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砂存量有多少
❶ 中國的稀土存量有多少
中國稀土資源儲量佔世界儲量的80%
❷ 中國的稀土還夠用多少年
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後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
中國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世界稀土供應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
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應用技術的不斷突破,稀土氧化物的價值將越來越大。
稀土的用途:
稀土元素被譽為「工業的維生素」,具有無法取代的優異磁、光、電性能,對改善產品性能,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生產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由於稀土作用大,用量少,已成為改進產品結構、提高科技含量、促進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元素,被廣泛應用到了冶金、軍事、石油化工、玻璃陶瓷、農業和新材料等領域。
❸ 中國十大進口商品
一、鐵礦砂
一般鐵礦砂在進口礦中用的比較多。中國進口鐵礦砂的主要國家有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加拿大、南非等國。國際鐵礦業通過大規模兼並和收購,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
二、原油
我國進口原油4.62億噸,增加10.5%,居中國進口商品排名榜前三。其進口均價為每噸3273.5元,下跌5.1%。原油經煉制加工可以獲得各種燃料油、溶劑油、潤滑油、潤滑脂、石蠟、瀝青以及液化氣、芳烴等產品,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產品。
三、煤
我國煤炭進口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等沿海省市。東南沿海地區與主產地運距遠、運輸成本高,進口煤經濟性、實用性較高,已成為東南沿海地區電廠的重要補充。近幾年來,進口煤在我國煤炭供給中的佔比持續提升。
四、天然氣
天然氣是優質、高效、綠色清潔的低碳能源,為中國十大進口商品之一,2019年累計進口量達8711萬噸。當前我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還不完備,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天然氣供應量的增長不及消費量的增長速度,國內天然氣供需不平衡,導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不斷攀升。
五, 大豆
我國2019年大豆進口總量8551.1萬噸,同比增加0.5%,為歷史第二高峰。2017年曾是大豆進口的頂峰之年,當年共進口大豆9552.6萬噸。如今農業農村部已從2019年起實施大豆振興計劃,盡管如此,大豆進口量仍然是國內產量的5倍多。
六,乾果
2019年累計進口量4227萬噸。乾果又分為裂果和閉果,它們大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脂質等。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乾果有很多,例如板栗、錐栗、霹靂果、榛子、腰果、核桃、瓜子、松仁、杏仁、白果、開心果、花生、夏威夷果等。
七、塑料
2019年初級形狀的塑料累計進口量3344萬噸,其中1-6月的進口數量為1770萬噸,同比增長10.9%,進口金額為2636661.6萬美元,同比下降5.6%。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樹脂。樹脂是指尚未和各種添加劑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樹脂這一名詞最初是由動植物分泌出的脂質而得名,如松香、蟲膠等。
八, 成品油
中國進口前十商品之一的成品油,在2019年累計進口量2725萬噸。成品油是經過原油的生產加工而成,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等。 其中,石油燃料產量最大,約占總產量的90%;各種潤滑劑品種最多,產量約佔5%。各國都制定了產品標准,以適應生產和使用的需要。
九,鋼材
中國是鋼材進口大國,2004年進口鋼材達2930萬噸。對於這樣一個世界鋼材的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2005年2月28日寶鋼"被迫"接受國際礦業巨頭鐵礦石大幅漲價的要求後,國內業界對恢復鋼材期貨交易的呼聲也日漸高漲。
2019年我國進口區域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佔比分別為90.1%、9.1%;產品主要以板材、棒線材和管材為主,分別佔比83.9%、9.6%和2.6%。與2018年相比,2019年進口總量保持穩定的同時,進口金額大幅上漲,對下游鋼鐵製造業利潤影響很大。
十、銅材
我國雖是世界上銅產品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依賴國外進口。2019年未鍛軋銅及銅材累計進口量達397.2萬噸。2019年1-9月我國銅材進口金額為3966551千美元,同期相比下降14.3%。
❹ 鐵礦砂的簡介
鐵礦砂即鐵礦石,一般鐵礦砂在進口礦中用的比較多。中國進口鐵礦砂的主要國家有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加拿大、南非等國。國際鐵礦業通過大規模兼並和收購,目前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排名前三位的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巴西淡水河谷(CVRD)、澳大利亞力拓(Rio Tinto )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掌控了世界鐵礦石70%以上的海運量。
❺ 中國有多少核彈
中國核彈的庫存是400多枚。核彈的庫存沒什麼實際意義,因為有技術了造核彈很容易,需要的時候再造就是。核彈的存儲維護保養費用很高,所以俄羅斯已經拆了自己一半的核彈了。。
❻ 日本從中國掠走了多少礦產資源
●無法計數。但有部分資料可查: ●一九四三年一年日本對我國鐵砂、生鐵、煤炭三種礦產的掠奪量,分別為一千零六十五萬噸、一百八十一萬噸、五千零七萬噸。 ●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四四年期間,日本從東北即掠走煤二億二千三百萬噸,生鐵一千一百萬噸,鋼五百八十萬噸。從一九四○年至一九四四年,關東軍從東北農民手中強征「出荷糧」三千六百萬噸,其中一千一百三十萬噸運回日本。 ●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十四年間日本掠奪的資源、財物、糧食、榨取的勞動和蓄意破壞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總值即在當時的二千億美元以上。如果這一筆巨額資金用於建設投資,假定8%的年增長率,五十年後的今天,即使不計通貨膨脹,也將形成九萬三千多億美元的資產
❼ 選礦後鐵礦砂比重是多少
鐵礦砂即鐵礦石,凡是含有鐵元素或鐵化合物的礦石都可以叫做鐵礦石;,鐵礦砂根據含鐵量的高低以及鬆散程度來看,會有不同的比重.常規可以考慮做3.5。
中國鐵合金在線
❽ 中國鑄造史
概述
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中國約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鑄造是指將固態金屬溶化為液態倒入特定形狀的鑄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鑄金屬有:銅、鐵、鋁、錫、鉛等,普通鑄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樹脂及其他輔助材料。特種鑄造的鑄型包括:熔模鑄造、消失模鑄造、金屬型鑄造、陶瓷型鑄造等。(原砂包括:石英砂、鎂砂、鋯砂、鉻鐵礦砂、鎂橄欖石砂、蘭晶石砂、石墨砂、鐵砂等)
早期
中國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尊盤,西漢的透光鏡,都是古代鑄造的代表產品。 早期的鑄件大多是農業生產、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藝術色彩濃厚。那時的鑄造工藝是與制陶工藝並行發展的,受陶器的影響很大。
發展
中國在公元前513年,鑄出了世界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鑄鐵件-晉國鑄型鼎,重約270公斤。歐洲在公元八世紀前後也開始生產鑄鐵件。鑄鐵件的出現,擴大了鑄件的應用范圍。例如在15~17世紀,德、法等國先後敷設了不少向居民供飲用水的鑄鐵管道。18世紀的工業革命以後,蒸汽機、紡織機和鐵路等工業興起,鑄件進入為大工業服務的新時期,鑄造技術開始有了大的發展。
近代
進入20世紀,鑄造的發展速度很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產品技術的進步 ,要求鑄件各種機械物理性能更好,同時仍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另一個原因是機械工業本身和其他工業如化工、儀表等的發展,給鑄造業創造了有利的物質條件。如檢測手段的發展,保證了鑄件質量的提高和穩定,並給鑄造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電子顯微鏡等的發明,幫助人們深入到金屬的微觀世界,探查金屬結晶的奧秘,研究金屬凝固的理論,指導鑄造生產。
❾ 中國鐵礦石采購背景
在鋼鐵股一片慘淡的情況下,鐵礦石現貨價格也一路下行,甚至已經跌破了長協價。這讓三大礦山都有些按捺不住了,尤其是深陷「間諜門」的力拓,不惜放下身段,向中方示好。隨著10月的臨近,2010年鐵礦石談判按照傳統慣例又將開始。盡管力拓的態度有所轉變,或許讓談判出現新的轉機,然而,三大礦山的強勢地位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對於新的談判結果,瑞銀集團稱中國鋼鐵產能增加將使鐵礦石市場明年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預測2010年全球鐵礦石長協價格可能出現20%的漲幅。鐵礦石現貨價跌破長協鋼價連續下跌了4周之後,還沒有停止的勢頭。蘭格鋼鐵網監測數據顯示,目前鋼價已跌過千元,各大鋼廠紛紛下調了出廠價格。繼上周沙鋼、河北鋼鐵下調出廠價後,日前,寶鋼出台了10月碳鋼產品出廠價格政策,熱軋、熱軋酸洗及彩塗10月訂貨價格下調200-500元/噸,這是寶鋼自第二季度連續上調出廠價以來的首次下調。隨後,武鋼也跟風下調了10月的出廠價。而與調價相對應的是,鋼材滯銷情況也越來越嚴重。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市場監測,截至9月4日,國內重點城市建築鋼材庫存量為513萬噸,較前一周增加15萬噸,環比增加了19.66%。鋼價的下跌與庫存的升高,直接影響了鐵礦石的價格。9月7日,品位為63.5%的印度現貨鐵礦石外盤到岸價格為81-83美元/噸,較8月10日的110美元/噸,下跌近30美元/噸。而以日韓與巴西淡水河谷達成的長協價計算,淡水河谷南部系統伊塔比拉粉63.5%品位鐵礦石離岸價為54美元,按照9月9日巴西圖巴朗至青島海運費28.875美元/噸計算,到青島港價格為83.11美元。現貨價格已跌破長協價格。目前,中國鋼企按照力拓與新日鐵達成的首發價來結算,按照慣例,等到談判結果出來之後再多退少補。而如果鐵礦石談判結果遲遲不出,鋼廠一直按照降幅33%來結算,這實際上等於默認了首發價。力拓深陷債務危機然而,近期鋼價和鐵礦石價格的快速下跌,也使得談判雙方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9月4日,力拓鐵礦石業務CEO Sam Walsh表示,希望能夠盡快恢復與中方暫停的談判。Sam Walsh的這番言論,被外界認為是力拓發出的積極信號。在力拓轉身示好的背後,嚴重的債務危機正在凸顯。力拓2009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凈利潤為24.54億美元,同比去年69.51億美元下跌了65%。銷售業績大幅下滑的同時,力拓還面臨著巨債要償還。據悉,今年6月30日力拓的凈負債為391億美元,這主要是力拓在2007年以38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鋁業欠下的債務。去年年報力拓承諾今年將減少100億元的負債,其中77億美元負債將在今年10月到期。而7月3日,力拓放棄與中鋁的合作,通過股權融資148億美元暫解急需償還的債務,但融資後,其負債仍高達243億美元。而目前鋼材和鐵礦石價格已現跌勢,國際鐵礦石需求恢復也需要時間,如何來償還這243億美元成為力拓頭疼的問題,明年又將有一部分債務到期。蘭格鋼鐵網信息中心分析師王國清表示,力拓還債最有效的途徑是用利潤償還,然而,今年上半年力拓的利潤僅有24.54億美元,如果下半年銷售仍不景氣,力拓又將陷入「四處找錢」的困境當中。在內憂外困中,近日中鋁將向力拓購買氧化鋁等原材料的傳言四起,力拓或許不得不將解決問題的希望定在中國,這給10月底即將開始的2010年鐵礦石談判帶來了轉機。礦山優勢10月難破隨著10月的臨近,2009年鐵礦石談判即將成為過去,而雙方已經在加碼備戰又將開始的新一輪談判。自中鋁與力拓合作失敗後,中方也開始轉變思路,投資澳洲新興礦山。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中國已計劃和獲批在澳洲投資礦產的項目已達10項,共計投資金額達160億美元。而礦山也在為擺脫困境做著各種各樣的努力。8月28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擬建設一座年產能為500萬噸鋼板的鋼廠,以滿足國內需求和消化自身的鐵礦石。必和必拓也在拓寬穩定的鐵礦石銷售渠道。而債務纏身的力拓,仍未放棄與必和必拓合作的想法。必和必拓與力拓正在就啟動10億美元的加拿大的一個鑽石礦開發項目合作進行洽談,雙方擬在鐵礦石合作之外加深其他業務的合作。而這無疑將加強兩拓未來的協同能力。在今年的談判中破壞了很多慣例之後,明年的談判將充滿更多的變數。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院教授許中波表示:「現在慣例已經都破壞了,談判是否會如期進行不好說。」雖然中國越來越重視與新型礦山的合作,但在短期內形成的鐵礦石供應量還很少,中國仍需與三大礦山坐在一起協商。而今年中鋼協與FMG達成的協議,確立了中國未來談判的新模式,即礦山在中國只能以一個價格銷售,並按照中國的財年來進行結算。這一方案一出台,便遭到了三大礦山的否定。因此,2010年的鐵礦石談判在模式上也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王國清認為,目前鐵礦石貿易80%的量由三大礦山提供,70%的海運也由三大礦山掌握,而中國加入國際貿易的時間太晚,一直缺乏定價權,扶持新興礦產擴大產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短期來看,三大礦山的強勢地位很難迅速改變。對於談判結果,王國清則表示,今年鐵礦石價格下跌是難得的機會。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和需求的上升,鐵礦石價格在今年「首發價」的基礎上將上漲。瑞銀集團9月1日發表報告稱,中國鋼鐵產能增加將使鐵礦石市場明年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預測2010年全球鐵礦石長協價格可能出現20%的漲幅。
❿ 中國主要進口的資源有哪些
△受需求拉動,今年前三季度,煤炭、鐵礦石、有色金屬等礦產產能進一步釋放△鐵礦石進口價同比下降7.2%、鎢出口價同比上漲42.85%,離不開國內礦業開采秩序的整頓規范△地質勘查業投資多元化格局初露端倪,西部地區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尤為活躍11月21日,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中國礦業聯合會在京舉辦2006年中國礦產資源及礦產品供需形勢分析研討會。與會專家通過對去年以及今年前三季度礦業領域相關數據分析認為,我國礦業經濟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快速發展的礦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持能力不斷增強。大宗礦產供應能力持續增強礦業是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產業。參加研討會的專家披露的有關數據顯示,主導礦業的大宗礦產供應能力正在得到不斷增強。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的報告說,前幾年礦業領域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目前已基本轉化為現實產能,這在去年已經體現出來。2005年,全國新增煤炭開采能力1.84億噸/年、鐵礦石產能9211萬噸/年、銅采礦產能746萬噸/年,還新增氧化鋁產能184萬噸/年。受需求拉動,今年這些新增產能進一步釋放,使得主要礦產品生產態勢保持遞進式平穩增產,1-9月主要礦產品產銷兩旺。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提供的會議材料顯示,今年1-9月全國原煤產量完成15.7億噸,同比增加1.22億噸,增長8.4%;銷售15.5億噸,同比增加1.23億噸,增長8.6%,煤炭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勢頭。該協會預計,今年全國原煤產量有可能達到24億噸,預計比去年產量增加8%。在煤炭生產滿足需求的同時,煤炭庫存持續上升,截至9月底,全國煤炭社會庫存1.5億噸,比年初增加1128萬噸,增長8%。煤炭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同時指出,煤炭行業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83.41億元,同比增長36.4%。在煤炭市場供應量增長大於消費量增長的態勢下,新投資產能的轉化,將進一步壓縮煤炭行業的利潤空間。鐵礦投資形成的產能,在今年集中釋放。據統計,今年1-9月,全國鐵礦石產量累計達4.06億噸,基本相當於去年一年的產量,同比增加37.7%,有效減輕了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程度。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的研究報告說,今年前三季度鐵礦石產量增幅比去年同期多了8.1個百分點,而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增幅,卻分別回落了10.2、9.0和2.1個百分點,說明我國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顯現出初步效果。當前我國國民經濟處於重工業化階段,對石油和化工產品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長,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連年擴大,國內石油天然氣行業承受著巨大壓力。中國石油企業協會理事張漢平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生產原油1.37929億噸,同比增長1.7%。在老油田增產困難、油氣接替區尚未有大突破的情況下,我國原油產量保持增長,是一個不小的成績。與原油相比,我國天然氣產量增長迅速,1-9月全國生產天然氣430.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1.3%。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車長波認為,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前景廣闊,產量有望呈現跨越式增長,年均可望增加90億-110億立方米,2010年達到950億-1100億立方米,並預計能夠基本滿足國內需求。作為工業發展的原料,10種有色金屬和氧化鋁產量快速上升。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1-9月,我國銅精礦產量為51.53萬噸,產能增幅雖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著7.4%的增長勢頭;鉛精礦產量49.7萬噸,同比增長10.88%;鋅精礦產量157.7萬噸,同比增長18.69%;錫、銻、鉬精礦的產量也都呈現出良好增長勢頭。另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對冶煉行業的統計,今年前9個月10種有色金屬產量合計為1379.76萬噸,同比增長18%。其中,銅、錫、鋁生產增速分別為21.4%、23.1%、18.5%,鉛和鋅分別增長了16.7%和14.3%。貴金屬方面,黃金產量呈現加速增長勢頭。中國黃金協會統計,1-9月全國累計生產黃金169.281噸,同比增長8.05%;而2005年與2004年相比,全年黃金產量增幅是5.51%。預計今年全國黃金產量有望超過236噸。礦業生產和經營秩序明顯好轉目前鐵礦石進口價格攀升趨緩的態勢,不僅直接減少了國內企業的外匯支出,而且為國內企業參加新一輪的鐵礦石談判增加了砝碼,這在很大程度上歸結為國內鐵礦石產量的增加和鋼鐵行業生產秩序的好轉。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以來,我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呈回落趨勢。1-9月,全國進口鐵礦石2.47億噸,同比增長24.2%,增幅同比回落了7個百分點。這是自2003年以來,鐵礦石進口增幅首次在30%以下;進口鐵礦石平均價格為62.7美元/噸,同比下降了7.2%。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此前在接受有關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鋼鐵生產總量平穩及國內鐵礦石產量增加,是進口鐵礦石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課題組的統計顯示,1-9月,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同比增加了24.2%,但為之付出的外匯僅僅增加了14.6%,鐵礦石進口成本下降由此可見一斑。與鐵礦石進口價格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我國的優勢礦產鎢的出口價格大幅攀升,中國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孔昭慶在題為《2006年我國鎢資源及鎢產品供需形勢簡析》的發言中,不無自豪地說:「盡管受國家對鎢品出口政策調整(取消部分鎢品出口退稅)和全球經濟發展增速減緩影響,但在國內外鎢需求增長、鎢開采總量控制、鎢開采秩序整頓規范和行業自律的共同作用下,今年鎢市場價格一直處於高位運行,且周期長、價格高、波動小,並創下了歷史新高。」據他介紹,今年1-9月,全國累計出口鎢品金屬量2.27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0.21%;實現的出口額為7.8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55%。記者粗算,相當於鎢出口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鎢出口創下的產值幾乎增加了近50%。而孔昭慶的這番話可能更直觀:「與往年相比,今年出口一噸鎢品,相當於2005年的1.5噸,相當於2004年的3噸,相當於2003年的4噸!」孔昭慶說,國土資源部等國家有關部門在嚴格鎢礦開采總量的同時,聯手重拳打擊非法開采,整頓和規范鎢礦開采秩序,地方政府積極實施具體的整治方案和措施,鎢礦開采秩序明顯好轉。中國鎢協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委開展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執行情況檢查,使得鎢礦開采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據中國鎢協統計,今年1-9月,國內鎢精礦每標噸平均售價為10.92萬元,比去年同期的每標噸8.55萬元上漲了27.7%;鎢製品出口綜合平均價為3.46萬美元/噸金屬,比去年同期上漲了42.85%。占據國際市場半壁江山的中國鎢,終於在外國買家面前挺直了腰板。礦業投資增長迅速今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國家有關部門採取各種措施加大礦業和礦產勘查投入;礦業領域迅速增長的投資,顯示出礦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正在進一步增強。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課題組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采礦業投資2568億元,同比增加33.4%;地質勘查業有關產業投資313億元,同比增長18.5%,其中地質勘查投資47億元,同比增長27.1%。課題組評價,總體上看,在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下,金屬冶煉加工業投資保持在較低的增長水平,黑色金屬采選和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出現了負增長,去年火爆的采礦業投資增幅趨緩,但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位於上游的地質勘查業及相關產業,則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參加研討的不少專家認為,近兩年我國地質勘查業投資比較活躍,投資多元化的格局初露端倪。有資料顯示,2005年國內地質勘查投資344億元,比2004年增加9.9%。投資結構上,地方財政撥款已經超過中央財政投資,外商投資也在不斷增長。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課題組的研究報告認為,西部地區的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最為活躍。報告在對全國有效的勘查許可證以及今年1-8月新設立的勘查許可證進行統計分析後得出結論,西部地區有效的以及新設立的勘查許可證,都明顯多於東中部地區。然而,相對於資源儲量的快速消耗,地質勘查業投資增長還難以滿足需要。煤炭、冶金、黃金、有色金屬,甚至非金屬礦產,都面臨著資源探明儲量不足的壓力。不少專家呼籲進一步加大地勘投入,提高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