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滋補葯調理葯頭煎的時間是多少

滋補葯調理葯頭煎的時間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1-29 21:40:25

A. 中葯熬多長時間最好

中葯熬多長時間最好

1、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葯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0到15分鍾左右。

2、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葯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到3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鍾左右。

3、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葯,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葯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鍾左右,第二煎葯沸後再煎20到30分鍾。


B. 滋補中葯熬多久

要看是什麼的
鹿茸鹿角與人參放入的順序與煎熬時間都不同的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葯物浸泡30分鍾,以種子、果實為的主的葯物可浸泡一小時;再次煎煮(二煎)時,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過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沒葯物即可。煎煮次數:一般煎煮兩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兩次分煎。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後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狀態。對於解表、芳香類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葯性揮發,葯效降低;對於滋補葯,多宜小火久煎,使葯物有效成分盡出。煎煮時間:一般葯物,一煎應沸後再小火煎20-25分鍾,二煎沸後再小火煎15-20分鍾;解表、芳香類葯一煎10-15分鍾,二煎10分鍾;滋補葯一煎30-40分鍾,二煎25-30分鍾。煎葯並非越久越好

C. 熬中葯的正確方法時間

有些人看完 中醫 ,手裡拿著中醫開的 中葯 不知如何下手,其實熬中葯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難,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熬中葯的正確方法時間,希望能幫到你。

熬中葯的正確方法時間一:

第一步、先將葯物用冷水浸泡30-60分鍾,浸泡的水量以淹沒葯面3~5cm為宜)

第二步、將葯放在火上,用武火(即大火)熬開,沸騰後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減慢水分蒸發,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文火後開始計時,解表葯(多為治 感冒 的葯)煎15-20分鍾左右,其他葯一般煎40~50分鍾。

第三步、將第一次煎出的葯液倒出,加入適量的熱水(水不要太多,以剛淹沒葯材2-3cm為宜)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的時間約20-30分鍾左右即可。

熬中葯的正確方法時間二:

煎葯的時間從水開後算起,分為三種情況

1.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 疾病 的 清熱 發散性葯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分鍾左右。

2.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 性病 ,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 血壓 病、 心血管 類疾病的調理性葯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鍾左右。

3.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葯,如:氣虛、血虛、 腎虛 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葯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鍾左右,第二煎葯沸後再煎20~30分鍾。

D. 煎中葯要煎多少時間

煎葯中注意的問題
1.煎葯前的浸泡: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於植物類的中葯多是乾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葯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葯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2.煎煮次數: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葯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葯的溫度:煎葯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如煎葯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主要根據葯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葯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鍾,第二煎30-40分鍾。
治療感冒類葯物,第一煎10-15分鍾,第二煎15-20分鍾。
滋補類葯物,第一煎30-40分鍾,第二煎40-50分鍾。
5.留取葯液量:一般指一劑葯經兩次煎煮合並後的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6.服葯的方法:一般一劑葯煎煮兩次後合並葯液,分兩次服用。兒童可分2-3次服用。治療感冒,發熱,腸炎,腹瀉的葯,也可採用頻服的方法,即每4小時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癒即止,再改為每日服2-3次,小兒以少量多次為好。
7.特殊葯的煎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葯物的性質,在處方中開出帶注腳的葯物。

E. 煎葯機煎葯多長時間為宜

中葯放在水裡面浸泡15~20分鍾。如果中葯中含有種子、果實類的葯可以浸泡大約1個小時。水要超過中葯的2~5厘米。水還沒有煮沸的時候用大火燒開,燒開之後把大火調至小火。慢慢的燉,保持微沸的狀態。

小火熬了大概有20分鍾之後,如果葯湯還有很多,那就繼續小火熬,但是千萬不要把葯湯給熬沒了,那是熬幹了,那就只能倒掉,重新熬過。

第二次加水到中葯上的位置就可以了,煎沸後再熬25分鍾。熬葯並不是越久越好。在中葯裡面如果注有「先熬」的小包葯,先熬30分鍾,再加入群葯。

(5)滋補葯調理葯頭煎的時間是多少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中葯需要大火急煎,以免葯效揮發,葯效降低。對於滋補葯,適合小火慢慢熬,這樣才能讓葯物有效成分都熬出來。

喝葯的時候,一定要趁熱喝,不要把葯放在冰箱裡面冷藏,如果葯涼了,那就加入一點點水將它煮開再喝。

F. 中葯熬多長時間比較合適

在熬中葯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選擇砂鍋,砂鍋熬中葯是最好的,砂鍋比較適合熬葯又不粘鍋。如果沒有砂鍋,那就用不銹鋼的盆或者搪瓷也可以。首先准備好清水、中葯、砂鍋。在熬中葯之前,我們要先把中葯放在水裡面浸泡15~20分鍾。如果中葯中含有種子、果實類的葯可以浸泡大約1個小時。水要超過中葯的2~5厘米。水還沒有煮沸的時候用大火燒開,燒開之後把大火調至小火。慢慢的燉,保持微沸的狀態。


小建議:重要比較難喝,味道也比較重,建議大家要一口氣喝完,這樣比較快喝掉,不要等到涼了之後再喝。一定要注意熬葯的時間,如果記不住時間給開個小鬧鍾提醒自己,預防忘記和熬干。喝葯的時候,一定要趁熱喝,不要把葯放在冰箱裡面冷藏,如果葯涼了,那就加入一點點水將它煮開再喝。最後剩下的葯渣可以返給盆裡面,加一些熱水,晚上可以用來泡腳,可以加速我們的血液循環哦!泡腳時間大約20~30分鍾。

G. 中葯中的補葯一般如何煎制,時間一般為多久,水量為多少

滋補性葯物含有多種營養物質,能否充分發揮葯性及其療效,往往與煎葯之法是否得當,有密切的關系。煎葯要砂鍋。砂鍋受熱均勻,不會使葯的有效成分起化學變化。如果沒有砂鍋,用搪瓷茶缸也可以,但不能用鐵鍋或其他金屬鍋,以免破壞葯中的某些有效成分
或生成有毒的物質而危害人體。加水多少要看葯劑量。一般來說,第1煎(頭渣)以水浸過葯半過為宜,第2煎,以水浸過葯3分即可。煎葯的水是干凈涼水或涼開水。先泡後煎葯。葯物加水後,最好先泡20-30分鍾,便於葯物浸透,使有效成分滲出。煎熬的時間,一般是沸後再煎40-60分鍾為宜。火力不要過猛。煎時最好用煤爐,文火慢煎,或先大火,煮開後再用小火,這樣能使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於水中,更好的發揮葯力。蓋蓋煎熬。煎葯時為了使葯物煎透。最好是蓋蓋煎,特別是滋補葯中的貴重葯,如人參鹿茸,枸杞子等更應蓋蓋用文火煎熬為好。先煎、烊化與另煎。補益葯中的骨質類、貝殼類葯物,應先煎30-40分鍾後才放入其他葯同煎。烊化則是將葯物放入熱葯汁中溶化,如膠類葯物。另煎是葯單獨煎,如人參之類。煎葯的次數:滋補葯一般煎2-3次,最好的頭渣、二渣或三渣的葯汁混合,然後分次服用。如果只煎1次,葯里的有效成分尚未全部滲出就棄掉,則很可惜。(摘自醫葯全在線)

H. 中葯的正確熬制方法

現在許多人都開始服用中葯,既可以治病 又可以養生,可是大家是否用對了方法去煎中葯呢? 正確的方法才能讓葯效更好的發揮,起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 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 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 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葯物按醫囑煎煮。

中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後服為宜。

二、丸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葯烊開服用,便於吸收增強療效。

未煎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變質。

怎麼熬中葯,如何服中葯?

(1)中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葯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葯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葯飲片的有效成分易於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鍾。然後收至小火,煎20-30分鍾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④一次將葯物煎好後,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葯物混勻,以便葯效均衡。

(2)服葯方法也是給葯護理中重要的護理內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說明了服葯方法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行各種服葯方法。

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為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葯,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葯有困難的也可採用少量多數或濃煎後服用。頓服:將1劑湯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連續給予大劑量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使體內達到較高的葯物濃度。②中成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葯放入口內,用溫開水或葯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葯物放入杯內,用溫開水、葯引等沖成懸混液後服用。調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成糊狀後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葯。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葯慢慢溶化,緩緩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於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將中成葯溶成液狀,逐口喂給病人的一種方法。

(3)中醫用葯護理除了注意煎葯和服葯方式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內容:①服葯溫度:服葯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葯湯劑的葯液溫度或用於送服的、酒等溫度而言。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葯液趁熱服下。常用於寒證。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葯的水等放溫後再服用。一般湯劑均採用溫服。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後服下。常用於熱證。②服葯劑量:用葯的劑量一般應該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決定。③服葯後應注意休息,觀察葯物效果,觀察有不良反應。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葯物,更須嚴密觀察和記錄。④空腹服中葯易胃腸反應,如腹鳴、便前腹痛、大便稀爛,故適於大便硬結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進食後一小時後服用。⑤對中西葯合用的病人,應告訴中西葯服用的方法的間隔時間。⑥體虛、年老、胃寒易嘔吐或兒童,葯物可分兩次服用(相距時間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對葯效的影響,中醫歷來有“葯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葯性和食性都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內容和區別。同時某些食物本是葯物,既可食用,又當葯用。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葯、赤小豆、海帶、甲魚、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與葯性相順應,食物能增強葯物的作用;食性與葯性相反,食物便會降低葯物的作用。總之,食物的正確選擇,對提高葯物的療效,促進病人早日康復,具有與用葯同等重要的位置,飲食因素還可能對中葯的吸收有多種多樣的影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來提高葯物的療效,減少妨礙吸收的因素。

一、特殊處理的葯物

1,先煎。目的為了增加葯物的溶解度,降低葯物毒性,充分發揮療效。先煎的葯物有:(1)有毒葯物:烏頭,附子,雪上一支蒿,商陸等。(2)礦物類,動物骨類: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應先煎15~30分鍾。

2,後下。目的為了減少揮發油的損耗,使有效成分免於分解破壞。後下葯物:(1)薄荷,木香,青蒿,玫瑰花,大黃,鉤藤,番瀉葉等。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鍾入葯即可。

3,烊化(溶化)。應於其他葯物煎得慮出液後,再入葯液中溶化。有阿膠,龜膠,鹿膠,蜂蜜,硭硝等。

4,另煎。貴重葯材應另煎。如:羚羊角,人參等。

5,包煎。花粉澱粉等應包煎。

二、火候

一般應“先武後文”

三、煎葯時間

解表葯:頭煎時間:10~20分鍾。二煎時間:10~15分鍾

滋補葯:頭煎時間:30~35分鍾。二煎時間:20~25分鍾

一般葯:頭煎時間:20~25分鍾。二煎時間:15~20分鍾

四、服葯

1、服葯溫度

一般葯物宜溫服,嘔吐或中毒病人所服湯劑宜冷服,解表葯宜熱服。

2、服葯時間

滋補葯宜飯後服,安神葯宜臨睡前服,解表葯宜趁熱服並覆蓋衣被,令其出汗

3、服葯劑量

成人一次150ml,每日2次。兒童一次75ml,每日2次。

還有湯劑煎煮器具應用瓷器,陶瓷等,不銹鋼也行。千萬別用銅或鐵具。

I. 補葯怎麼熬

滋補葯一般是用來保護身體,提高身體免疫力的補葯,滋補葯一般能夠為身體提供保養,雖然名字叫滋補葯,但是它並不代表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吃它,所謂是葯三分毒,葯是不可以亂吃的,中葯熬的久了就會變為有毒物質,嚴重者可能會致命。每一種滋補葯它的煎煮時間都不同,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滋補葯的煎煮時間一般為多長最好吧

1、鹿茸鹿角與人參放入的順序與煎熬時間都不同的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葯物浸泡30分鍾,以種子、果實為的主的葯物可浸泡一小時;再次煎煮(二煎)時,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過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沒葯物即可。煎煮次數:一般煎煮兩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兩次分煎。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後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狀態。對於解表、芳香類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葯性揮發,葯效降低;對於滋補葯,多宜小火久煎,使葯物有效成分盡出。煎煮時間:一般葯物,一煎應沸後再小火煎20-25分鍾,二煎沸後再小火煎15-20分鍾;解表、芳香類葯一煎10-15分鍾,二煎10分鍾;滋補葯一煎30-40分鍾,二煎25-30分鍾。煎葯並非越久越好

2、中葯的煎煮基本方法
煎葯用具要選用砂鍋,搪瓷器皿或不銹鋼器皿,避免與鐵、鋁和有害塑料製品接觸,以免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或產生副作用。
浸泡葯物,加水應至水面高出飲片2~3厘米,浸泡20~30分鍾或1小時,使水分充分浸入葯材里,便於煎出有效成分。
煎葯火候一般先武火,煎沸後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狀態。每劑葯煎煮兩次,第一煎煮沸後改用文火煮20~30分,趁熱濾取煎液150~250毫升;第二煎加水煮沸後,用文火煮15~20分,趁熱濾取煎液150~250毫升,擠榨葯渣,兩次煎液合並混勻後分兩次服用。
那麼,中葯煎煮的具體時間是怎樣的呢?
各種中葯的煎煮時間
3、阿膠類:
阿膠、龜板膠等大多是高分子物質,若與其他葯物共煎,既易粘鍋,又易糊,所以這類葯最好是先烊化,再溶入煎好的葯湯中服用。
4、芳香類:
麝香、冰片、樟腦、蘇合香、安息香等芳香類葯物,其有效成分在常溫下極易揮發,一旦被煎煮,葯效會大打折扣,故不宜久煎。
5、消食類:
谷芽、麥芽、雞內金等消食類葯,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澱粉酶、轉化糖酶、蛋白質分解酶等活性物質,這些物質不耐高溫,久煎會使其活性大大降低而影響療效。所以,這些葯物宜用生品,或微炒後研末沖服為佳。
6、驅蟲類:
雷丸是驅蟲葯,其驅蟲的主要成分是雷丸素,當加熱至70℃時,雷丸素便會失去活性,因此,用雷丸驅蟲時必須沖服。
7、滋補類:
三七、鹿茸、紫河車、蛤蚧、冬蟲夏草等滋補類中葯,均含皂苷、蛋白質、脂肪、激素等有效成分,由於皂苷化學結構比較復雜,蛋白質不穩定等因素,煎煮常因發生復雜的化學變化而影響療效。為保存其有效成分,所以應沖服。

J. 補血補氣中葯熬多長時間好

補氣補血中葯是滋補葯,一般是頭煎30~40min,二煎25~30min。但個人建議一煎時間和二煎時間可以反一下,因為頭煎時間短,易把揮發性成分煎出來;二煎時間長些,使難溶成分煎出來;最後兩次煎液合並混勻分服。僅供參考!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6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9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6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7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10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9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4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