內的石門山,以文人和僧尼愛情生活為素材而創作一部著名中國古典小說;《鐵道游擊隊》是發生在濟寧的微山縣及周邊地區的真實故事,小說中芳林嫂居住的村莊至今仍在;濟寧人民的兒子喬羽秉承了濟寧的靈氣,用歌詞向無數的人訴說著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故事。 我曾這樣給外地的導游們介紹濟寧,在濟寧旅遊,走在馬路上你要小心,說不定你用腳踢起一塊磚頭,就是一個具有幾百年歷史的文物,它可能就有一段讓你悚目驚心的故事。它也有可能對中國的歷史產生過重大的作用。濟寧一個集中國文化之精華,有七千年文明積淀的古老的城市。 濟寧風光秀麗宜人,來到這里可以親近自然、流連山水,神遊古國,親沐儒風之雅。 濟寧著名的風景名勝有:嶧山、水泊梁山、尼山、石門山、鳳仙山、微山湖、北湖、泉林、京杭大運河等。嶧山因山勢奇特、怪石嶙峋,被稱為「天下第一奇山」,孔子在此留下了「登東山而小魯」的詩句;水泊梁山因好漢聚義而名揚天下;石門山是李白、杜甫話別之處,孔尚任寓居於此寫成《桃花扇》,使之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嚮往的地方;微山湖在中國家喻戶曉,「微山湖上靜悄悄」廣為傳唱。 濟寧是一個具有7000年歷史的城市。是一個值得濟寧人驕傲,也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城市。濟寧人傑地靈,物華天寶。 濟寧位於魯西南平原,北鄰泰安,東鄰臨沂和棗庄,南鄰江蘇徐州,西於荷澤接壤。濟寧市人口822萬,面積1.1萬平方公里,轄市中區、任城區、曲阜市、鄒城市、兗州市、微山縣、梁山縣、嘉祥縣、金鄉縣、魚台縣、泗水縣、汶上縣等12個縣市區,東部是山區,屬泰山山脈和沂蒙山脈,中西部是平原和丘陵地帶,她西部一個屬縣嘉祥縣就有99座山的說法,所轄區域內有中國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河流縱橫交錯,京杭大運河古道穿城而過,京滬鐵路、京九鐵路,兗石鐵路和濟新鐵路縱橫交錯。 濟寧屬典型溫帶氣候,四季分明,一般夏季最高氣溫38度,冬季最低氣溫零下12度。 濟寧盛產小麥、玉米、稻穀、地瓜、棉花、花生、果品、瓜菜、畜產品和漁湖產品。礦產資源分布廣、品種多、儲量大,主要有煤、鐵、銅、鉛、大理石、花崗石等三十多種。濟寧是全國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已探明的儲量200多億噸。稀土儲量1300多萬噸。濟寧是山東省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微山湖水面1260平方公里,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中國江北最大淡水湖,經由京杭大運河串引黃河、海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儲水量達30億立方米,是南水北調的樞紐。另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淡水資源佔全省的六分之一。
記得採納啊
Ⅱ 山東濟寧有哪些縣和區
兩區十縣市:
市中區,任城區,曲阜市,兗州市,鄒城市,微山縣,
魚台縣,金鄉縣,嘉祥縣,汶上縣,泗水縣,梁山縣
另外還有兩個縣級功能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湖旅遊度假區
Ⅲ 濟寧的名勝古跡有那些
一,鐵塔寺
鐵塔寺,原名崇覺寺,是任城最早的佛教釋迦禪寺。寺內建有鐵塔、聲遠樓及殿宇房舍。這一古剎,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太白樓
太白樓即「太白酒樓」,是唐代賀蘭氏經營的酒樓,原址坐落在古任城東門里(今小閘口附近)。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同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移家至任城(濟寧),居住在酒樓之前,「常在酒摟日與同志荒宴」。
三,浣筆泉
此泉最初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地下泉眼。相傳李白一家曾在此度過一段幸福的時光,許夫人同嬌女平陽在泉邊浣洗、淘米、戲水,李白則在泉邊石幾上書寫詩章,順於浣筆,斟酒小飲。1986年,濟於市人民政府公布「浣筆泉」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鳳凰台
鳳凰台位於濟寧市西北鳳凰台村,京杭大運河北岸不遠處。鳳凰台是「以商代為主的典型遺址」,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
鳳凰台即「太昊祭祀台」,就是祭祀先皇始祖伏羲的地方,此台坐南朝北,正面為三層,其餘三面皆為二層,台高11.5米,底面4241平方米,頂面1341平方米,地闊上窄逐層遞減,北有石階可至頂端,周圍皆用磚石壘砌,中為夯土而成,西南亦有不砌台階曲徑而上,可通頂部。
五,寶相寺
汶上寶相寺景區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汶上縣城西北隅,原名昭空寺,宋真宗禪封泰山時駐蹕汶上,御賜昭空寺為寶相寺,歷經千年,香火不衰,成為帝王將相、名流墨客禮佛觀光的風水寶地,成為齊魯大地上的佛寺名剎。
Ⅳ 山東省濟寧市在哪裡
濟寧位於魯西南腹地,地處黃淮海平原與魯中南山地交接地帶。東鄰臨沂地區,西與菏澤接壤,南面是棗庄市和江蘇省徐州市,北面與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黃河與聊城市相望。
濟寧市,孔孟之鄉、運河之都,位於山東省的西南部,現轄2市轄區(市中 任城)、3縣級市(曲阜 鄒城)、1區(兗州區)7縣(微山 魚台 金鄉 嘉祥 汶上 泗水 梁山)。面積11000平方公里,人口822萬,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東省魯南城市帶中心城市。濟寧,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歷史文化悠久,是東方文明、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動蹤跡,人類始祖伏羲、女媧、黃帝、少昊、少康帝均出生於濟寧;春秋戰國時期,被後世尊稱為中國歷史上五大聖人的「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都誕生在這里。
Ⅳ 女媧是哪裡人
不是無稽之談,這是歷史的真實,補天的女媧,的確是俺縣黃窪村人。
聽到這個消息,大家可能會瞠目結舌,感到不可思議。不過,這重大發現,應該歸功於俺那位主管旅遊的副縣長。他有淵博的知識,還有極強的「公關」能力,幾經挫折,女媧終於成了俺縣黃窪村人。這個消息,將給俺們的山、俺們的水、俺們的草木,陡增幾多知名度啊!
現在不是時興和「名人」拉關系嗎?哪怕是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也無論是小說中的人物,更不管他是正面形象,還是反面形象,只要知名度高,都可以為我所用。
比如梁山伯、祝英台這兩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俺原先幼稚地認為這只是傳說,誰知現在A市B市C市等10個地區,都說他們那裡是「梁祝」的「原發地」。再比如,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也有人考證出D市是這個故事的「原發地」,因為那裡有「織女峰」、「鵲橋」等人文遺跡。然而奇怪的是,又有人考證出,牛郎是E市城西20里的牛家莊人。再比如,花木蘭,俺一直把她看成河南人,原因就是《花木蘭》是豫劇大師常香玉常演的經典戲劇,想不到有人說,花木蘭不姓花,姓朱,是F市黃陂區大潭村人。不過,遺憾的是還有4個縣市,也都說花木蘭是他們那裡的人。
梁祝、牛郎織女、花木蘭,都是正面人物,其事跡可歌可泣,把他們的出生地拉到自己的地盤之內,其動機,雖然是受商業利益驅使,但還可以理解。然而,想不到的是,文學作品中虛構的反面人物、臭不可聞的惡霸淫棍西門慶,在一些人眼裡也成了香餑餑。G市H縣,正在修建「《金瓶梅》文化旅遊區」,距H縣只有幾十公里的I市,也在修建「《金瓶梅》文化街」,因為西門慶、潘金蓮分別是他們那裡的人。想不到半路里又殺出一個程咬金,K市有人認為《金瓶梅》的作者和該書中的人物原型,都是K市西溪南村人,為此,當地投資2000萬元,要開發「西門慶故里」,「《金瓶梅》遺址公園」等一批景點……
還是俺們的副縣長獨具慧眼,他善於從別人沒有看到的地方入手,決不跟別人去擠獨木橋,他苦思冥想,另闢蹊徑,走別人沒走過的道路。
這不,他忽然想到了洪荒時代的女媧。女媧是誰?大凡中國人,沒有不知道女媧的,倘若沒有女媧,就沒有咱今天的藍天白雲。是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把水神共工撞破的天空補了起來。我們人類,也是她用黃土和水,仿照她自己的樣子,造出來的……因此,她和伏羲、神農,並稱為中華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
女媧是俺們縣的人,這是俺縣至高無上的榮耀。女媧為何是黃窪人?黃者、黃土也。女媧就是用這里的黃土,造出了人類的祖先;窪者,凹之同音也,女媧挖走了那麼多的黃土,這里還不凹下去嗎?這種詮釋,不是合理又貼切嗎?
經過「公關」,有學者論證,黃窪就是女媧出生的原地址。為此,縣財政已撥巨款,要修造「女媧旅遊景點」,到時,全國各地旅遊者,將人頭攢動,白花花的銀子,還不落葉般飄到俺們縣里……
Ⅵ 女媧是哪裡人
各地都想取得讓神話安家落戶,讓傳說定位歸根的目的,於是在女媧的出生地、活動地、墓葬地上大做文章。據我掌握的極不全面的資料有以下各處:
1、甘肅天水市北道區中灘鄉西30里處王鍾峽,有女媧山及女媧墓,每年正月十六(生日)和七月十九(忌日)均舉行活動,近年演變成了由政府出面的女媧文化節;
2、山東泰安市城北七里處,有石,傳為女媧煉石補天處;
3、陝西平利縣距城40里處有女媧山(中皇山?)被說成是女媧出生處,稱為女媧之鄉。年年都舉行活動,近年連續舉行了三屆女媧文化節,對招商、旅遊推動很大,以引起安康市、陝西省的重視,在全國亦有影響。
4、山西洪洞縣,有宋太祖敕建的女媧廟,時間是宋開寶四年(971年);
5、河北涉縣有中皇山,傳為女媧誕生與煉石之處,已舉辦了三屆女媧文化節,成為國內較有影響的紀念女媧的節日。
6、山西洛城市魏家店,有明萬曆年間的石碑,記女媧事跡。
7、河南輝縣市八里溝有女媧谷,當地亦每年舉行活動;
8、遼寧朝陽市轄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牛河梁村,有廟,像及石。開發較晚,尚未形成規模;
9、四川雅安市有女媧補天雕塑,立於繁華鬧市區。據稱市內有女媧沐浴處,稱為女媧瑤池;
10、重慶忠縣距縣城45公里處有石寶寨,有女媧補天剩下的石塊,被稱為寶石,寨因此得名,近年偶有活動開展。
11、陝西潼關黃河南岸,有女媧墓,當地人認為現住東山之人,即為女媧所造人之後裔。因其面臨黃河有水,又有黃土,故為摶土造人之說增添了條件。該地從2003年起,每年都舉行女媧文化節(按:《華陽國志》稱:「陝界黃河中有小洲島,雲為女媧墓」,是否與此地有關?待考);
12、山東濟寧市西40里的承住山,相傳為女媧煉石補天處。其文化內涵尚等進一步開發研究。
以上十二處,所稱其根據來源於各該地明清時期的縣志和民間傳說。
13、湖北竹山縣城西80里處,麻家渡鎮屬地內。拋棄民間傳說不真,古籍中有以下記載:
Ⅶ ·我想知道濟寧的歷史和地理!!!
濟寧市,位於魯西南,地處華東與華北、山東半島與中原地區、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結合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帶。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5°54′~117°06ˊ、北緯34°25ˊ~35°55ˊ。總面積1068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506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7.6%,其它分別為窪地、湖泊、山地、丘陵。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山巒綿亘,丘陵起伏,西部為黃泛平原,中部為由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組成的湖泊。全市氣候條件優越,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597~820毫米。境內資源豐富。全市土地資源面積112.04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3.52萬公頃。水資源總量平水年為49.98億立米,其中地表水33.71億立米,地下水天然補給量16.26億立米;可利用水資源總量30.37億立米,其中地表水17.44億立米,地下水12.93億立米。天然水資源與可利用水資源的單位面積擁有量、人均佔有量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動植物種類繁多。高等植物、蔬菜、林木、花草、葯用植物和野生經濟植物等總計127科904種。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甘薯、棉花,其中被定為山東名產的當地品種有:曲阜香稻、魚農一號水稻、金谷和泗水小雜豆。畜禽主要有10大類群;魚類共有8目15科55屬82種,其中鯉魚、鯽魚科類居多,另有蝦、蟹、貝類,分布區主要在微山湖;鳥類201種,微山湖區的水鳥數量居全省首位。礦產資源,已發現和探明儲量的有70多種。以煤為主,其次為石灰石、石膏、重晶石、稀土、磷、鐵、銅、鉛等。濟寧市含煤面積3400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5%,儲量約為254億噸,主要分布於兗州、曲阜、鄒城、濟寧、微山等地,為全國重點開發的八大煤炭基地之一。稀土礦位於微山縣塘湖鄉郗山,地質儲量1275萬噸,為國內第二大稀土礦。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嘉祥、泗水、鄒城、曲阜一帶,探明儲量9億噸。
歷史
濟寧市位於山東省的西南部,轄12個縣、市、區,面積11000平方公里,人口756萬,東部是山區,中西部是平原、窪地和湖泊,河流縱橫交錯,交通十分方便,京杭大運河和京滬鐵路、京九鐵路縱貫南北,兗石鐵路和濟新鐵路橫穿東西,又是104國道和327國道的交匯處,濟寧機場已經開通了濟寧至北京、廣州、上海、濟南、青島等多條航線,濟寧市通訊設備先進,全市已實現了程式控制電話聯網,可直撥世界各地。
濟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3.3度至14.1度。
濟寧人傑地靈,盛產小麥、玉米、稻穀、地瓜、棉花、花生、果品、瓜菜、畜產品和漁湖產品。礦產資源分布廣、品種多、儲量大,主要有煤、鐵、銅、鉛、大理石、花崗石等三十多種。濟寧是全國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已探明的儲量200多億噸。稀土儲量1300多萬噸。濟寧是山東省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微山湖水面1260平方公里,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北引黃河、南飲長江,儲水量達30億立方米。另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淡水資源佔全省的六分之一。
濟寧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自古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美稱。春秋時期五大聖人,即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孔亻及和人類初祖伏羲、女媧、黃帝、少昊帝均出生於濟寧。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處,省級50處,市級數百處。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等級最高的孔廟,中國古代最大的人造園林-孔林,號稱「天下第一家」的孔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人類歷史文化遺產。這些燦爛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朝拜、尋根祭祖。
濟寧市素以「孔孟之鄉」、「江北小蘇州」而著稱。旅遊業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以來從八十年代,逐步發展起來,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和經濟實力,年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增長很快。旅遊「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有了很大提高,旅遊業有了長足進步,基本滿足了遊客的需求。
到1997年底,全市擁有七座星級旅遊賓館,其中三星級一座、二星級六座。旅遊涉外飯店20座,較高標準的床位4000多個和15000個餐位,旅遊車輛1000餘部,並建有一批較高水平的游樂設施。
近幾年已新建、整修、恢復了40餘處旅遊區和名勝景點,擁有270餘處對外參觀點。如「六藝城」、「論語碑苑」、「觀水園」、「魯國盛世」、「孔子精華園」、「濟寧博物館」等,正在建設的省級旅遊度假區一個。此外,還有一批旅遊項目和設施正在籌建中,逐步形成了以市區、曲阜、鄒城、微山、梁山為核心的風景名勝旅遊區。
Ⅷ 濟寧的簡單介紹
濟寧,位於山東省的西南部,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東省魯南城市帶中心城市。濟寧在中國的位置
濟寧,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歷史文化悠久,是東方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動蹤跡,人類始祖伏羲、女媧、黃帝、少昊帝均出生於濟寧;春秋戰國時期,被後世尊稱為中國歷史上五大聖人的「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都誕生在這里。杜甫、李白、曹操等文人墨客都在濟寧留有足跡。元明清三朝在濟寧設立河漕衙門,乾隆等帝王到這里駐足探訪。
濟寧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除漢族外還有38個少數民族,人口約為5萬人。其中回族最多,達4.2萬人:市中區最多,有回民1.68萬人;兗州市次之,回民有6千多人;鄒城市有回民5千多人;魚台縣有回民2千多人;全市有回民聚居村35個。此外,還有滿族、布依族、壯族、朝鮮族、蒙古族、彝族、苗族、白族、黎族、藏族、土家族、俄羅斯族、畲族、瑤族、侗族、納西族、仡佬族、哈尼族、維吾爾族、傣族、哈薩克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土族、達干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錫伯族、普米族、怒族、鄂溫克族、德昂族、獨龍族、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分布在全市12個縣市區的90多個鄉鎮、180多個村莊。總的分布特點是「大分散、小集中」,約一半聚居在城鎮街道和交通沿線。
2009年末全市年末總人口(戶籍)831.31萬人。
Ⅸ 千古第一英雌---女媧
自從盤古開天地,揭開了人類歷史,便開始了無休止的爭斗。歷史是由男人寫的,也有不少女人涌現在其中,媧皇,也就是女媧氏可說是我們中國千古第一的英雌。
她生在承注山(現山東濟寧縣四十里),雖然是個女子,但也是個極奇怪的人,她的相貌尤為難看,牛首蛇身赤發,本領又極大,一日之中,可以有七十種變化。她是伏義氏的妹子,又叫女希氏。她在伏義氏的時候,就已做了一件極重要的事,制定嫁娶之禮。
太古時,男女之間不但交際公開,自由戀愛,甚至是隨意匹配,即人盡可夫,人盡可妻。到後來,生出的孩子,問他的父親究竟是誰,連他母親自己也莫名其妙。於是女媧氏提出:男女兩個配做一對夫妻,有一定的住所,永不離開,假定男子得到女子,叫做寶;女子得到男子,叫做家;這「家寶」兩字,就是一對夫妻的永遠往所了。在男女的結合中,必須是女子到男子那裡去。因為要能夠謀衣食,要能夠抵抗仇敵,將男子和女子的體力比較起來,當然是男子強,女子弱,再加上女子生理上的緣故,有時不但不能夠供給男子,保護男子,反而必須受男子的供給和保護,既然如此,女子就應該服從男子,住到男子那邊去。女子必須住到男子那邊去,但嫁娶的時候,還有三個條件:
第一個是正姓氏,因為夫妻的配合,是要他生兒育女,傳種接代,但是同一個祖宗的男女卻配不得夫妻,因為配了夫妻之後,生出來的子女,不是聾,就是啞,或者肢體不全,或者成白痴,即使一時沒有,到兩三代之後終究要出現,「男婦同姓,其生不蕃」,是血份太熱造成的。
第二個條件是通媒,這是鄭重嫁娶的意思,現在男女的結合太隨便,可以說全是由於情慾的沖動,而沒有另外的心思。男女的情慾,本來是極易沖動的,青年男女的情慾,尤其容易沖動,凡是情慾沖動結合的,一旦情慾沖動的熱度低落,就不免冷淡起來,結合得太容易,分散也一定極容易,而夫妻的結合應享受永遠的幸福,通過媒妁,靠自己的親眷朋友,或者鄰里年高德、靠得住的人從中牽線,反復考慮,既免了男女情慾的刺激,又免了奸詐鬼蜮的行為,減少夫妻的離異。
第三個條件是要男子先行聘禮,這是專為男子設的,大凡天下世界,女子對不住男子的少,男子對不住女子的多,女子住到男子那邊去,又服從男子,就會有些不明道理的男子,驕傲起來,凌辱女子,欺侮女子,或者竟以女子為供我娛樂的玩物,行聘就表明一種誠心求娶、尊重禮貌的意思,這個婚姻才算確定,男子應該知道,夫妻的「妻」字是「齊」的意思,是同心合意,相敬如賓。
女媧氏是和他的哥哥伏羲氏商定這婚嫁之禮的,當時伏羲氏就笑道:「你這幾個方法定得太凶,剝奪人家的自由,制止人家的戀愛,只怕幾千年以後的青年男女,也要大大地不依,罵你是罪魁禍首。」女媧氏相當看得開,笑道:「隨便什麼方法,斷沒有歷久不衰的。果然那個時候,另有一個還要好的方法來改變我的方法,那也是大大的好事,況且我的方法能推行幾千年,還有什麼要說的呢?」
自此有了固定的婚姻制度。於是有了緊密結合的家庭關系,有了相互依賴的宗族體系,構成了互助合作的社會結構,並逐漸擴大為民族團結與國家生存發展的膠合劑。所謂「建功立業,固然可使一世之人享受其福貴,建立一項可大可久的良好制度,則可使萬世子孫受惠無窮。」神話中講女媧氏捏土造人大概就是寓指此事。
詩書禮樂是人類由愚昧進入文明的明顯標志,遠古時期似乎還談不上詩書創作及吟詠,但是女媧氏創造了婚姻制度,也就是制定了禮德的原始面貌,開始了有禮法的概念,可分出人類與禽獸的不同之處,使得人類在宇宙萬物之中驀然間躍到領導的地位,後世尊女媧氏為帝、為皇,都是出自對她的德澤的一片感激之情。
女媧氏為了美化人類的精神生活,還發明了笙簧樂器,能把風嘶鳥語,蟲鳴溪唱,絲絲入扣地吹奏出來;男貪女愛的喁喁情話,水乳交融的心靈戀歌,也能曲曲傳神地表達得淋漓盡致。於是人與人之間增添了無限的祥和氣氛,特別是男女之間,由於音樂的滋潤,許許多多幸福快樂的戀情,都被優美的音樂旋律激盪起來。
後來伏羲氏死了,女媧氏代立,沒有兒女,因為年紀漸老,便退休到美麗的地方,即現陝西藍田縣女媧谷。哪知來了一個康回,專用水害人,女媧氏不忍,於是再出來與康回斗爭。
康回是冀州地方出現的一個怪人,生得銅頭鐵額,紅發蛇身,是一位天降的魔君,來和人民作對,史書上又把他叫做共工氏。他那一邦的人熟悉水性,與人打仗總用水攻。女媧氏運用她的七十種變化,到康回那裡打探了一番,回來後就叫眾多的百姓預備大小各種石頭兩萬塊,分為五種,每種用青、黃、赤、黑、白的顏色作為記號。又吩咐預備長短木頭一百根,另外再備最長的木頭二十根,每根上面,女媧氏親自動手,都給它雕出一個鰲魚的形狀。還叫百姓再備蘆葦五十萬擔,限一個月內備齊。又挑選一千名精壯的百姓,指定一座高山,叫他們每日上下各跑兩趟,越快越好,又挑選二千名伶俐的百姓,叫他們到水中游泳泅沒,每天四次,以能在水底潛伏半日最好。女媧氏運用神力,傳授他們一種秘訣,使那二千百姓歡欣鼓舞,認真練習。女媧氏又取些泥土,將它捏成人形,大大小小,一共捏了幾千個。
剛剛准備完畢,康回就率部來攻,故技重施,洪水開路,女媧氏就叫百姓將五十萬擔蘆葦先分一半,用火燒起來,化為灰燼,又叫百姓將爛泥挖起來和草灰拌勻,每人一擔,向前方挑去,遇到有水的地方就填上,女媧氏在後面運用她的神力,只見康回灌過來的水都倒灌回去。康回敗了第一陣,就率領部屬直接沖殺過來,他的部屬本就兇猛,這次又吃了虧,更是囂張,這時女媧氏所做的幾千個土偶個個長大起來,大的高五丈,小的也有三丈,手執兵器,迎向敵人,康回的部眾幾時見過這種陣仗,一個個驚惶失措,敗下陣去。女媧氏立即吩咐那一千個練習泅水的百姓:「康回這回退去,必定揀險要的地方守起來,他一定在大陸澤和他的老家昭余大澤一帶躲起來,那裡他築有大堤,為防他決堤灌水,你們一去遇到有堤防的湖澤,就用我為你們預備的木頭在湖的四周先用四根長木一直打到地底,再用幾根短木打在旁邊,他就決堤不動,因為大海之中,鱉魚最大,力也最大,善於負重,我已經到海中與海神商量好了,將幾個鱉魚的四足暫時借用,所以那木頭上刻的,不但是鱉魚的形狀,它的精神也在裡面。」這些人聽了欣然前往,女媧氏又帶了二千個跑山的百姓,攜了縮小的土偶、石頭等物,一路趕去,在大陸澤和昭余大澤徹底擊敗康回,康回逃跑時遇到那二千個久練長跑的人如何是對手,居然被生擒。部眾將康回擒來獻給女媧氏,女媧氏歷數他的罪行,下令斬首,咔嚓一刀下去,卻不見有血冒出來,但有一股黑氣升到空中,原來康回也有些神通,化作一條黑龍蜿蜒逃去。最終與女媧氏的部下瑞頊氏在不周山又一場大戰,康回失敗,頭觸不周山而死。
於是出現歷史上記載的如下史事:共工氏(康回)頭觸不周山,不周山崩塌,於是四極廢、九州裂、天柱折、地維缺,女媧氏力任艱巨,煉五色石補天,於是地平天成,不改萬物。
當然對女媧氏是否煉石補天,歷史上曾經爭論不休,皇甫溢在《帝王經》中力斥其為無稽之談;司馬貞在《三皇本紀》中也認為這是荒誕不經的;王充在《論衡》中更認為:「天非玉石之類,豈石所能補,且女媧雖長,豈能及天,不能及天,又安有階梯可上,此則三尺童子皆能知之,何煩辯駁。」陸熔則認為:「古時生民茹毛飲血,未能盡火之用,女媧氏煉五色石,以通昏黑之變,輔烹飪之宜,所以補天之所不及,後世焚膏繼咎,爝火代明皆此意也。」意思是說女媧氏不過是教人用火照明及熟食,用以補上天之不及,並非真正地彌補「天幕」的漏洞。
後來關於女媧的記載和傳說也越來越神,《說文》中記載:「女媧,古之神怪女,化育萬物者也。」《山海經》、《太平御覽》也都有類似的記載。傳說商紂王一天來到媧皇宮,本是來祈求這位女神的保佑,但看到女媧氏的雕像是那麼乳豐臀大,富有性感,臣下又告訴他,這是根據女媧氏當年的樣子雕塑的,於是這位精力充沛的國王,禁不住心旌搖曳,在媧皇宮的牆上題了一首淫詩:
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裝。
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帶雨爭妖艷,芍葯籠煙騁媚妝。
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這一下惹怒了女媧娘娘,遣下以妲己為首的三個妖精,迷惑商紂王,擾亂朝綱,致使商朝滅亡。
現在仍保存的最早的媧皇廟,建於南北朝時北齊政權,人們祭祀她,除了把她看成神之外,主要是她在歷史上的貢獻,她應是我們在母系社會時期的一位傑出首領,要知道「男尊女卑」是後來的事情,在遠古時代,女人可風光得很呢!
Ⅹ 濟寧的介紹
濟寧市位於山東省的西南部,地處華東與華北、山東半島與中原地區、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結合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帶。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5°54′~117°06ˊ、北緯34°25ˊ~35°55ˊ。總面積1068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506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7.6%,其它分別為窪地、湖泊、山地、丘陵。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山巒綿亘,丘陵起伏,西部為黃泛平原,中部為由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組成的湖泊。全市氣候條件優越,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597~82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3.3度至14.1度。轄12個縣、市、區,面積11000平方公里,人口756萬,東部是山區,中西部是平原、窪地和湖泊,河流縱橫交錯,交通十分方便,京杭大運河和京滬鐵路、京九鐵路縱貫南北,兗石鐵路和濟新鐵路橫穿東西,又是104國道和327國道的交匯處,濟寧機場已經開通了濟寧至北京、廣州、上海、濟南、青島等多條航線,濟寧市通訊設備先進,全市已實現了程式控制電話聯網,可直撥世界各地。
濟寧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自古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美稱。春秋時期五大聖人,即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孔亻及和人類初祖伏羲、女媧、黃帝、少昊帝均出生於濟寧。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處,省級50處,市級數百處。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等級最高的孔廟,中國古代最大的人造園林-孔林,號稱「天下第一家」的孔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人類歷史文化遺產。這些燦爛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朝拜、尋根祭祖。
近幾年已新建、整修、恢復了40餘處旅遊區和名勝景點,擁有270餘處對外參觀點。如「六藝城」、「論語碑苑」、「觀水園」、「魯國盛世」、「孔子精華園」、「濟寧博物館」等,正在建設的省級旅遊度假區一個。此外,還有一批旅遊項目和設施正在籌建中,逐步形成了以市區、曲阜、鄒城、微山、梁山為核心的風景名勝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