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存款與負債多少錢
⑴ 中國人均存款多少人民幣
近日,央行公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我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到了235.62萬億元,去除企業等存款,我國居民存款總額為101.93萬億元。101.93萬億元的居民存款總額,按照人口平均計算的話,人均存款在7萬元左右。
拓展資料
一、人民幣(縮寫:RMB;貨幣代碼:CNY;貨幣符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
人民幣紙幣、硬幣均等價流通,且均具無限法償性,即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二、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1974年1月5日陸續發行。當時,中國經過了連續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在黨中央以"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難,大力發展生產。為了促進工農業生產發展和商品流通,方便群眾使用,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第三套人民幣。第三套人民幣和第二套人民幣票面額等值,並在市場上混合流通。
第三套人民幣在第二套人民幣的基礎上對版別進行了全調整、更換,取消了第二套人民幣中的3元紙幣,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第三套人民幣自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開始到1980年4月15日發行1角、2角、5角、1元硬幣止,經過了18年的逐步調整、更換,共陸續收回第二套人民幣(除6種紙、硬分幣外)10種,陸續發行第三套人民幣13種,其中,10元紙幣、5元紙幣、2元紙幣、1元紙幣、5角紙幣、2角紙幣各1種;1角紙幣3種;1元硬幣、5角硬幣、2角硬幣、1角硬幣1種。
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歷時38年。這套人民幣從1958年開始統一設計,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工農輕重並舉的方針。在印製工藝上,第三套人民幣繼承和發揚了第二套人民幣的技術傳統、風格。製版過程中,精雕細刻,機器和傳統的手工相結合,使圖案、花紋線條精細;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穎、明快;票面紙幅較小,圖案美觀大方。
⑵ 人均負債13萬!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中國人的錢去哪了
中國人習慣未雨綢繆,時代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人的骨子裡誕生了一種"居安思危"的想法,認為平時多存錢,關鍵時候可以應急。就拿今年年初的公共衛生事件來說,工廠停工、公司不開門,這種情況下,沒有點積蓄估計很難生活。
綜合以上說法,我國消費者的儲蓄率下滑,負債率升高。人均13萬的債務,是因為超前消費的觀念和行為在"作祟"。但是人均負債13萬,真的是常態嗎?大家生活中會有存款作為風險支出嗎?
⑶ 全國人均負債達到14萬,我們的錢都去哪了
根據數據統計,截止到去年,我國居民存款總額為100萬億,按照14億人口計算,人均存款為7萬。目前,我國儲蓄率達到44%,高於國際水平,為此獲得了儲蓄大國的稱號。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我國如今又多了一個稱號,就是負債大國。目前,我國居民負債總額達到200萬億,人均負債是14.3萬。據銀行數據顯示,國內居民大部分債務是來自銀行。那麼問題來了,我國居民的錢都去了哪裡?針對這個問題,知情人士說出答案,主要是花在了3個地方。
另外,還有一些人的錢是花在了創業上。如今很多年輕人不甘替別人打工,認為賺的錢比較少,還得看老闆臉色,於是他們到銀行借貸自己創業當老闆。針對這類情況,有的人是成功了,但大部分是以失敗告終,理由是市場競爭激烈且飽和,沒有經驗的創業者很容易被淘汰。因此勸誡現代人,創業一定不要沖動,三思而後行。
⑷ 央行發布2020年金融數據,人均存款6.67萬,這數據說明了什麼
僅看這一平均值,就是說,基於薪資、基於個體戶經營、基於多樣化的收入來源,一個人的現金資產規模達到了6.67萬元。
注意,我們這里提到的是“現金資產”。在另一個問題當中,我們敘述到過“銀行破產、存款會不翼而飛”的問題;就是說許多人並不會將自己的資產、財產,全都放到存款這一項當中來。許多人,在銀行存款之外,還會買房、買車、買基金買股票買保險買金銀買債券買外匯……不一而足。
也就是說,我們並不能從這一數據,去推算一個人到底有多少財產。
我們知道,2020年全國完成的GDP總額突破了100萬億元。而以14億人口總量、以6.67萬元的均值,來計算所有個人的存款總額的話,大概是9.34萬億元。
居民存款規模,與GDP規模之間,當然並沒有直接關系。但廣義貨幣供給與GDP之間,就有一定規律能夠遵循。但如果說廣義貨幣供給僅佔全年GDP9.34%的話,就顯得實在有些說不過去、逾越常識。是的,如果這一比例的確顯得偏低一些的話,原因可能就在於因為居民對現金的跨網路配置、存款之外對基金股票保險等其他金融資產的配置,當然還包括企業經營盈餘所產生的存款,所導致。
也就是說,我們能夠通過這一比例偏低的幅度,來大致估算,居民對其他金融性資產大概配置在怎樣一個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