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田南多少人口
❶ 田南鎮的交通網路
田南鎮距高安市60公里、新余市 36公里、上高縣24公里,境內有黃付公路和上新公路兩條國家二級油路貫穿全境。同時, 田南鎮東距建山火車站 5公里,東南離昌樟高速公路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❷ 高安市田南鎮何家村有少數民族嗎
高安市田南鎮何家村本來是沒有少數民族的,但是現在人員流動比較大,有外來的貴州一帶,湖北一帶的少數民族加入了田南鎮何家村,所以現在是由少數民族的。
❸ 萍鄉市多少個縣,鎮。村。具體名稱是什麼。總共有多少人口
安源區、安源經濟開發區(我都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與其它區縣平行的行政機構,但可以肯定的是該開發區的級別和安源區的級別是一樣的,都是正處級行政單位)、湘東區、蓮花縣、上栗縣、蘆溪縣。全市人口179萬(早先數據,現在應該早就超過了)。至於具體的鄉鎮、村,實在沒法給你回答。其實這些問題登陸萍鄉市政府網以及各縣區的政府網很容易找到答案的。自己找吧……
❹ 田南鎮的介紹
田南鎮是江西省高安市下轄的一個鎮。位於高安市西南,轄區總面積為98平方公里,下轄田南街居委會,田南、橋頭、上歷、陳村、廣城、羅家、張家、傅圩、新屋等9個村委會,戶籍人口19710人,通用贛語,均為漢族江右民系。境內低丘連綿,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原面積大於山地面積。植被以松、杉、油茶林為主。地勢西高東低,最高點福相山,海拔356.1米,最低點上歷陳家自然村,海拔41.1米。山脈溪流呈西北東南走向;山脈由蒙山余脈延伸而來,有大小山嶺494座,福相山為群山之冠,面積300公頃。主溪3條:袁河小支流,肖江小支流、錦河小支流,流經境內54個村莊。省、市公路2條,省道上新公路橫貫南北,市道黃付公路直穿東西。滬昆鐵路穿境西而過。
❺ 高安屬於什麼省份
高安屬於江西省宜春市。
中華民國3年高安隸屬廬陵道。民國15年廢道,高安直屬省管。民國21年,全省劃為十三個行政區,高安隸屬第一行政區。民國24年全省縮為八個行政區,高安隸屬第二行政區。民國28年全省擴為十一個行政區,高安仍屬第二行政區。民國31年全省調整為九個行政區,高安改屬第一行政區。
1949年7月10日,高安解放。同年7月14日成立高安縣人民政府,隸屬於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區督查專員公署管轄。
1959年1月南昌專員公署改名為宜春專員公署,高安縣隸屬宜春專員公署管轄。此後,宜春專員公署於1968年2月改為宜春地區革命委員會、於1978年7月改為宜春地區行政公署,高安縣仍隸屬於其管轄。1993年12月8日,國務院批准高安撤縣設市。
(5)高安田南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5月,高安市轄2個街道、19個鎮、2個鄉:筠陽街道、瑞州街道、藍坊鎮、荷嶺鎮、黃沙崗鎮、灰埠鎮、相城鎮、田南鎮、建山鎮、太陽鎮、新街鎮、八景鎮、獨城鎮、石腦鎮、龍潭鎮、楊圩鎮、村前鎮、華林山鎮、伍橋鎮、祥符鎮、大城鎮、上湖鄉、汪家圩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
1、相城鎮,隸屬於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地處高安市西南部,與上高縣新界埠鄉毗鄰,距市區45公里。全鎮總面積111.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4.4萬畝。
2、建山鎮是江西省高安市下轄的一個鎮,地處高安市西南端,鎮政府所在地距高安城區56公里,距鄰近縣市新余、樟樹、上高均為50公里左右。
3、村前鎮,是江西宜春高安市下轄的一個鎮。位於市域西北,華林山南麓。2001年12月撤鄉設鎮,鎮政府設村前圩,距城區瑞州街道37千米,面積152.05平方千米。
❻ 高安簡介 綜合類
高安市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北, 東距省會南昌55公里,距南昌向塘機場87公里,距昌北機場55公里,北由昌九高速公路到九江國際港口200公里,政區形狀如同一隻蝴蝶。全市總人口為78.2萬;總面積2439平方公里。全市轄20個鄉鎮、2個街道、1個墾殖場。高安可開發資源非常豐富,煤炭、石英石、花崗石、瓷土、碳酸岩等礦產資源儲量較大,其中石英石蘊量達1億多噸,大部分可露天開采,生產的石英砂產品質地純正、品位高。高安屬中亞熱帶,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較短,生長期長。是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豬、牛生產基地。高安歷史悠久、山川秀美,森林覆蓋率達39.5%,有岳飛點將台,有蘇轍登臨賦詩的大觀樓,鳳凰湖等
●土地資源高安市土地總面積243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8.8公頃,佔28.8%;山地92691.5公頃,佔38%;水域25434.3公頃,佔10.4%;城鎮、村莊、道路等其它用地55638.1公頃,佔22.8%。土壤質地肥沃,主要以紅壤土和水稻土為主。其中:紅壤土占土壤面積的50.3%,水稻土占土壤面積的43.1%。市域土地結構是一個較為完整的生態體系,土層疏鬆的溝谷平原對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非常有利,而丘陵崗地平緩,開發潛力較大,適宜於發展旱地作物和經濟林木。
●水資源 高安市水系發達,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均比較豐富。地表徑流歸屬於錦河、肖江、潦河、袁河四流域,其中錦河是最大河流,境內流程近70公里,流經12個鄉鎮(街辦)。全市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0.38億立方米,大部分地區形成河川徑流和地下水補給。境內錦河以北為弱風化裂隙水和孔隙裂隙水為主的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區,錦河以南為裂隙溶洞水為主的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區,全市地下水資源量在4億立方米以上,水質良好。經過多年開發,全市建有蓄水工程1538座(其中大二型水庫1座,中型小庫7座,小一型水庫48座,小二型水庫257座,山塘水庫1225座),總庫容5.87億立方米;引水工程343座(其中中型工程1座,萬畝工程2座,小型陂閘工程340座);提水工程裝機4362台,49966千瓦;全市水電蘊藏量2.5萬千瓦,可供開發的資源為1.35萬千瓦,已建小水電站24座,裝機容量4098千瓦。
●林業資源境內植物種類和植被類型多種多樣。植物種類共有20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有80科237屬452種;地帶性植被的基本類型有針葉林,常綠闊葉林,針葉與闊葉、常綠與落葉混交林,竹林,灌叢,草叢等。境內林業用地面積84894.6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34.8%;森林活立木蓄積量為317.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0%。
●礦產資源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6種,主要有煤、石灰石、高嶺土、石英石、瓷石、耐火粘土、銅、鋁、鋅、鐵、金等。其中煤炭儲量2.6億噸,位居全省前列;石灰石僅出露范圍內的儲量就達13.4億噸,且品位較高,在全國都享有知名度。其它主要非金屬礦產資源也具有分布廣、品質優的特點,開發價值較高。 高安市-歷史沿革編輯本段 高安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高安境內便有人類居住與活動,距今4000多年。1977年江西省博物館在高安開展下陳遺址調查,首次考證了這一史實;1982年文物普查時,又相繼在相城一帶發現了礦山、反泉、消水洞、漳滸、山背、嚴家山等處遺址,其年代略晚於下陳遺址,相當於青銅器時代,即西周至春秋時期。
夏、商、周時地屬「揚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歸屬吳、越、楚,秦屬九江郡。高安建縣始於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取名建成。建成縣管轄的范圍相當於今高安、上高、宜豐、萬載四縣(市)全境和樟樹市一部分。
西漢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建成縣為多聚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恢復舊名;中平年間(184~189年),從建成縣劃出一部分設置上蔡縣(今上高縣)。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建成縣屬孫吳。黃武年間(222~228年),又從建成縣、上蔡縣分別劃出一部分設置宜豐、陽樂(今萬載縣)兩縣。
晉及南朝時期,建成縣仍屬豫章郡。開皇九年(589年),隋朝統一全國,廢望蔡(即上蔡),並康樂(即陽樂),宜豐復入建成,是時改豫章郡為洪州,遂屬洪州;大業初年(605年),廢州復置郡,建成縣仍屬豫章郡。
唐朝改郡為州。武德五年(622年),為避太子李建成名諱,改建成為高安。據《太平寰宇記》載:"地形似高而安,故名"。同時在高安設置靖州,恢復望蔡、宜豐、陽樂三縣,增設華陽縣,連同高安,五縣悉統於州。武德七年(624年),先改名米州,繼改名筠州;武德八年(625年)廢靖州,將望蔡、宜豐、陽樂,華陽四縣並入高安縣,隸屬洪州。
五代十國時期,高安先屬吳政權、後屬南唐政權所轄。保大十年(925年)復置筠州,領高安、上高、萬載、清江四縣,高安是筠州治所。
北宋大平興國六年(981年),從高安、上高分別劃出一部分設置新昌縣(今宜豐縣)。紹興十三年(1143年),筠州改名高安郡,五年後復名筠州。寶慶元年(1225年),因"筠"字與理宗趙昀名同音,且恰逢州治後山的碧落堂發現一株十四莖靈芝草,視為祥瑞之兆,乃改筠州為瑞州,高安仍是縣名,為瑞州治所。元朝改州為路,高安歸瑞州路治。明清兩朝改路為府,高安歸瑞州府治。
民國3年(1914年)全省劃為四道,高安隸屬廬陵道。民國15年(1926年)廢道,高安直屬省管。民國21年(1932年),全省劃為十三個行政區,高安隸屬第一行政區。民國24年(1935年)全省縮為八個行政區,高安隸屬第二行政區。民國28年(1939年)全省擴為十一個行政區,高安仍屬第二行政區。民國31年(1942年)全省調整為九個行政區,高安改屬第一行政區。
1949年7月10日,高安解放。同年7月14日成立高安縣人民政府,隸屬於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區督查專員公署管轄。1959年1月南昌專員公署改名為宜春專員公署,高安縣隸屬宜春專員公署管轄。此後,宜春專員公署於1968年2月改為宜春地區革命委員會、於1978年7月改為宜春地區行政公署,高安縣仍隸屬於其管轄。1984年4月6日,撤銷禮港鎮,設置八景鎮,其管轄為原八景公社和原禮港鎮居委會(贛府字[1984]77號)。1985年4月21日,設置灰埠、新街、建山鎮(贛府廳字[1985]236號)。1987年3月14日,設置下陳鄉,其行政區域為相城墾殖場所管轄的范圍和相城鄉的梓塘村、田北村、何家村五個自然村(贛府廳字[1987]127號批復)。1987年5月1日,設置華林山鄉,下設十一個村委會(省政府贛府廳字[1987]210號批復)。
1994年8月23日,撤銷石腦鄉、獨城鄉,設立石腦鎮、獨城鎮(贛民字[1994]134號批復)。1996年12月20日,撤銷黃沙崗鄉,設立黃沙崗鎮(贛民字[1996]286號批復)。1997年6月5日,撤銷相城鄉,設立相城鎮(贛民字[1997]114號批復)。1999年3月4日,撤銷楊圩鄉,設立楊圩鎮(贛民字[1999]49號批復)。1999年9月7日,撤銷藍坊鄉、大城鄉,設立藍坊鎮、大城鎮(贛民字[1999]211號批復)。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788329人;其中:筠陽鎮110614八景鎮31689新街鎮38605灰埠鎮46317建山鎮19017獨城鎮28717石腦鎮42865相城鎮26830黃沙崗鎮33395楊圩鎮38808大城鎮27464藍坊鎮39853伍橋鄉16751祥符鄉25284太陽圩鄉20610田南鄉19734東方紅鄉38285荷嶺鄉25451村前鄉26047龍潭鄉34727下陳鄉2957華林山鄉15044汪家圩鄉15461上湖鄉28764英崗嶺礦務局虛擬鎮18538八景礦區虛擬鎮16502(人)。
2000年12月8日,撤銷龍潭鄉,設立龍潭鎮(贛民字[2000]376號批復);撤銷祥符鄉、伍橋鄉,設立祥符鎮、伍橋鎮,祥符鎮政府駐地遷至新祥符街(贛民字[2000]377號批復)。2001年5月9日,撤銷太陽圩鄉,設立鎮建制,並更名為太陽鎮(贛民字[2001]200號批復)。2001年7月9日,撤銷田南鄉,設立田南鎮(贛民字[2001]340號批復)。2001年12月10日,撤銷村前鄉、華林山鄉,設立村前鎮、華林山鎮(贛民字[2001]582號批復)。
2002年6月11日,撤銷筠陽鎮、東方紅鄉建制,設立筠陽街道辦事處和瑞州街道辦事處;撤銷下陳鄉,劃歸相城鎮;撤銷荷嶺鄉,設立荷嶺鎮(贛民字[2002]118號批復)。2003年9月28日,撤銷華林山鎮,成建制劃歸村前鎮管轄(贛民字[2003]256號批復)。
2004年底,全市轄2個街道、18個鎮、2個鄉:瑞州街道、筠陽街道、藍坊鎮、荷嶺鎮、黃沙崗鎮、新街鎮、八景鎮、獨城鎮、太陽鎮、建山鎮、田南鎮、相城鎮、灰埠鎮、石腦鎮、龍潭鎮、楊圩鎮、村前鎮、伍橋鎮、祥符鎮、大城鎮、上湖鄉、汪家圩鄉。共有28個居委會、304個村委會。
瑞州街道面積:27k㎡ 人口:63101人郵編:330800管理4個居委會。辦事處駐西湖東路。筠陽街道面積:26k㎡ 人口:58926人郵編:330800管理4個居委會。辦事處駐高荷路。藍坊鎮面積:78.1k㎡ 人口:45340人郵編:330801轄單圩居委會,1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單圩街。荷嶺鎮面積:94.5k㎡ 人口:28996人郵編:330824轄三馬居委會,1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三馬崗。黃沙崗鎮面積:75.96k㎡ 人口:34086人 郵編:330803轄黃沙居委會,14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黃沙街。新街鎮面積:129.37k㎡人口:40600人郵編:330811轄新街圩居委會,新14個村委會。八景鎮面積:97.67k㎡ 人口:46935人郵編:330812轄八景街居委會,11個村委會。獨城鎮面積:104.5k㎡ 人口:32297人郵編:330813轄獨城街居委會,13個村委會。太陽鎮面積:78.64k㎡ 人口:20629人郵編:330809轄太陽圩居委會,10個村委會。建山鎮面積:113.75k㎡人口:37555人郵編:330808轄建山街居委會,12個村委會。田南鎮面積:92.45k㎡ 人口:17679人郵編:330807代轄田南街居委會,9個村委會。相城鎮面積:155.68k㎡人口:28860人郵編:330806轄楊柳坪居委會,11個村委會。
灰埠鎮面積:118.96k㎡人口:45824人郵編:330804轄灰埠圩居委會,20個村委會。石腦鎮面積:116.8k㎡ 人口:45457人郵編:330818轄石腦街居委會,19個村委會。
龍潭鎮面積:92.2k㎡ 人口:35563人郵編:330819轄龍潭橋街居委會,14個村委會。
楊圩鎮面積:145.82k㎡人口:40772人郵編:330821轄楊公圩居委會,21個村委會。村前鎮面積:316.3k㎡ 人口:37763人郵編:330822轄村2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伍橋鎮面積:127.57k㎡人口:16323人郵編:330817轄伍橋圩居委會,l2個村委會。祥符鎮面積:129.2k㎡ 人口:25857人郵編:330815轄新祥符街居委會,18個村委會。大城鎮面積:150.69k㎡人口:27651人郵編:330814轄大城街居委會,18個村委會。上湖鄉面積:52.37k㎡ 人口:31239人郵編:330802轄上湖街居委會,上16個村委會。汪家圩鄉面積:115.6k㎡ 人口:20588人郵編:330816代轄13個村委會。
❼ 高安市田南鎮有多少個村
高安市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北,屬長江中下游平原,距南昌35千米。截至2017年末,高安市管轄面積2439.33平方千米,人口87萬,下轄20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❽ 高安市各個鄉鎮人口數量 註明越詳細越好
根據(江西省)宜春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紅黑統計公報庫 (hongheiku.com)顯示高安市常住人口為744694人,男性人口佔比52.56%,女性人口佔比47.44%,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22.42%,15-59歲佔比59.24%,60歲以上佔比18.34%,65歲以上佔比12.59%。
2019末2020初年末戶籍總人口 877558 人, 比上年減少 742 人, 下降 0.08%。 總戶數 313069 戶, 男性 469691 人, 女性 407867 人, 男女比例為 115:100。
2019 年年末常住人口 839279 人, 較上年增加 1633 人, 其中城鎮人口 431809 人, 鄉村人 口 407470 人, 城鎮人口佔比 51.45 %, 較上年提高 1.51 個 百分點。
據高安市衛健委統計, 全市人口出生率 10.29‰, 死亡率 3.69‰, 人口自然增長率 6.60‰, 較上年下降 0.81 個 千分點
2018年年末戶籍總人口878300人,比上年增加3899人,增長0.45%.總戶數313362戶,男性469698人,女性408602人,男女比例為1.15:1,男女結構較上年維持穩定。
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837646,較上年增加3096人,其中城鎮人口418320人,鄉村人口419326人,城鎮人口佔比49.94%,較上年提高1.35個百分點。
據高安市衛健委統計,全市人口出生率11.83‰,死亡率4.42%,人口自然增長率7.41‰,較上年下降1.12個百分點。
❾ 田南的地理環境
田南鎮氣候溫暖,雨量充<--ADV_CONTENT-->沛,地形多為丘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溪港有袁河小支流,肖江小支流和湘泉溪。域內水資源充足,山林和地下資源豐富,全鎮現有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12座,山塘40多座,總庫容達1000多萬立方米;擁有林地面積5.5萬畝(其中用材林3.8萬畝,經濟林1.3萬畝);礦產資源主要以煤炭、石灰石為主,已探明優質無煙煤儲量達1000萬噸,是高安的重點產煤鄉鎮。田南鎮交通較為便利,距昌樟高速公路僅20公里,境內有上新線、黃付線兩條二級公路橫穿而過。
❿ 高安田南有多少人口
田南位於高安市西南,地處二市(新余、高安)一縣(上高)交界處,距高安市區55公里,距新余市區36公里,距上高縣城24公里。田南鎮2001年撤鄉建鎮,轄陳村、付圩、張家、羅家、田南、新屋、廣城、上歷、橋頭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89個村民小組。全鎮總面積98.89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