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千米走多少時間
Ⅰ 長跑五千米一般要需要多長時間
5000米=5公里,25分時間=5分鍾1公里的速度。看看你學校水平如何了,不是我潑冷水,而是我參加過的5公里比賽,一般前3的都是17-18分左右,最慢的也有22,所以……你還是好好再努力沖一沖20分內再說吧
Ⅱ 相距5000千米的路要走多少分鍾
走路20分鍾左右,單車8分鍾左右,開車4分鍾
Ⅲ 徒步5000公里要多久
徒步5000公里要1000小時。
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徒步旅行,既是時尚也是一種挑戰,也是最能了解人文風俗的旅行方式,而在秋高氣爽的環境中徒步旅行感受大自然更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有人說,徒步者是用身體丈量著土地,更不如說徒步是對風景的一種禮贊。我們總是對大自然充滿著敬畏和嚮往,所以周末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徒步的隊伍,這里有情侶,有夫妻,有同事,有親子。
他們走進山城的美景中,成為了不倦的行者。感悟大自然的生靈,感悟綠色原野帶來的生機。漫山遍野中採摘生靈,在清澈的山泉邊留下眷戀跳動的音符。於是不再需要詢問什麼,一切都在前行中感悟。
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徒步旅行,既是時尚也是一種挑戰,也是最能了解人文風俗的旅行方式,而在秋高氣爽的環境中徒步旅行感受大自然更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有人說,徒步者是用身體丈量著土地,更不如說徒步是對風景的一種禮贊。我們總是對大自然充滿著敬畏和嚮往,所以周末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徒步的隊伍,這里有情侶,有夫妻,有同事,有親子。
徒步(Tramp),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區、農村或者山野間進行中長距離的走路鍛煉,徒步是戶外運動最為典型和最為普遍的一種。由於短距離徒步活動比較簡單,不需要太講究技巧和裝備,經常也被認為是一種休閑的活動。
徒步行走的基本原理及要領: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而是種全身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控制節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脈搏盡量不要超過120次/分鍾,背部肩沉背挺。
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觸地,從腳跟到腳尖位移,什麼時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節奏去走,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盡量保持勻速。
剛開始徒步可以放緩一點,讓身體每個部分都先預熱,有個適應的過程,5~10分鍾後才加快步伐,行走中從安全形度出發,隊員之間應該保持一個合理的距離,一般為2~3米,這樣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種原因暫停時,如系鞋帶、脫衣服、喝水等等。
暫停隊員與前進隊員就不會互相影響,一般情況下,暫停隊員靠右邊停留,前進隊員從左邊跨過,與迎面而來的其他隊伍相遇時,也是按我右他左,禮貌相讓通過,暫停人員與隊伍的安全距離一般在白天不能超過十分鍾或者200米以內,夜晚必須在5分鍾或者20米以內。
在行走中,要養成個良好習慣,集中精力行走,不要邊走邊笑,打鬧嬉戲,更不能大聲歌唱,這樣不但分散其他隊員的注意力,同時還會無謂消耗自己的體能。
Ⅳ 5000千米跑步一般花多少時間
5000千米等於五千公里,誰也跑不完.馬拉松才42.195公里.
你指的是5000米吧,學校運動會一般是19--20分鍾左右.我校剛舉行過.
你是啥級別的?
Ⅳ 一條路長5000千米,20分走完,1千米要走多長時間
解:
20÷5000=0.004(分鍾)
答:1千米要走0.004分鍾。
注,5000的單位應該是米,題目如下:
一條路長5000米,20分走完,1千米要走多長時間?
解:
5000米=5千米
20÷5=4(分鍾)
答:1千米要走4分鍾。
Ⅵ 5000米長跑一般需要多少時間
30分鍾左右。
正常人跑5000米花費的時間,成年男子-般在25-30分鍾左右, 女子30-40分鍾左右。有很多想要減肥的人士,想要晨跑,5000米是個耐力戰,早壞建議劇烈運動,早晨跑完白天上班容易困。最好是傍晚跑,跑完後晚上會有比較好的睡眠質量。
(6)5000千米走多少時間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長跑前最好不要喝水,就算實在很渴,可以喝一口濕潤一下嘴巴,然後吐掉,不要喝下去。
跑步的時候不要嚼口香糖,或許你可能想通過嚼口香糖來分散注意力,讓嘴巴不那麼乾燥,可是這樣卻很危險,一不小心,口香糖吞下去,粘住食道就不好了。
Ⅶ 想去一趟西藏,來回5000公里,需要多長時間
坐飛機可以當天來回往返。
坐火車大約去2天回來2天
騎自行車普通人大約2個月,運動員大約20天。
走路一般人需要半年左右。
自己開車大約1周時間,需要有人和你換著開。
那麼問題來了,你是打算爬著去嗎?
Ⅷ 走5000米要多長時間
人正常行走約60分鍾
Ⅸ 五千公里需要開車幾個小時
高速時速120KM/小時,碰上堵車或者其他情況,按照100KM/小時平均時速計算,5K公里需要50個小時。加上休息,吃飯,睡覺,大概需要4-5天跑完,當然,玩命2天也是可以的
Ⅹ 一萬里地或者5000公里人需要走多長時間
10000里=5000千米。人步行一般時速是5公里每小時,也就是需要5000小時拋除吃飯睡覺時間。
一里,習慣指一市裡,即500米。里,長度計量單位。1929年民國推行計量改革以來,一里特指一市裡,舊稱一華里。
常用於計量路程、地理距離。如:里程碑(設於路邊計算里數的標志)。里作為計量單位,源於中國古代的井田制,井田制被廢除之後,由面積單位演化為長度單位。
古制換算:
井田制一里為九百畝。古人借面積單位作長度單位,隨著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一里的含義。
逐漸由長寬各三百步的面積單位,變成距離三百步的長度單位。隋唐改一里為三百六十步,後沿用至明清未變。